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八零年代金满仓-第2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先开机。”杨宁馨按下那个on的按钮:“这是开机,你们可以看到屏幕上闪过一行英文,意思是准备好了。”
  “嗯,看到了。”邱兴国点了点头:“然后呢?”
  “比如说,现在林阿姨想找邱叔叔有事情,她可以用电话机打给寻呼台,126是人工的,127是自动的。”杨宁馨领着他们走到柜台的电话机前,开始示范。
  早期的寻呼机功能真是低端,可在八十年代,却已经算是先进的了。
  如果要找人,先得打通电话,告诉业务员他需要找的BP机号码和自己的姓名以及电话号码,然后业务员编辑好短信发送到对方的寻呼机上,发送信息过去以后,对方的寻呼机就会发出“B~~B~~”的响声,对方赶紧到附近找一台电话机,按着电话号码打给对方,这样两人就能实现通话功能。
  当时的寻呼机一般是挂在腰间,而这机器发出的声音听上去有些像在放屁,所以也被人俗称“B屁机”或者是“放屁机”。这个年头能买得起寻呼机的,一般是家境可以或者走在时代先锋的年轻人,在大街小巷里经常看到一些骑摩托车的年轻人,忽然停下车,从腰带上解下一个小东西,低头看了看,赶紧骑车去找电话机。
  为了推进寻呼机市场,上海电信公司特地开设了126和127寻呼台,方便寻呼机的用户,也解决了一些劳动就业问题,可谓一举两得。
  经过杨宁馨解释,邱兴国和林淑英总算是明白了寻呼机的功能。邱兴国拿着这小东西看来看去,爱不释手:“这东西可真是好,有了它就知道谁有事情在找我了。”
  杨宁馨笑着点头:“是啊,方便多了不是?”
  邱兴国把那个小东西小心翼翼的别到了裤腰带上,抬起了头,冲着邱成才咧嘴笑:“你爹我也来用个好东西试试。”
  邱成才看了他爹一眼:“爹,你可神气了。”
  林淑英拿着那个小东西看了个不停,想揣兜里,还是有些不好意思,她看了一眼杨宁馨:“这东西……要多少钱一个哩?”
  “邱叔叔这个是一百五十块一个,您这个是一百三十块。”
  “什么?”林淑英大吃一惊,手都有些发抖:“要这么多钱?”
  邱兴国赶紧把那个小东西解了下来:“我不要了,留着卖钱。”
  “邱叔叔,没事的,这是我送给你们的。”杨宁馨赶紧朝邱成才示意,让他拦住他爸,毕竟这个东西进货的价格差不多就一半,两台寻呼机她还是能送得起的。
  “爸,妈,这是小六一片心意,你们就收下吧。”邱成才也有些不好意思,这才一见面小六就送了一份这么厚的礼,甚至都没和他商量。真让他赧然,一个大男人,还比不上一个小女生挣得多,还得让她出钱送礼。
  邱兴国有些不好意思,可这东西挂在腰间,感觉神气不少,林淑英推让了几回,最后还是收下了:“那可就谢谢你了,小杨。”
  杨宁馨浅浅一笑:“没事的,邱叔叔,林阿姨,商店里边的事情还得请你们多多费心呢。”
  “你放心,放心,我保证给你打理好。”
  邱兴国赶紧做了保证,拿了小杨这么贵重的礼物,可不得给她好好的看着店?
  杨宁馨把要交代的事情都交代了一遍:“我打算后天就开张,今天下午和明天,你们可以去上海逛逛街,或者在家休息休息,等后天一早就过来,我和邱成才在这里等你们。”
  “行,没问题。”邱兴国和林淑英点了点头:“就这样说好了。”
  几个人走出铺面,杨宁馨把店门关上,交了一把钥匙给邱兴国:“邱叔叔,拜托了。”
  看她客气而郑重,邱兴国油然升起一种使命感,接过钥匙细心的放在自己的钥匙串上:“小杨,你放心吧,不用你操心。”
  “那我先回学校去了,邱成才,你陪你爸爸妈妈去转转吧。”
  杨宁馨朝邱成才挥了挥手:“难得你外婆肯让你休息半天,多陪陪你爸妈。”
  邱成才朝她笑:“我明白。”
  陪小六很重要,可爸妈才到上海,当然要陪他们出去转一转。
  看着杨宁馨的背影,邱兴国感叹了一句:“小杨真是个好姑娘。”
  林淑英没有吭声,手里握紧了那个小小的BP寻呼机。
  邱成才陪着他爹娘两个在南京路逛了一大圈,买了不少东西带着回了华山路。
  董熹瑜看着他们两手不空的回来,嗔怪了一句:“买这么多东西干啥?”
  林淑英拉着她的手撒着娇,总算是找到久违的亲昵感觉:“姆妈,侬心疼吾,吾也要心疼侬的。”
  这么多年了,没有像今天这样痛痛快快的花钱,而且是为了自己的妈妈花钱。
  当然,她也顺便给大哥一家买了些东西,大哥大嫂侄儿侄女,每个都买了东西——虽然大嫂对她的到来很不满意,可她这个做小姑子的不能把礼节做得周全,要买的可一样都不能少。
  吃晚饭的时候,方秀媛穿着她那双坡跟拖鞋踢里踏拉的走了下来,她终究没有拖儿带女的回娘家去吃住,那里早就没她的位置了,除了过年过节她带着东西回家送礼,爹娘兄嫂还是很热乎的。
  “大嫂,”林淑英有些紧张,拎起桌子上一堆东西朝方秀媛走了过去:“我们今天下午去了南京路逛商场,瞅着有件衣裳挺合适你,就给买了,要是码不合可以拿这法票去换,还有一些东西是给林晖林莹的,你都帮忙给收着吧。”
  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看着这些礼物,方秀媛拉长的脸放松了些,她嘴角拉了拉:“侬伐要这样客气,都是一家人。”
  伸手接过那些礼物,她又踢里踏拉的上了楼。
  “姆妈……”林淑英有些担心的看着董熹瑜,母亲总是一副很有把握的态度,可她有没有想过她现在已经年迈,家里头还得靠着大嫂照顾呢。
  “怎么了?”董熹瑜把林淑英拉到自己身边坐了下来,伸手摸了摸她的头发:“侬住在家里,吾就放心多了。”
  她和林复开对子女的教育一直秉承着西方那种包容开放的思想,对于子女的选择,他们都会表示支持。可是当她从旺兴村回到上海以后,她就后悔自己奉行这种教育,她应该把她的小女儿强行带回上海,这样就不会忍受母女分离的痛苦。
  多少个夜晚,她做梦的时候,耳边总有稚嫩的声音在呼喊:“姆妈,姆妈,吾饿,好饿。”
  物资匮乏的年代,她心爱的孩子在乡下会不会吃饱穿暖?董熹瑜总是有深深的恐惧,所以这才京城寄东西过去,希望亲家看在经济支持的份上不要略带她的孩子。
  她希望她的女儿在乡下继续能过上城市里的生活。
  然而她错了,这次林淑英回来,董熹瑜蓦然发现,她的女儿已经变得思想陈旧,眼界狭窄,就跟大部分农村妇女一样。
  不行,她要留住她,让她再次融合进大上海,融合到这个时代。
  董熹瑜皱了皱眉头,轻轻的叹了一口气,小女儿目前的状态来说,要想改变还得一段时间。
  自己得要有耐心,慢慢来。
  第四百七十章
  “去老凤祥?”邱成才有些吃惊:“你去那里做什么?”
  尽管邱成才对上海的商店知之不多,可是老凤祥他还是听说过的,那是一家很不错的银楼,专卖名贵的珠宝首饰,黄金白银、钻石翡翠,应有尽有。
  “我想要去买点金器。”杨宁馨笑眯眯的拉住他的胳膊:“我一个人去怕路上被人抢劫啊,当然得带个保镖。”
  “好吧。”邱成才有些哭笑不得,可还是劝告了杨宁馨一句:“小六,学生带金器上课不太好吧,看着都不像学生了。”
  “谁说是给我自己买啊?”杨宁馨白了他一眼:“我打算给蒋婆婆买点东西,她要出国了,我想送些礼物给她。”
  “蒋婆婆啊?那是应该的。”
  邱成才早几天听杨宁馨提起了这件事,说蒋婆婆送了三处房产给她,当时他还挺惊讶的,不知道为什么这个老婆婆会如此出手大方,力劝杨宁馨不要收:“小六,宁可花钱买也不能占人家这么大的便宜。”
  “我也想花钱买,可她不要啊。”
  这要是前世就好了,知道对方的银行账户,直接打七八万块钱到蒋婆婆的存折里,这年头转账什么的都不方便,她又没有蒋婆婆的存折,也存不进钱,还就只能接受她一片好意了。
  蒋婆婆托付她的事情,她一定会尽力去完成的,老人家对她这么好,她一定要报答她。
  邱成才听说到时候要坚持去给蒋婆婆和老伴扫墓,也不再说多话,心里头在想着万一小六忘记了,自己还得提醒她一下。
  今天杨宁馨提出要买金器送给蒋婆婆,邱成才很赞成,两个人先去了银行取了一万块钱,在银行里坐了坐,知道周围没人注意,两人才走了出去。
  这年代,一万块钱可是一笔巨款,肯定会被人眼热,会不会被抢劫什么的还说不定,一切都得小心。
  两个人走去了南京东路的老凤祥,店员们开始并没很留心两个看金器的年轻人,只是围着那些上了年纪的人转,热心的向他们推荐,杨宁馨和邱成才不受干扰的看了好长一段时间,两个人终于决定要买一块金条。
  杨宁馨认为,翡翠白玉这些,不懂行的人很容易被骗,什么成色啊水头啊,这些都难以鉴定,前世有些标价千万的翡翠,真正价值也许就几十万或者几百万,水分太大了。还不如直接买金条——像老凤祥这样的百年老店,肯定不会弄虚作假砸自己的招牌,金子保值以后的价格会跟着升高。
  “两位想要买什么?戒指还是项链?”终于有一个营业员注意到专心看金器的两个年轻人,走到他们面前,笑盈盈的问。
  “我要买几块金条。”杨宁馨指了指柜台里那一排摆开的金条:“吉祥如意那块,长命百岁那一块……”
  营业员瞪圆了眼睛:“你打算买几块金条?”
  杨宁馨点了点头:“是啊,我准备买一万块钱的金条。”
  营业员有些不相信的看着她,反问了一句:“一万块?”
  “是的。”杨宁馨指了指那几块金条:“麻烦给我取出来看看。”
  营业员犹豫着看了他们两人一眼,邱成才生得很俊,杨宁馨很美,两个都是斯斯文文的模样,不像是劫匪。她朝同伴招了招手:“这里有两个要买金条的。”
  杨宁馨笑了起来:“怎么了,小姐姐觉得我们俩像来打劫的?”
  营业员尴尬的笑了笑:“不是不是,我上个月才上班,还没经手卖过这么多金条,不敢一个人做这个买卖,找个老道些的帮我。”
  这个年代的一万块,放到前世差不多有一百万的价值,莫怪这位年轻的营业员这般小心翼翼。杨宁馨冲着她笑了笑:“没事没事,以后你会有更大买卖的。”
  营业员被她鼓励了一把,暂时轻松了下来,从柜台里拿出了一块金条展示给杨宁馨看:“我们这个是纯金的,因为没有什么工艺,只是在上边雕了字,所以工艺费上收得不多,主要还是黄金本身的价值。如果想要买黄金做保值用,这种再好也不过了。”
  杨宁馨点了点头:“我也是这样觉得。”
  另外一个营业员站在旁边冷眼看着,心里有些不相信,这么年轻的两个人,看上去穿着打扮也很普通,能买一万块钱的金条?她的眼睛可不是吃素的,看得出来哪些人有钱哪些人没钱!
  杨宁馨又问了问那营业员关于黄金的价格和现在国际黄金市场的涨幅和跌幅,最后下定决心拿了四块黄金。
  将近五十块钱一克黄金,一万块可以买两百多克,半斤左右。
  杨宁馨从背包里拿出报纸包好的纸币,一沓沓的,很新,似乎还散发着特别的香味。
  站在一边冷眼旁观的营业员眼睛瞪大了——没想到这小姑娘还真的是有钱!
  她立刻后悔了,要是自己能做成这笔生意,那肯定可以在领导面前露脸啊!好好的一个机会就给自己扔了。
  金条差不多是一两一块,买了四块,用一个精致的盒子给装了,杨宁馨拿报纸把盒子包起来放回到背包里。她抬头看着邱成才笑:“会不会有人一路上盯着咱们走?”
  “哪能呢。”邱成才拉了她一把:“别自己吓自己。”
  两人从老凤祥出来,悠悠闲闲的在街上走,可还是挺担心的,直到走到蒋婆婆家门口,两人这才放了心。
  蒋婆婆这时候正和邻居们在外边的葡萄架子上边聊天,看到杨宁馨和邱成才过来,赶紧站起身来让他们进去坐:“侬快进来,这天气老热的了。”
  进到房间里,蒋婆婆拉开小冰箱的把手,从冷冻柜里拿出了两支冰棍:“这大热天的,吃冰棍败败火。”
  杨宁馨笑着接了过来,道了一声谢,坐到了竹靠椅上。
  蒋婆婆把冰棍塞到邱成才手里,眯着眼睛仔细的打量着他:“小杨啊,这是侬对象?”
  “是啊。”杨宁馨大大方方的承认了:“我们是老乡,一块儿考到复旦来的。”
  “好哎好哎,可真是一对儿配得上。”蒋婆婆拍了拍邱成才的手背:“侬可得好好的对小杨,她她是个好姑娘!”
  “婆婆,我知道的。”邱成才一只手捏了冰棍,一只手被蒋婆婆拉了不放,有些尴尬。
  好在这么站着并没多久,蒋婆婆忽然想起这样拉着邱成才,年轻人不好剥冰棍纸,赶紧撒了手:“侬坐,坐,先吃冰棍!”
  夏天里吃根冰棍还真是舒服,杨宁馨吃完冰棍以后,喉咙清爽得很,冰凉一片。
  “婆婆,今天我过来是想送您一点纪念品。”杨宁馨把背包打开,从里边拿出那个盒子来:“礼尚往来,您送了我一份大礼,您可不能不收我的礼物。”
  蒋婆婆笑眯眯的接了过来,看了下盒子,脸色微微一变:“小杨,侬干嘛乱花钱呐,老凤祥的东西可不便宜!”
  “婆婆,再贵的东西,也表达不出我对您的一片心意!”杨宁馨很坚持:“婆婆,您可一定要收下,要是不收下,我会不心安的!”
  蒋婆婆叹息了一声:“小杨,你真是太客气了!”
  她有些不好意思,分明就是自己占了蒋婆婆的便宜,现在被蒋婆婆这几句话弄得好像是她占便宜了似的。
  “蒋婆婆,小六跟我说了您的请求,我觉得一定要把您托付的事情做好。我们打算从您走了以后,每年都定期去公墓看看爷爷,所以想让您今天带着去公墓看看。”
  “唉……”
  提到她老伴的墓葬,蒋婆婆的眼泪朦胧起来。
  上海原来有不少公墓,差不多有六七十个,然而那一段特殊的岁月里,除了万国公墓之外,上海市内所有的墓地都被破坏得一干二净,至今上海没有新增墓地,要安葬到万国公墓却不够资格,所以只能把尸骨埋葬在苏州的墓地。
  “侬每年去苏州老为难额,等吾死了异后,看看上海有没有新修的公墓,再去把老头子的墓给迁回来,吾还是想要葬在上海的。”
  蒋婆婆对上海颇有深情,一提到要叶落归根,又忍不住哭了起来。
  万国公墓?杨宁馨前世曾经去游览过,实际上就是宋庆龄墓园。
  万国公墓分名人墓和外籍人士墓,名人墓只有二十五座葬二十六人(有一对夫妻合葬),光只是有钱但没有社会地位,没有一定声望的人是不可能葬到这里边去的。Wen革期间破四旧,大肆毁坏墓地,上海人死后只能葬到苏州的墓地,所以那时候流行一句话,苏州墓地里躺着的有六成上海人。
  “婆婆,您别伤心,等我们期末考试以后,陪您去苏州那边认认地方,以后清明七月半,我们都会去给爷爷上香烧纸钱的。”
  “好好好。”蒋婆婆擦了擦眼睛,脸上露出了笑容。
  她一直就担心着出国以后给老伴烧香烧纸钱的问题,还在寻思着要不要每年清明回国给他烧一点,没想到这个小杨姑娘真是体贴,竟然主动提出来要替她给老伴去上坟。
  自己可没看错人,这房产给得值。
  只要自己百年之后的事情能得到妥善的安排,花再大的代价蒋婆婆都觉得是值得的。
  第四百七十一章
  杨宁馨的BP寻呼机专卖店终于开业了。
  这是上海的第一家寻呼机专卖店,为了要造好声势,杨宁馨在此之前就已经做了很多的铺垫。
  广告必不可少。
  杨宁馨自己设计了一个简短的广告,把寻呼机的优点罗列出来,让人一看就能明白寻呼机的价值所在。她印了很多份,雇了人去上海热闹的地方发放。学校里肯定也不会放过,油印的广告纸就放在每一幢宿舍楼的传达室,进出的学生一眼就能看到。
  上海电信也很给力,郑玉兰特地让员工在电信局里做了一个寻呼机科普的专栏,还特地在末尾打上了邯郸路专卖店的地址,提醒想要买的顾客去邯郸路的店瞧瞧有没有合自己心意的寻呼机。
  在这样的声势下,在只有一家专卖店别无分店的情况下,完全可以预见到BP寻呼机的销售情况会有多么可观。
  刚刚开业的第一天,店门都差不多被人挤破。
  虽然高昂的价格让很多人只能隔着柜台看一看,但还是有不少人真金白银的掏钱买。
  第一天的营业额高达五千多块,这让邱兴国和林淑英傻了眼。
  这些买寻呼机的人是钱太多了没处花吗?怎么会有这么多人来买这只是比电话机稍微先进了那么一点的东西呢?
  晚上杨宁馨过来结账的时候,拿着笔算了算,点了点头:“嗯,差不多得有将近二千块的收益。”
  林淑英脑袋里嗡的一声响,完全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按着杨宁馨原来承诺的百分之三,那就是说,除了工资,她和邱兴国第一天就能挣到将近六十块?
  邱兴国不安的搓了搓手:“这也太多了吧……”
  “邱叔叔,林阿姨,这两千块不全是我自己一个人的收益,我还得上缴一部分去电信局。”
  为了拿到特许专卖,杨宁馨和电信局签下协议,她每卖一台BP寻呼机,就必须要缴纳销售额的百分之十给电信局,因为电信局自己也要收益,而且126和127语音台的费用也需要一定的金钱开支。
  “哦,还得要交上去哪。”
  “是啊,要不是我怎么能开这样的店呢?还不是得要和上边搞好关系啊。”
  进价五十的机器卖一百,实际上只有四十块的利润,这四十块里还要门面水电和员工的工资以及提成各种费用,算起来她可能只能挣到三十还不到,但总而言之是很挣钱的生意,值得做。
  “我就说哩,还以为你能一天挣两千块。”邱兴国点了点头:“应该一半能挣上吧?”
  “差不多吧,我还不知道呢,而且一天挣两千也就是开张这两天,等着大家的兴奋劲头没了,也就没这么多人来买了。我这家店生意好,电信局肯定会继续招人开分店,卖家多了买家还就那么多人,这生意就会慢慢的不好做了,说不定有时候一天还遇不到一个上门的顾客呢,那时候你们可要耐得住没顾客的寂寞啊。”
  “一天没一个人上门?”邱兴国愣了愣:“那这做什么生意啊。”
  大塘供销社虽然说是个乡下的铺子,可最少的一天也总能卖个十多二十块,能开张。听着杨宁馨说可能一桩生意都没有,生意人邱兴国有些不淡定了。
  “总得要想办法把人给吸引了过来。”邱兴国露出了他积极上进的一面:“要是生意冷淡,咱们得找原因,看看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根据情况再进行调整。”
  “嗐,这不好好卖得的吗,说什么丧气话呢。”林淑英在一旁赶紧鼓劲,生怕杨宁馨听了邱兴国那些话会不开心,暗地里拉了邱兴国一把:“现在生意好着呢,瞧你胡说八道。”
  “林阿姨,邱叔叔说得没错,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当然要对将来出现的可能性做出充分的预测,要不是忽然发生变化,我们又如何能迅速做出应对呢?”杨宁馨笑眯眯的看了林淑英一眼:“林阿姨,你别担心,生意是慢慢做起来的。”
  第二天生意依旧火爆,邱兴国和林淑英两个忙得喝口水的空挡都没有,一直在给顾客们解说演示BP寻呼机的妙用,两个人的声音都有些沙哑。
  快到中午的时候,邱成才和杨宁馨拎着饭盒子过来了,两人在复旦大学的食堂里打了饭菜,邱成才借了辆自行车,杨宁馨端着饭盒坐后座,两人一溜儿飞奔来到了寻呼机专卖店,走到门口朝里边一看,还有几个顾客站在柜台前边,一副不愿意走的样子,邱兴国和林淑英两个和和气气的在给他们介绍产品。
  “爸爸,妈妈,你们先吃饭吧,我和小六来替班。”
  邱成才走到了柜台后边,接过邱兴国手里的寻呼机,开始向那位顾客介绍,那天晚上他也认真的旁听了杨宁馨的讲解,所以现在向顾客们转述起来丝毫没有压力。
  或许是邱成才年轻更具有说服力,那位顾客掏钱买了这部寻呼机。
  “小六,我也会做生意啦。”
  “你又不是没做过生意,推着自行车卖冰棍,晚上摆小摊什么的,你可没少做过。”杨宁馨从柜台后抬起头,冲着他笑:“你继续好好招待客人吧,我先算算上午的收入。”
  林淑英低头吃着饭,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