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倾天下:商女为后-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莫安生用冷水擦洗,换掉身上的衣衫,吃了两口膳食后,上了床。
大半夜的受惊,加上劳累,加上先前衣衫尽湿,还有虽然认为自己无罪,但始终生平第一次杀人的心里负担,莫安生病倒了。
早上如玉发现最近一向准时起床的莫安生,今儿个到了用早膳的点,还没起,便向以前一样,上前去敲门,唤她起来。
“安生小姐,该起了!”如玉唤了几次,里面无人应。
难道昨儿个安生小姐出去后没回来?不可能啊,安生小姐在外面又没有什么亲人在。
不对啊,昨儿个她睡得迷迷糊糊的,记得是安生小姐回来后,将她喊醒,让她回房的。
如玉又敲了几次门,唤了几声,里面还是没人应。
她用力推了推,门没有拴上,大力之下,开了。
如玉走进去,发现床上的小人儿,缩成一团,瑟瑟发抖。
她大吃一惊,立马走上前,“安生小姐,你怎么了?”
走得近了,如玉发现莫安生的头发都湿了,她伸手一探,额头烫得吓人。
床上的莫安生无意识地唤道:“冷…”
如玉连忙从柜子里拿出被子给她裹上,然后跑出去厨房打了热水来,帮莫安生擦洗,换上干净的衣服后,去了王妃院里。
李嬷嬷听说莫安生病了,急忙安排花颜出府去找大夫,并派了个小丫鬟去安生院里帮忙,让如玉好生伺候莫安生。
宁王妃知道此事后,派人送了不少补品过去,放话府中各人,莫安生病了需要静养,无事少去打扰。
如此维护的态度,让那些姨娘嬷嬷们,更是看清了莫安生如今在府中的地位,纷纷派人送礼表示慰问。
莫安生生病的这几天里,宁王府发生了一件大事。
一大早的,宁王府门口聚集了不少,来收银子的甘蔗商人和大地主。
守门的人一打开门,发现黑压压的人群,吓一大跳,快速地关上门,将此事禀告了王府大管事,万大管事。
万大管事带着府里的小厮护卫,站在门口,让守门人打开了大门。
当他一站出来,看到那些人时,楞住了。
因为里面有不少是没多大交情,但十分眼熟的人。
“万大管事,您出来太好了。”一位高粱商人走上前,拿出手中的货单,略带几分抱怨:
“以往王府付账都是拿着汇票,到钱庄去取便可,这次为何改成了上王府来取?
我老沈赶了三天才从外地赶过来,又得花三天才能回去,这一来一回的,不知耽搁多少生意。”
万大管事一楞,“什么意思?”
另一位地主模样的人道:“是啊,万大管事,以前付银子的方式多好,大家都省事。
如今虽说数量一下子涨了十倍,可这高粱都是小本生意,没什么利润,这跑一趟路费食宿再加误工的,也得花不少银子。”
万大管事更加一头雾水,“黎员外,您这话是什么意思?”
黎员外以为他这问话是质问的意思,忙笑呵呵道:“万大管事别生气,我老黎不过就是随口一说,没别的意思。
好久没来京城了,正好趁此机会好好享受一番!这银子要赚,日子也得过,赚银子本就是为了享受生活嘛。”
万大管事还想着什么数量涨十倍的事情,听到黎员外有的没的说一堆,眉一皱,伸出手,“单子给老夫瞧瞧!”
黎员外恭敬地举高双手递了上去。
万大管事单手接过一看,心下大骇,若不是他精于世故,见识多广,只怕当场就面色大变。
饶是如此,只有他心里清楚,他后背的衣衫已经湿透了。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51。 五一、宁王府出事万大管事镇定的一拱手,“各位,负责此事的廖管事,这几日请了假回老家。老夫先前并不知晓,多有怠慢。
单子是从王府出去的,王府自然会按上面的条款付银子给各位。
不过现在天色尚早,账房盛先生年岁大,宁王爷一向让他午时后才过来,所以请各位先到府中别院处等一会。”
万大管事说完后,朝身旁的小厮一使眼色,小厮机灵地道:“各位当家掌柜员外们,请随小的来!”
待所有人都进去后,万大管事的脸立马阴沉下来,他对其中一位护卫道:
“立刻去宫门口通知沐首领,让他想办法通知王爷,府中有事发生,急!”
“是!”
宫中刚下早朝,正在同太子讨论政事的宁王爷,听到小太监传来的消息后,一手捂向腹部,神情微变,向太子请了假,“皇兄,臣弟突感腹部有些不适,这国库的事情,臣弟明日再与皇兄讨论如何?”
“三皇弟既然不舒适,就快回去,今日这事就暂且停一停。”太子见宁王爷面色有变,关心道:“三皇弟,要不请御医来瞧瞧?”
“不用了,皇兄,怕是早膳吃了不干净的食物,有些痛而已,上多两次茅房也就好了。”
“那三皇弟快些回去吧。”
“是,皇兄。”
一旁的魏王爷笑得格外殷勤,本就艳丽的容颜越发光彩夺目,话里有话,“三皇弟,回去好好治治,啊!”
宁王爷无暇在口头上挤兑他,匆匆行了礼,出了皇宫。
皇宫外,沐武牵了一匹马,“王爷!”
宁王爷点点头,也不说话,翻身上马,一夹双腿,朝宁王府赶了过去。
万大管事跟他多年,两人行事之间颇有默契。
如今万大管事不顾规矩,在他早朝时,派人送来口信,并加了个“急”字,说明真的是发生了大事。
因而宁王爷舍弃轿子,顾不上其他,策马奔回宁王府。
一路奔到王府门口,宁王爷跳下马,直接去了书房。
书房里的气氛异常凝重,万大管事、盛先生、张幕僚、还有刘吴两位先生,几位他最信任、器重和赏识的人,正黑着脸,围在书房案牍边讨论。
见到宁王爷,齐齐站起身,“王爷!”
宁王爷边脱外衫,边道:“说吧,出了什么重要事!”
几人互看一眼,由最先发现问题的万大管事发言,“回王爷,今早酿酒厂的高粱商和地主一早聚在了门外,属下一询问,方知是前来收银子的。
那些人纷纷抱怨,虽然订单数量多了十倍,但为何要改变了付银子的方式,非得让他们前来王府亲自拿银?
属下接过其中一人手中单子一看,方知出了大事。如今寻了个理由,先将那些人安排在了别院候着,但最多只能拖到下午。”
万大管事略一停顿,宁王爷没有出声,静待他往下继续说。
“属下立马到账房处找了这次高粱数量的总单,发现数量由原来的三百万担,”万大管事咽咽口水:
“变成了三千万担,签单的时间,正是七天前,林大人御前告状的第二天,即顺天府派人来查的当天。”
宁王爷面色未变,但周身散发出的冷冽气势,却让整间书房的温度瞬间下降。
“此次涉及的银两约有一百五十万,若加上后期存放高粱的地方、工人、新增加的空酒坛和人工费等,大约需要两百万两的银子。”
万大管事在这样凝重的气氛中,双腿不由自主发抖,他伸手擦擦鼻尖的汗,继续道:
“若是几天前,要拿出这一百五十万两,根本不是问题。
只是熊宝宝一上市反应火爆,前日已一次性支走了三十万两,进行再投入;与周府联姻的事,又抽出了五十万两;
还有那边刚刚支了一百万两银子走,所以现在能动的流动现银,不足二十万两!”
万大管事越说额头汗越多,声音也越来越小。
一旁的张幕僚接过话头,让万大管事感激地看了他一眼,“一百五十万两银子,对王府来说不是大事,只需几天便可集齐。
但这事却可能会带来非常致命的后果:高粱商聚集在门外一事,虽然万大管事处理得当,但一定已被许多有心人看了去。
倘若要调动其他产业,来集齐银子,势必会让人暗中猜测,如今的宁王府,居然连一百多万两银子都拿不出来?
那这些年陛下赏赐的,王府各产业挣下的那些银子,都去哪了?
若被人抓着这点往下查,或告到圣上那,让圣上太子起了疑心,让人暗中一查,那就……”
“那本王私下的筹谋,哪怕再隐蔽,也终会被人查出来,到时候,整个王府都会因此而赔上性命!”宁王爷冷冷接过话头。
这确实是预料中必然会出现的结果,几人迅速噤声。
宁王爷冷笑道:“原来二皇兄的后招在这里。
先是让左都副御史林大人殿前告状,让父皇派人来查本王,甚至不惜暴露他自己强霸良田,致数十人丧命的事情。
身在朝中,有哪个人身上是干净的?再来趁着本王将心思放在应对顺天府府尹身上,买通造酒坊管事,再在高粱数量上做手脚!”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52。 五二、不知安生能否帮上忙?“最终的目的,却是想将本王目前的全部底线暴露出来,偌大一个王府,居然连一百五十万两现银都拿不出来?
不论圣上,皇兄,还有朝中各大臣,均会在心中想:宁王府的银子,都用到哪去了?
哪怕本王再想出多合理的解释,想必也无法打消任何一个人心里的疑虑!
若失了父皇皇兄的信任,即使最后本王的筹谋没被发现,以后哪还有成功的机会?
想不到二皇兄此次居然能使出这么好的计谋,好一个声东击西,看来倒是本王一直低估了他!”
万大管事与盛先生齐齐告罪:“此事都是老夫疏忽,被那廖管事钻了空子!”
宁王爷冷眼扫过,“你二人之罪责,待此事过了之后再行定夺!如今当务之急,是待罪立功,如何渡过此次的危机!”
他看向房中众人,“各位说说看,此次之事,有何应对之法?”
早在宁王爷回来之前,几人就已商议过,根本想不出更好的法子!
张幕僚道:“王爷,您回来之前,属下几人商议出的结果是:三百万担高粱变成了三千万担,这账王府必须认下。
因而今日前来的高粱商,先用府中现银支付一部分,并由万大管事亲自告之,府中原本准备的现银,因为突发急事,支走了一部分。
从钱庄兑回的现银,还需几日才到,让他们先行离去,剩下的银子按原本的法子支付。
以咱们王府以往的信誉来说,那些高粱商定不会起疑心!
但对于后面,如何能在不动用其他产业的情况下,快速聚齐一百多万两现银,请恕属下几人无能,暂时还未想到更好的法子!”
张幕僚话一说完,几人齐齐惭愧低下头。
宁王爷揉揉眉心,声音疲惫,“今日到此为止,都先下去吧。这几日,无论何时想到任何有用的点子,随时来与本王商议!”
“是!”几人齐齐应道,悄声出了书房。
宁王爷一人待在书房良久,却仍是想不出破解此局的方法。
大约晚膳的时分,宁王爷离开书房,去了宁王妃处。
在所有人看来,宁王爷与宁王妃两人相敬如宾,宁王爷对宁王妃谈不上宠爱,每月里去她房里的次数也不多。
但没有外人知道,宁王爷所有的一切,从未瞒过宁王妃。
这也是宁王妃,能容忍府中姬妾不断增加的原因。
因为无论宁王爷宠爱谁,她知道,她的地位是永远不会变的,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
她与宁王爷两个人,或者说她身后的沈家,早在同宁王爷联姻的那一天,捆绑在了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宁王爷没有隐瞒地,将今日发生的事情告诉了宁王妃。
宁王妃虽是后宅妇人,却有着敏锐的政治触觉,这也是当初宁王爷选择她为正妃的原因。
宁王妃一听之后,面色也跟着变了。
一百三十万两,对宁王府来说,对沈家来说,甚至于对她本人来说,都不是什么拿不出来的数目。
可关键就在于,这个时候,无论是她还是沈家,没人敢保证,可以在不惊动任何人的情况下,拿出这一百三十万两现银出来。
倘若一旦被人发现,所有针对宁王府的流言必会四起,圣上与太子必会质问:宁王府的银子去了哪里?
除了宁王府本身,可宁王府在今日支付完二十万两银子后,剩下不足二万两,去哪变出这一百三十万两?
如今所有明面上的产业,全都动不得,包括宁王府,宁王妃自己,以及她的娘家沈家。
大明国不抑商,商业环境相对发达且公平,虽控制朝中大臣不允许经商,却不阻止皇子们经商。
因为这种开放的态度,各皇子们的账目反而非常清楚,并会将一半的盈利上缴圣上或太子私库。
因此暗地里的交易,反而比较少。
这种比较奇特的模式,说起来,要归功于二十年前的五国战乱。
大明、大雍、北夜、叶耶、星云五国,为抢战对方城池,发起混战。
你打我,我打他,他打你,陆陆续续打了十年,谁也没讨到好处。
眼看着国家越来越穷,百姓越来越少,五国最后商议,暂停战争,休养生息。
停战后,各国皇室均穷得叮当响,连想赏赐有功之臣,都没有多少银子可以拿出手,包括大明国在内。
当今大明国圣上明文帝,因为各皇子大了要离开皇宫,除了宅子外,实在赏不出更多的银子。
不得已之下,便给了让各皇子经商自行挣银子的权限。
同时因为国家太穷,急需商人来拯救国家经济,明文帝索性订下了一系列从商优惠条件。
并勒令各皇子,经商可以,但商有商道,必须遵循从商规则,绝不允许欺横霸市!
这一来恰好歪打正着,大明国在五国中,算得上是经济恢复最快的国家。
同时因为对商行的支持,所有暗地里的交易都不多,包括宁王府在内。
所以如今宁王府想从暗处短期内,取出一百三十万两银子,不是不可能,却十分困难,除非是卖掉所有暗地里的生意,才有可能。
但这样一来,想用暗地里的生意,掌握某些明面上了解不到的消息,这一途径就会被切断。
这个代价实在太大!不到逼不得已的处境,宁王爷绝不愿意这么做!
可是现在,似乎除了这个方法,已想不出更好的解决方案了。
今晚的宁王爷和宁王妃,无心男女情爱,躺在床上,均翻来覆去地睡不着。
直到后半夜,两人才迷迷糊糊地眯了一会眼。
第二天一早,病刚痊愈的莫安生,前来拜谢宁王妃的时候,便见到她一脸的灰青,明显心事重重的样子。
“安生拜见王妃!”
宁王妃勉强挤出笑容,“安生你身子才刚好,该多歇息几天才是。”
“安生已经好全了,谢王妃惦记。”
“嗯,本王妃知道了,”宁王妃明显心不在焉,“安生,你回去歇息吧。”
莫安生瞧瞧宁王妃面色,本着为大BOSS分忧的心态,关心问了一句:
“安生看王妃面色不大好,可是碰到了什么难事?不知安生能否帮上忙?”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53。 五三、安生的解决方案宁王妃心中正烦闷着,本想挥手让她下去,突然想到莫安生一直以来行事的稳妥,还有熊宝宝的点子,鬼始神差下,忍不住跟她说了。
“咱们王府有一造酒坊,往年每年这个时候,都会向高粱商订货约三百万担。
今年负责此事的管事出错,将三百万担写成了三千万担,单子下去那天,账房也没太去细对,结果就出了这么大的事。
王府做生意一向讲究信誉,既然写了三千万担,就肯定得收三千万担。
只是王府里一时没有那么多现银可以支付,又不能失信于人,否则一旦没了信誉,以后就很难再恢复。
而且就算慢慢付了银子,原本一年三百万担的数量,突然涨了十倍,若不酿酒,任其白白浪费,被圣上知晓了,定会责备,因而这不酿成酒不成。
可酿了酒之后,现有的酒楼酒商酒铺根本无能力消化,就会变成大量积压,还得专门找地存放,找人看管。
这赔银子是小,关键是王爷以后,肯定会在圣上心中落下个无能的印象,哪会再重用?”
莫安生身为现代女高管,宁王妃将前面的问题一说,她即刻便明白了问题所在,以及后面可能带来的一连串的,不良连锁反应。
“王府一向是一次性付清所有现银的吗?”若不是,分期付款不就能解决现在暂时的难题了?
宁王妃道:“高粱是小本生意,所需银两不多,王爷体恤那些商人和百姓,从三年前开始就是一次性付清现银!
只是这一次,是从十五万两,一下子变成了一百五十万两。”
在莫安生看来,此事如果是府中管事出了错,向那些商人明说这件事的难处,然后先付一部分银子。
再让他们将高粱能卖给别的酒坊,就尽量卖给别的酒坊,实在卖不出的,最后由王府收回,只是银子付慢些,相信那些人一定会理解。
可如今宁王爷宁王妃对此事看得如此重,不惜一切也要硬生生啃下那三千万担高粱,说明还有一些她不知道的内幕原因。
所以宁王妃虽然将眼前的困境告诉了她,但肯定还有很多事情不方便跟她挑明来说。
既然如此,那么现在解决的方法,唯有快速短期内,卖出足够多的酒,挣到足够多的银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莫安生思索片刻,双眸一亮,“王妃,安生倒有个法子!”
“什么法子?”宁王妃精神一振。
莫安生朗声道:“既然王府的造酒坊一下子多了那么多高梁,必须酿成酒,索性将事情搞大,垄断京城附近所有城的高梁!
让那些酒商来不及到外地购买高梁酿酒,只能到咱们王府酒坊进酒!”
“垄断?”宁王妃吃惊道:“你可知道那得再花多少银子?最少是现在的五倍有多!”
本来就是头疼银子的事情,还要再掏银子,看来这莫安生也只有那么点聪明劲了。
真是浪费时间!宁王妃面上顿时现出不郁之色。
莫安生道:“王妃,先前的高梁订单付现银的条件不好更改,但这次再买高梁,可以签订新的付银条件:
由王府指定交货时间,交货时只付一成,半月后付三成,一月后付三成,两月后付清!
这样一来,先将京城附近所有高梁抓在手中,在酒商付了订金后,先付清此次的欠款!
待酒酿出来后,酒商付完余款,便可用余款支付新的高梁订单订金!”
宁王妃听完后,面色略好了些,皱眉想了一会后,又有问题了:
“垄断高梁后,酒商是只能到王府进酒,但倘若酒商的订金不足一百五十万两,又该如何?”
莫安生思量一阵,问道:“王妃,王府接下来的日子里,可有些什么重要事情,需要宴请宾客之类的?”
宁王妃眉头轻皱,想到此事心里越发郁闷难受,“两个月后,倒是有个姨娘要进府。”
“没有了吗?”莫安生有些失望,偌大一个宁王府,这么多人,居然没什么喜庆的事情要办?
宁王妃再一思索,“你这一说还提醒本王妃了,下个月初,是王爷奶娘,即苏侧妃娘亲的生忌。”
莫安生一喜,“九月重阳,民间向来有重阳登高、插茱萸、饮菊酒、思亲人的习俗,又恰逢奶娘生忌月。
王府酒坊可以王爷感念奶娘哺育之恩,特推出买即送的优惠,必可令销量再升。”
见宁王妃还在思索中,莫安生继续道:“把安生的话直白点说:王爷感念奶娘的哺育之恩,希望全大明国的人,都能为去世的奶娘积福,愿她老人家早日转世到好人家!因而在重阳月内,多买多送!包括酒商和王府自己的酒坊。
同时奶娘生忌那日,只要经过酒坊铺子、酒楼、包括合作的酒坊等地的,都可以免费饮上一小碗酒,表达祝愿。”
莫安生所用的法子,是现代最常见的营销手段:制造噱头!
用一个出乎意料又合理恰当的创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为产品增加卖点。
比如同样两种酒放在一起,一种就是正常的酒,一种是宁王府出的为纪念奶娘的酒,还加上了超乎想象的优惠,所有人的关注点自然会倾向第二种酒。
宁王妃并不是个生意人,从她的角度来看,她觉得这似乎起不了多大作用,但在实在无法的情况下,她虽然怀疑,还是忍不住问道:
“如果按你的方法这样做,这销量真能上去?”
“全部消化完安生不敢担保,但消化掉一半,安生有这个把握。”莫安生肯定道:
“还可以暗中授意铺里的伙计,对来的客人暗示,此活动只到月底,马上就要春节,建议客人可以一次性买多些回去。
这样可以免费得更多的酒,就算自个喝不完,送人也成,何况这酒又放不坏。”
宁王妃听得有些心动,“安生,本王妃对铺头的运作情况不是太了解,但听你这么说,又觉得有点可行性。
这样吧,你先回去歇着,本王妃立马将这个法子告诉王爷,若可行,事成之后必有重赏!”
“是,那安生先告退了。”
“这两日若无事,你就待在王府里,倘若王爷听了此法子有何不明之处,本王妃会随时唤你来问话。”
“安生明白。”
宁王爷刚下早朝回府,便听小厮报王妃有请。
宁王爷深知自己的王妃行事有矩,如若无大事,一般不会在白天他繁忙的时候找他,特别是这么紧急的时候。
当下扔下张幕僚、万大管事等人,去了宁王妃院子里。
“妾身见过王爷!”
“王妃不必多礼,这么急着寻本王来,有何急事?”
宁王妃将莫安生先前说的话,转述了一遍,边说边偷瞧宁王爷面色。
其实到现在为止,宁王妃心里对于莫安生的法子,仍是一点底也没有。
只是事情紧急,现在所有人都一筹莫展,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
宁王爷的表情,却从进来开始直到宁王妃说完,都没有一丝变化,这让宁王妃心底忐忑不已。
在这么紧要的日子里,她却将他唤来说些废话,定会影响自己在他心目中的印象。
宁王妃心里忍不住埋怨起自己,又怨恨起莫安生,若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