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混在乱时空[快穿]-第1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你家埋东西?
  高久立的媳妇哭天抢地喊冤枉,刘老干再次把话砸下,事实胜于雄辩!雨桐这次真见识了怎么把人折磨的胡言乱语,也见识了“开飞机”,被折磨得实在没办法,高久立避重就轻,承认财物是爷爷辈留下的,他欺骗了组织、欺骗了人民,甘愿接受处罚。
  他倒想把罪责推给高长寿,一想到人家上面还有人,真这么做了怕是离死不远,只能自己扛了!高久立隐瞒财产不报,还藏匿起来,居然家里留了香炉?这不是封建思想没根除吗?
  于是其他人的事相对不再那么重大,接下来的日子天天开会,主要人物是高久立和樊立兴,雨桐等人一样天天上去站半天,偶尔也要被整一顿。
  一直到夏收,将近三个月的整顿才结束,工作组准备离开,雨桐不是没感到四人对自己的维护,临走她做了一桌丰盛晚餐。东西都是外面能找来的,但是做的味道却是顶好,李茂兴也被叫来,来的时候带了一瓶白酒,五人喝到很晚才结束。
  一早四人等雨桐回来共同吃了早饭,雨桐和老太太也没矫情,相处三个月,多少了解了彼此,范文斌放下碗郑重道谢:“谢谢大妈和诸葛同志,这段时间麻烦你们了”
  徐老太忙摆手:“谢什么!我把你们都当成自家人了!自家人就不用客套了,以后有时间就过来”
  “哎!大妈,我最爱吃您包的菜饽饽,我们来的时候什么也别做,就野菜饽饽最好!”田毅道。
  “是啊!我们都舍不得走了!”孙浩道。
  “诸葛同志,我们部队在县里驻军,有事尽管去”马广喜道。
  雨桐微笑点头:“也谢谢你们,以后只要用得着我的地方尽管说,路还长着呢!”
  “好!我们也该走了!你自己多注意,你的资料我们回去就上报,我不敢保证什么,但是会尽力”范文斌道,他有些不太看好,因为冯老五毕竟买了土地,是土地所有者。
  “谢谢,什么结果我都能接受,但我相信不可能总这样,终有一天会给我一个最公正的结果”
  军车开来,再开走,肖国胜跟他们接触多了,很是不舍,眼里转着泪花,老太太看了空落的房间心也空了。
  一场暴雨让人们重新打起精神,雨一连下了三天才改为小雨,河道沟渠全满,所有人开始抗洪,互助组取消,成立生产队,私人开的荒地归了集体。大雨过后,第一个遭殃的就是稻田。现在是沟满壕平,稻田里的水想排都拍不出,而且去大河看情况的人回来说,百米河水位很高了,那里要是决堤整个村子将被淹没,百米河就是宽百米,那是人工修建的河道,就是为了防旱抗洪。


第253章 253。六十年代地主婆 15
  村委白天黑夜都有人在值班; 村里还组织了巡逻队; 就是怕有个万一好组织人撤离。雨桐再次来老太太这边住,各家院子里都进了水,雨桐把门口搭上了高高的堰; 水不能进屋; 老太太和肖国胜整天趴在窗户边上看外面。连日的雨; 各家没了干的柴草做饭,有木头的开始劈柴蒸出窝头慢慢吃。
  雨桐都是去自己家做好了拿过来; 因为她背了一整屋子柴在那房子里,老太太相信,所以全村几乎只有老太太能喝上热乎乎的粥。应该说还有刘老头能吃上热乎乎的饭。老孙头把一袋玉米面让雨桐背回家,雨桐没拒绝,她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总之有备无患; 家里那只老母鸡熬了鸡汤; 鸡蛋全部煮出来,玉米面做了很多饼子和窝头,给老刘头送了一袋。
  有些东西她收进了空间,唯一不敢动的就是家里的两头猪,如果不是下雨,她真想卖一头。外面干着活; 家里做着准备。
  牲口棚被圈了起来; 里面的水被雨桐和孙老头掏干净。新任队长樊立昌一次次表扬了二人; 现在樊立兴被撤了职务; 大伙儿选举二队由樊立昌任队长。变动的还有村长一职,高久立被撤职后,由乡里和村委共同选出张福增任村长,张福增也就是徐老太条隔壁张家的大儿子。
  两个变动对雨桐都很利,与她们素日关系不错放一边,起码人性正直。老太太和雨桐暗自高兴,干些活没啥,只要别挨整就好。这也是雨桐的最低要求。
  这几天人人一身泥一身水,庄稼被淹,地里周围起堰,里面的水往外掏。没庄稼就等于要挨饿,这时候再累也要坚持。所有人都疲惫不堪,老太太心疼又无奈。
  天晴了没两天再次下了起来,一阵紧急的锣声响彻村庄,把沉睡中疲惫的人们叫了起来:“怎么回事?出了什么事了?”
  “大伙儿都起来!河坝决堤!来洪水了!”一声声叫喊,让所有人都搭起来精神。
  “妈,你能不能走?我背着国胜”雨桐打了一个包袱给老太太,自己背了一个背筐,里面放了吃用和新做的被子,国胜放到了里面。
  “我行,走吧!咱们往哪边走?”
  “上公路,北面县城”雨桐道。锁上门,外面已经人头攒动。
  脚下的水没了小腿肚,雨桐搀扶着老太太向前走,汇入人流,看到身旁的张家人,雨桐喊道:“大嫂,去哪儿边?”
  刘兰道:“我们也不知道,跟着人走,先上公路,你大哥说找人套车去了,老人孩子上车”
  “哦!那我们在公路上等等”公路一般修的高,两边都有排水沟,上了公路也许就没那么危险了。
  雨桐这样想,但是回头却看到天边一片水光以极快的速度扑来,“妈,快走!水来了!”雨桐拽着老太太快速向马路方向走,脚下的水到了膝盖,想跑都不行。
  张家人一样着急,“雨桐啊,我先带着孩子们走了,你也快跟上”刘兰道。现在谁也顾不上谁,想得都是尽快离开。“嫂子你们先走,我们马上就跟上”雨桐再次回头看快到村口的水,老太太已经尽力了,七十多早没了体力和能力,“雨桐啊,你带着国胜走吧!别管我了,你只要帮我把国胜带大我们肖家就已经很感激了!”
  “妈不说话,我不会丢下你的,我们一定能离开”雨桐向四下寻找,村里的柳树很多,大不了他们一家是三口上树。
  现在是一片漆黑,能见度很近,她扫了那么久的街道,对环境很熟悉,前面就应该有一棵老柳树,雨桐扶着老太太向前走了几步,果然看到那棵老柳树,“妈,您扶着树,别动啊,我先把国胜放上去”雨桐跃上树,把筐挂上,让肖国胜抱着一个树干,自己下来背老太太上去,水已经到了老太太下腰间。
  上了树雨桐松口气,他们三个已经成了落汤鸡,这样会的感冒,她没事,就怕一老一小。脚下的水努力向前扑去,徐老太太喘着气道:“好险!这不要人命吗?”
  “妈,您可抱好了,别松手,我看看能不能给咱们做一个棚子,这雨还不一定什么时候停。”雨桐打量了一下树上,好在树大,这个位置正好是枝杈分散的位置,上面的树冠帮着遮挡了很多雨水。
  “冯老五家的?”街口传来呼唤声,是刘老头。
  “刘大爷,我们在这边”雨桐喊道。
  “等着啊,我去接你们”刘老头闻着声音过来,他骑在了驴背上,“快下来,赶紧走”
  雨桐忙把老太太送上驴被,然后是肖国胜,拿上筐下来。
  “大爷,您怎么找过来了?”
  “问了人,都没看到你们,听张家说你们还在后面,我就过来了”两人趟着齐腰的水快速上路,到了公路上,水只到大腿根,老刘头道:“都朝北走了,咱们快跟上,水马上上来了”
  雨桐也感到水位的上升。
  有了毛驴速度很快,北边地势偏高一点,但是水涨上来的速度太快,雨桐看到公路两旁的大树,再看身后的水道:“刘大爷,你看咱们能走脱吗?要不然咱们就上树,水怎么也不可能把树没了”
  刘老头若有所思看远处天边,“水最快要三天退去,咱们这三天怎么活?”
  “大爷放心,吃喝有,就是睡觉成问题”
  “那就上树!”老刘头果断道。两人选了两棵高大茂密的树把老太太和肖国胜送上去,雨桐用砍刀砍了一根树杈,上面搭上棚子,铺盖上油布、树枝、树叶,下面用绳做了网子,铺上被,人可坐可半躺。这边做好了,雨桐帮刘老头也搭了一个棚子,两棵树靠的近,雨桐攀着树枝就能过去。
  对于雨桐的身手,老头老太太很是惊奇,肖国胜一样用崇拜的眼睛看,下面的毛驴栓到树上,雨桐给了他一根树枝让它啃树叶,她到不担心驴,驴会游水。
  雨桐给刘老头一根黄瓜两个饼子,饼子里带着酸豆角做的馅,她和老太太也在这边吃起来。老太太感慨:“没想到我还能在树上生活几天!要是没你我们祖孙估计是。。。。。。”
  “妈,别瞎说!您老会长命百岁,国胜长大了要孝顺老太太知道吗?”
  “我要孝顺老太太和大姑”肖国胜今年六岁,什么都明白了,平时雨桐没少教他。
  “这才是好孩子,以后大姑可要靠你了!”雨桐笑道,老太太也笑了起来。天大亮后,雨势没停下,地面的水还在涨,毛驴看看露出脖子和脑袋,雨桐下去给它打了一些树叶吃,顺便加了黑豆饼,驴倒是很听话地留在下面偶尔狗刨游一阵子。
  水面上飘得柴草垃圾什么都有,后来就看到了死猪死鸡。雨桐心疼家里好容易快出栏的那头肥猪和小猪,还有那几只鸡。安定下来,老太太精神开始萎靡,雨桐心急但没啥好办法,应该是着凉了,摸着头还不算太热。
  摸出感冒药,她也没顾忌什么,拿了一个军用绿水壶让老太太吃下去。包袱里的衣服都湿了,换都没得换。那边刘老头看雨桐忙活:“老太太怎么了?”
  “我妈应该是感冒了,我给她吃了药,不知道能不能挺过去”雨桐道。
  “我没事”老太太道,说话底气不足,雨桐在筐里翻找后拿出一块粗布和一套老太太的衣服:“妈,您把湿衣服脱了,换上这身,裹上单子,不然好不了,国胜,你也把衣服脱了,换件大姑的衣服”雨桐把两人的湿衣服脱了,老太太换上干爽一些的衣服裹了厚粗布单子,国胜换上雨桐的一件粗布袄,娘俩依偎在被上,老太太发了汗,身上好了起来。
  雨桐在树上听着下面偶尔过去的人声自动忽视,自己什么也做不了,路过的人大多浮一块木板,大盆门板等大致沿路走。天已经大亮,不远处游过两个人推着一块门板过来,门板上有一个女人和两个孩子,看到树上有人,问道:“你们是哪个村的?怎么留在树上?”
  刘老头忙道:“我们就柳河村的,老的老小小的,走不动了,你们是哪儿的?”
  “离你们这儿七里地,夏家洼,你们在树上也不是常事啊!”
  “只要雨停了,水就会慢慢退下,赌一下吧!不然也走不掉”
  那几个人看到树下的驴道:“既然你们不走,我们先借驴用用,过后一定送来”
  雨桐一听弹出头来道:“驴不能借,我妈发烧了,如果再下不去,我要用它带着我妈离开”
  那几个人可能太累就近也找了一棵树,游水的是父子俩。男孩十六七岁,上了树,把底下的人一一拉上,门板上有一些东西,男子扯了布条系在树上。
  刘老头问道:“你们村也淹了?”
  男子道:“淹了,夜里出来都走散了,现在各村都差不多,也不知道应该去哪边”
  “他们都上县城方向了,我们也是那个意思,等看看情况,要是水还涨,真不能留了”
  “是啊”两人说这话,看不远处快淹了一半的房屋,有些不结实的已经倒了。那家人吃了一些带的干粮。靠着树休息,不一会儿男子就传来鼾声。
  中午给刘老头两个煮鸡蛋一个野菜饽饽、两个西红柿,他们在这边一口口咬着,谁也没食欲,如果不是饥饿,根本咽不下。那家人休息够了吃了点东西后望水兴叹。
  寂静中传来呼叫声:“这边有人吗?”众人向声音方向看去,一条船驶过来,大伙而来了精神:“这里!我们这儿有九人!”
  “等着啊,我们就过去”船上的人喊道。一条木船顺着公路线划过来,船上已经有了三人,加上驾驶船的五人,船不大,九人有些挤,好在有三个孩子。


第254章 254。六十年代地主婆 16
  雨桐把东西收拾进背筐背上; 让老太太和国胜上船; 那边女人有些急了:“咱们先紧着孩子,你先别上呢!”
  雨桐看了她一眼:“我骑驴”跟船上的人道:“同志,驴是公家的; 我不能丢下; 你们带着我妈和我侄子就好; 我骑驴跟你们后面,能不能告诉我; 咱们这是去哪儿?我怕万一走散了”
  “同志,你的觉悟很高,我们先去县城,那里有军车帮着撤退,听说去二百里外的青龙山”
  雨桐一听; 打了两个包袱一个给老太太; 一个给刘老头; 水壶也给了刘老头,“大爷,要是咱们走散了,我妈和侄子就交给您了”往老孙头手里塞了一把钱和票,以防万一。老孙头没拒绝,接过来揣进兜:“放心吧; 我会护着他们”
  老太太想让雨桐上来; 却知道毛驴的重要; 只得无奈叹气道:“雨桐; 你要小心,跟好了我们”国胜也喊着大姑小心。
  船载上人向县城方向,雨桐解开驴绳上驴背,往毛驴嘴巴里塞了一个果子,毛驴欢快地刨着四肢跟在船后面,众人看得一阵大笑。国胜伸着手也想上来,雨桐不允,驴背哪里有船干净舒服?
  一路上时而能看到出去救人的船来回,整个宁海县被淹了十之八九,各地纷纷救援,受灾的人运往附近各县,等他们到了县城,柳河村的村民几乎都被运走,一辆大解放停在高处等着一批批就回来的人。
  雨桐的毛驴不可能上车,但她不想丢掉,丢了公共财产,将来怕是一顶帽子被扣上,所以她不能丢。问好了汽车去的地点,雨桐决定自己骑驴去,“大爷,我妈和侄子就交给你了”雨桐再次拜托。
  老刘头不知道这丫头为什么对驴那么执着,“知道了,放心,有我在,一定不让他们有事”
  雨桐给刘老头准备了一些拉肚子和感冒药,说好剂量才看着汽车向远处开去。
  找地方让驴休息一下,喂足了水和草料,一驴一人才上路,毛驴走的不慢,但是去的地方两百多里,估计一时半刻走不到。一辆军用吉普从旁边路过,开出不远,又停了下来。走下来的是范文斌:“诸葛同志,你这是去哪儿?”
  雨桐也拉住毛驴:“我们村被水淹了,我们被转移到青龙县”
  “转移不是有军车吗?你怎么骑上毛驴了?大娘他们呢?”
  “我妈跟我侄子坐车走了,毛驴是生产队的,车不带,我只好骑着去”雨桐说完有些不好意思了。
  “哎!真是的!你是要财不要命!毛驴随便扔了,我让人把你送过去”
  雨桐摇头“我死了可能没事,驴丢了那就是大事,有些事难道你还不明白?”
  范文斌叹息一声,“知道了!你等着,我去找车把你送过去”
  雨桐想拒绝,人已经上车开走,雨桐只好在驴背上慢悠悠走,大约一个小时后,身后传来汽车声,一辆大解放停下,车上明显带的人不多,车楼子里探出一个脑袋:“诸葛同志,我们政委让你上来,驴也上来”
  车后堵打开,上面推下一块长木板,上下努力,把驴赶上汽车。一个多小时后车停在了青龙县县城,这边搭了很多帐篷。雨桐牵着毛驴问明上一批人的去处,在登记处的外面找到了俩老一小,三人看到雨桐露出难得的笑容。
  “来了就好了!”刘老头难得的跟他们说了这么多的话,他把雨桐塞给他的钱和票又塞给雨桐,雨桐只好接受,估计给他也不会要。
  他们四个被分到了两个帐篷里,每个帐篷有十五人左右,雨桐把筐里湿的的被褥和单子衣服全部洗干净晾晒,各家基本如此。但是雨桐还有一头毛驴要养,晚饭县城在帐篷外支了几口大锅,熬得粘稠的粥,一盆拌咸菜。碗是临时调来的,大小不一,什么样子的都有,基本上是白粗瓷碗。
  排队取饭的时候,雨桐看到了几个本村的人,有些不熟,有些不想理,例如高久山、吴二妹,那个喜欢在她家门口看雨桐扫大街的女人,还有路上遇到的夏家洼那一家。在另一队打饭里面,雨桐看到了她隔壁么家人,相互点点头算是过去。
  雨桐家打来粥,背筐扣上当饭桌,老刘头被叫过来一起吃,带来的还有干粮,不吃会坏掉,对食物的珍惜不容他们浪费。老头刘吃了两个菜饽饽,连国胜都吃了半个,菜饽饽的香味让旁边的人不住往他们这边看。
  雨桐不忍,掰了一个给了一个帐篷里两个孩子,国胜剩的半个给了另一个小一些的孩子,这让孩子的家长感激了再感激。本来很和谐的气愤,被两个女人到来打破,吴二妹和周姝妹,二人住在隔壁帐篷,雨桐分食被孩子们看到,吵着想要,于是两个妈出面过来。
  周姝妹还到客气:“老五家的,饽饽还有没?孩子们饿了一天了,要是有了给孩子们一块”雨桐看了一眼老太太,老太太点点头,都是一个村的,能帮就帮一把,别人不还给呢吗?雨桐拿了一个递给她,接着吃饭。
  “喂!我那份呢?你眼瞎了!”吴二妹气愤道。
  雨桐没理会,吴二妹气恼,上前就要把他们的东西打落,雨桐哪能给她这个机会,手没过来就被雨桐抓住,“你不说谁知道你来干什么?”周姝妹领教过雨桐的手劲,替吴二妹直疼。
  果然吴二妹疼得呲牙咧嘴:“你个地主婆子,作死啊!快松开!”众人都看向这边,雨桐起身往后带开吴二妹才松手。
  吴二妹甩甩手想骂几句却不敢,“给我饽饽!”
  “有你这么要东西的吗?”雨桐蹲下接着吃。
  吴二妹想甩手走,却禁不住那香味的诱惑,只得放低语气:“孩子饿着呢!给我一个”雨桐拿了一个给她,忽视那不甘愤恨的眼神。
  不知道在这里呆多久,雨桐还是要留下一些干粮的,尽管有些人想张嘴要,她只当看不到。县城边上是一条河,雨桐带着国胜把四人的碗筷在河边洗刷干净放回筐里。
  青龙山周围山很多,县城处在山窝里,大家都很疲惫,一夜说的很沉。清早,刘老头带着驴出去吃草,回来给国胜带了一只蚂蚱玩。雨桐跟着妇女做早饭,但是惹来很多打量她的眼神,不问都知道,一定是昨天有人宣扬了她的身份,她不在乎,该干啥干啥。
  上午饭依然是小米粥咸菜,雨桐把包袱里剩下的菜饽饽让老刘头帮着全吃掉,再不吃就馊了,幸亏山里气温低。
  上午一群领导过来慰问,看一下这些人生活情况后,说了几句安慰话算是完事,快到中午雨桐都没等到要吃饭的信号,这是不给饭了?低低问老刘头,老刘头道:“我打听了一下,青龙县很贫穷,这里一般都是两顿饭”
  雨桐了然,望着远处的大山,山多地少,产出有限。“下午咱们只打两碗粥吧!包袱里还有干粮,吃完了再说”
  老刘头点头赞同,把国胜放到驴背上出去溜达,雨桐让他捡一些柴回来。雨桐想在附近采一些野菜,人不吃菜哪行?哪怕野菜,尤其老太太还没好利索。跟老太太打了招呼,背上筐向远处走去,后面一个女人喊道:“那个,大妹子,你去哪儿啊?”
  一个帐篷里的,也是昨天得到雨桐饽饽孩子的妈,“上山采野菜”雨桐站住道。
  “我也想去,不如一起吧!”女人道,“我们是夏家洼的,你是柳河的吧?咱们离得很近”女人很善谈,路上大多听她说话。“昨天你应该好好教训那个女的,我看她到处在宣扬你成分不好,成分不好是你的错吗?我看她就是嫉妒!”
  雨桐笑笑,“喜庆嫂你们村都出来了吗?”
  “不知道,我们走的早,听到锣声就都跑出来了,我男人拉车跑得快,等我们到你们村口水刚到腰上,走得慢的也应该都出来了,有些老的都安排了马车”
  雨桐觉得夏家洼做的准备很到位,这一点柳河就差了,但是也应该都能出来,损失的也就是财物,但是对于一个刚过上温饱的家来说,那些财务更珍贵。
  两人在山脚下采了一筐野菜和一些小山果子,回来的路上在河里洗干净。下午做饭后,雨桐用开水焯好野菜,自己家装了一碗,剩余的给了喜庆嫂,喜庆嫂做主分给了一个帐篷的其他人。
  雨桐把野菜简单拌了,在灶膛把饼子烤了四个,这次来要的是么家的老太太,雨桐给了她两个,吴二妹让丈夫出面要一个,但是雨桐只给了半个。回头把烤好的饼子给了喜庆嫂一个,一碗粥给老太太,剩下一碗加了开水三人分了,加上烤的饼子和野菜,能吃的饱饱。
  包袱里还剩下五个饼子,明天就不能给人了,自己家还能吃两天。老刘头出去探听消息,回来道:“听说县城里的水快退干了,村上估计还得两天”
  “大爷,你听没听说咱们什么时候回去?”
  “这倒没听说,等县城清干净了估计就轮到咱们了,回去怕是连家都没了!”老刘头摇头叹气。
  老太太也是一脸愁容,好容易积攒下来的家底就这样全没了。雨桐倒是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