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食香满园:厨娘巧种田-第1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顾明兰朝冰梅笑笑,说了几句客气的话,便让她带着几个小丫头下去了。
  “兰儿,你说这冰梅会不会忠心?”
  顾明兰笑了:“忠心不忠心那是老夫人的事,她是老夫人的丫头,就算忠心那也是对老夫人忠心。对于她会不会对我们忠心,那就要看老夫人对我们的重视了。”
  两夫妻出门来,成杰与成敏也已经参观完了回来了。
  小姑娘像只小喜鹊似的报告:“娘,我们这院子里还有假山池塘呢,那池塘里还有荷花,可真好看。”
  朱成杰上了两年学堂已经成长了不少,虽然古家很大,一个院子也比自己家几个家还大,可是到处都是探头探脑的下人,他十分不喜。
  “爹,我还是喜欢我们镇上那个院子,就是表姨家那院子也比这里好得多。”
  这孩子也是个恋旧的货,镇上那个院子虽然不是自己家的,只是暂住的地方,可是他与村子里那些小孩子都成了朋友。上学之余,与村子里那些小伙伴们不是上山采野果子,就是下河摸鱼虾儿。自从到了城里这几个月,这孩子就像放了气皮球一样不适应。
  孩子的成长需要环境,可是顾明兰更觉得孩子的成长更需要快乐。
  朱成杰经过了不想上学的教育后,倒是认认真真的读起了书,可是读书这东西,并不是人人都喜欢的。因此他的成绩在学堂里一直是中等偏上,可也不是很突出。
  虽然这世界崇尚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可并无自己那世界真正的古代一样轻视别的行来,所以顾明兰对于孩子能不能从仕途出息、孩子以后能不能当大官,她并不强求。
  她一直认为,各人有各人的命数,只要他用了心尽了力就好。
  怕孩子心里有抵触,顾明兰拍拍成杰的说手:“嗯,等太奶奶身子好些了,我们就搬出去。到时我们自己买个院子,然后接春来一块来城里上学,你就有伴了。”
  果然朱成杰双眼一亮:“娘,真的?爹,是不是真的?”
  一进门就被当炮灰受了古夫人一阵明讽暗嘲,朱正清这个大男人心底早就有了过段时间找机会离开古家的决定,于是他含笑点点头:“是的,你娘说了算。”
  孩子有了希望自然心中也高兴,待朱正清交待他们,莫把他们以后要回去的事与任何人说,特别是不能让太奶奶知道此事后,两个九岁的孩子非常郑重的答应了。
  因少夫人不要丫头们侍候他们一家子,所以冰梅一直站在门外的走廊上,听到屋内的一阵阵笑声,她感觉到一种在古家从未有过的气氛,嘴角不由得翘起。
  一家四口正在讨论着以后自己家要置办一个什么样的院子,院子里要做些什么东西之时,院子里的小管事来通知他们开饭了。
  这顿饭安排在古家的正厅,这里是一个大家待正客的地方,而今天接他们一家四口的接风饭安排在这,可见古老夫人的意思。
  一家四口刚一进正厅大门,看到双胞胎兄妹携手而来,坐在上首的古老夫人笑吟吟的招呼:“太奶奶的乖孙,赶紧到老身这儿来。”
  两兄妹上前非常懂礼的上前给太夫人行了礼,这个月因为顾明兰常会让严老夫人叫去做些药膳,这两个孩子去了严府也不止一次两次,这礼行得也有模有样了。
  古老夫人可想不到这对曾孙虽然是在乡间长大,而且这孙媳妇也一个乡下农妇出身,可是她万万想不到的是,这孙媳妇从模样从礼仪从为人处事上,一点也不输自己这大户人家出身的儿媳妇不说,这一对曾孙(女)竟然也是落落大方。
  人一高兴这老太太就精神头来了:“冰兰,把老太太我那一块冰血玉佩和那对碧玉手镯,一会给两个孩子送去。”
  什么?老太太要把她的嫁妆中的压箱宝给小少爷与小小姐送去?
  在屋内的众人脸色顿时变了,刚才两个孩子进门时,老太太的见面礼可不薄啊。这一会又把她压箱宝贝之一都送出去,看来这两个孩子深得老夫人欢心。
  莫非,以后古家真的就要落在这少爷与少夫人的手中么?
  古夫人虽然端着一张笑脸,可是那笑意说有多假就有多假。
  听到老夫人的吩咐,虽然心中也一抖,可她毕竟是块老姜,就算心中恨不得把老太太给敲醒,可是脸上还是丝纹不动。
  等两兄妹见过古老爷再到她面前请安时,她强行扯动了嘴皮笑呵呵的说:“可真想不到这乡间竟然也能活出这等活灵灵的孩子出来。好好好,杰儿、敏儿乖,一会到祖母院子里玩,祖母给你们做好吃的。”
  孩子是最敏锐的小东西,自他们一进门这双眼睛这双耳朵就没有停过,他们知道这祖母与太祖母不太一样,于是也客气的答应:“谢祖母恩典。”
  在主桌上不仅有古老太太古老爷夫妇,还有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及一个二十出头的女子。
  经过介绍,顾明兰这才知道,这少年就是古夫人过继来的儿子:古天继。那个女子是一身妇人模样的打扮,与古夫人有三分相似,是古夫人寡居的侄女:吴丽香。
  没进古家之前这些事王林炎就打听了,这吴丽香是古夫人亲哥哥的大女儿,嫁进夫家一年不到男人就出了意外,而后寡居在婆家,一直没有再嫁。
  古夫人膝下空虚,又收养了她的庶弟,因此为了一些说不明的东西,堂侄俩就常来常往,古家也把这表小姐当成了家人一般看待,所以今天一样上了主桌。
  顾明兰等两个人与他们夫妻见过礼后,又让成杰与成敏见过礼,这才让他们坐下。
  以为要开饭了,哪知这吴丽香一脸娇笑:“早就听说表嫂是个美人儿,果真没有说错。姑姑,想到这乡下还能养出这样的娇人儿,怪不得姑姑上回上门,表哥硬是舍不得让表嫂出来会客。”

  ☆、695。第695章 父子两谈心

  吴丽香这种反客为主的行为,让顾明兰眉头一皱:这话是什么意思?这是变着相贬低她是个出身乡村的农妇,又是靠着美色勾引男人的女子么?
  我还没说你一个寡妇笑得这么放荡做什么,这又不是你的家,你倒好,跑出来挤锐我了?
  顾明兰抬着打量了这小寡妇一眼,长像还算清秀,虽然算不得是个美人,但架不住还算年纪轻、穿戴好,长年养尊处优,有一种天生的优越感。
  众人听了吴丽香的话都脸色各异,古夫人似乎很得意,而古老夫人脸色沉了下来:“开饭!”
  古老夫人一开口,谁也不敢再多说,古老爷倒是看了自己儿子媳妇各一眼,见他们脸上似乎当作没听到这吴家侄女的话后,倒是心中暗赞了一下。
  古老爷作为一个当家人,他在别人的眼中自然是威风八面。
  可是古家的所有下人都知道,这个古家其实是吴家的古家。
  古老夫人出自吴家、古夫人出自吴家,就是连收养的孩子都是出自吴家。古老爷心中也清楚,他从一个庶子到一个嫡子,不是古老夫人看重他,而是古家后继无人。
  如今好不容易找到了个亲生的儿子,他哪里管他的亲娘是谁,只要是他古家的骨血就行,最起码古家诺大的家产不会全部姓吴。
  所以,古老爷看到朱正清这夫妻大气,他心中还是窃窃暗喜。
  虽然桌上堆满了山珍海味,可是与一桌心思各异的人吃饭,顾明兰有点难以下吞的感觉。
  “清儿,听说这满县里种的双季稻是你最先种出来的?”吃过饭坐在厅中喝茶,古老爷第一次开口问话。
  朱正清点点头:“正是。三年前义兄王大哥找到我,闻言我是种田好把式,让我帮着他种这双季稻,并把法子简单的说了说。
  儿子从小就是种田出身,虽然后来被抓去山上几年,可种田之事已经烙在骨子里了。
  反正王大哥说这稻子要是能种出来,朝中有奖励。就是种不出来,也有一亩地二两银子的补贴。想着儿子在山中的时候,****靠着王大哥照顾,花了两年时间总算摸索出了这双季稻的种法。”
  原来是这么回事,朱正清的所有事古老爷都打听得清清楚楚,不要说他本人的关系,就顾明兰是继室,两个孩子是嫡妻所生之事,他心中也是一清二楚。古老爷作为古家的当家人,心中的算盘早就打好了。
  “我们古家有一千余亩良田,分在四个镇,如果明年都能种成这双季稻,那收成就是翻倍了。等你有空下来,爹带你去看看我们古家的良田。”
  朱正清对于古家的财产虽然羡慕,可是他并不眼红。
  而且这双季稻明年怕是要在全国推广了,既然爹说要种,那就随了他好了。只不过,他不会把自己在种杂交水稻的事透出来,毕竟这还是秘密。
  “如果想种双季稻,那今年底就得开始沤肥了。种田想要有好收成,肥料少不了。而且一季水稻最少得追肥两次以上,一次是基肥,在水稻插播之前就得下,二是追肥,在水稻抽穗时再下,只要肥料足了,老天又眷顾的话,这收成铁定没问题。只是人工、肥料、种子的成本增加不少。”
  人工、肥料这点古老爷自是不放在心上,家中那么多佃户,只要让他们能提高收成,自然是乐意去忙碌。对于种子的成本,那肯定是比不过收成了。
  古老爷磕磕烟筒再问:“听你祖母说,那蚕桑之事是你媳妇弄出来的?”
  事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而且自己家也只是低调并没有保密,说到自己媳妇朱正清一脸光辉:“爹,我这媳妇的爹以前也是个走南闯北之人,只可怜命不长。我岳父没有儿子,他对自己的女儿很疼爱,每一回在外面见识到了什么,他回来就会与女儿们一五一十的说着见闻奇闻。而我媳妇她是个最灵透的女孩子,她又识得字,于是每一回她爹说的见闻她都会一一记起来,这其中就有这南边养蚕桑织绸缎、做丝棉的新鲜事。
  三年前王大哥找到我时提起这双季稻种植之事,说这是南边来的种子,我媳妇就好奇的问有没有蚕桑的种子。
  说来这还真巧了,南蛮国的贡礼中正好有这种子,于是我媳妇找王大哥要来些,按着我岳父说的养植方法试着玩儿,没想到还真让她给玩成了。
  去年严大人派了两位姑姑来说了这养蚕桑之事,今年已在国内的南边已推开了这桑蚕种植之事。”
  想起自己去年冬天花了大价钱买来的丝棉被,以及那棉被的好处,古老爷就可惜这个儿子找迟了。要是两年前就找到了,那么有两年的时候,大力来种植这双季稻与蚕桑,那他还愁古家在走下彼路?
  如今朝中大部分地方都已推广开了种桑蚕,这古家是占不到先机了。在古老爷心中暗暗可惜之时,他并不知道,顾明兰并没有把这蚕吐丝做蚕丝棉被、丝棉袄的法子教给两位姑姑。
  两父子毕竟还很陌生,当年古老爷是受了古老太爷小妾的暗害,趁他去姑子庙为老夫人求子时下了药,想让他背上糟蹋出家人的罪名,而达到让古老太爷答应过继她亲侄子的目的。
  那时候他才十六岁,可他偷偷摸摸的人事早通,更知道他受了别人的暗害,于是逃离姑子庵时,遇到在山中砍柴的朱大姑,强要了她解了毒。事后他特别害怕,丢了五十两银子给那个女子,连滚带爬的逃了,并不知道自己掉落了脖子上的族牌。
  直到他人到中年都无子时,古老爷才答应吴氏收养了她的侄子,如今近十年了。这古天赐收养来时已经八岁,这就快十年了,可古老爷就是无法对他亲近起来。现在找到了亲生的儿子,古老爷心中还是高兴的。
  “你在衙门还有着事,那近几个月家中事你就不要着急接手打理,等衙门的事脱了手,你再慢慢进古家管事。
  还有,你祖母患有燥血症,好好让你媳妇与儿女多陪陪她老人家,也许她心情好,能多活几年。”

  ☆、696。第696章 代他尽份孝

  亲生的儿子虽然是私生子,那也是他的骨肉,古老爷知道,这养子是正式收养过的,吴氏不会同意把古家传给自己的儿子。
  但是他还是要让自己的儿子,享受古家的财产,而这唯一能实现的就是,让老夫人点头。所以,他希望朱正清能把老太太搞定。
  老太太六十有五,十五岁嫁进古家,已五十余年。
  朱正清自知自己这亲爹的想法,更知道古老爷在古家的地位,就算他没想着要古家的任何东西,但是他也没有直接拒绝古老爷,他淡淡的点点头:“儿子省得。”
  回到院子里,朱正清把古老爷的意思透露给了顾明兰:“兰儿,有空多去陪陪她吧,也许年轻的时候她也不是个善人,可是现在看在是老人的份上,你就委屈些。”
  顾明兰明白这吴家出来的当家女人,哪一个会是省油的灯?古老夫人在古家当了三十年的家,更不可能是个心慈手软的人。
  不过,她现在在古家寸步难行,这古夫人很不友善,要想在古家的这些日子过得安静些,成全朱正清的孝心,那还是要找棵大树靠靠。
  这狗屁的孝心,顾明兰也是逼得没了办法,只得将就了。就算再不喜欢这古府,既然进来了,她就得为自己一家人好好打算。
  “相公,爹是说祖母老人家有燥血症是么?”
  朱正清点点头:“是这么说,我看不会错。这年纪大的人,吃了又不太动,身子一胖许多老人都有这症状。”
  燥血症顾明兰知道就是现代的高血压,而且她看古老太太这一急就头昏的现状,那到了快要脑血栓的地步了,也许哪天油腻一吃多,再加上过度激动,这老太太不立即去了,最少也会是个中风。
  想到这顾明兰迟缓的说:“燥血症并不可怕,只要吃食打理好,心情不过份起伏,应该不会有事。我看老太太这人精神头还行,人也不是胖到那动不了的地步,我想法子给她弄个偏方吃了,也许会有好转。”
  朱正清双眼一亮睡意全无,双手搂着顾明兰直问:“媳妇,你脑子里又有这个方子了?”
  黑暗中顾明兰苦笑,她前世就是做药膳的专家,给一个高血压患者料理一下吃食,这个有什么难?再说,严老夫人的冠心病,用了她的药膳方子,这阵子不是说心不再慌了么?
  只是她只能再次这样回朱正清:“是的呢,前几次我看到老夫人上门时,总是说头会晕心里不舒服,得喝药好几天才能好一些。我就去孙大夫那里打听了,这是燥血症的原因。
  后来我就想,光靠吃药压下去,万一哪天压不下去怎么办?又问了孙大夫,他说老年人到了这年纪,在吃食上一定要注意,现在你一说我脑子里真有这法子了呢。”
  朱正清大喜:“那明天我就去与老太太说。”
  次日果真老太太说身子不舒服,借口让孙媳妇侍疾,让顾明兰天天呆在她的菀福院。
  第二天又传话,朱正清时常不在家,让她们母女(子)三人跑来跑去不方便,以后就在老太太的屋里开了火。
  原本老太太就是自己开的火,家中的老人也不觉得奇怪,再说老太太年纪一大,喜欢孩子们围着说说话,她这样一吩咐下人更是觉得合理。只有吴氏的屋子里,瓶子打碎了一地。
  “这老不死的东西,也不知她是怎么想的!老爷又不是她亲生的儿子,把个野种看得比亲侄孙还重,莫不是她忘记自己姓吴!”
  吴丽香怕自己姑姑气坏了身体赶紧上前劝着:“姑母,你怕什么怕啊?这古家掌家权已在您手上,外面的事天继也已经开始接手,这老姑奶奶她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好了,她手中不也就那种嫁妆么?”
  吴氏恨铁不成钢的瞪了吴丽香一眼:“你啊,就是个眼皮子浅的人,老太太当了快三十年的家,手上能没东西?我这手中才当家十五年,你看看我手上的财产是多少?说你没脑子,就是没脑子,你回娘家就你那两个嫂子还能容得你过老?让你好好想想,可你却看不起别人。”
  想起朱正清那凶悍的模样,再加上他那一身土农民的气息,吴丽香就不喜欢:“那么凶的一个男人,我可真是无法喜欢上他。而且,他已经有一个女人在身边,我可不想去当他的妾室。”
  “唉,你呀说你没脑子,你就是不信。你没看到那两个孩子不是她生的么?你没看到她就算长得好,也改变不了她是个农妇的身份?以后这古家的半个当家主母,她这样的女子够不够看?
  不是姑姑不教你呀,这交往的夫人中,看中的不是女子的长像,而是女子的身世,这一点你都不懂?再说,嫁进去三年连蛋也未生一个,如果你能赶以她前生下一男半女,你还怕当个妾?你多想想姑母我的话对不对?”
  吴家也算得上是柳林县的大户人家,虽然人丁兴旺却没有出有出息的后辈,现在更是一代不如一代,就不要说与古家相比了。
  古夫人的话让吴丽香想了半天,终究被金钱而占胜了。
  她想着,等自己姑姑老了后,这古家就是她们姐弟二人的天下。过继来的弟弟只是个庶子,他哪有敢不听她这个姐姐的?
  “姑母,你容我再想想,而且你要给我指明要如何做。”
  吴氏知道自己这侄女儿心动了,古夫人认为自己这侄女还是不成熟,遇到的男人又是个没用的东西,她在儿女情事上没开窍,否则哪里用得着她这么多口舌?
  古夫人是过来的,知道这女人嫁男人,面皮好不对,对男人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所嫁的男人有个身强力壮身体。
  古夫人认为大户人的子弟,一个个都是娇养着大的,这些子弟都是弱不禁风的男子,而且妻妾极多。在男女之事上,哪里比得过朱正清这野种?
  只是有些话,她不好出口,只得吩咐:“那你好好去想想,省得以后后悔。姑母我也想想要怎么做,才能让他上钩。”

  ☆、697。第697章 宅斗开始了

  顾明兰只顾着不让自己的两个孩子被人算计,却没有去想着自己的男人也在被人算计,她在一心顾着老夫人的膳食之事。
  不是顾明兰这么没心眼,而是因为她知道自己家这男人一天到晚都难得呆在屋里,而且就他这面黑的男子,她不认为会被这院子里的女子看中。
  并且她认为,古家的丫头想要爬床这事不太容易。
  因为朱正清在家的时候,不是在老夫人的院子里,就是在自己住的院子里,从来不一个人落单。
  顾明兰这两天都在回忆前世药膳中对高血压脑血柱有效果的膳食,给老夫人列出了四宜四不宜,并准备了几个偏方同时下手,好让这老太太尽快把血压减下来。
  顾明兰按照老太太的现状,给古老夫人开出了食疗单子:一、葵花子,早晚1把,剥壳食仁,同时配服芹菜汁半杯,连服30天。这个适用于中风、高血压的病人,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这个容易得,而且时季性现在正好。
  二、清萝卜汁,每天30毫克,日2次,连用10天。适用于伴有血压增高的中风病人。这老太太虽然没有中风,可是顾明兰知道这东西吃了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三、山楂肉15克,水煮熟,果饮并食。日1次,连服1个月。有山楂干切片,煮水代茶饮。亦有效。适用于中风、冠心病、高血脂症者。
  四、白木耳或黑木耳30克,清水浸泡一夜,于饭锅上蒸1…2小时,加入适量的冰糖。于睡前服用,对中风高血压、眼底出血、血管硬化、冠心病均有治疗作用。
  五、绿豆100克,海带50克,加水煮烂,放入冰糖后,适量服用。
  六、白菊花适量,用开水浸泡;
  七、花生米适量,加醋泡7天后,每天早晚各服花生米10粒;
  最后列出一条:早起辰时在花园内走半个时辰、晚饭后半个时辰后由人陪着再走半个时辰,回去后用祈艾煮水泡脚直到出汗。
  由于顾明兰手艺精湛,朱成敏又天天陪在老祖宗跟前,乖巧得无话可说。一个月后,古老太太发现自己瘦了不说,精神各方面连睡眠都好了不少。
  这天晚上古老太太喝着菊花茶乐呵呵的说:“晴儿,你说我是不是捡到个宝了?”
  晴儿是宋妈妈的小名,因她八岁起就侍候着古老夫人,长大后又嫁给了现在的吴大管家,两人的情谊是亦友亦主仆。
  听到老主子这么说,深韵老主子心思的宋妈妈乐得不行:“老夫人,您可不是捡了一个宝,而是得了四个宝。”
  闻言老夫人双眼一亮:“是啊,正当是四个宝,这一家人谁敢说他们是泥腿子出身?原本我还觉得顾氏不够大气,可这些天看下来,这孩子不是不够大气,而是有骨气呀。能在银子面前不眼馋的人,我活这把年纪还是看到第一个。”
  泥腿子出身?想起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下人,宋妈妈笑着说:“书上不是有句话:英雄不问出处?孙少爷您别看他书读得不多,可是为人灵透得很。老奴可听说,如今他在帮衙门办事,那严大人可是赞不绝口呢!听说等秋收时皇上要派什么大官出来验收成果,要是真办成了这事,孙少爷恐怕会有不小的出息。
  还有这少夫人,真当不知道让老妈说什么好,跟着老夫人您这么些年,看过的这大户人家的少夫人也不计其数,可要让老奴说实话,这少夫人太厉害了!她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