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种田]穿越之农家乐-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着骡车远去,腾起一路烟尘,王寡妇呸地一声,狠狠朝地下吐了一口吐沫。
  
  采莲和母亲妹妹动身去滁州的时候,采星还在家里,等着周信养好伤以后,来接她回江南。
  
  临走时,陈氏对姐妹俩道:“爷爷奶奶,叔叔伯伯那里,都已经说过了,采星姐姐刚回来,你们要不要去跟她道个别?”
  
  “娘!这个时候,她一定是不想见咱们的,我看还是算了吧!”
  
  陈氏点了点头:“那楚钊——”
  
  采莲叹了口气:“未过门的夫妻,他若来的勤了,反倒招人耻笑,我前日已经修书告诉了他我们搬去滁州的打算,只是没说搬家的日子,就让他在学堂里好好读书吧。”
  
  那个清晨,田野里升起一层薄薄的晨雾,天边的启明星还在闪闪发光,陈氏母女三人便上了骡车,由江老四吆喝着,在江家众人的目送下,走上了滁州城的道路。
  
  丁老太夫妇看着远去的车影,忍不住失声痛哭,埋怨老头子道:“你这老不死的啊!前儿为何不劝住他们,这孤儿寡妇的,这一去——”
  
  江老头眯缝着眼睛,沉思道:“劝是劝不住的,莲儿打定主意的事情,又有哪一样是我们能劝住的!这个孩子,我看她,打小就跟别的孩子大不相同,也许,她虽是女儿家,我江家反倒真能靠她震一震家声。
  
  骡车一路颠簸,到了滁州城,太阳已经升起老高了。
  
  前段日子,采莲女扮男装,已经在莫愁巷租了三间房子,如今一路指点着她四叔,来到了租凭的小屋前。
  
  江老四下了骡车,跟着侄女来到屋里一看,只见里面除了日常必需的器具之外,几乎没有什么摆设,不觉心中凄然,低声道:“莲儿!这房子哪有咱们家的好,你还是跟四叔回家吧!”
  
  采莲笑道:“这房子虽小了些,却也不透风不漏雨,这就挺好的了!”
  
  江老四只得帮嫂嫂侄女将车上的包裹物件一一搬下车,归置好了之后,才告辞而去。
  
  陈氏环视了屋子一圈,又走到院子里,打开院门,看了看全然陌生的街巷,三三两两的行人走在门前,都是陌生的面孔,不觉有些退缩了,呐呐道:“莲儿!这些人,咱们一个也不认得!日后,可怎么过呢!”
  
  “娘!现在不认得,在这里住的日子久了,自然就认得了!”
  
  “可是姐姐!你打算做什么生意呢?这时节又没有金银花!”采玉也有些忧心忡忡了。
  
  “傻丫头!金银花只有乡下的春天才有,这是城里,怎么能做这样的生意呢!”采莲拍了拍妹妹的肩膀:“娘累了,让她歇息,咱们看看这新屋的锅灶烧出来的饭香不香?”
  
  采玉急忙点了点头:“姐姐!我什么都听你的!”
  
  姐妹两人兴兴头头地挽起袖子,取米择菜,做了一顿香喷喷的午饭,端到了陈氏面前。
  
  




☆、滁州

  休息了一夜之后;采莲开始了她多日来在心中酝酿已久的计划。
  
  她依旧是换上了男子装扮;出了家门;一路打问着;来到了一个卖日常器皿的市场;花了两串钱;买了两口大瓦缸;还有二十个大瓦罐,叫老板派伙计直接送到莫愁巷家中。
  
  那伙计见她买了这么多器物;便咋舌道:“公子!你家能有多大地方,摆得下这许多坛坛罐罐?”
  
  采莲一笑未答;回到家中,她叫出母亲妹妹,与伙计一道,将瓦缸和坛子搬进院子里,随后又取出一大幅从江家村带来的,原本是用来遮盖禾场上的稻子和麦子的大油纸,母女三人一齐上手,在院子里搭了一个遮风挡雨的棚子。
  
  当采莲吃力地将最后一个大瓦罐搬进棚子里时,采玉终于恍然大悟:“姐姐!我知道了,你是要酿酒卖!”
  
  “是啊!金银花和地皮菜都是季节性的东西,唯有果酒,一年四季都可以酿,现在是秋天了,可以酿造蜜枣酒了!”
  
  “可是姐姐,咱们去哪里弄枣子呢!”
  
  “傻丫头,菜市里卖枣子的多的是,想要多少有多少,今日晚了,咱们明日就去买枣子去!”
  
  陈氏听着姐妹的对答,心中颇为安慰,她素来知道长女酿造果酒的手艺,也是在心里暗暗点头,觉得这个主意相当不错。
  
  第二天,采莲来到菜市,果然菜市上有不少叫卖新上市的蜜枣的,采莲挑了一家枣子看起来新鲜饱满的,买了五十斤,雇了一个脚夫,挑了回去。
  
  接下来的时间,母女三人就是关上门,坐在院子里,细细地挑选枣子,将那些干瘪的,被虫子蛀过的,一一挑出来扔掉。
  
  正挑选的当口,突然外面有人敲门,采玉上前开了门,见门口站了一个中年妇人,那妇人上下打量了采玉一眼,笑道:“姑娘!我是住在你隔壁的人,今儿特来串串门子!”
  
  采玉忙将她让进院子里,陈氏和采莲也站起身来,热情招呼,那妇人自我介绍道:“我家姓王,在这隔壁做豆腐的,昨日听说隔壁搬进了新住户,特来看看,日后一道住着,大家好有个照应。
  
  陈氏连连称是,嘴上也说了几句客套话,又让采莲倒茶给王大娘吃。
  
  见院子里堆满了红枣,那王大娘便奇道:“陈家妹子,你们买这许多枣子做什么?”
  
  陈氏叹了口气:“嫂子,实不相瞒,亡夫几个月前过世了,余下孤儿寡母,家里只薄有田产,总不能坐吃山空,好在女儿从小练得一手酿酒的手艺,便要酿造些蜜枣酒,好卖些银钱度日。”
  
  王大娘这才恍然大悟,随后又连连点头赞道:“好孩子!不容易!不容易啊!若有什么需要我帮忙,尽管言转一声!”
  
  采莲便问:“大娘!这里最繁华的集市在什么地方?”
  
  “便在离这里不远的西大街,你若卖酒,就到那里卖好了 ,不过,这么重的酒,你打算怎么运过去呢!”
  
  “大娘顾虑的极是,采莲忙道:“我想买一辆手推车,却不知到哪里买呢!”
  
  王大娘用手一怕大腿:“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巷口做糖糕的老李家前儿转行做糖葫芦了,他家那辆手推车正好闲置着,我这便帮你联系,花点钱买下来,如何?”
  
  采莲大喜:“如此多谢大娘了!”
  
  王大娘去后,母女三人继续捡枣子,一直捡到黄昏日落,也没有捡完。
  
  陈氏看着小女儿疲乏的样子,不禁心疼,便道:“玉儿,你回房歇会去,我和你姐姐做好了晚饭就叫你!”
  
  采玉支撑着道:“娘!枣子已经不多了,你和姐姐先捡完,我去做晚饭!”
  
  说完,便站起身来往厨房去。
  
  见妹妹如此坚持,采莲笑道:“咱们玉儿是真的长大了!”
  
  母女三人一直忙到了半夜,才把挑出来的枣子洗干净,装在了二十个大瓦罐里。
  
  这时的采玉,累得再也直不起腰来了,采莲也觉得腰和腿疼得厉害,这才收了工睡去。
  
  第二天,采莲又去巷口酒坊里预定了二百斤的米酒,将酒装进坛子里,又切了许多姜末,和着红糖,每只瓦罐里倒进去半碗,再用铁勺搅匀了,一罐子一罐子搬进搭好的棚子里去,再将罐口一一密封。
  
  这一忙活,又是一天,到了晚上,采玉炒了一碟子木耳肉片,一碗大葱炒鸡蛋,端上了饭桌。
  
  陈氏一看,便责怪起来:“你这孩子,家里如今没了收入,这二十罐红枣酒就投进去了十两银子,也不省俭点。
  
  “娘!咱们家那五十亩地租给别人耕种,别的不说,一口饭总还是有得吃的,你也别太怪妹妹了!“采莲夹起一筷子肉片放进母亲碗里。
  
  “就是啊娘,姐姐那二十罐子红枣酒,卖了,又可赚得银子了!”
  
  陈氏看着窗外的棚子,有些担忧地问:“莲儿!你酿酒的手艺,娘是不担心的,只是,这滁州城里,多的是酒坊酒铺,会有人来买咱们的酒吗?”
  
  采莲放下了筷子:“娘!这滁州城的酒铺虽然多,可是卖果酒的却没有几家,我这可是新玩意呢!”
  
  陈氏叹了口气,蹙眉道:“娘担心的就是这个,卖果酒的不多,那也就是说爱喝果酒的人也不多啊!那你的果酒卖给谁呢?”
  
  采莲沉吟道:“这个,我原先也细细想过,果酒虽然稀罕,可是味道却好,比如这红枣酒,又能补气养血,女子喝了最好,若是做开了,绝对是有利可图的一门生意!”
  
  “娘当然希望你能做开,可万一要是做不开呢!”
  
  “凡事要试过了才知道!”
  
  看着女儿一脸坚定神色,陈氏叹了口气,罢了,夫死从子,就当采莲是儿子吧!
  
  母女三人歇息了几天,在院子里晒着秋阳,做着针线,同几家邻居也会了面,偶尔串串门子,日子也过得不甚寂寞。
  
  众人知道采莲酿造果酒的事情,都觉得很新奇,王大娘道:“等你的果酒酿造出来了,我们都买二斤来尝尝!”
  
  采莲笑道:“街坊邻居的,说个买字太见外,你们想喝,直接拿瓢来舀就是了!”
  
  “姑娘!这红枣这有这时节才有,你的红枣酒也只够个把来月呀!”隔壁朱大婶问道。
  
  “大婶!果酒可不是只有红枣酒,每个季节都有果子,都可以酿酒,我正打算接着酿造梨酒,等红枣酒卖完了,正好卖梨子酒呢!”
  
  众人听了,都是啧啧称奇。
  
  几日后,采莲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忙碌,到集市上采买上好的鸭梨,着手酿造鸭梨酒。
  
  梨酒的酿造工艺和红枣酒有很大的不同,红枣是打来米酒浸泡就可以,梨子却要本身发酵出酒精的,要切成块,中间还要添加许多东西,掌握许多火候。
  
  娘儿三个,在采莲掌舵的情况下,整整忙了七八天,才把二十坛子梨酒封存好,等待发酵。
  
  在滁州,秋天可以买到的水果,除了红枣和梨子以外,就没有什么可酿酒的了。
  
  忙完了之后,陈氏闲来无事,就领着两个女儿做些女工刺绣,叫采莲换装,拿到集市上去卖。
  
  陈氏的刺绣手艺甚是精良,她绣出的肚兜,枕套等物件,到了集市上不愁卖,换来的银钱也足够母女三人日常开销的。
  
  见自己的绣品也能养活全家,陈氏不禁感叹道:“说起来,还是这城里好呀!在村里,人要面朝黄土背朝天,累得要死要活才能吃饱饭,可到了城里,风不打头雨不打脸的,坐在家里就能挣到银钱呢!
  
  听了母亲的话,采莲抿嘴一笑,没有答言,只暗暗期盼着红枣酒快点好。
  
  当秋天的最后一片叶子落到门前的石阶上的时候,陈氏将母女三人的棉袍拿出来拆洗了。
  
  采莲见了,便和妹妹一起上前,对母亲道:“娘!你把我的棉袍罩面做成男子样式吧!我好穿了去卖红枣酒!”
  
  棉袍缝好了,红枣酒也成功地酿成了。
  
  采莲轻轻揭开坛子上的封皮,只觉得酒香扑鼻,拿起勺子在坛子里轻轻搅动几下,更是香气四溢,采玉忍不住拿了碗来,舀了一勺放进碗里,端起来就喝。
  
  正在这时,外面又有人敲门了,接着是王大娘的声音叫道:“你们家的酒出坛了吗?怎么这么香啊!”
  
  陈氏忙上前开门:“嫂子来得正好,快来尝尝吧!”
  
  王大娘到了院中,采玉忙端了一碗酒送过去“大娘,请尝一尝吧!”
  
  王大娘接了碗,放进嘴边,浅浅吸了一口,只觉果香浓郁,味道甘醇,不由得连连喝了几口,翘起大拇指赞道:“这可真是美味极了,怎么会有这般巧手!”
  
  采莲微笑道:“玉儿,你多拿几个瓷瓶儿,将这坛子酒装瓶,送给街坊邻居们尝尝!”
  
  采玉依言照办,将那坛子酒分装了好几个瓷瓶里,一一送到邻居家,倒进邻居家的碗里,再将瓷瓶拿回来。
  
  众邻居喝了,都是纷纷称赞,第二天,带了钱,拎了瓶子来打酒的人就将这租来的小院门围得水泄不通。
  
  




☆、卖酒

  王大娘见状;便对众人道:“大家排好队;一个一个来!”
  
  其中一个妇人问道:“不知这红枣酒多少钱一斤呢!”
  
  采莲见了邻居们热忱的面孔;实在不忍心抬高价格;便呐呐道:“一钱银子一斤便是了!”|
  
  王大娘听了;连连摇头:“不成!姑娘!你这酒本钱就花了十来两银子;照这样卖;你只赚不到十两银子,你孤儿寡母的;可就指望卖酒过日子呢!”
  
  众人一听,也纷纷道:“这样不成;干脆二钱银子一斤吧!这样二百斤酒,你们就可赚三十两银子,三十两足够你们母女一年的吃穿用度了。
  
  王大娘忙道:“就怎么定了,玉儿,赶快打酒吧!”
  
  一番闹腾下来,红枣酒空了是十坛子。
  
  到了晚上,陈氏看着桌上白花花二十两银子,不由得笑眯了眼睛:“莲儿!这银子赚的,可比我做绣活多得多了!”
  
  采莲摇了摇头:“娘!这银子赚得哪里算多!不过街坊邻居一番支持我们的好意,我不好意思收贵的,明儿我把剩下的酒推到城北去卖,那才是真正的赚钱呢!”
  
  “怎么?一样的酒,你还能买到两样价钱?”
  
  采莲笑道:“谁说是一样的酒了,邻居们在我家里打的是散酒,是出厂价,明儿我找些漂亮瓶子,装了,再贴上美丽的图案,拉出去就是不一样的酒啊!”
  
  “出厂价?”陈氏瞪大了眼睛。
  
  采莲嘿嘿一笑,没有答言,自去收拾碗筷,洗碗去了。
  
  第二日,采莲开始着手红枣酒的包装工作,她买了些宣纸和颜料,好在前世学过几年绘画兴趣班,此时便用古代的颜料,以西方油画的技法,在纸上画了一个美女,在月桂树下的亭子里,对着明月,举着杯子的红枣酒,一脸嫣然的笑。
  
  图案的一侧,则用工笔小楷写着:“红枣酒”三个字!
  
  古代没有复印机,采莲全用手画,画了整整三天,才画出了四五十张图案,然后把这些图案贴在美丽光亮的青花瓷上,精美异常。
  
  采玉着迷地看着姐姐制造出来的一瓶瓶酒,低声问:“姐姐!你把它们弄得这样漂亮,要卖多少钱一瓶呢?”
  
  “我听说,城里的名门望族多聚集在城北,这次,我要专做富人家的生意,至少五两银子一瓶!”
  
  采玉吃了一惊:“那么贵,卖得出去吗?”
  
  采莲嘻嘻一笑,对妹子道:“你没见我又买了好些小瓷瓶子吗!
  
  采玉想起姐姐昨日的确买了一些小小的瓷瓶回家,便道:“那些小瓶子,装胭脂花粉都嫌小了,你想拿它们做什么呢!”
  
  “傻丫头!我是想用它们装了酒,送给那些富户人家的太太小姐们试喝呗!喝得好了,自然就肯花钱买了,五两银子对她们来说可不算什么!”
  
  采玉半信半疑地看着那些小瓶子,半晌没有说话。
  
  一切都准备停当之后,采莲换上了那件深蓝色的男装棉袍,擦洗的干干净净的手推车上,整整齐齐地码放着大大小小的美丽的瓷瓶,来到了城北。
  
  城北,是滁州城里达官贵人,名门望族聚集的地方,那里的街道都比别处要宽,街道两边皆是深宅大院,朱漆红门,有的门上挂着金漆匾额。
  
  采莲一路望去,微微觉得失望,因为街道虽然宽敞,街上却没有什么行人,三三两两的男人,看装扮就知道是大户人家的仆役,出来办事或采买的,这样的人,当然不会对自己的果酒感兴趣。
  
  一时彷徨无计,只得推了车子,来到宅邸比较密集的一条街角,站定了,等待可能的买主。
  
  可是,等了半天,也没见到一个女人,好不容易看见一顶轿子从外面回来,正要上前游说,却发现下了轿子的那个是个中年乡绅。
  
  正思量间,突然有个男仆打扮的青年男子上前问道:“小哥,你这车里装的什么东西?敢是来这里卖的吗?”
  
  采莲答道:“这里装的是红枣酒,正是推来卖的!”
  
  那年轻人拿起一瓶,在手里反复看了,念叨道:“红枣酒,我们府里上下人等没有喝过这个的,这米酒酿成的,男人没几个爱喝的,我们都喝高粱酒!”
  
  “那——不知府上的太太小姐们,平时喝什么酒呢?”采莲急忙追问。
  
  那人哑然失笑:“太太小姐们讲究温良贤淑,哪有日日喝酒的,我们府里的太太小姐们,也就有时喝点桂花酒米酒什么的!”
  
  那人去后,采莲想,这红枣酒要想打开销路,恐怕还要费一番周折,到底要怎么办呢!
  
  眼看黄昏日落,一瓶酒也没卖出去,虽有几个来看的,也都是管家书童之流,采莲连那些试喝的酒都没有给他们,她锁定的客户群是女人。
  
  正失望间,身边走来几个仆妇,嘴里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其中一个说:“我们太太也真是的,明知道舅太太不喜欢她,还要约了她去庙里上香,这不是自找难堪吗?”
  
  “谁说不是呢!庙里的几位太太小姐们都看出来了,一起吃饭时,舅太太对我们太太那横挑鼻子竖挑眼的样儿,嘴上不说,心里谁不为太太抱不平!”
  
  “没办法!谁叫咱们家老爷的前途要仰仗着舅老爷呢!再加上舅太太毕竟是娘家人,太太隐忍也是应当的,不然……
  
  听了几个仆妇的话,采莲精神一振,庙里上香,太太小姐们吃饭,这几个字眼即刻触动了她敏感的神经,她有些沉重的心立刻变得轻松了,唉!我真笨,早怎么就没有想到呢!前世看古代的电视剧,太太小姐们唯一外出聚会的地方,可不就是庙里吗!
  
  想通了此节,她只觉得浑身轻快,也不呆在这里死守了,推了车子就往回赶。
  
  家里,母亲和妹妹正坐在堂屋做针线,见她回来了,立刻放下针线奔了出来。
  
  “姐!怎么样了?卖出了多少瓶?”
  
  采莲摇了摇头:“没有,今天一瓶都没有卖出去!”
  
  陈氏听了,不由得心里一沉,嘴上却道:“儿!卖不出去就卖不出去,实在不成,咱们回江家村去,娘做绣花也能赚钱呢!家里还有五十亩地。
  
  采莲拿起茶杯,从茶壶里倒了一杯清茶喝了,放下茶杯,方缓缓道:“你们别担心,我已经想出了法子,明天应该是可以卖出去一些的!”
  
  采玉笑道:“娘!姐姐,你们难道忘了,咱们昨儿已经赚了一些银子了!”
  
  陈氏忙点头道:“即使不回乡下,做绣活卖散酒,也能过日子了!”
  
  听着娘和妹妹的对话,采莲没有说话,心里却想:“我要的生活,可绝不是能赚钱吃饭就成!”
  
  




☆、成功

  那日;采莲天不亮;就推着手推车;来到了琅琊山前;据说那里的香火最为鼎盛;大户人家的太太奶奶小姐们都爱在那里聚会。
  
  观音庙在琅琊山背面的山脚下;采莲到了庙前;才深深松了口气,她原本还怕观音庙坐落在半山腰;那自己这手推车要想上山可就惨了。
  
  此时天边刚显出鱼肚白,朦朦胧胧的天光中;琅琊山显出了它秀美的轮廓,采莲想起前世读中学时语文课本上那本《醉翁亭记》,心里有些激动,这山,果然是秀丽无匹,自己穿到滁州十几年,到今天,才算真正不枉穿来了滁州一场。
  
  她抱膝坐在一棵松树底下,听着婉转的鸟啼,静静等待天明。
  
  当清晨的阳光透过树梢的时候,古庙前终于响起了一阵清脆的马蹄声。
  
  采莲饶到树后,偷偷注视着那辆马车,只见马车装束华丽,车夫衣着干净整洁,就知道定是大户人家。
  
  车帘掀起,果然从车中走出了一位珠光宝气的贵妇人来,采莲抿嘴一笑,悄悄转到一个僻静处,换回了女儿装。
  
  今儿是十五,上香还愿的好日子,采莲算准了庙里会聚集许多名媛贵妇,便不急着进庙,而是继续守候。
  
  果然,不一时,就有四五辆马车陆陆续续地停在了庙前,车里出来的,不是太太,就是小姐。
  
  采莲看看天色不早,庙里估计也聚集了五六个太太小姐了,便推了车子,来到庙门前。
  
  守门的是个十五六岁白白胖胖的小尼姑,见采莲穿着普通,便拦住道::这位女施主,你推着车子进庙做什么?还有,车上装的是什么?
  
  “小师傅,我这车上装的都是准备供在菩萨面前的东西,是我精心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