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宠文]侯门继妻-第1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蒙,而且大都十分年轻,不像是去教导两位殿下,反而像是两位殿下的玩伴了。
    即便如此,也让很多人羡慕地红了眼,毕竟他们已经入了皇上了眼。若是九皇子成了皇太子,得了皇太子的信任,说不定还能进詹事府的,将来成就不可限量。
    这些人,都是显德帝精挑细选出来的。对于自己最疼爱,最看重的儿子,在教导方面,他又怎么会马虎敷衍呢!
    跟明朝不一样,大乾朝还是很注重皇子的教育的,到了六、七岁,就会去文华殿读书。
    明朝却只在意皇太子的教育,其他皇子一般不怎么管,一旦有皇子被确定出阁读书,就会被设立皇太子。
    本朝同样也注重其他皇子的教育,只是不像对皇太子那么精心罢了,都是一般的侍读学士,侍讲学士来讲学,采取放羊的态度,学不学都在皇子自己。
    然而,一旦被确立为皇太子就不一样了,皇太子的教育,就会由内阁大学士,太子太傅来负责教导了,平时还有侍读学士,侍讲学士打下手,教导的内容也跟其他皇子不用,还多了为君之道,平衡之道,御下的手段等等。
    其实,他们就算教导为君之道,也是皮毛,毕竟,他们只是大臣而已。若是皇太子被皇上看重,皇帝肯定会带到身边言传身教。
    因为没有设立太子,几位皇子都没有接受过储君教育,更没有机会跟内阁重臣们培养感情,自然就得不到他们的拥护,这也是为什么,内阁大臣们对立二皇子为太子,不积极的原因之一。
    他们已经明白了显德帝的用意,何况,他们跟二皇子没有师徒之情,将来就算二皇子将来登基为帝,怕是也不会重用他们。这些精明的老狐狸们,早就已经都盯上了九皇子。
    只是,他们也不会提立九皇子为太子,毕竟,九皇子还小,现在立为太子也不是好时机,所以,他们现在只能继续等。相信那天不会太远,皇上不是已经在为九皇子铺路了吗?
    显德帝这么明显的偏心,让一众后妃们,都恨得牙根直痒痒。
    尤其是宁皇后,嫉妒、愤恨而又不甘,以她的眼力和见识,不难猜出,显德帝是在为九皇子培养班底,陛下这么做,又置二皇子于何地?
    她早就看明白了,陛下丝毫没有打算立二皇子为太子的意思。
    这也是她为什么会同意二皇子的提议,准备孤注一掷,将皇位抢过来的原因之一。
    ------题外话------
    )︴,我又卡了。唉。
    Σ(°△°

☆、第一百一十章 皇后千秋

宁皇后虽然已经下定了决心,但她也知道此事急不得,颇沉得住气。自那次在勤政殿见过显德帝之后,就彻底沉寂了下来,也不见外客,只安心养病。
    其他嫔妃,原本还在等着宁皇后为她们主持公道,但见到宁皇后见过陛下后,就变得如此低调,以为她是在显德帝那里受到了挫折,也不大敢闹腾了。
    随后,她们又被显德帝派来的人敲打了一番,就彻底老实了。
    后宫里,又恢复到了表面的平静。
    时间一天天流逝,两个月很快就过去了。
    期间,因为皇后卧病在床,身为皇贵妃的苏婉亲自主持了亲蚕礼。
    当天,苏婉从玄武门(神武门)出宫,去了北郊定安门外的先蚕坛祭祀,显德帝派兵一万人,分布于祭坛和沿途进行护卫。命妇文四品、武三品以上均各带侍女一名陪祀。
    皇贵妃采桑三条,三公命妇采五条,列侯九卿命妇采九条。采桑完毕,以所采桑叶去蚕室喂养蚕母。礼毕赐宴,皇贵妃还宫。四月时,行治茧礼,即选蚕妇缫丝并织成绸缎。
    因为举行了亲蚕礼的缘故,苏婉在众人面前,狠狠刷了一把存在感。
    不过,苏婉的心思,却没有放在这上面,她的心神全部在番薯培育幼苗上。
    现在两个月过去,番薯幼苗已经培育好了,然后,便是移栽了。
    虽然,姚嵘带回来的番薯,都拿来育苗用了,也不算太多,只是顺天府一处地方,就能完全消化。
    移栽番薯的地,自然早就准备好了,只要将番薯苗栽种下去就可以了。当然,种下去以后,还是需要人打理的,这样番薯才能长得更好,大约四个月后,就可以收获了。
    到时候,还可以种植秋红薯,冬红薯。
    显德帝显然和在意在番薯,这些番薯,都让人精心打理着,几下详细的数据,之后也好推广。
    苏婉终究还是在宫里开垦了一小片地,用来种植,番薯、马铃薯。
    苏婉还特意召了英勇伯夫人黄媛凤进宫了一趟,毕竟,她也喜欢种地,两人很有共同话题。
    只是,苏婉让她进宫一次后,就不再继续召见她了,因为她已经怀孕了,还是她进宫后苏婉发现的,已经快两个月了,他们两口子竟然还都不知道,苏婉简直哭笑不得,连忙派人送她回去,让她好好养胎。
    番薯移栽下去之后,基本就没有苏婉什么事了。
    苏婉终于可以稍稍放松一下了,因为她知道,等旱灾来了,她的日子也不会太悠闲。
    苏婉觉得好久没见陈雅琴,还有姨母了,心中甚是想念。虽然之前亲蚕礼的时候见过,但哪里说得上话,便特意召见了她们。
    陈雅琴爽利依旧,灵璧侯夫人虽然老了几岁,身体却不错,因为日子顺心,又没了心结,还胖了一点点。
    有了苏婉这个外甥女,灵璧侯夫人在侯府的地位,就更加超然了,几个儿媳妇还有众多小辈,都对她越发恭敬了。
    所幸,灵璧侯夫人一生经历了很多风风雨雨,心性早就磨练出来了,并不会因为身份地位的改变,而发生太大的变化,只是,对于家中的小辈和下人越发严厉了些,一旦有人利用皇贵妃的名头在外生事,她第一个不饶他们。
    变化最大的要属世子夫人余氏了。
    自从苏婉成了皇贵妃后,她跟人相处之时,带了几分趾高气昂,每句话必说皇贵妃如何如何。之前进宫时,她还想让皇贵妃提拔一下她的娘家人。
    其实,这也无可厚非,只是余氏的娘家,只守着一个世家的名头,内里却已经腐朽没落了,娘家男人都不争气,吃喝嫖赌样样精通,正事一个也不干。最近几年,因跟皇贵妃牵扯到那么一丝半点的关系,没少打着皇贵妃的名头在外头横行霸道。
    不过,余氏求皇贵妃的时候,灵璧侯夫人也在场,话未说完就被她给及时打断了,没有让她得逞,回府之后,灵璧侯夫人更是狠狠将她敲打了一番,从那以后,就再也不带着她进宫了。
    从那以后,灵璧侯夫人对于余氏也疏远了些。
    直到余氏悔过自新,灵璧侯夫人对她的态度才恢复如初,只是依旧不肯带她入宫。
    苏婉知道这件事后,派人查了查余家人,对于那些打着她的名头,败坏她名声的人,她自然没有什么好印象,只是,余氏家族也不是没有可造之材,对于这样的人,苏婉也不介意提拔一下,给他们一些机会。毕竟是亲戚,余氏也帮过她不少忙,她若是一点也不管,倒是显得她不近人情了。
    当然,这些事,苏婉都是询问过显德帝的意思的。
    显德帝有意为九皇子收拢人心,也不介意施恩一下。
    苏婉知道显德帝对于外戚的态度,也知道外戚势力过大并不是什么好事,所以,她从来不会要求显德帝对灵璧侯府太过恩宠,否则,一旦灵璧侯府势大,显德帝必定如鲠在喉。对陛下,对灵璧侯府都不是什么好事。
    就算显德帝知道,她并非灵璧侯夫人的外甥女,但在外人眼里,他们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掰扯不开的,她本人也的确将灵璧侯府当成了自己的娘家,也不希望见到他们惹得圣上忌惮。
    显德帝明白苏婉的顾虑,对于灵璧侯府当然会重用,但不会太过,更多表现在跟他们私底下的亲近上,比如,常常赏赐灵璧侯府,甚至,他还亲自陪苏婉回过灵璧侯府两趟,并没有大张旗鼓,只是像普通人家回娘家一般。
    因为余氏最近表现良好,这次,灵璧侯夫人便带她进宫了。
    余氏似乎真得反省过了,变得比以前更加沉稳了,显得不那么浮躁了,见到苏婉的时候,还露出几分羞愧之色。
    待苏婉跟灵璧侯夫人叙旧完之后,余氏才郑重其事地向苏婉表达了感谢和歉意。
    道歉是因为自己之前的行为给皇贵妃抹黑,感谢是因为皇贵妃提拔了她的娘家弟弟,那也是余家嫡系,唯一没长歪的人,虽然才能略显平庸,但也踏实肯干,将来未必没有出息。
    苏婉久未见到亲人,心情起伏有点大,此时刚刚平静下来,闻言,打量了余氏一番,见她果真是悔改了,这才笑道:“大嫂子言重了,快免礼,这些都是陛下的意思,我并未出什么力。”
    余氏心里却越发愧疚和感激,说道:“娘娘,臣妇不是不识好歹之人,若非娘娘的缘故,陛下又怎么会提拔余家,娘娘对余家的恩情,臣妇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苏婉见她说的真心实意,心里也是一松,亦多了几分真意,说道:“我相信大嫂应该比我更清楚,一个家族的兴盛,不能只靠一个人,陛下虽然给了令弟施展才能的机会,但若是余家其他人拖后腿的话,令弟将来的成就亦十分有限。”
    听弦音而知雅意,余氏立即明白了苏婉的意思,说道:“娘娘放心,臣妇一定会好好约束家人的。”
    在苏婉跟余氏说话的时候,陈雅琴只在一旁笑吟吟地看着,并不插话。虽然因为苏婉的关系,她跟余氏关系不错,但这毕竟是余家的家事,她自然不会插嘴。
    苏婉跟余氏说完之后,又向陈雅琴问了问定远侯太夫人的身体状况。
    陈雅琴说道:“老太太身体还好,只是年纪大了……”
    一听这话,苏婉便知道,定远侯太夫人怕是撑不了两年了。
    这个时代的人,寿命短,太夫人活到这么大年纪,已经很不错了。
    所以,陈雅琴也看得开。
    苏婉遂转移话题道:“说起来,我也很久没见康哥儿和安哥儿,姐姐下次进宫,不妨带着他们,让我这个姨母瞧瞧。”
    安哥儿是陈雅琴后来才生的小儿子,如今才三岁,虎头虎脑的十分可爱。康哥儿如今已经是十岁出头的毛头小子了。
    一听到苏婉说到自己两个宝贝儿子,陈雅琴的笑容更深了,挑眉说道:“只要娘娘不嫌他们烦,臣妇下次就带他们进宫。”
    “这可好极了,团团一直说没有什么玩伴呢,若是见到安哥儿,他肯定喜欢。”苏婉说道。
    几人又拉了一会儿家常,苏婉才皱了下眉头,让众人都退下,只留下山茶,彩月几人,这才郑重其事地对她们说道:“姨母,琴姐姐,大嫂,有件大事,想必你们应该有所耳闻……”
    苏婉话音未落,几人脸色均是一变。
    最后,还是灵璧侯夫人问道:“娘娘,您说的莫非是……难道这是真的?”
    皇上弄出这么大的动静,众人又岂会不打听一番,虽然不确定,但都有听到一些传言,据说,今年会有大旱灾。
    但他们观察了一番,却没有发现大旱的征兆,皇上也没有明确说过此事,因此对这件事,大都持半信半疑的态度,现在听到苏婉这么说,都忍不住神色大变。
    就连年纪最大的灵璧侯夫人,都忍不住心悸。
    面对天灾,无论贫富贵贱,都有一种敬畏惧怕之心。
    何况,她们的私人田庄都不少,万一真发生干旱,她们也会受到很大的损失。
    还有一点,一旦发生大灾,就很容易产生动荡,怪不得陛下开始调整兵力。
    苏婉却没有给她明确回答,只是说道:“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你们不妨多做些准备的。”
    现在玉蜀黍已经推广开来,还有番薯,马铃薯等物,也肯定会推广,只是要推广,还需要几个月后,这批番薯成熟了才可以,只是那时,旱灾恐怕已经来了,到时候,恰好派上用场。
    苏婉没有多说,但她们都是人精,肯定知道怎么做。
    听到这么一件大事,灵璧侯夫人她们都有些神思不属,留她们用了午饭后,就送她们回府了。
    苏婉也想起了她身体的母亲赵氏,还有弟弟苏文。
    苏婉虽然没有跟她们联系,但是,却一直关注着他们。
    如今,苏文已经取得了秀才功名,只是还没有说亲,赵氏眼界已经高了,一般人家看不上,似乎要等苏文中举,或者中了进士之后,才会说亲。
    赵氏想要亲眼看着苏文光耀门楣,对于自己的身体也很在意,所以身体养的还算不错。
    只是,她要养病,每年的花费就不是一个小数字,再加上苏文读书,还养着下人,她又不善于经营,家底差不多已经掏空了,只剩下当时买下的庄子,连铺子都卖了。
    所幸,苏文已经考上了秀才功名,还是廪生,每月都有米粮可领,但这点米粮,赵氏早已经不看在眼里,她看重的是苏文的功名,苏文成了秀才之后,家里的田庄也不用纳税了。
    当初,赵氏从苏婉这里,还有昌武侯府得的钱,大部分都用来买地了,这两年又风调雨顺,只凭田租,也勉强可以支撑他们家的开销了。只要熬到苏文中举,日子就会好很多。
    苏文是个懂事的,虽然赵氏事事以他为先,对他很舍得花钱,但苏文却一直很俭省,有时候还会写字作画,拿到书肆里卖,空闲了还会抄书赚钱,虽然挣不了几个钱,却也让苏文很高兴。
    方伯和方婶依旧留在苏宅,伺候赵氏。离开赵氏,他们也无处可去。
    并没有不长眼的去找苏文他们的麻烦,除了有昌武侯暗中照拂之外,还因为那个传言,赵氏他们的日子,倒也算是顺遂。
    只是,他们现在也只靠地吃饭,一旦干旱,对苏家也是极大的打击。
    苏婉想了想,还是决定派人稍稍提醒了苏文一下。
    赵氏那个人,就是提醒了她,她也会怀着一丝侥幸心里,根本不会听的。
    但是,她比较听苏文的话,让苏文说服她就比较容易了。
    苏婉吩咐下去之后,就不再继续管这件事了。
    再过几天就是宁皇后的千秋节了,宁皇后身体不好,已经好几年没有大办过了,这次,宁皇后也不想铺张,但她却想要跟陛下、嫔妃,还有嫔妃,皇子公主们吃一顿团圆饭,她怕以后自己没这个机会了,显德帝答应了她。
    ------题外话------
    )︴…
    抱歉,没想到会拖到现在,还是没写完。Σ(°△°

☆、第一百一十章 三杯酒

显德帝或许是见宁皇后说的可怜,或许是想到了这么多年的夫妻感情,总之,他答应了宁皇后的要求。
    他不但答应了,甚至连胡妃也暂时被解禁,允许她参加宁皇后的生辰宴。
    宁皇后的寿宴,虽说不会大办,但还是会在交泰殿接受庆贺礼。
    到时候,三品以上的诰命夫人,都要进宫为皇后庆贺。
    皇后寿诞前一天,她又召见了二皇子。
    宁皇后脸色看起来比以前更差了,身体亦是骨瘦如柴,前段时间,刚刚养回来的气色,瞬间又被打回原形,即便不懂医的人,也能看出来,宁皇后的确是病入膏肓了。
    但此刻,宁皇后的眼睛里,却没有临死之人那种黯然绝望的情绪,反而十分明亮,充满了激动与希望,眼睛就好像燃烧着一对小火苗,驱散了她身上那种死气沉沉的问道,反而变得容光焕发起来。
    “儿臣见过母后。”二皇子来了之后,规规矩矩地向宁皇后行礼,然而,他的身体却在微微颤抖,好似在极力压抑着自己心里的激动一般。
    但若是仔细看他的眼睛,就能发现,眼中的神色,除了激动之外,还有压抑不住地兴奋、期待、恐惧,甚至还有那么一丝愧疚,因为情绪过于激烈,以至于连他脸上的笑容都有些扭曲了。
    显然,他心里很明白,宁皇后召见他的用意。
    宁皇后见到自己寄予厚望的儿子,连自己的表情都控制不住,完全喜形于色,胸口一堵,突然忍不住剧烈地咳嗽起来。
    “娘娘——”高嬷嬷见状脸色一变,立即递了一块叠地方方正正的雪白帕子过去,顺便伸手请拍宁皇后的后背,好让她好受一些。
    宁皇后拿帕子捂住自己的嘴巴,闷声咳嗽了好一段时间,才勉强停了下来,然后随手把帕子递给了高嬷嬷,高嬷嬷看了一眼手中的巾帕,脸色骤然一变,迅速将巾帕塞到了衣袖里,神色也恢复了平静。
    二皇子并没有看到这些,看到宁皇后咳嗽,他的眼中迅速闪过一丝不耐烦,还有一丝嫌弃,所幸,宁皇后和高嬷嬷都没有看到。
    等宁皇后平复下来之后,二皇子不由一脸关切地上前,询问道:“母后身体好些了吗?要不要宣太医?”
    宁皇后接过宫女奉上的茶汤,漱了漱口,这才看着二皇子,露出一个欣慰的笑容来,说道:“檀儿不用担心,母后没事的。”
    她现在还不能死,若是她死了,没有她的保护,她儿子可怎么办?
    所幸,现在已经看到曙光了。
    二皇子闻言,也舒了一口气,笑道:“幸好母后没事,要不然,儿子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说到这里,二皇子偷偷看了宁皇后一眼,犹豫了一下问道:“母后,明天……”
    宁皇后闻言,眼中的光亮顿时又多了几分,她热切地看着二皇子,坚定道:“檀儿,母后说过,那个位子只能是你的,无论用什么方法。”
    二皇子心里虽然极为兴奋,但同样害怕惶恐,他对父皇的恐惧太深了,他就像是矗立在他面前的一座高山,让他永远也越发翻越,只是看着,就忍不住心里发憷。
    “母后,这……这真得可行吗?万一……万一被发现了,我们……难道就没有其他办法吗?”二皇子犹犹豫豫地说道。
    他虽然想要当皇帝,但是却不想冒险,甚至赔上自己的小命。
    他还是更希望能够保险一点。
    宁皇后冷笑一声,看着他严厉地说道:“若是还有其他的办法,我也不会出此下策。你难道你还盼望着你的父皇会将皇位传给你不成?你是皇上唯一的嫡子,你不争也得争,因为你已经挡了别人的路。就算侥幸活下来,未来的皇帝,也会视你为眼中钉肉中刺,你一辈子也不得自由,你甘心吗?”
    二皇子听了,眼中似乎燃烧这熊熊怒火,神色立即坚定了下来,说道:“儿臣不甘心,这皇位本就该是儿臣的。”
    他只是有些惧怕罢了。
    宁皇后神色缓和了一些儿,说道:“你这么想就对了。母后也想你顺顺当当地做太子,当皇帝,可惜……我们现在是骑虎难下,他不仁我不义,我们这也是被逼的,你放心,母后自有分寸。”
    听到宁皇后信心十足的话,二皇子才算安心了一些,心中又有了勇气,头也昂得更高了。
    然后,他突然想起一件事来,脸色微沉道:“母后,此事晋王也知道,儿臣登基后,他会不会要挟以此要挟儿臣?”
    毕竟,他当初说要跟晋王共享天下,现在,皇位触手可得,他却感到后悔了。
    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他怎么会心甘情愿地将江山让出去一半?
    宁皇后也知道这件事,甚至,这个主意还是晋王出的,不但如此,他还提供了许多暗线、人手,还有不少好东西,助他们一臂之力,可以说,没有晋王的安排,他们母子俩,就是想要夺位,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宁皇后却很是不以为然,说道:“怕什么?等我儿成了皇帝,这些藩王,还是不是任由你搓扁揉圆,晋王就算有你的把柄,也翻不出什么浪花来,等你登记之后,便可以先下手为强,随便安个罪名杀了他……咳咳……”
    说到这里,宁皇后又咳嗽起来,咳了好一会儿,才继续道:“谁知道他将来会不会用同样的手段对付你?”
    想到晋王在京城竟然还有这么大的能量,宁皇后也忍不住一阵心悸和后怕,现在她说什么也不敢相信,晋王没有图谋了。
    晋王明明也是对皇位势在必得,却还帮助二皇子登,宁皇后可不认为他是好心,跟他合作,根本就是与虎谋皮,但是,皇位的吸引力实在太大了,大到足以让她忽略这些风险。
    她也别无选择。
    二皇子眼中闪过一丝狠辣,点了点头,道:“母后,儿臣不会手下留情的。”
    想到晋王那个名叫夏夏的宠妾,心中的杀意更深了。还说什么为他好,却连个女人都舍不得给他,算什么叔叔。既然他不给,那他就抢过来。
    顿了顿,他还是忍不住问道:“母后一切可安排妥当了?”
    宁皇后颔首说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哼,他不是喜欢皇贵妃吗?本宫就让皇贵妃陪他一起上路。”
    ……
    皇后千秋这天,苏婉亦是换了皇贵妃的礼服,在交泰殿,率领众妃给宁皇后祝寿庆贺,然后便是皇子公主们,最后便是三品以上的诰命。
    宁皇后盛装打扮,脸上的妆容有些浓,却很好地掩盖了她难看的脸色,再加上她神采奕奕的双眸,看起来精神越发好了。
    无意中竟然平息了皇后病入膏肓的流言。
    诰命夫人们庆贺之后,皇后又照例赐了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