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庶门风华-第1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那才多大的人情?
因此,颜彦有一种很不好的预感,周婉进陆家似乎成了定局。
只是颜彦不知道,几年后,曾经那么纯真善良的少女是不是也会变成面目可憎、心思歹毒、锱铢必较的一心只为私利的内宅妇人?
想到这,颜彦又有些心灰意冷的,也失去了打探的兴致,知道了她又能做些什么?
正犹豫挣扎时,陈滢带着两个丫鬟婆子进来了,陈滢和两个丫鬟手里都各拿着一个包裹,两个婆子则抬进来一个大箱子,箱子里是一箱动物皮毛,陈滢说是给大家带的一点土仪。
“弟妹也是的,大老远的,路上也不太平,还给我们带什么东西,这些留着给彩儿他们几个做件大毛衣服吧,回头我去给他们找几匹好衣料。”马氏忙说道。
“二婶不说我还忘了呢,我给彩儿妹妹几个带了几样东西来,也是几匹衣料和几样首饰。”颜彦说完喊了一声青雨。
没等青雨进来回话,陈滢忙说青雨已经把东西给她了。
颜彦一听便猜到准是青雨过去找陈滢了,因为那一千贯的钱票颜彦也交给青雨了,就是怕自己不方便交到陈滢手上,也担心陈滢和她推来推去的。
颜彦见自己的东西送了出去,想着陈滢刚进门,想必还有不少行李要收拾,再加上一路舟车劳顿的,肯定也是相当疲乏,便说道:“左右三婶要住下来,来日方才,彦儿就不留下来了。这样吧,三婶早些去歇息,明日我在明园给三婶一家接风洗尘,二婶一家也来,等过几天阿彰他们放假了,我再把舅祖父他们一家请来好好聚聚。”
“不成,明日我先安排几桌给你三婶接风,今日你三婶一家想必也是累了,而我这也没什么准备。明日吧,明日你带着侄女婿一块过来,也让你三婶看看这侄女婿有多大变化。”马氏忙说道。
颜彦一听只得答应下来,便定了后日在她家小聚一次,腊月初九再请大家好好聚聚。
陈滢见颜彦说完起身要走,忙把其中的一个包裹给她,“里面是几张银鼠皮和两朵野生灵芝,三婶也没什么好东西给你,就是一个心意吧。”
颜彦一听双手接过包裹,“看三婶说的,这么大老远特特地给我们带东西来,这份心意就不简单了,更别说还是这么珍贵的好东西,多谢了。”
马氏一看颜彦的包裹也不算大,再一看箱子里还有满满一箱子的皮子,便道:“这里还不少呢,再挑几块去给我那侄外孙女做一件大毛衣服吧?”
“不了,这些给弟弟妹妹们吧,我家里还有呢,再说衿娘也小,平日里也不怎么出门。”颜彦忙拒绝了。
“是啊,二嫂,这些是给你和几个侄子侄女们的,两个小侄外孙女的见面礼我单备下了。”陈滢忙道。
马氏刚要开口问她是怎么知道颜彧嫁人生女一事,转而一想,陈滢已经见过青云了,想必是青云说了什么。
对了,只怕还有颜芃,颜芃这些日子一直在颜艾家住着。
颜彦见陈滢一提到两个小侄外孙女马氏的脸上就不太正常,忙告辞出来了。
她是怕自己留下来会妨碍马氏向陈滢哭诉颜彧的亲事当时有多少不得已的苦衷。
上了车,颜彦问了青雨几句,青雨是直接把东西送到陈滢住的院子,彼时正好马氏身边的人刚走,于是,青雨就把那叠钱票掏了出来。
陈滢自是推辞,见青雨执意放到她手里,眼圈当即红了,倒是也拉着青雨问了几句颜彦现在过得如何。
事实上,陈滢已经从青云嘴里打听了不少颜彦的事情,
不过颜彧嫁给陆鸣一事她最早的确是听颜芃说的,聪明的陈滢联想到那年马氏催促她回家,很快猜到了其中必有什么内情。
为此,她后来又从青云处打探了不少,青云自是不会去为颜彧和陆鸣说好话,便把这几年颜彦和颜彧的恩怨细细告诉了陈滢。
陈滢知道青雨跟颜彦的时间更长,因而见到青雨,她想问些颜彦如今的状况,不过两人也没有谈多久,因为马氏身边的刘妈妈来了,她是来问炕烧暖和了没有,热水够不够。
“主子,三太太好像还不清楚陆世子受伤的事情,不过她知道陆世子去了前线,好像还说了一句什么她倒是要看看二小姐能有多幸福?”青雨说道。
颜彦略一动脑筋便想明白了,“准是刚她进门,二太太光顾着问二老爷的事情,哪里顾得上说这些?再则,二太太是一个要面子的人,她肯定得找好一番说辞,比如说太后赐婚什么的,而三太太多半已经从青云嘴里得知陆鸣已经生了一堆庶子庶女了。”
至于那个关键时候赶过去的刘妈妈,多半也不是真的关心陈滢,而是因为有人看见青雨进了陈滢的院子,刘妈妈想跟过去瞧瞧,一来是看看颜彦是不是私下给陈滢什么好东西来;二来也是防止青雨乱说话。
毕竟现在的颜彦和马氏分心了,马氏肯定得防着她些。
回到家的颜彦打开了陈滢送的包裹,最上面是一个首饰盒子,里面是一套小女孩的金饰,项圈、金锁、手镯、脚镯,这几样东西上面还镶着红宝石呢。
除了首饰盒,还有两株灵芝,灵芝的直径没有一尺也有八九寸,一看就是年头特别长的,当然,价钱也不便宜,就是不知是别人给颜艾送的还是陈滢自己花银子买的。
最下面才是一摞什么银鼠皮,通体银白色,几乎没有一根杂色,颜彦一看就知道是陈滢特地挑出来给她做一件大毛衣服的。
………………………………
第四百八十五章、新意
事实上,颜彦还真不缺这些东西,太后老人家虽有时恼她不给马氏和颜彧面子,但这些方面从没有亏待过她,吃的穿的用的没少赏她,如今还有皇后和太子妃也惦着她,也没少打发人往明园送东西。
不过这是陈滢的心意,颜彦当然得领情了,于是,她命人把这些皮子给针线房送去,她要做一件大毛衣服过年穿。
忙完了这件事,颜彦一看快到晚饭时间了,想着明日还得去颜家赴宴,只怕要吃过晚饭才能回,因而,她又重新收拾一下,抱着陆衿进宫了。
太后一看颜彦这个点进宫,自是要问问缘故,颜彦也没瞒她,且还把初九日请云家和颜家一块聚聚的想法说了出来。
之所以说是想法,是因为颜彦还没有去邀请云家,她不敢确定云老爷子是否愿意移步前来。
因为云老爷子的性格喜静,加之年岁又大了,素日很少出门,除了每个月进宫去看看太后,别的时间几乎都在家里摆弄书籍或是花草。
太后显然也是比较了解自己兄长的,一听颜彦要请颜家一大家子和云家一大家子,她哥哥确实未必会愿意出席,年纪大了不爱出门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去了也没个陪他说话的人,颜家去的那些除了女眷就是一堆孩子,最大的颜彰才十二岁,老爷子跟他们也说不到一处去。
不过太后也没有多嘴,任何事情都有意外,保不齐那天老爷子一高兴又答应去呢,因为她知道她大哥对陆呦的印象不错,说这个年轻人学问好,念过的书多,没有那些弯弯绕,也没有那些世家子弟的浮夸。
还有,颜彦家的厨子做的菜也不错,有的菜品连宫里的御厨也做不出来,尤其是在处理鱼虾方面,更是深得老爷子的欢心,因为他本就是从海边来的,喜欢吃这些水里的东西,京城没有海鲜,只能用河鲜凑合了。
偏老爷子总嫌河鲜腥气重,后来在明园吃过一次之后才知道,河鲜处理好了不但不腥,肉质也不输海鲜鲜美。
想到这,太后笑着说:“不如这样,正月里我们也学学民间,也来走个亲戚串个门子什么的,都说正月初二回娘家,我都有多少年没回过娘家了。”
颜彦一听拍手附和:“好啊,这主意不错,不若我们大年初二都去舅祖父家,大年初三该太后请,初四我二婶家,初五我家,这样我们可以连着热闹好些天呢。”
一旁的容姑姑听了笑着摇摇头,“真是个孩子,难不成陆家没有亲戚要走?还有你外祖母家呢?”
“容姑姑,这些是可以岔开来的。”颜彦回道。
事实上,陆呦这些年就没有去谁家拜过年串过门走过亲戚,当然了,这里的谁家指的是陆家和朱氏这个嫡母家这些亲戚。
成亲前就不必要说了,那会的他连话都不敢说,也不敢见人,陆家嫌他丢人,连祭祖都不让他参加,更别说什么走亲戚了。
两人成亲第一年,朱氏和陆老太太倒是也提过一句,可那会陆呦刚学会一个字两个字地往外蹦,仍是不大敢见人,所以老太太和朱氏也没有强求他。
倒是颜彦带着他回了一趟娘家也去了一趟孟家,算是填补了他的一项空白。
今年正月陆呦倒是学会说话了,可陆端和陆鸣两个在年根下出征了,颜芃又在大年初一前往渭州,这个年京城里很多人家都没有过好,除了一些至亲,有几家串门的?
因而,朱氏也没有提让陆呦带着颜彦去她的娘家拜个年什么的,而颜彦也乐得轻松。
太后被颜彦的这个提议打动了,她知道云家刚进京城没多久,除了这几家也没有可走动的人家,因此大年初二招待大家是一点问题也没有的,而宫里也没有要请的人,定在初三也没问题,唯一麻烦点的是马氏,因为马氏的娘家也在京城,娘家的父兄姐妹什么的一大堆,她家得先预定一下。
“回太后,我二婶应该也没事的,除了这几天,剩下的时间她可以随意安排,不若我明天和她商定一下。”颜彦回道。
“也好,没想到老了老了,倒是怀念起小时候的事情来,小时候,尤其是七八岁十来岁那会,我们那会也是一大家子去串门走亲戚,那会还是大哥带着我们去的呢。”太后陷入了回忆中,并且对过年也生出了几分向往,这可是多年没有过的情绪了。
“好啊,我想舅祖父知道这个消息肯定也高兴,他准也会说,有多少年没给自己妹妹做顿饭吃了。”颜彦顺着老人的心意说道,因为她猜接下来太后就该说起颜彦的祖母了。
果然,颜彦刚一说完,太后便笑了笑,“你舅祖父可不会做饭,应该是说他有多少年没吃过我做的饭了,还有你祖母,你祖母做饭的手艺不错,比我还强些,你舅祖父前些日子进宫还说呢,要是你祖母还在该有多好,我们兄妹三个又能聚全了。”
说到后面,太后眼里转泪了,毕竟是暮年之人,回忆起这些来哪有不伤心的?
“太后老人家放心,我祖母的手艺我不敢说学了个十成,七八成还是有的,到那天,我亲自给太后和舅祖父做几道我祖母的拿手大菜。”颜彦忙道。
谁知颜彦不说还好,一说太后更伤心了,眼泪终究还是落了下来。
正在太后怀里玩耍的陆衿见了,忙抽出丝帕伸手去给太后擦了下眼泪,“不哭,不哭。”
“乖宝,你曾姨外祖母没哭,是眼睛迷了。”太后没想到这么小的孩子会擦眼泪,感动之余抱着陆衿亲了一口。
谁知孩子听了这话以为太后眼睛疼,又对着她的眼睛吹了几口气,“不疼,不疼,呼呼就不疼。”
主要是她平时比较活泼好动,一般除了磕碰很少会哭,因而不管是颜彦还是几个丫鬟,在给她擦眼泪时都会对着她疼的地方吹几口气,没想到孩子学会了。
“哎哟哟,我们的小衿娘这么小就会哄人了,可真是一个小人精,比你娘小的时候还会来事呢。”太后彻底被陆衿逗乐了。
颜彦见此也松了口气。
………………………………
第四百八十六章、突破
这天下午,颜彦带着陆衿在慈宁宫里吃的晚饭,从慈宁宫出来,颜彦又去拜见了皇后和太子妃,这么一耽搁,出宫时天都快黑了,进家才知道,陆呦早回来了。
“今儿怎么这么早回家了?”颜彦一下马车看见站到影壁前的陆呦,吓了一跳。
“又送了这么多东西?”陆呦接过陆衿,见青玉不停地往下搬东西,随口问道。
两人几乎是同时问出口的,随后对视着笑了起来。
原来,陆呦今天是有好消息才提前回来告诉颜彦的,那个火药喷筒有进展了,能把半斤左右重的火药喷出七八丈远,而且落地后,火药也爆炸了。
尽管这个距离离他们预期的差得太远,可这已经是突破了,因为之前的只能打出个两三丈远,甚至还有过没等出喷筒火药就爆炸的事故,当时还差点把人炸伤了呢。
不过这也有一个问题,火药喷出去的同时竹筒会产生一种后退力,火药喷出的距离越远,后退力就越大,为此,他们担心若是真有一天把火药喷出去个十几二十丈远,这人该不会被震飞了吧?
“夫君,有了,你想啊,我们平时晒衣服都是用两个竹子做的三脚架来固定这竹竿,平时刮那么大的风也就是会把衣服刮跑把竹竿掀落,却很少能三角架吹翻的,不如你们试着想个法子把喷筒固定在三脚架上试试,而且这样一来你们还可以避免火药在喷筒内爆炸对人造成的伤害。就是有一点,我也是偶然想到这个主意,能不能成我可不敢保证。”颜彦提醒道。
“有道理。”陆呦虽没有晒过衣服,却见过院子里晒衣服,好像是那么一回事。
“娘子,你可真是我的智多星,每次我遇到什么解不了的难题,你总能以一种出其不意的方式点拨我。”陆呦一手抱着陆衿,腾出另一只手来牵着颜彦。
“这有什么,不过就是赶巧了。对了,夫君,方才这些话就别跟外人说了,就说是你自己回家看到院子里晒衣服时想到的法子,我可不想再被别人怀疑来怀疑去的。”颜彦叮嘱了一句。
一次两次或许是偶然,次数多了难免会引起外界的怀疑,不说别人,皇上就没少试探她。
陆呦听了纠结了一小下,不过很快答应下来了,倒是没问缘由,而是主动换了个话题,问她怎么这么晚才回来。
颜彦这才把明天要去颜家赴宴一事说了出来,也说了自家要请客的安排,同时也把太后的想法说了出来。
“今儿我们娘可真把太后感动坏了,临走送了这小东西一堆好东西,还说要我时常带她进宫去转转,我怕去多了太后又该后悔了。”颜彦说完抿嘴一笑。
不光太后,皇后和太子妃也赏了陆衿不少好东西,主要是陆衿嘴太甜了,会说话,和同龄的李熙李然两个一起玩也不掐尖要强,相反,她还会把自己的玩具拿出来和别人分享,因而,太子妃见了也抱着她不舍得松手。
其实,颜彦心里明镜似的,太后、皇后还有太子妃之所以叫她常带着陆衿进宫,说白了就是想考察一下陆衿的品性,估计是皇上送的那枚龙佩让她们放不下。
当然了,也不排除太后的心里某一时段或许真对陆衿产生了亲情,因为陆衿能勾起她对往事的回忆,据她说,原主也是差不多像陆衿这么大的时候开始和颜老夫人进宫的,彼时的原主也是爱说爱笑,再大一些还会唱一点家乡的小调给她听呢。
陆呦琢磨了一会才明白颜彦话里的意思,因而见了颜彦脸上的笑容,他很是不解,同时也有几分不豫,“你之前不是不喜欢带衿娘进宫吗?为何现在改主意了?”
颜彦听了这话知道丈夫肯定是多想了,“我没改主意,这次是太后特地问起衿娘,说很长时间没见了,我这才带她去了一趟,夫君放心,若是能躲开,我必不会逼女儿去那种地方,可任何事情都要往最坏的方向打算,若是避不开,我们也该教女儿一些安身立命的本事,你懂我的意思吗?”
这话令陆呦想到了他和颜彦成亲的那天晚上,颜彦恐怕是全京城第一个敢在新婚之夜和丈夫谈条件的新娘子,个中缘由除了他这个新郎太无用之外,新娘的聪明能干也是她的底气,因为颜彦有绝对的自信能养活自己,不必依附于任何人。
“娘子,我懂,是我短视了。”陆呦很快认错了,同时,心下还有几分羞愧。
好在颜彦并没有纠结这个话题,而是和陆呦说起了颜芃和颜艾那边的战况。
说话间,一家三口进了后院,陪陆衿玩了一会,陆呦拿了一卷书先去了内室,因为明年开春他打算下场子试试,如今离科考也就三个月时间了,可他还有不少注释和义理没搞明白。
说来也是他运气不好,原来大周的科考分三级,一级是州试,考试内容以明经为主,明经重帖经和墨义,这两样基本靠强记博诵即可,尤其是帖经,连注释都不用,只要会背诵原文即可。
州试过后是省试,省试是由礼部主持的,主要内容也是帖经、墨义和诗赋,还有一项是策问,策问占的比重不大。
最后一级考试是殿试,殿试的内容则要活泛些,主要是策论策问为主。
可从明年春天开始,州试和省试都进行了改革,据说是三位丞相共同提议的,说是州试和省试都太过简单,也不实用,尤其是如今战事频繁,再加上连年的水灾,内忧外患一大堆,更应该破格录取一些堪当大用的人才。
而能堪当大用的人才肯定不是能背诵几本四书五经的人,应该是那些会通经致用的人,也就是说,是那些能深刻理解书中的要义并能从中找到治国理念和方法的人。
而一个人的能力和特长从明经中是看不出来的,得从策论和策问中才能窥探一二。
所以陆呦也才知道,他之前的优势已经不能成为优势了。
………………………………
第四百八十七章、疑虑
颜彦也是这天晚上见陆呦拿着一本书问她如何破题才知道大周的科考改革了。
奇怪,这么大的事情她之前居然一点也没听皇上说过,要知道皇上可是考核过好几次陆呦学问的。
得知这项提议是三位丞相共同提出的,颜彦沉默了。
别的她不清楚,但她知道一点,这三位丞相一向不和,尤其是王实修和徐良兴,这两人的矛盾和积怨不少,因此在朝堂上很少有意见相合的时候。
温文山正常情形下是谁也不近谁也不远,不偏不向的,这种状况倒是正合了李琮的意,他就怕这三位丞相抱团,那他在朝堂的话语权就更小了。
可这一次三个人居然同时提出对科考改革,而且难得地意见一致,颜彦想不多想都难。
毕竟陆呦早就放出话去说要参加明年的科考,不排除有心人想给他设置一点障碍。
要知道陆家这几年和徐家走得很近,不管是朱氏去找徐夫人还是陆鸣跟徐钰提几句,都有可能说动徐良兴的。
而颜彤要嫁的人是王实修,马氏若是向王夫人进言几句,保不齐王实修也会动心的。
这两人若是意见相合了,温文山自然不会反对。
说实在的,不管是冲北边的战事还是南边的水灾,或者是以往的经验和教训来说,这科考都应该改革了。
别看每年礼部的省试都能选出不少所谓的优秀举子,可真正在殿试上出彩的不多,因而温文山早就琢磨着科考改革了。
可他也知道,这件事不是这么容易能推动的,期间牵扯到很多人的利益,因而,他才一直犹疑至今。
如今由王实修这个中书省的右相直接提出改革,再由徐良兴这个门下省的左相审核通过,他这个尚书省的左相直接执行就好了。
颜彦自然也清楚这些,只是这种事情轮不上她一个闺阁女子去置喙,有干政之嫌,一个弄不好还会得罪很多人。
因此,从国家角度出发,她是极力赞成这次改革的。
只是这时间点掐这么好,素日各自为政的三个人又难得的意见统一,因而颜彦才会心存疑虑。
好在她对陆呦有信心,再则,州试年年有,今年过不了明年再考就是了,何必跟自己过不去?
为此,颜彦很快放下了这事,一心一意地教陆呦破题和讲解释义。
次日一早,陆呦仍是一早去了工部,他得先去请个假,本来还想把在喷筒尾部安装三脚架一事说说,可话到嘴边他又临时反悔了,这件事他想自己先试试,为的是到时能更好地向大家解释清楚。
否则,一个晚上他就有了好主意,别人肯定会怀疑到颜彦身上的,谁让颜彦的名气实在是太响了呢!
而他也隐隐有个感觉,颜彦多半是有了什么奇遇,怀璧其罪的道理他还是懂的,因此,他也不希望自己妻子太出名了,倒不是他嫉妒妻子比他强,而是他害怕,怕外面惦记颜彦的人会越来越多,而他又这么没用,一点也护不住她。
这么一想,陆呦便没有把话说出来。
请过假,回到家的陆呦见颜彦已经洗漱更衣完毕,陆衿换下了昨天的那件金地罗绵袄,改穿了一套浅粉色的绸子绵袄绵裤,不过一旁的青釉手里拿着一件宝莲纹妆花缎的斗篷和一件同款花色的半臂。
陆衿的头发太短,只能是在头顶中间梳成一个小揪揪,没有任何头饰,只给绑了一根浅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