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食香满园:厨娘巧种田-第1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大婶眼中的冷得不行:“我说什么?没听清?如果你舍不下刘家,就用你自己去报恩好了!儿子是我养大的,儿媳妇是我娶进门的,这个家是我撑起来的!你想要作主,你去你的家作主好了!这些年,杨家没有你,我们日子照样过得好!”
“哎哟姐姐,你这话可就说得不动听了…”
“这位是刘家婶子?听说你们从祁县过来,一路上可辛苦?前不久都正县太爷,特意去了你们祁县见钦差大人,他来家中吃饭时说,这路不太好走呢。”
自己妹妹说这刘家是在老家惹了事才躲到这来的,朱正清缓缓的说了说前不久严大人与王大哥来家吃中饭所聊之事。
“县太爷来你家吃饭?”刘家娘子这会哪里还想着种刺,想起自己家逃出来的原因,她颤抖着问。
朱正林接答:“这位婶子可能不清楚,我二弟的结义兄弟,正是本县县太爷的属下,一同在县衙门任八品大捕头。我二弟如今住的这院子,也是县太爷拨下来给他们一家暂停的屋子。”
杨老爹不知道儿媳妇娘家兄弟的后台如此硬,顿时也焉了。
见刘家的气势与杨老爹的气势都打下去了,朱正清直接问杨旺生:“四妹夫,我们兄弟问你一句真心话,你可如实回答。”
杨旺生知道朱家几位舅兄,其实都是很厚道的人,今天他们这是来帮他帮呢。
样子不好,脑子补,杨旺生立即行了个大礼:“几位大舅,我杨旺生虽然人长得丑,但自认心没长丑。有话只管直问,我决不会糊弄你们!”
朱正清扫了一眼杨老爹与刘家人才说:“今天你给我们一句实话,这贱妾纳是不纳?如果你要尽子孝,我们不拦你,看在我四妹在杨家也算孝顺的份上,你写下和离书,从此桥归桥路归路。如果你念及夫妻感情,那么这么差的女人,我看你看都不必看一眼!”
杨旺生想叫天,只是他知道叫天也没用,不如叫这几位舅兄来得现实:“舅兄,尽孝道并非一条路,要尽孝我会以别的方式来尽孝道。天地良心,我杨旺生如果有纳妾的想法,让我不得好死,天打雷劈!”
杨大婶见杨老爹的气势被压下去了,这几天的鸟气顿时出了不少,她立即给儿子下保证:“他舅兄,你们放心,玲儿永远是我们家唯一的儿媳妇,谁敢来闹事,我唤大黄赶出去!”
杨大婶说到自己家那条猛狗,刘家几个都抖了抖。
大黄的厉害,他们太清楚了。
他们在杨家住了这么多天,可是这大黄也不知怎么回事,看到他们就扑上来,要不是杨老爹喝斥,他们恐怕早就被它咬死了。
“亲家母,你是个很好的长辈,我代我们朱家的兄弟感谢你。既然你们这么说了,那我们也不多说,四妹夫,我妹妹一个人晚上带孩子太累了,我大姑身体不太好,起不得夜,恐怕晚上还得你过去帮一把。”
这是说,朱家真的是来帮他的了?
杨旺生看了杨大婶一眼,得到她的同意后,立即说:“二哥,我收拾两件衣服,这就跟你走。”
杨旺生不在家,刘家人也出不了什么娇娥子,杨大婶叮嘱,她没来接人,就让他们不必回家。
杨旺生自是高兴,晚上有媳妇搂,比起一个人在家里担心害怕好上一百倍。
顾明兰得知朱正清几兄弟给了杨家一个下马威后,还把杨旺生带回来了,直觉得这杨老爹是个人渣。
她非常庆幸这杨旺生虽然样子生得难看,可这德性却随了他娘。
“说清了?”
朱正清真的没想到杨旺生有个这么糊涂的爹,再怎么说在外十年得了人家的恩情,但也不能带回来一家亲戚拢乱自己家的安静啊。
再说,他也是没带眼的人,自己儿子长得这个样,要不是杨大婶会做人,这儿媳妇真能留得住?
他感叹的摇摇头:“真苦了杨大婶。”
杨家那里闹得怎么样,顾明兰自是没空去管,直到五天后杨大婶来接人,才知道刘家搬走了,而且不知道搬哪去了。
顾明兰暗笑,有可能是朱正清说起严大人去祁县的事,吓着刘家人了。而且她更坚信,这刘家人惹的事恐怕还不小。
既然来接人了,小姑子夫妇自然得回家了。
反正两家人一家镇东,一家镇西,杨大婶亲自来接人了,顾明兰就让了她们一家回去了。朱梅玲走的时候,依旧只有朱成敏舍不得小菊儿,眼泪汪汪的不放小妹妹回家。
想着这些日子大家也忙,顾明兰干脆捡上几套衣服,让她跟去了。
本以为这小丫头去了杨家会乐不思蜀,当第二天一早杨旺生又把她送了回来时,顾明兰顿时头都麻了:小丫头,你这是闹的哪样?
朱成敏嘟着嘴:“娘,四姑姑家有个黑脸爷爷!”
☆、660。第660章 强势的伯娘
杨家的事就是生活中的插曲,转眼就是十一月,茶油全部拉回来了,赵七与王二丫的亲事也提上了议事日程。
亲事前三天,朱正林一家、朱三叔一家,几乎是天一亮就到了镇上,天黑前才回村。
有了朱大姑、朱唐氏、朱三婶这三个老手在家坐镇,赵家有朱小姑、黄奶奶操办,两家都准备得很齐全,让顾明兰长了不少见识。
两家院子就只隔着两三百米,接亲的这一天,朱家的嫁女饭开得并不早,不过人却不少,朱家村五福之内的族人都上了门,甚至连族长夫人也来了。
这些人来了顾明兰都不觉惊讶,毕竟大家的心思、平常的交往她心里都有数。最惊讶的莫过了朱正标带着柳眉儿来了——而且她的肚子已经显怀了。
两人上个月底回朱家村办了三桌酒,可顾明兰因着身体不舒服她没回去,看到柳眉儿这么大方的来了她这,顿时不得不佩服这女人的能耐。
柳眉儿虽然听朱正标说过多次自己这二嫂如何如何,只是当她看到顾明兰时,这才发现,这与朱正标形容的样子一点也不像:这么精灵一样的女子,哪里是朱正标口中老实勤快善良胆小的人?
不止顾明兰惊讶于朱正标的行为,村里族人那天没看到柳眉儿的人,都觉得惊……当然更惊讶的当然是她那肚子。
毕竟今天是王二丫出家的日子,所以大家也没有太大的议论声。
虽然王二丫只不过朱家的一个外甥女,但是架不住这朱正清认她,朱家亲自给她操办亲事。
朱正清虽然不是什么大人物,但又架不住他有贵人朋友。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就是这个道理。
王二丫的亲事办得很体面,朱家这边办了十桌,而赵家办了二十桌,别人都夸亲事上各色好,只有朱孙氏酸溜溜。
好在大家都知道她这个人的性子,于是就让她说了几句冷言冷语,也没人去理她,自然就停歇了。
顾明兰与朱孙氏都是女方送亲长辈,吃过喜宴她正准备回家,却被朱孙氏拉住了:“那个,二侄媳妇,听说你们今年不搬回去村里过年?”
看着这一脸急切的大伯娘,顾明兰真不知道,他们一家回不回去过年,与这大伯娘有什么关系。往年,他们也不会与大伯家一块过年。只要年前带点东西去看看老太太,不惹人闲话就行了,她这么问有什么意思?
朱正清看朱孙氏拉着自己媳妇不放,生怕自己媳妇烦燥,于是赶紧过来解释:“大伯娘,我们现在还不能回村,严大人有话,让我们在这里呆着,他还有事安排。所以,我们今年就不准备回村过年了。”
如今这二侄子一家是越来赿风光了,连带着那大侄子一家的日子也过得风光起来,朱孙氏觉得这一切都是顾氏嫁给了这二侄子的原因,觉得如果顾氏当初嫁进了自己家,那么这一切都是自己家的风光,因此心中很是懊恼。
“那个,二侄子也在,大伯娘也就不说客气话了,现在你家的妹妹都嫁完了,我们一家也就你梅春妹子还没有订亲,你们当哥嫂的可不能厚此薄彼,最好年内给她也找一户好人家。别的条件我没有,最少得有二丫这条件。”
还没条件?你以为你家女儿是公主啊?等着挑选附马?顾明兰心中吐槽起来,脸色也变得鄙视加讽刺。
朱正清一看自己媳妇懊恼了,于是拒绝说:“大伯娘你太高看我们夫妇了,这二丫能嫁赵家,一来是她自己的福气,二来是大伯娘成全。
梅春虽然也是我的妹妹,可是毕竟她有亲生父母在,我们一个当堂哥堂嫂的哪有这能耐,能为她谋一门好亲事?这事还是大伯娘自己操心,毕竟你老见多识广、经验丰富。”
朱孙氏见朱正清拒绝了她的要求,心下生恼了:“你照顾你大姑我还心中有数,可你情愿照顾一个表妹也不愿意照顾亲堂妹,是不是也太无情了?既然你不把自己当朱家人,那好到时候你当不成朱家人,也别怪大伯娘不讲情面!”
这大伯娘是什么意思?莫非她这又是想要把朱正清的身世抖出去不成?
朱正清脸一黑:“大伯娘,我不明白你这话是什么意思,我不与你说,一会我找大伯说去。”
“哼!你去说好了!要不找你奶奶说去?真是不识抬举!”
看着朱孙氏愤愤离去的背影,顾明兰真想给她几个巴掌!她竟然一而再,再而三的以朱正清的身世为要挟,真是太过份了!
朱正清的脸更沉了,这大伯娘以前他觉得自己这大伯娘虽然贪心了点,可也没有这么不要脸。原来一旦涉及到利益时,她才露出真正的嘴脸?
朱正清顿时眼眸一沉:她不就是想给朱梅春攀门好亲事么?行,那我就给你寻!
朱源生是个老实人,可是他不是个糊涂人,听了朱正清的委婉的话,知道有的事传出去,可不是自己这个侄儿丢面,真正丢面的可是他这个朱家的长子。
这老太婆总不受教,顿时他脸黑得像个抹布:“清儿,别听你大伯娘胡咧咧,你以平常心做事好了,要是真遇上了好的小伙子,莫把你堂妹给忘记。别的,你放心,有我在不会有事。”
顾明兰也不想把事弄坏,真正的撕开脸皮,对大家都没好处。
她想了想:“这样吧,让你那帮兄弟们帮着问问,看这镇上有没有合适的小伙子,如果有,我们再仔细打听一下。
待情况清楚了,再让他们相互看看,两下中意了,我们把事说清楚,他们两家要是满意,以后我们也就没有责任了。”
朱正清也是这个意思,朱梅春再怎么不喜欢,总是自己大伯的亲女儿,自己亲亲的堂妹,于是他点点头:“那明天我就去找马虎与张三彪,他们是这镇上的人,什么人家什么情况有什么样的小伙子,我想他们心中也有数。其实,说句真心话,我一点也不喜欢梅春,她这品性太像大伯娘了。”
☆、661。第661章 朱孙氏挑女婿
朱梅春他们都了解,朱正清不喜欢,顾明兰更不喜欢。
对这种好高骛远、眼中只有银子的女孩子,顾明兰心中有一种无来由的厌恶。
她不可能去为朱梅春谋什么好姻缘,她能不能嫁到好人家,找一个称心意的男人,一切都看她的命——他们就表面应付一下罢了。
本镇人对镇上人家比较了解,果然不出三天,马虎与张三彪还真推荐了两户人家。
一家是镇上开豆腐店的马虎的堂兄家,虽然家中只有三亩地,可是家中开个了豆腐店,一年到头也不缺个油盐酱醋零花钱。
马家家境倒是不差,又是镇上,只是朱孙氏嫌弃人家是寡母带大的儿子,觉得家中没兄弟没助力而否定了。
另一户张三彪说的是他的表亲,家中在镇西头,正是杨家的族人。
这家人杨大婶也清楚,虽然家境一般,可一家人都勤快老实,而且大人也好说话。
可朱孙氏又嫌弃这家兄弟太多了,五个兄目前只有三个成了亲,他介绍的是人家的第四个儿子,朱孙氏觉得家中才十来亩地,五个儿子要平分的话,恐怕也没有多少地。
只是家住镇上,这应该来说也能算个优势。只是当朱孙氏提出要三十两银子的聘礼时,那杨家给吓回去了。
碰到这样挑肥捡瘦的人,朱正清实在是没有精力去管朱梅春的事了,因为这时朱老太太病了,而且一病不起。
一家人忙碌之余,还得照顾老太太,朱大姑回村好几天,这大院里就更忙碌了,哪有空再去给朱梅春找对象?
老太太的病越来越重,怕老太太就这么倒下了,朱孙氏急了:“兰子,你让清儿再帮帮问问这马家的意思。你妹子今年十六了,要是老太太一倒下来,又得守一年,那就太迟了。”
这种吃回头草的事谁想做?只是这回连朱大伯也来求了,朱正清没了办法,只得去了马家一趟,可是得来的消息,人家已谈好亲事了。
看着终于急白上火的朱孙氏,顾明兰心中一阵冷笑:虽然这世上女子略少于男子,可这世上也不是除了你家女儿,就没有了女子。
这马家的小伙子虽然是寡妇带大的儿子,不过马家有三女一子,这小伙子从小就顶起家中的活,是个非常不错的兄长。
连续两年顾明兰的油豆腐生意,都是从他家订的豆腐。她非常了解那小伙子挺机灵,为人也诚实。哪里会等着朱孙氏来挑三捡四?她家的女儿又不是个公主!
实在是缠得没了办法,这边朱正清为了顾及脸面,又给朱梅花找了两家亲事,只是朱孙氏见比原来的还要差。就在他们夫妻烦燥这时,又传来老太太病好了些的消息,一见老太太没事了,朱孙氏顿时又打不定主意了。
老太太的病情暂时稳住了,大家就开始准备月半开张的事。
红薯片是大家家中都晒了不少,今天大家集在一块做小花片。顾明兰还让一群孩子们剥了不少花生,今年除了五香花生外,这么多的油,她还准备了做几种以花生为源料的零食。
女人多,话题就多。
说起朱梅春的亲事,朱唐氏最看不惯朱孙氏的作为:“弟妹,别再理她了,就梅春那货色,她当仙女看呢。”
朱三婶也说:“我也是这么看,这不满意那不满意,也不知道她想把梅春嫁给什么样的人家。”
朱孙氏之所以这不不满意那不满意的原因顾明兰固然清楚,她以王大人的条件为准绳,只要是他们夫妻帮着找的人家,她恐怕没有一家会满意。
之所以他们要帮着朱梅春找人家,不是他们想帮忙,而是没办法。他们夫妻不是怕了朱孙氏,而是在能忍耐的底线上,他们不想把事情弄大。
这院子里除了自己朱家的人外,赵家母女和赵杏花也请来了帮忙,有的事还是不好多说。
顾明兰笑笑:“哪个当娘的不觉得自己的女儿,就是世间最好的女孩子?应该找个最好的人家?”
朱唐氏却不认同:“当娘的自然是觉得自己的女儿最好,可是这也得打开眼珠子看看世上呀!你说你的女儿是公主就是公主了?那也得有这个的王子来娶。”
“呵呵呵…”对朱孙氏的无语,众人以一阵傻乐也结束。
“大姑、小姑…”
大家正在说笑,这么冷的天孙玉狗却一头大汗的跑来进来。
顾明兰近来因为老太太的病去了两三趟朱家村,可却没想着这朱梅花的事。
今天孙玉狗这模样,她知道这朱梅花肯定又出事了:“怎么了?这是?”
孙玉狗这会儿也顾不得院子里人多了,颤抖着声音:“你们有没有看到翦翦?”
小翦翦原本就没取过名字,当初孙玉狗知道这二舅兄与二舅嫂给孩子取名小翦翦时,他觉得这名字好,可以提醒自己,这孩子找回来不容易,所以就让孩子取了这个名字。
顾明兰顿时眼睛变圆,特别是朱小姑“咻”的一声跑了过去:“你说什么?”
孙玉狗眼泪破面而出:“小姑,梅花带着翦翦不见了!”
朱小姑失声的问:“什么时候?”
孙玉狗后悔的说:“昨天晚上不见了。”
“晚上你不在家,你去哪了?”
朱小姑这么着急,孙玉狗并没有算计朱小姑那副要吃了他的模样,老实的回答:“前天我跟我姐夫,到莫家沟去收猪了,因为收好几头猪天色晚了,所以昨天就歇在了那。
今天早上把猪拉回来,我才知道昨天晚上梅与娘吵了一架,然后就关门进了屋,我娘没在意,哪知今天早上很迟都没见她们母女出门…”
顾明兰想着这么冷的晚上,朱梅花能带个孩子去哪?
于是她冷静的问:“孙玉狗,朱梅花没来我们这,不过你去她两个姐姐那打听一下,看她有没有去那。”
朱梅花把个亲娘气残了,牛家人自然不会认了她。
如果朱梅花只是负气的话,大冷天的晚上她也没地方去,除了两个姐姐处,顾明兰不作外想。
顾明兰一提起,孙玉狗告罪一声飞快的走了。
☆、662。第662章 朱梅花不见了
这一变故,让大家顿时把话题从朱孙氏的身上转移到了朱梅花身上。
说七说八,最后还是朱唐氏说了一句:“谁也不能怪,要怪就怪这当娘的没教好。”
突然顾明兰想起前世的一个笑话:“有人说,生个儿子不教害自己全家,生个女儿不教害别人全家。如果你有仇人,生个不教的女儿,让她嫁给你仇人的儿子,那就报仇了!”
“噗…”
“噗…”
朱大姑想起自己的儿子,她深有感触:“这说起来是笑话,其实说这笑话的人,确实是个有本事的人。这笑话虽然说是笑话,可是大家仔细品品,这哪是笑话,这就是他的体会啊。”
一院子都是女人,而且除了两个待嫁的外,都是当娘或要当娘的人,而且当娘的人几乎都有儿子。
于是大家又是一阵吁喘,觉得能说出这话的人,定是读书人。
突然朱唐氏说了一句:“兰子,过了年我想让成青与成正也去上几年学。”
朱成青虽然十二岁了,读书虽然迟了点,可读书并不是非得求功名。
顾明兰赞成:“大嫂,这想法我觉得行,读书并不是一心就是为了求功名,读书明理才是读书最主要的目标。”
朱唐氏点点头:“我就是这么想的,如今家中的日子好过了许多,田里的事实在忙不过来,就请几个帮工,不在他一个孩子干活。功名不功名,那得看祖坟上是不是冒青烟了,这不是可求的东西,但是读点书总比做一个睁眼瞎好。”
顾明兰一直觉得朱唐氏这介有与时俱进的思想,她笑着说:“确实,最起码被别人卖了的时候,他还能知道自己卖了多少银子!”
女人正在边做事边聊天,朱正清兄弟从镇上回来了,他们看好的店面今天去搞卫生,垒上大灶、架上大锅,还用木头几兄弟做了几个木架放东西。
“媳妇,这油捞子打了五个,你看够不够?”
朱正清拿了五个暂新的油捞子递给顾明兰看,这新油捞子是她按前世农村里炸年货时的用物,与这时代的用物进行了改进。
果然改进过的油捞子接上了一个暂新的木把时,用手掂了掂,结实很多。
“不知柳大那的滴油盆打好了没有,大哥你们今天回村的时候,顺带过去看一下,要是他们准备得差不多了,大后天我们就可以开工了。”
朱正林赶紧应了:“行,傍晚回村时我们从那走好了。”
朱正辉别看他看起来五大三粗,可是心极细,他一进门就发现很活跃的虎子在发呆:“虎子,你怎么了?”
赵虎子十岁了,并不是个完全的小孩子。
看到朱正辉他朝他腼腆的笑笑:“正辉哥哥,我没事。”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赵家三姐弟都懂事得早,这样的虎子让朱正辉有点心疼:“真的?”
自己家里情况,赵虎子哪能不清楚,如今天天有饱吃,那已经是好日子了。
他肯定的点点头:“嗯,真没事。”
朱正辉见他不愿意说,他只得找了个机会问赵柳绢:“绢,虎子今天似乎不开心,他怎么了?”
赵柳绢朝朱正辉笑笑:“没事,就是小孩子一时心里想多了。”
朱正辉有点不太开心:“是不是不想与我说?”
赵柳绢一怔,立即娇羞的看了他一眼:“哪个不想与你说?只是觉得不现实,说了也没什么用,说出来还让你也来烦罢了。”
看朱正辉有点落寞的表情,赵柳绢只得把刚才朱唐氏说想让两个孩子读书的事说了,又说了一下顾明兰说的那个笑话。
朱正辉闻言是读书的事,他挠挠头:“要不,明年我们也送虎子去读两年书?”
如今家中的情况赵柳绢太清楚了,不是朱家与自己堂侄家的帮助,她们一家人恐怕还是处于那半饥半饿的地步。
于是她摇摇头:“怎么行?送一年书,没有四两银子下不来。算了吧,虎子也知道自己家里的情况,他也只是一时不开心罢了,一会他就没事了。”
一年四两银子并不是少,朱正辉知道这还只能算是估摸,光学堂里一年就要二两银子的修束,加上先生一年三节礼,笔墨纸砚,四两银子不会很松。
朱正辉看着远处的小舅子,心中有点难过,突然他有了决定。
一切都准备好了,就准备着要开张了。为了让老太太能多拖些日子,第二天朱正清特地请了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