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种田]穿越之农家乐-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荣新哼了一声:“我就是看见他们,才过来的!”
采玉见大哥一脸的不自在,便叫道:“大哥!你找我们有事吗?”
荣新沉着脸道:“你们两个,不是做哥哥的数落你们,光天化日之下,抛头露面出来做生意倒也罢了,怎么还跟男子家有说有笑,听说还央求人家送你们回去,这成何体统!”
“哥哥,楚公子是要和我们一道去探视他姑妈!”采玉分辨道。
荣新喝道:“还要顶嘴,难道你把我江家的祖训统统忘了吗!看我回家不告诉爷爷去!”
采玉不服,待要再辩,采莲忙冲妹子使了个眼色,和颜悦色地对荣新道:“哥哥,你的话原是一番好意,妹妹心里是明白的,只是,楚公子顺利探访姑妈,知道我们孤身,便自告奋勇,你不好当着人家的面这般说话!”
荣新白了楚钊一眼,没有说话。
楚钊颇觉尴尬,知道荣新说的是大道理,自己没法子反驳,心中却忍不住想反驳一番,便道:“江兄,虽说男女授受不亲,要守礼法,可我也只是看这两位姑娘孤身上路,怕有危险,跟可能发生的危险比起来,人们一点无聊的猜议,又算得了什么,你未免小题大做了!”
荣新也不理楚钊,只黑着脸对采莲道:“明知道孤身上路有危险,就不要出来露这个脸!罢了,说不得,只好我这个做哥哥的倒霉,将你们送回家了!”
楚钊见荣新这般说,心里微微失落,却也说不着别的,只得道:“江姑娘,既然你们有兄长护送,那楚某便回家了!”
采莲点了点头:“多谢楚公子一番好意。”
采玉撅着小嘴,不情不愿地对荣新道:“好啦!现在人被你赶走啦!你可以送我们回家了!”
荣新笑道:“走吧!正好我也要回家拿几件换洗衣服!”
兄妹三人相跟着,走了一个时辰,回到江家大院时,正赶上三家人吃午饭。
郑氏见宝贝儿子回来了,不由得喜出望外,忙放下饭碗,到厨房里扎上围裙,给儿子做好吃食去了。
采星采月见哥哥回来了,也很高兴地围着哥哥问长问短,不一时,郑氏从厨房里端了一大盘香葱炒鸡蛋回到了饭桌前。
荣新早就饿了,便拿起筷子狼吞虎咽起来,两碗米饭落了肚,郑氏问起儿子为什么这个时候回来,荣新才把方才的情形一五一十告诉了母亲。
郑氏一听,就炸了毛了:“什么?这两个小妮子,居然自己开口叫男人送她们回家?岂有此理,咱们江家的脸都被她们丢尽了!这要传了出去,采星和采月都要受她们连累的,不成,不成!我得找你爷爷奶奶去!”
采星和采月听哥哥说楚钊如果帮助采莲宣传金银花露,如何害怕她们遭受危险,而要护送她们回家 ,心中早就醋意满满了,见母亲这般说,便也火上浇油道:“娘!她们这般不知廉耻,真玷辱了咱们江家的门庭!”
郑氏想起自己的采星被楚钊拒婚之事,心中越发的嫉妒,便站起身来:“我现在就去找你们的爷爷奶奶去!这下,饶是她采莲再怎么牙尖嘴利,只怕也避不开礼法这两个字!”
此时,北屋丁老四家中,一家四口刚吃完午饭,就见郑氏推门而入,气色不善。
丁老太想起前日珍珠之事,心头依旧有火,便没好气地问:“这大中午,热天热时的,你不在家睡午觉,来这里做什么?”
“婆婆!儿媳哪里睡得着!这件事情,婆婆若是不管,只怕咱们家就要被人笑话死了!”郑氏一脸痛心之状。
作者有话要说: 呵呵,古代的农村,也还是比较重视名声的哦。
☆、父母之心
上回说到,郑氏嫉妒楚钊护送采莲姐妹的事情,便冲到公婆房中,没头没脑地说了一句话。
这句话把江家老夫妇和江老四两口子听得一头雾水。
丁老太见大儿媳脸上神色异常,便问:“到底出了什么事情?惹得你这般着急上火?”
郑氏便将从儿子那里听来的事情,添油加醋地渲染描摹了一番。
江老头一听之下,便将眼睛瞪得老大,伸手往桌子上一拍:“岂有此理,这还了得!丫头们居然这般无法无天了!”
“公公,你先消消火,此事,怕是有什么隐情的,采莲那孩子一向稳重守礼,断不会——”赵氏一向喜欢采莲,急忙上前替她说好话。
“这事是荣新亲眼所见,还能有假么!公公婆婆,你们也素来知道我家荣新的性子,那孩子虽说顽劣些,可却是从来不说谎的!”
“大嫂,荣新虽然不说谎,可是护送的说法,也许是那位楚相公提出来,别人误传到荣新的耳朵里呢?”赵氏又质疑道。
“我说四弟妹!”郑氏冷笑道:“我知道你一向偏爱采莲,可女孩子家,名声最为要紧,你这般帮她遮掩,不是帮她,而是害她啊!”
听到这里,江老头便冷着脸对江老四道:“去叫老二两口子来!”
江老四无奈,只得迈步来到南屋。
南屋厅堂中,江老二在墙角编竹席,陈氏坐在桌边捡豆子,采莲和采玉围坐在母亲对面描花样。
见四叔进来了,采莲急忙站起身,将自己方才坐的板凳让给了他:“四叔快坐”
“二哥二嫂,爹让你们去北屋一趟呢!”江老四叹了口气道。
见弟弟面上神色有异,江老二不解地问:“怎么出什么事情了?”
江老四顿时觉得有些难以启齿,支吾道:“是大嫂——听了荣新回来说的事情,爹有些恼莲儿了。”
采莲一听,立时便明白了,这位大伯母总是时时刻刻不忘为难一下自己一家人。
见爹娘面面相觑的模样,她镇定地道:“爹,只是一件寻常小事,我随你们去跟爷爷奶奶说去!”
一家三口连同江老四来到了北屋的厅堂里。
江老头不好抱怨儿媳妇,便冲二儿子嗔道:“小子!你倒是勤快,整日闷头干活,连孩子都顾不上教导了?”
“爹,莲儿她,究竟闯下了什么祸?”
“不但莲儿,还有玉儿,两个大闺女,出去卖东西就不说了,毕竟庄户人家没那么多讲究,可要人家年轻后生荒山野岭的相送,这可就要惹人笑话了,咱们家世世代代都是规规矩矩的人家,教导出来的孩子,岂能不守规矩!”江老头往椅背上磕了磕布烟袋,威严地说。
听了公公一番言辞,郑氏嘴角泛起一丝得意的笑。
江老二冲女儿瞪起了眼睛,厉声道:“莲儿!可有此事!”
“爷爷,爹,事情不是你们想的那样,你们听我慢慢跟你说!”
采莲上前一步,不慌不忙:“那想要护送我们的楚公子,便是上次为我们村子驱逐狼群的张钱家的内侄楚钊,他的人品,村里人都是交口赞誉的,对不对?”
江老二一听说是楚钊要护送女儿,那一腔怒火早就飞到瓜哇国去了,取而代之的是油然而生的骄傲和喜悦。
“采莲,那楚钊人品再好,也不该去招惹良家少女呀!”郑氏立刻反驳侄女。
“爷爷,那楚公子是我们村的大恩人,他来买我的金银花露,我自然是要少收钱的,作为江家村的一份子,我应该感谢人家,是不是?”采莲对郑氏的话恍如未闻,郑氏讨了个没趣,将嘴一撇,扭头看向窗外,耳朵却高高地竖了起来。
江老头见孙女如此发问,便点了点头:“楚钊那孩子仁义忠厚,少收他些钱,也是应该的,这个爷爷不怪你,可是再好的后生,毕竟是个后生,你们姑娘家,怎可与他走得那么近,传了出去,岂不坏了你们的名声!”
采莲微微一笑:“爷爷!正因为他是个好人,所以,我少收了他的钱,他便觉得我有惠于他,而他那日正好要来咱们村探视他姑妈,见我们姐妹俩个上路,怕遇见野兽坏人,便顺道护我们一程,这岂不也是人之常情吗?”
“怎么,他是来看他姑妈,顺道跟你们一起的?”听到这里,丁老太问道。
采莲暗想,今日不撒几句谎,是难以洗脱了。
于是点了点头:“奶奶!比起我们遇见危险来,他跟我们同路,又算得了什么?何况,他也是个谨守礼法的君子,对我们说,他在前面开路,我们跟在他后面几十步远,这该不算走得近吧?”
“不对!你哥哥回来,可不是这样说的!”郑氏忙道。
采莲冷笑一声:“大伯母,这是我们和楚公子说好的,大哥怎么会知道,我们有必要跟大哥说吗!”
丁老头素来看不惯大儿媳,见采莲这般说,心中早已深信采莲了,便打了个哈欠道:“好了好了!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老大家的,莲儿和楚钊都是乡邻们眼中的好孩子,这两个孩子的名声,累不着你家的两个丫头,天不早了,你们都回去午睡吧!”
郑氏吃了个瘪,心中恼火,当着公婆,也不好发作,便站起身来,一声不响地自出屋去了。
见她出屋,赵氏忍不住道:“这大嫂自己三个儿女的心还操不够,又操到二嫂上来了!”
江老头又对孙女道:“这次的事情虽然不怪你,可以后也要注意些,到底是个姑娘家,别给人落了口实,你大伯母一向争强好胜惯了,若见了你的把柄,岂有不抓的道理!”
采莲抿嘴笑了。
赵氏见哥嫂站在公婆面前,心中过意不去,便去卧房搬了两张杌凳给了江老二夫妇。
陈氏将凳子搬到婆婆一侧,弯腰坐下,发髻上的金簪上的绿宝石被午后阳光一照,只见光彩夺目。
赵氏哎呦了一声:“大嫂,你这头上戴的簪子好漂亮,要不少银子吧?”
陈氏嘴角忍不住轻轻上扬,喜滋滋地道:“这是莲儿和玉儿卖了金银花露,在板桥镇上为我买的!”
赵氏听了,忍不住上前一步,将簪子从陈氏头上拔了下来,细细地端详,嘴里啧啧感叹:“我要是也能生个跟采莲这般能干的女儿就好了!”
江老头老夫妻两互望一眼,也是笑嘻嘻的,颇为自己有这样能干的孙女高兴。
江老二见状,心里突然想起一事,便对采莲道:“我和你爷爷奶奶还有事情商议,你先回房去!”
采莲走后,江老二便道:“爹!莲丫头今年已经整整十五岁了。”
“老二,你想说什么,直接跟爹说,爹听不懂那些拐弯抹角的话!”江老头靠着椅背,眯着眼睛看着儿子。
“儿子是说,莲儿打小就是个聪明懂事的孩子,上次宋家来提亲,儿子打心底不能乐意,宋家那孩子太平凡,配不上莲儿!这四里八乡的后生,儿子冷眼瞅去——”
见儿子说到这里,就打了顿,丁老头笑道:“老二,你看上谁家的后生了?”
江老二憨憨一笑:“论聪明才干及前程,那楚钊在一带谁人能及?”
江老头怔了怔,随即笑道:“那姓楚的后生,确实不错,可是,上次张钱家的为你侄女采星提过这门婚事,被楚家给拒了,采星与采莲是亲叔伯姐妹,姐姐说不成的,怎么能再说给妹妹呢!”
江老二听了,犹如兜头被人泼了一盆凉水,心里失望异常,待要再说,却被妻子轻轻拽了拽衣角,只得罢了。
作者有话要说: 可怜天下父母心呀!
☆、拾地皮
一夜南风起,小麦覆垅黄,五月正是收麦子的季节,整个江家村的人都陷入忙乱之中,家家户户的男女老少一齐出动,女的割麦,男的将割倒的麦穗用板车拉到打谷场上,用石头碾子将麦粒从麦穗中挤压出来。
老人和孩子以及少女们就忙着做饭,给地里的大人们送饭送水。
江老二家种了二十亩麦子,由于今年雨水充足,麦穗分外厚实,两口子一起上阵,割了足足有三天,才将二十亩麦子割完。
然后,就开始了异常辛苦的搬运过程,将麦子捆成一小捆,然后抱到平板车上,再用一头老黄牛将车子拉到禾场上,这样一车一车的搬运,又用了整整两日功夫。
最为繁重的一道工序,是麦粒打出来以后,用木锨将麦粒一掀一锨扬向空中,麦粒在空中飘扬的过程里,夹杂着的那些麦秸的碎屑随风飘走后,落下来的就是结实饱满的麦粒了,这是一项纯粹的体力活,一般的女人都是做不来的。
这日正午时分,采莲挎着一个篮子,篮子里一个青瓷瓶儿,一个绿瓷罐子,瓶子里装的是鲫鱼蛋花汤,罐子里装着香米饭,这种香米产量太低,她们家一年只种几分地,原是留着卖钱的,可今年采莲见父母收麦子实在劳累,便煮了点香米饭,给双亲送到禾场上来。
此时天气以及开始炎热,村里的树木却生长得越发葱茏,到处一片深绿,家家户户的禾场上,都是压碎的麦秸和成堆的小麦粒,江家的禾场在村子的东头,方圆十丈大小,江老二夫妇正包着头帕,用力将木锨上的麦子扬起,在刺目的阳光中,碎雨般的麦粒便直落了下来,撒了采莲一身。
见女儿送了饭来,江老二便嗔怪妻子:“瞧你!你看见莲儿来了,还扬那一木锨,闺女头发都要被你弄脏了!
“爹!反正我今日也要洗头的,你们快些来吃饭吧!”采莲将饭菜拎到禾场边一株柳树底下,又去附近的小溪边搬了两块青石板回来,好让父母坐着吃饭。
陈氏打开饭罐,一股清香扑鼻而来,定睛一看,是油亮亮的香米饭,便责备女儿:“这香米可是很值钱的,你怎么这般糟蹋东西!”
“娘!你们太辛苦了,可恨我不是男儿身,不然,也好能分掉你们身上一些担子!”
陈氏低头,叹了口气,对丈夫道:“可恨我这身子骨不争气,自打生了玉儿以后,就不再有消息,咱们这辈子,注定要劳累到老的了!”
看着母亲脸上黯然的神色,采莲心里也有些难过起来,在这个社会,没有儿子,那就注定要被人欺负,大伯母之所以屡次欺压自己家,也就是仗着自己有个儿子,娘的身子骨,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好了!就你话这么多!咱们虽说没儿子,可如今趁着年轻多赚点银子,老了以后把地租出去,每年收点口粮,也满可以过得!愁些什么呢!”江老二劝慰妻子道。
此时采莲已经装好了两碗香米饭,分别递给双亲,心里却在默默地想,得想个什么点子,赚点钱,多买些田地,留给二老养老才是!
整个麦收时节,天气都异常晴好,过了麦收以后,却下起了连绵的阴雨来,庄稼人都在拍额庆幸,老天爷总算开了眼,让他们平安地度过了整个麦季。
劳累了多日的江家村的人,闲在家里,除了蒙头睡觉之外,也开始了庄稼人独有的娱乐活动,几个凑在一起谈古说今,男人们谈三国水浒,女人们谈白娘子七仙女。
另一个重要的娱乐活动就是吃,想着点儿,变着花样做好吃的东西,再穷的人家,麦收时节,也能用刚打下的新鲜麦子换点银钱,美美地过上几天舒心日子。
江家大院也是一怕祥和景象,丁老太生平最拿手的绝活,就是烧鸭子,同样是鸭子,她烧出来的味道,就是与众不同,今年江老四家同样的丰收,丁老太一高兴,就烧了三只鸭子,三个儿子一人一只,吃的大家满嘴流油,连声说好。
陈氏吃了婆婆做的鸭子,想起自己的母亲也有一样拿手菜被自己学来了,便问两个女儿:“孩子们,想不想吃玉米面蒸肉?”
采莲采玉齐声欢呼:“想!当然想了,只怕外婆的手艺,娘学不来呢!”
“那也不一定,娘可是从小看着你外婆做这道菜的!”陈氏一边笑,一边从怀里摸出二钱银子,递给丈夫:“去集上割二斤猪肉来,再打一桶小磨麻油回来拌凉菜吃!”
江老二接了银子,一个时辰后拎着油和肉回来,陈氏便开始动手做玉米面蒸肉。
她先将五花肉切成薄薄的小片,放进盆里,然后去仓房舀了半碗玉米面,倒在肉盆里搅拌均匀了,再搁上酱油和醋,盐和葱花,便将肉放在饭锅上蒸了起来。
一时起了锅,只见肉块金黄油亮,连米饭底下的锅巴上都油亮亮的,便将米饭全铲了出来,又在灶底加了把火,将锅巴炕得焦脆焦脆的,才铲了出来。
采莲看着那个白底蓝边的大瓷碗,里面香气四溢的肉片,忍不住伸出筷子夹了一块,入口鲜美,虽然不及外婆做的那种说不出的味道,可也很好吃的,便赞道:“娘!你做出来的肉,跟外婆不一样,可是不低于外婆呢!”
陈氏听了,眉花眼笑的极为得意,一家人围坐在饭桌前,边吃边聊,不亦乐乎。
第二天清晨,采莲穿衣起床,见外面的雨还是在滴滴答答地下着,便皱了皱眉头:“这雨已经下了四天了,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呢!”
“你管他下到什么时候呢!反正麦子已经收回家了!”采玉在被窝里迷迷糊糊地道。
采莲来到窗前,推开窗户,看着窗外的小雨,笑道:“妹子!我是想等雨停了,去捡好吃的来家吃呢!”
“捡好吃的?”采玉睁开了眼睛:“姐!好吃的是买回来的,如何会是捡回来的?”
采莲眨了眨眼睛:“妹子你说,地皮菜是不是捡回来的?”
采玉一怔之下,随即会意,兴奋地道:“可不是吗!如今正是长地皮菜的时候,哎!你不说我都给忘了呀!”
说话间,她就腾地坐起身来,拉过床头的衣服匆忙穿上。
“别急呀!等雨停了咱们再去,山林里多着呢!你还怕被人抢光不成!”
采玉这才放缓了速度,起床之后,吃过早饭,姐妹两个,一边在房里绣花,一边看着外面的天色。
不一时,外面淅淅沥沥的小雨就停了,采玉便从厨房里找出了两个小花篮,姐妹两携手,向赵港里的山林里去了。
地皮菜又叫地耳,生长在春天的雨后,阴暗潮湿的地方,是一道乡间美食,前世的时候,采莲在超市里见过它的踪迹,可是却从没买回家品尝过,穿到这里以后,□岁起就随着村里的孩童们在雨后的林间草地上捡拾这种野菜,也深深爱上了这种美味。
来到赵港的谭树林里,往地下一瞧,只见青草掩映下,暗黑色的地皮菜到处都是,便蹲下了身子,将这些软软的状如木耳的东西捡进篮子里。
采玉放眼一望,见草地上到处都是,显然这一带没有被村里人捡拾过,便道:“姐!你捡大的拾,大的烧汤做菜都好吃!”
采莲抿嘴笑了笑:“算了,胡奶奶已经把着块草地视为自己家的自留地了,咱们若是捡拾多了,她老人家要骂了!”
“自留地?姐,什么叫自留地?”
采莲一笑,没有回答,只继续说:“胡奶奶家里的日子不好过,她要拿这些卖钱的,咱们捡够自己吃的就成!”
采玉这才不作声了,低了头默默都捡拾,一时,两个小花篮装满了,姐妹俩便想跟着回家。
陈氏见女儿捡回了地皮菜,颇为满意,便吩咐女儿将地皮菜上的泥土和草叶洗净,用昨天刚打回来的麻油,放点葱花调料,凉拌了一盘子,滋味鲜美无比。
午间吃饭时,采莲见别的菜都还没动,唯独地皮菜早早见了底,心中便开始寻思,据说地皮菜营养价值极为丰富,味道又鲜美,若是能拿到城里去卖,即便价格卖得高些,恐怕也还是有市场的。
见女儿怔怔发呆,陈氏便问:“莲儿,你在想些什么?饭也顾不上吃了?”
“爹,你以前到金陵城里卖茶叶的时候,可曾听说过,城里的富户人家都喜欢吃些什么?”采莲将脸转向父亲。
“城里的富户人家,自然是每日里大鱼大肉了,这还用问吗!“陈氏夹了一筷子昨儿吃剩下的玉米面蒸肉,递到了女儿碗里。
“莲她娘!你还真别说,那富贵人家,还真的不怎么吃大鱼大肉,这鱼生火肉生痰,他们那些人还就想吃些清淡的!”江老二接口道。
“比如这些地皮菜,对吗爹?”采莲问道。
江老二笑着摇头:“这些乡野之物,他们只怕连听说都没有听说过,哪里还吃这些!”
作者有话要说: 美味的地皮菜,亲们吃过没有?我小时候,经常到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