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混在乱时空[快穿]-第1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一些药材,以前的存货,我给你们做的都是培元、疏经、活血的,可以消除身体的陈疾,养元气,你们会觉得身体越来越好。”
“大侄女学过医?”
“只懂一点皮毛,头疼闹热的还可以,大病就不行了!”
“民间真是藏龙卧虎啊!”众人难得心情放松地吃喝一次,男人们喝的都有些高了,两瓶酒全部干掉,雨桐收拾了桌子给四个老的盖上被让他们好好睡一觉。国胜也窝在老刘头怀里睡着。
雨桐关上门,把东西都收起来,这些太打眼,穿来破大棉袄,去生产队喂了牲口,让他们放放风,好好请他们吃了一顿,人过年,牲口也过一个年。
刘老头睡到下午醒了就要去看牲口,雨桐笑着告诉他,已经去过了,踏踏实实等着吃饺子就好。四个老的坐大炕上唠嗑,嗑瓜子,吃地瓜干。看雨桐揉面剁陷,雨桐听他们讲着过去的新鲜事。
本以为老刘头没什么故事,没想到敢情人家一肚子的志怪故事,都是黄鼠狼、狐狸和神鬼的故事,最后成了老刘头的独场表演。
雨桐听得忘记了包饺子,等一个故事下来,饺子皮在手上已经举了好久,“大爷,你可不对了,平时怎么没听您给我们讲几个”雨桐有些抱怨。
“那都是说古(故事),上不得台面,听着玩罢了!”老刘头道。
“刘大哥,就着这些志怪故事才吸引人,清朝有一个叫蒲松龄的,专门就写了一本志怪故事书,到现在很多人都在看,包括那些有名的才子文人,您可不能轻视了!”范仲诚道。
“呵呵,你们喜欢听,我慢慢给你们讲,这些都是我爷爷、老太爷他们经常外出听来的,以前家里穷,老太爷和爷爷他们开春就走,到外地给有钱人家扛活,年底才回来,到外面为了赚钱,什么事都干过,那坟茔地也没少呆,有的没的大伙儿越传越悬”老刘头打开话匣子开始了讲古。
晚上的饺子是猪肉大白菜的,三盖的饺子全部吃干净,李子勋哈哈笑道:“好吃不如饺子,舒坦不如倒着,老话一点不假!饺子吃饱,在舒舒服服倒一下,人生不过如此!”
众人跟着大笑,雨桐道:“今晚应该守岁,咱们啊就听故事,谁想说谁说,我给你们端瓜子去”雨桐拎了一个大篮子,瓜子、地瓜干、花生、大枣、居然还有一包蜜饯,东西放中间,两人跟前一个小笸箩放皮。
炉子火很旺,水开了雨桐沏了一壶茶,茶香四溢,“好茶啊!大侄女,你手里好货不少啊!”蒋方儒道。
“这哪是我的,有人给的,她看了一眼范仲诚,众人了然,但是心里也奇怪,没觉得平时那小子手里有好货啊!想归想,茶都抢着喝,好茶一杯足矣!但是谁会拒绝第二杯?
一晚热热闹闹过去,清晨,雨桐起来擀了一大锅面条,吃饱了去看看牲口,活计不能不干。干完活儿中午回来吃饭。一连在雨桐这里吃到初五的饺子,伙饭宣布结束。一般初七生产队开始有人上工,检查工具和种子等等,也做开春的计划。
因为猪场只有三头老母猪,雨桐和李子勋的事相对就很少,两人检查猪圈门,把各个猪圈再清理一下。老母猪的窝收拾的更干净舒服,队上马上拉着去配种。十五刚过,柳河村迎来检查组,检查组主要检查范仲诚等人的改造成果,那天赶巧,队上要向地里施肥,范仲诚和蒋方儒把牲口棚料理好后在粪堆上堆粪,干活正卖力。李茂兴和张福增陪着过来。
看到这两个干活干的大冷天直冒汗,总算满意点头:“你们村做的不错!对这些人就要干最脏最累的活,让他们在劳动中提高思想”
李茂兴忙道:“我们正是根据上级精神安排的,你们看牲口棚现在很干净,他们每天都会清理,而且很认真负责”
“还有一个呢?”
“李子勋在养猪场打扫猪圈”张福增忙道。
村委又陪着这群祖宗检查养猪场,李子勋和诸葛雨桐正推着一车清理出来的粪便去大粪堆,李茂兴远远指了一下:“那是李子勋和我们村地主成分的冯老五家的,他们负责打扫猪圈的粪便”
大粪堆远远就闻到了臭味,检查组看了一眼,在李茂兴的引导下很快来到村委,三令五申要严加看管惩治那些人,对地主富农也不能松懈,活要干,思想也要抓,阶级。斗争时刻不能忘记。
李茂兴等人强忍着送走了这群瘟神,好险!幸亏那几个人争脸,干活儿干到点子上,本想多照顾照顾,看来只能等等。
雨桐经过今天的事不敢大意,四个人商议了一下,晚上没人的时候怎么都好说,但是白天不能松懈,真被抓了把柄那更遭罪。再小心谨慎对于那些挑事的都没用,各地在沸腾,气愤影响到农村,一群学生冲到了二队大院,“打倒右。派分子范仲诚!”“打倒右。派分子蒋方儒!”“打倒右派分子李子勋!”一个人喊,下面的人全部跟着喊。
有的拿着粪球向范仲诚和蒋方儒攻击,干净的牲口棚再次乱七八糟。不知道谁喊了一句:“怎么少了一个?去把李子勋抓来!”
众人呼啦啦吵着养猪场去,李茂兴得知后气冲冲跑来,“你们这是干什么?”
领头的道:“我们要打倒右。派分子!”
第260章 260。六十年代地主婆 22
“狗屁!你们打倒谁我不管; 我这里只有为祖国建设、为人民富强努力劳动的社员; 没有你们要打到的人!人打倒了谁干活?你们吗?该去哪去哪!现在母猪正养胎,你们要是惊扰了母猪不能顺利生下小猪,过年都没肉吃!我看看都谁家的?我要记下来; 只要母猪有了问题; 你们家绝对分不到肉; 今天我就跟你爸妈说!”
声势高涨的人一下子蔫了,过年没肉吃很痛苦; 哪怕吃一块方子肉也好!“三大爷,我可不想来的,是他一定拉我来”一个男孩道,“您可别跟我妈说,我这就回去”男孩嗖一声跑了; 紧接着呼啦啦又跑了一群。
剩下几个顽固的; 李茂兴道:“你们不走是吧!去把你爸妈叫来; 今天陪你们一起开大会,开会没工分,你们什么时候不开了,你爸妈再上工”
“太爷爷,我们这是正事,您要支持我们”
“支持啊; 我支持; 我都把你爸妈叫来一起支持了!”
“那您怎么不给几公分?”
“不劳而获是资产阶级作风; 你们真要这样我们就先把你们批判了再说别的。而你们要打倒的正给小猪准备干净的环境; 正给母猪准备食物,正清洁我们呆的地方、走的路,给我们的庄稼准备肥料,怎么?你们看不惯?还是不想让他们干活了?他们不干谁干?是你?还是你爸妈来?”
“还是让他们干吧!”男孩子垂头丧气,怎么到了自己这里什么都不对了?雨桐憋着乐,看着孩子们一个个回家,不远处肖国胜一脸担忧望向雨桐,雨桐摇摇头,表示没事,国胜露出笑脸。
刚知道有人过来要闹事的时候,国胜跟强子分头跑回来告诉了两边。雨桐让他们去叫李茂兴,这事李茂兴出面解决最合适,果然老的玩小的小意思啦!
人走了,李茂兴叹口气,“小孩子还好兑付,就怕那些愣头青啊!”
“谢谢支书”李子勋道:“闹剧总有结束的时候,不必担心”
范仲诚和蒋方儒过来,看他们没事总算放下心,农村终是好一些,比城市安稳,即使下来工作组也是偶尔。但是偶尔下来的小红卫却是麻烦,雨桐摸着脖子后面被铁丝累出来的伤痕暗暗骂,这群王八羔子!折腾了一天差点要了自己的命!
以前在图片上看到的这次用到了自己身上,本以为身体好能坚持,但事实却是很难受!很痛苦!一站就是大半天,自己被人按着,脖子上挂着那么一块大牌子,她可以忽视台下黑压压的人群,可以忽视那些同情的目光,可以忽视无知人的侮辱,可以忽视肖国胜伤痛、担忧的眼神,但是身上的痛苦没办法减轻,等人散去后,她几乎跌坐在地。
她这样,那三个老的更惨,别人还有家人帮一把,他们几个只有刘老头和肖国胜一老一小。肖国胜帮着雨桐摘下牌子:“大姑,疼不疼?”孩子摸了一把眼泪。
“没事,等大姑喘口气就好”
老刘头帮着那三个摘了牌子:“我去找一辆推车吧!”那三个尤其范仲诚和蒋方儒几乎瘫软。他们都是文人,本身体质就差,哪经得起这么折腾。
等老刘头推了车,雨桐让他把三人送去自己家,在自己家可以帮着给他们上上药,弄口可口的。雨桐歇了会儿,活动一下四肢,才找回了自己。
回家熬了一锅米糊,地窖取出来一篮子吃食在锅里热上,让几个老的简单洗洗,脖子上给擦上药,药冰凉舒服,伤痛一下子减轻很多。喝上雨桐熬的米糊感觉自己还是个人了。
“别忙活了,弄点吃的就行”李子勋道。他自认为身体很好,却没想到如此不禁折腾,一天下来去掉了半条命。
“都是现成的,热热咱们就吃”雨桐把东西从锅里捡出来,菜包子配上不知名的小咸菜,咸鸭蛋,饭吃完了,身上几乎恢复了原来状态。留下的只是脖子上的伤痕。
晚上刘兰偷偷过来看看,给雨桐带了十个鸡蛋,“孩子他爸说工作组走了,去别的村了,让你好生养两天,家里有什么需要我做的尽管说”
“谢谢嫂子,难受就那么一会儿,你也知道我的身体好,没事了!你看我不生龙活虎的吗?让大哥放心,明天我能上工,别让人抓着辫子!”
“哎!看你没事我就放心了!我也不能多留,这世道啥也说不准”刘兰无奈,要是被人检举自己与这些人来往也是一条罪!真这样怕是一家子都跟着受连累,就怕被有心人利用。
“嫂子我理解,以后有什么事让山子过来一趟就好”雨桐非常理解,能来就冒了很大风险。刘兰走了,李秋菊也过来看看,带了几个蒸的豆包,随后还有平时走得不错的都是做贼般的来打个照,手里多少带点东西,雨桐很是感激,能做到这份已经是最大限度。
几个老的在她这儿休息一晚,第二天吃饱了才被老刘头推了回去,其实是基本没啥事了,雨桐给他们都加了药,经过一夜的调养那点伤早好了。经历过战场残酷的李子勋除了震惊内心大呼真乃神药!这女人——!
雨桐继续夹着尾巴做人,范文斌给雨桐来过一封信,他已经去了边境,范仲诚就拜托了。简单的几句话,雨桐知道他家应该受到了打击。
范仲诚收到家里的信情绪低落了几天,李子勋说范仲诚的妻子也就是范文斌的妈在单位接受审查,估计不久也会下放,他担心媳妇、孙子和闺女。
“范文斌的老婆呢?”
“离婚了,找了一个更好的,留下儿子都是范文斌的妈带着,现在那边这样,担心在所难免”李子勋道。
“那您的夫人呢?”
“我老婆在家呢!她没工作,是我在老家娶的,跟孩子们在家等我回去,这次来信说今年过年尽量过来”李子勋舒心一笑。
“那敢情好,今年过年热闹了,要是范婶子也能过来就好了,可惜蒋婶子不能来”
“现在不比从前,出门要开介绍信,还得单位同意,不来也好”越说话题越沉重,两人干脆不再聊。
好在不久那边传来消息,范仲诚夫人冯艳敏申请下放柳河村通过,不久后将带着孙子范小刚过来,能一家团聚是好事,尽管时间地点不太好。
雨桐提出就让冯艳敏和范小刚住在自己家,这样初步商议后,只等着人到来。两个月后,冯艳敏姗姗来迟,见到范仲诚就是痛哭,大伙儿认为可能是觉得委屈或是心疼老伴。
等后来才知道,之所以来得晚了,是因为闺女婆家提出让儿子离婚,冯艳敏几次找上门无果,最后闺女只得签了离婚协议,闺女还有工作,现在一个人留在那边。雨桐为范家遭遇感到难过无奈,不知道如何安慰,好在冯艳敏发泄后很快恢复过来。
范小刚今年十岁,跟肖国胜同岁,两人倒是个伴。雨桐把小哥俩安排到了厢房,她与冯艳敏各住一屋,这样谁都方便,范家人都来了,雨桐把当初范文斌留下的信封交给了冯艳敏,“这是范政委临走留在我这里的,他说范叔会过来,没想到您也过来了”
“这些我不能要,你范叔都跟我说了,当初来的时候多亏了你照顾,不然他身体早垮了!仲诚都告诉我了,婶子在这儿要谢谢你。文斌留给你也是这意思,留着吧!婶子不缺这些”
“婶子,跟你说实在的,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等您过上一两年就知道,这些钱和票多少都不够用,您快拿着吧!我手里可比您富裕,前几年我没少折腾”
冯艳敏犹豫了,自己一家想在这里生活还真是是个无底洞,报恩不在一时“那婶子不跟你客气了,现在出门就要票,哎!也不知道啥是个头!”
从城市适应农村生活,让冯艳敏很不适应,再像以前大手大脚日子就会没法过。冯艳敏学会了种菜腌菜,晒干冬储,学会了做衣服,鞋子终究做不好,都是雨桐来做。两人倒是把小日子过得有声有色。
到了三九天队上除了养猪场和牲口棚那边有人干活,几乎每人出来,出来的也是转转,到哪家串个门就回去。猪圈里的猪上交一大部分后,剩余的除了老母猪只有留着要过年的,所以雨桐和李子勋的活计相对也轻松了。
李子勋跟着出去套了两次兔子后,喜欢上了这个运动,但是很少吃,都被收拾出来冻到了雨桐家的雪堆,现在吃香味太浓。
雨桐会硝皮子,兔子皮积攒了一堆,让刘桂茹帮着买了一些芒硝自己在家鼓捣。冯艳敏在一旁帮不上忙就看热闹。
硝皮子是个麻烦有技术的活计,一堆柔软的皮子出来后,冯艳敏就有活干了。“你这手艺可真好,皮子被你这么一鼓捣,又轻又软的,这几个老家伙还真的亏你了”
“这都是以前跟别人学得,咱们就给他们每人做一件大衣,外面就用老粗布,中间加上一层棉花,是穿是盖都行”家里雨桐在柜子里放了很多老粗布和棉花,怎么用都够,冯艳敏看到后直夸雨桐的家底厚实。
“也不知道文斌那边怎么样?”冯艳敏干着活计想到了远在边境的儿子。
“兔子皮多,不如给范政委也做一件,找机会去镇上邮过去就是”
“对,还是你想的周到”冯艳敏有了干劲,和雨桐紧追慢赶把四个老的和范文斌的棉大衣做出来,范文斌的布料都是雨桐拿出来的藏蓝色涤卡布。上面还加了一条栽绒的领子,看着雨桐换回来的布还多,冯艳敏给儿子又做了一身棉衣棉裤,这才让雨桐跟老孙头邮了出去。
雨桐在打包的时候加了两瓶伤药和一包红薯干,一大包兔肉干,简单写了一封信邮寄过去。没想到多余的东西让范文斌出神良久,他一吃就知道是那女人的味道。
第261章 261。六十年代地主婆 23
过年的时候李子勋的夫人带着小儿子过来一起过了年; 好在这两年丰收; 大伙的粮食都够吃,人来的再多对于雨桐都不成问题。家里存货多,借着过年那几天雨桐和冯艳敏都收拾出来; 炖好了放大盆里; 想吃了成一碗热上。
范文斌给这里寄过来一袋子山货; 老两口看到儿子平安的信才算放心。村里只要没外人过来还算安宁。气氛紧张了他们就受些罪,外面一缓和; 雨桐他们的日子相对就好过。大家都搞生产,累死累活,谁有空干那些无聊的事!
随着第一批知情的到来,村里开始了每天学习,一段话; 一首诗; 一首词; 一句经典,每天生产队出工前先来一段。二队的知青是上海过来的胡晓兰,女孩很清秀,一身绿军装,让柳河村的村民开了眼界。
胡晓兰的普通话说的不是很流利,语录读起来就像唱歌; 这让村民很无奈; 一脸懵懂听不明白。胡晓兰急得冒汗; 最后还是樊立兴的大闺女初中毕业的樊少红充当翻译才算顺利。
背这些东西这不要了目不识丁人的命嘛!年轻的还好; 上了岁数的哪还记得着。每天浪费时间学这个,村委的人背地里一商议,这就是吃饱了闲的!学习不反对,但是别学那么拗口不懂的,背几句简单的没啥,但别来长篇大论的。
闲的就得找活干!于是几个生产队长像是商量好的,针对下乡跟贫下中农再教育的知青加强了劳动强度,各队的知青劳动一天疲惫不堪,觉睡不醒,话都懒得说了,哪还有精神精力向广大群众宣传教育。
哎呦!雨桐看着那几个嫩芽那个可怜!不过她不心疼,因为他们刚来就针对他们这些特殊人进行了教育,时不时跟他们做个宣传批判。雨桐越来越佩服老谋深算的李茂兴了!年轻人张狂就是欠收拾!她只想老老实实本本分分干活过日子。
大家不得不承认,自从雨桐和李子勋接手了养猪场,生产队的猪圈干净不说,二队的猪都比别的生产队长得壮实,过年同样杀一样头数的猪,二队就是比别人多分半斤肉!这是咋回事?别的生产队赶紧来取经。
来了才知道,敢情人家把猪当祖宗伺候!谁能做到?还真不好做!别的生产队饲养员背地里骂雨桐变态!雨桐置之不理,日子照常过,只要上面不来检查组的,不组织开大会就是好事。
偶尔来一次就当生活调剂,她的乐观带动着周围的人,雨桐也不亏待她好的人,各家的孩子没少在她这里得到实惠,各家过年过节没少她的美食,因为她有一个很好的借口,三老的亲戚孩子们送来的多,大伙儿分分。
还有一个大伙儿受益的就是孩子的教育,学校上课期间都是加上劳动,尤其国胜他们大一些的孩子,麦秋大秋都跟着干,平时也要参加集体劳动,学习可想而知,雨桐把几个孩子叫到一起开诚布公谈了一次,也跟家长私下聊了聊,刘兰干脆,“你说咋办?我听你一句话”
“那就从现在开始初中高中的都学起来,该上学上学,晚上都过来跟国胜小刚学习来,冯姨那是大学的老师,还有那几个老头都不简单,跟他们学可没亏吃”
几家一合计,雨桐的厢房就成了学习班,因为雨桐算过了,等恢复高考,这群孩子都能赶上,第一年不行,就第二年,而第一年的高考题最简单。那就是个机会,国家对第一批大学生也是非常重视,以后各个领域都会有一席之地。
二队的养猪场办成了典型,猪圈增加了一排又一排,养猪场的人员也在增加,因为是区里建立的典型,来干活的谁也不敢大意,倒是一团和气。有养猪场这个典型在,来找事的一般都会被李茂兴阻挡了,所以七十年代雨桐过的日子虽累脏,但是相对很平顺。
她调制了几坛子药酒送给李茂兴和几个老的喝,他们都精精神神的对她只有好处没坏处。雨桐能力强,这些年他们都见识过,别人过什么日子不知道,但是冯艳敏却觉得小日子过的很舒心,她和孙子的粮食关系转过来后,在柳河村小学做了老师。孙子和国胜耽误了两年后现在上初中,别人功课可能耽误了,一起学习的一点没落下,几个孩子直接跳了级,两年后高中毕业回到村上务农。
现在大学几乎都是保送,向他们这样想都不用想,雨桐丢给他们一箱子书:“好好学习,用不了多久都会用上”
“大姑,我长大了,以后我养你”肖国胜长到了一米八左右,高高帅帅的,招惹了不好女孩子,要不是有雨桐这样身份的大姑,女孩子怕是更多。
“大姑还没老呢!你和小刚白天该上工上工,晚上别闲着”
“大姑,我和小刚可都听你和奶奶的话呢”肖国胜很尊重大姑,他几乎是大姑一手带大的。冯艳敏笑着把两个孩子赶出去:“雨桐啊,孩子大了,说说就算了!他们都是懂事的孩子”
“冯姨,这孩子有时候得敲打!我怕下学了就散漫了”
“是这个理,可是真天天种地书本慢慢也会磨光”冯艳敏望着长大的孙子也是一脸忧心,她来了都六年了,心里再执着也会减少,她快把心里那点希望磨没了。
雨桐算着日子,也就这一两年就快有消息了,最先反应的是范文斌那边,七六年的新年,大伙在雨桐家热热闹闹过新年,满身是雪的范文斌突然出现了,十年没见,范文斌老了很多,在外面应该吃了不少苦头。
以前带一点文人气质早没了踪影,雨桐看来,现在倒更像一个军人。冯艳敏喜极而泣,拉着儿子问东问西。等坐上饭桌,范仲诚才问道:“你这是怎么回事?”
范文斌道:“上面应该松动了,我接到李伯伯的电话,年后让我回汤山驻军报道,我来的时候李伯伯让我告诉你和范伯伯、李伯伯,他在活动着,估计不久也会有消息”汤山是首都卫戍区总部。
三人惊喜,没想到自己还有回去的一天,“来,咱们都喝一杯!不管结果如何,总之这是一个好消息”李子勋道。
“真能回去了?”李夫人不敢相信,雨桐微笑:“能!一定能!说不定今年就是咱们在一起过得最后一个年了!”
“那敢情好,我们真回去了,你和国胜就去首都过年,我们那边啊住的是家属楼,都很宽敞”李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