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古代当夫子-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傅子寒有了计划,就一门心思干劲儿十足的着手准备着。
别人问起他为何成天不出门,他就说在默书,其他人总不能说你别弄了对吧?这样既可以避开旁人的拉拢,又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做好充足的准备和应对,计划简直完美!
他弄这些书册,除了自用之外,给童胖子和博立那里也送了一份过去。
蒙书两人都能弄到,可如此系统循序渐进的书册,傅子寒这个专家弄出来的,总比那些为了糊口才勉强充当夫子的人弄的要强。
傅静姝自父亲那里拿到三字经之后,只觉得读来朗朗上口,因此没事儿的时候,总喜欢给弟弟妹妹读上一段。
两个弟弟里面,小弟弟记忆力最强,而且喜欢听姐姐读书。一旦静姝开始给他们读书,这孩子就会乖乖的坐在静姝身边,大大的眼睛看着她,小。嘴巴跟着一动一动的,虽然说不出有意义的字音来,可咿呀呀的总像是在跟着姐姐读书一般。
另一个弟弟就调皮得多,根本坐不住,听一会儿就想起来去玩,连带小丫头也摇摇晃晃的跟着爬开去。
方夫人来过几次,见到三少爷的小模样,喜欢得不得了,她直接让傅子寒给她了一套“三百千”,说是给未来的孙子准备的。
除开三百千和声律启蒙外,傅子寒还打算默出《增广贤文》和《幼学琼林》这两本儿童启蒙书籍。
他那个时候就有句老话是在说这两本书的:学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会读书。
但是《增广贤文》跟《幼学琼林》都是他那个世界明朝才成型的书册,这会儿大宴朝虽然有类似的,可没有成系统,零散都不说了,很多东西还相互矛盾。所以傅子寒除了默写这两本书之外,还得根据现实的情况对这两本书上的典故跟道理进行筛选增减,这个工程很不简单,傅子寒都觉得在明年大比之前是不可能完成的。
但是不管如何,他现在开始弄,只要有了一定的成果,他就能向圣人和老师交差了。
三百千只是修订,到腊月之前就全部完稿。
傅子寒将之送到了老师那里请求文老先生掌眼审核,连同三百千送过去的还有他弄了一卷出来的《幼学琼林》。
《幼学》的第一卷 是关于天文、地舆、岁时、朝廷、文臣、武职这几个方面的内容。从“混沌初开,乾坤始奠”起,至“自古英雄,难以枚举;欲详将略,须读武经”止。利用真实的典籍典故,将要讲述的内容十分贴切具体的表达出来。让孩子们能很清楚明白的理解这个世界乃至社会的构成。
除了文章内容,傅子寒还对里面出现的一些少见的名词和现象,还有具体的事例进行了批注解释。这样一来,就不会发生因为理解的缘故,读者跟作者之间出现认知偏差。
当然,他自觉不是圣贤,肯定有不服众的地方,这就需要更有名气地位的大儒进行修正和注解了。
对傅子寒来说,自己的老师就是当仁不让的注解者!
而文先生在收到这份手稿的时候,整个人差点没坐住。若非太过紧张这薄薄的一册书稿,他差点就要拍案而起,逼着傅子寒赶紧把后面的内容写出来。
第116章 开了先河
之前就说过; 这种启蒙书册不是没有; 但是绝对没有这么系统。
世家大族还好点,他们传承久远,族内有不少文人; 流传下来的书册典籍简繁难易都有,加上还有举人进士等教导族内子弟; 在作诗写文说话方面都有人可以求教。
但是对于普通人家的孩子来说,能系统的学完三百千都算好的,教导常识和说话的书籍根本就没有,所以《幼学》一出来,终身专注于教书育人的文老先生就察觉到这本书的可贵之处。
傅子寒面对老师的询问; 不敢说是他自个儿的功劳; 将之归结在自己游走在外的那十几年的时间里,参考了诸多夫子的教学,再加上已故老丈人的见识,最后经过自己的总结加工才弄出来这么一本书。
在这本书的扉页,他做序的时候就将这本书的来历做了如上解释。他自己的名字只挂在编纂人的后面,而且校正也是打的老师的招牌。
文老先生很认真的读了第一卷 ; 并在傅子寒的批注下面加上了一些自己的见解; 完了之后; 还直接将原稿让文昀抄写了两遍,送到太傅和国子监祭酒那里请斧正。
而柳老太爷那儿是让傅子寒亲自送去的。毕竟他跟柳家结亲; 再不喜欢柳老太爷的做事态度,该有的礼貌还得有; 这书只能由傅子寒送过去,才是对柳老太爷的尊重。
柳家的书房里,柳老太爷看书的速度比文先生要快,而且关注点也不同。
“子寒是想借这本书参加明年的书院大比?”
傅子寒都愣住了,他没告诉过任何人自己的想法,连文老先生都不知道他想要参加书院大比,可柳老太爷怎么一看他编的书就能猜中?果然醉心仕途跟单纯做学问的就是不一样。
“是不是很好奇?”柳老太爷捋胡须,斜睨了傅子寒一眼,满意的看着他傻愣的模样,“你老师那人就是太死板,他自个儿做学问有了名声,就觉得所有人都该跟他一样,安安静静的做学问就好。但是人生在世吃喝二字,还有家人后代也要照顾,这清贵是清贵的,吃不饱穿不暖的,谁还能安心去做学问?”
他跟文老先生就是观点太不相同,而且柳老太爷觉得文老先生这人自己安贫乐道就行了,为嘛非要其他人和他一样?当年两人闹得鸡犬不宁,就是为了某位两人都看好的苗子,想要让对方按照自己的想法成长,结果弄到后来,那人没抗得过两老,反倒先去了。为了这事儿,外加其他的各种纠葛,文老先生每次看到柳老太爷就想发飙。
柳老太爷其实也承认自己有些功利,但是他的想法是,你享受了就得有相应的付出,没有理由让别人承担你该付出的而你坐享名利,是以他在身居高位后,往家族里也划拉了不少资源,得罪和打压了不少不远跟他同流的年轻人。
傅子寒不能说柳老太爷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在他的立场肯定不赞同,但是在柳老太爷的那个派系的人来看,这太正确不过了。
但是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傅子寒若非女儿的亲事说到了柳家头上,他也是宁愿敬而远之的。
柳老太爷也知道这点,平时跟傅子寒之间的交流极少,但是一旦傅子寒需要帮助,他会主动的提供自己能提供的便利,但是需要傅子寒为他做点事的时候,卖人也卖得毫不客气。
当然这次也不例外。不过柳老太爷还是没太过分,只希望傅子寒在编撰这本书的时候,能捎带着提提他儿子。
这一点其实傅子寒能理解也能接受,就跟后世那些挂名的编委差不多,人家不需要你分薄利益,只需要挂个名,算点资历好混个前程而已。
当然,傅子寒既然答应了给柳家一个名头,也不会拉下文家师兄。
不管怎么说,文老先生不肯占傅子寒这个便宜,傅子寒却不会那么不懂做人。文师兄跟何大人都在编委之列,这也开创了先河,以后那些出书的,也会借用这个名头,请一些大佬帮忙审稿。
大佬们自己不图名不图利了,但是他们的后人却需要名气和权利来维持家族的兴盛,所以这种挂名的编委在之后的时间里,风靡一时,也算是傅子寒给开了先河了。
傅子寒控制着编撰《幼学琼林》的速度,用了整整两个月的时间才将所有的内容编写完成。后面有些内容还有增减删改,但总的来说,跟他背诵的版本有百分之九十的内容相同。之所以用这么多的时间,也正是最后这百分之十需要他耗费脑力。
等到书册编撰完毕之后,文老先生跟柳太爷他们的校正和批注也几乎同时完成。这集合了当时好几位大儒的书籍在腊月之前正式成书,只需要雕版刻印便可销售。
书坊傅子寒自家就有,雕版刻印的速度极快,短短四天,城内和四门外商业街的书肆就摆上了这本书。
傅子寒还特意让女儿帮忙画了好几副POP的广告画,蒙童读书的图特别萌,上面《幼学琼林》四个字是傅子寒亲手书写的。画页的下方还用颜料写出了文老先生等几位大儒的名字,特别顾问是国子监祭酒大人。不看别的,就这广告画就让人觉得这书特别的高大上。
宫里自然也有,圣人熬夜看完了这本书。初读还不觉得有太多感觉,细读之后就发现这简直是蒙童对认识这个社会和天文地理最直接的通道,有了这本书打基础,等到日后再学四书五经的时候,理解上要轻松得多。
刊印的第一批书册,傅子寒直接往宫里送了十本,好几位娘娘都拿到手了,不管她们是否认可傅子寒这个人,对于这本书全都一致好评。
翰林院以前的同僚,还有工部的那些同僚,都来支持了一把,不说多的,每人一本,外加喝酒喝茶时小小的推荐一句,这影响力扩大得那是相当厉害。
当然,就跟钱都不是人人爱一般,也有人觉得傅子寒是沽名钓誉,编撰的这本书简直就是狗屁不通翔一样的存在。可这些人毕竟少数,而且也不是特别有名气的文人大家,有眼睛的会自己看,有耳朵也能自己听,这话实不实在,酸不酸,多想一想就能明白。
这幸亏是傅立文已经离开京城了,若是还在,恐怕他又要因为父亲的此举而疲于应付提亲的人了。
立文躲开了,然而静姝却避无可避,毕竟尹珂对应付贵妇们比较苦手,每次不能推却的宴会邀请,她只能带着静姝一起去。而且这些因为她丈夫大出风头而非要邀请她过去的宴会,举办者都是身份显贵的,推却只能得罪人。
前几次还好,大家还悠着来,到了书册售卖脱销之后,那些世家大族的贵妇人们几乎就跟疯了似的,想要让尹珂替傅子寒答应拉她们的男人一起。甚至还有几位劝说不成,差点直接上演威逼的戏码。
最后还是柳夫人替她们出的主意,直接装病!反正尹珂的脑袋不好是事实,她直接说头痛,彻夜难眠什么的,拿两个晚上熬一熬,然后傅子寒出面请御医,这诊断结果一传出去,自然有人帮尹珂找源头。
这么来了两次之后,连圣人都怒了,在朝廷的小朝会上大骂那几家的男人,其中一次更是指着脸发脾气,吓得那家的当家人差点腿软得出不了宫门。
这之后才可算是消停了。
但是傅子寒并没能轻松太久,因他的这番著书的举动,让圣人觉得他想辞去四门的教职完全就是瞎胡闹,不但不给他请辞的机会,还专门将他叫进宫好好念叨了一顿。
“圣人明鉴,臣并没有再次提出请辞啊,上次说了一句,老师将我狠狠责骂了一通,现在我不是已经老老实实的回四门去教书了么,为什么还要责骂我?”
傅子寒不乐意了,觉得圣人这次简直就是以“莫须有”的罪名来刻意责骂他的,他也是有情绪的好不?
圣人被顶撞了一句,噎得说不出话来,狠狠的指了指他,赌气的把傅子寒面前的肘皮冻给端到自己面前,不让他下筷子。
傅子寒直勾勾的看着圣人,两只眼睛左边写“幼”右边写“稚”,满脸都是嫌弃。
吴典在旁边伺候着,愣是像没看见傅子寒的无礼一般,还帮着圣人把绿色的草全部端到傅子寒面前,不给他一点肉吃!
傅子寒哼了一声,直接吩咐小内侍去御膳房端一只红泥小炉过来,还有他特意从家里带来的一只碗面大小的小铜锅。烧热了之后,筷子夹着一片肥肉在锅里抹过,滋滋的声响下,油脂留下一层油膜,而后傅子寒用木勺舀了一勺子蛋液,趁着单面还没凝固,又将剁碎的菜末合着熬过的油渣撒到蛋液上,再刷一层甜面酱,搁两根切成丝的胡瓜丝一裹,趁热就这么咬了一口,蛋饼和菜末的香气瞬间就俘虏了圣人。
之后基本就没傅子寒啥事儿了,圣人直接让吴典接过了傅子寒手上的东西,一口接一口就没停过。
其实傅子寒进宫受训之前就有吴典过来暗示过他,圣人这段时间心情不好,胃口也不好,脾气忒大,让傅子寒自个儿小心点。
傅子寒让宋嬷嬷找机会问了陈渝后,才做了这样的准备,也是让圣人乐呵乐呵,给自己在圣人心里加点分。
第117章 陈家的横入
然而高兴不过两天; 圣人在大朝会上暴怒; 差点下令斩了闽南知府。
“席家小姐被杀?”傅子寒在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整个人都懵了,背脊瞬间出了一层冷汗; “席家那位小姐虽然不是嫡出,不过也是家族精心培养出来的; 送去和亲本就是不得已而为之,到底是谁会对她下手?”
震惊之后就是愤怒,傅子寒整宿没睡,第二日洋洋洒洒写了一篇文章,问责一路上所经过的地方行政负责人。他没有实权; 但是有文名; 特别是经过《幼学琼林》这本书加持之后,在贵族和普通人之间都有了一定的地位,至少人家说起他的名字也知道是哪位大神。
第二日才知道,除了席家的小姐外,还有两家的小姐也受到了袭击。其中有一位小姐本身就是高手,家学渊源; 还擒下了来犯的贼人。
跟随她而去的家仆中就有精通审讯的人员; 一番折腾之后; 那人终于吐露实话,说他们是收了百越人的钱; 特意过来袭杀和亲新娘的。
这话一出,朝野内外都震怒; 在京城里求学的属国的年轻人们都被立刻监控起来,不许随意进出京城和西门学堂。还有他们带来的随行人员也被强行接受了盘查。
一查还真查出来不少问题。至少好几个小国的公子就暗示了大宴朝的人,他们被胁迫了。
傅子寒之前就是强烈反对和亲的人之一,后来事情成了定局 ,他也无可奈何,但是从席小姐被杀开始,傅子寒就陷入到一种异常愤怒的情绪中。他一连发了数篇文章,从问责地方官员的防护,到质问那些主张嫁人保平安的官员是否尸位素餐。反正他的文章一出,文人圈子里都沸腾了,跟着他发声的不少,也有不少人反驳他,认为用几个女子就能维持和平,这买卖特别合算。
傅子寒很想破口大骂,强行忍住了。他忍住了,但另外一些人可忍不住,于是乎,那六七天的时间里,整个京城的气氛陡然升温,街头巷尾都能看到一言不合捋起袖子就开干的年轻人,一边打架还一边之乎者也的跟对方辩论,这操作也是很SAO了。
傅子寒正被自己的热血感动得想要振臂一呼的时候,柳家送来密信。
“这是柳夫人的意思,还是大将军的意思?”傅子寒对着送信来的人问道,“这事儿可大可小,但若是大将军的意思的话,恐怕圣人会事后清算。”
再说是天高皇帝远,那也有个底线的,本来柳大将军就有点功高震主的感觉,之前是因为两口子都疯癫,圣人觉得他们有弱点,才没卸磨杀驴。这次真要是柳大将军主动出击,圣人在战时不会说什么,战后可就难说了。
“大将军也知道这点,所以夫人才说请先生帮个忙,找个名头挑起这事儿来。”
傅子寒没敢立刻答应,在这个关头,他说再多,威胁性都不大,但是要真动手的话,就必须仔细谋划,确定能一击必中才行。
“你回去跟你家夫人说,这事儿暂时别急,快则年前,慢则年后不出正月,在下必然会找到一个机会的。”
送信的人有点不甘心,但是看傅子寒的表情不像是想跟他继续的样子,只能去回了夫人。在回话的时候,不免掺杂了些个人的看法,觉得傅子寒就是个打嘴仗的家伙。
但是柳夫人不一样,她让人立马送信过去,按住大将军那颗蠢蠢欲动的心。
“傅先生既然给出了时间,那说明他心里有了成算,不然只需推脱两句就好了。横竖这都进入腊月了,离正月底也不过一个多月的时间,打仗之前要备齐军饷粮草,这些都是需要时间的,除非拉出去不吃不喝,但是你们觉得这可能?”
柳夫人没发病的时候,一个人就足以压制大将军的幕僚团了,再加上她是枕边人的身份,大将军在大部分时候都会听从她的建议。
傅子寒还真不是无的放矢。他早前就对和亲这事儿特别的反感,现在出了事儿,居然还有人说换个女子继续来着。傅静姝幸好是许了人家,不然那些人把主意打到静姝的头上,他肯定直接跟对方撕到底。
其实国丈家那事儿他原本没有多生气,毕竟他也能体谅国丈不想讲孙女送去和亲的心情。但是对方完全可以正大光明的拒绝,却偏偏想要祸水东引,还想使手段将静姝推出去,这才让傅子寒怒上心头,也让柳夫人大发雌威。
而这次事情过后,朝外还有一个声音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说百越之所以让人杀了那些和亲女子,就是因为国丈为了不送自己家的女孩子去和亲,宁愿假出家,这才惹怒了百越。为了平息百越的怒气,也为了其他和亲女子的安危,国丈家应该主动的送他家小姐去百越什么的。
这简直是滑稽到极点的言论,可偏偏还有很多人赞同。
倒不是说那些人就真的是觉得应该和亲,而是故意给国丈家难堪罢了。
圣人也心知肚明,并且内心明白这跟皇后无关,可到底是被那些人的言论给影响到了,看到皇后就觉得各种不顺眼。所以皇后几乎快有半个多月没见到圣人,连带她的亲儿子也有些失宠的倾向。
就在这个关头上,陈家的三位小姐进京了。
她们进京本来是无声无息的,但是在陈家小姐进京后的第三天,就传出一篇文章,据说是陈家三小姐写的。
文章里面列举了很多女子做出的贡献和牺牲,最主要的思想就是劝说世家的女孩子们要勇于站出来,为了大宴朝牺牲自己未来的幸福是不可怕的,是会被传颂千古的。
那些主张和亲的人一看就乐了,说连女子们自己都是这么想的,那还用争辩什么,嫁就是了啊。
陈三小姐一时间在京城里的名气可大,好些浪荡些的文人还说她是巾帼英雄什么的,说她是女子的典范。
“这是个煞笔吧?”傅子寒也看到了所谓的陈三小姐的文章,通篇都是写的古往今来为了稳定边疆而去和亲的女子们的故事,并且淡化了她们的悲惨,强调了她们的勇敢。
傅子寒原本就知道一些关于陈家的事情,这几年没去找对方的麻烦就已经是很大度的了,也是看在陈渝的面子上,不好太过报复。但是这么目的性极强的言论,傅子寒看着就很气愤,所以他很直接而干脆的上书圣人,推荐陈家三位小姐去和亲。
陈三小姐年纪小没关系啊,百越那边也有年幼的公子,大家多处几年培养下感情就好了么。
他上书中说,既然陈家小姐如此勇于牺牲,那不如成全她,并且其他家的小姐都不如陈家的小姐有勇有谋,与其过去受欺负而不敢吭声,不如让智勇双全的陈家小姐出马,用她们的美貌和智慧去征服属国。
论言辞华丽,傅子寒纯心要卖弄的话,绝对比陈家小姐厉害。通篇的锦绣之词将陈家的小姐们捧得高高的,还再三谢过陈家的大义。
这上书的内容一传出去,陈家背后策划这事儿的人简直傻了。
他们之所以敢这样做,就是因为看准了现在反对派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就算他们赞成,对最后的结果也毫无影响。但谁知道傅子寒根本不照常理来行事,说变脸就变脸,第一个支持陈家小姐去和亲的就是他,简直让所有人都回不过神来。
但是朝中的人还是有明白的,一看就知道傅子寒这是故意在恶心陈家,也是在报当年陈家落井下石之仇。
那些人还不知道傅家当初获罪是因为陈家在里面搞了事儿的,只以为陈家在傅家出现危机的时候顺势踩了一脚。但是别人不知道,陈家人自己是知道的。
他们知道但是不担心,因为在外人看来,傅子寒就是个四门的夫子,哪怕圣人比较器重他,可给与的官职官衔并不高,能这样对他,恐怕是念在当年傅家的情面上而已。
所以在信息不对等的情况下,陈家走了这么一步臭棋,直接被傅子寒将了一军。
文老先生问傅子寒这样做值得吗?对他名声可是有损的。
但傅子寒无所谓,他要的从来不是虚名。若是不能给自己家人和亲朋好友撑腰说话,这个名声有没有有屁的个关系啊。要名声的原因,难道不就是为了说的话有分量,让人不能不重视吗?
在那份上书中,傅子寒很清楚明白的摆明了自己的态度,那就是他依然反对和亲,但是不拒绝陈家主动的牺牲。正好其他家的小姐不愿意去,而陈家的小姐认为这是一件好事,那么你行你上,最后的结果全员欢喜,圣人也不用再烦心平衡利益了,多好的事情啊!
圣人其实也腻歪陈家的不要脸,他倒是没有像傅子寒那么直接,但是也说让陈家自己选两个女孩子准备去和亲吧。除了百越还有其他属国,特别是西域那边的一些国家也盯着的,这正是陈家为国奉献的机会。
君臣二人干脆利落的“成全”了陈家想要找到机会发展壮大家族的野心,至于他们能不能利用和亲公主的身份实现自己的目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