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庶门风华-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万一大家一时难以接受呢?

    因而,思虑再三,她想在原来饭庄的基础上增加几个火锅试试水,若是生意好了再琢磨开一家专门的火锅店。

    好在原来的那家饭庄地方还不小,楼上楼下的,倒是也折腾得开。

    如此一来,那家绸缎庄闲置下来了,颜彦想继续做下去,毕竟陆家先前打下了基础,肯定有一批固定的客源,这件事她可以一并交给青碧负责,至于进货的渠道,颜彦给颜苾修书一封了,她丈夫是金陵通判,多少能帮上点忙。

    不管怎么说,能挣钱会挣钱也是一种本事,如果在自己挣钱的同时顺便打击一下陆家的生意,那便是一举两得了。


………………………………

第一百三十三章、小人行径

    两天后的一早,颜彦先去萱瑞堂给陆老太太请过安,顺便再告个假,回来后和陆呦又去了一趟后花园,从后花园回来,颜彦亲自给陆呦换上一身新衣服,里面是一件银灰色团纹蜀锦交领窄袖蚕丝棉袄,有点类似于颜彦从清宫戏里看的箭袖,外罩一件翠绿色的玉堂富贵团花的妆花缎裘皮鹤氅,同款腰带。

    这两件衣服是颜彦和奶娘、青禾三个花了半个月新做出来的,因为颜彦发现陆呦没有几件真正可以穿出去见客的衣服,便给他做了一件紫貂毛的鹤氅。

    可鹤氅宽宽大大的,袖子也进风,因而颜彦又给他做了一件厚实些的蚕丝绵袄。

    “姑爷穿这身衣服太好看了,就是这得挂一个玉佩,大一点的。”青禾说完看了颜彦一眼,见颜彦没反对,忙去柜子里翻找了。

    “青禾姐姐,顺便再找一个绿发冠来。”青苗也在一旁起哄。

    “这东西小姐哪有,得问姑爷自己。”青禾头也不回地说道。

    “不必了,就用红色的。”颜彦记得新婚第二天陆呦是用一个红色发冠把头发拢住的。

    虽说绿发冠和绿帽子不是一回事,可颜彦也忌讳。

    “好嘞。”青苗如今接管了陆呦的日常,一听这话也忙打开了一个柜子。

    这时,青禾一手拿着块婴儿般手掌大小的羊脂玉佩一手拿着个红色攒花式的长穗宫绦过来了,颜彦接了过来,亲自替陆呦穿好挂在了腰间,随后,也替他换上了一顶红色发冠。

    收拾好陆呦,颜彦自己也换了件银鼠毛的金宝地云锦披风,里面是一件齐胸的大红窄袖蚕丝袄,下身是如意八宝图案的云锦蚕丝裙。

    “好看吗?”颜彦换上后半歪着脑袋问陆呦。

    “好看。”陆呦重重地点点头,眼睛里似有水波在荡漾。

    “这是贡品,是太后赏的,还有你身上的也是。”颜彦俏皮地笑了,她当然是故意穿给颜彧等人看的。

    虽说同是太后的姨外孙女,但颜彦在太后心里的位置显然比颜彧几个重多了,一直以来,太后心疼她无父无母,吃的穿的没少赏她。可惜,有一半被原主送到了马氏手里,被颜彧几个分了。

    这次成亲,不仅是太后,就连皇后和太子妃也送了不少华丽的锦缎给她,颜彦全部留下来了。

    因为她知道,这些东西是有钱也买不到的,关键时候拿出来撑门面绝对好使。

    就好比她身上的这件金宝地锦,整个花纹图案全部用金丝织满地,再在金地上织出五彩缤纷和金彩辉映的花纹,不说这做工的繁琐和精致,单就这满身的金丝也能想到这匹料子绝对便宜不了。

    而这如意八宝图案的云锦也不常见,同样也是用金丝和银丝绣的图案,自然也是贡品。

    当然了,陆呦身上的这两款也不差,穿在他身上,确实为他增色了不少。

    “还缺什么?”颜彦对着靶镜照了起来。

    “帽子。”一旁的青禾抢答了。

    话刚说完,青苗立刻寻了一顶昭君帽出来,也是金宝地锦银鼠毛的。

    “这下齐全了。”颜彦高兴地对着靶镜把帽子戴上了。

    “好看。”陆呦站在她身后,对着镜子说道。

    “走啰。”颜彦把手伸给了陆呦,陆呦很快握住了,两人相视一笑,手牵手地出了门。

    谁知两人正往二门处拐去时,迎面碰上了陆鸣。

    陆鸣一开始并没有留意到两人的衣着打扮,他是被两人手牵手的动作惊到了,继而被颜彦和陆呦两个脸上的笑容刺痛了,最后才是两人身上的衣服。

    “大哥,大嫂,你们要出去?”短暂的惊诧后,陆鸣打了个招呼。

    没办法,尽管他贵为世子,但改变不了陆呦是他大哥的事实。

    “饯行。”颜彦没有回答,陆呦代答了。

    陆鸣搜索了一下,这才想起来前天晚上颜彦说过此事,不过他没想到的是陆呦居然会抢答了。

    看来,这一个月的新婚生活颜彦没少训练他开口,再一看两人手牵手的架势,显见得颜彦完全接受陆呦了,这怎么可能?

    难道说颜彦以前对他的崇拜和倾慕都是假的?这女人是不是太善变了?

    颜彦见对方一脸探究地看着自己,自是不喜,“二弟要没什么事情的话麻烦给我们让一下道。”

    “大嫂,我有一个疑问,还请大嫂解惑。”陆鸣并没有让道的意思。

    “二弟,你我之间已形同陌路,自己的惑自己解,自己选的路自己走,没什么好解释的,大嫂祝你心想事成,前程似锦。”颜彦说完勾了勾嘴角。

    被说中心事的陆鸣有几分心虚了,色厉内荏地喝道:“只怕心想事成的不是我而是大嫂吧?”

    这话成功地把颜彦激怒了,“很好,很好,受教了,不冲别的,就冲你方才这话,我颜彦真该去向菩萨好好磕几个头上一炷香,感谢菩萨在关键时候给我指引了一条正确的路,让我脱离了苦海,以免被某些小人的行径。。。”

    后面的话颜彦没说完,只见朱氏身边的丫鬟夏至跑了来,说是宫里来人了,要接颜彦进宫。

    颜彦一听进宫确实吓了一跳,不过她很快想到了那天和叔叔的那番关于战事的言论多半传到了皇上那。

    “夫君,我去去就来,你先带着青釉去饭庄,告诉大家一声我先进宫了,你们若是饿了就先吃。”

    颜彦今天准备的是火锅,主要是火锅的厨师好培训,找两个刀工好的切肉,调料颜彦昨日已经交给青玉青云去打理,可惜时间太短,铜锅还没有做出来,只能先用平时的双耳锅试试了,好在这个时代还有一种烧木炭的小泥炉,倒也能勉强搬上桌。

    “等你。”陆呦回了颜彦两个字,其实他更想说的是陪颜彦进宫,虽然没开口,但看向颜彦的眼神传达了这个信息。

    颜彦虽然读懂了陆呦的期盼,可皇宫不是想进就能进的,皇上没有宣召,他即便跟过去了也只能在宫门外候着。

    于是,简单地安抚了陆呦几句,颜彦把他交给了青釉,自己带着青禾进宫了。


………………………………

第一百三十四章、畅所欲言(一)

    皇上是在南书房见的颜彦。

    颜彦进去时,皇上正坐在炕上批阅折子,炕桌上堆了两摞厚厚的折子,身后的炕头还有一堆,炕尾那则堆了不少书籍,不过最吸引颜彦的是靠着炕头的墙上挂了一幅长约两米宽约一米半的地图。

    颜彦看出这是大周的版图,因而跪下问安之前先瞄了一眼,谁知目光收回时正好和皇上打量她的眼神对上了。

    颜彦意识到自己逾矩了,忙低头跪了下去,“民妇颜彦叩见皇上。”

    “起来吧,抬起头让朕看看,这一个月没受气吧?那小子呢,有没有欺负你?”李琮说完仔细打量了下颜彦的气色,“还不错,来,跟朕说说,这一个月都做什么了?”

    颜彦把每天的日常活动简单总结一遍,无非就是请安,锻炼身体,侍餐,敦促陆呦看书和写经义,做针线活。

    “你的意思是除了训练那小子开口说话,还逼他念书做功课,这是为何?”

    “回皇上,经过这一个月的接触,民妇发现夫君念书的悟性很高,记忆力也惊人,可惜就是不能开口说话,因而民妇才会想着一边敦促他做功课一边训练他开口说话,待他与外人交流无碍后再考虑送他去书院或是单为他聘一位先生,我想让他一年后去参加科考。”

    “科考?一年后?”李琮委实没有想到颜彦居然给了他这么大一个惊喜,当然,惊绝对大于喜。

    主要是陆呦的唯唯诺诺和怕怕吓吓留给他的印象太深了,一看就是长年不接触外人不和外人打交道,更别说他连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来,这样的人即便念了几年书,可离科考只怕也差的太远吧?

    可这丫头的脸上分明透着自信,语气也很笃定,换句话说,那小子准是有什么不为外人知的长处被这丫头发现了,所以这丫头才说要送他去科考。

    “需要我为你做什么?”李琮问道,不知不觉地把“朕”换成了“我”。

    “回皇上,倒真有一件小事,我们打算明年过了正月就搬出去住些时日,还请皇上首肯。”颜彦没敢说分家,陆老太太尚在,陆端尚在,是不可能真正分家的。

    好在颜彦也不指着陆家的家产,她只想脱离陆家的掌控,能轻松自在地生活。

    “就这事?”李琮似乎不信。

    “就这事。”颜彦肯定地重复了一遍。

    “那这样吧,等过了年,让他去太学念一年书试试。有小四小六几个在,没有人敢欺负他的。”李琮沉吟了一下,说道。

    “多谢皇上垂怜,不过民妇不想给皇上添麻烦,夫君一无功名二无爵位三不是皇族人,他去太学不合适。民妇已经想好了,这些日子让他把《论语》和《大学》注释出来,并写几篇经义,等开春了带他去松麓书院拜访季为明老先生,看看可教不可教。”颜彦拒绝了。

    这个时代的太学和明清的太学不一样,绝大部分是皇家贵胄,也有少量陪读的,可那也是从这些世家里挑出来的佼佼者,比如原主的父亲,比如陆鸣。

    因此,不用想也知道陆呦若是去了肯定还得遭受别人的白眼和流言蜚语,颜彦怕他好容易建立起来的那点可怜的自信又被摧毁了。

    至此,李琮才相信颜彦不是在和耍心眼他兜圈子,是真的没想求他。

    “你很好,比我认知的还要好,倒是便宜了那傻小子。”李琮这时着实有些后悔没有把颜彦留在太子身边。

    “皇上叔叔把民妇找来不是为了夸民妇吧?”颜彦想早点进入正题,那边还等着她开饭呢。

    “昨儿你叔叔来找我了,正式和我说了一番关于北边战事的言论,还是你上次提出的联合辽国灭女真的观点。这一次,他又提出了几个新依据,故而,今日朝会上,我把这件事拿出来讨论,朝堂上基本分成三派,一派提出谁也不帮,隔山观虎斗,待辽国元气大伤后,咱们再出兵;一派是赞成出兵,联合女真灭辽,然后再要回咱们的燕云十六州;还有一派是你叔叔这样的,联合契丹灭女真,不过这一派支持的人非常少,我想知道的是,你为什么这么笃定?”李琮也没兜圈子,直接问道。

    他倒不是听进了颜彦的提议,而是好奇一个足不出户的闺阁女子为何会对战事感兴趣,为何会一而再地托颜芃把话递到他面前?

    “回皇上,民妇的三婶长年陪着民妇的三叔在边关,耳闻目染的,多少也明白些辽国的现状,民妇是和她聊过之后,再结合自己看过的一些书籍推断出这个结论。皇上既问到这,民妇就斗胆说几句,还请皇上恕民妇放肆。”

    “说吧,我把你喊来,就是想听听你的真实想法,不许藏私,你尽管说。”这点心胸李琮还是有的。

    “首先,契丹建国有上百年了,虽和我们断断续续打了不少年,但他们并无吞并我们的野心,而且由于燕云十六州的居民绝大部分是汉人,这一百多年来契丹人被汉人同化了不少;其次,我从书上看,辽国推行的政策大部分也是参照我们汉人的体制,甚至于他们也推出了自己的科考制度;第三,我听三婶说,这十多年来,边境上几乎没有发生过什么正经的战事,无非就是小打小闹地抢点粮食和妇孺。因此,民妇认为,辽人应该是愿意也是希望维持这种现状的,更别说,他们现在遭遇到蒙古和女真的双面夹击,自顾尚且不暇,绝对是没有实力来招惹我们大周的。可蒙古和女真就不一样了,这几年他们不断地吞并蚕食别人的部落和地盘,俨然成为了草原上的新霸主,极具侵略性,只怕到时他们的胃口不仅仅是吞下辽国和西夏,而是我们中原大片肥沃的土地。”

    说到这,颜彦顿了一下,指了指墙上的舆图,“皇上请看,燕云十六州的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自古以来便是中原王朝北部边境的天然屏障,我朝自立国以来一直想要收复这块地方,可每次都铩羽而归,皇上认为是什么缘故?”

    李琮一下被问住了。


………………………………

第一百三十五章、畅所欲言(二)

    李琮自是不愿意承认大周士兵的战斗力比不上辽国,也不愿意承认大周没有好的将领,可事实就是,大周确实打不过辽国。

    但辽国也别想轻易地拿下大周,因此,李琮斟酌了一下,“是因为两国实力相当,各有胜负。”

    颜彦摇头,“是因为我们没有足够的战马,我们的士兵是靠两条腿走路打,而北方的这些游牧民族是从小在马背上长大的,两条腿的人对上四条腿的马,自然是没有胜算。因此,若是辽国被灭,女真反悔的话,我们和女真对抗,皇上觉得前景又是如何呢?”

    李琮没有吱声,因为他清楚一点,大周连辽国都打不过,辽国要输给了女真,大周更无法和女真抗衡了。

    “同样是没有胜算。纵观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中原地区因为缺乏足够的战马一直受北方这些游牧民族的侵扰,很少有安生的时候。为此,燕云十六州对我们来说不仅仅是天然屏障这么简单,它还有两个天然的适合养马的场所,因为马匹不能散养,需要长山大谷,需要美草甘泉,需要大片空旷的土地,可适合养马的地方一个被西夏拿去了,另一个在契丹人手里,因此,民妇斗胆推测,女真想联合我们灭辽开出的条件无非就是归还燕云十六州,因为他们清楚我们有多迫切想收回这燕云十六州,皇上觉得这么重要的地盘,女真会拱手相让吗?”

    “辽国也不会轻易撒手的。”李琮驳道。

    “确实是,可如今他遭遇蒙古和女真的两面夹击,在亡国和归还燕云十六州请大周出兵,如果是皇上,皇上会怎么选?”

    李琮仍旧没有回答,事实上,他很不喜欢这种假设。

    “皇上,不管是女真还是蒙古,他们都是马背上长大的民族,也称游牧民族,和我们中原的农耕文化迥然不同,我们遵循的是孔孟的中庸之道,讲究仁义礼智信,他们信奉的是弱肉强食,因此,这么多年他们之间的部落之争就没有停止过。”

    说到这,颜彦把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做了一个比较详细的阐述。

    她阐述的观点是她从自己上一世所学和这一世的书籍堆里东拼西凑出来的,其中还举了五胡乱华的例子。

    “事实证明,这些游牧民族比我们想象的要凶残得多,所到之处,血流成河,因此,当年的汉人才不得不背井离乡逃往南边的蛮夷之地。为此,民妇假设我们和女真或蒙古联手灭了辽国但女真翻脸不认人,这意味着我们不但收不回燕云十六州也失去辽国这座屏障,而从冀州到京城这一大片都是平原地带,虽有一条黄河,可冬天一结冰,马匹照样可以随意驰骋,皇上认为女真或蒙古会放弃这么好的南下机会?所以民妇斗胆认为,与其把希望寄托在我们根本不了解的女真和蒙古身上,还不如相信和我们和平共处了数十年的契丹人。”

    “可若是契丹也反悔呢?或者说契丹和女真蒙古联手对付我们大周呢?”李琮反问道。

    这才是他最害怕的地方。

    “确实存在这种可能,若是契丹反悔,我们损失不大,这座屏障还在,女真和蒙古就不可能踏进中原,我们仍维持这种现状。至于皇上说的后者,暂时应该不太可能,不过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为防意外,皇上可以派一个使者和辽国沟通一下,表明我们的立场,我相信辽国皇帝若是一个明君的话,应该选择和我们合作,因为大周若是被灭了,辽国很快就会步我们的后尘,这个结果他们应该可以预料到。”

    “这番话,真的是你自己的结论?”李琮承认颜彦说的有些道理,只是他不相信这番话是从一个十五岁的小姑娘嘴里说出来。

    要知道,朝堂上这些文武百官争执了半天,可谁也没有颜彦这番话有说服力,甚至于他某一个时间段他竟然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这太不可思议了。

    颜彦看出皇上眼睛里的探究和怀疑,忙跪了下去,“回皇上,也不能说是我自己一个人的结论。我和叔叔说过,我看过的书比较多,因此比别人多了些纸上谈兵的依据。这一次是因为我三婶要匆忙赶回去,我不放心她,所以追着问缘由,知道是因为战事后,我和叔叔闲聊了几句。回皇上,民妇所言可能有些幼稚或不成熟,但民妇也是本着一颗为皇上为叔叔分忧的念头说了出来,有什么逾矩之处,还请皇上恕罪。”

    “孩子,你起来吧,说真的,你的想法比朝堂上那些老顽固强多了,可惜,你若是个男孩就好了,或者。。。。”后面的话李琮没有说出去。

    是的,他后悔了。

    如果当初他封颜彦为郡主,送去辽国和亲,那么今日可能就没有这些烦恼了,他相信,凭颜彦的三寸不烂之舌,一定可以说服辽国和大周合作的。

    可惜,他终究还是心软了。

    可是话又说回来,这孩子委实太难得了,一个女孩子,居然也有这么强烈的忧患意识,更难得的是她居然看得这么远,对这几个民族的分析也很中肯,留在身边或许还有别的什么用处也未可知。

    “回皇上叔叔,男孩女孩都一样,多读点书,多接触各种不同类型的人,视野就会更开阔,思想也会更活跃,思考问题时就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颜彦躬身回道。

    “这就是你要把那傻小子送去读书的理由?”李琮想到了陆呦。

    “回皇上,是的。民妇觉得不能埋没了他的才华,不管最终结果如何,我们努力了,将来就不会后悔。”

    “那你的才华呢?”李琮脱口问道。

    “相夫教子。”颜彦回道。

    “你跟说我实话,这门亲事你觉得委屈吗?后悔吗?”李琮忽然好奇了。

    “委屈不委屈都过去了,我既嫁他为妻,自然夫妻一体甘苦与共。”颜彦把成亲第二天对陆老太太的话搬出来了。


………………………………

第一百三十六章、刮目

    李琮一听便知道颜彦还是对她被陆鸣退亲一事耿怀于心,话说到这,他忽然想起了今天叫颜彦进宫的另一个目的。

    “还有一事,我听说镇国公夫人向太后哭诉了一番,想求娶颜彧,你是怎么想的?”

    其实,不单是朱氏向太后开口,陆端也向他开口了,说是在这些世家里扒拉了一遍,年龄合适的唯有颜彧,且颜彧又是定南侯的嫡长女,想必也是从小被精心教导着长大的,应该能撑得起镇国公府。

    此外,陆端还提到一点,他这么做也是为颜彦和陆呦考虑,毕竟陆呦是庶子,又无半分生存能力,而陆家将来是要交到陆鸣手上的,若陆鸣娶了颜彧,颜彧看在颜彦的份上也会对他们多加看顾的。

    “回皇上,这个问题太后问过我,昨日二婶也问过我,我还是那句话,我介意不介意不重要,重要的是长辈们的权衡和二妹妹自己的想法,但有一点我拒绝接受也拒绝承认,我不认为二妹妹嫁给陆鸣是为我好,个人选的路个人自己走,我有能力靠自己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不信,皇上等着瞧。”最后一句话,颜彦带了点俏皮。

    “我信。”李琮点点头,不是敷衍,是真的相信。

    颜彦笑了。

    李琮看着颜彦的笑颜有了一刹那的恍惚,不过他很快收敛住了,只是他仍是没舍得放颜彦离开,倒不是他对他有了身不该有的旖旎心思,而是他觉得两人的对话能让他受益,因为无论是颜彦的学识还是她思考问题的方式都有值得他借鉴的地方。

    “对了,你方才说多读点书思考问题时可以触类旁通,你解释一下你是如何判断辽国没有侵略性而蒙古和女真就未必呢?”

    颜彦思考了一下,回道:“这个简单,辽国立国上百年了,朝政趋于成熟,百姓们习惯了安逸的日子,这就好比一个进入到成熟期的中年人,愿意维持现状,愿意墨守陈规;可女真和蒙古就不一样了,他们就像是刚刚长大的青年或少年,这个时期的人有一股冲劲和狠劲,想做一番大事业,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实力和能力,因此,目前对蒙古和女真来说,开疆拓土是第一要务。”

    这番话再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