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裙钗记[金推]-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重五说得没头没尾,刘三桩听不明白。王重四只得从头说来道:“头儿,初二是出嫁女回娘家的日子,我家小妹四年前嫁给了镇里的屠户林三刀,是年年初二回娘家的,今年初二没有回来,爹不放心,初三一早就让大哥三哥去林家看看,这才知道,那个畜生,过年去县里赌博,输了上百两银子,没够钱抵债,就把小妹推出去了,五十两卖到了……卖到了私窠子里。爹一知道这个事情就吐血了,当晚便不行了,临去前,看着我们兄弟六人,要我们把小妹赎回来,爹是睁着眼睛咽气的。我们做儿子的,怎么能让老爹死不瞑目,第二天,我们兄弟几个都去了县里,那老鸨说了,要七十两银子才能放人,我们兄弟手上只有四十几两银子。头儿,求求你了,私窠子是什么地方,腥的,臭的,烂的,都在那儿,若拖下去,小妹就毁了。”
  王重五摸出一张地契,道:“家里早知道那个畜生有好赌的毛病,不是良配,这几年赌得越来越凶了,赌得老婆都不要了。当年要不是为了给我娶上媳妇,要不是看上了他的彩礼……小妹落到了这个地步,我的心怎么过的去,头儿,爹没了,我们兄弟把家分了,这一张是我分到的地契,一块三亩大的林地,要是卖了,能值二十几两银子。我知道借钱的规矩,你看行吗?”
  王家凑出赎王小妹的四十几两银子,穷得都叮当响了,开口再借二十五两银子,还不知道猴年马月能还上,非亲非故的人家,需要找个人或寻一样贵重的东西做个担保,说定还款日期和还钱的利息。王重五拿出他的地契,就是协商这些的意思。
  刘三桩是很同情他们,但同情不能过日子,验了地契的真伪问道:“万石镇上的三亩林地,我又拿不了。如今那块地种了什么,给谁种着呢?”刘三桩是奴籍,奴籍没有独立的田产房产,三亩林地,在法律上,过不到奴籍的名下。
  王重五知道借钱有戏,赶紧道:“三亩地契我拿着,地我二哥管着,栽着桑树。”
  刘三桩算计了一番,才道:“哎,你们爹去了,兄弟姐妹们已经各自成家把家分了,你们妹子的事,你们还要这样管着,是做兄长的样子。钱,我可以借给你们,地还是让你二哥管着,只是,就事论事,我不来白白的积德行善的,那是菩萨干的,不是我干了,所以,这二十五两银子,我每年要收四厘的利息。”
  “成,成!谢谢头儿!”王家兄弟满口答应,借钱收四厘的利息,是正常的行情。
  刘三桩把地契还给王重五,另写了一张借贷的契约,双方按了手印,刘三桩才拿了两个十两重的元宝,一个五两重的银块给他们。王家兄弟得了银子,又赶回老家。


☆、第22章 伴读
  王家兄弟初五借走二十五两银子,初九就还了回来,不需要了,去晚了!
  私窠子里的老鸨,五十两买走王小妹,自然是指着王小妹挣钱的,所以,转手七十两买还给王家,只是赚了还未到手的二十两尚不知足,且说定了价格也不知道王家什么时候能凑足了钱来赎人,王小妹这里,原来指望着她怎么挣钱的,还是接着来,和王家说定价格当晚,依然逼着王小妹接客。过年了,是皮肉生意最好做的时候,辛苦一年余了几个钱的男人们都要出来嫖一嫖,老鸨手里的几个女儿们忙不过来呢。
  王小妹是正经的良家妇女,过不了心理的那道坎儿,由着千人骑,万人跨的,且被自己无情无义的丈夫买了,心应该已经枯死了,当场撞了墙,当场就死了。所以王家人凑够了银子去赎人,只拉回了王小妹的尸体。
  刘三桩收回银子,当着王家兄弟的面儿把借钱的契约烧了。
  王家兄弟置办完父亲和小妹的丧事,再回庄子的时候,多带回了一个两岁的女孩子,是王小妹的女儿,王小妹成婚四年,也只生了一个女孩子。王家知道,王小妹生前把女儿当宝贝,在天之灵,必舍不得女儿遭受和自己同样的命运,要是放在林家,林三刀能卖了老婆,早晚也能卖了女儿,所以王家人思虑再三,还得把林三刀的女儿抢过来,为了这事,王家还请王氏的族长出面,和林氏的族长面对面的谈这个事,因为林三刀已经六亲不认了,反过来抓着自己的女儿胁迫王家,要人可以,拿钱买。所以,王家只能请两边族里主持公道,才把孩子要过来,至于那个畜生不如的林三刀,气死了王老爹,逼死了王小妹,两条性命,王家人是恨不得把他千刀万剐的,只是谁来剐他,剐完了他之后,那个操刀的人怎么办,杀人是要偿命的。
  这个时代,卖儿卖女是合法的,何况身边的女人,妾通买卖,是明确写在律法上的,其实,人要是做到了畜生不如,不知廉耻,妻子也是能买卖的,看不下去的人,只能在道德上谴责几句,都畜生不如了,道德对他有何约束。
  不过,林三刀不要逍遥的太早了,律法制裁不了他,道德约束不了他,总有办法让他喝几壶的。王家人把王小妹的女儿要了过来,对林三刀就不用客气了,林三刀不是屠夫嘛,天天杀猪卖肉,王家的人就隔三差五的到他猪肉摊上去闹,闹得整个万石镇都知道,女人们当街哭死去的小姑子,说林三刀是怎么沉迷赌博,输了大把的银子,把小姑子卖到了私窠子那种脏地方抵债,小姑子又是怎么不肯接客,一头撞死了,这样畜生不如的人,你还要惠顾他的生意吗?那你也畜生不如了。
  出来买肉的,大半是家中的女人,女人总是同情女人,且王小妹为了保存名节自杀了,没有供人说三道四的地方,看林三刀就左右不是人了,卖猪肉的又不是他一个,渐渐的,林三刀的猪肉就卖不出去,没有了这一块的进项,林三刀更加沉迷赌博,指望着,靠赌挣下大把的银子,结果越赌越穷,倒是欠了大把的赌债,几年后被人打死在赌场门口,这是后话。
  庄子上的生活依然继续,三月份,刘三桩接到了侯府的信儿,让他进京。刘三桩带上了大儿子和小女儿。带儿子,一是想让他见识一下天子脚下的世面;二是在主子面前,混个眼熟;三是,儿子今年十六了,虽然当奴才一般成亲比较晚,要二十出头主子才会发话,或是配府里的丫鬟,或是自行婚配,但刘家想讨个在主子跟前有脸的丫鬟做媳妇,现在可以活动起来了。带女儿,是没有办法,欢姐今年九岁,是家生子入府听用最后的年限,刘家很矛盾,一边想让欢姐留在侯府,家生子不伺候着主子,前程从哪里来,月钱什么的是其次,伺候着主子,主子看在眼里,将来到了年纪配人的时候,才会给你配一个有出息的小子;一边又不想欢姐留在府里,毕竟,欢姐住在庄子上,养在自己身边,日子过得比小门小户的女孩子自在多了,进了府,就是当奴婢天天伺候人。
  刘家准备了好几天,带了一堆东西,庄子上出入的账册,缴纳税赋等大笔银钱出入所得的各种票据;几个人的换洗衣服,还有刘三哥的几套衣服,是刘婶儿估计着儿子的身高做的;一路上的吃食,二十个咸鸭蛋,二十个皮蛋,一罐子咸菜,一罐子腌肉,一罐子肉末黄豆酱和一大包袱放五天不会馊的烙饼;还有整只的火腿,整条的腌鱼,整坛子各色腌菜干菜,两坛和庆府出名的桑子酒和几块上好的布料,部分捎带给儿子,大半是用来于府上的管事们联系感情的。
  从庄子一路到京城的高恩侯府,交通是很便捷的。半夜从庄子出发,天亮走到望宿县,县里每天都有马车牛车来往在府县之间,搭上了马车,傍晚就能赶到和庆府,和庆府临着京杭大运河,每天有来往的官船,私船,货船,客船,走水路方便又安全,所以刘家人只要换三次交通工具,就能到京城的夏家了。
  刘三桩一去一月,带回了儿子和满满一牛车东西。如同上辈子老爸老妈出差回来必带礼物,刘三桩进京一趟也是大包小包的回来。
  刘婶儿一边为丈夫儿子掸风尘,一边道:“到底为了什么事,太太才让你上去一趟?要是为了租子的几百两银子,府里有人单管这事。”
  刘三桩管这个庄子七年了,租子不是年年上缴,只有三次,头一回是五年前,把老侯爷的棺椁送入祖坟回程的时候,刘三桩交了两年的出息带了夏语澹回来;第二回是三年前,单管春秋两季租子的管事周显下来收的,顺便把老三带走了;第三次就是这一次了。
  “为着好几件事呢,若是单为几百两银子,太太还缺几百两银子?”刘三桩的口气有些冲。
  夫妻十几年,刘婶儿能不清楚刘三桩的秉性,道:“怎么,出了不好的事?若有不好的,你可别瞒着我,自己担着,有什么不好的,说出来大家参详参详。”
  刘婶儿在府里的时候,虽然没有直接伺候在少爷小姐身边,可是厨房有厨房的好处,给少爷小姐们做了好几年的饭,主子们还是记着这么个人的,还有伺候少爷小姐的大丫鬟们,刘婶儿当年没少应承她们,刘三桩能当上这个庄子的管事,刘婶儿没少使劲儿。侯府里别人不提,乔氏最倚重的管事媳妇周显家的,就和刘婶儿要好。当年大伙儿还在公府当丫鬟的时候,有一次周显家的生病了被挪了出去,刘婶儿拿出私房钱开了小灶时常给周显家的送些清淡养生的吃食,自古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的少,就这一件事,周显家的就记着刘婶儿呢。
  “且说不上是好是坏,最重要的事,带了好几袋新的瓜种回来……算了,这件事情不和你细说了,待会儿把佃户们叫齐了我还得再说一遍。”刘三桩想了想,知道瞒不得,后面还有刘婶儿出力的地方,道:“我说了你先别和我急,已经是几个月前的事了,正月里,老三挨了几下板子。”
  刘婶儿一听心都揪一块了,急道:“什么,挨了板子?挨了几下,打坏了哪里?我们老三跟的是八少爷,是谁下的令?”
  现在侯爷三兄弟的子嗣是一起排行,所以乔氏生的三子,夏译是长房长子,年十九,夏谦行三,年十六,夏诀行八,年八;夏文得和史氏的四子,夏讪行二,年十七,夏谱行四,年十五,夏谰行五,年十三,夏诨行七,年十一;夏文徘和石氏的三子,夏诩行六,年十一,夏详行九,年七,夏诙行十,年二。夏谱夏谰夏详夏诙是庶出,其他六位是嫡出。而嫡出中,乔氏所出的三子夏译夏谦夏诀,又比二房三房的更尊贵。夏诀身边的小厮,侯府有几个人能下令。
  刘三桩一双粗大的手,包着刘婶儿的手安慰道:“说了你别急,你还是这样的急,都过去了,过去了。当奴才的,有几个是没受过主子的敲打的。老三,有周显家的给他说了好话,当时打得就不严重,养几天就好了,依然回八少爷身边办差,这事我们得好好谢谢周显家的。”
  刘婶儿揪得眼里泪花都出来了,道:“这还用你说,周姐姐一直在太太身边,什么好东西没见过,这份谢礼我们得好好想想。只是,我们老三一向懂事,到底做错了什么,恼了太太,听你的话,还是年里做错的事,能有什么事,让太太动了这么大的气,过年都不顾了。”
  刘三桩无奈的叹息道:“这事说来话长,老三是被人牵累了,要他真在八少爷身边办错了事,就是有你我的脸面,就是有周显家的保着,太太也容不得他。我是从周显那儿,听了这几年的事。今年,太孙殿下也有七岁了,早两年前,宫中凡有设宴,皇上都命享爵之家,及正三品文武带着家里和太孙年纪相仿的男孩子,你也略知道些宫里的规矩,太孙或今年,或明年就要出来读书了,皇上是要在那些人家里,给太孙挑几个一起读书习武的。我们家里,论年纪,论尊贵,只有八少爷有这个资格,因此老爷太太都是带着八少爷进宫的,今年也不例外。今年元宵宴,皇上兴起,点着考了几个男孩子,八少爷也在其中,皇上问了八少爷几个问题,八少爷一个也答不上来。事后,老爷太太又问了八少爷一遍,八少爷当时在殿中,不是紧张一时忘了,是真的答不上来。之后,老爷太太开始查八少爷功课才知道,八少爷身边一个小厮在弄鬼,为了讨八少爷的好,私下里帮着八少爷做功课,倒是会专研的,才几岁的,写出来的字能和八少爷写得差不多,因此混了好几个月。太太查出了这个人,当即就是活活打死。你知道少爷身边是放四个小厮的,这事一出,四个小厮都没放过,打死一个,打残一个,撵了一个。我们儿子,在少爷身边,没那几个眼皮子浅的,专会讨巧儿,原是最不得重用的,因此罪过就最轻了,只是挨了二十板子,有周显家的在太太面前求了情,那些打板子的,也没有下狠手,只是皮肉伤,出了正月就养好了,太太恩典,依旧跟在八少爷身边。”


☆、第23章 贡瓜
  刘庄头儿召唤,二十六家佃户的家主马上聚齐了,站在刘家的堂屋。
  刘三桩把切好的贡瓜放在一个敞口浅底瓷瓮里,拿出去,一个月不见,和佃户们寒暄一番才道:“你们先来尝尝这个瓜,好不好吃,这是三个  刘家在这一片地方的生活条件比得上一般的小地主之家,自家还不需要承当徭役税赋,且刘三桩每次和县上的皂隶打交道,皂隶们待刘三桩都是客客气气的,这一切好处的根源,皆看在刘家是高恩侯府的奴才之故,奴才是贱籍,不能只有好处,没有辛酸,不然,人人挣破头的,想去当奴才了。
  刘三桩和刘婶儿都是家生子,这样的道理从懂事起,就被铭记在心里,尽管事实如此,刘婶儿想着过了年也才十一岁的三儿子挨下了二十板子,一个人在侯府孤单的养伤,且原来的小厮三个去了,就他一个留下来,还不知道要怎样战战兢兢的在八少爷身边当差,依然掉下了眼泪,道:“我们儿子是老实孩子,绝不会沾这种顾前不顾后的事,太太……太太……”
  刘婶儿说不下去了,能怎么说呢,奴才的一身一体,包括自己的性命和身后的子嗣,都是属于主人的,主人可以重用,可以打骂,甚至可以取了性命,现在只是二十板子而已。
  “行了,我们儿子也是太老实了,既然伺候在八少爷身边,怎么几个月了,都不知道八少爷的功课,是身边的人代写的,太太要责罚他,原……也没有责罚错。”刘三桩这样劝着妻子,也是劝着自己道:“这些年夏家着实颓丧了些,没有太子殿下在时的光景了。太孙并不与皇后娘娘亲厚。所以府里都指着八少爷,能在皇上面前展才,能在太孙身边站脚。”
  后宫之中的风云外界是听不到的,何况刘家离开京城久矣,刘婶儿忙问道:“怎么说太孙和皇后娘娘不亲厚呢?皇后娘娘也只有指着太孙了。”
  刘三桩摇摇头道:“我也是从周显那儿听了一耳朵,太孙这些年一直养在皇上的乾清宫里。而且皇上把太孙放在乾清宫后,还下旨后宫的嫔妃无召不得入乾清宫,皇后娘娘也在此列,所以这么些年过去了,太孙见皇后娘娘的面儿,数都数的过来。你想想,就算血脉相连着,孙子长年见不着祖母,感情怎么续,乍然见了,也亲近不起来。夏家和皇家到了太孙这一辈,已经是第四代了。侯爷和先太子是嫡亲的表兄弟,到了水字辈,虽然说起来和太孙也是表兄弟,已经差一层了。”
  君子之泽,三世而斩。夏家水字辈的子嗣要是碌碌无为,再没一个能挑大梁的,将来皇后娘娘殡天,太孙又和夏家的人不亲近,夏家的荣耀还能维系多久呢?所以府上才看重八少爷的前程,紧张八少爷的功课,一经查出,过年也不顾了。
  刘婶儿想了一圈,只关心自家,道:“既然引诱坏八少爷的人已经查不来了,那八少爷能入宫为太孙伴读吗?要是八少爷成为了太孙伴读,老三虽然辛苦些,依然在八少爷身边,真是我们全家的脸面,就是欢姐在府里,有这么一个哥哥,伺候谁也好说了,对了,欢姐的事,你有打点好吗?”一个月前准备的东西,有一半是为欢姐铺路子的。
  “你一下问这么多,我怎么来得及说。欢姐的事,按我们之前说的,我已经通过周显和他女人说上了,最好能分在大房的主子们跟前伺候,要是塞不进去,去针线房都行,周显说了他有数,我们一家子都是太太的陪房,欢姐是不会分到二房,三房的。”刘三桩心里也是牵挂着一对孩子的前程,倒有些后悔当初只顾自己自在,一心挣庄头儿,要是在府里谋个管事,孩子们的事也能看在眼里:“老三的事,只能看八少爷的本事了。当年先太子那会儿,我们也听到一些,权爵之家和皇上钟意的清流世家那么多,不是家家都有份的。听说太孙是少有的聪慧,八少爷虽然比太孙大了一岁多,但是……”
  后面一句不好听,和太孙一比,八少爷的资质太愚鲁了,资质不及倒也罢了,连上进之心也不够呀。
  刘婶儿能悟出后面的意思,压低了声音道:“那姑娘这里,太太和老爷有什么表示吗?姑娘已经七岁了,难道要这样主子不像主子的,一直这么养下去。”
  “这些年老爷有过两个孩子,不是太太生的,养不到三岁都没了,后一个还是今年二月没的。”刘三桩道:“所以,老爷有问了我,姑娘身体怎么样,我说姑娘这几年都好,能吃能睡,没生过病,老爷后面就没话了,太太接着问,姑娘在庄子上有问过府里吗?姑娘有问过吗?姑娘从来不问,姑娘两岁就来了庄子,能知道府里什么,还不是我们主动说起的,姑娘听着了才说,不然从来不主动提府里,我这么回了,太太笑了笑,又问,姑娘的相貌如何?你说姑娘相貌如何,你在公府里也见了好些人,不是说姑娘是少见的美人胚子,我就这么回了,太太没笑,过了一会儿便让我下去。待要回的那天,太太身边的丫鬟给了两匹菱纹绮,让姑娘夏天做几身好衣服,说是老爷吩咐给的,你说老爷和太太是什么意思,我是不明白。”
  刘婶儿亦是困惑道:“太太长得不是甚美,老爷多有……男人总是肖想着娇妻美妾的,想想姑娘出落的模样,可以想见姑娘的生母当年的样子,骤然听了你的话,太太一定不喜。”
  刘三桩叹息着道:“只是苦了姑娘,只是待在庄子上。不过是个姑娘,又不能分府里的产业,太太也容不下。”
  “呸,也就你们男人这么想。”刘婶儿是女人,本心绝不想养庶子庶女,当然,刘三桩也没有纳妾生庶子庶女的本事,道:“不能分府里的产业?姑娘接入了府,吃的,用的,穿的都是公中出,还有按着侯府规矩要配上的嬷嬷丫鬟,又是一笔,再说姑娘出嫁,公中按例要出三千两,这些不是银子,这些银子不是府里产业的出息吗。所以说,太太做姑娘时,就恶公府里的庶子庶女。”
  “姑娘出嫁了,不是还有一笔聘礼……”刘三桩急着争辩,不过话一出口就悔了。一个庶出的姑娘能值对方下多少聘礼,基本和嫁妆相等而已,若是指着聘礼,姑娘会嫁入什么样的人家,侯府的脸面在哪里?庶出又不得父亲和嫡母看重的女孩子,能嫁到什么样的人家?所以姑娘养到现在连一个名字都没有。
  刘三桩这些年看着夏语澹,知道夏语澹不仅是美人胚子,还少有的聪慧懂事,要是托生在太太的肚子里,再加上太太的细心教导,用心筹谋,当个三品夫人,是这个运途的,可惜了。
  哎,哪件事儿,且说不上是好是坏。
  刘三桩万事不想了,吃了一顿饱饭睡到傍晚,接着醒来,让大儿子把二十六家佃户都叫来,自己从行李里拿出一个绿白色的,西瓜大的,圆圆的,七八斤重的,表皮硬硬的有萝卜丝纹的瓜,笑着和家里余下三个人说道:“这是贡瓜,是西北边的宁国进贡给朝廷的,是皇上和朝中大官们才有机会尝的,我们也来尝尝。”
  大梁和西宁之战打到年前才结束,大梁死了十几万人,国土是没有丢一块,不过几个地方是打得稀巴烂了,西宁死了二十几万人,这样的战绩应该算赢了吧。反正西宁立国七年,第一次主动派出使节,向大梁朝贡。这场战争,决定了两个国家的从属问题,西宁低头了。
  刘婶儿不喜反唬住了道:“这么精贵的瓜你是哪儿弄来的,不会是太太赏你的?”
  刘婶儿已经整理出了一半的东西,去侯府一趟乔氏赏了刘家不少东西,有几罐好茶叶,每个罐子不一样;做菜用的各种佐料,如贵重的陈皮,姜糖,安息,附子等;常用的药丸,如香雪润津丹,艾附益母丸,薄荷油,安宫丸等,府里配的比外面药铺买的强;几套主子的衣裳,虽然是主子穿过不要了的旧衣裳,摸着都是九成新的,去县里都卖不到的好衣服;还有特意给夏语澹的两匹菱纹绮,还有几个大麻袋,刘三桩交代了不准动。
  “当然是太太赏我的,不然我也弄不来这个。”刘三桩已经开始切瓜,一半切出五片,道:“来,来,吃吧,这瓜和我们能种出来的白皮瓜是不一样的。你们吃完了,给我说说,这个瓜好吃在哪儿?”
  夏语澹已经看出来了,那瓜应该是哈密瓜的一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