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锦绣田园:相公从了吧-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谁知道许老二这人,本就是个顺毛驴子,根本受不了戗毛捋,若不是来之前被许老太太嘱咐了半天,连刚才那几句软话怕是都说不出来。
这会儿被丈母娘从家里撵出来,再让左邻右舍指指点点地笑话一通,顿时怒火中烧,朝李家大门啐了一口道:“呸,你家闺女都跟我过了十几年,好不好的也没饿死冻死她,我都登门来请了还要怎么着?当自己还是十六七的大闺女啊?”
李老太太在门里被气得仰倒,几乎背过气去,半晌才缓过来,再开门想骂,可门口哪里还有许老三的人影子。
“看什么看,有什么好看的!”李老太太冲看热闹的人嚷了一句,猛地摔上院门,用门闩插好才回屋去了。
许老三从李家离开,却并没有回兴源村,而是直接在村里问了个人,找到个平时给别人写文书写信赚钱的穷秀才,进门就道:“这位大哥,休书可给写?”
秀才头也不抬地说:“休书,两字一文,外加纸五文,墨两文。”
许老三从来没找人写过东西,并不知道这个价钱是高还是低,但此时正在气头上,把怀里的铜板都掏出来数了一遍,见还有三十多文钱,啪地都拍在桌上道:“写一封!有多少算多少!”
“你叫什么?哪儿的人啊?妻子姓什么?为何休妻?”秀才数了数铜板,一共三十七个,哗啦一声拨进右手边的抽屉里,然后拿出纸张铺开,用镇尺压好,提笔蘸墨后询问道。
“我叫许庆成,兴源村人,我媳妇姓李,李子树的李,她又凶又口舌,对我爹娘也不好,我到现在都还没个儿子,前些天她有孕,我们全家恨不得供着她,结果不知怎么的孩子掉了,她娘家人来把我打了一顿,还逼着我爹娘去借了两吊钱给他们,然后就把人接走了,我今天来借人,她家非但不放人,还把我撵了出来,我咽不下这口气,这媳妇,没法要了!”许老二一口气说了一大堆,当然这些话都是经过一些加工隐瞒、并且带有许多主观色彩的。
秀才并不管这些,稍稍思忖,提笔先写下休书两个大字,然后边写边念道:“立书人许庆成,平顺府临邑县兴源村人,凭媒娉定李氏为妻,岂期过门后,妇多过而无子,正合七出之条,今退回本家,听凭改嫁,并无异言,休书是实。”
写罢放下笔,挪开镇尺,拎起纸轻吹干墨迹,递给许老三道:“六十个字刚好。”
许老三也不识字,刚才听秀才念得文绉绉的也没听懂,便问:“这上头都写的什么意思?”
“就是说你妻子过门之后,犯了很多错而且没给你生儿子,符合七出之条,你要休她回家,今后随便她改嫁或是什么,都与你无关了。”
“好,就是要这样!”许老三接过休书,找秀才要了点儿浆糊出门,回到李家门口,把休书啪地贴在了门板上。
到了晌午,李家人从晒场回来,看到家里大门紧闭,上面还贴了张纸。
“小安,你看看,这写的是啥啊?”李老大拍了拍小儿子的脑袋问。
李小安上前看了看,磕磕巴巴地念道:“休书,立书人许庆成,平顺什么什么什么县兴什么村人,凭什么什么定李氏为什么,什么什么过门后,妇多过而无子,正合七出之条,今退回本家,听什么改什么,并无什么言,休书是实……”
“花钱给你读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念这么几个字还什么什么的。”许老大先朝儿子后脑勺抽了一巴掌,然后才回过神来说,“啥?休书?”
“是啊,休书!”李小安捂着后脑勺,脚下微微挪开,离自己老爹远一点儿,犹豫地说,“许庆成,那不是姑父的名字么?”
“妈的,许老二那个王八蛋!”李老大顿时怒了,一把将门上的休书撕下来,几下撕得粉碎往地上一扔,转身四下寻找,果然见许老二在不远处的树荫下坐着,许是因为等的时间久了,这会儿已经靠着树干睡着了。
“起来!”李老大走过去,揪住许老二的衣领,把他整个人从地上提了起来,两耳光扇上去,啐道,“不要脸的下作东西,你他妈的还有脸上我家来?还敢写休书?老子上次打你打轻了是不是?”
许老二本来正做美梦呢,梦见自个儿回了老家,发现砖瓦房特别漂亮,地也特别多,自己又娶了个漂亮的媳妇,第二年就生了个大胖儿子,美得口水都快留下来了。
“啥?咋地了?”许老二冷不丁地被人打醒,半晌都没弄明白自己是在什么地方。
李老大把他往地上一扔,连踹几脚道:“你说咋地了?你他妈的自己找打来了啊?”
许老二连滚带爬地躲到一棵树后,指着李老大外强中干地说:“你、你有话好好说,别、别动手动脚的,小心我、我上县衙告你去!”
“嘿呦,几天不见长本事了啊?”李老大一边袖子一边慢慢靠近许老二,“去县衙好啊,先把你与人**的事儿交代清楚,看看是该沉河还是该坐牢!”
一提起这事儿,许老二顿时没了响动,只不停地往后躲。
李家老幺看周围邻居都在看热闹,觉得着实太丢人,上前扯扯大哥的衣裳,低声道:“哥,别在外头闹了,有啥进家里去说,这不是白给人看笑话么!”
李老大往四周瞪了一圈,然后盯着许老二看了半晌,这才转身丢下一句话道:“滚进来再说!”
许老二被他瞪得腿软,脚下一个踉跄差点儿摔了个狗吃屎,看热闹的人发出阵阵哄笑。
李家老幺已经敲开了院门,见状嫌弃地低声道:“出息!”
许老二小心翼翼地往李家院子里挪,双眼关注着李老大,却又不敢直视,而是目光飘忽不定地扫来扫去,一腿在前一腿后撤,一副随时准备逃跑的样子。
“磨蹭什么,赶紧滚进来!”李老大断喝一声,越发瞧不起他那副窝囊的样子。
英子从屋里跑出来,担心地看着院子里的人,不知道该站在哪一边才好,弱弱地喊了声爹,又往后退了两步。
李老太太关上院门才问:“这咋又打起来了?我在屋里都听见你们嚷嚷了,还嫌在村里不够丢人的啊?我现在出门都抬不起头来!”
“娘,这王八蛋把休书贴在咱家门板上!”李老大提起这个就气不打一处来,转身踅摸东西又想要打许老二。
许老二一个箭步冲到英子身后,把闺女当挡箭牌似的挡在身前,连声道:“我本来是要来好好谈的,我拎着东西带着闺女来带,结果进门不是打就是骂,我、我也不过是一时生气……”
“你……”李老大拎着跟柴火棒子,想要上前再打,可又碍着英子下不去手,气得摔了柴火,强压着怒火道,“你一时生气就能做这种不靠谱的事儿?你哪儿来的休书啊?来之前就准备好了吧?”
“不、不是,我刚才花钱找人写的……”许老二说完,就知道自己又的说错话了,抬手捂住自己的嘴。
许英子被许老二推来搡去的,刚开始还一头雾水,后来才听懂了是怎么回事,原本因为见到李氏稍微好了点儿的心情,顿时都当然无存,觉得太阳穴一跳一跳地疼,耳朵里都嗡嗡直响。
“爹,你咋能……”许英子开口想说什么,但是话到嘴边,挑挑拣拣又不知道该怎么说,许老二和李氏之间的那些事儿,着实不是她一个没说亲的姑娘家该说出口的。
李老太太还算心疼孙女,伸手把许英子拉到自己身边来,对许老二道:“就算要分开,也是我们闺女不要你了,你还腆着脸写休书,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是个什么德行!”
李老太太也是个暴脾气,说到这里,扯着许老二就往屋里走,把他推到炕沿儿边,对看上的李氏说:“娘当初瞎了眼,给你说了这么个窝囊废,日子是你自己过的,如今你也还年轻,要不要继续跟他过,你自己拿主意。”
“他之前说的那些话我也都跟你说了,你若是还想跟他过,那就跟着他一起回他们老家去,你若是觉得这日子过不下去了,那就跟他合离,今后男婚女嫁各不相干。”
李氏没想到这个问题这么快就摆在了自己面前,一时间有些发懵,看看许老二,又看看自己娘,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英子听到现在,已经吓懵了,她开始以为最多不过是许老二再挨一次打,但没想到李老太太居然也要支持两个人和离,两个人若是真分开了,那自己怎么办?
“娘!”英子扑到李氏面前,眼泪夺眶而出,“娘,爹已经知道错了,爷也把咱家单独分出来过了,以后咱一起去老家,安安生生地过日子好不好?你就算不念着爹,也念着点儿我,你们若是和离了,我以后就是没爹没娘的孩子了……”
李氏一时间无法决断,虽然许老二的确混蛋得很,但她也从未想过会走到今天这一步,脑子里搅成一团乱麻,最后只说自己要好生想想,又把英子留下住几日,打发许老二自己回家去了。
许老太太见儿子自己回来了,给的钱儿也一个不剩,媳妇没接回来不说,连孙女都被留下了,气得骂骂咧咧地埋怨老李家太不厚道。
许老二不敢说自己花了三十文钱写休书,而且那休书如今也已经被李家老大撕了个粉碎,本着拖一天算一天的想法,绝口不提这件事,胡乱扯了几句把许老太太应付过去,晚上在老屋混了顿饭,才回到清锅冷灶的家里,扯过早晨也没叠的被子,滚到炕上去呼呼大睡。
接下来的几日,许老二都是一个人到老屋去混饭,自家屋里越发乱的不行,许老太太看不下去,只有自己过来帮着收拾,越发觉得李家做事太不地道。
许老太太在家想了几天,又去老大家找陈氏嘀咕了两回,打算领着许老二去一趟李家,不管是和是分,好歹要有个说法才行。
许老二一听这话,惊得从炕上跳起来:“娘,你、你去干啥!”
“我咋不能去?你拿着东西去道歉,她家就这么个态度?眼看就要过中秋了,不管是咋样,总得有个说法,就算要分,也得分个明白不是!”许老太太这两天为了这件事着急上火的,许老头早就说过,过了中秋就让老二动身回老家,总要在这之前把这件事解决明白才行,如今看靠老二自己是做不到了,就只能自己出马了。
“我……”许老二被赶着洗了脸换了衣裳,眼瞧要出门了,看见许老太太是把这件事当真了,抓着门框不肯出去,最后终于拖不过去了,才把事情的始末跟许老太太说了。
“啥?”许老太太听了这话,几乎背过气去,“你、你这个败家子儿!就算真是要休了她,你咋能把休书贴门板上呢?三十个铜钱啊,现在连个渣都不剩,你说就你这样,我咋能放心让你自己回老家去……”
“娘,你别生气,我当时就是一时生气,所以才没走脑子。”许老二看老娘气得脸红脖子粗的,也生怕她再被自个儿气病了,赶紧连说好话,劝慰了半晌,总算把她给劝回家去了。
谁知道,许老太太刚回家还没彻底顺过气来,李家老爷子和老太太就带着儿子、李氏和许英子一道来了,进门也不客气,各自找了地方坐下。
“亲家母,我们今天来,就是找你们说说,看两个孩子的事儿该怎么办。”李老太太环视一圈,见许老头不在家,便由自己开口对许老太太说,“不知道亲家公上哪儿去了?叫他回来咱们坐在一起商议商议。”
许老太太一脸的尴尬,不知道是该生气还是该如何,沉着脸对许老四道:“看看你爹干啥去了,把他叫回来。”
老屋这边两家长辈碰面,火星四溅地说是要解决许老二和李氏的问题,许老三家这边毫不知情,正在热火朝天地全家总动员,因为许老三和叶氏都说好吃,所以许诺诺除了做萝卜条之外,还趁着今年大蒜便宜,又多买了些回来做蒜蓉辣酱。
说是全家总动员,其实是许诺诺指挥,许老三干活,叶氏在旁边给打个下手,桃子和包子在周围跑来跑去地看热闹,偶尔还不经心地给捣个乱。
叶氏在木盆里剁着辣椒,不时叫桃子来帮自己擦擦汗或是抿一下头发,忽然想起什么来了,扭头问大女儿:“诺诺,眼看要中秋了,你不得去看看你师父?”
“是得去看啊,可你现在活儿不让我干,门不让我出,我想去也没法儿去啊!”许诺诺实在是无奈。
这些天她在家几乎成了皇太后,叶氏什么都不让她做,连摆个桌子端个碗都怕她累着似的,现在连桃子都学会了叶氏的口头禅,张嘴就是:“大姐,你别动,我来。”
“你得先把身子养好了才行。”叶氏翻来覆去都还是这句话,“但也不妨碍你去看你师父,赶明个儿让你爹赶车送你去,多买些东西给带着,除了给你师父,也给山子一份儿,那孩子真是个有心人,还惦记着你身子不好,给你弄了这么多补身子的东西,可得好好谢谢人家才行。”
第230章 你家
“娘,你放心,我省得!”许诺诺其实早就在盘算这个事儿,除了要去送节礼之外,最要紧的还是商议能不能种植中草药,这可是她想了好久的生财点子,只可惜自己这方面的知识比较缺乏,而且大多数还都是现代的法子,在这个没有各种药物,什么都要靠天靠人的时候,着实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所以一些基础的东西,还是要找师父寻找援助。
娘俩正说着话,就听见许老三在院子里说:“呦,这可真是经不起念叨,娘俩正在屋里说你呢,可巧你就来了。”
说话间,山子已经挑帘子进屋,笑着问:“诺诺该不会是背后跟婶子说我坏话呢吧?”
“我娘这儿正夸你呢!”许诺诺白了他一眼,笑嗔道,“把你都快夸出花儿来了,我若敢说你的坏话,我娘第一个不答应的。”
“那是婶子疼我咧!”山子笑着从背筐里拿出几包东西,放在桌上道,“三叔听说你身子不好,让我给你带来的。”
“师父回来我都还没去看他,居然还收他的东西,这怎么能行!”许诺诺涨红了脸。
“大部分也都是别人送他的东西,平时也都是留着自家用的,如今家里也没人用得到,给你拿来也是正好,药材这东西虽说有的越陈年越好,但有些也还是不能放太久的。”山子对此完全不当回事,只把几样东西都拿出来跟叶氏和许诺诺讲解一下,都是什么东西,该如何用之类的。
他家原本是跑山挖参的,后来家业逐渐兴旺,就开始做一些药材生意,家里虽算不上富裕,但药材这类东西却是从来不缺的,所以他从小耳濡目染,对这些东西也并不十分当回事儿。
如今这一代,因为已故的老爷子的安排,几个儿子都各有各的一门手艺,自家已经没有人再去跑山赚那个卖命钱了,所以吴家老二和老三每年都要出去几个月,到各地去买卖药材或是长长见识。
“给了你你就收着,若是我原样儿带回去了,三叔还指不定怎么说我呢!”山子不管叶氏和许诺诺的推辞,坚决把东西放在了桌上,然后对许诺诺道,“我今天叫了我二叔一道进城,去给小梅奶奶看看腰腿,你要不要一起去?”
“吴二叔?”许诺诺听了一愣,“人呢?也来了不成?”
“哦,他在外头车上呢,我就进来把东西给你,问问你要不要去,就没让他进来。”山子摸摸鼻子说。
“你看你这孩子!”叶氏抬手想拍他一巴掌,看到自己手上的辣椒,又停住手,一边往外走一边埋怨,“我刚还夸你,结果你一来就给我打脸,你这办的是啥事儿啊?咋能让人在外头等着呢!”
“诺诺爹,你赶紧出去迎一迎,吴家二爷来了,山子这小子,这会儿才说。”叶氏指使许老三出去迎客,自己赶紧洗了手去倒茶,幸好凉茶都是现成的,倒也省事。
说话间许老三已经把人带进来,迎到里屋坐下喝茶。
“吴二叔。”许诺诺招呼道,“真是辛苦你了,特意还要去城里跑一趟。”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你是老三的徒弟,那就跟我侄女是一样的,虽然你师父天天不着家,也没教你什么真本事,不过这点小事还不是举手之劳,用不着客气。”吴老二表面上看起来听沉闷的,脸上没什么表情,不像吴老三那样,见人都是笑呵呵的,但是说出话来一听,倒也是个爽快汉子。
叶氏洗了手,把许老三拉出去说:“这会儿时候半早不晚的,若是这会儿走,到城里肯定正是吃晌午饭的时候,倒不如在家吃了再走,你进去陪着说会儿话,我去买点肉摘点菜回来。”
“行!”许老三盘算了一下,“吴家日子过得好,又是懂医懂药的,怕是吃不惯那些个肥肉片子和头蹄下水,你去买点儿里脊回来炒菜,再买两斤肋排回来。”
晌午在家吃过饭,许诺诺自然是跟着吴老二和山子一起进城,路上几乎不停嘴地问了好多问题,吴老二捡着自己知道的都耐心地回答,知道城门口了,许诺诺才意犹未尽地不再继续发问。
两个人带着吴老二,熟门熟路地来到七步胡同,许诺诺抬手敲门:“小梅姐,回来了么?”
“谁啊?”小梅开门出来,见是许诺诺,惊喜地上下打量着说“诺诺,你咋这会儿进城来了?这么长时间都没见到你了,只听山子说你身子不好,我心里一直惦记着,如今咋样了?”
“已经好多了,其实早就没什么事儿了,只不过我娘不放心,硬要我在家歇着。”许诺诺飞快地寒暄了两句,然后说,“山子哥的二叔回来了,过来给奶奶看看腿。”
小梅这才看到诺诺和山子身后还站着一个人,赶紧把人让进门道:“你瞧我,看见你光高兴了,都忘了让你们进来,这……”
“你就跟我一样叫吴二叔就是了。”许诺诺帮小梅解了围,然后说,“先进屋看看奶奶。”
“奶奶,还记得我不?”许诺诺进屋打了个招呼,“好久没过来看你了,身子还好么?”
“还不就是那样。”小梅奶奶看见许诺诺,笑着说,“你这丫头好久没来了,小梅说你家秋收忙,我还寻思着,这秋收都过了,粮食都差不多卖完了,咋还不见来呢!”
“我禁不住念叨,这可不就来了。”许诺诺笑着坐在炕上,“还记得不,之前跟您说,请个好大夫来给您看看腿?”
“记得,记得。”小梅奶奶先是点头,然后又摇头道,“老了就是这样,治不好了的。”
吴老二上前道:“婶子,治得好治不好,我看看才知道呢!”
小梅赶紧上前道:“奶奶,这是山子的二叔,人家对这个在行,刚从外地回来,特意进城来给你看腰的。”
“婶子,你趴下我看看。”吴老二等小梅扶着老太太在炕上趴好,伸手在腰间按了几下。
“哎呦……”小梅奶奶疼得忍不住叫出声来。
吴老二的手上下挪动,按了几处最后停在一个地方问:“婶子,是这里最疼么?”
“对,就是这里最疼。”小梅奶奶强忍着没叫出来,偷偷低头在垫被上蹭了蹭眼泪。
吴老二又在老太太大胯和腿上捏了几下,然后说:“腰上是旧伤,估计年轻的时候就有了,但是前几年估计又扭伤了,所以才成了这样。可惜没能早点儿正骨,不然肯定不至于这样严重。”
小梅担心地问:“吴二叔,怎么样?能治好么?”
“腰伤只要把骨头复位,就没有大碍了。”吴老二轻描淡写地说,“但因为腰伤一直没能解决,所以腿上的筋多有错位,腰腿还受过寒气,很多筋包筋疙瘩,还得需要慢慢疏通才行。”
小梅奶奶和小梅听了这话,先是觉得欢喜,随后又是不太相信。
“老太太,趴好了别动,别屏气,可能有点儿疼。”吴老二说完,双手挤压在小梅奶奶的腰间,用力推拿几下,然后收手道,“老太太,你起来试试。”
小梅奶奶一脸惊喜地伸手摸摸后腰,然后没用小梅扶着,居然就慢慢转身坐了起来,然后挪到炕边,让小梅给自己穿上鞋,扶着炕沿下地,居然能站得住了。
“这、这真是……”小梅奶奶喜极而泣,一把拉着吴老二的手,“可真是神医啊!我刚才就觉得骨头嘎巴嘎巴两声,居然就好了?”
“婶子,要说好可还远远没好呢,你年纪大了些,又是旧伤,所以我不敢用力,只把骨头推回去了一点儿,让它别压着筋,现在应该疼得轻了,也能起身了,但还不能多走动,还得多歇着才行,我过两天再来,大概得三四次才能把骨头完全推回去,等骨头彻底归位了,再下地走路就没关系了。”
吴老二说完,又对小梅叮嘱道:“你要记得,你奶奶腿上寒气很重,所以虽然腰不疼了,但腿还是会疼的,不能用热水泡脚,不然会把寒气往上赶,让胯骨和腰疼加重,最好准备个汤婆子,从腰间热敷开始,敷到腰不疼了再往下挪,每天睡前多敷一段时间,慢慢往下挪,把寒气都从脚底赶出去就好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