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庶门风华-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接下来就是辅国公王家和护国公吴家以及治国公赵家,这四公是当年和太祖皇帝一起打江山的,世袭罔替,超一品,只比郡王低一等,食俸禄五千石。
四公献礼后便轮到了八侯,八侯虽也是位居一品,食俸禄三千石,但爵位是三代不递减,原本颜芃是第四代,可因为颜彦的父亲颜芮战功卓著且又战死沙场,皇上格外开恩,并没有降了颜芃的爵位,依旧给了颜芃一个侯爵。
因此,可以毫不客气地说,颜芃的这个侯爵绝对是用原主父亲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这一点颜芃倒是也认可,所以对原主也算是视如己出并有求必应。
扯远了,如今且说眼前,八侯里颜家排第二,因而颜家的礼物是八侯里第二个拿出来的,马氏送的是一幅用一百零八颗珍珠嵌成的寿字,每颗珍珠大小相近,颜色相近,且个个都有小拇指盖大小,这份贺礼着实不轻。
颜彦的绣品也跟着这幅寿字图一起抬进来的,装进了一个紫檀木的框架里,这框架是原主之前准备好的。
“启禀太后,这幅绣品是臣女亲自绣好的,臣女借麻姑的寿桃恭祝太后老寿星日月昌明,松鹤长春,富贵安康,天伦永享。”颜彦站起来出列走到大殿中间又磕了三个头。
“好好好,抬上前来哀家再细看看,哀家怎么觉得这仙鹤像是在飞,眼睛也会动似的?还有,仙鹤的旁边怎么多出来一只燕子?”太后看出了这幅绣品的不凡,和以往送的不太一样,明显长进了不少。
颜彦自然也清楚这一点,原主擅长的是丹青,工笔画虽也略有涉及,可和她这位学过现代素描的人相比肯定有差距,所以颜彦把这幅绣品上的仙鹤略做了点修改,同时加上了一只燕子。
还有一点,仙鹤的眼睛她是用自己头发绣的,古代人对自己头发相当爱惜,信奉的是身体发肤都受之于父母,是决计不舍得拔下来当绣花线用的,所以这也算是她的一个秘密武器。
“回太后,这只燕子有两重意思,一是燕子是一只报喜鸟,俗话说,燕子不进愁家门,进的都是那些有喜事和好事的祥和人家;二是臣女名叫颜彦,故而臣女也想做一只会飞的燕子,给太后老人家带去吉祥、幸福和安康。”
“皇祖母,孙媳今儿总算明白老祖宗说着孩子心思巧和手巧是怎么回事,依孙媳愚见,还得加上一个嘴巧呢。”孙氏笑吟吟地夸道。
太子妃开口了,很快就有人附和了,再说太子妃也没说错,抛开颜彦的名声不说,这幅绣品的确是上乘之作,更别说颜彦又左一个报喜又一个吉祥什么的,任谁听了都得乐开花。
可惜,她们认可了颜彦的才华却不认可颜彦的品行。
………………………………
第五十七章、别有用心的认错
? 出了这种事情,原本这些命妇们也都以为颜彦不会来参加今日的寿宴。
因为大周开国以来,也不是没有出过品行有污的女子,可她们不是被沉塘就是自行了结,再不济也主动削发为尼,哪有像颜彦这么厚脸皮的?
当然了,说完全厚脸皮也不对,毕竟颜彦一开始也是打算自行了结的,可阎王爷没收。
只是谁也没想到,死过一回的颜彦竟然跟换了个人似的,非但不再寻死了,还说服了太后为她撑腰,要逼陆夫人当众向她赔礼认错。
更不可思议的是,她还搬动了太子当靠山,不但把陆家两位公子杖责了,还命人抬着这两位公子招摇过市,让全城的百姓都知道,陆家两位公子因为冲撞了颜家大小姐被杖责了,如此一来,过错都推给陆家了。
这女孩子也太有手腕了吧?这样的女孩子谁家敢娶进门?
可是话又说回来了,自打颜老夫人没了之后,这丫头一直都是中规中矩的,平时也不显山不露水的,估计是不想聪明外露,怕给自己招惹麻烦。
可谁承想,躲来躲去,麻烦还是找上了她,听说兔子逼急还咬人呢,更何况是人?
想到这些,大殿里的命妇们一个个都兴奋起来,要知道陆家可不是别家,是四公之首,整个京城,除了皇家,也就属陆家最尊贵了,可今儿陆夫人要向颜彦一个没父没母的孤女当众赔礼认错,这种热闹可是百年难得一遇,谁不想看?
太后自然也猜到了颜彦的用心,可问题是,就算她再想为颜彦撑腰,也得等这些命妇们把礼都献完吧?
谁知就在太后开口叫颜彦回到自己座位上时,陆夫人站了起来,“启禀太后,臣妇有话要说。”
“镇国公夫人请讲。”太后给了她这个面子。
“回太后老人家,臣妇今日来此,除了向太后老人家祝寿,还有另外一个目的,就是向颜彦姑娘当众赔礼认错,臣妇本来是想等献礼结束之后再践行承诺的,可没想到颜彦姑娘似乎等不及了。也罢,早也是认晚也是认,臣妇还是现在就认了吧,省的颜彦姑娘不安心,也省得太后老人家为我们操心。”说完,陆夫人冲着太后和皇后笑了笑,接着又落在了颜彦脸上。
颜彦自然听出了她的话外音,正要开口为自己辩解时,只见陆夫人正式向颜彦屈膝行了个礼,“颜彦姑娘,我让我家二郎带着大郎去参加你的笄年礼确实是我思虑不周,在此,我向颜彦姑娘赔礼了,还望颜彦姑娘大人大量,饶过我那两个可怜的儿子吧。我听说颜彦姑娘想出家为尼,姑娘想必知道,佛家是最讲宽宏大量和积德为善的。”
这话颜彦就更不爱听了,“陆夫人这话小女子就不懂了,第一,这赔礼认错不是你们承诺的,是小女子自己提出来的,所以算不得是什么践行承诺;其二,小女子答应陆夫人,待陆夫人赔礼认错后一并解除和陆世子的婚约,因而,小女子无所谓什么心安不心安,只怕等不及的是另有其人吧?其三,小女子区区一个无父无母的弱女子,被人欺负被人算计了也只会自认活该倒霉,不得已才找一条白绫把自己挂上去,哪有什么资格和本事去饶恕别人?相反,小女子还想求求陆夫人,求陆夫人高抬贵手,放小女子一条生路。”
这番话陆夫人也不爱听,她转向了太后,“启禀太后,臣妇虽是诚心诚意地向颜彦姑娘赔礼认错,但臣妇再三申明一点,这件事真是一个意外,不是事先算计更谈不上什么欺负不欺负的。太后若是不信的话就请问问定南侯夫人,自打订亲以来,臣妇一向对颜彦姑娘疼爱有加,每年的节礼年礼都是臣妇亲自准备,送的也都是颜彦姑娘喜欢并用得上的,且还打发我们二郎亲自送去。还有,为了等她长大,我们二郎硬生生拖到现在还没有成亲,原本以为今年姑娘笄年了,我们陆家可以办喜事了,为此我们陆家连迎亲的日子都找高僧算好了,可谁知竟出了这样的事情,臣妇也觉得冤枉啊。”
陆夫人说到这特地顿了一下,往在座的这些人脸上看了一眼,最后停顿在颜彦脸上,“还有一点,虽说我不该让二郎带着大郎去府上参加颜彦姑娘的笄年礼,可若是那天你们颜府没有把藏书楼的后门打开,若是那天颜府的婆子仆妇们稍微尽责些,这起意外就不会发生。因此,这件事的责任绝不能让我们陆家一家承担。”
“照陆夫人推论,如果有一天你们陆家进了盗贼,应该追究的不是这个盗贼的罪责,而是你们陆家的下人,谁让下人们没有把家看好?”颜彦回击道。
“自然如此,责任一半一半。”
“陆夫人这话小女子不敢苟同。佛家有言,任何事情都讲究因果,盗贼偷盗,盗贼是主因,如果他不对别人的东西生出觊觎之心,又怎么会甘愿冒险去偷盗?同理,如果不是陆世子把陆家大公子带进颜府且没有尽到看管之责,陆家大公子想必也不会乱闯乱入。。。”
可惜,颜彦的话还没说完就被马氏打断了,“彦儿,这是两个不同的事件,不能把陆世子和盗贼相提并论。”
说完,马氏急急站了起来,“陆夫人所言极是,这件事我们颜家确实有一部分的责任,我也审过那几个仆妇了,她们确实为了去藏书楼后面的芦苇丛里捡野鸭子蛋才把后门打开了,而那个后门一般情形下也没有外人进出,且只有一条湖边的芦苇小道能斜插进去。谁知可巧那天就让陆家大公子误打误撞走进了那条小道。为此,只能说发生这种意外纯属天意,我相信这绝非陆夫人的本意,自然也不是我们颜家的本意。”
解释完这件事的大致经过后,马氏也出列向太后跪了下去,她还有话要说。
………………………………
第五十八章、合适的机缘
? 马氏确实有话要对太后说。
“启禀太后,这件事臣妇确实也有失职之处,依臣妇的愚见,陆夫人错也认了,礼也赔了,这件事不如就此揭过,臣妇想着,做不成亲家也别做仇家,毕竟这种意外谁也无法预测。就是有一点,苦了我们彦儿姑娘,因而,臣妇斗胆恳请太后为我们彦儿姑娘下一道懿旨,恢复我们姑娘的清白和闺誉,也请在座的老夫人老太太和夫人太太小姐们帮帮忙,流言止于智者,还请你们帮着分辩分辩,奴家感激不尽。”
最后一句话马氏是对在座的女眷们说的,为此她特地转着圈向大家行了个礼。
这番举动虽然令颜彦很是恼火,但却契合了太后和皇后的心思,毕竟堂堂镇国公府的面子她们不能不顾忌,万一把陆家逼急了,陆家要罢朝的话,也够皇上喝一壶的。
要知道,整个北部的防线可都掌握在陆家手里。
因而,不待颜彦开口,太后先发话了,“如此甚好,大家各自退一步,就此揭过。对了,哀家方才听镇国公夫人说陆老夫人身上不爽,哀家回头打发个太医去瞧瞧。”
“有劳太后惦记,我们老太太那天从颜家出来本就心气不顺,这些日子没少在家念叨,说这两个孙子的亲事也太坎坷了些,偏那日我们大郎二郎被抬着回家又惊动了她,想瞒没瞒住,老人再次受了点惊吓,又心疼两个孙子挨打,这口气出不来,这才病倒了。”陆夫人见太后和马氏都服软了,心下更有底气了。
这不,话一说完,她也学着马氏向在场的女眷们行了个礼,“奴家在此也恳请大家口下留情,颜家大姑娘是清清白白的女儿家,我们家大郎二郎也不是什么孟浪之辈,以后他们还是要各自婚嫁的,有合适的,还请在场的各位帮着牵个线搭个桥,奴家感激不尽。”
“说到合适的,母后,儿媳倒是有个想法,方才镇国公夫人和定南侯夫人都说了,这件事是意外,换句话说,是天意如此。既是天意,儿媳觉得,颜家大姑娘和陆家大公子说不定还就是一段良缘呢。”皇后转向太后悠悠地说道。
颜彦听了这话刚要跪下去回绝,只见太后开口了,“彦儿,皇后亲自替你牵线做媒,这是多少人求都求不到的荣耀,还不跪下谢恩?”
“回太后,回皇后,臣女不想。。。”
“回太后,回皇后,这门亲事臣妇也觉得不错,还是老话说的好,不是冤家不聚头,陆家大公子和我们彦儿姑娘经过这番磨难,以后定会好好珍惜这份缘分的。”马氏再次打断了颜彦的话。
“启禀太后启禀皇后,臣妇替我们大郎叩谢皇恩,这门亲事我们大郎是千肯万肯的,多谢太后和皇后成全。”陆夫人倒是喜滋滋地出列并跪了下去。
颜彦一听这话更堵得慌,什么叫“千肯万肯”,这不还是暗示自己和陆呦有私情吗?
“启禀太后,臣女有话要说。。。”
“彦儿,自古姻缘便是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你父母不在了,这件事就交给你叔叔婶婶,哪有姑娘家家的插手这些事务的?”太后打断了颜彦的话,虽然脸上的神情没什么变化,可看向颜彦的目光明显冷了几分。
这是在恼颜彦不识抬举不识大体了。
虽说她对皇后突然插手也觉不喜,可对方是皇后,她不能不给皇后面子。
此外,她也觉得颜彦嫁给陆呦确实是最好的选择,也符合她的初衷,比出家做尼姑肯定强多了。
再则,这次事件,陆家丢了这么大的面子,她肯定要从别的方面找补的,而陆呦的亲事就是最好的找补。
总之,不管从哪方面来说,颜彦都必须嫁给陆呦,这是最好的结果,对所有人都好。
话说到这地步,颜彦还能怎么分辩?
其实,她倒也不是不能接受陆呦,她最早的设想也是嫁给陆呦,合得来就过下去,合不来就凑合两年再合离,到时再拿着自己的嫁妆换个地方过逍遥的日子。
还有,那天太子特地打发太子妃和她私下谈过,也希望她嫁给陆呦,为此还把陆呦的画作拿来给她看,不也是想说服她吗?
只不过太子的意思是他会找一个合适的机缘让她清清白白的嫁过去,难道这就是他认为的合适机缘?由皇后开口赐婚,她奉旨出嫁?
想到这,颜彦抬头看向了太子妃,太子妃冲她笑了笑,继而转向了太后,“回皇祖母,彦儿妹妹也不是想插手自己的亲事,那天孙媳问过她这个问题,她说这事自有长辈们做主。不过她倒是提到一点,说这门亲事是太后牵线的,所有想当着太后的面解除和陆世子的婚约。故而,孙媳想彦儿妹妹刚才想说的多半是这个,毕竟她现在还不是自由之身。”
“也对,可不是我糊涂了,镇国公夫人,定南侯夫人,这件事就交给你们两个了,先把彦儿和陆世子的婚约解除了,然后陆家再正式向颜府下定,三媒六聘的,一样不能少。”太后也意识到不妥了。
“喏。”马氏和陆夫人同时应了。
紧接着,马氏推了推下颜彦,颜彦略一思索,倒是也磕头行了个大礼,“臣女谨遵太后和皇后懿旨,不过臣女也有一个请求,臣女之前许过愿,想去城外的青莲庵修行一段时日,还请太后和皇后成全。”
“也好,不过时间不可过长,只要有心,在哪里都可以修行的。”太后答允了。
她也不想把颜彦逼急了,怕这孩子万一再来个寻死或不告而别,她怎么向阎王爷交代?
“恭喜皇祖母,恭喜母后,也贺喜定南侯和镇国公夫人,今儿是个好日子,你们陆颜两家能够摒弃前嫌喜结连理,这福分借大了。”太子妃点了一句。
“多谢太后和皇后娘娘成全。”陆夫人和马氏一同跪下去磕了个头。
随后,马氏扶着颜彦站起来回到自己的座位。
………………………………
第五十九章、看着办
? 从宫里出来,上了马车,见颜彦还是板着一张脸,马氏张了张嘴,可一看车上的颜彧和颜彤,她又把嘴闭上了。
倒是颜彧和颜彤两个叽叽喳喳的,毫不掩饰自己的兴奋和喜悦之情,因为在她们看来,嫁给陆呦真就比颜彦出家要强百倍。
“大姐,你不要不高兴,我娘也是为你好,太后和皇后也都是为你好,她们经历得多,知道怎么做才是对你最好,只是你现在心里堵着一口气,看不到长辈们为你安排好的将来。”颜彧自然也看出颜彦脸上的不虞,拉着颜彦的手劝了起来。
“是啊,大姐,我也觉得陆家大公子不错,他也有很多优点的,个子高,长得也不差,写的一手好字,还会画画,不会出去跟别人胡来。。。”颜彤掰着手指头数起陆呦的优点来。
“噗嗤。”马氏忍不住笑了,并伸出手在颜彤前额戳了一下,“小孩子家家懂什么,这就是优点了?”
“娘,那你说说什么是优点?”颜彤扯着母亲的衣袖撒娇了。
“好了,你们两个都少说两句,这门亲事确实是委屈你们大姐了。彦儿,你别怪婶子,方才的情形你也见了,皇后开口了,太后也认可了,我们再拧下去,到时难堪的是太后和皇后,你觉得皇后能放过我们?”马氏说完叹口气。
“我没怪婶子,我知道婶子也是没办法。”
颜彦确实没有责怪马氏,她知道那种情形下,马氏首先想到的肯定是要保全整个颜氏一族,而不是保全颜彦一个人,颜彦早就清楚一点,不管任何时候,她绝对是要被第一个放弃的。
只是她想不明白的是皇后为什么要插一手,是和陆家有约定还是因为太子一事迁怒自己?
此外,还有一件事颜彦也觉得不满意,那就是马氏当众承认她失职,当众承认她自己也有错,这分明是在为陆家开脱嘛!
她这么做的目的又是为什么?
说实在的,如果当时马氏坚定些站在颜彦这边,和颜彦一同指认陆家,这件事或许就不是这么一个结局了。
只是事已至此,颜彦也不想追究什么了,她倒是要看看,陆家的水究竟有多深有多浑,她能不能在陆家站住脚?
回到家里,颜彦把自己的庚帖以及当年和陆家定的婚书拿出来,一并交给了马氏,随后她交代青禾把她要去修行的衣服和用具收拾出来,她自己亲自去挑了几本书。
这天下午,她没有去上房请安,也没有去上房吃饭,倒是饭后,她正在院子里乘凉时颜芃和马氏两人同时进来了。
彼时已近暮色苍茫,院子里没有别人,只有颜彦一个人坐在秋千上,一动不动,不知为什么,这情形看着无端地令人酸楚起来。
“孩子,你别这样,你要真不想嫁给陆呦,叔叔明天去求求皇上。”颜芃走到颜彦前面,伸手摸了摸颜彦的脑袋。
“别,叔叔,我不是这个意思,我就是有些惶恐,我和陆夫人闹这么僵,且陆家大公子又是庶出的,我是担心以后的相处。”颜彦这话倒也算不得是撒谎。
毕竟这是在古代,一个简单的“孝”字不但可以令人声名狼藉,还可以让人失去赖以生存的财富和地位,甚至于性命,所以进了陆家后该怎么做颜彦还真的好好掂掇掂掇。
“孩子,你放心,叔叔以后会经常打发人去看你的,有什么委屈你尽管说出来,大不了叔叔求太后让你们早点从陆府分出来,左右陆呦也是庶出的,早分出来也没什么大毛病。至于嫁妆方面你放心,陆家给你的聘礼你全部带走,此外还有你祖母和你父母当年给你留下的东西,你也一并带走,叔叔再给你添点,大富大贵不敢说,但叔叔决计不会让我们彦儿过苦日子。”颜芃一听颜彦肯嫁过去,心下既感动又惭愧,忙许了个承诺。
“孩子,你母亲留下的田地铺子虽在你叔叔名下,但每年的收益我们都交给了你外祖母,如今你也要成亲了,你看是不是哪天约你外祖母他们一起坐坐,把这些东西一并于你交割清楚,我们也算是完成你祖母的托付。”马氏见颜彦同意嫁人,心下也大松一口气。
说真的,她是真怕颜彦再整出什么事端来,而颜芃对这个侄女又一向有求必应,万一颜芃真因为这件事去求皇上可就麻烦了。
要知道,这门亲事是皇后开口又是太后认可的,当时这么多人在场,因此,不用试也能猜到皇上会有多震怒,同时得罪了这三个人,颜家以后还能有好日子过吗?
“婶子,我定了明天去庵里,家里的事情就麻烦婶子了,左右那庚帖和婚书我也交给你了,剩下的事情你们看着办,日子定好后打发人来告诉我一声就行。”颜彦怏怏地回道。
她也想明白了,有孟家和太后在,马氏不可能会在嫁妆上克扣她,再说了,她一个现代人,还怕挣不来自己这份吃穿?
“孩子,听叔叔的,庵里去待几天就行,叔叔会早点打发人去接你回来,你一个千金大小姐,未必能吃了这份苦。”颜芃一听颜彦真要去庵里,知道她对这门亲事还是有抵触,心下更为不自在了。
“好了,老爷放心吧,这些事情妾身会安排好的,我们还是问问孩子对这门亲事有什么要求吧?”马氏抻了抻丈夫的衣袖,说道。
“没什么别的要求,就照太后的懿旨办,先退亲,然后三媒六聘的,别的你们看着办。”
“那成亲的日子呢?”马氏又问道。
“还是你们看着办的,要是能拖就尽量往后拖拖。”颜彦可不想这么早嫁人,她才刚笄年,虚岁十五,周岁才十四,身子还没长成呢,嫁什么人?
马氏听了这话看了颜芃一眼,还想再说什么,颜芃拦住了她,“就依彦儿说的办。”
话音刚落,颜彧带着颜彰几个都过来了。
………………………………
第六十章、青莲庵
? 这天晚上,颜彧几个在颜彦这坐了小一个时辰,大家都知道这门亲事已经尘埃落定,倒也没苦劝颜彦什么,而是拉着颜彦一起回忆起小时候的一些趣事。
送走颜彧四个,颜彦好好泡了个澡,原本以为这天晚上会失眠,却奇怪地睡了个好觉,且一夜无梦。
次日一早,颜彦纠结了一小下,仍是去了上房请安,和大家一起吃了顿早饭,随后她带着青禾和青釉上了马车,把青苗和青雨留在了家里。
原本马氏是打算带颜彧颜彤两个送颜彦到庵里看着她安置好了再回来的,被颜彦拒绝了。
她说她是去修行的,不是去上香许愿,更不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