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种田]贤妇入宅-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康哥儿也跟着跑过去抱着谢宛的腿,“要抱抱。”
    夫妻两见孩子们卖乖,心里顿时又高兴,又软和,一弯腰就将两孩子抱了起来。“好,日后就要你们好好陪着我们了。”
    大伙见他们家里喜事连连,孩子又如此伶俐,都纷纷的笑闹着,倒是没有人去提起高氏的事情了。
    这场流水席从中午一直办到了下午,人来人往,热闹的不得了。
    直到晚上散席的时候,村长才在走的时候,跟他们提了高氏的事情。
    “高婆子也不知道怎么了,躺在床上动不了,李氏又是个不贤惠的,平时也没有照顾她。之前让人去看了眼,床边就饭了个干巴巴的大饼,我虽然也让人给她送了几顿饭,到底不是长久的法子。王池,你虽然已经和她断绝关系了,只是打断了骨头连着筋,你不养她,没人怪你。你若是能管着她,也是你们这一份善心了。”
    王池和谢宛听了,都没有说话。
    村长见他们这个样子,也知道这事情不是一时间能够决定的,当即也没再多说什么,只是劝了两下就走了。
    送走了客人后,王家的门前大院都安静了下来。
    长工们帮着收拾了桌子椅子,又把碗筷给放到了厨房里去。谢宛给他们都发了红包,让大伙喜庆一下,又道:“大伙都累了,先收拾了,等明天再清理。”
    大伙都已经累着一整天了,听到这话,如蒙大赦,赶紧着说着道谢的话。
    等大伙都散了,如意和王池领着康哥儿和福姐儿回房间休息了。
    平日里都是谢宛陪着两孩子说会故事人,然后才哄着孩子们睡着的,今日她和王池有些事情要说,也没有去哄着,只让醒来的丫鬟红豆给他们洗漱了,让他们早早的睡下。
    福姐儿拉着谢宛,“娘,那明日你还给我讲孙猴子的故事。”
    “好。”谢宛笑着应了。让红豆领着孩子们回房间了。
    谢宛回到房间的时候,王池正坐在桌子边看着灯,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谢宛走了过去,拿过茶壶到了一杯温茶,“刚见你喝了酒了,先喝口茶清醒一下。”又拉着一个椅子在旁边坐着。
    “心里有事情就和我说说,别闷在心里。”
    王池低头喝了口茶,一口灌了进去,将茶杯放到了桌上。此时他眼里满是挣扎,“宛娘,你说我该怎么办?当初闹成那样,如今让我再去,我如何去?”
    这么些年,他不是不怨的。爹的祖产被霸占了,娘又一次又一次的为了另外两个孩子而一次又一次的要卖掉如意,全然没有半点感情。这样的做法,他不能接受,也不能忍受。自从端了关系之后,他就在心里告诉自己,他娘死了,和他爹一起死了。否者,想起这些事情,他心里就满是委屈和痛苦,甚至有些绝望。
    这些年来,他日子虽然过好了,可是也常常后怕,若是没有了现在的宛娘,他现在还在过着什么样的日子?也许如意会被卖掉,也许他还在那个家里没日没夜的干活卖命,到头来却连自己的妹妹和媳妇都没有一个温饱。
    现在,这个娘又到了这个境地,他管了,心里意难平,不管,又念着她十月怀胎生下了自己。
    他越想着,心里越是痛苦,脸上的表情也越发的纠结。
    谢宛叹着气,伸手拉过了他的手掌,摩擦着上面的茧子,“二郎,我知道你心里的苦,也知道你在想着什么。你娘虽然对我们不好,但是你心里也念着和她血脉相连。”
    王池看着她,“宛娘,你果然是最懂我的。如今我真是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你不知道该怎么办,我就说说我的看法。”谢宛叹了口气,“不管断没断关系,在外人眼里,她都是生了你的,所以咱们若是知道后不闻不问,也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若是管了,说实话,我心里也不大愿意,又担心给这安宁的日子招来一个大麻烦。所以我想着,找村子里的大娘帮着看顾一下,每日三餐帮着送送,让她就在那屋子住着,咱们也不去看她。”
    王池闻言,沉思了一下,方才点了点头,“这倒是一个好法子。”只要他们不去,他娘也会绝了念想,日后也不会再闹了。
    见他同意了,谢宛道:“那好,明天我就去让虎嫂子帮忙寻个人了,这事情你也莫要挂念了。”
    王池叹气,“我只尽力而为,再多的也没法子了。”
    如今这好日子过着安宁了,他是真的怕再闹起来了。

  ☆、第七十一章

第二日吃了早饭后;谢宛就去找虎嫂子了。
    跟虎嫂子说了这件事情后;虎嫂子感叹道:“也亏了你们能够忍着;要人别人家的儿子媳妇受了这些委屈早就当她死了,管她过什么日子了。”
    谢宛道:“有些事情;也真是没法子。再坏,当初也生了二郎。反正这次之后;我们是再不会见她一面了;就让她好好活着就是了。”
    虎嫂子也知道他们的顾忌,点头道:“好;你们只管放心吧;这些事情我保管办好。村子里想找些活计的老人多的事情呢;你给的工钱也好;人家抢着干呢;我找个性子爽利的,保管把这事情给接下来。”
    她可不会找个忠厚老实的,让高氏真当老太太呢。
    对于这些,谢宛也不管了,反正只管她有饭吃,能够干干净净躺在床上养老,别的她也不管了。
    到了下午的时候,虎嫂子就来跟她说这事情了。
    “人是个能干活的,力气大着呢,高婆子那个个头在她面前也不够看的,到时候搬动身子清洗啥子的,都方便,你们也放心吧。我也和高婆子说了,有人照顾是你们的善心,别的不许多想了,要不然就把人找回来,让她自己在那里。”
    谢宛笑道:“这事情就多谢嫂子了,你等会我去给你拿点新鲜的鸡蛋。”
    说着就要让德叔去拿一篮子鸡蛋来。
    虎嫂子赶紧着拦着,“哎哟,可别了,这事情就是动动嘴皮子的事情,人家还感谢我呢。你这要是再给我拿东西,以后我可没脸皮了。”她又笑道:“不过我这身力气倒是足了,镇上的铺子倒那边有贵嫂子帮忙也能做下来,所以我想寻个这附近的活计,我听说要开作坊了,日后要是请工人,可别忘了我啊。什么脏活累活我都能行。”
    “这事情倒是没有别的说的,我肯定不能忘了你。不过你之前不是在那边干的好好的吗,是不是和那边处着不好?”
    “不是。”虎嫂子忙道:“你可别想多了,是我闺女,婆家那边说她有了身子。她那边婆婆是个不顶事的,我想这边近一些,能过过去帮衬一下,免得他们年轻不懂事。”
    可怜天下父母心,虎嫂子再爽利的人,这舔犊之心不比人少。
    谢宛笑道:“这事情自然是好的,也不等以后了,我这边正好养殖场里要有些人帮着喂鸡的,嫂子要是不嫌弃,就先干着,日后要是作坊起来了,再换好的活。”
    “哎哟,嫌弃啥,家里都是干这些的,好得很。”虎嫂子乐呵呵的拍了拍谢宛的手,“那我就先道个谢了,等回去我安排一下,就过来上工了。”
    虎嫂子跑了这一趟,得了个活计,回去的时候,高兴的不得了。
    谢宛如今事情安排好了,心里也自在多了,她去田地里转了一圈,见庄家长势也好了,她又到后来得的五百亩地那边看了一下,准备心里规划一下,大致的建什么厂子了。
    现在的手工业并不发达,做衣服都是现做的,就连布匹也是有些小作坊织的,没有成批量的生产。
    所谓衣食住行,在这个古代社会,要想赚钱,还是脱不了这几个方面的。
    谢宛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弄个织布厂。
    心里大致的有了些底后,她就回了家了。
    家里福姐儿和康哥儿正在趴着写字,这几日里,先生家中有事,两人没了师傅带着,都是自己学习。
    见他们小小的身子趴在学堂的桌子上,谢宛心里有些痒痒,笑着走了进去。
    “在写什么呢?”她凑了过去,只见两孩子正在歪歪扭扭的写着福字。“怎么写这么难的字?先生不是说过了吗,先易后难。”谢宛担心孩子好高骛远,日后免不了基础不扎实。
    福姐儿笑道:“娘,不是要过年了吗,我听虎娃他们说,他们家的福字就是他们写的,我也想给咱们家里写福字。”
    “原来是这个。”谢宛听着这童言童语,不免觉得高兴,拿着福字看了起来,“嗯,虽然有些歪歪扭扭 ,却已经有了形状了。我给你写个帖子临摹,你照着写。”
    她说着,便拿起了毛笔,在一张白纸上细细的写了一个福。
    因为要临摹,所以她写的一笔一划,很是工整。
    福姐儿一看,乐道:“娘,你写的字可真好看,比先生写的还好看呢。”
    “傻孩子,我哪里能比你们先生写好看了。”
    “就是好看,”福姐儿嘴一撅,“娘你给我好生写几个字吧,我想学您这字呢,先生写的都我都不喜欢。”
    谢宛心道,先生是男子,鞋子自然是棱角分明,福姐儿是姑娘家,只怕是不喜欢这种。干脆点头,“行,你先把这字给练好,赶明儿给你弄个字帖,你好好练字。”
    “嗯,谢谢娘。”福姐儿咧嘴笑了起来,越发显得唇红齿白。
    旁边康哥儿见自家姐姐和娘亲,顿时吃起醋来,伸着胳膊让谢宛抱着他。
    谢宛抹了抹他的脑袋,将他搂到怀里,揉了揉他的小脸蛋,“乖宝哟,你可要和姐姐学,不能贪玩。”
    “不学,我要吃糖。”康哥儿不乐意了,嘴巴一翘。
    此时康哥儿的心思也简单的很,他觉得娘平日里和姐姐处着多,就是不爱他了。
    谢宛也不是惯着孩子的人,之前康哥儿吃多了糖,嚷着牙疼,如今是怎么也不肯给他吃了,忙哄道:“不能吃糖了,我让红豆给你弄点糕点吃。”
    康哥儿见没有如愿,眉头一皱,脸也拉长了,这一瞬间,谢宛觉得自己是不是眼花了。她刚刚貌似从康哥儿身上看到了一种叫做威严的神色。
    她眨了眨眼睛的功夫,康哥儿已经咧着嘴哭了起来。
    这瞬间,谢宛忍不住吐槽自己,这一看就是个耍赖的奶娃娃,哪里来啥子威严。
    伸手将康哥儿抱在了怀里。“好了不哭不哭。”
    旁边的福姐儿也皱着眉头,拿着旁边的戒尺作势要打康哥儿,“不许不听娘的话,要不然你姐姐就打你了。”
    她拿着戒尺,脸上一板一眼的,看着还真有几分长姐的气势。
    “哎哟,好了好了,你去写字去,我去带着康哥儿出去转转,免得吵到你了。”
    谢宛抱着哭着的康哥儿站起来的时候,福姐儿还拉着谢宛的衣摆,“娘,弟弟还小,你别生气。”
    “说什么傻话呢。”谢宛腾出手抹了抹她的脑袋,“好了,去写字,都是我的孩子,我生啥子气。”
    福姐儿闻言,立马笑了起来,“嗯。”
    倒是旁边的康哥儿见娘和姐姐还在哪里亲亲密密的,更加吃醋了,吵着谢宛要出去。
    “好了好了,咱们出去玩去。”谢宛抱着孩子就出去了。
    作者有话要说:下面还有一章节哦

  ☆、第七十二章

康哥儿这次哭闹了之后;就更加粘着谢宛了。平日里睡觉之前;都要谢宛拉着手才睡觉;要不然就哭闹不睡。
    小孩子的心性都是没有安全感的,生怕大人们不喜欢他。
    谢宛想着他年纪小,这些也顺着他;只想着等康哥儿满了五岁的时候启蒙了;就好好的教养;总不能让他荒废了。
    当然,康哥儿的撒娇也只维持到了如意和谢安回门这天。
    小两口如今新欢燕儿,脸上都是跟吃了蜜一般,甜的不得了。
    谢安给康哥儿和福姐儿包了红包,又给他们带来了一些稀罕的吃食。康哥儿是个贪吃的;一见舅舅家里有好吃的;等谢安和如意回去的时候,就拉着要跟着去玩。
    如今如意和谢刘氏都在谢安那边,平时也没什么要忙活的,家里又是隔壁左右的,谢宛也乐得让孩子们去走走亲戚。况且她这几天要忙活开作坊的事情,还真是忙的不行了。
    “你们就去舅舅家里住几天,等我这边忙完了,就接你们回来。”
    如意笑道:“嫂子,就着隔壁左右的,回来方便的很,多住些日子也没什么。”
    福姐儿也点头。“娘,我就先和弟弟在舅舅家里住着,白日里我还是过来读书,也不耽误。”她一直都是个懂事的孩子,知道谢宛现在每天都忙的不得了,弟弟又偏偏这个时候不懂事,她也想帮着她娘分担一下。
    谢宛抹了抹她的脑袋,“好,要是想回来住了,就过来。”
    “好的,娘。”福姐儿乖乖的应了,旁边的康哥儿见状,也学着道:“好的娘。”
    两个孩子去了谢安那边之后,谢宛算是真正的腾出时间来了。
    平日里王池也是忙着城里衙门的事情,也很少管家里的事情,晚上等他回来了,谢宛就和他商议了开厂子的事情了。
    家里有地,又有了银子,王池也任由着谢宛做主,反正要是亏了,也当做之前啥子都没有。
    有了王池的大力支持,谢宛更是放开手的去做了。
    就在谢宛风风火火的准备开厂子的时候,京都城确是一片风潮涌动。
    京都城的宫中,御医们匆匆忙忙的进出皇帝的寝宫。从那慌乱的步子可以看出,情况非常的不好。
    萧丞相领着几个朝廷重臣在寝宫外等着,只等一个白胡子的御医出来后,他赶紧迎了过去,“陈御医,陛下情况如何?”
    陈御医摇了摇头,“陛下长久服侍丹药,只怕……”
    他这话虽然没有说出口,可是旁人也猜出什么意思了。丹药本就是有慢性毒药,如今陛下已经用了许多。
    哎,叹只叹,谁又知道进献给陛下的丹药会有那么隐秘的毒性。
    显然,情况比他们想的还要措手不及,晚上的时候,曾经威武一世的皇帝还是闭上了他那双不甘的眼睛。此时他已经被丹药中的毒素给侵蚀的面如枯槁。
    皇后领着太子和后妃们在宫内哭成了一片。
    门外,萧丞相领着几个重臣长跪。此时此刻,他们已经来不及去哭诉先皇了。如今太子年幼,藩王虎视眈眈,先皇就这么去了,若是他们趁势而起,又有谁能镇压住的。
    为了保证太子登位顺利,萧丞相和几位内阁大臣商议,关闭城门,封锁消息,只等着太子登记的消息传出,再让诸侯王来京都。同时,皇后又亲自下了手谕,召边关大将军暗暗带领十万精兵回京都。
    直到第七日,皇帝头七之日,年仅六岁的太子登上了大丰朝的皇位上。
    代表国丧的钟声响起来后,京都的百姓们才知道,他们的皇帝已经驾崩。
    新皇登位之际,下发圣旨,三年内不许有歌舞之乐,嫁娶之日不许吹锣打鼓。非年节之日不许身着彩服。
    消息从京都一直传到各州,各县。
    谢宛他们听到消息的时候,只感叹幸如意和小安的婚事动作快,要不然连热闹一下都不行了。
    为了随大流,她又找人买了一些素色的布匹,给家里人都换上了素色的衣服。
    等她找了裁缝来了,又让人去找福姐儿和康哥儿回来,准备给他们也做几件袍子。
    还未等她去唤人呢,福姐儿就红着眼睛进来堂屋了。
    谢宛忙放下手里的布匹,走过去抱着她,“怎么了?”
    福姐儿低着头抹了抹眼睛,“娘,我想弄些香火。听说京都的圣人驾崩了,我想拜祭他,夫子说这是忠君爱国。”
    谢宛一听,愣了一下。当初王池带孩子们回来的时候,只说孩子们还小,应该都不记得上辈人的恩怨。但是如果福姐儿记着,她就该知道这皇帝可是害得她家破人亡的仇人了。
    只不过孩子不愿意说,谢宛也不忍心多问,让德婶给她找了香烛纸钱来。
    “别处去了,就在后面院子里。”
    “嗯。
    福姐儿领着香烛纸钱就去了院子里了。
    看着孩子的背影,谢宛心里突然涌起了一种慌乱。她总觉得,这样安宁的日子,似乎要离自己越来越远了。
    福姐儿将蜡烛和香火点着了,小小的身子跪在了地上。脸上带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悲伤。“爹娘,他已经死了,你们可以安息了。”
    她和弟弟终于可以放心大胆的活在这个世上了。“以后,我们就是王家的孩子。”
    作者有话要说:还有一章

  ☆、第七十三章

谢宛等了两个月;没有等来好消息,倒是等来了贤王造反的消息了。
    大丰景龙七年;皇帝驾崩,太子登基,贤王以清君侧为名,领军二十万向京都城逼近。一时间怨声载道,名不聊生。
    “没想到贤王竟然真的反了。”
    何县令坐在县衙门不断的摇头叹气。
    如今老师也不管不顾了,师兄又是孤立无援;他何家为了明哲保身也是向朝廷递了奏疏告老还乡了。
    国将不国;逆贼为王;日后他还有和面目在朝为官。
    “大人,大人不好了。”
    县丞从外面急急忙忙的跑了进来;待到了内堂;直喘着粗气。“大,大人……”
    何县令见他这个匆匆忙忙的样子,皱着眉道:“发生了何事?”
    “大人;刚刚有一堆流民入城了,如今在城中滞留不去,恐怕是要闹事啊。”
    “什么?”何县令等着眼睛站了起来,“怎么会有人进城,不是让你们把城门紧闭吗?”
    战时的流民,那可是什么都做得出来的,他这县衙的这点子兵力恐怕不够。到时候要真是闹起来,这城中的百姓可要吃苦头了。
    县丞抹了抹脑门上的汗渍,“大人,城门是关着的,谁知道他们里面有个游侠,怎么就翻了进来了,守门的几个不敌,硬是被他们给打开了城门。刚刚王捕头已经赶过去了,现在也不知道情况如何呢。”
    “砰!”何县令气的拍桌子,“真是岂有此理,擅自开城门,目无王法!”他骂了这几句,还是不解气,一撩袍子就往外走,“走,本官要亲自去会会这群人。”
    此时在青州城的东街,王池正和一个游侠打了起来,这游侠倒不是长的五大三粗,反倒很是俊俏的一个少年郎。
    只过了几招,王池就有些不敌了。
    一番打斗下来,他被逼着退了几步。
    待站定了,只道这少年郎果然功夫了得。见他年纪不大,也才十五六岁的样子,没想到能有这样的身手,一时间又是敬佩,又对他的鲁莽行为感到恼怒。
    那少年见王池打不过他,也不准备再动手了,“我们只求一个安居的位置,不会伤害人这里的百姓的。”
    其他跟着的流民也跟着一起附和,“是啊,我们只求个活路,不会闹事的。”
    王池看着这些人,都风尘仆仆,脸上带着疲惫,其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看着也有些心软。他叹了口气,“你们不是这里的人,没有朝廷允许,是不能留在这里的,否则即便是留下了,也没有安置你们的位置。”
    这批流民少说也有几百口人,这些人的衣食住行,可是个大问题。
    “朝廷如今这个模样,谁还能管我们的死活。”那少年愤愤不平。
    “朝廷不管,我们青城也不能管。”一声朗声从人群外传来。大伙循声看去,只见一穿着青色官服的年轻男子走了过来。
    王池朝着他喊道:“大人。”
    何县令微微点头,然后看着这一群人。最后,视线落在了这个带头的少年郎身上。显然,这个年纪虽然不大的少年郎,俨然已经是他们中间的带头人了。
    他满脸肃然的看着少年,“你是何人,为何带着他们来到我青城。”
    那少年郎听着王池喊大人,便知道这定是青城的县官了,他拱了拱手,“我乃是荥阳郑赟。他们是我在路上遇上的,因见他们颠沛流离,各地不容,故带他们来青城寻个安身立命的地方。”
    “荥阳郑氏?”何县令眉毛一挑,“你和荥阳郑氏是何关系?”
    郑赟脸一板,“并无关系!”
    他语气有些激动,甚至带着一些排斥,让何县令心里生了疑窦。
    不过此时显然不是追求这个郑赟的身份的时候,他看了看这周遭的一大群流民,眉头微不可微的皱了一下,“沿路这么多州县,怎么偏偏就到了我青城来了。”不是自己没有仁义之心,只是此时他自然是要为青城的百姓着想的。
    这几百号人突然来此,又没有朝廷的命令,他怎么敢收留。
    郑赟道:“只听他们说青城有一位神仙娘子,能让这里的人吃饱饭,所以就不远千里的来此地了。”
    神仙娘子?何县令瞪大了眼睛,他怎么不知道自己这里有这么个神仙在?
    “你们只怕是弄错了,此地并没有什么神仙娘子。”
    那些流民闻言,都开始闹腾起来,“大伙都说在这里,就在青城。”
    一时间嗡嗡嗡的吵闹成一片。
    其中一个老妇人道:“是朝廷之前颁发的文书,说是这里有以为谢娘子,弄出了早稻和晚稻的法子,大伙都能吃饱饭了,我们来这里,就是想吃口饱饭。”她边说着,边老泪纵横起来,“我的两个儿子都被人抓去充军了,也不知道是生是死,如今就剩下一个媳妇和孙子,只求有个活路,求大人给个活路给我们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