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农门医女-第3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果然,文修一回到伯府,他带回来的这些东西,就直接把顾家众人给惊呆了。大家伙还从来没见过,用这么大块儿玉石做成的物件儿呢。
“天老爷啊,这些都是玉的?这得是多大块儿的玉啊,文修,你是怎么把这些给运回来的?你就不怕路上颠簸给弄坏了?”冯氏看着文修带回来的这些大件玉器,真的是吃惊不已。
“娘,这就是咱们买下的矿山里,所产玉石雕作而成。怎么样?还不错吧。这些我都打算给娇儿当嫁妆的,娘觉得如何?”文修很是得意,这样的嫁妆,放在京城里,也是独一份儿了,肯定会给顾家争光的。
冯氏一听,眼睛便亮了起来,“哎呀,那敢情好了,这些时候,我还就是瞅着你小妹出阁,咱们陪送什么。你说娇儿是嫁到皇家去,等闲的东西咱们拿不出手,可是这些日子我在京城里也转了不少回,真的是淘登不出什么特别的物件儿啊。”
“有了这些,可就真的不用担心了。这个比咱们去那个铺子里淘登的东西,既贵重又新颖别致,这个可不是一般人家能弄到的,好,这个好。”冯氏听了文修的提议,连连点头,这下子,闺女的嫁妆可就有了。
“娘,我和文齐商议好了,咱们就在京城里弄一家专门卖玉石摆件儿的地方。从咱们拿矿山里运来的玉石,可以让客人自己定下图案雕琢,也可以咱们自己让工匠制作,这个肯定能行的。”
文修很高兴,从第一件玉器雕琢成的时候,他就知道,顾家这一次,算是赚到了。哪怕是别人见到也跟风去泰宁县,但是顾家抢占了先机,总比别人快了一步。
☆、870。第870章 苗家舅舅
绍远和娇颜的婚事一波三折,婚期改了又改,好歹的这一次,总算没有再出现别的事情。九月二十二这日,是定好了发册的日子,顾家人千等万盼的,总算是盼到了这一天。
九月二十二一大早,顾家这边就里里外外预备妥当,永安伯府大门外设了幕次,正厅里摆了香案。顾家上下人等全都打起精神来,准备迎接大婚的正副使。顾承勇和冯氏,更是按照自己的身份,穿上了正式的服饰,准备迎接。
辰时初,宫中先是派了十来名女官过来,帮娇颜梳妆打扮,等待发册。皇太后身边的一位女官袁姑姑,作为宫中选派的内官,特地过来帮忙的。
到了辰时末,京城中一些跟顾家相处不错的外命妇,也都陆陆续续的来到了顾家。安家、朱家、方家,还有冯氏新近结识的一些侯夫人伯夫人,全都盛装前来,为娇颜贺喜。
巳时初,朝廷所选,勇亲王大婚的正副使率人,由鼓乐开道,浩浩荡荡来到了永安伯府。此时,便由袁姑姑上前,引领正副使等人,进了伯府,一路来到正厅。
来到了伯府正厅,户部尚书和礼部尚书二人,作为大婚的正副使,一人持节,一人捧册,分别立于香案南侧和东侧,然后将金册授予袁姑姑。男女毕竟有别,正副使是不宜直接向娇颜发册的。
袁姑姑接了金册,有顾府的礼者引领,来到中堂。这礼者也不是旁人,正是娇颜的义母方氏。
中堂上也摆了香案,袁姑姑和方氏立于香案的左右。这时有宫中女官请出娇颜,来到了香案之前。娇颜朝着香案跪下,然后四拜行礼。
此时袁姑姑宣读金册,宣读之后,将金册交给方氏,方氏再将金册交予娇颜手中。那金册真的是用金子打造,非常沉重,娇颜拿在手中,沉甸甸的。
娇颜既然已经接了金册,就表示朝廷认可了娇颜的身份,从此时起,娇颜就是正经的勇亲王妃了。故而此时,中堂内的下人连忙撤去了香案,设妃座。娇颜端坐其上,前来贺喜的外命妇,还有正副使等人,全都在庭中向勇亲王妃行四拜礼。
礼毕,发册的仪式就算结束,这时鼓乐再次响起。
照着朝廷的规矩,亲王妃发册,同样也是要下礼的。所有的礼物也都随着正副使一同来到,此时便摆在了伯府正厅之上。而礼单,则是交由伯府的礼者,也就是方氏保管。
这一份礼,其实也不是旁的,就是娇颜出嫁时,所需要穿着的衣服和配饰。娇颜是嫁入皇家,所有一切,都是皇家来准备,包括嫁衣。自然,娇颜的嫁衣,可不是普通的嫁衣,那是按照亲王妃的规制,特意定制的。
看着大厅里一件一件华贵非常,象征着身份和地位的衣饰,顾家众人心里,一种骄傲和自豪感,油然而生。顾家,竟然出来了一位王妃,这可是老顾家历代以来从未有过的盛事呢。
发册完毕,顾家照例是要设宴款待正副使以及前来贺喜的客人的,于是就在正厅和中堂都摆了宴席,分别款待众人。顾承勇好冯氏也是各自领着儿子媳妇,欢天喜地的招待众人。
这些没有娇颜什么事情,她接受了众人的跪拜之后,就由女官陪同,回自己的住处去了。对于这些规矩礼节,娇颜也是这两天才恶补的。知道今天绍远不会出现,说实话娇颜还真是有点儿遗憾。不过,只要一想到,再有几天,她就可以嫁给绍远,娇颜还是挺开心的。
伯府这边,摆宴席招待来客,众人欢欢喜喜庆贺着。而这时的勇亲王府,却是来了几位绍远意想不到的客人。“父皇,您怎么出宫来了?还做这般打扮?”绍远看着眼前做寻常百姓打扮的永康帝,惊讶不已。
永康帝笑笑,“远儿,快过来见见,这几位就是你的舅舅。”他伸手朝后面指了指。
绍远这才注意到,永康帝身后,跟着几个人,此时正用激动欢喜的目光看向了自己。绍远已经听父亲说过,当年苗家的人并没有死,被父亲救了之后,就送走了。想来,舅舅们这是接到了消息,特意赶来相见的。
绍远心中一酸,几步来到这几个人的面前,屈膝便要跪下,“甥儿拜见几位舅舅。”
来的那几个人一见绍远这样,吓了一跳,连忙伸手扶住绍远,“使不得使不得,哪里有王爷给我们这些平民百姓跪下的?”苗家再辉煌,也都是过去的事情了,如今他们都是普通百姓,哪里还能受绍远的礼?那边皇帝还看着呢。
一个看上去不到五十岁的男子,颤抖着手扶着绍远,“这就是小妹的儿子?快,抬起头来,让我们看看,看看小妹的骨肉。”那人说着,眼圈儿就红了。
绍远抬起头来,看着面前这几位脸上带着关切欣慰欢喜等表情的男子,心中的激动也是有些控制不住。“娘亲舅大,不管孩儿是什么身份,在舅舅的面前,永远都是孩子。”眼前的人,就是母亲的兄长们,是自己的亲舅舅,一种莫名的亲切感油然而生。
对面这几个人此时才算是看清了绍远的容貌,说实在的,绍远的相貌上,有七八分都随了靖王,仅有两三分像苗素问的地方。众人依旧从这两三分之中,瞧见了苗素问的影子,几个大男人,都忍不住落下泪来。
“孩子,我是你大舅,这是你二舅三舅四舅。自从得到消息,说是我们的小妹还活着,而且还有了一个儿子,我们这几个,就赶紧收拾了东西,往京城来。总算是见到我们家外甥了,好,好啊,果然是相貌堂堂、一表人才,好,真好。”
当年的宰相苗良骥,有四子两女,长女苗婉容,嫁给了惠帝成了皇后。长子苗弘哲、次子苗弘昌、三子苗弘泰,四子苗弘嘉,都是出了名的学识出众、才华横溢之人。小女儿苗婉如从小就聪慧非常,后来又拜了神医为师,学得一身绝世医术。
辽王起兵之后,苗婉容同丈夫一起烧死在皇宫之中。苗家四兄弟在靖王的帮助下,离开京城,带着族人隐姓埋名,归隐田园。
这些年,四兄弟一直都在打听小妹妹婉如的下落,却是始终没有什么消息。直到永康帝派人找到了他们,把苗素问的消息告知,他们才知道,原来小妹婉如没死,并且还跟靖王生下了一个儿子。
此时的苗氏族人,已经不再姓苗了,他们改了姓氏,姓田。苗这个姓氏,只存在于他们的心里,却是再也不敢向外提起。
田家人这些年一直生活在湖广荆州府西北的大山之中,最初几年垦荒种地,后来族中的男子,也渐渐地开始出外经商。这些年的努力之下,田家的日子,倒是过得也还可以了。
一听说小妹和外甥的下落,田弘哲可就忍不住了,连忙派人出去将在外经商的老三老四都找了回来,众人商议之后,便动身前往京城。荆州府距离京城不下于万水千山,期间更有多处大山,山路难行,田家人用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才算是来到了京城。
顺利来到阔别多年的京师,田家众人也是诸多感慨。不过他们也顾不得什么伤感了,而是依照当初送信人留下的方法,找到了永康帝的亲信尉迟达,再通过尉迟达,见到了永康帝。
当年永康帝跟苗素问情投意合,与苗家一众兄弟,更是投缘,经常向几位兄长讨教学问。故人见面,自然是有无数的话要说。永康帝也明白,田弘哲等人最想见的,是绍远,于是就直接带他们过来了。
听了舅舅和父亲的一番叙述,绍远这才弄明白了整个的过程,“几位舅舅不远千里而来,绍远不胜惶恐,该是绍远前去探望舅舅们的啊。这一路山水阻隔困难重重,舅父的一片心意,绍远感激不尽。”绍远说着,眼中也是有些酸涩,这些都是他至亲的亲人,若是母亲也在该多好,就能跟舅舅们相见了。
田弘哲已经得知,苗素问飘然远去的消息。对于自家这个小妹妹的个性,他们几个兄弟都是熟知的。此时见到绍远难过的模样,就知道他这是想到苗素问了。“孩子,别难受,怕是我们兄弟和你母亲见面的时机还没到。不急,总有机会见面的,只要大家还都在就好,这就很好了。”
被舅舅这么劝着,绍远的心里倒是好受了不少,“舅舅,这一回家里来了多少人啊?难道就只有你们四位么?”
那边,田弘嘉笑了,“怎么可能啊?我们这些人,岁数也都不小了,这么远的路,没有年轻人护送,哪里能走来?还有好多人呢,都是你的表哥表弟们,没让他们过来,都在客栈里等着呢。”
田家也是大家族了,不论旁支,只说田弘哲兄弟几个,就有儿子十几个。这一次听说要进京,家里的男孩子们争着要来,最后就带了几个年岁大一些,做事稳当周全的出来。因为不晓得绍远这边的情形,所以就只有这四兄弟先过来了。
☆、871。第871章 亲家见面
绍远的舅舅们不远千里来到京师,绍远见到亲人,简直高兴坏了。一听说舅舅们家的表哥表弟也到京城了,就赶紧让人,前去客栈把大家都接过来。
这边,绍远一边吩咐人给舅舅们预备住处,一边跟永康帝还有几个舅舅亲亲热热的聊天。谈话间,难免就说起了田家众人的身份,应该以什么样的身份出现在世人的面前,这个比较重要的问题。
苗家当初可是被太上皇下令抄家灭门的,如今要是说苗家人没死,那对太上皇的脸面可是不太好。但是绍远又不能不认舅舅,这下,可是有些为难了。
最终,还是永康帝决定,对外宣称,田家是苗素问的义兄,当年苗素问曾经拜田家二老为义父义母。这一次,绍远要成亲了,因为母亲不在京城,所以就请来了几位舅舅过来,算是母亲这边的长辈。
这个说辞倒是也算合理,毕竟这么多年,苗素问行踪不定的,谁也不知道她在外面的经历。即便是真的有个义父义母什么的,那也很正常。如此一来,田家众兄弟,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出席绍远的婚礼,即便是有人疑心,也不敢多说什么。
绍远和田家兄弟对这个办法都很是赞同,于是就这么定了下来。众人在一起聊天,越聊越是投机。田家四兄弟当年可都是苗相亲手栽培出来的,对于国事政事上,见解很是独到。永康帝才继位没多久,他前半生戎马生涯,对于处理朝政,说实在的,还是有所欠缺。
永康帝见到这四位舅兄,那简直就如同遇上了良师一般,便不停的请教,甚至把绍远都给挤到一边去了。绍远瞧着也是高兴,时不时的插一句嘴,问一些问题。
田弘哲四兄弟经过谈话发现,自家这个外甥学识丰富,对于事物都有独特的见解,实在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只是年纪太小经验不足,说话的语气之中,锋芒太过,还是需要多磨砺才行。
当然,对于一个十八岁的男孩子来说,能够有绍远这样的学问和见识,已经是非常难得了。田弘嘉一边跟绍远说话,一边心中暗暗赞叹,不愧是自家小妹跟靖王的孩子,真的是继承了两个人的优点。这个孩子,绝对不一般。
田家四兄弟原本就学问出众,再加上这些年在民间几经流离,颇多艰辛波折,故而看事情比以往更加透彻。永康帝跟着四位舅兄越聊越是投机,到最后,便忍不住提出,想要留他们兄弟在朝中为官。
田弘哲几个早年经历过父亲的事情,对于官场仕途,其实也有些心灰意冷。此时永康帝虽然很有诚意,可他们却并不是很想再涉身其中,所以田弘哲也只说考虑一下,并没有直接答复。
永康帝倒是也不生气,他很清楚田家人的顾虑,好不容易过上了安稳的日子,谁也不想再出来冒险了。不过,这样的人才,永康帝实在是不想错过,于是又尽力争取。最后,田弘昌答应,他可以留在京城,暂时不入朝为官,但是可随时入宫,帮永康帝参详政事。
这种事情以往也是曾经有过的,对于田弘昌肯这样退步,永康帝已经很满足了。事情总要一步一步慢慢去做,只要田弘昌肯留在京城,慢慢地就会接受官职。
这边正聊着,派去请田家小辈的侍卫也回来了,带着田家七八个小辈从外面进来。
绍远一看,好家伙,这七八个表哥表弟的,都是年纪轻轻,二十上下的年纪。一个个精神头十足,也都是好相貌,基本上都继承了苗家人的样貌,温文儒雅的有之,风流倜傥的有之,自然也少不了一身书卷气的,每一个看起来都有自己的特色。
此时田弘嘉便给永康帝和绍远一一介绍,原来这次出山,四兄弟每人带了两个儿子随行服侍着。田弘哲家的两个儿子,田景辉、田景辰,田弘昌家的景琦、景思,田弘泰家的景俊、景浩,田弘嘉家的景毅、景泽。
绍远一一与众兄弟见面,互相报了年齿,除了景浩景泽比绍远略微小一些,其余的,都比绍远大。见到了这么多表兄表弟,绍远真的是非常开心,于是年轻人聚在一起,嘻嘻哈哈的去聊天了。
亲人见面,分外亲切,哪怕是这么多年都没见过,但是用不了几句话,那种血脉中的亲切之意,依旧是自然流露。于是,越聊就更加的亲切了。
众人聊得开心,时间过得也就很快,不知不觉,便已经申时初了。永康帝忽然提出来,不如让人去顾家,把顾承勇父子也都请过来,大家见见面算了。田家人还没见过绍远的岳家呢,干脆趁着今天,一起热闹热闹,省得正经成亲那天,连亲戚都不认得。
这个提议,绍远当然是赞同的,于是就打发了人,前去伯府请人。永安伯府那边,顾承勇父子中午送走了户部和礼部的尚书等人,又带人将各处都重新安顿妥当,将娇颜出嫁的那一套衣裳配饰等全都送到娇颜的院子去安置起来,这才一家人坐下说话聊天。
忽然门房进来,说是勇亲王府派人来请永安伯、武安侯众人前去王府。顾承勇就愣了,今天这个日子,绍远咋还要请他们过去呢?这是啥意思?
顾承勇扭头看了看文平和文韬,那两兄弟也搞不明白,“父亲,绍远既然让人来请,估计就是有事,如今他不好上咱家来,所以就请咱们过去。那咱们就去看看吧,别再有什么要紧的事情。”文平说道。
文平这话,顾家父子倒是都不反对。于是父子五个收拾收拾,又跟冯氏说了一声,就从伯府出去,一路去了绍远的勇亲王府。
到了王府这边才发现,皇帝竟然也在,还穿着一身普通的衣服,顾承勇等人就更加觉得奇怪了。等到绍远向顾承勇介绍田家人的时候,父子几个这才明白过来。原来,竟然是绍远的舅舅们来到了。
关于苗素问和永康帝之间的纠葛,顾家人都是清楚的。也都知道,原来苗家人并没有死,而是隐姓埋名远走他乡了。没曾想,为了绍远成亲,田家人还真是千里迢迢的赶来,看着眼前的田家众人,顾承勇带着儿子,热情的上前见礼。
田家兄弟,也已经从绍远的口中得知了顾家的事情。也知道,眼前这个男人,就是外甥绍远的师父,也是岳父。
对于顾家这些年对苗素问母子的照顾,对绍远的栽培,田氏兄弟都心存感激,故而见到顾承勇都特别客气。众人见面都觉得十分亲切,说话也投缘,自然是越说越对脾气。
等到田家人得知,顾家这几个孩子的事情之后,对顾承勇又是看重几分。这样的岳家,对于绍远来说,绝对是不可多得的助力。绍远能够有这样一家人的相助,也是他的造化了。田氏兄弟对顾承勇简直客气的不得了,顾承勇当然也是报以最大的热情,故而这气氛就是越来越好。
此时天色也不早了,绍远刚刚就吩咐人预备了酒席,此时全都做好了送上来。永康帝就发话,不如一起吃饭喝酒,然后边喝边聊。众人当然是不反对的,就这样全都入席,然后一起喝着酒聊天。
男人在一起,少不得要拼个酒什么的,永康帝跟顾承勇还有田家四兄弟在一起,这时也不把自己当成什么皇帝了,真的就放下了架子跟人家拼酒。顾承勇是个豪爽的性子,本身酒量也好,自然是不怕,就陪着永康帝一个劲儿的喝。
倒是田家四兄弟都是文人出身,这酒量原本就比不过那俩人,四兄弟轮流上,还是有些抵挡不住,渐渐地,这个酒可就喝的有点多了。那边,绍远跟文韬兄弟,倒是没敢多喝,因为知道,等会儿肯定要照顾各自的父亲。
这顿酒喝的时候可是不短,从申时中喝到了酉时末。后来还是田家兄弟实在不胜酒力,一个个都喝醉了,永康帝才停了下来。永康帝出宫的时候不短,再加上田家四兄弟都喝多了,于是酒席结束,绍远让人将舅舅和表兄表弟们都送去客院休息。
田家这些个小辈儿的,各自扶着自己的父亲,随着王府的管事去了客院。绍远特意叮嘱,不管有什么事情,都可以去找那管事,或者找王府的长史。
永康帝跟顾承勇俩人喝的也不少,虽然不至于烂醉,不过这俩人走路也都有点儿打晃儿。永康帝今天离宫的时候不短,这时该回宫去了,绍远不放心,当然要亲自去送。顾承勇那边,当然是文修四兄弟搀扶着,众人一同出了王府。
王府门外,顾承勇同永康帝辞别,然后在儿子们的搀扶下离开,永康帝也在绍远的搀扶之下,上了刚刚侍卫们带来的车辇。绍远不放心父亲啊,干脆也陪着坐在一起,就这么一路送父亲回了皇宫。
来到了皇帝的寝宫乾阳宫之中,绍远先是吩咐人,去煮醒酒汤。永康帝明天早晨还要上早朝呢,喝了这么多酒要是不来点儿醒酒汤,明天早晨肯定起不来。就算是起来了,恐怕也得头疼欲裂,哪里还能处理政事了?
☆、872。第872章 永康帝发怒
绍远送永康帝回宫,伺候着永康帝喝了醒酒汤,然后又洗漱了一番。这时永康帝的酒意也就消退了许多,人也清醒了。“远儿,别忙活了,你自己也够累的,这些事情,还是让内侍去做就好了。”
绍远摇摇头,“若是在寻常百姓家,不都是儿子伺候父亲的么?孩儿从小没能在父皇身边长大,这么多年了,也没说是伺候父亲一回。今天难得尽一尽孝心,父皇,难道还不能给儿臣一个机会么?”
或许是今天见了舅舅们的缘故,绍远的心里,也是想起了过往的许多事,此时更加珍惜跟父亲的相处。
绍远这么一说,永康帝还能再说啥了?于是就随着绍远的意思,任由绍远帮着他,把头发清洗干净,又擦干了。这时,父子二人才又回到外间来说话。
“远儿,你这几个舅父,都是有大智慧的人,很有本事,只是可惜了,这些年一直埋没荒野。朕有心重用他们,可惜他们都是心中还有疑虑,不敢贸然答应。如今他们住在你的府上,你可要多珍惜机会,常常向他们请益才好,你会从中获益颇多的。”
“还有田家那几个年轻人,还真是有两个特别出色的,那都是你的表兄弟,一定要跟他们好好相处。说不得往后,他们跟顾家兄弟,一文一武,会成为你的左膀右臂,懂么?”永康帝对绍远寄予厚望,所以很希望绍远多储备一些实力。
永康帝吩咐的,绍远全都答应了下来,“父皇,时候不早,您还是早点休息吧,明天还要上早朝呢。儿臣也该出宫回府了,父皇多保重。”他是亲王,如今也不是以往,是不好留宿宫中的。
永康帝笑着点头,“那也好,你先回去吧,朕这边,还要再看一会儿奏折。”永康帝于政事上十分勤勉,每每都会看奏折到半夜,他已经习惯了,倒是也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