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食香满园:厨娘巧种田-第1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顾明兰把朱正清买来的卤菜重新过了一次酱,再用香菜辣酱拌好,又用青椒炒了一大盘鸡蛋,手撕苞菜也是用猪油炒出来的,拍黄瓜是醋加糖淹渍过的,一个汤是干菜汤。
  虽然菜品种不多,可数量不少。四个大人、两个孩子,围成一桌,吃得很是乐呵。
  “爹,有人敲门。”
  朱正清早就听到了敲门声,只是他不知道,这个时分,家家户户要不就是正在烧饭,要不就是已经开始吃饭,还有什么人会到家里来。
  起身刚一开门,看到朱老婆子与牛心菊两人,朱正清顿时愣住了:“娘,弟妹…”
  见朱正清拦在门口并没有请她们进去的意思,朱老婆子恼了:“你还知道我是你娘?没良心的东西,有银子不知道来孝敬老娘,竟然一家人偷偷的藏在家里偷吃,真是养个儿子,不如养头猪!”
  牛心菊见朱正清脸无表情,立即媚笑着:“二哥,你别生娘的气,娘的性子就这样,你应该清楚。她只不过嘴上会说两句,其实心里还是很惦记着你们。这不,今天我们是特意来看成敏,不知道这孩子脸上有没有好点。”
  听到朱老婆子的话,顾明兰就知道这两人来这没有好事,于是赶紧把菜分给几人,并让他们与饭浑在了一块,且让人把朱正清的碗端开了,只放一只光菜碗扒了几口饭放在里面。
  不是顾明兰怕朱老婆子看到大家吃了好东西,而是怕她们这两个不要脸的婆媳,在这饭点跑来会抢吃食。一家人饭菜都定了数,如果这两人强行坐下来吃饭,她也不能把她们赶出门。
  顾桃清与顾明翠见状立即端着碗进了屋,这朱家的老婆子是什么样的人,她们都心里一清二楚,不想留下来让朱老婆子把她们当作话柄。
  朱正清不想让这两人进门,于是冷冷的说:“已经好了,劳你们费心了,天色不早,就不请你们进来坐了。”
  朱老婆子见自己连儿子的门都进不了,顿时大怒:“老二,你这是什么话?当娘的来了,你不仅不知道送茶上饭,竟然把我们拦在门口,莫不是你连良心都让狗吃了?我可是你娘!”
  没等朱正清开口,牛心菊立即跟上了:“二哥,莫不是你们家里真的偷偷在吃好东西,怕娘分了吃吧?我可听说了,今天你们不仅买了骡车,还买了一车的好东西回来,有好吃好喝的可别连娘都不认了!”
  朱正清依旧不让路,直到两人不说了,他才说:“我叫你一声娘,那是看在你把我拉扯大的份上,至于你是不是值得我孝顺,你心中不会没有数。既然早说了断绝母子情份,我想没必人请你进门了,不好意思,家人在等我吃饭,不陪了。”
  “砰”的一声,门外传来了朱老婆子的咆哮:“好!我看你个天打雷劈的家伙,莫以为我就只有你这个儿狼心狗肺的东西,以后你家要有事,不要让你姓朱!”
  “二哥,你也太过份了!再怎么说,娘终究是生你的亲娘,你怎么能把娘生气的话总记在心中?这母子情份,是真的能割断的么?二哥,开开门,让娘进来你给她道个歉,消消心中的气,这一家人还真能记仇不成?”
  不管牛心菊说什么,回答她的只有门内的狗叫声…
  院内的人吃好饭进了屋,各自收拾的收拾,洗漱的洗漱,等顾桃清与顾明翠往顾新梅家中去时,门口已经没了人。
  顾明兰以为这两婆媳终于知趣了,哪知第二天村子里就传开了:朱正清发了大财,生怕亲娘去要银子,当奶奶的去看孙女都不行,关着门硬是不让她进门。

  ☆、482。第482章 兵来要请将

  这些闲话朱正清与顾明兰都不去理会,只是当朱老爹亲自上门时,顾明兰的眉头拧得一道道痕迹。
  见朱老爹坐在院子里的梨树下一个劲的抽烟,什么话也不说,朱正清在一边呆呆的陪着,走也不是,坐也不是。
  顾明兰知道,这朱老爹也可能是觉得自己家发了财,来问发财路子了。
  不要说她发财的路子别人无法学,就是真正的能让人跟着学,顾明兰也不打算教给别人。她自认为自己不是救世主,无法拯救全世界,她只会报答她值得报答的人。
  伸手招了招朱成敏轻轻的吩咐:“敏儿一会儿你悄悄的出去,你去找孟奶奶借几个鸡蛋,就说爷爷来了,一直没走,晚上有可能会留在这吃晚饭,家里没什么好菜。”
  朱成敏果然闪了闪大眼睛会意的点点头:“娘,我一会就溜出去。”
  “嗯,你去了就叫孟奶奶把鸡蛋帮娘拿过来,你再去帮小姨她们摘桑叶去。”
  朱老爹一直背对着院门,又是一筒一筒的抽着老烟,直到把袋子里的烟叶全抽完,这才把烟筒放在身边的凳脚上。
  “爹,喝茶。”
  朱老爹看看白瓷杯中碧绿的茶叶问:“这就是你媳妇炒的那绿茶?怎么你这泡出来这么好看?”
  朱正清不明白朱老爹是没话找话,还是觉得自己给他送的绿茶更差,按耐住心中的不适说:“就是那茶,这茶自己家园子里娘与四弟妹说要摘,就在孟婶子家园子里摘了几篓炒了,炒出来也就两三斤。”
  “炒了两三斤?”
  朱正清看朱老爹这眼光不由得眉头都拧了:“嗯,给您送了半斤,给爷奶送了一包,还给孟婶子与庆生伯一把,自己家里留了小半斤,其余的都给王大哥拿走了。”
  听儿子说多余的茶叶给了县衙门的王大人,朱老爹这脸色才缓和下来:“老二,你买那骡车花了不少银子吧?”
  果真是为银子而来,听到朱老爹问出口,朱正清心中还松了口气:“爹,这骡车昨天大伯看到就问了,您是不是也觉得儿子不会划算?其实我真有做点小生意的打算,去年底王大哥给我弄了那么多金仁油来,年底赚了几两银子,总算把个年过去了。今年王大哥说,有机会他会帮忙再多弄点,我想要是真这样,有辆骡车会方便不少。”
  “这骡车真的只花四两银子?”
  知道朱老爹不会相信,可朱正清也不在乎,不管他去问哪个,恐怕也没有人会告诉他实情,在镇上的时候,他早就想到了家里的事。
  对于朱家,朱正清也是无语。
  明明已经分家立户,可当爹娘的总找亲情为借口,来家中要这寻那。好在自己目前除了吃得好点穿得稍好点外,别的地方也没露财,否则这当爹娘的恐怕真要三天两头来家中打探了。
  不是朱正清不孝,实在是他不知道应该孝敬谁。
  朱家夫妇把他养大,可他却没欠他们的养育恩。不仅如此,他们还三番五次的做出各种伤心的事来磨损这仅有的亲情,这样的亲情,还能经得起多久?
  “爹,儿子手上有多少银子,恐怕爹心中也有数。年前王大可送了东西来,后来又让我做了点小生意一家人这才吃得饱穿得暖。年后,儿子也就上了三回山,赚来的银子不过二两,要不是那回搬屋一帮兄弟来暖屋,这上半年的花用还不知道从哪出呢。”
  说起王林炎,朱老爹的脸色又好了些:“那王大人送了多少礼?”
  朱正清赶紧说:“王大哥自己给了十两,另外几个兄弟都各给了一两,总共收了十七两。”
  朱老爹闻言有点不太相信:“你搬个旧屋王大人一出手就是十两银子?还有,那衙门的人,日子就这么好过?”
  朱正清知道朱老爹不好哄,不过不从这哄,他就会打破沙锅问到底了。
  “我与王大可在山上的时候有过命的交情,如今他孤身一人,一年奉禄还行,看儿子腿脚不便,一家过得清苦,于是出手相助。这骡车也是他让人打听来的,否则哪来的这么便宜。”
  “那你手上还有多少银子?”
  顿时,朱正清不知道要如何回答了。
  “怎么?连爹也不能说?莫不是怕当爹的朝你借银子不成?”
  “…”
  “兰子,兰子,鸡蛋来了,有四个够不够?”
  顾新梅的声音仿佛像天籁打破了两父子之间的尴尬,顾明兰听到声音也赶紧从屋里出来:“姑姑,还麻烦你亲自送来,来,你来坐坐,我水井里冰的凉粉正好喝了,你也来一碗。”
  近六月的天气,又是在这下午的时辰,连风吹来都是热的。
  顾新梅听到朱成敏传话,就知道顾明兰是来搬她这救兵了。
  听说有凉粉吃,顾新梅乐“呵呵”的进了门:“那行,这会正热着,喝一碗刚好解解渴。”
  朱老爹看到顾新梅进门眼睛闪了闪,见朱正清不回他的话,顿时也不再问了。
  顾明兰端了一碗凉粉送了过来:“爹,这会凉粉凉得差不多了,您也来一碗尝尝?”
  朱老爹顿时装出一脸的笑呵呵说:“那好那好,正渴着呢。”
  顾新梅进了屋问她:“兰子,是不是你公爹来问那骡车的事了?”
  顾明兰赶紧点头:“就是这事,他一直问,问我们从哪来的银子,又问我们这骡子多少银子置办的,还说让我们紧着点花,莫大手大脚乱花钱。我知道,爹是怕我们不会过日子呢。姑姑你知道,我手上也就那卖凉皮方子的二十两银子,这方子又不能传出去,所以孩子他爹都不知道说什么了。”
  一个凉皮方子能卖二十两银子,那可是高得不得了的价格。
  如果自己这侄女真把凉皮方子传出去了,那酒楼还不来找她的麻烦?
  整个村子,侄女也只把她卖凉皮的事告诉了自己,还在镇上给她买了一大堆的吃食回来,这可是把自己当亲姑姑还亲呐。
  顾新梅跟着他多年,对朱老爹的了解,比旁边人多得太多。虽然她没觉得朱老爹很过份,但是她也知道,有牛家两个女人在一边嘀咕,这老头子恐怕也真信这大侄子家发财了呢!

  ☆、483。第483章 银子有魔力

  朱老爹的行为,顾新梅倒是理解,一个儿子富了,当父母的总会希望他带动其他的几个儿子,更何况他朱家这种情形?只不过朱老爹肯定不知道,自己侄女这点银子,来得不容易,而且不是这方子天天能卖钱。
  想起朱家分家的情形,顿时她又觉得,朱老爹确实偏心了些。顾新梅觉得,应该给他提个醒,可千万别把这样孝顺的儿子媳妇给推走了。
  想到此,顾新梅瞪了顾明兰两眼:“我看你就是个傻的,别人要问你这银子从哪来,你不会说是从姑姑手上借的么?偏生要说是自己有银子,这不让人眼红了?”
  顾明兰一脸内疚:“姑姑,我给你找的麻烦还少么?我可不想别人在背后说姑姑你。”
  顾新梅一脸的疼爱:“你啊,就是想得太深,才过得这么累。什么麻烦不麻烦,你照顾我的也不少了。好了,别担心,也就二十两银子,你手上确实也不多,没事没事。”
  这连着两个“没事没事”是什么意思,顾明兰不去探索。朱老爹喝完凉粉后,没等顾新梅走,他就先走了。
  朱正清追到门口叫着:“爹,在这吃了晚饭再去吧?”
  朱老爹背着双手头也没回的摆了摆:“不用了,天还早,我再去刨片火土灰。”
  过了两天,村子里再也没有声音说朱正清发大财的事了。更让人惊奇的事,朱老爹还过来关心一下:“手头上的银子要是不凑手,与柳家兄弟说说,那修屋子的银子过段时间再给好了。”
  朱正清不知道朱老爹为何前后两天就变了个人似的,听到他的叮嘱有点受宠若惊:“爹,儿子知道了。”
  顾明兰在一边抿嘴暗笑:一物降一物,这是老辈们传下来的经验,明天她给顾新梅再送一碗凉粉去!
  回到家里一忙碌,时间就过得极快,三亩田的早稻黄澄澄的惹人口水:“这收成可不比我们一季稻差啊,正清,今年你可真是走运了。听说前不久刚发大财,连骡车都置办起了,这水稻又丰收,可真是让人羡慕。”
  朱正清正在田头放水,后天开始收割了,今天把水放了,后天刚刚好打谷桶下田。
  听得邻居朱江生看着自己家的早稻流口水,说着一些女人间的零碎话,他‘呵呵’一笑:“今年的水稻看起来收成是不错,可这种子来得太贵,真要算起成本来,如果我们自己去南成国带种子来,我想并不合算。要说发财,江生叔,我要真发了大财,还会住在孟家那破院子里?”
  对于水稻的成本大,村里人都知道这大侄子有一个义兄在城里当捕头,这种子是他托人找来试种的。而自己并没有这样的贵人,这种子真要从南边带回来,这成本与收成相比,恐怕还真抵不过。
  朱正清发大财的事,朱江生也只是村子里几个妇人前几天在说,虽然也就传了两天,他还是想来打探打探,万一寻到了发财的路子,那就有好日子过了。
  农村人哪个不想住大屋子?如今听朱正清这么一解释,朱江生笑了笑:“你说的也有道理,家里要是有大把的银子堆着,谁家会住那么小那么旧的屋子?那些个娘门啊,不说东家长西家短,那就是嘴上难受。
  正清,要说起你这双季稻,我看你这段时间几乎三五天都泡在这田里,那家肥更是挑了一回又一回,要算上成本确实也差不了太多。要是种子不贵就好了,毕竟再辛苦能多收粮食也划算,你这准备收割了么?要不要请人?”
  朱正清点点头:“不用了,就三亩地,也用不了多少功夫。昨天就与我大哥、老五还我有三叔家两个兄弟都说定了,后天他们都来帮我呢。”
  既然揽不到活做,又感觉没什么新鲜的东西可打听,与朱江生一块在朱家田里转悠的村人都走了。看着众人离去的背影,朱正清低头笑笑:还是自己媳妇说得对,银子有魔力,这江生叔,恐怕也是来想探发财路子了。
  第三天的一大早,几兄弟早早的就来吃了早饭下了田,三亩地六个人,一天的功夫就收割完成。
  朱唐氏吃过早饭过来帮着顾明兰在晒谷子:“弟妹,要是有谷种,明年我家也跟着你们种一些行不?”
  听到朱唐氏这话,顾明兰理解。自己大伯哥家只有两亩水田、两亩悍地,这些年要不是自己开垦了一些山地,一家人的日子饭都吃不饱。
  跟着种是可以,只是这种子不知道能不能再利用。自己家倒是没什么,万一三亩地没收成,她可以买粮食。可这大哥家却不成,要是没收成,一家老小就得喝西北风。
  毕竟自己不是学农业出身的人,要是她学的专业是农科类,有可能经验会丰富些。可她学的是做菜,如今的她,只能凭着前世在农村时的那些经验,摸着石头过河,这保险性太小了。
  想到此顾明兰非常真诚的说:“大嫂,我可与你说实话,要是这谷子就可以当种子,那你只管种好了,让杰儿他爹教你们怎么弄。要是这谷子不能当种子,我就怕这种子没有,我们想要种也不行。”
  朱唐氏一听顾明兰的话,这才记起自己二叔家的水稻种子听说是从南蛮国来的,这南蛮国离自己家里可止万里?
  她一脸难为情的样子说:“你看我这性子,一看到你这黄澄澄的谷子就眼红了。弟妹说得对,这事还早。如果能帮得上他兄弟一把,二叔可不是小气人。”
  朱唐氏这人人品不错,顾明兰不想让她心中有什么隔应。
  于是她走近朱唐氏低声说:“大嫂,不瞒你,这谷子那衙门里还得收回去,到时他们会拆算银子或者用我们平常的谷子抵债给我们。我想着这村子里人今年都看到我家这地里收成好,恐怕大伙都想着跟风,不是我们不愿意教给大家种,实在是这种子无处来。其实,大嫂你不知道,种两季收成确实会多不少,可是人太吃累。”
  朱唐氏听进了顾明兰的话,可是对她的观点却不认同:累怕什么?只要能让一家人吃得饱就行。只不过她知道这种子的事,这不是他们普通老百姓能解决的事情。
  说到粮食,这是农村里人活命的东西,只要能粮出高产粮食,没有谁家会怕辛苦。不过朱唐氏觉得自己弟妹对她说话掏心掏肺,于是她会意的说:“我到时多与人聊聊。”
  顾明兰高兴的说:“谢谢大嫂。”
  顾明兰认为,作一些防患于未燃的工作,会让人少很多烦恼,只是有的人,天生就爱给你找麻烦。

  ☆、484。第484章 朱家的双抢

  抢收过后就是播种,这在农村称之为“双抢”,即抢收抢种。水稻讲究气温,如果晚稻早日种下,也许就能提高些收成。
  第二天早上总等朱正淼都没见他来吃早饭,直到朱阿秀带着王二丫过来,才知道朱老婆子听说昨天晚上朱正清未付工钱银子,今天天不亮就把朱老五的房间门锁了。
  面对这么极品的老女人,朱家几个大男人脸上都带着无奈。
  既然朱正淼不来,大家就准备开饭了。
  门外却传来了柳大兄弟的声音:“还好,赶上早饭了。”
  朱正清赶紧出来一看到他们俩兄弟倒真的一怔:“柳大兄弟,你们这是?”
  两兄弟都挑着竹箕,柳大笑呵呵的说:“正清兄弟,今天我兄弟俩没活干,来你家帮一把。”
  柳家兄弟没有地,要吃饭除了那山上两亩荒山外,就得靠上山打猎或找零工做。
  本来朱家三亩地就没打算请外人,所以顾明兰也没想着请零工。
  今天朱正淼没来,朱正清还想着三亩地要收拾出来,恐怕得多上一天。
  想不到这两兄弟不请自来,这让朱正清真是很喜欢。
  “媳妇,柳大兄弟来了,多拿两双碗筷出来。”
  农村里一般都换工不发工钱,柳家兄弟自来,自是不准备要工钱,纯粹来帮忙了,你要真给了工钱,别人会以为你瞧不起他。
  顾明兰闻言立即捧出一碗筷:“那怎么好意思啊?”
  柳大原本就不是一个严肃的人,顾明兰指点了李三妹不少事,虽然他不是个多聪明,多能干的人,可这一点他还是记在了心里。
  “弟妹可别说客气话,否则我们都不好意思了。”
  柳二是个不太爱说话的人,见碗筷来了,直接接了就去添饭,大伙也立即吃了起来。
  三亩地,要梨、要耙、要整平可不太容易。
  朱三叔把着牛翻着地看看直叫朱正清:“正清,你去你大伯家再借头牛来,今天人多,我一个人翻不过来,让大哥也帮着翻,争取明天就整完它。”
  朱正清赶紧上了岸,可朱孙氏一听说借牛,立即说:“那个,今天的牛不在家,我娘家借去了翻菜地了。”
  朱正清闻言脸都黑了,谁家用牛翻菜地?
  心中冷笑了一声出了门,直接去了朱庆生家。
  朱正清见牵的不是自己大伯家的大牛牯,而是庆生伯家的母牛立即问了一句。
  当众人听说朱源生的家,被丈母娘家借去翻菜地时,各人脸上的讽刺就没人说出来罢了。
  朱三叔叹息一声:“正清,明年要是日子过好了,自己家添头牛吧。要不,你们兄弟一块添一头,或者跟我家一块添一头也行。”
  只是自己一家,不打算在村子里种田,可又不好说得这么死,朱正清只得笑笑说:“行,到时我们再商量。”
  “兰子,你知道我刚才去送点心时,听到了什么么?”
  晒谷场上就朱唐氏与朱阿秀包揽了,两人手脚都很麻利,没等顾明兰把点心送到田间,她就已经回来了,提着点心二话不说就去了。
  顾明兰知道朱唐氏的性子也就依了她,没想着她去了田间一趟,仿佛捡着个宝似的眉开眼笑的回来了,她就知道定是有好玩的事。
  “怎么了?有什么可开心的好事不成?”
  朱唐氏一脸鄙视:“这大伯娘的造话说着可笑死人了,谁家翻菜用牛?三叔说人多,让他二叔去借头牛来,大伯娘竟然说她家的牛孙家借去翻菜地了!她还不如直接说不借不就行了?”
  朱孙氏人,顾明兰从来就不看好她,而且一直也不跟她亲热,没借到牛一点也不觉得有什么不舒服。
  “大嫂,也许大伯娘家就是用牛来翻菜地的呢。”
  朱唐氏瞪了她一眼:“行,就你大度。”
  大度不大度,并不是非得说几句才能体现,听到朱唐氏的评价,顾明兰笑笑没说,心道:只要有银子,别说牛,就是马也能借来,她没必要与这样的人治气。
  几个女人说说笑笑午饭就准备好了,朱成敏去田间叫人吃饭了。
  顾明兰带着王二丫打来几盆井水放在屋檐下,见大家进门,却突然发现了朱正淼也在其中。
  朱正淼见顾明兰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他,顿时有点尴尬的笑着说:“二嫂,今天早上我睡过头了。”
  朱家的事,顾明兰不会去掺和,但朱正淼来了,表示他还是不想与这个二哥生分。
  顾明兰笑笑:“没事,天天忙乎累了也正常,快洗手吧,马上可以吃饭了。”
  这时节天气太热,吃过饭顾明兰估摸十二点半左右,于是等朱正清请大家回去歇午时,她问他:“你去叫老五了?”
  朱正清摇摇头:“没有,是他自己来的。”
  既然是他自己来的,那就由了他。
  顾明兰打算等晚稻插好后,给朱正淼算工钱就行了。
  不知是朱老婆子想通了,还是朱正淼战胜了老太婆,第二天早上,他来得最早。
  大伙忙了整整两天,三亩地终于变成了绿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