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之史有前例-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是,只对几位心腹大臣说过,我猜圣人恐有托付朝政之意。如今许多政事都是太子殿下处理的。”

    “看来,你推测圣人打算今年退位的消息,不是那么离谱。”史鼎小声自言自语到。

    史仲竹翻白眼,本来就不离谱。

    史鼎在心里打算多收集些信息来验证,话题又转到史仲竹的婚事上:“和魏家定亲已经许久,找个吉利日子,把六礼走完吧。”

    “是,爹,我都看好日子了,近两月都没有好日子,十月纳征,十二月请期,明年二月亲迎,时间正好,您看?”

    “说到成亲,你到积极,风水先生的活计儿都抢了,急什么!”

    “爹,您和娘成亲的时候,肯定比我还急呢!”

    “臭小子,找打。”

    史仲竹躲过史鼎扔过来的薄书,稍一行礼,溜出书房。心道:当然要自己定日子,好歹拖到了十八岁,省了日后许多麻烦。

    史鼎和郑氏商量过后,终于放出了史仲竹要完成婚礼的消息,史仲竹十八岁成婚,其实是个中间年龄,这个年代,大多数人十四五岁成婚,但从小定娃娃亲,十二三岁成亲的有,男子要考取功名、先立家业,拖到二十多岁的也有,更可怕的是名士,有一种名士晚婚,三四十岁才结婚,要知道大越朝国人的平均年龄也就四十五岁,三四十岁结婚,算得上是夕阳恋了。最可怕的就是不结婚了,有许多名士自称居士,在家里修个道观,或外出云游,不结婚的也有。所以史仲竹小时候痴迷道家的时候,史鼎郑氏才那么紧张,就怕他一不小心也当个名士、居士去了。

    史家的孩子十八岁成婚,在勋贵中算得上是比较晚的了,纳征其实就是送聘礼,史鼎夫妇出一点,史鼐夫妇出一点,史伯松夫妇出一点,史仲竹自己再添一点,圣人听说了,从自己的私库取了一对十分名贵红翡大雁,做添头。众人出力,所以史家下聘时候的聘礼,多得让人眼红。

    请期的时候,也是象征性的商议,两家早已把婚礼定在了来年二月初七,明年二月除了龙抬头那一天,剩下的日子都不太适合史仲竹和魏贞娘的八字,就定在了二月初七。日子是史仲竹自己推算的,到底学了多年的道家,赵芝调侃,史仲竹这是舍不得花钱,风水先生的、媒人的伙计他都抢。

    魏家在抄家的时候被“损耗”的一大笔,加之族中人口众多,作为嫡支他们还需要供应族中一部分开支,所以日子过得并不宽裕。魏史氏做主,魏贞娘的嫁妆就是她母亲的嫁妆和送来的聘礼为主,魏家自己出的,只占嫁妆总和的十分之一。多是些“历史悠久”“家族象征”的大件摆设,魏岩也默许了。他们还有两个儿子,日后说不定还要添丁,还有供应族中,再是世家大族也经不起只出不进。

    婚礼的过程不必赘言,史仲竹已经旁观过史伯松的婚礼,大致流程都经历过,史仲竹婚礼最出彩的就是圣人做了媒人,赐下了许多珍宝,赏赐按照皇孙婚礼的规格来的,让参加婚礼的众人都眼红了一把。

    史仲竹拿着白水充白酒,又带着庞大伴郎团帮忙,才摆脱了敬酒的众人,来到新房。史仲竹来到新房的时候,魏贞娘已经脱下了都尉夫人的大礼服,换上了吉祥常服,如今成亲还不流行红盖头之流,他们的婚礼走的是古礼,也没有闹洞房的步奏。

    让丫头整理好床铺,史仲竹和魏贞娘造成了事实婚姻关系。

    新婚第一天,一早,拜过史鼎夫妇、给史伯松夫妇见礼,给史叔梅、史季兰见礼后,他们又进宫给圣人见礼,这是对圣人作为媒人的答谢,圣人之前专门说过的。只是这又和皇室成员成亲的步奏相符,外人自然当成是圣人把史仲竹当做儿孙看重,又心热了一回不提。

    新婚第二天就是拜访史家众人,当然从忠靖候府开始,其他族人就是到自行到保龄候府,新婚夫妻说是拜见族人,不如说是接见,到底品级地位在那里摆着。

    第三天回门也十分愉快,回门过后,到祠堂给祖宗见礼,史鼎作为族长,在族谱史仲竹的名字后面加上魏氏,魏贞娘正式成为史家的一员,他们的婚礼才算真正完成。

    史仲竹算婚期的时候,把魏贞娘的排卵期也算在了里面,这玩意儿的准确度还是比较高的,新婚甜蜜的几天,顺利让魏贞娘怀孕了。

    而此时史仲竹却的心思却不能放在魏贞娘的肚子上,因为,圣人准备退位了!

 第55章 心传天下事

    史仲竹的推测正确也不正确,圣人的确打算退位了,但不是去年,而是今年,想想也是,今年圣人就御极天下五十年,太子殿下也正好三十五岁,国人都爱逢五逢十的整数。太子最受圣人看中的嫡长子,内定的第三代继承人刚满十二岁,这个年纪是公认的站住了,不会轻易夭折。今年国家承平,不会有什么奇怪的天象,正是退位的好时机。

    史家现在最关键的问题和皇家的问题一样——平稳过渡。

    史仲竹想了许久,又和史鼎、史鼐商议,最后下定决心把自己研究许久的改革粮种结果报上去了。

    史仲竹到养心殿的时候,圣人刚下朝回来,刚在朝会上,圣人宣布了退位的消息,不管大臣哭求,还是太子自陈品德不够不敢妄想,圣人只管宣布,命令礼部在他登基五十年的庆典之前,弄出退位的仪式来。

    保皇党臣子如丧考妣,痛哭流涕,太子姻亲和早已上了六皇子船的人喜极而泣,整个大朝会哭声一片,估计在圣人的灵堂前也就这模样了。

    回到养心殿,见史仲竹欲言又止的模样,不乐意到:“怎么,你也是学那些老学究来进谏的?”

    “不是,臣,我,”史仲竹下定决心,跪下到:“臣有下情禀告。”

    看史仲竹这么严肃,圣人也收敛情绪,吩咐除了高伟,人都下去。

    史仲竹从怀中摸出一本奏折,递给高公公,高伟转呈圣人。圣人拿着这本沾了史仲竹体温的奏折,仔细看去。越看神色就越惊讶,最后面色严肃的放下折子。

    “你说的可是真的?”

    “是,改良粮种的事情,从臣十岁就开始了,至今已有八年,臣考上秀才时,父亲送了我一个小庄子,就是种粮的。”

    “就是你种出牡丹的那个庄子?”圣人问,牡丹花的事儿他还是很有印象的。

    “是,当时只为附庸风雅,后机缘巧合,结识了一位擅长种粮的赵老,田地事宜,都是他在打理。”史仲竹看了圣人一眼,更详细的解释到:“粮种是臣游学时偶然发现的野生水稻和已有粮种的改良,如此,在福建等南边可以一年三熟,在江南鱼米之乡可一年两熟,四川等地一年一熟,北方不兴种稻谷,但臣有一位好友,原是河套马商,叫盖宽,他迁居东北,在与女真交界的地方做贩马生意,臣请他试验,也可做到一年一熟,只是那个地方多山林,百姓还是以渔猎为主,种田也多种小麦。”

    圣人一听,就知道史仲竹是做好完全的准备了,史鼎在福建任职,他本人去过四川,又有朋友在东北,一定是试验好了,才报上来的。

    圣人激动得不得了,这是多么了不得的德政,结合折子上说的,可以高产……圣人都可以想见,后世怎样歌颂自己的功绩,立马就要去史仲竹说的庄子上查看。刚起身,理智回笼,又问到:“怎么这时送上来?”

    “粮种改良不易,臣花费近十年时间,不过略有小成,本打算在圣人御极天下五十年的庆典献上,以添光彩,只是……”

    “你就该在大典上献上的。”圣人叹息。

    “臣知道,臣知道,可……可……,耀昀不仅把您当成圣人……”

    “你还把朕当成什么?”

    “长辈,臣第一次见圣人的时候就说过,您是长辈。”史仲竹说着说着,眼中含泪。

    “傻孩子。”圣人摸了摸他的头,对高伟到,“去请太子过来。”

    圣人知道,史仲竹也知道,这样的祥瑞德政,在圣人的庆典、新皇的登基大典上献出来,才是最恰当的,两位圣人都不会得罪,其实人走茶凉,待新圣人坐稳皇位再献上,得到的好处更大。如今圣人一说退位,多少大臣已经准备抱新皇的大腿的,加之后来一系列事情,退位后的太上皇,越来越喜爱史仲竹,此乃后话不提。

    待太子到来,史仲竹已经整理好仪容,侍立一旁。

    “儿臣给父皇请安,父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太子请安,也不像臣子下跪叩拜,作揖就是。越是最后关头,太子越是谨慎,身子九十度弯曲,是对圣人最大的尊敬。

    圣人也很满意儿子的孝顺,示意他上前到:“朕有件事要交代你。”

    “父皇吩咐。”

    “耀昀,你知道的,”圣人一直史仲竹,道:“他从小就爱种花种草,还给朕进上过牡丹。”

    太子以为圣人想托付自己多关照史仲竹,这当然没问题,史家本来就是他的人。连忙表态到:“耀昀才德兼备,年轻有为,自然是好的。”

    “不是这个。耀昀改良了稻种,可在全国范围内多种一季,产量极高。”

    “啊?”太子也是懂行的,抬头诧异的看向圣人,圣人点头确定。

    “这良种前年就成了朕吩咐他秘密试种,如今试种两年,结果也出来了,朕原本还怕等不及,如今正好,给你登基后,巩固朝政用。”圣人故意把时间往前说,也是保护史仲竹。

    “不可,不可,本是父皇德行感动上天,才有此德政,儿臣何德何能,不可,不可。”太子惶恐到,他是真惶恐,以为这又是一次试探,要知道他得封太子也不过两年多,之前的许多年,可不是受圣人宠爱的孩子。

    “唉,耀昀先下去吧,在偏殿等着。”圣人先吩咐史仲竹退下,又把圣人叫到龙椅旁,让他在边上的矮凳上坐着。

    “朕常常想,是否对你们太过苛责,才让老大、老三、老四、老七都等不及的想要这个皇位。”看太子要说话,圣人抬手止住,接着说:“都说最是无情帝王家,不是帝王家的人就天生冷血无情,是这天下的担子太重了,朕的心有十分,八分给了天下,一分平衡后宫,一分给了你大哥,这些年委屈你了,你怪朕吗?”

    “父皇,儿臣不敢……”

    “是不敢,不是不怪啊~”

    太子挣扎这就要跪倒在地,圣人死死按住他的手到:“今天咱们不是君臣,只是父子,别来磕头请罪的一套。这些年朕知道你委屈了,可朕却不后悔,朕不得不这么做。皇家最忌讳储位不明,朕只有把太子和诸位皇子分开,才是对你们最大的保全。可惜啊,朕千算万算也没有想到,朕一手教导的太子,最后居然成了那样。”

    “父皇……”

    “别,让朕说。朕再立你大哥的时候,就知道他不适合皇位,他心思太敏感,又太容易受人挑拨,忍字头上一把刀,能登上皇位的,谁不戒急用忍,他不如你!你暗中收复了多少朝臣,也没有像他们一样跳出来。别慌张,朕知道,都知道,你能忍,朕很高兴,会忍,日后才有大作为。”

    “朕幼年登基,忍过了太后干政,忍过了辅政大臣,忍过了世家,才有如今。你很好,在太子一废的时候,朕就考虑过让你直接做太子,为什么没有?一是舍不得你大哥,更重要的是你,在那个关头,你居然家宅不宁!你的嫡长子是怎么折了的?朕为什么要等今年煄儿站住了才传位给你?糊涂!”

    “儿臣糊涂,儿臣糊涂!”太子听到此处,连连请罪,圣人不让他下跪,他急的满头大汗。太子当年有一侧妃,亦是重臣之女,为了她父亲的势力,对她多有宠爱,结果导致嫡长子夭折。事后知道了又如何,儿子死了就是死了,如今太子和太子妃关系都不是太好,为的就是这个早夭的儿子。可太子又能如何,侧妃也为他诞下儿女,身份家世在那里摆着。听圣人这么说,太子在心里觉得,等他登基的时候,侧妃封贵嫔吧,正好一宫主位,能称一声娘娘,算是给儿女脸面。

    “你是糊涂,一个女人,伺候的好,你偏爱几分也正常,可你居然是为了她的家世,这才是大错,没有君王迁就臣子的道理,朕当初何其艰难,还是立了非世家的元皇,把她的儿子扶上了太子位。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你要牢牢记住,做圣人,就没有离不得的臣子!”

    “是!”

    “御下之道,你多年来,做得就很好,日后做了圣人,少用鬼蜮手段,多用阳谋,堂堂正正才是王道。”

    “是!”

    “那你说说,你登基后,如何处理甄家。”圣人的考验来了。

    “甄家老夫人健在,待她去后,甄家抄家……流放……”太子一边说,一边看圣人的脸色,要知道,圣人对甄家老夫人的感情,比对太后还深。

    “若是朕,专挑甄家老夫人在的时候下手,得让天下明白,一朝天子一朝臣,甄家按律处置,再挑出没有沾染的清白族人宽恕,名声自然就来了。至于你四弟,升了他的爵位,一生困于京城,他又能翻出什么浪来。”

    太子低头受教,他未必不明白这样处置的好处,只是这样的话圣人能说,他却不能说。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抄了甄家立威,有了史家彰德,还有一件大事,你准备做什么?”圣人再问。

    也许是今日谈话的氛围太融洽,也许太子还想再赌一把父子之情,太子难得说了实话:“军权。”

    “正是!文人造反,三年不成,有了良种,文人自然会为你歌功颂德,这时候掌握军权才是最重要的。不过知道和做到可不一样,你打算怎么做,如今手握重兵的大将,可都是朕的人。”

    “这……”

    “说!”圣人怒道,正在教你精髓的时候,退缩什么!

    “直接罢免,脸上难看,儿臣想,调任吧,几位大将,官职品级不变,只是把任职地方改改,如此就能让他们自乱阵脚。万一……万一他们上书像父皇求救,刚好以此为接口,收缴兵权,让他们回京养老。”

    “很是!看来你大局上是不缺的,这几个月来,你处理政事,朕发现你太过拘泥于小节,这不好。即使你大哥最后被废了,但他处理政事的能力,你所不及。”

    “是,儿臣受教,一定更加用心。”

    “朕多年前就看准了你,如今才把江山托付给你了,你不要怪朕,只有受得住打磨,才守得住江山。圣人的位置不好做,等你坐上了,你就明白了。世人都说龙椅好,可那张椅子坐起来并不舒服,整个椅背都是飞龙浮雕,靠上去咯人的很,屁股底下的垫子不够软,坐久了屁股酸。高处不胜寒,你自去体会吧。”

    “父皇放心,儿臣定尽心尽力,治理好江山。”

    “朕唯一不放心的就是你的兄弟们了。”

    “儿臣定当善待众位兄弟。”

    “这倒不必,你先是这天下的圣人,其次才是他们的兄弟,若是他们威胁到了这江山,威胁到了你的帝位,手足之情又岂能绊住你?你是最适合治理这片江山的人,朕不希望你被人赶下去!罢了,朕好歹还能活几年,朕活着的时候,他们不敢反,你也不敢杀,等朕去了,万事皆空,就不管了。”

    太子再也坚持不住,跪倒在地,“儿臣不敢,儿臣不敢。”

    “天下承继,最要紧的就是平稳,史家是朕给你选的代表,他们一家也早就是你的人了,去吧,去找史耀昀吧。”

    太子打了个激灵,他终于相信,他的父皇真的在多年前就有心传位给他,起身退了出去。要出殿门的时候,太子下意识的望了一眼,年迈的帝王如同垂暮的雄狮,已经没有了锋利的爪牙,他的父亲,真的老了。

 第二代继承人

    天家父子在正殿谈心的时候,史仲竹也在偏殿梳理自己的心事。其实关于水稻他有两套方案,是的,他不仅改良的本土本时的粮种,还种出了所谓的大杀器“杂交水稻”,杂交水稻的事情,只有赵老和史仲竹知道。赵老的学徒是不允许靠近杂交水稻的,对外理由是这里才是技术核心,庄子上的姚管事也不知道,史仲竹也有把握赵老不会说出去。

    为什么不报上去?杂交水稻有一个最大的问题——不能留种!不能留种意味着,皇家会认为史仲竹留了一手,想邀功,就算侥天大运,新旧两位圣人都改名圣母,史仲竹也信不过现在的朝廷。朝廷又不是靠着史仲竹一个人玩得转的,如今监督缺失,弄些不能留种的水稻出来,妥妥是坑死农民的节奏。

    除了这个杂交水稻还有很多问题,比如虫害重,比如连续多年种植,土地肥力下降严重,比如本性霸道,套种困难等等,杂交水稻在史仲竹前世已经证实了有许多问题,为了保护自己,也为了保护农民,他不准备把这种东西弄出来。也许可以留待后世?

    史仲竹在胡思乱想的时候,太子已经来到偏殿了,太子殿下此时已是一如既往的温润如君子,威严大丈夫模样,史仲竹不能从面容上看到太子殿下一丁点儿情绪。

    “臣给太子殿下请安,殿下千岁千千岁。”史仲竹立马行礼到,这还是他第一次单独见太子,虽然他们家早已是太子的人,虽然他在宫中遇见过太子多次。

    “耀昀免礼。”太子温和的虚扶史仲竹起来,“耀昀献上如此祥瑞,父皇和孤都十分高兴,不知孤何时能到产粮的庄子上看看。”

    “太子殿下莅临,臣不胜荣幸,臣随时恭候。”

    “那好,择日不如撞日,就今天吧。”

    “是。”

    今天日子其实有点儿紧,如今时间都快中午了,他们吃个午饭再出城,回来妥妥宫门会下锁,这不是让整个事情传开的节奏?

    “如此走吧。”太子招呼着,带头就要出宫,史仲竹傻眼,午饭呢?

    人家太子殿下就是这么关心民生,一秒钟都等不得,必须马上出城查看。史仲竹一边面上感动,一边在心里腹议,这是不信任我的意思,要给我一个措手不及?

    太子也有避人耳目的意思,只十多人护卫,匆匆往城外而去,史仲竹让等在宫门口的南山先回去报信,说自己要晚点回家。

    太子殿下邀请史仲竹坐上了马车,看不是标准制式的马车,史仲竹也不扭捏的上车了,其余护卫骑马而行。能让太子乘坐的马车,即使外面不显,车厢内也是十分豪华的,史仲竹看车厢中间有一个矮几,自动给太子倒茶。

    “给自己到一盏尝尝。”太子道。

    “是。”史仲竹给自己到了一杯,双手捧着,眼观鼻鼻观心。

    “唉,”太子放下茶杯到,“耀昀和以与孤如此生疏?”

    “太子殿下威严日盛,臣不敢放肆。”

    “父皇龙威,你不也和父皇亲近。”

    史仲竹被噎了一下,小声到:“臣与圣人相识快十年了,是臣而今年纪的一半。”言下之意,我们不熟啊!

    太子也没想到史仲竹是这个态度,平日史鼎在他面前都是十分恭敬的,太子想,到底是少年成名,有些傲气。看史鼎的面子,为了圣人的叮嘱,太子决定包容这个缺点。

    “是了,父皇真是宠爱你,你成亲时,除了没在宫里成亲,走的都是皇孙成亲的礼数。”太子爷到,王府嫡子成亲,除了男方迎亲是可以从皇宫出发外,也就和史仲竹一个规格了。

    “圣人子侄待之,耀昀子侄报之。”史仲竹也不谦虚到。

    “孤与你父亲相识多年,也算得上是你的世叔了。”

    史仲竹没有说话,只又行了一礼,一个对长辈、对太子都能用的礼,只看太子如何理解了。

    “耀昀给孤讲讲这良种吧。”太子转移话题到。

    “是。”史仲竹开始详细给太子殿下解释,从自己怎样萌发了改良粮种的念头,到如何遇见了赵老,再到游学时遇到的野生水稻,连遇到赵老是自家族人史安才、史云鹏牵线的也没有漏,讲解水稻改良过程的时候,也丝毫不避讳,滔滔不绝,从城里一直讲到百花园上,太子对百花园这个名字挑眉,披着羊皮卖狗肉呢!

    太子殿下下了马车,看见的是一个典型北方风格的农庄,唯一出彩的就是靠近农庄的山上那满山的竹子了。太子指着那些竹子道:“倒契合你的名字。”

    “太子慧眼,正是为了臣的名字才种的,只有这一面山是竹林,背坡都是原生的树木。”

    “嗯。”太子随意答了一声,领头走进百花园,门房看见主子来了,自然麻溜行礼,激灵的飞跑去通知管事,到二进的时候,姚管事已经上气不接下气的跑过来了。

    看自家主子明显走在另一位贵人的后面,能在京城里混的,都不是傻子,立马跪倒磕头:“给贵人请安。”

    史仲竹在边上说,“这是太子殿下。”姚管事身子匍匐得更低,声音颤抖到:“奴才姚杰给太子殿下请安,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起吧。”

    姚管事颤抖着爬起来,完全没想到自己有生之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