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食香满园:厨娘巧种田-第1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孩子可能极不舒服,朱成杰坐在朱正清怀里左右扭动着,嘴里喃喃的说着胡话:“娘…不要娘…娘会扎人…三婶不会扎人,妹妹,三婶当娘…会不会扎人…”
孩子断断续续的话让顾明兰心里更加难受了,这么小的孩子,竟然有这么重的负担?
☆、369。第369章 朱小姑回来
顾明兰前生后世,心中的软筋就在孩子身上。
见孩子这样对后娘的感觉纠结成这样,连梦中都在不想要后娘,于是她伸手抚摸着朱成杰的脸轻轻的说:“成杰乖,你要是不想叫三婶当娘,就叫三婶好了。不过不管三婶是当娘还是当三婶,我都会在你不听话的时候教育你,可绝对不会学虎子的娘,用针扎你们。乖,不要害怕,自己怎么想,就怎么叫好不好?你放心,三婶绝对不会强迫你…”
轻声细话回荡在孩子耳边,像亲娘般的温柔,孩子也许是受到了安抚,朱成杰终于安静的睡了。
朱正清听到孩子的话又听了媳妇的话,心中很是内疚:“对不起…”
顾明兰搬张凳子坐在他身边,把火盆往身边移了移,把头靠在朱正清的肩膀上说:“你说什么呢?这有什么对不起的?这怎么能怪得了你。要怪也要怪那些当后娘的太过狠心。如果不是她们这么狠心,孩子哪里会害得这样?
孩子怕后娘,是因为有了后娘也就有了后爹。每个家中都是男主外女主内,因此这管教孩子的事就落在女人身上。孩子听话大人自然舒心,可是孩子又有几个听话的呢?这一不听话,也许一次两次当后娘的还有善良在,会教训两句。可是一而再再而三的闹事打架不学好,当亲娘的都会发火,当然就不要说当后娘的了。
当然,我也不是为当后娘的解脱,后娘难当是现实。可是既然当了孩子的后娘,那么也应该想想,这个孩子也是人生父母养的,管教是一回事,借机在孩子身上发泄又是一回事。
也许以后我也会打孩子,不过你放心,我只会从管教的角度来教育孩子,而不是把自己的怒火发作在孩子身上,更不会像那些恶毒的女人一样,把孩子不当人看。”
朱正清没有说话,只是伸出一只手紧紧的搂住了身边的人。
汗水终于逼出来了,顾明兰立即让朱正清抱起朱成杰放在床上,让他去给孩子找来了干爽的内衣,直到两人给朱成杰换下被汗浸湿的衣服后天已经微微亮了。
见孩子没事了,朱正清把两个孩子都放在了坑内,然后返身去把门给栓死了,轻轻的说了声:“媳妇,好好睡一会,累着你了。”
确实是累了,这一天下来,她觉得比前世拼搏时还要累太多。
第二天朱唐氏带着几个孩子也来看朱成杰了,看着孩子那没精神的样子,她让儿子女儿陪着他,自己则拉着顾明兰去一边说话:“弟妹,你就准备这么着放过她?”
虽然明知道自己不会这么放过她,可是有的话却不必多说。顾明兰故意苦涩的笑笑:“不放过她还能怎么办?这当祖母的惩罚当孙子的,去哪说理去?就算是她错怪了孩子那又怎么样?难道还能到族里去要理不成?你也知道,爹是个什么性子,更何况他昨天出了五百个大钱。”
想着那过份的婆婆,再想着这弟妹的话,朱唐氏明知道这事确实无处申冤,她一脸愤怒:“那牛氏真不是个好东西!活该她生了个傻儿子,就没得再生了!哼,这人会有报应的。”
报应这东西也许在前世顾明兰不相信,可是在这世,她是相信的。
于是她眼光更冷了:“大嫂说得对,这样的人一定会有报应的。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罢了,总有一天会报到她身上。”
听到朱成杰生了大病,朱家太奶奶与朱家大伯娘也过来了一趟,只是对于这事,分了家的婆婆、妯娌,为了家里的安稳,她们也只能劝朱正清忍了。
不忍又如何?她还真能打一阵这朱老婆子了气?看到一边木然的朱正清,一边的顾明兰根本没有听她们的唠叨,把这些长辈的话当成了空气。
到了第三天朱成杰总算来了精神,孩子就是孩子,病就是病,好了就是好了,他们不会装。特别是顾明兰给孩子们做了好吃的后,没两天朱成杰就开始活蹦乱跳了。
孩子没事了,他们夫妇就开始了为新年的计划作准备。
把年前收集好的骨头都搬了出来,朱正清在后院弄了个火坑,按顾明兰的指示,把骨头烤干敲碎磨成粉。
骨头粉弄好后,两人又在屋侧的菜园子里挖了个深坑,把牛粪和骨粉拌在了一块,经过反复搅动压紧,最后用扎好的茅草垫子给盖了起来。
朱正清不解但也回到了家才问:“媳妇,这样捂上不会发坏掉?”
顾明兰笑着点点头:“就要它坏掉才有用。到早稻插秧还有四五十天,其实这骨头粉要沤上个两个月最好。现在日子已经不早了,再不捂上就来不及发酵了,最好是要气温高点就更好了,这样才能发酵的全一点。不过,今天这骨头粉沤肥之事,你没告诉爹爹他们吧?”
想起这一家人,朱正清一怔后立即回答:“我记住你说的话了,不会告诉他们任何人。你是说要是天气倒春寒的话,对这过秧肥不利?”
顾明兰点点头:“那是,倒春寒气温太低,不利于发酵,可越是发酵全这肥料肥效就越好。”
朱正清若有所思的说:“那我们把在山彼上铲的草皮都挑回来这坑边上烧吧?这样这坑里的温度定会高不少!”
顾明兰眼睛一亮:“这是个好办法。”
两人正忙碌着沤肥,却是朱正淼进来叫人了:“二哥,奶奶说小姑姑回来了,让大伙过去一趟。”
小姑姑,就是朱春荣的小女儿朱阿秀?
听说小姑姑回来了,虽然不知道她为何这时节回来,朱正清闻言还是立即放下手中的铁铲对顾明兰说:“媳妇,你还没见过小姑姑呢,一块过去认识一下,她多年没回来过了。”
“多年没回来过了?难道这回是回来喝喜酒不成?”顾明兰对朱家的长辈除朱大姑外,其实好感都不多,所以才会有这么一问。
☆、370。第370章 处处有奇葩
其实也不能怪顾明兰这么想,听说这个小姑姑是村里的美人,嫁的又是个读书人,可那姑父没读出个名堂,家里日子也过得极清苦,平常年节都难得回来。可她在这节骨眼上回来,她也只得这么作想。
不过这时代极重读书人,村里真正读过几年书的人并不多,识大字的也只有家中有几亩良田人家的孩子。所以,就算小姑姑的日子过得并不好,可村里人也没人说三道四,这会她一回来了,这也是朱老太太骄傲了吧?
否则,怎么可能把一个出嫁多年的姑娘回娘家这样平常的事一个个通知,还让大家过去呢?
朱正清与小姑姑的感情极好,小时候朱老婆子不待见他,而小姑姑又在这里帮着带了几年弟妹才出嫁,所以他一听自己的小姑姑回来了,立即想让顾明兰去见一见。
顾明兰见朱正清一脸的欢喜,她也没有打消他的积极性,于是也放下手中的工具:“五叔,我与你二哥先清洗一下换身衣服,这一身味道太难闻,你先过去吧。”
沤肥,农村里人也有不少人家会做,只是平常人家沤肥不会用茅草盖上罢了,所以这时见哥嫂在沤肥,朱正淼并没有觉得奇怪。
两人换好衣服去了朱家大院,这是朱老爷子手上造的屋子,如今与大儿子朱源生一家住在这里。
刚一进院,因为天气还冷,屋外并不见人。
两人走到大厅门口,却听得东一间朱老爷子与朱老太太的房中有抽泣声。
听到这哭声,顾明兰心中搁愣一下: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是小姑姑几年没回来看到老父老母,一时情绪激动哭了?其实王家堂离这里不就两个时辰的路都不到么?为毛过年节都不回来看老父老母?
“我可怜的孩子,都是娘害了你。”没等顾明兰想明白,朱老太太悲切的声音听得人心头发毛。
“好了,秀姑不要哭了,反正这事也出了,哭也没用。”朱老爷子几声咳嗽之后,终于止度了屋内抱头痛哭的母女。
不是回家来看望父母,而是出事了?
“娘,我不怪你,要怪也要怪我命苦。生了大丫二丫后大强就出世了,家里三亩地六张嘴要吃,日子过得再艰难,我也没怪过他什么事也做不了。大强三岁得了重病,高烧不止,让他半夜去叫个郎中回来,可他却说不敢走夜路,耽搁了孩子的病情怪得了我?
怀上二强时,我天天地里跑水里泡,累得跟头牛一样,说他下地帮个几天,婆婆不仅不说他懒惰,还说我不明事理。好吧,我就是吃苦的命,一个人又是种又是收,孩子生下来就没了气,我找谁叫屈?
婆婆在时还有个人拉扯一把,可婆婆走后这几年,他更是懒得不像话。什么活都不做,就天天捧着本书,一说他就说我是个没见识的女人,就想拖累他读书,还说考不上秀才都是我的错。考秀才?世上有这么好考的秀才么?这都要奔四十的人,连个童生都考不上,谈什么秀才?
去年六月大丫放人家时,男方来的六两银子的聘礼,这银子才送到家,就被他抢走了,这会他就不讲他是读书人了。我本想回来与爹娘报喜,可是这样子,叫女儿怎么好意思回来?爹、娘,是女儿命不好,才落了一个这样的人家!
拼着命年底好不容易把个大丫嫁出去,他倒好竟然瞒着我把地卖了,在大年夜拿着银子走了,说他带着银子去外地读书了,等他中了秀才,再来接我们母女。爹啊,娘,家里除了那三间下雨就成了池塘一样的破屋子,他竟然连菜地都卖了,这叫我们母女怎么活啊?呜呜…”
顾明兰站在门口,听着这小姑姑的哭诉,头顶的乌鸦扑棱棱的飞过来:又是一个奇葩男!他是这去读书?她怎么着感觉是去私奔了?
顾明兰这会可不知道,她真相了!
直到小姑朱阿秀哭完了,朱正清才带着顾明兰进门,接着又是惹得她一阵眼泪。
顾明兰扫了扫哭得伤心欲绝的朱小姑,眼前这个据说才三十五六岁的女子,真的是当年朱家村的美女么?这黝黑的脸盘、满脸的皱折、发白的头发,这是个三十几岁的女子?
再看看她身边的小姑娘,如果从小姑姑话中来判断,这个小表妹是她的第二个孩子,大孩子去年才嫁,这个孩子也怕就是十三四岁左右。可这身形,最多看得十岁。一身洗得发白,到处是补丁的衣服,看得出家境艰难。
小姑姑十七岁才嫁,那时朱正清已经懂事。
看着小时候疼自己的小姑姑如此下场,他心里很是难过。可他一个大男人,真不知如何安慰人,只得求救似的看着顾明兰。
其实顾明兰知道,朱家小姑姑想要哭,求的并不是安慰而是支持。她一个小辈的安慰也起不了作用,于是回了他一个眼神,表示让他不要着急。
这小姑姑是回来救帮助的,一时半会还走不了的那种。
如今她们母女被弃无家可归,回娘家是这时代女人的唯一出路。只是她们母女两要留在朱家,还真是个难事。
如今朱老太爷与朱老太太都跟着大儿子过,他们两年纪大身子又不好,朱大伯家日子过得也很苦。自己本来就一大家子,三个儿子只有一个成了亲,小女儿也未订人家,再要挤上这母女俩,恐怕是不乐意的。
朱三叔家虽然只有两个儿子一个闺女,可有一个儿子成了亲,生了两个孩子。那四间的正屋,也是住得满满的。
至于自己婆婆家,别说没有地方住,就是有地方,这朱老婆子会挪出来给她们母女住?
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否则朱老太婆突然也与她一样,换了个芯子,那还有可能。
也许朱老太爷了想到了这个问题,于是说:“秀儿,你也别哭了。既然回来了,你三个哥哥还能看着你饿死不成?老大,你们三兄弟说说看,如何安排你们妹妹,你们可是亲骨血。”
顿时一片沉默…
☆、371。第371章 朱家的安排
好一会没人吱声,朱源生见大家都看着自己,只得开了口:“爹,不是我们兄弟不想管阿秀,只是你也看到了,这哪家也没有多余的地方。我与老三家,各家才三亩水田两亩悍地,一家老小想要吃个饱饭都难。不是我不想管,只是实在没能力管啊。”
“你们可别看着我家,我家虽然多几亩地,可是老五的媳妇这就得进门,明后年就得增加人口了,你们家吃不饱,我家照样吃不饱。谁家有能力养闲人,我不管,我家养不起!”朱老婆子自来是个不愿意吃亏出力的人,见两兄弟的眼光落到自己家男人身上,她立即嚷了出来。
朱阿秀立即“哇”的一声哭了出来:“爹,娘,你们别为难兄们了,我知道哥哥们的难处,别责怪他们。都是女儿不该回来,这两天就当我母女回来看爹娘,明天我们就走。”
朱阿秀是老太太的小闺女,近三十岁上才得了她,自然心疼些。
听到几年不见的女儿要走,老太太抱住她‘呜呜’的哭了起来:“我可怜的儿,都是娘没本事,让你回娘家受这样的委屈。你往哪走?难道娘能忍心看着你们母女出门要饭不成?我与你爹年纪大了,多活一天也是一天,少活一天也一样,你们住在我们这屋子,多搭一张床好,以后我与你爹的饿食少吃一半,一半余下给你们母女吃。”
老太太一番语让朱家几兄弟顿时脸红了起来,几年没回家的妹妹,她一回来竟然赶她走?娘用自己的口中食留下来养女儿与外甥女?这要让村子里人知道,他们一家还有何面脸在?只是,家家的日子不好过,谁家又能多养得起两个闲人呢?
一时众人又再陷入沉默中。
朱家的所有后辈(男)都到了后,看亲娘这伤心的痛哭,实在无奈的朱强源开了口:“娘也别哭了,不是我们当兄长的不帮着自己的亲妹妹,实在我们兄弟是真的家中住不下,才没办法留下小妹与外甥女。不过小妹既然回了娘家,家中有这么多兄长侄儿,我们也不能看着你们无家可归。
爹娘,我提个意见吧,你们看这样行不行。村子里也有人家有空老屋,虽然不怎么好,我们大有帮着修修,暂借着住住应该还行。对于吃食,我们兄弟三人每人一家先吊二十斤谷子、三十斤杂粮,成了家的子侄,一人一家出一百个大钱,先帮你小姑姑过难关,你们看如何?”
三个兄长还能如何?有三个兄长,一家五十斤,那就有一百五十斤粮食。虽然这粮食不算多,可省点吃,等春天一到多挖点野菜,倒也能支持几个月。朱老爹觉得儿子的提议不错,于是点头同意了。
大伯开了口,就算不乐意,当着长辈的面,哪个敢不出?事情就这样定了,在没找到住处之前,母女俩就先住在大伯家,两个与朱梅春住一间。五个成了亲的子侄,一人一百钱,总共五百大钱。
粮银都虽然不多,但是也能帮助度过一时难关。
回家的路上,朱老婆子骂骂咧咧:“没用的东西,当初让她嫁我兄弟,她偏要嫁什么读书人,想当秀才娘子?我呸!想当秀才娘子,那也要看你有没有这个命!我看他家那个老东西,根本不是去读什么书了,有可能藏在哪个窑子里才有可能,只骗倒她这个眼皮浅的东西罢了!”
朱正清与顾明兰走在最后,两个自到朱大伯家后就一直没开过口。毕竟一屋子的人,他们又非长子长孙,开口做什么?
可是朱正清心里却很难受,听到朱老婆子的骂声后,他扯了扯顾明兰的手:“媳妇…”
顾明兰看向他:“怎么了?有话就说啊。”
“那个…那个…等我们搬出去后,我们住的这地方给小姑姑行不行?”
她都搬出去了,反正空着也是空着,给谁住不行?其实顾明兰知道,他们一家一搬走,这屋子怕是空不着了,只要她前脚一搬,这朱老婆子定会后脚就砸了锁把屋子占了。
想着自己这菜园子周边还种着不少的桑树,如果这小姑住进来,正好可以帮她照顾一下,于是她点点头:“你作主就行,不过这屋子是不是分给我们,你还得跟爹说说。我知道你与姑姑们的感情都比较好,你小时候跟着小姑姑的时间也不少,现在她们有困难了,你看着不帮心里定难受。这样吧,除了那一百个大钱外,你再给小姑姑偷偷的送一千个大钱去,让她留着应应急。”
“媳妇…”
听着朱正清有点沙哑的声音,顾明兰朝他一嗔:“怎么了?这就感动了?你的姑姑也就是我的姑姑,她对你好,也就是对我好。我娘家也有两个姑姑,可惜因为奶奶不喜欢我们,两个姑姑也从来没喜欢过我们。说实话,你有两个好姑姑,虽然能力不强,可人心不差。”
有这样的媳妇,他还有什么可说的?
朱正清偷偷的握紧了顾明兰的手说:“一会我就让人去收拾孟婶子家的旧屋。”
听说他要去找人修屋子,顾明兰赶紧说:“找到人了给我说一声,怎么收拾按我的意思来,还有说明一下,包工好了。而且莫让他们声张,这是我们在收拾屋子。”
朱正清赶紧点头:“你放心,我明白。”
朱阿秀就这么住下了,第二天她到几个兄弟家登门道谢。到了自己二哥家时,在朱老婆子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鼻子的讽刺下,她灰着脸带着女儿王二丫进了朱正清这屋子。
“二丫,给你清表哥行个礼。”
王二丫看来性子肖朱老太太,也是个温文的慢吞的样子。其实也不能说她肖娘,只是这朱家的两个姑姑都像极了朱老太太的温吞性子。
听了娘的话王二丫要行大礼,可把顾明兰吓着了:“小姑姑,你这可是要折杀我们小辈了。”
朱阿秀眼泪不停的流,接过顾明兰的棉巾擦了好几次才止住泪水:“谢谢你,清儿媳妇。你们夫妻的大恩,小姑姑记在心中。”
☆、372。第372章 给他全面子
朱阿秀对自己这个二侄子夫妇是真心的感激,回到家仅仅一天,虽然她们母女留下来了,可是受了几位嫂子、侄媳妇的多少白眼,她就算闭上眼睛也能想得到。她不是没骨气,只是她无奈。
只有这个侄子,她不仅仅是看在银子的面子上感激,而是只有他们眼中与父母一样,对自己只有心疼没有鄙视。
这时代虽然当家人是男人,可是往往财政却掌握在媳妇手中。朱阿秀知道,自己这侄子悄悄的给了一两银子,如果不是这个侄媳妇心善,侄子想给怕也是不能。
对朱小姑好,并不是看到她本人的面子上,而是看在自己家男人的面子上。
不过,这小姑姑看来还是个识趣之人,顾明兰拉着朱小姑坐下,让朱正清打水来给她洗了脸,又让朱成敏端来了果子。倒来了茶水后才陪着她坐下:“小姑姑,这是我自己炸的油果子与薯片,你与二丫妹妹尝尝看。二丫,这东西都是自家弄的,你要是喜欢就多吃两块,可别怕生。”
朱阿秀听闻这是油炸过的红薯片,立即接过咬了两口。小表妹看来家中日子过得不好,好东西也吃得少,她见顾明兰递了两块红薯片给她,也接过就咬了起来,并说:“娘,表嫂做得真好吃。”
看女儿的小脸成花,朱阿秀终于脸上有了笑容:“你表嫂有一双巧手,以后可多跟着表嫂学学。侄媳妇,二丫这孩子,十三多岁了,除了这针丝上的功夫学到了我的一些外,成天都在地里干活,这厨上的事可就耽搁了。以后有机会,多给姑姑指点她一下。”
顾明兰没接话,可朱正清接了言:“小姑姑,你放心好了,只要二丫妹妹愿意学,我媳妇一定愿意教。等你们定下来,我们也搬好后,到时多走动走动。”
可能是没想到这侄子这么热情,朱阿秀又开始抹泪:“好好好,只要你们不嫌弃我们母女穷,一定常常上门。侄媳妇,你小姑姑我母女俩没有别的手艺,除了会种田外,拿得出手的也就针线功夫,以后你要是这上头有事,只管交给你妹子,她做不好的姑姑来给你们做。”
刚才她不接话并不是说她不愿意带这王二丫学厨艺,只是有男人在家,这又是他的亲姑姑,顾明兰聪明的让朱正清赚面脸,好让他家姑姑知道,这个家中,是她的侄子当家作主。
只是当她听到朱阿秀说以后帮着做家人的衣服时,顾明兰立即双眼发亮:“小姑姑,你说真的?我最不在行的就是这针丝功夫。虽然能做得成衣服与鞋子,可是这模样就不能说了。那我们说好了啊,以后我家的针丝功夫,小敏儿的针丝启蒙可就得辛苦小姑姑了!”
得做多少套衣服才能赚一两银子,而且这屋子以后归她们娘俩住,这到处都修整得整齐干净,这又是多大的恩情?
几人说着话喝着茶,朱成敏又把朱梅玲扯了进来:“小姑姑,我与你说,家里又来了一个小表姑呢。”
朱梅玲性子也内向,朱阿秀她又是第一回见到,昨天那个见面会,她这不受宠的小姑娘自然没有叫她去。
此时被小侄女拉进来,她腼腆的与朱阿秀母女见了礼。
当朱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