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混在乱时空[快穿]-第2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掌柜的过来道:“你都要用珠子结算?现在城里的房子很难买到,更别说临街带铺子的了”
  “我这次带回来的珠子多,应该够用; 掌柜的可以交易吗?”
  “我手头是没有; 不过可以帮你问。如果小公子不急; 可以等上两三日。三日后一定有答复”
  “多谢掌柜的; 我不着急,刚回来也要歇一歇”
  “公子也是跑商的?”
  “嗯”
  “怎么只带了珍珠?”
  “还有两三个玉件,看着好,想留下自己用”
  “小公子能不能让在下开开眼?”掌柜的执着于玉石,一听来了兴致。雨桐拿出了一件自己打磨出来的一件羊脂玉的配饰,很普通的圆形镂空猛虎图配饰。另一件是通透碧绿的翡翠扳指,最后是羊脂白玉的一个光面印章。
  “好东西!公子可要出手?”
  “拿那就看给什么价了?”雨桐道。
  “你想要什么价?”进来的一个男子问道。雨桐知道进来人,但一直没看进来的是谁?
  问话的男子约三十出头,神态悠闲而儒雅,但雨桐能感觉到此人浑身散发着一种特别的气势。虽然一身青衫,却佩戴了一把长剑。身后两名侍从。
  “李将军”掌柜的忙行礼,雨桐只得跟着施礼。伙计搬来座位,那人到没客气,坐到椅子上翻看雨桐拿出来的那个印章。印章上雕刻的是一匹战马,那是雨桐的手艺,加上现代工具,把马的雄姿一展无遗。
  “说说想换什么?”那人道。
  “我要一家带有临街铺子的宅子。能住下我们一家六口,还能做些小生意”雨桐道。
  “三件?”那人问。
  “不知道什么价位?如果不够还有珍珠”
  李绩看掌柜的,“你给估个价,这三样值多少?”
  掌柜的这才过来仔细端详看,许久才道:“这三样都属上上品,应该是有市无价。就看买卖双方了。”
  “你是行家,就大概估一个价吧!”李绩道。
  “那我就献丑了,这三件大概能值千金,不过也得有人愿意出那么高的价。如果没人愿意出,还想卖,价格可能会低,至于低多少,也要看买卖双方。不过按他的价值倒是能换的一套那样的宅子”掌柜的最终说了能让两人听明白的话。
  李绩看雨桐:“小公子愿意出手吗?”
  “我是不是看看宅子再说”万一是个小的不能再小的宅子呢?
  “呵呵,倒是,我让李亮带你去,不过离着远一点,在东市,你们骑马去吧”
  “我的马在客栈”
  “我那里有”李绩倒是干脆,跟李亮说了位置,雨桐把东西一收,跟着李亮出去看宅子。李绩不由一笑,还真是小心!如果对方知道他是谁或许就不会这样做了。
  宅子在东市,后面的第三条街上。街道倒是宽敞。由于那两个市场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这边正在慢慢发展起来。临街的门房很多家都变成了铺子做着生意。
  李亮叫开门,里面出来看门的大爷。雨桐里外看了一下。二进的院子,门房足够大,院子虽然不大也够用,房子更不用说,估计那哥俩结婚生孩子都有地方了。
  “走吧”雨桐看完走人。回来李绩已经让另一人把房契拿来了。一手钱一手物。李亮带着雨桐去衙门办了过户手续。一进衙门雨桐更觉得自己的买主有面子了,到哪儿都是客客气气。
  李将军是谁?“你们将军名讳?”
  “李绩李将军”李亮跟自豪道。
  李绩?没听说过,她只知道李世民、李元吉、武则天。回来卖给裕庆记一百颗珠子,得到了一袋子铜钱和一箱子绢。雨桐就想骂人,这什么时代?真的要累死她吗?
  宅子到手,里面东西本来就不多,好像是卖主到手都没用过。好在一进还有一个大床没搬走。屋里有一个壁炉。另外的就是空空如野。这样怎么过冬?暖炕是必须弄的,只是现在没空。她要带着十匹细绵绸和一袋子铜钱去赎家人。
  官府有办飞钱(类似汇票)业务的,但是她这点量也没人给办。她在空间加工了一些桌椅架子弄出来,那个灶间该添置的添置一下,别到时候什么都去买。平时用的工具和使用放置了一个耳房。地窖里加了一缸盐和一缸醋。只能做这么多了。
  回程就快了很多,没心思欣赏路上的风景,因为现在已经深秋,再不快点就到了严冬。
  雨桐没回夏府,而是直接来到家里。阿福正在家里看家,看到姐姐回来少不得一阵欢跳。雨桐没让他失望,带回来的点心、果子、干果任他吃。最后还拿出一块酱牛肉切了几片给他解馋。
  阿福可能很久都没吃到肉了,吃得几乎是狼吞虎咽。中午没人回来,晚上王氏和夏守诚、夏志满回来了。一桌子饭菜让一家人吃的格外香甜。
  王氏忍不住念叨了几次小闺女没吃到。“你这次回来不走了吧?好好在家待着,别跑了,外面就要上冻了”王氏道。
  “姐姐带了好多东西呢”阿福忍不住道。
  “我这次来就是接你们去长安的,那边房子都准备好了,你们过去做个小生意”
  “房子?”众人都看向雨桐,长安的房子只有有钱的老爷才能拥有,他们也能住吗?“大妹是租的房子吗?那里价钱很贵的”阿满道。
  “是咱们家的,二进院子,门房可以打开做生意。我都想好了,咱们家做面和肉夹馍。我跟胡人学的,很好吃,也很简单,到了我教大家。”
  “二进宅子?”大家忽略后面的话,还停留在前面二进宅子上面“你说的是真的?”
  “是真的,这是房契,娘你留好了”雨桐把房契拿给王氏,阿满和夏守诚忍不住拿过去看了看。他们不识字,但是还是很认真地看着。
  “大妹就是用那些珠子换的房子吗?”阿满走商,有些东西是知道的。
  “是一块石头,被一位胡商看中,换了一尊玉佛,玉佛又换两件玉件,总之,我就在胡人和长安有钱人换来换去,最后用印章和玉佩换了一套宅子。”
  “啥石头那么值钱?”王氏问道。
  “我跟粟特商队走的时候捡到的,听说那里经常遇到抢匪,我拾柴的时候在草里看到的,看着好看就留着。本没当回事的东西拿出来找人看,说的什么玉。正好遇到一个客人喜欢,就交换了东西。。。。。。”雨桐编造着谎言。
  “那一定是胡人带来的玉石,有的是很值钱。爹娘,咱们走吗?”夏志满道。
  “你是家里的老大,你说走好还是不走好?”夏守诚问道。
  “既然大妹都准备好了,走吧,走商很辛苦,路上什么危险都可能遇到。上次我们商队还遇到了狼群,伤了好几个。还有一次遇到暴雨,有一辆货车连车带马一起滚下山坡了,幸好车夫跳下来,不然也是一个”
  一听儿子这样说,两口子犹豫的心终于定下来:“明天我就跟二老爷说去”
  “那翠翠呢?我可刚找人递了话,那边就说还没答应”王氏道。
  “大哥愿意不?”雨桐问。
  阿满脸色红涨,讷讷不语。雨桐道:“我们一家赎身出来,要是翠翠姐愿意,自然会托人找来。来的话咱们就多买一个,不来就去长安再给大哥找。我们一下子出来这么多人,说不定夫人不愿意呢,再多一个怕是不放”
  “那就算了吧,都走了夫人一下子会憋手”王氏也道。一家人一想到马上能去长安了,开始漫天发挥着想象力。总之一家人晚上都没睡好。
  也许因为雨桐家一下子走了五口子,让当家夫人很不高兴,价钱开的很高。尤其是阿满,居然要了十五贯。这个价几乎没有过,夏守诚回来一阵阵肉疼。不过雨桐不在乎,带着东西跟她爹付钱。
  夏家拒绝收细绵绸,雨桐带着东西又换了绢。最后还是搭上了五两银子才算把一家人赎出来。
  “本以为夏家是好的,没想到最后还是这般刁难我们”夏守诚回来忍不住感叹。
  “咱们出来就好,以后跟他们就没瓜葛了”王氏突然感到很轻松,以后不用起早贪黑了吧!这个房子是属于夏家,当天就过来人看着他们搬家。
  “爹娘,东西带一些就行了,咱们这次走水路,多了也带不走。”雨桐看王氏什么都想带着,忍不住道。


第455章 455。初唐记 5
  “破家值万贯; 能带咱们就带。过去不用买了”王氏还是收拾着。雨桐没办法,只好帮着料理。雨桐家在夏家也算老人了,一听说他们要走,纷纷出来相送。
  雨桐看到人群里那个叫翠翠的望着他们纠结着,出了人群不住转圈。雨桐明白; 这人在印象里还算不错。不然老实的娘也不会看上。拎着手里的包袱凑过去:“翠翠姐”
  “雨桐,你们就要走了吗?”
  “想住也不让住了; 今天收拾完就走; 翠翠姐要不要跟我们走?”
  翠翠脸色一红; 还是努力点点头:“我可以吗?听说夫人很生气; 骂得很难听。人走了,怕是一时人手不够用”
  “翠翠姐; 我跟你去,不管什么价; 只要你愿意走; 我们给你出了”
  翠翠眼一红; 雨桐忙拉住她:“不许哭,想走咱们就走”
  两人来到管家夫人门前,李妈妈阴阳怪气道:“不是走了吗?怎么又回来了?”又看了眼翠翠和雨桐手里的包袱:“这是还嫌不够怎地?”
  “妈妈别恼,翠翠姐跟我哥已经有了婚约,我们走了把翠翠姐留下不仗义; 还是请夫人成全。麻烦妈妈了”雨桐忙赔笑。
  李妈翻了一眼她们; 站着不动; 翠翠万分尴尬。雨桐道:“妈妈; 请您把这东西送给夫人,顺便问问夫人愿不愿意用这东西换翠翠姐”
  雨桐递给李妈的是一个首饰盒,做工很精致。李妈看了眼,的确是个不错的首饰盒,接过去道:“等着吧”
  心里不痛快的掌家夫人正盘算着去买人,李妈抱着一个不大的盒子进来:“王氏家的大闺女带着翠翠来了,想用这个盒子换翠翠。”
  夫人冷哼一声,“真是异想天开!做梦去吧!”随手打开盒子,里面一亮,盒子里面的盖子出现了一位夫人,夫人面孔清晰可见,不是自己又是谁?心里马上喜欢上了,她从没见过这东西,以她眼光看,这东西绝对不便宜!
  这家人家还真发达了不成?她是商人的妻子,自然知道该怎么做。“那丫头说用这个换翠翠吗?”
  “是这么说的”李妈忙道。
  “去把卖身契给他们”
  李妈瞟了一眼那个盒子,却在里面看到了自己和夫人的脸,大惊:“这是?”
  “镜子罢了,只不过工艺更好,一个丫头,值了!”
  雨桐带着红着眼睛的催催回来,让大哥带着去官府办户籍,就办到他们家。然后跟王氏说了经过,当然她不会说付出的代价,而是十两银子。
  “这也够贵了,夫人好黑心,咱们家的钱都要的很高的”老实的王氏都说了抱怨话,雨桐安慰几句,一家人总算上船,冷风让他们缩在船舱里守着火炉不想动。
  一路劳顿,终于下了船,众人上岸的第一件事是去看那高大雄伟的城墙。雇了骡车,一家人兴奋地朝着城里而去。家终于到了,二进的宅子,对他们来说就是天堂。
  从京城的繁华转瞬到了自家的小天地,阿福来回看着各个房间。夏守诚和阿满都兴奋地笑着。腊梅充满了欣喜和好奇,王氏简直就像做梦。
  门房杂物间有木柴,正房的壁炉生起了火,火很快让整个屋子暖起来。阿满要占据一间正房,雨桐和腊梅、翠翠要了西厢房。二进就暂时空起来。
  雨桐带着全家去买了一车生活物资,顺便逛逛市场。开了眼界的夏家人终于知道外面的世界多么广阔。
  王氏知道了胡人长得什么样子,回来不住唠叨人为什么是那个样子。腊梅拿着一个头花爱不释手,那是雨桐在小摊上给她买的。阿福嘴里啃着一个糖葫芦,酸酸甜甜的很好吃。
  “明天我们找瓦匠木工把门房收拾出来,我还要盘一个火炕”雨桐道。
  “咱们家真的要做生意吗?你说的那个肉夹馍是什么?我怎么没听说过?”阿满问道。
  “你不是吃过他们的胡饼吗?差不多的样子,我们改良一下,还有我们再学着做几种面食,主要还是做羊肉面、手揪面片、刀削面、油泼面、干拌面、打卤面、炒面,不管什么面,道理差不多,面活好了,劲道汤汁好就行”
  “说了那么多面,你会吗?”阿满道。
  “会几种,不一定学得一样,只要好吃”雨桐的回答很自信,这让全家都充满信心。门房按着雨桐的意思改造了。里面打通,与耳房、一间厢房连在一起。耳房和扩大的面积做了厨房。前面开了三扇窗,使得屋里光线充足。
  与别人家不同的是,靠着北墙加了两个用砖垒起来的据说叫地炉的东西。地炉生起火,在屋里打家具的木匠热得脱了棉袄。这东西还真是好东西。而且燃烧的是石炭,不是木炭和木柴。要知道木炭很贵,百姓一般用不起。而石炭就便宜很多,瓦匠木匠都学了去。
  三个灶台和一个大平锅被夏家一家占有着,阿满负责和面,和面是个体力活。不然不够劲道。翠翠和王氏负责学做卤汁和卤肉。夏守诚就做火头军,雨桐教腊梅做小菜。腌萝卜、腌白菜。就连最小的阿福都跟着烧烧火,拉拉风箱跑跑腿。
  “我们都有事了你干啥?”翠翠忍不住问雨桐。
  “技术指导,我教你们”
  “我们都会了呢?”
  “外面不还有一滩事吗?那你们谁会算账?”众人无语,雨桐笑道:“从现在开始,大家先学会算账吧,不然买卖还不赔死!”
  众人接着无语,“阿福开年去上学,不然谁记账?难道我们去请账房?”
  “一家子的买卖,记什么帐”夏守诚道。
  “你看谁家做生意不记账?那还不乱套?管账的管钱的要分开的,这是粟特人做生意的心得。”
  “我们谁也不会”
  “我跟胡人学了一点,先教你们。阿福,这个账房工作就交给你了。明年好好上私塾”
  “姐姐我在家帮忙”阿福是不愿意去上什么私塾的。
  “那你问问爹娘愿意不?”
  “好好去学写字,不然我们都是睁眼瞎”王氏忙道。
  木工忙碌完,一家人算是把雨桐交给大家的肉夹馍、各种面和卤汁、卤肉、酱肉小菜都学会了。最后雨桐想起还有一种很方便的面,也是这边的特色面食,饸饹面。又找木匠研究那套东西。然后一家人实验。
  所以夏家几乎天天吃面,就是干活的也跟着吃面,不过面的美味深得师傅们的赞赏,慢慢就把他们家的名字传了出去。
  饸饹面成功,阿满深表这个还算容易,其余的要求高,和面经常让他手臂酸疼。
  “咱们学会了这么多面食不表示全都做。其实每天就做那么两三种就行了,多了反而忙不过来。”雨桐道。
  眼看着到了腊月,这个铺子开始不开?天冷出来的人都不多了。“开吧,越到年根,大家越出来买东西过年,咱们家先少做,卖不了的自家吃就是”
  一听闺女这样说,王氏不觉肉痛,天天白面肉的糟蹋已经让她快承受不住了。“天冷放得住,家里吃啥还不一样?”
  一商量,择日不如撞日,第二天牌匾挂上,鞭炮一响,夏记面馆开张了。他们家与别人家不同的是,铺子外面挂了一块大牌子,上面写了铺子经营的品种。
  一早炉子就生上了火,石炭禁烧,整个屋子暖洋洋的,桌子干净整齐,桌上摆放着一瓶醋,一碗辣椒油。筷子整齐地插上竹筒里。
  小店门口靠边是一个柜台,雨桐今天换了男装做掌柜。角落放了一个桌子,上面是两坛子腌制小菜,免费取用。
  “您往里面请”夏守诚今天做了小二。
  “看你们外面写着面馆,那就来一碗你们拿手的面,还有什么?”进来的是一个中年男子。看着不想本地人。
  “还有肉夹馍,卤羊肉,酱猪肉,卤杂碎”
  “来一个肉夹馍,那个什么肉的都每样来一点拼一盘子。”
  “面要大碗小碗?”
  “大碗把,多放汤,这鬼天,真冷!不过你们屋里很暖和”那人坐下一扫,看到了墙角的炉子。随后站起来饶有兴致地看了看。“烧的什么?”
  “石炭”
  “真不错”
  夏守诚把饭菜报给雨桐,雨桐报给阿福,外面又进来三人,看着像是一起来做生意的人。夏守诚接着招呼。
  没想到不大功夫店里已经坐满了人。好在准备充足,腊梅和翠翠都成了跑堂。雨桐按着桌子记录着,结算的时候分文不差。铜板一把把扔进钱箱子,众人在忙碌中快乐着。
  早上过后,只是稍作休息就开始迎来中午的客人。下午阿满不得不再次和面,早上的已经用完。
  “哥,这回就不用多了,晚上估计客人不会多,其实咱们只做早上和中午就行,晚上一般都在家吃饭,客人可能去酒楼会友。”雨桐道。
  “今晚试一下,如果人少了咱们就不做,做了一天也很累的。早再说那些卤汁酱肉的都要准备,不然咱们连那个时间都没有”阿满道。
  可不是,明天的东西今天就要准备,不然就是没时间。这还是让羊肉铺的和猪肉铺的提前留出来,不然买东西的时间都没有。
  下午夏守诚推车去去东西,一家人稍作休息就开始准备晚上的食材。果然就像雨桐猜想的,来的人不多,稀稀拉拉几个。雨桐出去,在牌子上写下了营业时间。
  一家人收拾完铺子,腰酸腿疼地去正房数钱。哗啦啦一堆铜钱,每人一根麻绳穿。简单数数都会,但是都没达到雨桐的要求,所以他们被雨桐逼着学会了,一到一千,一贯一串。他们却是一百一串,多了怕出错。
  总账出来一天共得三贯挂零,大致抛出去成本,怎么也剩一半了。“这就是不记账的坏处,成本都不知道怎么算了”雨桐摊开手道。


第456章 456。初唐记 6
  “如果一天收入一贯多也不少了; 一个月就是三十多贯吧?”阿满掰着手指算着。
  “以后多准备一些酱肉; 有些客人喜欢走时带一些的,还有酒水明天要上”雨桐提醒道。
  “哦,今天买了; 明天一准上”今天有的客人想喝一杯,可惜他们没准备酒; 现让阿福出去买回来的。
  小店开张; 一天天在完善着; 等到了年根,东市这边大多都知道了街里有一家面馆不错。来往的商贩慢慢走喜欢早上过来吃一碗热乎乎的面再去做生意。
  有的走时带上一块肉一壶酒便做了酒菜。夏家的炉子慢慢被长安城里的人们学去,使得价格低廉的石炭翻了身。好在出产地不远; 石炭被一车车的拉进城。他们当然不知道自家对整个长安甚至大唐人们生活影响着。
  夏家的面简单却有着魔力; 钱多的吃肉的; 钱少的吃素面。即使素面也是有着独特的味道。时间赶的带着两个肉夹馍走了; 不着急的坐下来慢慢品尝。
  雨桐每天跟家里结算完就逼着除了王氏和夏守诚所有人算账记账; 她不会长时间留在这里。她要走; 去看看古代的丝绸之路。不然就白来了这个世界。
  她不敢说,说了谁也不会让她走; 唐朝再开放,也不会一个姑娘满世界跑。他们学不会算账自己走着也不放心; 所以她要逼着他们学。就连王氏数钱的速度也在加快。客人不会等你慢悠悠一个个数。
  阿拉伯数字依然是首选,好记好学; 记账用的汉字也要学。阿福在雨桐的诱导下开始踏下心来学算术和汉字。这里翠翠算是最聪明的; 很快过了加减法一关; 这让阿满很颓败。
  他哪里知道晚上临睡觉那俩就让雨桐给他们出算数题,这样练下去能不快?每天下午是去市场取材料的时间。开始都是夏守诚去,后来雨桐开始带着大哥一起去。不光是为了熟悉材料价格,也要学会关心外面发生的大事,别等着有天灾战乱了还不知道!
  等东西买好后,阿满回去,雨桐不回去。她要去西市跟着一个粟特女孩学粟特语。粟特人五岁就开始识字,识字后家人就要教他们如何做生意了。当然主要是男孩子,女孩子早晚要嫁人,但是一般家庭也不会反对女孩子学,学好了找一个好商人嫁了。
  “珊娜”
  “雨桐姐姐”一个小姑娘跑来,她是商人康进德的女儿,她母亲安氏,一家人标准的粟特人。珊娜只有八岁,平时跟着她爹摆摊或帮着母亲带孩子。他们一家来长安已经五年了。康进德每年往返中亚一次,带回来的货物在长安售卖。
  “珊娜今天好漂亮”雨桐抚摸了一下珊娜梳起来的辫子,五条辫子今天都做了发饰,看起来很可爱。
  “过年了,阿娘说这样漂亮”
  雨桐过去跟康进德打了招呼,然后进去跟安氏问候。她说的是粟特语,跟他们一家已经学了一个月了。这是雨桐每天来必修任务。
  她教他们汉语,她学他们的粟特语。语言只有在生活中学得才会快。她与他们交谈,帮着一起卖货,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
  外面的寒冷没阻挡人们购物的热情,“帮我拿一下这块玉饰”进来的是三位姑娘带着各自的婢女。
  “我觉得这个玛瑙串好漂亮!”
  “堂姐,我喜欢这个”
  正欲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