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小族长-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魏思谨闻言眼神一暗,心道身在皇家若是不能争储,生了还有什么用,她重生一次,舍了父母姐妹,舍了男女情爱,求得只是人上人的位置,若真不让她争,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明日朕会在宫中设宴,延请你的家人,自七儿生下来,还没有见过外家,正好借此机会见见。”

    魏思谨一愣,她不会傻兮兮的以为这是方淮对自己的宠爱,此举定然是要谋划什么的。

    接着她听方淮说道:“朕欲为太子延请名师,你父亲魏岚先生,再合适不过。”

    “太子?陛下何时立储了?”魏思谨心下狂跳,险些控制不住脸上的神情。

第139章 恩断

    魏思谨本以为方淮还要犹豫一段时间,没想到他这么快就要立储。

    “储位久悬未决,徒惹祸端。”方淮说道,他既无兄弟可以封王爵,也没有功高道必须封王的功臣,如今要担忧成为藩王的只有自己的几个儿子。

    且经历了建业帝的经验教训,方淮也不想给诸皇子分封封地,打算封个王爵,日常发放俸禄,不给他们作妖反叛的机会。

    魏思谨尚且不知道他心底的想法,若是知晓只怕脸上的笑意都维持不住。

    “妾身不懂这些,但想来陛下说的都是对的。”魏思谨浅笑着说道,美人面上满是清浅笑意,看起来倒当真显得柔情似水了。

    方淮神情微缓,朝着魏思谨温声说道:“说来还需要你帮忙,设宴时,你私下里劝劝你父亲,朕思来想去,大约只有你父亲能做太子之师,你好生跟他说说说,如今时移世易,不要一味恪守陈规。”

    魏思谨心思转动,面上倒一副十分认同的模样,点头道:“陛下说的是极,妾身会好好劝他的。”

    长生出了皇宫,便直接去了魏府,魏岚自几年前方淮谋反后,一直称病未曾上朝,长生上门求见,倒未曾相避。

    方淮自然不会因为长生简单一说便起了立储之心,长生猜度着,多半是因着方淮早有此念想,经他一说之后便顺势而为,若非如此,方淮也不会这么快想到魏岚头上。

    长生改投方淮门下,魏岚倒未曾怪他,师徒之间,隔着这么多年的时光,到底疏远了不少。

    魏岚听长生说完,便开口道:“你说的事情,我知道了。”

    长生微愣,转而心下便明白了,魏岚早已经做好了出仕的准备,自己一味阻拦反而是做错了,长生心下想了许多,这几年纷争,到底经历了太多事,人人都变了。

    魏岚看着他的表情,便明白了,叹了口气,道:“我知道因着思诺的事情,你心下怨我。”

    “学生不敢。”长生微微低头,一瞬间如信仰崩塌一般,而后又觉得这不是真的,魏岚定然有事情瞒着他。

    “年少时不懂,如今方才觉察权力二字。”魏岚目光悠远,眼中是道不尽的沧桑,接着道:“皇宫里那位,深受前朝皇恩,但依旧谋朝篡位,杀尽天下皇族,为的是什么,不就是权势吗?”

    “可老师是最不慕权势之人。”长生说道。

    魏岚轻笑一声,道:“身在名利之中,哪能再得清白。”

    长生嘴唇微颤,半晌说不出话来。

    “你怕是失望了吧。”

    “学生不曾失望。”长生低头。

    “连真话都不敢跟老师说了。”魏岚叹了口气,接着道:“你虽改弦易辙,外人看错你,但老师知道,你还是那个心性仁厚的罗德固。”

    长生默然。

    魏岚接着道:“时移世易,如今只有你没有变,德固,你我师徒已经不是一路人了,日后不要再来了。”

    “老师难道要与学生恩断义绝?”长生不敢置信的问道。

    魏岚点了点头。

    “老师想做什么,学生都会帮您。”对于长生来说,魏岚这个授业恩师,

    魏岚突然意识到,长生可能已经察觉到自己的想法,他感念长生的心意,但他还是要狠下心来,与他了断关系,满目皆是决绝之色。

    “师徒多年,好好说你却不听,那我便只能实话实说了,你是改弦易辙的文人软骨,而我是名满天下的大儒,道不同不相为谋,今日,我便将你逐出师门。”

    长生抬头,看向魏岚,魏岚依旧满目坚决。

    魏岚狠话说尽,长生最终被家丁赶出去时,整个人都是懵的。

    “魏先生好狠的心啊,在下佩服。”屋外走进来一个身着黑色斗篷之人。

    “他是新帝走狗,与我本就不是一路人。”魏岚看都不看那人一眼。

    那人轻笑一声,说道:“只盼着先生能遵守自己的诺言,匡扶我大邺门楣。”

    说完,不待魏岚回应,那人便离去。

    不过一日之间,长生与魏岚师徒恩断义绝之事,已经被满朝文武知晓,再上朝时,更有好事者拿此事嘲笑长生。

    长生倒不因此事而气恼,只是隐隐觉得,魏岚似乎想要筹划着什么大事一般。

    又过了几日,魏岚因为魏妃相劝之故,再度出仕之事,被众人知晓。

    又过了七日,方淮立老大方争胜为太子,虽有朝臣颇有微言,但方争胜既是嫡子也是长子,便是想要出言反对,也无从开口。

    方淮早早就给几个成年孩子封了王爵,此次立储本以为会确定封地,未曾想方淮只道日后只封王爵不分封地之事。

    此事朝野震荡,但凡是脑子清醒的都知道,此事于储君有利,说到底是方淮狠得下心来苛待儿子,就连中宫皇后都沉默不语,其他皇子的外家更是无话可说。

    魏岚被尊为太子之师,一时之间倒是风头无两,这种情况下,长生这个被逐出师门的徒弟,与工部尚书调换职位,在外人看来完全是失了圣宠的表现。

    长生入了工部之后,倒是如鱼得水,很快便开始主持推广新式纺织机之事,朝野上满是反对之声,认为纺织机更新换代,会伤害到贫苦织女利益。

    长生为了纺织机之事,在大殿上舌战群儒,最终获得了一个试点机会,以京郊葫芦县为例子,率先推广新式纺织机。

    百姓们更换纺织机,哪怕长生尽力压缩成本,依旧是一笔不菲的开支,长生试图像方淮争取,朝廷先期以亏本模式售卖纺织机,但被方淮直接拒绝,朝廷能承担葫芦县试点的亏本银子,但承担不了全国的银子。

    而百姓们对于新事物,始终呈观望态度,一连数日,都未曾有人上门购买新式纺织机。

    长生便想了个法子,命人将新式纺织机和旧式纺织机置于闹市之中,然后聘了几个织女,白日在那里使用新旧纺织机同时织布,两者速度相差分明。

    长生又替百姓们算了一笔账,购买新式纺织机,只需要连续纺织十日,就能将纺织机的成本挣回来,直接打出了“十天一台纺织机”的广告来,一时间购者如云。

第140章 赌约

    纺织机借着这股东风,向全国推广,很快布匹的价格便有了波动,价格下跌三成。

    因为此事,长生竟然在朝堂上受到不少攻击。

    “陈大人说得可笑,您也不看看,如今尚有多少人衣不蔽体,难道所有人都有衣服穿了吗?”长生顿了顿,朝着那个攻击他的陈大人说道:“还是说,陈大人,何不食肉糜?”

    “你!”何不食肉糜这样的评价,陈大人自然不敢认,若是认下了岂不是代表他心无表现,此时朝会上满朝文武都盯着他,他若不说出一番有见地的话,怕是日后官途都没了。

    “你只看得到如今,你怎么不往后看看,日后因着这新式织布机的缘故,若人人都去织布,而不做旁的事,那怎么办?况且日后织布的人越来越多,布匹滞销怎么办?”

    满朝文武中,竟有人因这番话,对陈大人露出赞许之意。

    长生皱眉,像是看傻子一样的看向陈大人,说道:“陈大人,你一辈子就穿这么一件衣服吗?若是这般,倒真的不需要那么多布匹。”

    长生说完,有心思浅的武将当场笑出声来。

    “购买纺织机的人越多,纺织出的布匹就越多,这布匹增多,难道价格还会上涨不成?布匹价格因着库存多而下降,按照规律,最终的结果应该是,织女获利会稍稍多于之前使用旧纺织机,但却远远高于不换纺织机的织女。”

    长生顿了顿,接着说道:“若是人人都去织布了,那其他行业的物品,价格定然上涨,世人逐利,此消彼长,最终的结果则是一切回归原样,或许日后会有某样物品价格波动太大之时,但最终的结果都会是一切趋于平稳。”

    “陈大人说布匹滞销,若是真有滞销的那一天,才是百姓之福,中原的百姓丰衣足食了,草原、西域的兄弟们还缺衣少食呢,若是能以布匹交易,换得草原安宁,不也是一件幸事吗?”

    陈大人冷哼一声,道:“跟草原人贸易,你说的倒是简单,草原人岂是那般好相与的。且若人人都去织布,无人种田,日后粮食不够,怎么办?”

    长生直言,道:“粮食不够,为何你们就盯着农民,为何不想着使法子让农田增产?改进种粮,引进新的农作物,方才是解决之道。”

    陈大人一挥袖子,道:“你事事都说得轻巧,就一张嘴巴胡吹上天。”

    “陈大人做不到,便觉得旁人做不得吗?”长生笑着问道。

    陈大人见他这般讥讽,一时血气上头,便道:“有本事你做了看看,也不要增产多少,粮食亩产两百斤即可!”

    古代粮食产量受天气战乱影响很大,无论好田坏田,亩产几乎不过百斤,陈大人开口便是两百斤,倒显得有些强人所难了。

    方淮高坐于龙椅之上,从两人开始争辩时,便是一副看好戏的模样。

    “区区亩产两百斤而已!”长生毫不犹豫的说道。

    此话一出,满朝都哗然,就连方淮神色也郑重起来,不少老臣都满眼热切的看着长生。

    “罗大人,此话当真?”陈大人想要快速将这事情落实下来。

    长生也想要落实下来,他想为民谋福祉,不想卷入朝廷旁的事中。

    有罗家先辈的前车之鉴,长生想要最大程度保全罗家,他若是能谋朝篡位,那自然是几代无忧,但他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生物,为了后路,他想将自己打造成朝廷的吉祥物,若他真能提高粮食产量,那便功德无量,日后哪怕新君即位,轻易也不敢动罗家。

    “自然当真!”长生毫不犹豫的说道。

    大殿之上,众人神色不一,有人神情激动,有人目露怀疑,更有人露出嘲笑之态,唯独魏岚,面上隐隐透出关切来。

    方淮看了他的心腹一眼,那心腹立马开口道:“你二位这么干巴巴的说有什么意思,不如加点彩头如何?”

    陈大人立马道:“罗大人若能做到,本官日后见到罗大人,都低一头。”

    立时有武将笑着说道:“你本来就比罗大人矮一头呀。”

    陈大人被这般奚落,立时面色涨红,说道:“那好,若罗大人做到了,本官便像罗大人叩三个响头。”

    长生不说话。

    魏岚冷着一张脸,开口道:“朝堂乃肃穆之所,岂容你们这般嬉笑赌斗。”

    方淮立马温声朝着魏岚,道:“魏大人莫生气,罗大人若真能给粮食提产,哪怕不能亩产两百斤,便是一百五十斤,都是天下万民之福,如此,便是赌斗又有何妨?”

    方淮亲自相劝,魏岚也不好继续犟着,便道:“陛下所言极是,是臣浅薄了。”

    方淮笑了两声,又道:“陈大人都拿了彩头了,朕也得拿出点彩头来,若是罗大人能做到亩产两百斤,便赏你一个‘文正’二字。”

    满朝哗然。

    方淮金口玉言赏“文正”二字,便意味着日后长生的谥号为“文正”二字,先前早有大儒言:“文正二字,谥之极美,无以复加。”

    “文正”便是对一个臣子最高的赞誉,不少大臣虽然心下羡慕,但也明白,若长生真能做到,那这个词也不算过誉。

    方淮接着道:“朕的要求不高,德固若是能亩产一百五十斤,朕便不追究你空口白牙戏耍众臣之罪,若连一百五十斤都不行,那便将你贬为庶人,如何?”

    “陛下……”

    魏岚刚刚开口,就听长生直接应声:“好,微臣就等着陛下的奖赏了!”

    不少人见长生这般自信的模样,心下便有些不喜,又见他年轻,只当他是那种爱吹牛之人,哪怕先前长生政绩不少,但毕竟种粮食跟旁的事不同,粮食之事若真那么简单,那些农事官也不会急的满头包了。

    唯有陈大人隐隐觉得有些不对,开口道:“罗大人,此事也该定个时间为限,若罗大人一直说未完成,莫不是要我们等上十年八年?甚至身子埋黄土?”

    “陈大人说笑了,但种粮食不比旁的事,不如以五年为期,如何?”长生的心理预期是三年,但为了求稳,他还是开口五年。

    方淮笑着问道众臣:“五年时间,诸爱卿可等得?”

    “老臣今年七十又一,不知还有几年活头,臣半生征战,见多了饿殍之景,若五年之后,能有亩产双百之景,厚颜请诸公祭告之。”

    说话之人,是一个白发苍苍的武将,此言一出,众人心下便满是心酸。

    “老将军放心,朕必不负将军所托。”方淮也有些感怀。

    长生朝着老将军施了一礼,道:“老将军,也许要不了多久,一定会有那么一日的,德固必不负将军所托。”

    因着这一遭,倒没有人再提先前纺织机之事了。

    长生双管齐下,一方面让罗清清夫妇研究粮食杂交之法,另一方面寻找海外而来的商人,询问几种高产作物。

    长生本以为要去沿海城市,方才能见到海外商人,未曾想,因着京城为一朝繁华之所在,也有不少海商主动前往。

    长生见到了自海外归来的本朝商人,以及不少外国海商。

    他本担心自己英语早就还给老师,会造成语言不通,未曾想这些外国人全都会说一口流利的汉语,只是口音十分奇怪,带着一股子新疆味,如此却也不影响双方交流。

    土豆和玉米如今也没有传入本朝,长生倒算是第一个给他们命名的,长生没有贸然开口询问,而是问这些人,在海外见到那些本朝没有的植物。

    长生本以为问话会有些艰难,但他忘了自己如今位高权重,身上又有着超一品的国公爵位,这些人为了讨好他,自是知无不言。

    海商巨利,但是九死一生,这些人虽然提了些小小的要求,但长生却觉得可以接受,唯独有一个外国人提出传教,被长生拒绝了。

    本朝尊佛崇道,对于小教派虽不打压却态度也不甚友好,至于外国的洋教派那更是明令禁止,长生既不想踩政策红线,也不想让这片土地再多一个洋教派。

    那个洋人传教被拒,倒颇有些心灰意冷的意味,甚至在洋人群中捣乱,撺掇他们不要将消息说与长生,长生也不跟这人多说废话,直接向众人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海商也是有圈子的,这个洋人得罪了长生这个权贵,日后在圈子里便很难混下去了。

    长生确定了此时海外确实存在土豆和玉米,便跟海商们约定了,让他们出海之后带回当地植物之事,并许诺带回植物越多者,将会受到朝廷的嘉奖。

    本土粮食改进耕种方法、培育良种之事,交给罗清清夫妇负责,长生见完海商之后,也没有将希望完全放在那些海商身上,自己又请魏飞招募有经验的水手,组织了一支船队,让魏飞带着画册出海,务必找到画上的玉米和土豆两物。

    魏飞的船队带出了大量的茶叶、丝绸、瓷器,三年后的冬季方才返回,也果然带回了长生需要的东西。

    其他的海商,利益足够便会返航,因而虽带回来植物,但只有魏飞,找到长生要的东西才会返航,因而也唯有魏飞,带回了这两样作物。

    魏飞找到这两样作物颇受了一番周折,出海的船工们也死伤不少,魏飞的船队到达美洲之后便返航,将带去的东西在沿途以重金卖出,又以金银购买当地奇珍,本次出海所得金银,扣除成本后,长生分文不取,全都分给了出海的船工,那些在旅途上死去的船工家属也得了重金抚恤。

    第四年开春,长生种下两种作物,待到丰收之时,邀请方淮及众臣,于庄子上共尚丰收之景。

第141章 山雨欲来

    几年时光,陈大人倒依旧留在京中御史台,此次盛世,他也来了。

    陈大人随着一群大人一起,在农庄里给粮食称重,时光似乎带走了他身上的戾气,见到最终亩产五百斤的时候,那位老将军也来了。

    年迈的老将军,满是皱纹的老脸贴着一颗土豆,仔细的嗅着,仿佛从中见到了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老脸上眼泪纵横,开口道:“未曾想老朽有生之年,竟然见证了如斯奇迹,我朝百姓,万世无忧了。”

    老将军神色极为动容,长生也觉得心下软软的,这样一辈子都为国为民的老将军,经历了方淮谋反,他本有机会率军进京勤王,最终却还是选择固守疆土,见方淮一统之后,未免百姓流离失所,选择了上交兵权进京荣养。

    “将军放心,日后粮食只会越来越多,倒那时,恐怕百姓们非白饭不食用,恐怕还瞧不上这些粗食呢。”长生笑着说道。

    “若真能如此,那才是百姓之福,也不知道老夫还有几年活头。”

    这边老将军正在感怀自身,陈大人经历了一番波折之后,完成了自己的心理建设。

    “安国公,国之栋梁也,某心服口服。”陈大人说完,便朝着长生叩拜起来。

    长生赶忙将他扶了起来,笑着道:“从前轻狂,因而才与大人打了这个赌,陈大人年长,又心系百姓,倒是罗某过于计较了。”

    官场便是如此,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陈大人也不是个目光短浅之人,他先前早就听到了风声,因而今日跪拜竟显得诚意十足。

    而长生,赢了赌约,却没有痛打落水狗,反而表现得十分谦卑,两人都是影帝级别的表演,而观众也跟评委一样会说话,最终一场赌约,变为一桩美谈。

    而罗清清夫妻两对水稻种子改良,经过数次筛选改良,最终培育成亩产两百斤的水稻种子。

    民以食为天,方淮大喜之下,给罗清清的丈夫姜允封了一个从七品工部左给事中,品级虽小,但姜允毕竟没有经历正经科考,他因农事得官,朝野不仅没有微词,反而全都十分信服。

    长生将土豆、玉米等海外作物的优缺点一一详述,方淮虽可惜这些新品种粮食,不能像水稻那般养人,但如今天下这情形,对于百姓来说,吃饱穿暖便是天大的幸事,黍米能吃,米糠都能吃,新作物便更能吃了。

    方淮依照诺言,下了旨意提前定下了长生的谥号,又命长生主持新作物推广工作,一时间,工部竟风头一时无两。

    太子方争胜本也是武将出身,成年后父亲谋反得了天下,他若想坐稳一朝储君之位,若依旧还是那个赳赳武夫,自然不行,因而方淮这才找来了魏岚做他的老师。

    方争胜从前看到书本就头痛,如今为了储君之位,强自按着性子学习,魏岚是天下大儒,他之所以名扬四海,皆是因为任何道理到了他这里,都能深入简出。

    在长生看来,魏岚天生就是要做名师的,教学水平之高,乃长生生平罕见,就连方争胜这样一个武夫,原本性格尚且有些浮躁,被魏岚教过之后,整个人都沉稳了许多。

    这样的教学效果,在方淮看来,无疑是十分成功的,太子出师之后开坛讲学十分成功,浑身上下,完全没有以前那个武夫影子,便是说他是寒窗苦读的读书人,恐怕也有人信。

    太子出师之后,魏岚入督察院,担任正二品左都御史,而魏思谨原本有意让魏岚担任皇子师,教导她将将入学的儿子,但却被魏岚拒绝了。

    魏岚的拒绝,相当于彻底杜绝了自己爬上外孙战车的可能性,魏思谨本以为自己是绝处逢生,未曾想却依旧孤立无援。

    后宫中惯来捧高踩低,魏思谨因着魏岚的态度,在后宫很是受了一段时间磋磨,只是她到底心机颇深,没过几日,便使人传信给了长生。

    长生接到信件,看完之后只想发笑,魏思谨想让长生助她的儿子夺嫡,但有先前魏思诺的事情在,任凭她信中一直拿魏岚说事,在心中对长生许诺可以促使他们师徒和好,长生直接烧了信件只做不知此事。

    长生不给她捣乱就好了,如何能帮忙,如今京城储君已立,整个政局呈现一种微妙的平衡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所有人都是宜静不宜动,除非等到一个打破平衡的人出现,方才会改变如今的夺嫡局面。

    又半年,魏思谨像方淮荐了一个道士,这道士倒是一副仙风道骨的形容,看起来不过四十岁左右,但自言已经是古稀之年,且言谈之间,见地颇深。

    方淮早年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