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食香满园:厨娘巧种田-第1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嫂,二嫂,真的没事,就刚才与桂芝她说了几句嘴。这天冷,大嫂二嫂赶紧回去吧。”
见朱正淼不愿意说,两人当然也就不问了,与朱正淼又说了没油没盐的几句,两人分路回了家。
手中有了钱,家中又没了管家婆,顾明兰觉得日子过得就是爽。
第二天一家人早早的赶着骡车上了镇,置办了一大车的东西,从吃的到用的到睡的,无一不齐。
“正清,这可是全新的棉被?”
在半路上搭车的朱春生媳妇伸手摸了摸车上整齐的几床棉被,这是顾明兰买回来当垫被的棉骨。既然有了银子,她就不准备再睡稻草垫子了。
朱正清“呵呵”笑笑:“是全新的,年初分家时,只分到两床旧棉骨,坑上的那两床还是我义兄送来给我救急的。既然手头上不紧了,该置办的总不能省。”
“前几天赶集在镇上看到你们,那等买油豆腐的队排得可长了。要不是我家的油豆腐在你家早订了,恐怕还排不到队呢。这回油豆腐生意你们可赚大发了吧?”
“哪有婶说的什么赚大发了?这还不是靠我义兄给口饭吃?也就混了几两过年的银子,婶子这是笑我们不会过日子呢。”
顾明兰本就不爱与村人八卦,一路上都是朱钱氏在问这问那,而她就与成杰、成敏说着闲话。
只是没一天的功夫,朱家兄弟赚了大钱,买了一大车的新棉被回家的消息,立即传遍了朱家村。
别人说别人的,顾明兰过她自己的小日子。
回来的第二天,趁着太阳好,一家人把家中要翻晒的都翻了出来,然后把新棉被给垫上一天就没了。
人情是把锯,你拉来我拉去。
为了做人情,第二天顾明兰起了油锅,炸了二十斤油豆腐、各色花片、花生、糖豆子、油角子、小麻花等十余种吃食。然后分好篮子,朱庆生家、族长家、顾新梅家、外带柳大兄弟家,都送上了一份。
转眼就快过年了,二十四这天是张三狗的周年,不看僧面看佛面,朱正清赶着马车把一家四口都拉去了顾家村。
周年一过顾明华的孝期就结束了,这天顾家做了三桌酒席,来的都是村里的长辈与近亲。当他们看到顾明兰一家赶了骡车回来,一个个都很羡慕。
三婶看着一身全新的二侄女有点酸溜溜的说:“兰子,听说你姐姐妹妹今年在村头炸油豆腐的油,是你男人的兄弟从外面带回来的?是不是特别便宜?你们都赚了不少银子吧?以后有这种好事,可别忘记了你爷爷奶奶啊。”
顾明兰知道她的意思,今年自己姐姐与妹妹在村子里炸油豆腐,那茶树子是王大虎帮着摘回来的,可是真的在村头摆摊子时,那不好叫他去帮忙。因此她特意让顾明华叫上了自己大伯一家,毕竟两个女子做生意总不好,特别是顾明华还没出孝。
这三婶恐怕是眼红了大伯三人每天五十个大钱的工钱了吧?别忘记爷爷奶奶,可这爷爷奶奶什么时候又想起过她们三姐妹?
顾明兰抽了抽嘴角淡笑着说:“其实也就赚了几个工钱罢了,这油是我相公兄弟从南边带过来的,虽然价格不高可路程不近,真要便宜到哪去可不会。之所以卖得这么个格,是怕油用不掉可惜,真没赚到几个大钱,也不过就换了些零花银子罢了。”
顾明兰绝口不提这顾家的爷爷奶奶,这让顾三婶有点不高兴。
但是自己这侄女的话也没有哪里有错,赚多赚少也没人知道,顾三婶拉着脸立即走了。
今年村头炸豆腐的生意,听说油是朱家女婿拉来的。
本来就有不少人在听着她们婶侄的对话,想了解一下到底顾家赚了多少银子。只是顾明兰这么一说,好奇心倒是打消了不少。
见大家不再追问这油豆腐的事,顾明兰松了口气。这生意她还想做几年呢,她一家是不靠这个,可自己姐姐一家、大伯哥一家,有了这个营生,一年的零花银子就不成问题了。
山上的茶树籽本就不多,这东西要是一泄露出去,这份生意就完全没戏了。
顾明兰觉得自己又不是转世雷锋,她还没有雷锋这么伟大——光做这利人不利已的事。
吃过饭顾明兰把年礼分了分,按去年的样子一家一份。
顾家大伯娘接到她们一家自是感激得不行,得知他们一家不在这里住,硬是把礼回了一大半。
顾老太太看着顾明兰送上的礼,眼睛瞄了瞄,连眼也不抬:“放那吧。兰子,听说你家今年发了财是不?”
顾明兰淡淡的说:“奶奶,你有没有听错?光炸个十天的油豆腐就能发财?要真如此,恐怕世人都发财了。”
哪知顾老太太眼睛一光:“兰子,你可别忘记你姓顾!”
☆、524。第524章 奶奶才姓顾
顾老太太的话一出口,差点把顾明兰给逗乐了:这老太太还挺有意思的哈?
这时代的坑规矩,女人嫁了,就得冠上夫姓!看来这老太太真是想银子想疯了。
“奶奶看来年纪大了,孙女是姓顾不错,可是我的顾姓前已经冠了个朱姓了。就好比奶奶现在都人称顾婆婆、顾家婶子、顾家嫂子一样,奶奶你才姓顾,而我叫朱顾氏了。”
顾老太太顿时一噎:“你…死丫头…”
看顾老太太那沉得滴水的老脸,顾明兰故意一脸无辜看向顾老爷子问:“爷爷,难道孙女说错了么?您老人家从小就教导我们,女子无才便是德,女人家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莫非这话错了?”
顾老爷子顿时脸暗了暗,虽然他觉得老太婆说得不对,只是老太婆可是一心为顾家所想。
可现在,孙女竟然装痴装傻来质问他,这让他非常不高兴。
只是,顾老爷子是个要面子的人,不会当着嫁出去了的孙女,且在顾家从来不受宠的孙女打自己的嘴巴:“兰子,别与你奶奶计较,年纪大了这人也就老糊涂了。圣人说的话,哪会有错?今天在家吃晚饭,你们一家子难得来一回。”
计较?
真要计较,顾明兰觉得以她的脾气,连这老太婆的门也不会进。这一篮子的东西,就算是给猪吃了,她也不会想给她吃!
不过顾明兰此时在想,这老爷子还挺会做面子啊?明明脸色暗得想要骂人,为了面子硬生生的把气给吞下,还要做出一副慈祥的面孔来,也真为难他了。
顾明兰低眸朝地上扔了一个嘲讽的笑容,抬起头恭敬的说:“爷爷不必客气,孙女是出嫁的人,不敢擅自作主。相公来时就说了,今天还要到镇上找衙门里的兄弟有点事,就不辛苦爷爷奶奶了。”
顾老太太还想说她几句,却在听到顾明兰提到朱正清衙门的兄弟后,她不得不闭了嘴。
顾明华看妹妹从奶奶家出来脸色不好,皱着眉立即问:“奶奶一点回礼都没有?”
想起这些天自己奶奶那些派头,顾明翠在一边撇嘴:“我看别说回礼,恐怕奶奶在逼二姐发财的路子呢。”
这十来天在村里炸油豆腐,自己家奶奶来了多少趟,顾明华心里不是不清楚。
只是她是顾家的守灶女,当奶奶的来沾点便宜、说些零腥话,她又能怎么样?要不是大伯帮着说这是妹夫的义兄叫他们帮忙的生意,自己家奶奶恐怕还会来收银子呢。
“兰子,她是不是又来逼你了?”
顾明兰不想顾明华担心,她笑笑:“姐,她逼她的,我说与不说,那就得看我了。再说,这生意可不是我的,这是衙门里王大人托的生意,你说对不对?”
顾明翠一脸兴奋:“就是,这是衙门的大人叫帮忙的生意,奶奶要想发财,还是让她找王大人去吧!”
村里的人,见过最大的官莫过于镇长了,而且镇长那也不是时常能见到的。
真要让顾老太太去找县衙门的大人问发财的路子,就算是借她一千个胆她也没这本事。
顾明兰看着顾明翠这幸灾惹祸的样子笑了:“行了,她不敢再问了,特别是翠儿你也管好自己的嘴,这事要是传出去了,没银子花了可别说我没提醒。”
顾明翠虽然还不满十五岁,可是人却机灵得很,她朝顾明兰揪了下嘴抗议了一下。
天色不早,自己一家确实还要到镇上去,顾明兰叫上成杰与成敏上车,一家人就出了门。
从顾家村回来,朱正清直接把一家人带到了镇上严大人所说的院子。
朝中赏赐的地已经分好了,镇长知道严大人把这院子暂时给了朱正清一家住,也就提前请人把院子收拾好,把锁匙交给了他。
院子在镇头,离镇上有两三里路的样子,正是与花朝村交界的地方,非常的便利。
老驿站经过整理分成了三个院,镇长给朱家的院子最左边,是一幢四合院。
一进门是个两百来方的院坪,院子里有几棵树与一口水井。几棵树中有一棵红柚树、一棵梨树、三棵松树和一棵石榴树。地上是四方的青砖铺成,青砖的空隙间长满了枯草。
院子左右两边有几间屋子,门锁着不知道是做什么用。
顾明兰猜想着有可能是厨房马房下人房等等,毕竟这里以前是驿站。
正面大门进去,顾明兰惊讶极了:竟然是个二进深的屋子?前后左右有四个厢房,还分二层?看来这里以前是给有职位的人来落脚步的地方。
看到媳妇这惊讶的样子,朱正清笑了:“媳妇,你没想到这里这么好吧?当时镇长把我领来时,我也不信呢。后来是赵七那家伙告诉我,说这是严大人特别交待这院子给我们住,还让衙门里寻人来修整过了。
媳妇,等一开春,我们就搬过来吧,这后院还有一块不少的空地,当时是用来寄马的地方,等春雨一来我们请人翻出来,种上桑树与各式蔬菜,那就不用再往村子里跑了。”
“嗯,我们尽早搬过来。”
太好了,这屋子真合她心意。
顾明兰人还未搬进来,就已经开始归划这院子的安排。
她想着,如果在这里多种上些桑树,那朱家村的菜园就归了朱阿秀母女好了,孟家的菜园子就还给顾新梅,也算是一份照顾。
回头看着这宽敞的院子,顾明兰心里直可惜她只能在这里住一年,要是这屋子能低价卖给她,她还真有一种不想再进城的感觉。
虽然她以前一直向往城市,可是她现在却觉得在农村好。你看吧这农村里不用贷款自己能有一套小别墅,自己种一些蔬菜,就不必担心没菜吃,还有这镇上的学堂也适合朱成杰这种小学生上,多好啊。
从镇上回来,顾明兰一直在想着,如果明年的蚕养得好,自己家在那里又有二十亩地,可以考虑在那建房子,不再回朱家村了。
只是她没有想到,计划就是不如变化快。
回到家骡子都还没系好,就听得有人在呼朱正清:“你不去看看,你弟弟在发火了。”
朱老五在发火?这又怎么了?这朱家大院里的事怎么就没有完了呢。
☆、525。第525章 朱大姑家出事
有族人来报信,朱正清只得草草系了骡子吩咐:“兰儿,一会这东西我来卸。”
“嗯,你去吧。”
反正天色不晚,天气也不错,东西在院子里也没人会偷,顾明兰把轻件的拿下去后,让两个孩子进了屋,就去准备烧晚饭。
刚一进门厨房门朱正清就回来了,顾明兰诧异的问他:“又出什么事了?”
朱正清扯扯嘴角:“没什么事。梅花两口子回来送年礼,娘一听发怒了,依依呀呀的非得让老五把她的东西扔出去,把人赶走。可梅花两口子就是跪在门口不走,她一大肚子跪在那,惹得过路人指指点点,五弟妹又说了几句什么,老五也火了。”
回家送年礼?这朱家都已跟她脱离关系了,朱梅花还回来送什么年礼?
莫不是朱梅花想学亡羊补牢不成?
顾明兰扯扯嘴角:只可惜为时已晚。再说这补牢的砖太差了,如今朱家不仅被他们夫妻讹去了二十五两银子,气死了朱老太爷。更是短短的三个月,老太婆的药费已花去了五六两不说,后继更是不知道要多少。
朱老婆子不可能为朱老太爷的死而怪罪朱梅花,今天若得这老太婆发火,肯定是因为银子!
实在没兴趣说这朱梅花的事,反正两母女都遭了报应,她已满足了。
等朱正清把东西搬进屋后,饭已经熟了,一家人围着桌子,吃着火锅心情舒畅。
既然已经正式分家,这年今年就可以不在一块过了。二十五这天,顾明兰就开始准备着过年要用的所有东西。
猪下水早就弄好了几副,腊肠、腊肉早就挂在了屋檐下。野味早就冻在了地窖,顾家大伯姆给了一只鸡一只鸭,顾明华给了两只鸡,朱唐氏直接让朱正林搬来了半片肉。
过年人多热闹,今年过年顾明兰准备叫上朱正林一家、顾新梅一家、朱阿秀母女俩一块过。
既然是过年,当然得吃得好。
顾明兰数了数家中的各式菜,八荤八素四干果一共二十个菜,应该差不多了。
大年二十六顾明兰就开始作过年的准备,本想今年过个惬意的大年,可哪知朱大姑家来报信了:朱正清的大表弟去了。
听到这个消息,顾明兰心头一阵无奈,这老天也真奇怪,就不能多留人家过个年,去做个新年客,非得让在世的人过个凄惨年?
家中尘未除、东西都没有归置好,朱正清有点歉意。
顾明兰推了推他:“别这么个眼神,不就是打扫卫生么?来得及。现在大姑肯定六神无主,我们赶紧过去吧。哦,多带上些银子,恐怕大姑手头上那点银子不剩了。”
朱正清知道自己愿意为这个女人去死的原因了,那就是她太让人窝心。
两人把成杰、成敏都送去了朱正林家,毕竟成青已经十岁,成莉也八岁了,几个孩子在一块也有个照顾。
冬天的山路非常不好走,几个老的都未让来,朱家一伙人进了唐家门时,那门口的冷清,让他们几兄弟心里特别难过。
朱大姑的小儿子唐二柱夫妇连人也没回来,家中就只有朱大姑与这个死了的儿子。
当看到侄子进门时,朱大姑哭得催肝动肺。
唐家本就是枫树坳的杂姓人,整个村里三十几户人家,姓唐的只有十来家。
好在朱唐氏是枫树坳人,她娘家的兄弟有四五个。一进门她放下东西,就作主备了白礼回了娘家,没一刻功夫她的爹与兄弟都上了门。
有了唐家人接手,少年丧不是亲兄弟姐妹,这里女眷是不去送葬的。几妯娌安慰过朱大姑,女眷就先回家了,只有朱阿秀与王二丫留下陪她。
回到家里刚想去接两个孩子,却见顾新梅把他们送过来了:“你大姑没事吧?家里事安排得怎么样?”
顾明兰没问成杰成敏怎么来了孟家,苦笑着回了顾新梅:“还能怎么样?那二表弟夫妇人影子都不见,就大姑一个人守着那破屋子。好在有大嫂,我们回来时,大嫂的爹接手掌盘了。”
唐家的情况顾新梅也有些清楚,这就是为什么大家想生儿子的原因。一个家里,如果没有几个儿子,一旦有事发生,连个报信的人都会没有。
“你大姑命苦,以后多孝敬她吧。”
顾新梅这话一出口,顾明兰有一种感觉:她可能知晓内情。
本想开口问朱正清的身世,可顾明兰立即又否定了。
“嗯,我会的。姑姑,晚上一起吃饭吧。”
顾新梅摇摇头:“不了,子安也回来了,正在教子桥文章呢。反正大年得在你这过,二十九那天晚上,就在我那过吧。”
顾明兰本想说,不必再过一个年了。
但她知道顾新梅不是个爱占便宜的人,于是笑着说:“那姑姑可得给我煮甜酒喝,你做的米酒味道最好。”
顾明兰自来到这个世界起,对她最好的人,顾新梅是第一人。
所以每一回在顾新梅面前,她总是很亲密。
顾新梅果然很受用:“呵呵呵,你要是喝醉了,就让正清把你背回去好了。”
说起喝醉,顾明兰顿时脸红了…
有一回朱正清说漏了嘴,把顾明兰第一次喝醉酒又非要他帮着洗澡的事说了出来,当时她恨不得找个地缝钻下去。
“姑姑,你的酒做得淡点啊。”
淡淡的美酒,她总不会醉吧?
因就将要过大年,又是个白丧,棺材大年二十九就上了山。
朱正清兄弟回到家时,满天的大雪铺天而下。
看到朱正清进门棉衣上的雪花都快一寸厚了,顾明兰连忙帮他把身上的雪拂去埋怨他:“这么大的雪你就不知道戴个斗笠?快把棉衣脱了进屋,坑热着呢,这棉鞋恐怕也早湿透了吧?”
朱正清看着自己媳妇这为自己忙前忙后,心情顿时晴朗起来:“没呢,你不是给我准备了几双草鞋么?我都用上了,这棉鞋也就有点潮罢了。”
伸手脱下他衣上的棉衣,顾明兰又拿来了一双自己做的家中穿的棉鞋:“去换了,赶紧进去,一会就有饭吃了。今天孩子们嫌冷,一会就在屋里吃,我小方桌都拿过去了。”
想着那暖呼呼的坑,朱正清利索的换上鞋:“媳妇,我来帮你。”
明天就是大年了,他棉衣都没穿上呢,要得了风寒这大过年的可不是个事,顾明兰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滚进去,不用你献殷勤。”
三天没看到媳妇了,就是媳妇骂人朱正清也觉得可爱,搂着眼前的娇脸就是一口:“先亲一口。”
顾明兰正要恼他,突然院子门“咚咚咚”响了起来…
☆、526。第526章 风雪天来人
听到敲门声,两夫妻面面相觑:这都准备晚饭了,天上还下着大雪,这个时辰谁跑来家了啊?
朱正清赶紧下了坑出了门,当看着他带着王林炎三个人进了屋时,顾明兰张口结舌起来:“王…王大哥,你怎么这时候来了?”
赵七嗓门最大:“嫂子,我陪王大人一块来你家过年。”
刘升则是腼腆一笑,动手给王林炎取批风。
看着赵七把自己这破院子当家一样,顾明兰傻了:你跑我家来过年?你们自己没有家么?好吧,就算王林炎是光棍一条,你们这两小子难道就没有亲人?
人都已经来了,这大雪天也没有把人赶走的道理。更何况是几个不能赶走的人?
外面冷得紧,见媳妇拿了鞋给三人换上,朱正清把几个引进了屋。
吃饭的桌子一直都摆在西间,大家伙自然全进了西间。
顾明兰倒来几杯热乎乎的大麦茶,看着赵七问:“王大哥来我是不担心什么,只是你们两位小伙子跑到我家来,你们家里人不会有意见?”
赵七依旧大嗓门说:“嫂子,我家就我与我爹两条光棍,我爹被我姐接去了,我反正哪过年都一样。刘升是王大人的人,他也是光棍一条。”
既然是这样,那顾明兰也只得认了。
本来是说好去孟家过年的,可家里来了这么特殊的客人,顾明兰不好把人带去孟家了:“你们坐,我再去煮点饭,晚上你们好好喝几杯。”
王林炎也不客气的说:“弟妹,我们来你这,就是把你这当家里,天还早着,你不必太急,慢慢来好了。”
赵七自上回朱家搬家吃过朱家的饭菜,每一回只要有公差来朱家村,他定抢着跑。
王林炎的话一落,他怕顾明兰就走,急着说:“嫂子,我要吃烤五花肉,肉我都带来了。”
这吃货!
顾明兰乐呵呵的说:“吃多了明天一大早就烂嘴,明天晚上过年吃不了,可别怪我没提醒。”
赵七高兴的说:“不怕不怕,嫂子你给我泡杯浓浓的野菊茶就行了。”
来了客自然得加菜,菜是家中早就准备好的,只不过烧一下就行。
为难的是这几个人晚上睡哪?西间坑虽然烧热了,可这铺程从哪来?
这可不是热天,一床席子一摊,点上一把艾草就能过夜,这大冬天三个人得三套被褥呢。
正想着如何打发晚上几人睡觉的事,朱正清进了厨房:“兰儿,我去给炕坑里加点柴火,他们三人都带了被褥来,等吃了饭收拾好,把稻草垫子给铺上就行了。”
正在烦恼晚上如何解决三个人住宿问题的顾明兰,听了朱正清的话顿时谔了:这三人还自带被褥?这是不住不罢休的劲头?好吧,算你们有自知之明,否则还得让你们回镇上去睡。
得知他们三人都带了被褥等日常用品,顾明兰也就去了一桩心事。
那边男人窝里屋里聊天,这边顾明兰亲自去了孟家。
顾新梅一听不乐意了:“兰子,不就是加了几个客人么?一块来家吃吧。”
顾明兰摇摇头:“姑姑,王大哥这个人为人很仗义,可是让他来你这过年,恐怕他不会同意。算了,下回再来你这吃吧。”
顾明兰正要出院子,顾新梅追了上来:“兰子,一会我们就祭祖,祭好祖后,我把饭菜都拿过来,反正我家里也就三人,今晚也一块在你家过了吧。”
知道顾新梅也是个直性子的人,又不是那么过份讲究。
想着孟子安在镇上当学徒,顾明兰心中一动:“姑姑,这事要是传出去,村里人定会说我这人不识份了。”
顾新梅笑笑:“行了行了,我们两家还说这么多做什么?子安在镇上难得回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