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庶嫡女_春未绿-第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娘,这个月我已经有好几套都给妹妹了……”
  “给你妹妹又怎么样,你不能这么自私……”
  她眼睁睁的看着病弱的妹妹又要走了她的一套首饰。她真心以为等她嫁出去之后,就不会再出现这种情况了,她无数次的想离开这个偏心的家,但是这个家除了这件事情之外其她的倒是很好。
  她们梅家在南直隶是唯一有爵位的人家,父亲虽然官位不显,但有爵位又有钱,在南直隶是首屈一指的人家。她除了在家憋屈之外,在外面还是非常受欢迎的,很快有一家人也是南直隶的世家,他们看中她了。
  俩家门当户对,珠联璧合,就差等到合适的年轻就完婚了,这次却还是被她那个妹妹抢了。她亲自看到未婚夫抱着自己妹妹,她那妹妹看到她还晕倒了,甚至还哭咽到休克过去。
  她想骂她也没办法骂,因为她一躺下去,所以的错都在她自己身上。
  爹娘偏心,妹妹狼心狗肺,这又有什么办法呢?
  她先瞒着爹娘自己请了嬷嬷过来,后来让她爹再帮她报参选,她想去京城,想去更大的地方,想嫁一个更好的人,超过妹妹,或者说不会再被妹妹看上什么东西了,因为隔的远了,她这位体弱的妹妹不会过来抢丈夫。
  她顺利的进入初选甚至复选,还在殿试上见过皇上了,皇上年轻英俊,她身边的一同选秀的几乎都想入宫,见到这样的龙章凤姿的人,不想入宫才怪了。
  原本她在南直隶是真的天之骄女,可是在选秀处,是真的不算什么。一起选秀的张琰,安平侯的嫡女,好几个姑姑都被选入皇室,还有公主的外孙女,一个个都是身世不凡。
  甚至有人偷偷说张琰想嫁到信郡王府,她觉得那并不奇怪,因为信郡王妃就是张琰的堂姑,可最后没想到张琰进宫了,她则被选嫁入信郡王府。
  很多人都带着羡慕的表情看着她,她当时不理解,等她真正见到信郡王世子的时候她才知道为什么大家都羡慕她?
  信郡王世子赵世初,身量很高,嘴边噙着微笑,一举一动无不让人惊叹,而且信郡王十分富贵,送的聘礼让她爹娘都看的惊呆了。
  她想这样好的夫君她是不会让给任何人的,她多跟家里要了嫁妆,一方面觉得自己嫁进去之后以后就不会再怎么跟家中联系了,所以多要点东西,另外一方面就是她也不想让婆家的人看不起。
  小定的时候看到了她的婆婆,她非常紧张,甚至想象出一位中年穿着墨绿色袍子的中年妇女,皱着眉头看她,甚至笑里藏刀。
  可真的看到婆婆的时候,她有些惊呆了,这是未婚夫的姐姐吧,根本不像是他娘,因为实在是太年轻了。笑意吟吟的,跟她娘站在一起,完全是不同世代的人,其实她们年纪都差不多,她娘也不老,但是真的跟婆婆站在一起那个差距就出来了。
  她娘走之前也嘱咐她让她不要争强好胜,她又不蠢当然知道新妇要小心一点。
  真的进了门,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头两年还好,她进门之后婆婆还经常让丈夫陪着自己,她急着盼孩子,可盼来盼去,自己的孩子没来,反倒是婆婆的孩子来了。婆婆怀孕后,丈夫很是关系常常搜罗好吃的给她,她咬着牙想,也许等她怀了孩子也就好了。
  后来她还真的怀上孩子了,还生了个儿子,她听说婆婆当时生丈夫的时候全府庆祝,可轮到她的时候虽然也是庆祝,可那个规模又小了不少。
  最让她不能忍受的是婆婆偏心,虽然婆婆对凛哥儿不错,可对礼哥儿却是更好。她不要求婆婆对二人一模一样,可至少不能偏心啊?  她用这个问题试探过丈夫 ,丈夫却奇怪的看着她。
  而且之后随着弟媳妇们的进门,一个个的会哄婆婆,会送东西,比她不差。尽管婆婆对儿媳们还算公平,还常常提携她,可真正遇到好事的时候却不一定留给她一个人。
  她想她这辈子是不可能要的着公平了,在娘家爹娘偏心,在婆家婆婆偏心。  
  握在手里的才是真的,她没有哪一刻不想当王妃,也许当上王妃了,她自己做主的时候,就不会在意这些了。
  盼啊盼,终于盼到了公公上表请丈夫袭爵,她的美梦终于成真了,她的手颤抖的抚摸过这套王妃的服饰。弟妹们全都搬出去了,公婆带着小叔子去了外地游玩,她终于成了真正的女主人,她终于不再别人的约束或者偏心下生活了,因为她有了绝对的权利。
  “凛哥儿,陪母妃到园子里逛逛吧。”
  以往王府住的人太多,婆婆管制了一下,去园子里也不能随意去,现在她想去就能去了。



第一百八十一章 桃宜的番外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 宜其室家。”父亲摇头晃脑的跟她说她的名字的来历; 母亲就会抚着她的头说,“我们桃宜的名字真的很好听。”
  姚家住在京郊附近; 家里有几亩薄田,祖父是读书人,因为读书变卖了不少家产。还好祖父晚年受到王府赏识; 竟然成为信郡王世子的幕僚,她们一家也随之去了会宁。
  她想她永远也忘不了那一年她遇到山贼的时候,俊美恍如神祇一样的男子救了她和母亲出来,她原本是非常害怕的; 一下子却都不害怕了。可惜; 从他救出她之后,就再也没有见过他了。
  年幼的她总觉得那人是高高在上的,她只是个小姑娘,别人又怎么会看上她呢?
  可随着她上了女学之后; 她经常受到汪先生的夸奖,女学的同学们也说她长的漂亮,她想她应该有机会了吧。她不想把世子妃赶下去; 只想再接近世子就好了。
  她就这么卑微的愿望,可惜世子妃都不愿意让她完成; 甚至还恶劣的把她和她娘丢在谢府; 甚至回家的时候被人轻薄,她想她是不会原谅这位世子妃的。
  她祖父和爹爹为了世子多么努力啊; 可世子妃不过是因为看她们母女不顺眼就丢下她们,因为这位世子妃,世子以后又不知道损害多少人才。
  可她还来不及报仇,她祖父就死了,信郡王府倒是给了丰厚的丧葬费用,甚至连她们回家之后要做什么也安排好了。她跟她娘总算是松了一口气,扶灵回家她的心已经熄灭了,甚至像娘说的那样,以后找个乡绅,好好过日子。
  不过她千不该万不该的应该听信了张玉凤的话,也就是道馆里那位叫凤姑的话,安排她通过赵凌的关系顺便真的能嫁入信郡王府。
  当她真正接触信郡王府的人的时候,却又觉得好像不太对劲,甚至到时候倒霉的可能是自己。首先世子妃生了四子一女,地位稳固,信郡王妃看似好说话,却一点口风都不露,连自己的试探都不接,她就真正退却了。
  世子和世子妃回来之后,她又明显发现信郡王府的人对于世子妃非常好,而这位世子妃手腕也高超,明明感觉脾气不是多好的人,可上下都很服气她。
  她想如果自己现在退出恐怕凤姑和赵凌都会找她的麻烦,既然这样还不如进宫呢,只要进宫了,凭她的相貌肯定能做女官,说不准还会成为主子,要是真成了主子,她们谁也辖制不住她。即便自己是女官,她们也管不住她。
  走之前,她还是想卖个好给世子妃,也不知道为什么很小的时候不大喜欢这位世子妃,觉得她不像她想象中的王妃那样温柔贤淑,而是有一说一,直白的有些吓人。现在却觉得她很可靠,至少她不会主动去害你。
  她跟世子妃说小心你的姐妹,话她也不想说的太白,她不明白这里面有什么玄机,可她总想现在卖个好,不至于信郡王府倒了,要是信郡王府真的不大好了,她们家也要受到池鱼之殃。
  她爹娘现在在京郊有屋有田还有信郡王府罩着,弟弟也在读书,过的滋润的很,娘虽然觉得自己没成官夫人,但也把希望放在弟弟身上了。爹本来就是个老实人收收租子也是挺好的,她们家都是靠信郡王府的人过活的,不希望他倒了,再者信郡王世子也是她藏在心里的那个人。
  果然,她顺利的入了宫,又被分到皇后那里去。起初皇后并不信任她,因为皇后有自己的心腹甚至是自己的人。
  在皇后宫里她夹起尾巴做人,探听的那一点点消息,她想让信郡王府的人知道,或者是那个人知道了会不会感谢自己。
  没想到世子妃直接让她不要再传递消息了,她突然觉得自己这么辛苦费力的到底是为了什么,真的是为了信郡王府不倒吗?恐怕最重要的还是为了赵群,这个她只敢在心里喊的名字。
  世子妃还允诺说让她日后出了宫帮她找人,这话她只当笑话听了。  在宫里的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甚至近水楼台,谁不想成为人上人?就在她真的以为自己能成为太子的屋里人的时候,却被赶了回来,宫里有些人已经嗅出了不寻常,她倒不是觉得羞辱,而是觉得皇后这里也绝对不可靠了。
  她偷偷找到太子,主动报告太子皇后这边的事情,没想到太子并没有太重视她,只是让她好好的在皇后身边做事。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她被太子赶了回来,皇后娘娘对她好了起来,她算是稍微打进了皇后身边。她以为她的生活就这样,混到合适的年纪就出宫,可皇后升了太后却丝毫不提让她出宫的话,太后渐渐得了疑心病。
  常年伺候的姑姑们有的被赶出宫,有的投靠了皇上,桃宜渐渐得到重用,成了太后贴身伺候的人。
  太后与皇上不睦,这事别说整个宫里,就是宫外的人都知道。可桃宜没想到太后竟然想出那么毒的法子,这事皇上让她动手,她不得不动手。
  动手之前她就提出了一个要求,善待她的家人,皇上笑了一下神秘莫测。
  太后终于痴傻了,但一国太后痴傻这实在是有损皇室尊严,所以对外都说是太后中风,皇上先让她在宫里伺候着,谁也不知道太后是为什么痴呆的?
  她想她脖子上的人头便是保住了。
  太后殡天之后,皇上竟然放了她出去,世子妃,不,信郡王妃跟她还真的找了一门亲事。镇南侯麾下的一位副将,年纪大了,没有成婚,人非常实诚。
  她坐在大红花轿里有些恍然,有些人要忘记,有些事情也要忘记,有些事情更要烂在肚子里。以后她就是姚氏了,宫里的一切都要忘记,她就是京郊乡下普通地主家的女儿,花轿还在摇摇晃晃的,她深吸了一口气,坐直了身体。



第一百八十二章 仲哥儿的番外
  “钦州好冷啊……”
  妻子柳氏到过最北的地方是京城,现在到了钦州; 钦州就更北了。柳氏自愿跟他一起来钦州; 他实在是感动的很,他把身上的狐皮大氅解开披在她的身上:“跟你披上吧; 是不是暖和点儿了?”
  柳氏含羞一笑,其实仲哥儿也不知道为什么柳氏会喜欢他,他不是瞧不起自己; 毕竟他的资质在兄弟是最不好的。大哥是世子,有爵位,三弟菽哥儿文武双全更是难得的精英,季哥儿虽然于骑射上稍有不足; 但读书也是博闻强记; 除却他,读书实在是不行。
  要不然也不会让妻子跟他到这样的地方,想到这里仲哥儿叹道:“如玉,跟着我到钦州; 是苦了你啊。”
  却见妻子笑道:“我听说当年母妃还和父王一起到过会宁府了,难不成母妃也受苦啊?”
  “那倒是不会。”仲哥儿想想那个时候其实还挺快乐的,三兄弟一起出来的; 在会宁府也玩在一起跑起来特别快乐。他现在觉得在会宁的日子还是很好的,至少娘让她们过的很好。
  柳氏牵着他的手道:“那不就得了; 儿子也有两岁了; 我按照母妃告诉我的办法养孩子,现在皮的不行。孩子好了; 咱们做大人的就能放心干了。”
  柳氏掀开马车帘子,扶着丫头的手下马车,要嫁给信郡王的次子这事很多人劝过她,包括她家的亲戚甚至是她的爹娘。大家都说这位信郡王府的次子资质不行,虽然擅长骑射,但国朝打仗还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
  现在国朝和外国都通商,和平的很,根本就不会亲启战端,既然如此,就更应该选择读书人。读书人考取功名才更好做官,再者宗室还不能考功名了,而且还处处受到限制。
  可她总觉得他善良又有男子气概,虽然孝顺但是又不愚孝,再好不过的人了。她不觉得跟他在一起会没了前途,看现在他就义无反顾的来钦州了。
  钦州很贫瘠,不像南边种田雨水充沛,人也少,他只能拿着当初他爹给他的种田的一些心得放在手中日夜的看,组织了人试着去种地。
  好不容易下了一场雨,他冒着雨从地里回来,柳氏递上了暖茶,他喝在嘴里暖在心里。他想要是大嫂能跟柳氏一样对大哥那么好就成了,他是这么想的,嘴里也这么说出来了。
  不曾想柳氏却道:“我跟大嫂可不一样,大嫂是世子妃,她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你也知道她并不是普通的儿媳妇,若我处在大嫂的位置,也不一定是这样。”
  仲哥儿疑道:“可我爹娘也是这么走过来的,怎么他们就不一样?”
  他娘也是选秀选到府中的,跟爹指婚之前也没见过面,可基本一切都是以爹为主,没有说生了大哥和他的弟弟们就一心想□□的样子啊,也没有觉得特别了不起。
  柳氏心道,信郡王夫妻那是全京城羡慕的一对,若是人人都这样,那还要不要过日子了?
  她不想继续这个话题了,让下人伺候他换了外面的大衣裳,看他这些天明显晒黑了一点,柳氏非常心疼。
  “锅上炖着点儿药膳,你得喝点儿吧。”
  仲哥儿笑道:“还是你好。”
  仲哥儿的儿子叫瑚儿,他见爹爹回来就立马爬上他的膝盖,仲哥儿心性还是跟孩子一样,抱起孩子玩。瑚哥儿趴在父亲肩头,闷闷的问他:“爹,我看到祖父母给我画的画了,我什么时候能回去和凛哥哥还有小叔叔一起玩啊……”
  仲哥儿想起他娘画的画,肯定又是画的俩个小娃娃在一起玩游戏,原意是想让瑚哥儿多想着堂兄和小叔叔,可他倒是一直想玩了。
  “过几年就回去了,回去了就可以跟他们一起玩了。”
  柳氏也道:“是啊,你可别说礼哥儿还真是个好孩子,说他犟,可他就是犟的有名堂。你看那些机关在他手中就没有破解不了的,要不是母妃拦着,他还真的要去学机关呢?”
  柳氏进门的时候,这位小叔叔还在婆婆怀里可乖了,越长大性格却越犟了。
  仲哥儿喝了汤之后洗漱一下才睡,第二天起来果然天气还是很湿润的,仲哥儿深一脚浅一脚的再去开垦这里的田了。也许在很多人看来是非常简单的事情,但是在他看来真的学到很多东西。
  他跟这里的农人、商人甚至是官员打交道,这些都让他有一种不可置信的感觉,以前他还觉得自己是小孩儿呢?
  在家觉得什么事情都有爹娘撑腰,现在却要自己独自去面对这些,他想他一定要振作,就不是不为自己,也要为爹娘和妻子。
  妻子柳氏乃是副相之女,跟着自己来这种苦寒之地,岳父母表面上是没说什么,心里肯定是不得劲的。  换个态度想想,如果她的女儿跟着女婿去受苦,他肯定也受不了。
  没想到他到钦州五年,还真的让他做出了一番事业,至少在农桑还有些建树,还帮着修了路,他带着柳氏离开钦州的时候,钦州的百姓送了万民伞过来。
  柳氏都有些舍不得了呢,这里民风淳朴,虽然来这里有很多不适应的事情,可这好几年她都把这里当家了。
  “走吧。”
  仲哥儿策马回家,府中为了迎接她们回来,还特地把他们的院子翻新了一遍,仲哥儿看着自己的妻子得意一笑,他就知道回到府中,他爹娘肯定会好好的迎接他们的。
  凛哥儿笑着拉着瑚哥儿去玩,小哥俩很亲热。
  他看到他爹没怎么变,他娘更没怎么办,拉着柳氏的手一个劲儿的说辛苦她了。
  仲哥儿知道柳氏虽然嘴上谦虚,可心里肯定是很受用的。
  他吃完饭,爹娘找他过去说话,娘带给他一个包袱,笑着说道:“跟你做的,你试试看。”
  他直接抖开穿在身上,却看他娘又拿了一双抹额递给他,“这是给柳氏的,也是我做的,不知道她喜不喜欢?”
  “娘,你做的这么好,她肯定会喜欢的。”
  他娘一笑:“你成亲了就有自己的小家了,不能再像以前一样什么都以爹娘为重,知道吗?”
  他皱眉:“那儿子不是不孝顺了吗?”
  从小到大,他爹娘对他多好,他怎么能娶了媳妇忘了娘。
  他爹跟他说:“孝顺父母也是应该的,但是你要知道以后你跟柳氏就是一个小家了,不能顾此失彼。”
  他有点明白又有点没明白。
  **
  回来京城,他凭借着那点儿功绩又要去抚州做官,抚州在南方,也很不错,他知道他一定要好好干。
  去抚州之前他陪着妻子回了一趟娘家,岳父对他倒是很和颜悦色,他摸着胡子道:“姑爷啊,如玉这又要跟着你去抚州了,到时候回来京里好地方的宅子不知道还有没有位置啊?”
  他突然明白了爹娘跟他说的话,他以为兄弟们就要一辈子在一起,可是长大了,却还是要分家。在王府都是由娘管着家,可嫂子和弟妹们都各自在各房做主惯了的,正如妻子在钦州一切都要她去做主,回来王府,想出门都一定要先跟长辈说。
  这些都让她不习惯,唯一能习惯的就是分家,分家啊?他第一次心里有这个想法,却又有些不舍。
  人如果不长大该多好啊,不长大就还是一家人亲亲热热的,他功课写不出来的时候有兄弟和娘陪着他,想吃什么娘还会亲自跟下厨做饭。爹爹会手把手的教他骑射,这样的日子多好啊!
  现在面对岳丈的询问,他也只好笑道:“这个您放心。”
  他知道其实娘早就准备分割产业了,信郡王府七成是大哥的,大哥主动让出了一成,也就是下面的四兄弟各一成。这一成也不少了,他觉得府中有娘在,就没什么不公平的,什么都很公平。
  去抚州之前,爹娘亲自为他送行,娘眼眶红了,他大步往外走,还是没有回头,因为一回头,他很有可能稳不住了,会回头。
  以后建功立业了,才能更好地孝敬爹娘。
  在抚州的日子倒是过的很快,菽哥儿回来的时候,还经过他这里,菽哥儿和云氏在云南经营了很多年。据说菽哥儿学了不少夷族的话,朝廷还专门下旨嘉奖了他。
  兄弟好些年没见,他们虽然是三胞胎,可长大了,倒是越来越不像了,就像他是习武,所以皮肤微黑,菽哥儿却还是洁白如玉。
  “二哥,今天这杯一定要干了,到时候你回京城了,咱们再聚。”
  他也举起酒杯跟弟弟碰杯。
  菽哥儿知道他刚来抚州,之前回过家一趟,很关心家里的人和事情:“二哥,你是不知道,每次写信我都问爹娘身子如何,可爹娘都说很好,你说我心里但不担心?”
  他也叹道:“爹身体倒好,就是娘……”
  菽哥儿急道:“娘怎么了?”
  他道:“娘还是之前生礼哥儿落下的毛病,腰痛,痛的有好几天都起不来身了,还好之后跟爹学了骑射,这身子骨才稍微好一点儿。”
  “唉,我这次回去一定要让御医帮娘好好查查。”
  送走了菽哥儿,他又在抚州待了三年,抚州风调雨顺,他在这里无功无过,可回去的时候却有些犹疑了。
  柳氏有些不解:“你这是怎么了?”
  他摇头:“这次回去怕是要分家了?”
  柳氏试探问他:“分家不好吗?”
  再过几年儿子也长大了,哪能还那么一大家子住在一起,而且柳氏在外面早就是主母了,回去之后还要守着王府诺大严格的规矩,对她也是约束,听到要分家,她很高兴。
  “树大要分枝,好不好这家都要分啊。”
  果然,他回去之后,爹娘提了分家的事情,娘把房契、地契、庄子全部一一分给他们。
  娘说:“虽然分了产,但是我们不算分家,因为你们都是亲兄弟,我说过亲兄弟就要拧成一股绳子,要互相多帮衬着些,好了,现在就各自去你们自己的家看看吧,以后有空就多来看看爹娘。”
  他跪在地上磕了三个响头,走出去的时候看了看这座他从小到大在这里长大的地方,心道,这里永远都是我的家。



第一百八十三章 太上皇的番外
  一叶扁舟在河水中慢慢飘荡,太上皇; 不; 赵启元正坐在舟上吹风。
  微风徐徐吹来,他觉得通体舒畅; 微波荡漾中,渔舟已经到了目的地。赵启元跨出渔舟。河边认识他的人纷纷跟他打招呼:“赵老爷,又来买鱼啊?”
  赵启元笑道:“还是照老样子跟我来两条。”
  赵启元提着鱼走了; 那卖鱼的跟旁边卖小虾的说道:“你说这赵老爷也是奇怪,天天吃鱼还没吃腻啊,他这一年每天都在咱们这摊上买鱼吃,我这卖鱼的都不愿意吃鱼了。”
  旁边卖虾的笑道:“你看看你说的话; 怎么; 有生意还不想做。”
  大家哄堂而笑,其中有人倒是好奇:“这赵老爷是什么人啊?姓赵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