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成昏君的心尖宠-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且是实打实,实实在在的二十万。”李持明阴沉沉的说。他把书案上的奏章都移开,露出了铺在案上的西北地图。李令姜凑上去,就见李持明伸出一根修长的手指指着郭穆勒北道:“虎臣他们被察必的先遣部队偷袭,猝不及防,郭穆勒北和风鹞子林已经又落进察必手里了。察必这次是铁了心要做趁火打劫的豺狼。可燕山铁骑的精锐已经派给了东南。西北如今能调集的兵力只有本地的翃兵,驻扎在山陕的秦兵和部分留驻在宣大的燕山铁骑。安泰军是南方的部队,天雄军要守好西南防止蓼国进犯。霹雳军倒是还有一半留在北大营。可精锐都让路大宽带去了东南·······
  “所以你的意思是·······”
  “我像上次郭穆勒大捷一样,亲自带领霹雳军前去驰援。”
  “你——”
  “朕要御驾亲征。”
  李令姜沉默了。片刻后她摇了摇头道:“不行,你不能这样,我不许你这样。”
  她丢开手里的奏折,上前夺过案上的地图就要收起来:“你不要命了吗李持明?你的病还没好,西北苦寒,你是嫌自己的身体还不够糟糕吗?”
  她说着说着眼泪就流了下来,顷刻间泪流满面:“郭院正说话遮遮掩掩,可我也能看出大半!你的身体已经垮了,是不是?还要去西北,是嫌自己吐的血不够多吗?察必来犯我知道你着急!可我们得想办法啊!就这么·······让你去出征不!我不同意!”
  “阿韫·······”李持明轻声说,“我是皇帝,我是这个国家的君主。如今我的臣民有难,我有责任去保护他们,去和将士们并肩而战,而不是坐在这安全的皇宫里夸夸其谈!”
  “这是我的责任,这是我应该做的,不用因为这个心疼我。”
  他的面容很苍白,很憔悴,可那双从前总是玩世不恭的眼睛此时盈满了坚毅的光芒。李令姜望着他的眼眸,忽然觉得此时在她面前站着的李持明已经不再是一个凡人,他像是个战神,一个随时愿意为了自己的子民去牺牲自己的战神。
  “好,你可以去,”她缓缓的说。“但是,我要跟你一起去。你在乎你的子民,可我只在乎你。”
  “你不能去,”李持明说。“因为,我要派你替我去东南督战。”
  “不过在这之前,我要先处理掉那些躲在暗处高兴的奸细们。”
  陈党的覆灭似乎是一夜之间的事。所有人都没想到,纵横朝野数十年的陈惟衷就这样上了断头台。而与此同时,所有人都在为李持明肃清陈党的速度而震惊。
  从京师到地方,从上到下·······上百陈党被精准迅速的从朝廷各部门揪出来处以判决。起初还有百姓质疑皇帝,在东南西北都遭遇如此大乱的情况下,居然还在琢磨党争的事。实在是分不清轻重,被权力冲昏了头。可等到皇帝让人将陈党勾结东南商会扰乱科举、勾结倭寇变乱东南、卖官鬻爵只手遮天,迫害忠良的诸多丑事一一做成公告张贴至京城各处后,那些“理中客”的声音便渐渐低了下去。秦还清又帮皇帝加了一把火,让书坊连夜炮制数份《陈逆奸党为祸录》投放市场,一经面世立刻行销一空。原本民间支持朝廷的声音就越来越多。经过此事后,陈惟衷瞬间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几乎是一夜之间,他就从清正爱民陈首辅,变成了老而不死陈惟衷。
  “没想到居然可以这么高效。”李令姜对李持明说。后者正在穿戴铠甲战袍。半个时辰后,他就要率领霹雳军余部奔赴西北前线了。李令姜担忧的望着他苍白的脸,再三犹豫要不要在这最后的档口拦下他。
  “不是高效,只是多年筹备,苦心孤诣皆为此事。那份陈党名录,七年前我就已经让人收集制作完成了。做成这份名录后,我就把我的情报人员遣散。我告诉他们。依着这份名录,我定能把陈党粉碎个干干净净,还大燕一个清明盛世。而清明盛世是不需要特务政治的。所以········他们都很理解我,也对我忠心耿耿。没有一个人背叛我质疑我。全都相信我一定可以剿灭陈党········”
  “只是我没想到,这个承诺一出口,竟让他们等了这么多年。”
  他低下头,注视着正在全神贯注给自己扣护心镜的李令姜,看那清丽的女孩儿专心致志的帮自己穿戴衣服的样子,心里一阵暖意。他这一路走来,有许多人背叛他,也有许多人离开他。但也有许多人追随他。幸好,他还有他们,幸好,他还有阿韫。
  “你还记得六年前的遇刺案吗?”李持明忽然问她。李令姜正在帮他戴披风。听了这话便楞了一下。旋即反应过来,眉头一皱道:“怎么可能不记得,想起这事我就恨不得将陈惟衷暴打一顿。都是他,害得你现在肩头多了一道疤!”
  “那道疤是我自己弄出来的。”李持明安静的说。忽儿的一笑,对李令姜露出脸颊一侧的小梨涡。李令姜震惊的仰起头望着他,脑子里想的却是另一件事——她已经好久没见过李持明嘴角的梨涡了。
  “怎么可能······”她瞪大眼睛看着李持明。“我还记得·····我听到他们说········皇上,遇刺了········”
  “那个所谓的‘刺客’就是我的一个探子。”李持明笑道。“他只负责做出行刺假象,闹起来后他便逃跑了。”
  “那你肩上的伤呢?”
  “是我自己用刀砍得。福禄寿帮了一点小忙。”
  “那那个停在刑部里的‘刺客尸体’呢?”
  “是一个死囚的尸体,我让人从天字狱里弄出来的。”
  李令姜沉默了。她低下头去摆弄李持明披风的绳结,过了许久才叹息道:“你这又是何苦来哉········”
  “一个为了除去陈惟衷的笨办法。”李持明微笑道。“我那个时候,没有支持自己的将领,没有大臣。只有福禄寿,还有我那群出身贫苦的探子兄弟。我没有力量。只好用这种笨法子了。”
  “可你这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啊·······”李令姜叹息道。“你傻不傻啊,怎么能为了这些事去伤害自己呢?”
  “一点肉和血而已,不妨事。”李持明道。“只可惜最后到底是失败了。”
  他走到门口,遥遥望着外面的绿树红花,轻轻的笑笑道:“几年前我总梦想着有一天可以根除陈党,肃清朝政。那时候我以为自己到了这一天会很开心。但今天我发现,其实也开心的有限。”
  他转过头来看向李令姜,嘴角溢出一丝苦笑:“因为除了陈党,天下还有更大的麻烦等着我去解决啊,哎!这大概就是张太后当年同我说的,你若是想做个明君,那你就是天底下最苦最累,最委屈的人啦!”
  “不过,我心满意足——走啦!走啦!阿韫,不用送,你明日便赶往东南。护国永嘉长公主·······阿蕴·······我实在是没有办法了。我曾经许诺过让你做天下最快乐的女子,可如今却不得不让你替我上战场。”
  他犹疑了一下,伸出手来轻轻抚摸着李令姜的面容,脸上带着无奈又疼惜的微笑:“阿兄不是个好阿兄。国有难,对不起,阿韫。这个时候只有你替我去东南稳定军心,我才放心。对不起阿韫,对不起·······”
  “别说对不起,伯亮,你没有对不起我。”李令姜低下头,把额头贴在他胸前。“我是大燕的公主,是长公主,现在还是你亲封的护国长公主。为了国家去做这些,都是应该的。”
  她抬起头来凑近李持明的耳畔,又轻轻加了一句:“不过我不只是为了国家,我也是为了你。伯亮,等到凯旋归来,等到大燕海晏河清四海升平的那一天,你要带我去正正经经的下一次江南啊。你在玲珑塔上许诺过的。”
  她从怀里拿出一对比目鱼玉佩,在玉佩中间轻轻一按,“咔哒”一声,玉佩应声而开。李令姜拿过象征“阳”的那一块挂在李持明脖子上,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踮起脚尖亲了亲他道:“你刚才那句话我也要送给你,崇德皇帝,记住,给我平平安安的回来,听到了吗?”
  李持明定定的望着她,望了许久。最后他猛地把李令姜拥进怀里,低下头狠狠亲吻了她的双唇。他个子高,李令姜被他抱的双脚离地,几乎快要被他的拥抱抱的喘不过气来。可是,她觉得自己很幸福。分开的时候,李持明感觉有湿漉漉的眼泪粘在自己的脸上。他垂眸温柔的望着那女孩子,为她拭去脸上的泪痕道:“别哭,要笑着等我回来,笑着和我见面啊。我的阿韫永远都是最棒的。”
  他俯下身凑到她耳边轻声道:“我知道你不是从前那个阿韫,可是我爱你。我只爱你。等我回来,全天下的人都会祝福我们,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就成亲。”
  说完这话,他直起身子对她淘气的一笑,一如七年前她第一次见到他时那样。他握着比目鱼佩对她晃了晃,口中轻声道:“别忘了带上我送你的韫明啊。”一边笑一边向后退着走,眼睛一直牢牢地盯着她的眼睛,直到他消失在了她的视线里。
  最后一抹有关李持明的影子消失在了李令姜的眼中。她终于回过神来,意识到李持明在说什么。眼泪盈满了她的眼眶。将那另一块比目鱼佩紧紧攥在手里。她缓缓低下了头,把比目鱼佩贴在嘴唇上轻声道:“李持明,这可是你说的,你要兑现。骗人的·······骗人的是小狗。”
  己亥庚子,进封永嘉公主为护国永嘉长公主,受命替圣上督战东南。旋即,率军奔赴东线。
  作者有话要说:  快完结了~(打哈欠)


第123章 困局
  “长公主,外面冷,您还是进去吧!”
  天气晴朗,可风却是呼啸着冷。木桃和琼琚一边一个,也穿上了软铠甲和各类护具。已经是十一月初冬。她们裹在厚厚的棉军服里,对着眼前正背对着他们眺望远方的李令姜忧心忡忡。
  在李令姜面前的不远处,一条名为文江的汹涌河流正在冬日的阳光下奔腾不息。文江是东南第二大外流河。它如这般波澜汹涌已经数百年。而文江对岸,便是燕军已经三天都没能攻下的文江城了。
  李令姜抬起右手放在额前,手搭凉棚看向文江城下身着羽织的倭寇。文江空气好,天气晴朗时可以看得很远。她能清楚的看到那些倭寇斜挎着□□,正一簇一簇的聚在文江城外的江边,一边百无聊赖的用石头打水一边叽里咕噜的说着倭寇的语言谈论着什么。或许也在谈论近来越来越冷的天气,又或许在谈论对岸坚持不懈攻城的燕军。今天他们没有开战,因为昨天的一场小型攻城,双方都只是堪堪打成个平手。于是这会儿倭寇们一边叽叽咕咕的说着话,一边时不时回头警觉的向对岸看来,仿佛躲在丛林里偷窥老虎的野猴子。
  一个高个子倭寇似乎看到了站在对面城楼上的李令姜,便站起身来,比比划划的对着李令姜做了个下流的手势。李令姜没有理会他,只是俯身拿了些什么。片刻后她用□□高高挑起一个血淋淋的脑袋对着对面挥了挥。血脑袋头上的月代头发型格外醒目。于是对面的倭寇们一言不发,转而用恨恨却又无计可施的眼神望着她了。李令姜轻笑一声,让人将那血淋淋的月代头脑袋挂在城门楼上,下面挂上一挂鞭,噼噼啪啪的一放,脑袋被炸的活像个红彤彤的破灯笼,沿城楼笔直笔直的掉下去了。对面的倭寇气的破口大骂,对着这边大喊他们听不懂的倭国话。李令姜冷笑一声,转身进了设在城门楼上的燕军岗哨。
  屋子里的炭火盆烧的旺旺的,一张巨大的黑木桌方方正正的摆在屋子中间。李令姜闻见了一股浓重的焦糊味。像是有人在烤什么东西却烤焦了似的。白杜坐在桌边,一旁是几个副将,有的身着霹雳军军服,有的则穿着水波纹的安泰军军装。路大宽正俯趴在桌上,一只手指着地图上的文江滔滔不绝。
  “我还是觉得这太危险了。不行,你不能这么干。”白杜皱着眉头说。“陛下那边传来消息,察必已经退兵。他正带着援军赶来。咱们的梨花枪枪筒用完了。大宽你不能逞强。陛下说,会给咱们带更多的枪筒补给过来——”
  “不是俺不能等啊,将军!”路大宽急的仿佛要 跳起来。“是文江城的百姓!他们不能再等了!要是再等下去·······再等下去······”
  “再等下去,他们就要全都饿死了!”一个文江出身的副将难过的说。他几乎快要哭了。
  “我知道大家心里的担忧——”白杜耐心的说。
  “——不是担忧,是着急,”文江出身的副将说。“我娘和我老子还在里头,不知道他们·······不知道他们·······唉!”
  “都是他娘的狗倭寇!老子操他百代祖宗!”另一个安泰军副将忍不住破口大骂。“还有东南商会那帮王八蛋!助纣为虐!他们当初觉得自己可厉害了,能控制住倭寇啊!他妈的现在倒是给我控啊!一个个被倭寇吓破了胆,心甘情愿当倭寇的狗去搜刮百姓的粮食!他妈的这群王八蛋,把百姓的粮食都搜刮走他们吃得完吗?撑死他们!撑死他们!”
  “他们当然吃不完,”李令姜走过来说。“他们把粮食都装船运回倭国了——倭国前些阵子地震,现在正缺粮。”
  “自己缺粮,就来抢我们的粮?这是什么道理!”几个副将异口同声的怒道。“都是爹生妈养的,这东洋鬼子怎的这般歹毒!”
  “还不是赵汝成那帮王八蛋引狼入室!现在好了,倭寇也不听他们的话了,不知道这帮王八蛋现在回过头去想想自己的所作所为,有没有半点后悔!”文江出身的副将说。
  “他们怎么可能后悔,”白杜阴沉沉的接口道。“他们眼睛里只有一个‘利’字,什么仁义道德,什么家国情义,在他们眼里一文不值,还不如他们仓库里的绸缎!”
  屋子里安静了下来,人们不约而同的叹了口气,默默认同了白杜这句话。东南商会出面,纠集力量替倭寇到百姓家里强征粮食。这几个月听说每半个月就要来强征一次。百姓们千方百计想要藏起一点粮。可最后都难逃征粮队的苛刻。东南三省,稍微富庶一些的地方百姓还勉强可靠着残余的粮食充饥。相对贫穷的地方如文江县······早已被倭寇变成了人吃人的人间炼狱。
  为了生存。文江百姓从上个月就开始吃野菜树皮了。文江是个大县。百姓生计严重依赖文江漕运。如今文江被倭寇把持。百姓不但无法靠漕运维持生计,连从文江里捕些鱼来果腹都已是不可能。燕军派出斥候乔装绕道进入文江打探情况,发现百姓已经出现了易子而食的情况。
  “真的不能再耗下去了啊······”路大宽叹息道。他摇着头在桌边坐下,语气沉重的说:“再这么耗下去·······城里就不是易子而食的问题了。唉!”
  他神态凝重,紧锁的眉头之下是纯然的担忧。李令姜知道他想起了什么。同安泰军这些从小活在富庶之地的南人不同,路大宽是从西北的死人堆里爬出来过的。人吃人的惨剧,也许他已经不是第一次耳闻目睹了。现实让他比所有人都清楚饥荒的可怕,因此比所有人都迫切的想要攻进文江城去。
  燕军的粮食很充足。除了武器和部分布匹短缺,他们实际比文江城里的百姓过得要舒服得多。可是任燕军粮食再多,再想帮助文江百姓。粮食运不进去也是白搭。
  “陛下方才送来的加急让我看看,”李令姜对白杜说。“他们到哪儿了?”
  三天前李持明让人给李令姜和白杜送了八百里加急信。西北局势已定。察必的二十万大军已经退兵。原因无他——翃兵和燕山铁骑这次是拼了命去打的。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已经退无可退,身后就是城邦,是他们生生不息延绵几代的地方。是他们现在的家乡也是他们孩子将来的故乡。失去土地,失去城池,失去一切。西北汉子们明白这个道理。他们好日子才过了几天,才不会这么轻易拱手将故土让与他人。不过几场交锋,察必人已经明白了这是一支怎样的虎狼之师。尤其是燕山铁骑和霹雳军的完美配合让他们惶恐不安却又不得不承认——曾经横扫六合的燕国大军,又回来了!
  察必人不敢妄动。只得停战议和,落寞退兵。李持明并未因他们战败而穷追猛打,像他们那般逼迫战败国家签下不合理的契约。他只是让人在郭穆勒北的风鹞子林外立起一块古朴的石碑,上书几个血红大字:限胡石。
  燕史曰:限胡石出,西北终平。
  作者有话要说:  前两天给年底工作收尾太忙了没更新,今天补上,大家小年快乐!


第124章 城楼
  “陛下他们······刚到滨州。”白杜有些为难的说。
  李令姜无可奈何的叹了口气,却又知道自己不能责备李持明。因为这已经是他们能达到的最快的速度了。
  倭国物资匮乏且天灾频繁,他们早就想换一块土地生存。故而这次趁虚而入侵犯燕国,早就铁了心的要把这片土地占据下来。为此倭倭寇下了血本,不惜重金从西洋购得大炮数座,□□不可胜数。这些日子他们纵横东南行凶。往往到了一个地方便开始烧杀抢掠。等到烧杀抢掠后便将百姓驱赶到一处聚居地看管起来,逼迫百姓为他们劳作。收获的粮食或其他物资都被他们运走。而百姓从前长居的村庄聚落都被他们用□□和大炮夷为平地。好以此打压燕国南人的反抗之心和斗志。同时也防止他们聚集力量奋起反抗。倭寇这一手歹毒手段,成功把东南这片丰腴沃土变成了千里无鸡鸣的荒无人烟处。道路、漕运受损严重,哪怕如滨州等地已被白杜的安泰军收复,但毁坏了的道路和船运重建却非一朝一夕之事。因而前来驰援的燕军即便想走快些,也是不能。
  “滨州到这儿少说也有五六天的路程!所以说·······将军,你就下令吧!文江真的不能再等了!再等下去,即便咱们攻下文江,得到的也是一座死城啊!”文江出身的副将泫然欲泣道。
  白杜站了起来,低头望着面前桌上的地图,他轻声问:“长公主殿下,您怎么看?”
  李令姜摇了摇头:“白将军,在这儿你是那个懂行的。我不敢擅加论断。陛下派我前来只为稳定军心。于排兵布阵一事上,我不敢做主。”
  白杜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心下更为忧虑。他也知道李令姜说的是实话。几天前这个从前在他眼里堪称娇娇女郎的公主,随军出征,在肩头中了一箭的情况下依旧坚持手刃倭寇先锋,并不畏倭寇报复,当众将那先锋大将的头颅亲手砍了下来。从那时起,他就打心眼儿里佩服这个愿意和将士们同吃同住的公主。可正如公主所说。她虽勇敢,却也并非武将。排兵布阵一事,还得靠这些将领。
  “将军,你听俺一句吧,就按俺提的,俺做前锋,今夜带先遣部队强渡文江。先把倭寇把守的文江城楼占住了,你们后头的人再跟上,咱们哪怕是一点一点的去跟他磨,也要把文江城给磨下来!”路大宽上前来说道。
  白杜看向路大宽。他知道路大宽一定会坚持这个方案。他这个兄弟不怕死,一心只为报国。可是白杜舍不得让他就这么毫无胜算的冲上去。于是他迟疑着道:“大宽·······我知道你心里着急。可眼下咱们武器补给不足。就算你非要攻进去又能如何?占一座文江县城楼?那能起什么用呢?”
  “将军,俺知道你肯定不信。可是俺跟你说,真的有用·····”
  “前几日去文江县打探消息的斥候是俺手下的。俺从西北带过来的兄弟。他老家是哪儿的,您估计都猜不到——是,他老家就是郭穆勒北那个风鹞子林的。他们那里有一个村,郭穆勒大捷之前,世代放牧,世代不被当大燕人看。可是他们坚信自己是大燕人。不为别的,就为大燕在那里有一个已经荒废的屯军所啊!”
  “他跟俺说,他们生在塞外长在塞外,祖上就是那屯军所的人。他们也知道如今自己在沙漠南边的人眼里就像那无根的草。可他们自己坚信,他们是大燕的一员!因为他们那里曾经有一个屯军所!哪怕后来屯军所没人驻扎了,可是只要屯军所的房子还在,那大燕就还在!屯军所那座土楼,在他们心里就像国境线似的!那是他们身在大燕境内的证明!有这个证明,他们就敢自认是大燕人!察必蛮子来了,他们就是豁出一条命,也要把察必蛮子赶回风鹞子林那边去!”
  “将军,俺嘴笨,俺不会说。可·······咳,俺这么跟您说吧!到了这个时候,老百姓需要的不只是粮食,他们更需要屯军所的土楼啊!只要土楼还在,大燕就还在;只要文江的城门楼在大燕手里,他们就有盼头啊将军!”
  “可若是咱们连个城楼都打不下来,那文江县里,那些还在偷偷抵抗倭寇的百姓,他们心里咋想呢?他们宁可易子而食也不肯低头向倭寇求饶。咱们打下了文江县城楼,那哪里是城楼啊,那是老百姓热乎乎的心窝子啊!”
  白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