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零年代金满仓-第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是那个时代了!
杨家几个娃儿背着书包回了家,地里还没散工,一群人坐在田头等着生产队里吹响收工的口哨,见着几个娃儿走路过来,都七嘴八舌的打听起今年初三毕业的新动向。
“小六,听说考中专的指标增加了?是不是中专容易考了?”
杨宁馨笑着摇了摇头:“这个我可不知道啦,等今年中考完了以后就知道啦。”
“奇怪,这事情连你都不知道?他们都说你是个聪明人,应该没有你不知道的事情啊!”田间的农人乐呵呵的笑:“是不是你自己念初三了,想藏私保密哇?”
杨宁馨冲那人也乐呵呵的笑:“大叔,我不想考中专,您可别以为我防着您。这中专的指标是学校给的,不单单按成绩,还得按在学校的表现,由班上提名通过,老师再进行审核评议,跟我们一点关系也没有。”
这个年代考中专,确实和以前不一样了。
以前考中专全凭指标,而且指标不是由学校分配,直接分配到生产队,让生产队审核考生的资格——成绩完全不是参考依据,最重要的就是政治方面的内容。
出身是不是贫下中农这纯正的血脉,平常的思想表现好不好,这是决定一个考生能不能去念中专的最关键的条件。考试只是走个过场,题目容易得让人吃惊,据说全是小学三年级左右的水平,对于一个初中毕业生来说,要通过招考,完全是绰绰有余。
而从七六年以后,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被停止的高考重新恢复了,不再是推荐念大学,必须通过考试,推荐什么的,已经成为了过去,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成了国家教育的一个重大改革举措。
随着高考的改革,中考也发生了改变,中考也取消了推荐制度,但还是有名额限制,每一次教委会分拨一定指标到学校,由学校定好名额,然后在参加中专考试的这些人里选拔出人才。
这时候的中专还算好考,录取比例为百分之五十以上,一百个参考的,能有五六十个被录取的。收到中专的录取通知书,就等于成了吃国家饭的城里人,可以拿着通知书去粮站转粮油关系,户口也迁到了城里,不用交学费,国家每个月还能发一点点伙食费给你,省吃俭用的学生基本上可以不用回家拿生活费。
最重要的是,念了四年中专以后,国家包分配工作,以后每个月都会有钱领,捧上了铁饭碗,一辈子都打不烂。
所以,中专在大部分农民家长心目里,可真是两个金光灿灿的大字,很多人家削尖了脑袋都想着要去学校老师那里捞一个考中专的指标,可是那时候的人相对来说还很淳朴,社会这时候还没有送礼的风气,老师们也没有因为收礼的习惯。家长们最多是不时去学校走走,在老师们面前混个脸熟,多陪着笑脸说几句好话:“老师,我们家里穷,想让XX早点考出去为家里挣点钱,您就行行好给她一个指标呗。”
有些家长唠叨得多了,老师心里头有点印象,到了发放中专指标的时候,自然会想到要给那学生提个名儿,只不过光是老师提名也没有用,很多学校都会让学生投票选举的方式来确定指标。
当然,首先肯定得让老师来摸底给出选举范围。先调查一下,看班上哪些同学有考中专的意愿,然后再在这一批学生里选择成绩在合理范围之内的作为候选人——成绩太差了,给了指标也没用,反正会被刷下来,成绩好家境好的学生不一定会想要去念高中,什么方面都得考虑清楚。
这一次周末放假,大塘中学的初三学生都有一个任务,回来询问家长关于中考意向。
实际上也就是要考虑是考中专还是考高中的问题。
杨家为了这事情,开了个家庭会议。
去年大柱就考了中专出去了,当时粮油关系就转去了省会城市,每个月都有生活补助发放,羡慕得熊芬眼睛都红了,今年总算是轮到牛蛋要中考了,她一心想着让牛蛋去考中专:“还用说吗?全去考中专呗,全去!”
“二婶,我才不去考中专哩,我要念高中,考大学!”
杨宁馨摇了摇头,像大柱那样好的成绩,考中专真是可惜了,只不过大柱觉得家里负担重,自己考了中专出去给家里省钱,早工作早挣钱。
只能以后看看让他继续学习考试,自考大专本科啥的,像大柱这样聪明的人,只要他不放下学习,就能拿到更好的文凭。
可她却不一样了。
她年纪太小,这个年龄肯定没有哪个中专愿意录取她,即便有中专愿意,可是踏入社会太早,也不是一件好事,她还不如念高中考大学,这样才不会显得年龄太突兀。
更何况,人各有志,前世高考失利,她只考了个211的学校,既然老天让她重来一次,她一定要竭尽全力,考上一所名校,用以弥补她前世的遗憾。
第一百八十章
“哟,小六,你咋不考中专哪?念中专好哇!”
熊芬尖锐的惊叫了起来,小六竟然还想念高中?这怎么可以!一个女孩子家家,能念中专已经很不错了,还念啥高中?
像她,都没进过学堂,还不是过得好好的?再说了,念高中花费可大着哩,有要学费还得花生活费,哪里都要花钱,怎比得上中专,一分钱不花,读完四年国家还给包分配工作,这是多好的事情啊,简直是天上掉馅饼!
小六咋就这么认不清形势呢,她只是一个女娃儿,而且是个抱养来的,不是杨家真正的苗儿,她咋能要求这么多?
“念中专不用花钱,还能早点出来做事情,现在家里负担这么重,你们都去读中专才好哩。”熊芬肥胖的手指伸了出来,指了指牛蛋:“要是他能弄到考中专的指标就好了,我肯定让他去念初中。”
虽说牛蛋的成绩在初中有了提高,可在班上四十多个同学里不算好的,中等水平,有时候会冒到十七八名,可更多的时候就落到了二十五六名里头去了。
是不是会有牛蛋的指标,这很难说,得看上边分到大塘中学的指标有没有多。
杨宁馨笑着摇了摇头:“二婶,人各有志。”
“哎呀呀,小六……”
熊芬还想继续说下去,却被王月芽给打断了:“老二媳妇,你少说两句成不成?娃儿念书的事情用不着你来操心,你就算是想出主意,也只能帮着牛蛋想一想,小六的事儿还轮不到你插嘴。”
小六这么聪明,又能带着哥哥们挣钱,她是家里的小福星,她爱念高中自然就让她念,家里还会出不起钱还是咋的?
被王月芽训斥了一通,熊芬讪讪的闭了嘴,这边二柱开了口:“二婶,一个学校指标才这么些,要是大家都想考中专,那可没有牛蛋的份了。这次学校分了三十个指标,我们班给了十六个,一班十四个,牛蛋能不能弄到指标,就要看他前边有多少个不想考中专的,不想考中专的人多,牛蛋拿指标的机会就大。”
“这样?”熊芬想了想,好像牛蛋每次带回来的成绩都不咋样哩,不一定能弄到那个指标呐:“二柱三柱,你们想考中专还是念高中?”
“我要念高中。”二柱的想法和杨宁馨的一样,他想要读大学。
“读高中?好哇好哇,二柱真有志气!”熊芬一想到前边又少了个跟牛蛋抢指标的人,高兴得脸色都红了:“三柱,那你呢,咋想的?”
三柱看了杨土生和刘玲玲一眼:“爹,娘,我想念中专。”
“念中专?”杨土生吃了一惊:“你成绩不赖啊,咋想要去读中专?”
“大哥都去念中专了,我当然也可以去念。”三柱想了一会儿,这才慢吞吞的说:“我不知道高中会不会保持这个成绩,还是趁着机会好,读中专算了。”
三柱在大塘中学一般是年纪十五六名的样子,班上落在□□名的位置,成绩不算差,可也算不得很好。他觉得从初中开始,念书就变得格外为难了,远远没有小学轻松,听肖校长和王老师说,高中比初中更辛苦,现在考大学的几率特别少,一百个里边可能就那么五六个。
与其读了三年高中一事无成的回来,还不如抓紧机会去念个中专,早点上班早点挣钱,也能减轻家里的负担。
“三柱,你成绩比牛蛋好哇,怎么也想着去念中专?”熊芬有些着急,三柱要报考中专,那不是和牛蛋在抢指标吗?他们还是同班,竞争不是更大了?
“既然三柱已经打定主意想要考中专,那也就随他了,读书这事情都是娃儿们自己做主,谁也帮不了忙。”王月芽简单的做了个总结:“那就这样说好了,二柱和小六去考高中,牛蛋和三柱报考中专。”
读书这事情没人能帮得上忙,所以家庭会议开得比较短,全凭娃儿们自己的意愿。
屋子里头黑黝黝的一片,长长的叹气声在这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响亮。
“咋的了?”杨水生有些烦躁,听着身边一座山似的媳妇已经唉声叹气好几回了,不知道她到底在想啥:“你别光叹气,说说有啥烦心的事情呗。”
“我刚刚做了个梦,看见牛蛋考上中专了,寒假回来还带了钱给咱们,说他在学校里攒下的零用钱。”
“这……”杨水生有些无语,这还八字没一撇的事情哩,她倒好,先做上梦了。
“我数着数着钞票,就忽然醒了,还没数清牛蛋到底带了多少钱回来哩。”熊芬又重重的叹了一口气:“怎么不多睡沉一会儿呢,我咋就醒来了呢?”
杨水生拽了拽她:“你可别想太多,牛蛋有没有指标还不好说,你就做梦看到他工作挣钱了。唉,早些睡吧,想这些有的没的事情。”
熊芬用力翻了个身,把杨水生挤得靠床边边,差点要溜下去:“你说,三柱咋就这样想不开,一定要和咱们牛蛋去争指标?他就不会让让牛蛋吗?你看小六和二柱不都说准备念高中吗?牛蛋前边就少了两个人跟他抢了。”
“人家有人家的想法,你又能咋办?就算三柱说去念高中,也只少了一个人,牛蛋不一定能弄到指标嘛。你想这么多干啥?这人的一辈子早就老天爷注定了的,是你的谁也抢不走,不是你的看着干瞪眼。”
杨水生一只手抓着床头,身子用力挺了挺:“媳妇,睡进去点,我都要掉下去了。”
熊芬朝里边挪了挪身子,半晌没说话,又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牛蛋的运气挺好,熊芬的担忧是多余的。
初一二班弄了十六个指标,前十名有四个放弃的,十一名到二十名里放弃的人更多一些,只有四个愿意去报考中专,牛蛋得指标的希望忽然就大大增加了。
因为那几年的中考,X省是这样规定的,中专高中二选一,中专考试和升高中的中考是同一天,题目不相同,两种题,考不上中专就没高中可念了——因为没有中考成绩。
然而中专只有百分之五十的录取率,所以一些觉得自己处于边缘地带的学生考虑来考虑去,往往会犹豫着放弃中专的博弈。毕竟高中录取率高达百分之八十多,县城的重点中学录不上还有乡高中,即便是乡高中没上线,托人去校长那里说说好话,指不定也能进去。
所以这样一看,对于一门心思走读书这条路考出去的学生来说,念高中会更加有保障一点。
王水英根据学生回家商量以后的结果,提出一批参加中专考试的学生名单,牛蛋赫然在列,而且排名不算落后,根据初三上学期的几次考试的排序,他处于十四名的位置。
班会课上王水英把那二十个学生的名字写出来让大家投票,牛蛋的票数是全班第六,三柱综合名次是第三,比牛蛋更靠前,两兄弟都稳稳当当拿到了考中专指标。
回家一说,杨家人都很高兴。
虽然大家更希望自己的娃儿能出息大一点,可毕竟中专是真的能缓解家庭的经济困难,更何况牛蛋的成绩不算突出,考大学基本是没有希望的那一种。
“三柱!”
熊芬把三柱拉到一边,低声叮嘱他:“你成绩好,考试的时候把试卷给牛蛋看看啊。”
三柱:“……”
熊芬笑嘻嘻的说:“三柱,婶子知道你是个重情义的好孩子,你可不能不帮你哥哇!”
三柱叹了一口气:“二婶,不是我不帮,万一被监考老师发现了,我和牛蛋就会被赶出考场的!不但帮不到牛蛋,还把他给毁了!”
听了三柱这话,熊芬呆了呆,脸色有些发白,过了一会儿,她低声说:“那……你打个小只团子给他,偷偷的给,不让监考老师发现了。”
“二婶,我只怕没那个本事。”三柱甩了下胳膊,挣脱了熊芬的掌控,飞快的朝自己屋子里走了过去。
“真是的,有啥了不起的?不就是不想帮忙,害怕牛蛋成绩比他好,踩到他头上呗?”熊芬有些生气:“还自家兄弟呢,也不晓得灵活一点,我算是看透了,这可真是亲兄弟,明算账!”
三柱回去想了一宿,心里觉得实在有些不舒服,第二天就向王月芽投诉:“奶奶,您得跟二婶好好说说,我不是不帮牛蛋,不是帮不了牛蛋,可她非得让我去帮!”
“咋了咋了?”王月芽有些生气,这熊芬又在起什么幺蛾子呐!
三柱把昨晚熊芬跟他说的话全告诉了王月芽:“奶奶,我怎么敢帮这样的忙啊?要是被逮住了,我和牛蛋都完了!”
“三柱,这事你回复得对!”王月芽怒气冲冲的把熊芬喊了过来,指着她的鼻子骂了一通:“你这不是在害人吗?自己思想不好,还想把娃儿们带坏哩?我看你啊,再这样下去,这家里你迟早会呆不住!”
这话说得挺重,熊芬听了一身冷汗。
婆婆的意思……是要杨水生把她给休了?
“娘,我的事情你就别插手了!”牛蛋得知了这事情,又羞又气,冲到熊芬那里,拖着她的手就朝屋子里走:“我好好看书准备考试,考不上是我没本事,我不会怨三柱的!”
第一百八十一章
从定中专指标,到中考那一天,有三个月的时间,不算太短,可是对于牛蛋来说,这三个月过得实在太快,仿佛他就眨了下眼睛,就坐到了中考的考场。
升高中的学生在本校考,而考中专的学生则被集中到了X县一中举行考试,杨宁馨看着牛蛋有些心上心下,知道他心里头着急,一边叮嘱三柱要好好开导他,一边让杨树生把牛蛋和三柱提前两天带到城里去。
“爸爸,你晚上带着四哥五哥到城里逛逛,让他们明白,做了城里人,以后就不用回家种田了。”杨宁馨觉得,给牛蛋定一个精神目标比较好,让他对将来充满向往:“而且早一点到城里住着,四哥就不会有不习惯的感觉了。”
牛蛋的焦虑,全家人都看在眼里,他跟着杨树生进城之前,王月芽把他扯到了屋子里,和杨国平一道好好的开导了他一番:“牛蛋,没事哩,你只管好好去考试就成,考得上考不上有什么要紧的?只不过是一次考试,考得不好就回家来种田就是,生产队里这么多田,够你和你哥哥挣工分的。”
“奶奶,我不想种田,我想要考出去。”
牛蛋有些无语,他的个头随了他爸杨水生,狗蛋牛高马大,他跟狗蛋一笔,啥都不是,瘦津津一把菜,种田对他来说,还真不是个好出路。
“好好好,你考出去!”王月芽拍了拍牛蛋的肩膀:“奶奶是叫你放宽心,别老想着。”
狗蛋低声应了一句,背着东西和三柱一块儿去了县城。
中考如期而至,大塘中学一片寂静。
初一初二已经放了假,只留了初三的学生在,教室里的座位摆成了六个一行,五排分开,一个教室两位监考老师,一个坐前边,一个坐后面。
监考老师都不是本校的老师,全是外校调过来的,窗户外面时不时还要县教委的人在巡视,眼睛不住朝窗户里边打量,看看有没有异常情况。
胆子小一点的学生,不免紧张,握笔的手都有点发抖。然而对于杨宁馨来说,考试如同家常便饭,前世的大考小考比这一世不知道多了多少,久经风雨的她,压根不觉得这次中考有什么可怕。
拿到试卷,浏览题目,提笔答题。
一系列动作做下来,行云流水一般,笔就如春蚕在吞噬着桑叶,教室里一片细细的轻微沙沙之声,埋头把试卷做完,认真的检查了一遍,确保没有粗心遗漏之处,杨宁馨站起身来交卷。
监考老师张大了嘴巴,完全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也交得太快了一些吧,好多学生还只做完一半,她竟然就把试卷交了上来。
“要不要还检查一遍?”
监考老师很温柔的提醒她。
杨宁馨笑着摇了摇头:“不必要了,谢谢老师。”
语文不比其余的科目,不是通过检查就能把错误检查出来的,这个年代的语文试卷主观题多过客观题,主观题是自己答题的时候就已经定下了目标,与粗心与否没有关系。有时候检查多了反而适得其反,把本已正确解答的题目改得面目全非。
“小六!”在操场上溜达了一阵子,就听后边有人喊,回过头一看,看到了个子高高的邱成才朝她走了过来。
杨宁馨这两年个子长了不少,邱成才也长得很快,所以尽管杨宁馨高了差不多大半个头,她依旧还只到邱成才的肩膀那里。
“小六,你咋就交卷了?”
邱成才走到杨宁馨身边,一脸轻松的表情,或许他答题比较顺。
“我做完了啊。”杨宁馨冲他笑了笑:“你不也出来了吗?”
“我也做完了。”
两个人并肩走着,在篮球架下转圈圈,教室里苦战答题的学生看到他们两人,眼中满满都是羡慕的神色。
邱成才和杨宁馨咋就那样厉害呐,两个人都提早交了试卷。
试卷其实不容易啊,怎么他们就做得这样快呢?
监考老师无事可做,拿了那已经交上来的试卷看作文,才看几句就被吸引,眼睛不眨的看了下去。
这小姑娘的作文竟然写得这样好,很有深度,不是一般人能写得出来的,从头到尾看过,就觉得文章不仅有思想,而且还有文笔,厚重而清新,似乎满满的芳香扑面,渐渐的弥漫进入心房。
看了看窗外那对站在篮球架下说话的学生,监考老师只能默默的叹息一句,那是别人家的学生,早就听说过大塘中学有两个学生特别厉害,每次统考都是稳稳的占着全县第一和第二的位置,今天总算亲眼得见,果然名不虚传。
“小六,你怎么没去考中专?我原来还以为你们家会让你去考中专的呢。”
邱成才忽然想起了这件事情。
在农村,女孩子们一般都会为家庭做出牺牲,如果初中成绩好,家里差不多都会选择让她去考中专。毕竟考上中专以后,有看得见的各种福利,这正是农村人家所需要的。
“我为什么要去考中专?”杨宁馨白了邱成才一眼:“我自己不想考中专,我们家自然也不会让我去考。”
邱成才默然,他怎么就忘记了杨家对于小六的宠爱呢。
“那你呢?你为啥不去考中专?”
杨宁馨原来还担心邱成才会不会选择念中专,他家也有不少念书的娃儿,作为家里的老大,一般会要做出牺牲,如果考上中专,家里负担就会减轻许多,邱成才是个有爱心的娃儿,肯定会要照顾到家里的情况。
“我姥姥叮嘱我妈,让我一定要念大学,不能只看眼前利益。”邱成才笑了笑:“我妈逼着我选择念高中的时候,我还担心我跟你不是一样的选择,初中毕业以后就要各奔东西了呢,没想到你也是选着读高中。”
杨宁馨笑了笑,或许这就是缘分吧。
“好像说你姥姥在上海的大学里教书?哪一所大学呢?”
“复旦大学。”邱成才踢了下脚边的一颗小石子,叹了一口气:“她总跟我妈说让我好好学习,到时候考去上海,到她那学校念书。可是听人说,那是一所很好的学校,成绩得特别的优秀才行,我不知道我能不能让姥姥满意。”
前世高三的时候,班主任就和他们说起过将来大学的选择:“一流顶尖的大学,北京有清华和北大,上海有复旦和交大。”
他以前根本不知道复旦那样有名,还是从高三班主任的介绍里才知道,原来他姥姥姥爷都在知名大学里教书。班主任说,要考上那些顶尖大学,一定要有很好的成绩,X县一年里边考上那些名校的,不过七八人,平常不努力,考试没运气,都是不可能达到的。
“你姥姥竟然在复旦大学教书!”杨宁馨惊呼了一声,难怪邱成才成绩这么好,是因为遗传因素在起作用。他肯定是遗传了他妈妈这边的聪明因子,所以才会这样学得轻松,平常也不见他看了多少书,可每次考试成绩出来,和自己相差也不大。
“嗯,她在复旦大学教书,她每年给我妈妈寄信,都鼓励我和成功好好念书,以后一定要考回上海去。”邱成才挠了挠脑袋,看了杨宁馨一眼:“你大学想考什么学校?”
杨宁馨想了想:“还早着呢,这不还有三年吗?想那么多干啥?”
“我就想知道,哪所学校是你理想的大学。”邱成才有些执着,他想知道杨宁馨会不会愿意和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