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庶嫡女_春未绿-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多么希望能和你一同站在一起对别人说你是我的相公。”
  她用尽全力说完这句话之后,就再也没有力气了。
  只愿我们来世有缘还在一起,今生死而无憾了。



第一百七十五章 汪淑儿的番外(上)
  “小姐,以后你就是侯府的姑娘了。”
  春嬷嬷带着欣喜跟她说道; 年幼的她并不懂得侯府的小姐跟汪家的小姐有什么不一样; 但春嬷嬷这样说,也肯定有她的道理。
  忘了说; 春嬷嬷是她母亲的陪嫁之人,又是她的乳娘,可以算得上是对她最好的人了。进了府之后; 她才知道这侯府有多大,她规行矩步生怕走错了一步。春嬷嬷以前在侯府生活过,她说这地方要老老实实的才能生存的下去。
  她是老实了,可陶表姐却不是; 陶表姐和她处境想同; 却活的很恣意比她也会打算多了,在她迷迷糊糊的时候,这陶表姐不声不响的却跟建国候家最出色的少爷私定了终身,而且让人家非她不娶。
  原本很反对她和陶心湄混在一起的春嬷嬷也有点羡慕起陶表姐了; “没想到陶姑娘这么有本事,老太爷现在也宠她,看来以后她肯定是要嫁到李家去了。”
  说了之后又感叹自己; “我的姑娘可怎么办哟?”
  她知道春嬷嬷是什么意思,她相貌勉强算得上清秀; 根本没有嫁妆; 读书也只能算勤勉,好在府里的长辈对她颇为怜惜; 所以让她能够过得还算不错,但她们也不能管她一生,最多到及笄就会帮她说一门亲事然后就出门子了。
  当然,她觉得这样也挺好的,直到老太爷过世之后,她的待遇虽然跟从前一样,别人对她的态度却不一样。以前叫她汪小姐,现在称她叫做淑儿姑娘,这名儿跟大舅母屋里的大丫头一样的叫法,这可真是……
  再者陶表姐的突然消失,让她有种兔死狐悲之感,她和陶心湄的命运太像了,她会不会也突然不见,即便她不见了,也没有人会为她多说一句话。
  她害怕极了,她不知道找谁去诉说,正好白先生有一天看她心情不好,她就主动把这些告诉了她。先生对她极好的,说让她好好做学问,以后也跟她一样去女学做先生,她虽然心动了但也知道不大可能。
  可接下来的事情却让她措手不及,玉珠竟然暗示自己去嫁给松明或者松润表哥,她觉得侯府果真没有把她当人看。府中都知道松明和松润表哥是庶子,而且这两位打小就没怎么读过书,行为粗鄙,她不奢望要嫁多好的人,可也不会嫁的这么差的。
  她恼怒不已,同时,三皇子贤王的动作也太大了,那个在她心中以前不做考虑的事情也提上了日程。她要离开侯府,出去外边,尽管大舅母不同意,可她知道如果不离开这里,以后怕是被夺嫡之事牵连,再者侯府的人对她也很漠视,她的娘也侯府的女儿,她们却毫不顾念亲情,她也没必要再留下了。
  很快在她的接连哭诉下,大舅母终于许了她走,她这些年也没有什么钱,所以的钱都是月例银子以及节庆府下赏的,但据小丫头们说这些钱在外面也可以过的很不错了。
  她想跟着白先生一起到通州重新开始,却没想到碰到了独自出来散心的谢大少,谢大少为人颇有侠义精神,也精于谋略。她却傻傻笨笨的,谢大少不知道怎么就喜欢上了她,说她读书认真,也努力,还为她认了一门很体面的干亲,甚至编了一个理由,说她救了辛家。
  不知道这是不是叫时来运转呢?
  同时她又很担心,谢家的人看不上她,她现在虽然是辛老的干孙女,可究其背景,却只是个孤女。
  可没想到谢家的姑娘们对她很好,比陶表姐跟李二的婚事要顺利很多,甚至她还跟谢家的姑娘们去过信郡王府玩。她是客,张玉彤是主,她好像一直都不是特别喜欢张玉彤,她为人太过于高调,跟陶表姐性格有点类似,除了家世比陶表姐稍微好一点之外,并没有特别出众。
  只是她的运气要比陶表姐好,能够选秀成了世子妃,做了这么大一间王府的女主人。不过,她对这些财富都不感兴趣,这些事情只会败了兴致,让人变得俗气,而且张玉彤这样子的人一看就是锋芒毕露,让人心生警惕。
  之后她安安静静的备嫁,甚至还见到了上了京城的陶表姐,她欣喜不已,二人虽然从小性格迥异,可毕竟是一起长大的,她很是高兴。
  可惜,她高兴来的太早了,陶表姐之前的情人李二杀了大姨张蕊姝,镇海候世子告了御状,这事她逃不了,可汪淑儿就是同情这位表姐。
  她派人盯着动静,想看她什么时候上路她去送行,却没想到下面的人自作主张竟然瞒下此事,她知道她们是为了她着想,尤其是春嬷嬷,她看到她好不容易成为谢家大少奶奶,连王女都被她压了一头,这样的位置如果有什么闪失,她可怎么办?
  辛家毕竟不是她真正的娘家,她本身还只是一个孤女,她只希望陶表姐能够坚强的活下去。好在丈夫答应了自己会让人去崖州打点的,她这才放下心来。
  也不知道为什么到哪里都能遇到张玉彤,谢家让丈夫去会宁府去,没曾想她还能碰到张玉彤。丈夫很欣喜,因为张玉彤的丈夫是会宁府的主事者,这也是应该的,信郡王在这次打仗立下了汗马功劳,赵群也是王子,自然有这样的机会。
  “那位世子妃跟你关系如何?”
  她其实很不想回忆那个时候,在侯府里,她谁都比不过,就跟丑小鸭一样。以前她还能安慰自己张家本家的姑娘论学问都不如她,偏偏来了个玉彤不仅仅长的非常出色,艳压群芳,而且学问也是一等一的,虽说她整个心思都在选秀上,可她依然受到众人瞩目,甚至连自己身边的下人春嬷嬷还巴结过她。
  看她沉默不已,丈夫似有所察,没有再问过这样的问题了。
  她不明白明明应该是低调沉稳的人才会不惹事从而过的更好,可张玉彤那样高调的性格的人不仅仅丈夫只有她一个,还生下聪明伶俐的龙凤胎,京城的人提起她没有羡慕的,就是她那位三弟妹,提起娘家嫂子来都是羡慕嫉妒。
  来到会宁,她在这里努力去实现了心中的愿望,办了女学,她希望女子都能读书明理。她很认真的教这些女孩子们,就是那位叫云娘的却怎么也学不进去,她家世好,所以她的祖父找了张玉彤去教她。
  她莫名有些不悦,这是什么意思,是说张玉彤比她教的好吗?
  还好她有一位女学生,虽然是张玉彤那边幕僚的孙女,可悟性极高,又很好学,也不骄不躁,她几乎想把自己的学问倾囊相授。
  很快她在教书的过程中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她很高兴,丈夫也很高兴,因为这个孩子如果是男孩就是谢家的长孙,她当然知道以后谢家肯定是丈夫的,可她有了男孩,婆婆听了肯定很高兴,更稳固了谢大的地位。
  她的孩子顺利的出生,祖父亲自取了大名叫君亚,丈夫常常抱着儿子不撒手,只是他官运不好,被下放到军户那边去了。
  她想也许这是上天对他的磨练吧,再者她如果去求人,这不是落人口舌吗?而且求的人还是张玉彤,张玉彤那么一个虚荣的人,让她几岁的孩子为了满足她的面子去用功,她去求她,肯定是会被嘲笑的。  如果她做好她自己的事情,安安心心的,不用让丈夫为了自己操心,让他能闯出一片天地这就好了。
  可没想到丈夫却跟张玉涵有了首尾,她实在难以相信,她的丈夫曾经对她那么好,好在连家里多少漂亮的想爬床的看都不看一眼,她这才这么放心的,没曾想到竟然跟张玉涵好了。
  到了任期也不走,她却有一种终于来了的宿命感,想当年陶表姐那样十拿九稳的事情都吹了,更何况是她。
  丈夫可以不要,但儿子不能不要,以前不看重钱的她,也归拢了财产。女子为女则弱,为母则强,她的君亚没有爹了,可不能没有她这个娘啊。
  她们跟着信郡王府的人一起回去的,不知道张玉彤是不是做给她看的,一路上故意跟世子表现的很恩爱,实在是可笑。
  可赵群却改变了她的看法,他温和有礼,却又不流于俗套,甚至做事滴水不漏又很妥帖,连君亚都很喜欢他。他跟张玉彤完全是不一样的人,她不是觊觎人家的丈夫,只是单纯的觉得他人品好。
  张玉彤却紧张不已,生怕别人抢了她的丈夫似的,可惜了赵群呀!
  赵群这样的天之骄子就应该配得上更好的人,而不是那位虚荣高调咋呼的张玉彤,她实在是不解,尽管她生了这么多孩子,可孩子多了不会教,其结果还不如只有一个呢?都是当娘的人,她只是心疼那些孩子,年纪那么小就得拼命学,拼命上进,充其量不过是满足一个母亲的虚荣心罢了,这样也实在是太不值得了。



第一百七十六章 汪淑儿的番外(下)

   回到谢家,婆婆谢夫人对她很是冷淡; 她十分不解; 做错事情的人是她的儿子,又不是她。谢家的内宅她已经完全插不进去手了; 因为赵凌把内宅权全部掌握在手中,她不在乎这些权利,只是为儿子心急。
  在家也没什么事情可做; 读读书写字这都是她要的,但她最终的目的还是希望培养女子们读书。终于让她找到机会了,本来谢夫人不同意,但是她找来玉凤过来关说; 这些年玉凤跟以前大不一样了; 她施药救人,淡泊名利,名望很高。
  很快女学就办成了,她沉浸其中; 来读书的姑娘都是家里穷的,她们对于读书的机会很是珍惜,她也教的非常用心。
  却没曾想女学不仅出事了; 她自己也坐了一年牢,她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坐牢。她只是教那些孩子读书而已; 明明这些都是张玉凤的诡计; 却牵连到她。坐牢不仅仅是身体受罪,心理也难熬; 她是谢家的大少奶奶,坐了牢出去在谢家还有什么地位。
  牢里也难熬,平时最爱看书的她在这里丝毫看不进去,尽管谢家的人帮她打点了,但牢房就是牢房,怎么也比不得家里。
  出狱了更是惨,回到家里她曾一度不敢出门,家里都是三房的天下了,她心灰意冷。此时,她公公谢相过世,春嬷嬷提醒她如果丈夫这次回来之后让她跟他和好,毕竟一夜夫妻百夜恩,俩人原本感情就很好,要不是玉涵从中作梗也不会有这样的事情。
  还好他没有带玉涵进门,她想这次就放下身段跟丈夫说和吧,家里没个男人还真不行。谢老三再怎么花心风流,他在那儿,赵凌就有底气。
  可一切却真的回不去了,她做错什么了,却要受到这样的苦痛。
  当她听到丈夫放弃继承谢家的时候,她终于忍不住了,她想他到底知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他为了个女人连族长之位都不要了,她的君亚以后可怎么办?
  可她说什么都无济于事,不但如此,谢夫人还开始亲自抚养自己的儿子。三年守孝,她和谢大的关系不仅没有缓和,反而更加紧张,之后他决定外放,她实在是不解。
  “你想想君亚好吗?你不能这么自私,君亚他是你的亲生儿子呀。现在就让他仰人鼻息到什么时候?”
  却听他道:“君亚我让娘带着,你不必操心。三弟也答应过要照顾他的,等他成年了就分家吧,我的那一份交给君亚的媳妇就成。”
  他说的好听,谢夫人原本就偏心,她之前就喜欢赵凌生的君安,把君亚带在旁边,又怎么会让自家的君亚超过君安,就凭这个她也不会好好教啊。更别提三房的那对夫妻,赵凌霸道跋扈,三叔花心自大,他们又怎么会对自己的儿子郝。
  她把这些告诉谢大的时候,他还是不置可否。
  她冷笑道:“你就真的这么喜欢玉涵吗?喜欢到什么都不顾了?家业不要就算了,连儿子也不要了,你到底有没有心呀?早知如此,当年你又何必帮我,若不是因为你我也不会到如此地步。”
  如果当年谢大没有常常用帮她的手段接近自己,她早就跟着白夫子去做先生了,至少不用像现在在谢家仰人鼻息,丈夫还变心陪着外室。
  谢大怪笑:“你是说这一切都是玉涵造成的?”
  她撇嘴:“那怎么不是?”
  “那我问你当年我去军户所的时候,你从来都没有来过,你从来都没有关心我这个做丈夫的。以前你从安平侯出来的时候,是谁让你无忧无虑的,你的嫁妆都是我准备的,我对你那样真心,可是我落魄了,你看都不愿意来看我一眼,你现在还跟我说这一切都是玉涵造成的,你亏不亏心?”谢大气急败坏。
  她想这谢大也真有意思,你想跟玉涵在一起那就算了,还把错误推在她的身上。
  她道:“去会宁府本来就是为了锻炼,我当初还有女学要办,如何能走的开?再者我如果不关心你,我又怎么会跟着你去那么远的地方。你不过是为自己另寻新欢当做借口罢了。”
  “我从来不知道你的口才既然这么好,你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反正家里我安排好了。”
  看他想走,汪淑儿忽然没由来的一慌,她想万一他走了不再回来可怎么办?她忍不住流下眼泪:“你真的这么狠心,不管我也不管君亚了吗?”
  “我不是狠心,而是……”谢大却不说下文了。
  她骂道:“你怎么不是狠心,你有想过我们孤儿寡母的处境没有,你在外面逍遥自在着,可我们呢?我被人诬陷坐牢,没一个人管我,你常常说让君亚考功名,可我有污点,她又如何能去考功名?”
  功名一条必须要家世清白才有人愿意替你写保书,可她什么都没做,就坐了牢,谢大不闻不问就算了,还只顾自己潇洒。
  他还狡辩:“我谢家世代清白,又是官宦世家,与旁人不一样,这说去说来还不是怪你。”
  她真的是对这个男人太失望了,她觉得没什么好说的了,她灰心道:“你走吧,从此我们各自安好。”
  若是能够和离就和离了,可她和离了,君亚怎么办?爹为了外室宁愿外放也要丢掉族长的身份,娘又是和离的,他还怎么读书,怎么处世。
  她做不到谢大那么自私,她看到谢大的嘴嗫嚅了了一下,可最终还是头也不回的走了。她擦干眼泪,以后的路她不会再指望谁了,只有靠自己才好。
  君亚是个很争气的孩子,他读书很好,谢夫人还为她择了一门亲事,姑娘是京城一位翰林的姑娘,和三房的儿媳妇闵氏的家世有天壤之别,她知道这是家族彻底放弃了她和她的儿子。
  儿媳妇进门后,她的生活没有丝毫改变,吃饭、睡觉、看书、念经。那个儿媳妇对自己也并不尊敬,因为君亚自从由谢夫人带之后,跟自己的关系就平常,儿子都这样,儿媳妇肯定也会依葫芦画瓢啊。
  她想谢大这一招真毒,儿子君亚过来看她了,她放下手中的书,淡笑:“你来了?”
  “娘,新乡传来消息说那个女人死了。”
  儿子说的时候有一种解脱了的表情,他以为那个女人死了,他爹就会回来。
  “死了你爹也不会回来的?”
  “为什么?”
  多年的记忆涌上心头,“你不知道我当年哭着喊着求你爹他就是不愿意留下来,我当时想他应该是为了那个女人,可后来我知道他在逃避。在外面逍遥自在,回来做什么?”
  儿子坐在她的身旁,一脸不可置信:“娘,爹为什么要逃避?他可是嫡长子啊。”如果他这个身份不是谢家的嫡长孙,甚至是庶出子的孩子,他也别无所图,可他是嫡长子啊,本身没有错,学问也比君安强,好好的嫡长孙就被抢了,他倒是成旁支了。
  更可笑的是祖母还怕自己起什么不好的心思,跟自己找了一个六品小官的女儿,那女人看人下菜,懦弱无能,甚至连嫁妆都只有空荡荡的三十六抬,这样的人做自己的妻子,他真是不知道怎么说了?
  “娘,儿子想外放,明年儿子就向户部申请,到时候娘跟儿子走吧。”
  看到儿子真诚的面容,她似乎明白儿子为什么之前跟自己疏离,想必那是怕谢夫人不满意吧,她们母子在这诺大的谢家已经没有什么立足之地了。
  可惜她们没有走成,因为谢夫人过世了,她这是多年后再次看到丈夫,他也老了,是啊,她的两鬓都生了白发,更何况是比她年纪还大的丈夫。
  谢夫人辈分高,又有诰命,谢三为了表示孝顺,把她的葬礼安排的很隆重。哭灵的人很多,她哭不出来也要挤出几滴眼泪,只是她的身边再也没有关心她的春嬷嬷了,她也开始慢慢变老了,陪在她身边的人一个一个离去。
  丈夫还是没有跟她住在一处,谢夫人过世,三家彻底分家,丈夫这次把谢夫人分给他的私产都留给了君亚。
  她知道儿子其实是很高兴的,儿子从小就没怎么跟父亲相处过,所以看到丈夫就一直跟他亲近,好在他不喜欢自己,对儿子却和颜悦色的。
  晚上夜凉了,她从灵堂出去,正好碰到过来的谢大,二人相顾无言。
  谢大却喊住了她:“这些年辛苦你了。”
  他语气很淡,她却忍不住转过身来,“不辛苦,他是我的儿子,为了他我也觉得怎么都应该。”
  他又道:“儿子跟我说家里怕他出头所以选了翰林之女,家里担不起事,你多看着些。”
  “你呢?守完孝又要去哪儿?”
  “我要去新乡,我的养女生了儿子了,还等着我回去帮着取名了。”
  她不置可否:“随你吧,这么多年我跟儿子也习惯了。”她怨也怨过,恨也恨过,可都无济于事,她最不该的就是相信这个男人,最后落得了这个下场。
  天凉了,她也该回去了。



第一百七十七章 赵群的番外(上)
  六岁的赵群从母亲的耳房搬到了二门外,他很不高兴; 所以倏地一下爬上了树。
  伺候他的人; 都小心翼翼的哄着他下来,他可不高兴啦; 对着下面的人说道:“我今天就要到树上睡觉,我还要在树上建一个木屋,以后我的屋子就在这里了。”
  他一边说一边往远处看; 可惜母亲还是没有出现,估计又是小姨那边出了什么事情了,怎么自己要搬家这样的大事,他母亲都不管; 每次只要小姨那里有点什么鸡毛蒜皮的事情; 母亲就过去帮忙。
  “群儿,看父王给你买什么了?”
  听到这声音,赵群往下一看,原来是父王。他看到父王手里拿着一个黑狮子面具; 这还是他第一次出王府的时候在街上看到的,没想到父王跟他买了回来。
  “父王,你上来陪群儿好不好?”
  父王的武艺可好了; 下面的人绷着一张脸,都害怕出事; 可他父王纵身一跃就跳了上来; 不仅没有怪他,还拍拍他的肩膀道:“怎么了群儿; 这是为什么不高兴呀?”
  他想说出来,可又怕父王因为此事不喜欢母妃了,母妃即便有时候忽视他,可不管怎么说他还是他的母妃呀!
  “儿子想在树上建一个小木屋,那些下人好烦,一直跟着儿子,儿子去哪里都不自在。”
  没想到父王却跟他说:“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你是我们信郡王府的骄傲,这上上下下的人以后全都指望着你,没了你,他们说不定连性命都没有了。所以他们才这么看重你,你才是父王和咱们信王府的希望。”
  他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从那天开始他就从内宅搬了出去,搬到二门外之后,他好像才真正的断了奶。母妃和姊妹们也见的少了,因为他每天的时间都太少了,除开去宫学,平日在家还要继续读书以及听父王幕僚写草拟折子。
  好不容易和母妃见面,他又看到小姨带着玉晴表姐和玉珠表妹过来了,他就真的不明白了。安平侯府对小姨也算不错了,怎么她们就那么多事情要找母妃了,这也就罢了还隔三差五的来。他不是不喜欢小姨,而是小姨来了,母妃就没了他。
  什么吃的喝的,每次好几大车这样运走,他是未来信郡王府的主人,对于他娘这样的行为,他真的觉得有点不舒服,这里是信郡王府,不是华府,也不是安平侯府二房的财库。
  这样也就罢了,关键小姨还要把玉珠表妹许给他,看她那个样子,好像自己女儿就是信郡王府的女主人一样了,看到漂亮点的丫头就用审视的眼光看别人。
  他知道他娘是继室,所以没什么安全感,所以想把侄女接进府来,让侄女儿和她一条心。可玉珠并不适合做世子妃呀,他想要的世子妃要么就是家世背景足够强,要么就是个人条件实在是太好。
  家世背景强培养出来的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再者即便女主子能力不好,手下能人辈出,生个儿子出来,父族和母族都帮着自然会差。若身世稍微差一点的,个人不错,能够生孩子,那也成,至少还能培养孩子。
  可像玉珠这样的,胆子小如鼠,担不起事情来,家世也一般。更重要的是长期以来赵群的母妃对小姨和玉珠太好,那么玉珠进了门,等她生个孩子来,是不是都盼着他这个世子赶紧让位给她儿子。
  别说他想的深,看看大表姐穿的那衣衫,那布分明是父王受了赏赐的布,府里统共两匹,就有一匹在华氏那里,真是可笑。
  大姐因为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