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八零年代金满仓-第1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邱成才没有跟着去逛街,他带回家的东西早就有人准备好了,董熹瑜照例亲自动手,和长女林淑珍一起在街上转了大半天,给小女儿一家都买好了新年礼物,给两个外孙的压岁钱都给了邱成才,让他一并带回去。
  儿女就是父母的牵挂,尽管林淑英已经是四十岁的人了,在董熹瑜眼里,依旧还只是一个孩子,她最担心的就是那颗遗失在乡间的明珠,她无时不刻希望小女儿能回到上海,像小时候那样依偎在她身边。
  当邱成才和杨宁馨二十八日中午在任重书院门口见面的时候,两个人都是大包小包,肩膀上背着,手里提着,两手不空。
  “你外婆真是挂念你妈妈。”
  虽然说里边的东西不一定全是给林淑英的,可毕竟是因为她,董熹瑜才会准备这么多,为的就是女儿在婆家受重视,用物质条件给她撑腰。
  杨宁馨还记得那时候的邱成才,端着麦乳精过来喂她的情景,在那个年代,麦乳精可是稀缺东西,乡下人哪里能喝得上,可是邱成才两兄弟却每天都能喝上一小杯,看得村里的孩子砸吧嘴流口水。
  “嗯,我外婆真的很关心我妈妈。”邱成才叹了一口气:“她想接着爸爸妈妈来上海,可我爸爸说要退休以后才考虑,我妈也不能把我爸给甩了一个人过上海来,外婆心里总挂着这事情,总想着爸爸妈妈在她有生之年能来上海团聚。”
  “唉,你爸爸妈妈也真是的,既然有这么好的条件,怎么就坚持窝在X县不想挪窝呢?你爸爸可以办个停薪留职,到上海来找工作啊,上海机会多得很,比如说……”
  杨宁馨停了停,话到嘴边又停住了。
  明年她打算依托上海电信开BP寻呼机专卖店,刚刚好少个稳当人呢,邱成才他爸邱兴国,一直是在供销社里上班,做惯生意了的,让他过来帮忙管理这家专卖店,可是再合适也不过了。
  可是自己怎么好开口呢?毕竟那是邱成才他爸,如果是自己的亲爹,那就好说了。
  ……亲爹也不一定好说,杨树生就算停薪留职,也会在家里帮着妈妈开饭店,哪有闲工夫跑到上海来帮她管这专卖店。
  “小六,你的意思是让我爹来上海找工作?”邱成才考虑了一下:“他也想着要出来干活呢,可是找什么工作比较好?他就会做买卖,别的都不会干了。”
  上次暑假回家,邱成才听他爸爸邱兴国抱怨,说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又不能调到县城里去,到时候还不知道镇上的供销社会不会倒闭关门呢。
  供销社在计划经济年代,那可是最好的一个单位,因为物资都是国家统一调配,私人做买卖的很少,基本是垄断企业。然而改革开放以后,人民思想观念更新,商店如雨后春笋,一家又一家的冒了出来,就连乡下都开始有人自己经营商店。
  拿石灰把墙给刷白,摆上几个木头架子,商店就可以营业了——毕竟从村里跑到镇上去买点零碎东西,这也太难跑了,有些村子远的,起码得走十多里路呢。自家村口有个卖日杂商品的小铺子,多方便。
  X县县城里的供销社总部还能维持一定的生意,毕竟大件物品,比如说电视机冰箱这些东西,私人没有那个经济实力能拿得下来,可是这些乡镇的供销社基本都是亏损,你卖茶米油盐,人家村子里开的小卖部也卖柴米油盐,犯不着跑这么远到镇上去买,除非是碰着赶集或者去镇上办事,顺道给带些东西回来。
  邱兴国目前的身份是X县大塘镇供销社的经理,他脑袋瓜子很灵活,在七十年代的时候,把供销社经营得有声有色,正因为上边看中他的能力,他这才转了正,成了供销社的正式职工,后来还当上了经理。
  可现在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供销社当年是人们眼里的金饭碗,现在已经成了泥饭碗,要不是县城总部的商店还能挣点钱,只怕是上交财政部分保着发工资的钱都不够。
  邱兴国很担心,如果县城里出了个有钱人,开了另外一家跟东风商场差不多的商店,也是啥都卖,卖得比东风商场要便宜,那供销社就只能彻底歇菜了,说不定连工资都没法保证。
  他是个灵活人,也想着要到外边闯一闯,可却被他爹邱福林给制止了:“国家好不容易培养了你,让你吃上了商品粮拿上了工资,你竟然想着要把社会主义给你的饭碗给砸了,这还算话吗?端起碗来吃饭,放下碗骂娘,我们邱家没有这样的人!”
  被邱福林骂了一通,邱兴国大半年没回过神来,只是私底下和林淑英抱怨,上次邱成才放假回家,邱兴国喝了点小酒有些醉意,免不得和已经是大人的儿子絮絮叨叨的说着自己的远大理想:“都说外边好挣钱,要拿撮箕去铲钱,可你爹我只能呆在这里看着别人铲钱,自己使不上劲,真是愁死了。”
  邱成才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他爸爸,有能力没机会是一件无奈的事情。
  “你说,我要是去外头闯,还能比村上那个李二狗挣得少?”
  李二狗去了广东跟着人家在屠宰场干活,一个月能拿上六七十块钱的工钱,老板还包吃包住,邱兴国到现在每个月才四十七八块,他这么一比着,觉得自己真是不合算。
  人家李二狗连字都认不全,就是一把蛮力气,他还在供销社干了十多年,记账什么的一遍溜,年轻的时候还得过供销系统内部比赛的口算能手哩。可现在,人家挣多少,他挣多少!
  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爸爸,你别想这么多了,你退休以后还有工资好拿,那个李二狗哪有什么退休工资啊,这么一比,不还是你占强?”
  被邱成才安慰到,邱兴国点了点头:“你说的倒也是,以后我还有退休金呐。”
  虽然口里这么说,心里还是有些惆怅,自己说什么能力都比李二狗强,可挣钱却挣不过他,这世道可真是乱七八糟的。
  “小六,你给我爸爸出个主意看看,他一直唠叨着想要出来挣钱,又舍不得供销社的退休工资,现在犹豫不决,你是学经济的,能不能给他估测一下形势,看看到底是出来干比较好,还是继续在单位上呆着?”
  “我跟你说,这些国有的企业,过了十几年会不会被买断什么的,都不好说,能出来就赶紧出来,也别说不要工作了,办个停薪留职什么的,现在的工资交单位,还能保证退休以后还有钱领。”
  “还有这样的操作?”邱成才眼睛一亮:“行,我回家和我爸说去。”
  他爸爸最担心的是以后退休工资有没有,要是真有停薪留职这回事,可真是太好了。

  ☆、第 160 章

  第四百二十二章
  火车缓缓进站,杨宁馨一眼就看到月台上站着的杨树生和廖小梅。
  “廖总; 您今天怎么有空亲自来车站接人啊?”
  跳下火车; 杨宁馨就打趣廖小梅:“妈妈; 你那个饭店这个月经营情况还好吧?”
  廖小梅伸手接过一个背包:“你这孩子真调皮,跟妈妈这样说话,看我不打你。”
  说完以后; 轻轻的在杨宁馨手背上拍了两下:“看你以后还乱说!”
  “廖总; 我以后不乱说了!”杨宁馨哈哈一笑,勾住了廖小梅的胳膊; 身后杨树生和邱成才两个拎着大包小包一边走一边说话。
  “杨叔叔; 我来拎这几个包吧。”邱成才试图想从杨树生手里夺过两个包; 杨树生却攥得紧紧的:“你杨叔叔我还没老呢; 拎得动。等再过几年拎不动的时候; 那就只能你们年轻人来扛啦。”
  邱成才这才撒了手:“叔叔,您放心,到时候全包在我身上。”
  杨树生满意的看了邱成才一眼,心里头寻思,这个小邱同学就是自己最好的女婿人选啦,心地好有老实,不找这样的娃儿做女婿,多可惜!
  “杨叔叔,跟您打听一个事情呗。”
  邱成才也在琢磨,杨树生是木材公司的总务主任,关于退休金这档子事情; 他应该能弄得清。
  “啥事情啊,小邱,你只管问!”
  “要是办个停薪留职的手续,以后还能领退休金吗?”
  “咦,你怎么会问起这个事情来了?”杨树生疑惑的看了看他,小邱同学才念大二吧,就担心起以后的工作问题,这算不算深谋远虑啊?
  “我爸不想留在单位了,说没什么太多钱,想出去找点事情做。”邱成才看了一眼杨树生:“他又挺担心没有退休工资。”
  原来是这样啊,杨树生心中释然。
  这个年头,不少人都打着停薪留职的主意,这也是常态了。
  “只要他和单位交割好,签好协定那就肯定会有退休金的,我们单位就已经出去了十多个人,都是停薪留职。”杨树生停了停:“你爸爸是什么单位?”
  “供销社。”
  “供销社啊?”杨树生悠悠的叹了一口气:“目前倒还能撑几年吧,可这社会变化太大了,谁知道以后会怎么样呢。”
  听着杨树生叹气,邱成才心里头明白,供销社以后也不会是个什么好单位,再撑也就是这几年的事情,红火不了多久啦。
  这次回家跟他爸说说,看他要不要办个停薪留职的手续,趁着还算年轻到外边闯一闯,总比他呆在家里觉得壮志难酬,成天长吁短叹要好。
  几个人高高兴兴的朝检票口走,还没走到出站口,就看到有个穿着铁路制服的人朝这边走了过来:“杨宁馨!”
  杨宁馨愣了愣,看了一眼那个人,好像有些眼熟。
  “叔叔,阿姨!”那个人走到了面前,冲着杨树生和廖小梅笑了笑,打了个招呼。
  邱成才一眼认出了他。
  那不是谢小龙吗?
  只不过现在的邱成才,已经没有再把谢小龙放在心上,他感觉不管谢小龙怎么献殷勤,杨宁馨都不会搭理他的。
  “谢大哥?”杨宁馨终于记起了这个人,要不是铁路制服提醒她在记忆库里搜索认识的人,她还真认不出来是谁了。
  谢小龙笑了起来:“谢谢你还记得我。”
  杨宁馨摸了摸背包,外边搁着的钥匙叮叮咚咚的响。
  “你给了我一把钥匙。”杨宁馨把那串钥匙拿了出来:“只可惜一年多了还没用过一回,还是还给你吧。”
  还真是没用,她买的是卧铺票,上车下车都不拥挤,特别是这个时候回来过年,想回家的都早回来了,她和邱成才这次上车,可真是从容不迫。
  “不用不用,你留着吧,万一用得上呢。”
  谢小龙有些局促:“我上班以后,单位又发了一把。”
  杨宁馨上下打量了一眼他穿着的制服:“是呢,谢大哥你工作半年啦?我四哥和你一届毕业的。”
  三柱今年暑假从铁道学院毕业,因为成绩好表现好,被分配到了广州铁路局,没有回家乡上班。
  听三柱说,谢小龙是他家的关系,铁路职工子女照顾去念的中专,估计是委培或者定向,读完书以后还要回X县的。
  “你四哥能力强,去广州了,我们只能在这里呆着。”谢小龙笑了笑:“上回我搭车去了广州,你四哥接待了我,他那边福利比我们这里好多了,工资一样,奖金可多了不少。”
  杨宁馨笑了笑:“铁路就这一点好,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不用买票。”
  “如果你想办个家属证,免费乘车……”谢小龙看了一眼杨宁馨身后的邱成才,这小伙子脸黑黑,一副很不高兴的模样。
  杨树生赶紧替杨宁馨回绝了:“不用不用,不能占国家的便宜,该出钱的就要出钱,哪里能不出钱就坐车呢。”
  邱成才暗暗喝了一声采,杨叔叔就是正直!
  谢小龙有些尴尬,嘿嘿笑了一声:“我看小杨同学还在念书,负担挺重的……”
  “还好还好,我们家给她买车票的钱还是准备了。”廖小梅也赶紧接话,她和杨树生多年夫妻,只要他开口说一句话就能知道他在想什么,看起来面前这个小伙子对小六也有那么一点意思,可是自家好女婿人选就在旁边站着呢,没这人的份了,就算他也很优秀,可也已经来迟了!
  廖小梅这句话把所有的理由都堵死,谢小龙尴尬得再也说不出话来,只能看了看检票出站的口子:“今天人不多。”
  “是啊,今天都二十九了,大部分人早就回来了。”杨宁馨冲着他笑了笑:“你们真辛苦,这个时候还要上班。”
  “没办法,春运很紧张,我们得站好岗。”谢小龙陪着杨家人和邱成才走到检票口,和那个检票的说了一句:“这是我朋友,他们买的卧铺,不用查票啦。”
  邱成才把自己的票晃了晃:“拿着呢。”
  杨树生点了点头:“不能坏了规矩,我们也买了站台票的。”
  廖小梅和杨宁馨手里也攥着车票,谢小龙看着四个人手里都拿着票,忽然觉得自己打招呼有些多余,看着杨宁馨他们出站的背影,他有些自惭形秽。
  自己喜欢小杨同学,可又拿什么和她去相配?
  她的文化程度这么高,人又长得好看,她可能没有当副站长的爸爸,可她爸爸妈妈身上穿的衣裳都是刮挺的毛料大衣,看起来家境不错。
  这么一想,谢小龙越发丧气了,他站在检票口,心情就如灰蒙蒙的天空。
  第一次喜欢上一个人,然而这份感情还没来得及说出口就无疾而终。
  或许这是命中注定吧,谢小龙惆怅的看了看那渐行渐远的几个人,咬咬牙和自己这份无疾而终的感情做了个了断——以后自己要放轻松些,不要看到从上海开来的火车就想去看看她有没有在这趟列车上。
  她没有把自己放到心上,自己再挂念着她也没有用啊,谢小龙苦笑了一声,一年多了,也该放下了。
  杨宁馨回到家的时候,发现一楼的客厅里多了一部电视机。
  “咦,我还想着说今年添一台大彩电看春节联欢晚会哪,没想到就买好了?”
  杨宁馨左看看右看看,电视机是进口的牌子,日立,只是屏幕很小,从这尺寸来看,估摸着是十四寸。
  “爷爷,奶奶,怎么也不等我回来买啊?我都说我帮你们出钱买电视机呢。”杨宁馨嘟了嘟嘴:“都没有我献殷勤的机会!”
  杨国平乐呵呵的:“现在买电视机不用票啦,你爸爸妈妈说我们在家里没事情干,不如买一台电视机,腊月初八买的,进屋也就才二十多天。”
  杨宁馨看了看那图案,竟然还是彩色的,看起来妈妈的饭店生意很不错啊,一出手就买大彩电,应该是挣了钱。
  “妈妈,这电视机花了多少钱啊,干嘛不买个大一点的?屏幕太小了看了眼睛疼。”
  “还小?这个十四寸是东风商场最大的了!好多九寸的黑白电视呢!”廖小梅指了指那电视机:“这都花了两千多块呐!”
  “两千多!你可真是舍得!”杨宁馨上上下下打量了廖小梅一眼:“是不是饭店挣了不少钱?瞧着您上下全是毛料衣裳,看上去像个阔太太!”
  廖小梅得意的笑了起来:“生意还凑合,每天差不多能坐满一大半的席面,要是周末放假的时候生意更好,特别是结婚的酒宴,都订到了明年五一的时候去了。”
  开饭店利润高,廖小梅这样一说,杨宁馨就能大致估算出这店里的毛利润一天会有多少。瞧着廖小梅一副踌躇满志的样子,杨宁馨心里暗暗说,她也算是活出自己的精彩来了,这饭店的生意还能红火好些年呢,要等着公款吃喝风被刹住以后才会歇。
  “妈妈,生意这么好啊,你还打不打算做连锁?”
  “连锁是什么?”廖小梅听到这个新名词有些发懵:“我咋没听说过呢。”
  “连锁,就是说开很多很多的分店,你这梅梅饭店虽然有三家,大型的只有一家,而且这一家其实不算太大的排场,以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有时候一次做酒就等四五十桌,有时候还有几个想在同一天做酒的,你这饭店场面就小啦。”
  “嗯,确实,有时候看着生意走了心里好着急。”廖小梅点了点头:“我有时候也嫌弃这场面不够呢。”
  “虽然场面不够,但你这个地段好,离县政府不远,你这边不能放弃,等资金积累到一定的数目,你再拿出去投资继续开分店,这一次选个场面大一点点的,别太寒酸了。”
  “还继续开啊?”一家人都惊奇的看着杨宁馨:“小六,现在的收入够不错的了。”
  第四百二十三章
  杨国平一家对现在的生活简直是太满意了。
  在木材公司的职工宿舍里,他们是第一家买彩电的。
  虽然新来的书记利用有电视机票攥在手里的方便,第一个买了一台九寸的黑白电视机,可是毕竟只是黑白,不是带颜色的,而且也只有九寸,和杨宁馨家的十四寸大彩电相比,那可落伍了许多。
  当时X县流行一句话,富人看黑白,穷人看彩电,书记也只能用这句话来安慰自己了。
  但是深究下去,意思却是有些不对——家里头富有的人买一台黑白电视机在自家看,没钱买电视机的穷人就去单位看,单位一般都是买的彩电,有些单位即算是买了黑白,也会多花一百来块钱到黑白电视机上加一张白红绿的膜,看上去花花绿绿的有些颜色,也算是彩色电视机,可是当看电视的时候,屏幕上演员的脸孔有时候红有时候绿,可吓人了。
  杨国平家可不能说是穷人,虽然他家是看彩电,可他家不是去单位的工会活动室看彩电,人家是在自家看大彩电!而且把职工宿舍院子里不少人吸引过去了,没当到了晚上,杨国平家的客厅里就坐满了人,下脚的地方都没有。
  木材公司的职工宿舍离单位的工会活动室比较远,相比之下,大家都愿意来杨国平家凑个热闹,有些人家里买了黑白电视机,可小孩子一看一楼的杨爷爷家电视机里的人花花绿绿的,都宁愿跑到杨国平家来看更高级的电视机。
  邱成才羡慕的看着客厅里的电视机,心里头感叹,会挣钱就是好,要是他也能很快就挣到钱给家里买台彩色电视机,那该多好啊。只可惜……他摸了摸袋子,里边只有几块钱零钱,背包里倒还是有点积蓄,可是不多。
  上半年他和方谨禹发表论文,得了二十块钱稿费,两个人商量着,分四块给杨宁馨,剩下的每人八块,然而杨宁馨很委婉的拒绝了:“我只帮你们翻译了一下论文,也没出多大力气,你们别分给我了,平分吧。”
  就这样,他大学里第一次攒钱,后来大学一年级结束评选奖学金,他被提名上去,根据成绩和思想政治表现,他评了个一等,奖励了两百块钱。
  两百多块钱和以前挣的那些钱凑到一起,最多不过九百块,和两千多块还差得远呢,邱成才有些惆怅,忽然间觉得高中放假的时候和杨宁馨一块儿做点小生意卖服装,那也挺好。
  “小邱同学,吃点瓜子花生。”
  王月芽看到邱成才安安静静坐在那里,赶紧端了盘子过来:“别讲客气,把这里当做你自己的家就成了。”
  邱成才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抓起一把瓜子,剥了几颗,粒大,果实饱满,他觉得杨家的生活真的是提前进入小康社会。
  “这电视机几个频道啊?怎么都没什么好节目?”杨宁馨跑到电视机前边调节,这时候的彩电还没有遥控器,全靠电视机屏幕旁边那些小按钮,砰砰砰的按着,一到九,又从九到一。
  “白天没什么好看的节目,也就两三个频道吧,到了晚上多一点。”
  杨国平他们全是靠着自己摸索得来的知识,他们也不知道为什么白天收不到什么好的电视节目,要等到晚上才会有一些综艺节目或者是电影和连续剧。
  “唉,这年头文娱生活太单调了。”杨宁馨有些遗憾,连续剧估计也没什么好看的,射雕英雄传还得明年才会播出呢。
  说说笑笑间,廖小梅和杨树生已经在厨房里把午餐准备好了,四个荤菜加一个汤一个小菜,一家人吃得热热闹闹,邱成才吃过饭以后就告辞回家:“都二十九了,再不回去家里会担心了。”
  杨树生关切的问他要不要借一辆自行车骑着回去,邱成才拒绝了:“您春节里还得用呢,我搭车就可以了,这时候应该还有车的。”
  杨宁馨笑着看了他一眼:“要不要去看了丽姐姐再回去?”
  “哎呀呀,小六,你也真是的,建筑公司早两天就放假了,美丽现在都已经跟着向春生回了婆家,哪里还会在县城里。”
  廖小梅提起唐美丽就眉开眼笑:“肚子真是争气,就怀上了。”
  虽然有杨宁馨这样的好女儿,可廖小梅还是觉得有些遗憾,她感觉没有生过娃的女人似乎人生不完整,看到别人怀上孩子,她就特别开心。
  杨宁馨笑了笑,这算什么争气呢,想要孩子自然是会有的,除非男女双方的身体有什么问题,生不出来孩子。但是转念一想,廖小梅羡慕自然是有她的理由,像这个时代的女人思想还没有放开,总觉得生不出孩子就是自己的错误,焉知会不会是男方的问题呢?
  “丽姐姐还好吧?上次打电话的时候,是向大哥借的地方,说她确诊怀孕了。”
  “好好好,好着呢。”王月芽也挺开心,干孙女怀了孩子,第一个就跑过来告诉他们,就连她自己的亲爹娘都没有说,这是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