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古代当夫子-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想。但是我觉得吧,刑部跟大理寺都不是我现在的水平能够参与进去的,所以我跟秦兄他们讨论了一下,都打算去到地方上从县衙做起。”
“这是好事,但为何要去闽南?若是你真想做,让你爹给你找个好一点的县也成。”
“奶奶,孙儿知道奶奶是心疼我,若是文昀不去投奔博立兄,其实孙儿也没这个胆量去的。但是,去闽南并非现在就去,至少要到明年年后了。这一年间孙儿要学的还有很多,之所以现在想要确定目标,是想做到有的放矢。”
看了看母亲还想阻拦,而父亲脸上也是犹豫,楚公子出大招了。
“奶奶,爹,娘,我跟你们说啊,明年圣人说不定要有大动作,至少四门的学子这边肯定有大动作。我听文昀他们说,明年端午前后,立文兄和冉家三爷的儿子,还有四门医馆的几位学徒会参加进西域丝绸之路的商队,再度启程。就是不知道谁是领队。然后文昀那小身板是不可能掺和进去的,我的兴趣又不在那边,所以我才想着和文昀一起去闽南。听文昀不小心透露,等丝绸之路这边确定下来,说不定下一步就是南边的海路了。“
说最后一句的时候,楚公子是放低了声音的。
老夫人闭了下眼睛,点头拍板:“那就去,还有差不多一年的时间,你好好学,这边让你爹娘再给你训练几个家仆,到时候一起带过去。”
老夫人一口答应下来,让楚夫人有些不甘心的想要开口反对,但这次,楚大人也站到了老娘那边。
他听完儿子的话,只觉得儿子是懂事了,知道为自己的将来打拼,这是好事。但里面还有很多细节需要好好想想,并不能立刻就做出决定。
“这事儿让你娘进宫去跟娘娘递个话,看娘娘那边怎么说。如果真的可行,那么接下来的这一年,你就必须更加努力了。可不能像以前那么混了。”
楚公子到底脸皮嫩,被父亲这么一说,顿时脸耳朵尖都红了,想起之前自己那些傻乎乎的行为,特别是跟钱家的事情差点带累到父亲,心里也是懊悔惭愧得紧。
“哦对了爹,这次回来儿子还有件事想要跟父亲和奶奶商量。”
“什么事?”见到孙子懂事了,老夫人也高兴,说话的声音都柔和了几分。
“二弟读书的事情。之前爹想送二弟会祖籍的书院读书,儿子想了想,完全可以进太学或者四门。前者清贵,后者实在。但是这两者所能结交的人脉绝对比祖籍那边的书院强。儿子以后估计是走刑律这条路了,在官场上还不如靠二弟实在。”
楚夫人眼睛都大了,恨不得上前拧着儿子的耳朵把他骂醒。
“你二弟是庶出……”
“可他还是您的儿子。”这话搁以前,楚公子是绝对说不出来的,“先生曾告诉我们,兄弟合心其利断金,而且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长处,若是非要用自己的短处去博别人的长处,那肯定只有死路一条。儿子性子一直就不甚圆滑,做律法这方面也甚和心意,若是让我向爹您一样去跟人都心眼子,怕是咱们楚家得败在我手上了。二弟读书一直比我强,就是差了名师教导,若是有名师,有同窗人脉,加上他自己努力,达到爹您的地位也不是不可能,咱楚家至少就还能红火个几十年,儿子也不担心一个人冲锋陷阵没有帮我守着后方不是?”
老夫人看着楚公子,目光深邃,又看看一脸深思的儿子,和几乎气得晕厥过去的儿媳,突然笑起来。
“这事儿是你爹该考虑的,你想这么多作甚。不过你能为你兄弟着想,这点很好,奶奶甚是欢喜。你先回去先休息,让你爹考虑清楚再说。家族的发展可不是你一个小孩子能做主的。”
打发走了楚公子,老夫人才示意儿子媳妇跟自己去后院书堂。
老夫人是书香世家出身,在明事理方面,比她儿子还睿智几分。
第95章 有计划的教导
老夫人自然是希望孙子们能守望互助; 但是毕竟不是同母所生; 儿媳妇不想要庶子出头她也能理解。但是长孙说的也没错,若是小宝不喜欢官场,只想研究律法; 那么为了楚家,也必须再培养一个孙子出来。
“母亲; 儿媳回去劝小宝,律法能研究个什么花儿出来,光耀门楣才是正事。”
老夫人深深的看了楚夫人一眼,没说啥,点头同意了。
她再多说反而会让儿媳妇觉得是她不想宝儿好; 闹得家宅不合不是她想要的; 所以就看他们母子之间作何决定吧。不过小宝说让二孙子去太学或四门这事儿倒是可以考虑一下。照她儿子的品级,次子因庶出,不能入太学的话,去四门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这半年四门学堂的口碑起来了,多的是高官将长子以外的子嗣送入四门学习。毕竟太学跟国子监要求身份,四门就随意多了。
第二日一大早; 楚公子正打算乘马车回去四门; 就看到他二弟在门边伸了个脑袋。
“你早课做完了?”不相信二弟会专程来送自己的楚公子想了想跳下马车; 一把拎住二弟,“昨日跟爹说了让你留在京城读书; 你自己再去找爹说一声,不管是撒泼打滚还是苦苦哀求都行。你哥我没时间帮你说话了; 希望你能好运。”
说完转身跳上车,让小厮赶快点起程,得赶在第一节 课之前到学堂,不然柳将军能折腾死他。
“对了,如果你心里强大不怕人欺压你,可以去太学,若是只想做学问,结交一些志同道合的同窗,那么四门对你更合适。去哪里你自个儿考虑。”
马车疾驰而去,留下楚家二公子站在门口,像一根被雨水淋得回不过神的小青竹。
紧赶慢赶,终于在上课前赶到了武校场。
“快点老楚,教官还没来,助教让我们先蹲半个时辰的马步。”
穿着统一的武训服,个头明显有点长进的几个少年蹲在离地两尺高的木桩上,头上还顶着一碗水。
楚公子在车上就换好了衣服,一个翻身上了木桩,同时一碗水也平平的放在了头顶。几人没再开口,姿势标准的蹲在那里。
更远一点,是周围属国送来的学生,那些人读书赶不上本国的学子,但是在武力方面似乎要厉害很多。为了这事儿,四门好多学生都开始了自发的训练。虽然强度比不上特训这边,可比起太学跟国子监的学生来,简直就不可同日而语。
傅子寒上午没有课,正在书舍做教案。
他带了丙班二十七个学生,还有楚公子他们五六人。工作量不算大,但是都是些很麻烦的家伙。
这丙班的二十七个学生里头大部分基础都不好,来四门就是混日子的,以后家里给想点办法弄个差事做做就满足了。
但是傅子寒不觉得这些学生就真的笨,而且就算经义不好,也不代表其他的课程也不好。
他最近打算给这些学生们开一门《孙子兵法》的课程。
这不是要让他们去打仗,而是要借用这本兵书教这些学生如何应对自己人生中可能出现的难题。
在傅子寒生活的那个年代,孙子兵法已经不是一本单纯的兵书,很多商界的成功人士也非常推崇这本书,甚至有些商学院还将这本书列为学生必读资料。
而在大宴朝,兵书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学的,有些军人世家出身的或许有那么一两卷兵书可供学习,但是大部分的将士都是真刀真枪拼杀出来的。而文人们更是不可能去学习兵书。
今日傅子寒要给楚公子和丙班的学生讲《孙子兵法》第一卷 “始计篇”中的庙算,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并制订作战计划。
庙算除在行军打仗中使用外,也对运筹重大事件有深刻的影响。
就这第一篇,学生们要是吃透了,对他们的政治生涯乃至整个人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除开是想真心教导学生多学点内容以外,傅子寒也是想要在风起云涌之前让学生们多储存一些资本。
丙班的学生在科举考试中想要取得上好的名次不太容易,但是并非所有人都需要科举晋身。这也是他们背靠家族的优势。而傅子寒就是要教导他们如何利用手中的有利条件,给自己创造更好的机会。
方法教了,自己学不会应用那就不是他作为先生能控制的了。他再厉害也只是个普通人,能让自己教导的大部分学生有个好的光明的未来,已经是他全部的野望。
除开给丙班的学生教授《孙子兵法》外,傅子寒还要专门给特训班的这几个家伙讲解“三十六计”。这个讲解是放在每日晚膳之后进行的,半个时辰足矣。隔三天会考校他们一次,若是不能融汇贯通的理解,傅子寒不会讲解新的计策。
当然,每当讲解这个内容的时候,傅立文是必会赶过来听讲的。到后来,文昀跟柳家的其他两位公子也跟着过来,每日来回奔波却一日比一日兴奋。
除开兵书和经义外,傅子寒还每一个月给他们上一堂古代化学课。
这个就不要求所有人都听了,有兴趣的就听一听,没兴趣的做自己的功课也行。
如此紧密的功课安排,很快便到了端午之后。
“明日商队便要起程,明敏你今日回家跟你父亲好好聚一聚,这一别怕是两年都不能再见。”
“父亲不许学生回去。”冉明敏也知道父亲在想什么,他对于要跟父亲分开两年一点感觉都没有,不是说父子关系不好,而是在他看来,反正他以后要离家闯荡江湖,说不得还是一年两年见不到面,只要父亲好好的便行了。
没错,这混蛋小子到现在都没放弃闯荡江湖的梦想,只不过是将这个梦想的计划往后延了延而已。他打算明年跟着傅立文一起去往西域一行,积累一下经验。反正从来没见过塞外的风光,就当跟着大部队锻炼一下自己的野外生活能力好了。
知道冉三爷是个说一不二的性子,既然人家父子已经说好,傅子寒也不强行要求冉明敏回去看他爹。但是他没想到,第二日才三更天,就有人来接他,说是圣人让他一起去送行。
抱着被子坐了片刻才清醒过来的傅子寒跟着来接他的内侍到了郊外,这里已经站满了来送行的人,当然,圣人还没到。
傅子寒瞅了瞅,凑到姨父方大人身边问了个好,顺便听他们几位兵部的大员聊天。
“大食发生动乱?”听到兵部大佬的话,傅子寒眉头一皱,想要开口询问。
然而还不等他开口,圣人到了,所有人都各归各位,聊天自然也就中断。
一直到商队出发后,傅子寒还在想大食这事儿。他对于历史并不十分清楚,但是阿拉伯世界最混乱的那个时代他还是有一定的印象的。虽然说他们这次丝绸之路不一定非得要到中亚那边,但若是过去之后正好碰上战火的话,如何保全商队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为了这事儿,傅子寒一连十数天都将自己关在书舍里,尽力去回忆自己所能记得的世界历史。之后又频繁的进出兵部和翰林院,就为了查找相关的消息。
“父亲您的意思是很有可能大食国那边会发生动乱?”
“不错,前些日子听到兵部有消息说现任哈里发身体不好,他的孩子们在争夺权力。我就怕你大舅他们过去正好碰上。”
“可是,既然兵部都知道了,那圣人肯定也知道啊。而圣人知道还不中止,应该不会有事吧。”
傅子寒神色依然不好看:“圣人计划这次西行商路已经计划了好多年,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你没发现今日跟随商队前往的护卫多了不少?怕是圣人也不看好,却不能中止。”
“那怎么办?我爹他……”
“从这里到大食,至少有十个月的行程,而且还是一路顺利的情况。若是不顺,恐怕还要耽搁。而在大食混乱的时候,周边诸国都会将目光放在那边,相对来说本朝派出的商队危险性还会降低。而且你父亲也会根据形势判断是否继续。我所担心的,是大食那边一旦斗得疯狂,引起奥斯曼帝国的觊觎,或许会波及到本朝的商队。“
“奥斯曼帝国?那是个什么国家?”
傅子寒没办法跟他们解释,只说以后有机会开启海路,他们可以扬帆出海,去往海之彼端,到时候就知道了。
这一句话引得少年们眼睛都发光了,恨不能马上就可以出海,去看一眼先生口中的那些帝国,去宣扬一下本朝的强盛。
算起来在历史上的同期,大宴所处的时间段里,海外诸国还没怎么成气候,若是这个时候打出去,说不定还真能扩张版图。但是转念又想想这是不太可能实现的,首先想要扩张版图,必然得将周遭诸国彻底收服,否则一旦远程开战,内忧外患夹击,本朝的根基都可能保不住。
但是每一个男人都有一颗征服世界的心,傅子寒也不例外,他想着自己不能去,但可以培养自己的学生去。一代不行,还有下一代,只要让他们知道这个世界的广阔,埋下一颗种子,时间到了自然会发芽生根。
第96章 大放厥词
“你们听说没有; 丙班傅先生教授的那些学生; 最近在学兵书。”
“哼,好好的学什么兵书,怕是知道自己没办法通过科举出仕; 就想去军队里走一遭,也不想想; 就他们那样子,去了又屁用,怕是战场都没上就自己吓死了。”
有人的地方就有争斗,有学生的地方自然也免不掉竞争。学神不一定看不起学渣,但是自认为是学神的; 那一定看不起比他差的所有人。
甲班就有这么一位; 天资聪慧,一目十行。所有的经义文章一点就通,做出的策论虽然还显得有些稚嫩,却也像模像样,至少比起他的同窗来要好上一两分。
但是这家伙运气特别不好,参加三次科举; 每次都在第二场病倒; 上一次差点要了他的命; 弄得他家人现在都不太敢让他下场了。
也正是因为这事儿,跟他学问相差不多的学生至少都考上了秀才; 而他还在童生上停留,这心理也就越来越偏激。
“何兄这话就不太妥当了。”旁边另一位学子笑了起来; “不管人家走哪条路,总归要走出去。就是不知何兄如何打算的,不会又病倒在考场上吧?”
这位说这话也是刻意刺激这姓何的,先生都说了,为了通过考试,最好让他们多锻炼下身体,不然怕是挨不住连续三场的煎熬。每一年倒在考场上的也不是一两个人,所以大家都很听话的尽量多运动,跑跑步打打拳,练习下骑射什么的。可偏偏这位何兄觉得人先生在针对他,无时无刻不在嫌弃那些喜欢运动的同学,说人家只长身体不长脑子什么的。
若非他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估计学堂里想要套他麻袋的不少。可这家伙一点没觉得自己没有人缘,还以为是他学问好,其他人自惭形秽不敢跟他交谈。
听到同窗的话,姓何的学子脸色大变,恶狠狠的瞪着讽刺他的人,可人家根本不怕他。大家父辈的官衔都差不多,而且他说得也是实话,就算追究起来也不可能说他什么。
“哼,竖子……”
“姓何的,你可要慎言,别以为大家真的怕你,学问好又如何,过不了科举你一样是个弱鸡。”
姓何的学子被这么一气,差点胸口气吊不上来,被生生气死。
书斋里有七八个学子,听到两人的话,都不参言也不会帮姓何的说话,摆明态度是看热闹。
“你们在干什么?”书斋窗边一年轻学子朝里面探头,“刘大哥,看到我哥哥没有?”
“没,你找他什么事?”
“今天我们傅先生说让几个学生来下军棋,以考校所学是否掌握,我哥上次跟我说想见识一番,我这不是专门来找他嘛。”
“军棋?什么时候开始?”
“巳时二刻。还有小半个时辰就要开始,我先过去,要是我哥回来,麻烦刘大哥跟他说一声,直接去先生的书舍就好。”
年轻人说完就跑开了,本来想要细问的刘生也没来得及唤住他。
“刘兄,正好今日先生没有布置作业,不如我们也去见识见识?”
说走就走,除开那个看不起人的家伙,其他人都相邀着往丙院傅先生的书舍走去。
傅子寒的书舍肯定不能容纳下这么多的人,所以他也只是请了兵部的两位大人,还有文老先生跟柳老太爷在书舍廊下坐着喝茶,顺便看学生们捉对下棋。
这次的军棋不是以前他们所下的那种,而是利用沙盘来行兵布阵。
一共五台沙盘,每台的地形都不同。
二十七个学生抽签,分为两组。再从两组中抓阄来确定在那一台沙盘上对战。
每一台沙盘还有两位副将监阵。他们不会开口相助,只负责记录并判断是否违规。
这五台沙盘的左右两边各设了两排座位,不参战的可以选择任意一场观看。
“这样不错,看这些年轻人想法很多啊。”
柳三乔将军坐不住,干脆在五台沙盘间来回观战。这种军棋在军队里常见,但是也不是什么人都能碰的,通常只有主将才可以让人制作这么一台沙盘,还是不太精确的那种。之前因为傅子寒的技术支持,现在军队里用的沙盘已经精良了不止一两个等级,但是也做不到所有的将军都用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沙盘。
“这东西也不可能是没人一个,且不说制作沙盘需要多少工时,就说一场战役一个沙盘也就足够了。”傅子寒跟兵部的大人们解释学生用沙盘的来历,“这几台沙盘是下官跟柳将军一起弄出来的,糅合了很多复杂的地形,还有天时的影响,本是用于训练新兵将领的,正好前些日子给学生们讲课,就让他们也试一试。”
孙子兵法讲了那么多,学生们也理解了一部分,但是理解和运用是不相等的。沙盘虽然不可能完全考察他们的掌握情况,但是也可以从很多方面证实他们到底掌握了多少。
除开兵部的大人外,柳老太爷和文老先生也只在当初泽地建设的时候看过泽地的沙盘。但是建筑用沙盘跟战争沙盘是不太相同的,所以他们几乎可以说是第一次亲眼看到人下实战军棋。在听傅子寒讲解的时候,眼睛都舍不得从沙盘上移开。
除傅子寒的学生之外,还有几个对此感兴趣的先生也过来观战。
等到其他得到消息的学生赶过来时,对战已经开始。
到底这里的学生也很自觉,选了合适的位置或坐或站的安静观战,并在心里揣摩若是自己的话该如何出手。
能看出些门道的,都是家学有渊源的,其他学生多数看的是个热闹。
因为一场军棋进行的时间不算短,学生们来了又去,当两场军棋结束时,观战的只剩下为数不多的十几人。
“夫子让学生们学这个有用?”
有甲班的学生忍不住问出口。
“为何没用?”傅子寒也不计较对方失礼,招呼他们坐下,再行解释,“人生何处不是战场,兵法并非一定就要用在战场上。朝堂,外交,乃至你们日后出仕外放到地方,和当地豪强之间,都涉及到这方面的运用。譬如本官跟学生们所讲之三十六计,很多都能运用到实际中。“
“三十六计?这是什么?”
傅子寒笑道:“所谓三十六计,无非是从数本兵书和自古有记载的大型战役中归纳总结出来的非常经典的计策。最简单的一计便是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走为上计?”
好几人面露疑惑,只觉得异常熟悉却想不起在哪里见过这什么兵书三十六计。
“《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
这句话基本上所有人都读过,只是一时没往这方面想,等听到傅子寒说出来,顿时恍然。
“这……战场上或是可以,但我等平日何须用到此计?”
“为何用不到?”傅子寒朗笑着直指座下某人,“这混小子以前不是时常仗势欺人么,若是你等和他遇上,又有理说不清,何不如走为上?等转头了再去告他一状,岂不是更好?非得打个你死我活头破血流,这是傻子才做的事。”
听傅子寒这么一说,丙班的学生哗啦啦全数笑了起来,被他指着说话的那个学生脸都红了,以袖掩面直呼先生宽恕一二。
趁着大家情绪不错,傅子寒又随意讲了几个计策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甚至在商场上的运用,让这些学生听得茅塞顿开,大呼过瘾。
四门本就有皇商家族出身的学子,之前只想着读书科举以后换个高大上的出身,没想到今日听了傅先生一席话,倒有两个学生对商场生出了无限兴趣。
他们到不一定立刻就离开学堂回家经商,但是若数次不过,经商也不是无法接受,再加上傅先生说的那些东西,若是运用进去的话……几人相视,皆微笑不语。
“傅先生给学生们讲这些,是纯心耽搁学生的功课吧。”
突然传来的声音,让原本和乐的气氛倏然凝滞。所有人转头看过去,见一身形瘦削脸色苍白的学子款款而来。明明跟竹竿似的,偏想要做出一副风。流姿态,让人看着就心中不喜。
“哦,为何如此说?”
“傅先生,科举中何时考过兵书?我等前来四门读书,为的就是通过科举出仕,报效朝廷,可你却用根本不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