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男配逆袭手册[快穿]-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了,心里舒坦归舒坦,段奶奶也不至于和自己的亲孙子抢吃的。
  她满脸慈祥的摸了摸段青恩的头,又把鸡蛋塞了回去:“乖,奶知道你听话,不过奶年纪大了,吃这好东西也没啥用了,你生病了,就得吃点好的补补。”
  “那我和奶一人一半。”
  段青恩说着,干脆就把鸡蛋磕破了,一分为二,不等着段奶奶反应过来,就踮着脚把那一半鸡蛋塞到了弯着腰跟自己说话的段奶奶嘴里。
  都到嘴里了,段奶奶总不可能再拿出来,只能咀嚼着吃下了。
  “你这孩子,咋这么机灵。”
  段青恩依旧一脸小大人的严肃,看着可爱极了:“俗话说,父母之恩大过天,奶是父亲的母亲,更是比天还大,您又每天里里外外的忙着,要说补,该您补才对。”
  “哪里就像是你说的这样忙了,我这做的事,全村的人都在做,又不是光我一个人。”
  她又好气又好心,心里又暖的不行。
  段奶奶自觉自己是为这个家付出了不少的,从年少嫁过来,就为丈夫生儿育女,洗衣做饭下地干活在家缝补,她倒是不觉得自己委屈,毕竟全村女人都是这么过来的。
  只是从前,从来没有人觉得她辛苦过。
  如今被小孙孙这么一说,话里话外都是心疼她,段奶奶这个心理感受就十分的舒坦了。
  用一句话说,就是软到了心里去。
  段青恩还在说:“我知晓奶疼我,先生说,若是我能读好书,日后科考中举就能选官,到时候就能拿朝廷的俸禄孝顺父母爷奶,您先等等我,等我长大一些了就去科考,做了大官,就能让您过上好日子了。”
  段奶奶听的心里又觉得小孩子就是异想天开,科举哪里是那么好考上的,当大官就更难了,光是他们镇子上,就整整十年没有人考上童生了。
  城里倒是有,但人家那是大户人家的小少爷,从小金尊玉贵特意请了先生教养大的,就这样,能考上的还不多呢,他们穷人家的孩子,怎么可能那么好运气考上。
  说是这么说,但看着只有七岁的小孙孙一脸“我好认真”的跟她描绘着日后他科考,金榜题名,当上大官奉养她,让她变成老封君,又说要给她请封诰命,段奶奶心里就仿佛吃了蜜糖一样甜。
  她就说,四个孙子里,就青恩最懂事乖巧。
  段奶奶临走时,对着段青恩的声音又柔了不止几个声调,再三叮嘱了他一定要把剩下的一半鸡蛋吃完之后,才心情十分好的笑眯着眼出去。
  段青恩坐在,开始慢条斯理的喝清粥。
  只是到底也没有吃那半个鸡蛋,而是妥善的藏在了床铺里面。
  等到他吃完饭,段奶奶又进来把碗筷收拾了出去。
  不让他在外面吃饭一是怕外面风大吹到了他,二是担心段青恩传染到了另外的三个孩子。
  毕竟穷人家太怕生病了,最好的省钱方法就是不生病。
  段青恩也没出去,就在屋里缓慢走动着。
  其实这个身体也没有家里人想的那么虚,只是因为早产,他父亲身子不太好,之前看过大夫,说是子嗣比较艰难,段母能怀上他对于夫妻两个来说简直是奇迹,做好了这辈子只有他一个独苗苗的准备后,对着唯一的儿子自然是百般小心千般呵护,生怕哪里出了差错。
  原主三岁之前,去到哪里都是被母亲放在有盖子的大菜篓子里背着,干活的时候就把他放在树荫下,生怕他哪里不舒服。
  本来就早产,又被父母这么娇惯着不让运动,偏偏农家穷,也没本事让他吃好喝好,这才显得他身子虚弱。
  其实如果他从小就像是村里其他孩子那样四处疯跑养着,身体也未必像是现在这样。
  段家屋子倒是不小,虽然都挺破旧的,但也不像是村里其他人家一样,一家子住在一个屋子里,据说这房子是当初段爷爷年轻时在城里给人家盖房子,每次人家请他去,他都要求说要一些砖头,然后又把得来的砖头一点一点的拉回来。
  就这么攒了几年,这才开始盖房子。
  就是因为这个大的可以不用一家子挤在一间房的房子,段家的四个儿子才都不愁媳妇。
  这也是段爷爷的远见了,他自己辛苦几年,却能让底下的儿子孙子们都能松坦一些。
  就像是段青恩,如果不是他作为一个农家子连日后去地里种地都不行的话,段奶奶也不会发愁的去给他领个童养媳回来,这里面要说没有段爷爷这个一家之主的示意,肯定是不可能的。
  扯回正题,因为段爷爷的辛苦付出,段家人都住的还算是松,至少小辈们都能有自己的屋子,也不会发生那种父母在这边辛苦造人,孩子在旁边睡大觉的尴尬情况。
  而段青恩因为是和李宝君是未婚夫妻关系,李宝君又是童养媳,于是她和段青恩睡一个屋,段家不是没有空余的屋子让她来住,只是刻意这么做。
  当然,都是小孩子,肯定什么也不能干的,只是这也是段家爷奶的远见了,即使乡下人不计较什么,但女孩从小跟着男孩一起睡,以后就必须是非段青恩不嫁了。
  这也是为了防止以后李宝君长大之后翅膀硬了不认这门婚事,在原剧情中,这也成了原主拒绝女主的原因。
  毕竟如果他不娶李宝君,李宝君要么终生不能嫁人,要么嫁给一个不嫌弃她从小跟着没有血缘关系的男孩睡一个屋的丈夫。
  毕竟就算是他们二人心里都清楚他们清清白白,都是各睡各的,但在外人看来,都是血气方刚的年纪,又是板上钉钉以后要成婚的,难免不会做些什么。
  但能连这都不嫌弃的,条件必然好不到哪里去。
  不是缺胳膊少腿,就是老鳏夫,当时李宝君才十几岁,如花一般的年纪,原主怎么可能愿意看她落到个那样的下场。
  在李宝君还没有回来的时候,段青恩就在屋里来来回回的缓慢走动着,他身子还虚,但也没虚到走不了路的地步,这么来回走了两步,额上虽然出了些许细细密密的汗,但精神却要比刚醒来的时候要好些。
  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李宝君回来了。
  她这个年纪的女孩在村里也算是能做活的了,又不是自己亲生的,段家也没人关注她为什么割猪草割了这么长时间,因为也能让她得以顺顺利利将猪草放下,把用竹筒装着的泥鳅带回屋里。
  身上还能看出水渍,脸上也满是汗水的小萝莉一进屋,就把藏在怀里的一竹筒泥鳅拿了出来,满眼亮晶晶的递给了段青恩。
  “相公你看这些够不够,不够我再去抓。”
  “够了。”
  李宝君之前怕这些泥鳅死了,还往里面放了水,虽然一路回来水也洒的差不多,但这一竹筒的泥鳅倒还算是鲜活。
  段青恩直接拿了洗脸的木盆,让李宝君把泥鳅倒在里面,“先让他们吐吐泥,明天再吃。”
  “嗯!”
  李宝君点头,满脸乖巧,“那我去再去打些水,免得他们第二天死了。”
  段青恩答应下来,“你等一下。”
  说完,他回头去了床铺后面把那半个鸡蛋藏在了手里,转身再对着李宝君道:“你今天去抓泥鳅的时候,看见河边有花了吗?”
  李宝君点头,“我看到了,相公你要吗?那里好多花……唔!”
  趁着她说“花”这个词张嘴的时候,段青恩眼疾手快,一把将半个鸡蛋塞到了她嘴里。
  见李宝君睁大眼要吐出来,他又催:“快点吃了,不然掉地上了。”
  李宝君只能带着一脸的茫然,以及一点满足,瞪着漂亮的圆滚滚眼睛一点点吃掉了嘴里的半个鸡蛋。
  吃完后,她摸了摸肚子,脸上满是满足。
  这么长时间以来,她还从来没在这个时间段肚子里有食物过。
  隔壁的隔壁,段爷爷段奶奶住的房间里。
  段爷爷正在收拾床铺,段奶奶在一边嘴就没停过:“青恩这个孩子真是懂事,还说要给我请诰命,说是请了诰命,我就能让人家喊一声老封君,就是那种被走在哪里都有丫头伺候的,大官媳妇还要给我行礼。”
  “诶呀,这孩子,就是读了书了,和那三个皮猴子真是不一样,真是,说的我这心里舒坦的不得了。”
  段爷爷听着媳妇说了一晚上了,感觉耳朵里都能听出茧子来,见段奶奶说个没完,只能敷衍道:“这孩子是要懂事些,说不准日后啊,咱们家还真能出个大官。”
  “行了,赶紧睡吧,一会天黑了什么都看不见,再把你给摔了。”
  段奶奶这才赶紧帮着丈夫收拾好床铺,和他一起钻了被窝。
  只是虽然躺下了,一双眼却还睁着亮晶晶的。
  老头子都说青恩以后能当大官了,那还能有错吗?
  虽然大房媳妇一直说她偏心,但段奶奶心里清楚,她自己可是一直都不偏不倚,稳稳当当的。
  但今天,她心里的天平,悄悄地往段青恩这个小孙孙那移了一点。
  这么乖巧懂事孝顺的孩子,她偏疼一点,也是理所应当的吧。
  这么想着,段奶奶心安理得的睡了。


第57章 农家科举日常(2)
  也许真的是小孩子恢复力好,再加上每天都让李宝君跟他一起去外面找了块地方煮泥鳅吃,段青恩的身体很快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好了起来。
  自从他不再咳嗽,下床也不再没力气走路后,段爷爷段奶奶就不再给他买药了,可能是因为他不再干躺着花钱,一直时不时要鼓捣几句的段大伯娘说的酸话也少了一些。
  倒是李宝君一如既往地勤快,就算是段青恩告诉她身体已经好的差不多了,她也还是坚持在每天割猪草的时候去溪水里面抓了泥鳅,做好了再叫段青恩去吃。
  这泥鳅也没有放盐,也没有放油,就这么干煮,味道肯定是不怎么样的,李宝君虽然年纪小,但也是会做饭的,虽然段青恩每次吃的时候都面不改色,但她还是担心相公吃的没滋味,有时候上山捡柴火要是看见了野菜,也不像是以前一样都拿回家里去,而是悄悄地藏起来一起煮给段青恩喝。
  段青恩每次都假装自己喝饱了让李宝君一起吃,免得东西剩下被其他热衷于漫山遍野跑的小孩发现。
  他们煮东西用的当然不会是锅了,在这个时候,家家户户煮东西的锅那可是最重要的物件,段青恩这段时间生病不能去找教导他的夫子,村里人也都基本不认字,于是他也无从得知这煮饭用的锅是在哪一年出现的。
  不过根据他偶尔见过村里人聊天时说话,说城里人冬天都吃火锅,说是把肉跟菜都加在一起,别提多好吃了,他们冬天也可以试试,段青恩也能大约猜测到这个王朝许多东西都是无序出现的。
  无序也好,没有秩序也就不怕扰乱秩序。
  这一天,段青恩与李宝君又一起溜了出来,村里的孩子都没有那么精贵,就算是段青恩是三房小心翼翼带大的,他想要出去玩也不会被拘着,只说让李宝君带他一起上山捡柴火就行。
  作为全家唯一一个身体不咋地长大了也不回去田里干活的读书人,段青恩从小到大都没有干过活,当然了他的三个堂兄弟也基本没干过。
  于是他跟段母说是要一起出去捡柴,段母也就只当做段青恩是在家里憋得难受想要出去玩了,痛快答应。
  反正李宝君这孩子虽然年纪小但也的确稳重能干,段青恩也不是那种喜欢各种作死的熊孩子,段母还是很放心的。
  于是,两个小的得以偷摸溜出来,躲在小溪后面开始用石锅煮东西吃。
  这段日子他们都是这么干的,找了一口凹陷的石头,在地上挖个坑,往上面搭一点柴火,再在底下弄一点柴火干草,再打了水放进石锅里,就权当做是一口锅这样用了。
  反正石头厚的很,烧也烧不烈。
  李宝君一开始还在段青恩让她一起吃泥鳅时小口小口吃着,生怕自己吃多了相公没得吃,后来发现段青恩的食量就那么多,她不吃也会浪费后,就也跟着大口的吃了起来。
  泥鳅这玩意本身就是补物,老人小孩吃着对身体也好,而这个时代的泥鳅也不知道是野生野长纯天然还是怎么着,反正吃了之后效果看的见。
  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段青恩就从下地走路还要扶着墙,变成了小孩子正常的体力,李宝君更是从从前因为营养不良而泛黄的脸色,变成了如今的白里透红,连眼睛看着都要比曾经亮了一点。
  她是个好孩子,虽然吃着泥鳅好吃,但也总是觉得心里像是做了错事一样的不安,一开始发现这泥鳅的确好吃而且能改善体质之后,就小心翼翼跟段青恩提议告诉家里。
  “要是大家都吃了,不就都身体好了吗?尤其是奶奶,我看她最近腰不太好。”
  李宝君虽然年纪小,但也记得很多事,知道如果不是当初段奶奶买下她,她恐怕早就饿死了。
  当时她人小,走不快,跟不上队伍,人群里还有人四处盯着别人家的孩子,趁着别人不注意偷偷抢走吃了,她爹娘本来一共有六个孩子的,道上最小的妹妹饿死了,后来二哥又在一个夜晚起来不见了,不知道是晚上自己走丢了还是被人偷走了,爹娘也是实在没办法,才在走到这一片时给她插了草标。
  哪怕是给人家做下人,做楼里的姑娘,能活着也是好的。
  她还记得当初娘抱着她哭,要她好好活下去,听主家的话,也记得当时是怎么饿肚子,怎么恐惧的缩在父母怀里一步都不敢出去。
  因此她很惜福,即使段大伯娘每次都骂骂咧咧说家里本来就不宽裕还多了一张吃饭的嘴,她也记得她刚到家的时候,是段大伯娘带着她洗澡,还把她年轻的衣裳拿出来改了给李宝君穿。
  对段大伯娘就满是感激,对待其他人就更加不用说了,尤其是救她出苦海的段奶奶,在这孩子眼里就跟神仙菩萨差不多。
  只是她知道自己不是亲生的,不敢亲近段奶奶,每次又对着谁都是让干什么干什么,别人没看出来罢了。
  段青恩之前一直让她再等等,现在算着日子吃的也差不多,他身上也恢复的差不多了,也做了决定:“这样,一会我们再煮一锅,放进竹筒里,我去跟奶说。”
  “嗯!”
  李宝君也没问段青恩要怎么跟奶奶说他们吃了有毒泥鳅,在她眼里,段青恩这个相公一直都是万能的。
  于是两个小的赶忙吃完了今天分量的泥鳅,李宝君又煮了一锅,还特意把之前省着打算明天再吃的野菜放进去,最后煮成了浓浓一碗……味道不咋地的泥鳅汤。
  毕竟他们没盐没油没调料,能煮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
  李宝君还要上山砍柴,段青恩就此跟她分别,拿着竹筒回了家。
  这个时候不太忙,但大人们也要去地里忙活,年纪大的孩子就帮着砍猪草捡柴火带底下的弟弟妹妹,年纪小的或者家里受宠的就漫山遍野的疯跑着玩,如段奶奶这样的老太太,基本都是在家里做饭。
  毕竟做饭可是掌家的活,一般都只有家中最高女性权威的人,也就是婆婆才能有底气知道放多少米粮,又吃什么菜着。
  就算是儿媳妇进厨房,婆婆一般也都在一边看着,一步都不会离开,生怕自己一走,儿媳妇就趁着她不在偷吃。
  段青恩回去的时候,段奶奶刚刚忙活完,正拿着一个蒲扇给自己扇风,见到段青恩回来了,眼睛立刻笑眯了。
  老人家本来就喜欢嘴甜的孩子,更何况段青恩的嘴巴还不是一般的甜,自从那次病好了之后,一有机会就拉着段奶奶说甜言蜜语。
  什么以后赚钱了要给奶奶买个大房子,买二十个小丫头伺候着,再请了专门的人给她做饭,什么山珍海味美味佳肴,摆上满满一桌子。
  还有什么要努力读书考上功名,然后整个村子都知道她是状元郎的奶奶,让全村人都羡慕她。
  这些要是让正经的老封君听了说不定还要笑,但对段奶奶这个一辈子没读过书,基本没出过这个村子的乡下老太太来说,给她请诰命,让她能成什么老封君,都没有在村里让所有人羡慕来的快乐。
  当然了,不是说当老封君不快乐,只是那些太遥远了,段奶奶一个老人家想象力还没有那么好。
  总而言之,不管是请诰命还是让自个在全村都抬得起头,段青恩这个小孙孙的童言童语反正是把段奶奶哄的合不拢嘴。
  以前她表面上虽然是对着三房好一些,那也是怜惜自己儿子子嗣艰难,以后一辈子可能就青恩这么一个孩子,自然是要照顾好了,万一有个什么,老三两口子可就没后了。
  但实际上,她心里对四个孙子都是一样,毕竟隔着辈,她又整天忙忙碌碌的,小孩子都喜欢跟同龄人玩,谁会来找她这个奶奶。
  平时不联系感情,段奶奶对孙子的疼宠自然只是基于“这是我儿子的孩子”份上。
  段青恩这么一跟她联系感情,段奶奶对着这个嘴上好像抹了油一样的小孙孙简直一天比一天要疼。
  老人家不偏心则以,一偏心,那简直谁也挡不住。
  今儿就段奶奶一个人在家,她笑眯眯的招手让段青恩过来,“青恩啊,今儿咱们吃鸡蛋汤,奶奶给你盛一碗,你喝饱了再出去玩好不好?别告诉别人啊,告诉他们了,以后你可就没有鸡汤汤喝了。”
  这也是段奶奶并不独有的偏心方式了。
  ――找着机会就往自己最疼爱的孙子嘴里塞吃的。
  每次还都是做贼一样的生怕其他两房看见,叮嘱段青恩快点吃了之后还带着他去漱口,免得被人闻见味道。
  今天她弄了鸡蛋汤,也是想着青恩虽然身子看着好了些但还是要补补,这才在不是农忙时间罕见的拿了鸡蛋出来做汤。
  鸡蛋汤对于农家来说可是很少出现在餐桌上的,毕竟他们虽然养着鸡,养着猪,有的还养着鸭子,但这些可都是用来卖钱的。
  鸡蛋这种东西,更是除非家里有谁生病了/坐月子了/赶礼了,才会拿出来的东西,不然平时都是被收拢在婆婆那,就等着攒够了拿到镇上去卖了换钱花用的。
  段奶奶这偶尔觉得家里人辛苦,还拿着鸡蛋出来打蛋花汤的那还算是大方的,村里大部分的人家都是家里鸡每天下蛋,但一整年全家人都尝不到蛋味的。
  就只有过年的时候,肉食荤腥才能搬上桌,就这样,那也是大人都舍不得吃两口,几乎全给了孩子吃。
  但孩子本身就是馋猫,吃过一次只会更加想吃,有时候馋疯了,几乎做梦都是在吃肉,这样的事在段家也不是没发生过。
  今天段奶奶早上宣布晌午有蛋花汤喝的时候,段青恩的三个堂兄弟就直接欢呼了起来,高兴的走路都在飘。
  段青恩倒是没有那样,一是他本来就因为念书而平时克制自身不喜形于色,二就是他这段时间天天吃泥鳅,就算味道不怎么样吧,好歹也是肉,也没那么馋荤腥。
  段奶奶要起身给他盛汤,他直接就拉住了她:“奶奶,你等一下,我给你个东西。”
  “什么东西呀?”
  段奶奶还以为自家孙子是在外面捡了什么好玩的石头给她看,以前也不是没有孙子这样来找过她,她糊弄过去也就算了。
  但这次要给她看的可是青恩这个乖孙孙,她盘算着一会一定要多夸几句,让青恩这孩子高兴高兴。
  段青恩直接就把竹筒掏了出来,递给段奶奶:“奶,这个是好东西,你快吃了。”
  “什么啊?”
  段奶奶奇怪的看着里面的一小块一小块,“这怎么看着像是蛇肉啊,青恩,你抓蛇了?可别抓那玩意,那有的可毒呢,咬你一口,你就没命了!”
  段青恩之前和李宝君一起把抓上来的泥鳅做了个简单处理,又切成了小段,乍一看着的确跟蛇肉一样。
  “不是奶,这个不是蛇,这是小溪里的那个黑色的长得像是蛇的鱼。”
  “鱼?”段奶奶先是愣了一下没反应过来,等在记忆里找出孙子说的鱼之后,吓得身子就是一抖,一把把段青恩扯了过来。
  “你吃了??不能吃啊!!那东西有毒的,毒死过人的!!!”
  “快点快点,奶带你看大夫去!!”
  “诶诶诶奶!”
  眼看着老太太迈着脚雷厉风行的就要拉着他往外跑,段青恩连忙又眼疾手快的把人拉住了,“这东西没毒,就是大家以讹传讹。”
  段奶奶茫然脸:“什么鹅?谁家的鹅?”
  “不是不是。”
  段青恩只好又给老太太用比较简单的话解释了一下,“就是本来这东西没毒,但是有个人正好在死之前把它给吃了,所以大家都说它有毒。”
  “他那是因为吃了这个东西,所以才死了的!”
  段奶奶捂着自己砰砰砰跳的小心脏,蹲下身上上下下的看段青恩有没有哪里不好:“青恩,你真吃了?你现在身上怎么样?哪里难受不?”
  “我已经吃这个东西有七天了,真的一点事也没有。”段青恩用着稚嫩的声调哄着段奶奶:“奶,你别担心,我是在书上看过的,这个鱼叫泥鳅,是鱼的一种,喜欢钻泥,没毒,不咬人,吃了之后,对老人小孩都是补品,而且还能治疗男人隐疾。”
  段奶奶见孙子说的这么有模有样,摇头晃脑的背书,果然被唬住了。
  村里虽然对读书考科举不太推崇,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