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杨大毛的一生-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毛回去的时候,她屋子里的蜡烛还亮着。大毛寻思着明日还是重新收拾下屋子吧。把富贵的铺盖搬到小书房去,反正他回来的也少。她自己挪到富贵那屋,这间朝南的大屋留着给杨二柱和李杏儿。
  
  杨二柱一直到第二天晚上才回来,李杏儿忙把饭菜又热了热。
  
  “爹,怎么样?借了多少?”。
  
  杨二柱把银票从怀里掏了出来。一百一张,共有四张。
  
  “这么多!其实有个三百年就够了”。
  
  “你大伯要给我五百,我没要,拿了四百”。杨二柱说完扒了几口米饭。
  
  “大伯真不错!”。
  
  “他还要跟着我一道来呢,我硬是拦着没让。铺子的事怎样了?”。
  
  大毛连忙把情况和杨二柱说了说。“咱们后天带着银子去衙门领文书拿钥匙就成”。
  
  “这我就放心了,爹一路都担心这铺子盘不下来。那我可不就白张这个口了”。
  
  “爹、娘,我寻思着咱们买匹马,置办一辆小马车吧。县城这么大,还是有辆马车方便些”。
  
  “这得多少钱?咱们后头花钱的地方还多着呢,还是省省吧”。李杏儿不同意。
  
  “马的话买匹好些的大马,如今得要四两左右。车子倒是不用买,咱们家之前的牛车直接就能用”。
  
  “娘您想想,有了马车我们以后回王家村也方便些。再说这马还能单骑,富贵不是一直都想要一匹马吗。有了马他回来也便利”。
  
  李杏儿有些犹豫,杨二柱则直接拍了板。第二天就带着大毛,请了姚顺去了西市的牲口集市。
  
  李杏儿烧了几个菜又打了酒在家里等人回来。她如今和左邻右舍的也都熟悉起来,想着等过些日子铺子开起来了,请大伙过来吃吃酒。
  
  待到三人回来的时候,李杏儿有些傻眼,“不是说买马吗?怎么买了个驴子?”。
  
  “娘,这驴子才二两,给您省了一半呢”。
  
  “可这驴子,富贵怕是不喜欢骑吧”。省一半钱李杏儿自是高兴,可是昨日不是说富贵一直想要匹马来着。
  
  “娘我又仔细想了想,不管马还是驴子都是放在家中的多,富贵能骑上几回?且说不好下趟富贵回来自己就买了匹马呢。这驴子挺温顺的,个头又小又能干又好养活。以后咱们三都能骑”。大毛想,这比那什么矮马也不差啊,以后出门她就能骑着代步了。速度虽比不过马但是比牛还是强很多。且驴好养活、能干活,个子小还不占地方。就在院子角落上给它砌个小屋子就成。
  
  中午的时候杨二柱和姚顺喝了许多酒。姚顺这几日没什么活计,愁的很。这会儿听说杨二柱盘了张家的铺子,他琢磨着以后多少能给他些活,心情倒是好了起来。“二柱,我家有辆闲置的板车,你去先拿来用着。等你有空回王家村,再把自家的车子拿来换下。反正搁在那也没人用”。姚顺跑大马车前还跑过一段时间的小马车,拉人用的,挣不着什么钱。
  
  杨二柱欣然接受,忙敬酒道谢。
  
  第二天杨二柱就赶着驴车带着大毛去了衙门。这租赁文书一式两份,上面都盖了衙门的章,杨二柱在上头按了手印,交了七十二两的银子,这事就办妥了。父女两眉开眼笑地去了张家铺子,揭掉了上头的封条。
  
  铺子里的货物全被搬了个空,可是架子什么的还都在。大毛看了看觉着也不用动,到时候那些张家的老主顾看着还亲切些。
  
  “爹,咱们只要把货铺上,再重新做个匾额挂起来,这铺子就成了!”。大毛觉着前路十分可期。
  
  “下午爹就去找人把匾额做了”。
  
  “那爹咱们这铺子叫什么名呢?”。
  
  “爹早就想好了,就叫‘杨记货铺’”。
  
  “行吧”。大毛觉着自己也想不出什么好名字来。
  
  杨二柱实乃行动派,这进货铺货做匾额一共就花了四天。大毛看着满满当当地铺子,心里都觉着充实。“爹、娘咱们明个开业吧!”。
  
  “再等两天,两天后就是二月二了,那可是个好日子”。
  
  “等两天也好,爹咱们请个戏班子来唱戏吧,到时候咱们弄的热热闹闹的”。
  
  “大毛,咱们还剩不到八十两银钱”。李杏儿说了一句。
  
  “那要不请队舞狮子的?”。
  
  “敲锣打鼓再加上舞狮子,没个八两十两的肯定弄不成。咱们还剩不到八十两银钱了”。杨二柱突然变得和李杏儿有些像。
  
  “爹,咱们得先把名声打出去,叫人知道张家货铺又开始卖东西了,只不过改了个名字罢了。您看看有什么省钱的好法子。要不就找两个敲鼓的也成啊”。
  
  “我去西市那边找找耍猴戏的老头,一天的猴戏要不了多少钱”。
  
  “也成,爹再多买些炮竹。咱们隔一段时间放上一挂,炸一炸”。
  
  “行”。
  
  “爹咱们再弄点噱头,像开业送礼什么的。咱们这样,凡是在咱们铺子里买够一百文的,就送十个鸡蛋,二百文二十五个,三百文四十个。够四百文的话,送张三十文的购物笺。每满四百文咱们就送一张”。
  
  “什么是购物笺?”。
  
  “就是一张纸片,咱们在上面写上三十文,盖上咱们的私章。我在背面再做些暗号。那些客官们呢就可以拿着这个来咱们这当钱使”。
  
  “这能行吗?有人信吗?”。
  
  “刚开始大家或许不信,以后用了不就信了。对了爹,就咱们三个人,那天怕是忙不过来,咱们先雇个人吧。之前张记铺子里有一个姓刘的伙计,爹你还记得吗?我觉着他就很不错,爹你下午下去他家看看,若是他还闲在家里咱们就把他雇来。我之前问过富贵,那刘伙计之前每个月七百文,咱们可以给他涨一些,涨到七百五十文”。
  
  “行”。杨二柱想的是大毛如今大了,总是抛头露面也不太好。铺子里确实需要个伙计。
  
  下午父女两人就各忙各的去了。大毛去扬名的书铺子买了许多红色硬纸信笺。她回去后,把这些都裁成红包大小的长方状。拿着细毛笔在正面写上三十文,盖上私章放在边上晾着。她又去锅屋拿了碗,倒了一碗底的白醋,又拿了只筷子来。她用筷子蘸了些醋,在刚刚干了的信笺后面签上她上辈子的自制签名。大毛这签名十分抽象艺术,根本辨认不出。
  
  杨二柱回来的时候,已经把伙计雇好了,就是大毛说的姓刘的那位,叫刘刚。晚上杨二柱又去了夜市,找耍猴戏的老头,约好后日去店铺门前耍一天。到时候杨二柱付他四百文钱,他就不能再朝看客们要打赏了。
  
  

作者有话要说:  准备好了



第110章 变个魔术

  二月二龙抬头这天; 风轻云淡的是个好日子。
  
  大毛一家在自家货铺子两边各摆了三筐子鸡蛋; 每筐里有八十个。这些个鸡蛋可是好不容易才凑起来的。大毛十分担心,今天若是生意火爆起来,鸡蛋不够该怎么办。鸡蛋前面立着两块木头牌子,上面都贴了红纸,写着黑字。进门右边的牌子上写了铺子今日的优惠内容,左边的牌子就只有四个龙飞凤舞的大字“开业大吉”。这可是大毛昨日特意找扬名提的笔; 放在门口倒是十分显眼。
  
  杨家的铺子在青石街上; 就是县城最热闹繁华的街。且铺子在街道中间,位置极好。大毛出门朝两头看了看; 虽说太阳才刚刚升起,街上已零零散散地有些行人。  
  
  耍猴戏的老大爷来得很早,除了猴子还带了个小孙子过来。老大爷姓陆; 他这孙子叫陆虎,小名虎子。虎子看起来八九岁的样子; 长得有些纤瘦; 不过眼神灵动; 十分机灵。趁着他爷爷和杨二柱说话的空,他就把锣嗙嗙磅地敲了起来。那些个路上闲逛的听到动静,三三两两的围了过来,看看热闹。
  
  “看猴戏嘞; 今个杨家货铺的东家请大伙看猴戏嘞”。童音清脆,倒是很有穿透力。
  
  陆老爷子本是想和杨二柱商量下什么时候开始,杨二柱还说等人多些的时候。可这几句话的工夫; 他那小孙子竟就招了一圈子的人来。老爷子没法,只得牵着猴子去了前头空处,耍了起来。
  
  大毛出来看了看,门口已经聚了十来个人。大伙看猴戏倒是看的开心,可却没一个往铺子里去的。门口的牌子也不知道有没有人瞅上两眼。大毛有些着急,心想“你好歹进来个人,让我开张也好啊”。
  
  第一波看猴戏的都跑光了,铺子里也没进一个人。杨二柱看日头都升高了,就让刘刚去放了两挂炮竹。这噼里啪啦地,又招了些人来。
  
  有人交头接耳地议论起来,“不知道这杨家上头有什么硬关系,居然这么快就把铺子重新开了起来”。倒是有那好奇的,进去瞅了瞅。大毛见了,十分热情的凑上去介绍了铺子今日的优惠活动。这回倒是真的开了个张,卖了一副针线,拢共三文钱。虽说少了点,可也算是开了个头不是。
  
  大毛让陆家爷孙两歇了好一会儿,还给他们倒了茶水。等街上的人多起来的时候,才叫虎子敲起锣来,再来一场。这回过来的人,比上次多了一半。大毛想着无论如何也得多引几个人进来。
  
  杨二柱和李杏儿都伸着头,焦急地朝外望着。大毛和他两打了个招呼,就去了楼上。楼上是阁楼,有些低矮,里头堆了许多货物。大毛看了看,搬了张椅子上来,坐在楼梯边上。她取下腰间的笛子,在手里转了转,酝酿了一会儿就放到了嘴边。不一会儿,铺子里就传出悠扬的笛声来。大毛吹了首自编的曲子,风格类似小放牛,时而悠长时而欢快。
  
  笛子的声音很有穿透力,连隔壁铺子门口的人都能听到。有那些个好奇的就进去瞅了瞅,刘刚就赶紧招呼着。倒是真有个妇人家里的米和油快吃完了,今个本来打算去粮铺买些米,再去油铺打些油来着。可听刘刚说满一百文还能送十个鸡蛋,她很有些心动。问了问米和油的价格,也并不比别处贵,干脆就在这买了。
  
  这妇人平白得了十个鸡蛋,自是喜笑颜开。而那些和她同来的,边上看着的也都动起心来。家里那些吃用反正迟早要买的,提前买些倒也无妨。许多人都是随众爱凑热闹的,有这么一批人开了头,后面的似乎也受了感染,都熙熙攘攘地问起价格来。倒是把三人忙得不可开交,大毛又忙下来帮忙。
  
  铺子里气氛逐渐热闹起来。大毛发现刚子这个小伙,口才十分了得,这么个简单的活动他也能说得天花乱坠。什么“我之前跟着张家这么久,从来没有过这么好的事,错过今天还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呢”。什么“我自个家、我大伯三叔四姑家今天都买了几百文的东西,反正都是有用的,还能得些便宜,实在是合算”。那些个大爷大婶们,被他忽悠地一愣愣的,倒是都多多少少买了些。有个婶子家里或许比较富裕,花了四百多文,得了个三十文的购物笺。她也不等下次,当场就拿着买了坛子酱油。一坛子酱油二十七文,刚子又给她配了副针线正好是三十文。
  
  这可不就是“激情消费吗”?大毛十分感叹。她觉着刚子这销售能力简直甩了她十万八千里,她们一家三口绑起来也不敌人家一个。大毛琢磨着晚上回去要仔细思量下,是给刚子提成呢,还是拉他入伙呢。这么个人才真是可遇不可求,要是以后跑了那简直太可惜了。
  
  整个上午就是这样,人是一批一批的,忙的时候脚朝天,闲的时候冷冷清清。但总体十分不错,鸡蛋篮子已经空了三个,购物笺送出了四张。中午的时候大毛给了陆家爷孙十文小钱,让他们自个儿去吃些东西。给了刚子十五文,这倒不是吃饭钱,而是上午的赏钱。大毛和杨二柱狠狠夸了刚子一顿,并鼓励他下午再接再厉。大毛又问他中午想吃些什么,是包子还是烧饼?她这压根就没打算让人歇,准备直接买来让刚子在铺子里吃。
  
  “小东家不必客气,你只管买你们自己的就成。我家离地近,等会儿我娘子就该送饭来了”。刘刚每月的月钱是不含吃宿的,他出门前就和家里说好了,中午的时候送饭过来。大毛笑了笑,道了声“好”。
  
  大毛从不远处的烧饼铺子里买了八块肉饼。她和李杏儿一人两块,杨二柱三块,剩下的一块大毛还是给了刚子,让他先垫一垫。刚子道了谢,拿在手里却并不吃。等他娘子送饭来的时候,刚子让她带了回去,给家里的孩子。
  
  刚吃完饼大毛还没来得及喝口茶水,铺子里却来了个赶牛车的大客户,大毛忙上前招呼。这来人是白云镇的李掌柜,年前备的货卖差不多了,今个是特意来进货的。他本是打算去西市的江家铺子,可是路上听人说张家货铺重新开张了,他就先过来看看。毕竟从前张家铺子在的时候,他都是在这进的货。李掌柜看见门口的牌子,心里倒是乐了乐,想着这趟还能省下不少钱。
  
  李掌柜先问了价格,刘刚抢在大毛前头给报了价。这价格比刚刚卖的要便宜一些,大毛想,这大概是往常张家给下头铺子的批发价格。她朝刘刚笑了笑,点了点以资鼓励。李掌柜见这价格和伙计都没变,就没了犹豫。拿出他的购物清单给刚子,叫他一样样给配齐了。
  
  大毛担任了账房一职,一项项地仔细记清算明了。“李掌柜,拢共是三两零二十五文。这是七张三十文的购物笺,您拿好,下次来这就可以当钱使。七张笺是二两八百文,还剩二百多文给赠您二十五个鸡蛋”。
  
  李掌柜可不想要什么鸡蛋,这么远的路再给颠碎了,再说这鸡蛋在乡下也卖不掉。“小掌柜你算算还差多少能再送我个笺,我再买些凑凑”。
  
  “好嘞,还差一百七十五文”。大毛很开心。
  
  下午的人比上午还要多些,眼看门口的鸡蛋越来越少。大毛赶紧去楼上写了许多五文、十文、两文、一文的购物笺。鸡蛋要是没了就用这个替,为此她还特意开了一小罐子的白醋。
  
  梁泽今日轮休,倒是没去下面村镇,而是带着梁松在县城里逛逛。他特意来了青石街,想看看杨大毛那铺子弄成了什么样。街道上行人多,主仆两今日也没骑马,闲闲散撒地逛着。
  
  梁泽走到铺子跟前的时候,里头刚走了一拨人,这会儿很是冷清。他拿着扇子在手里敲了敲,先抬头看了看铺子门头上的“杨家货铺”四个大字。他觉着好笑,这匾额的字体都和张家之前一样,就换了一个姓。他往边上瞅了瞅,看见了左边“开业大吉”的红纸黑字,心里道了声好字。又看了右边牌子,这又送鸡蛋又送什么购物笺的倒是也有趣。他目光越过牌子,就看见了两篮子鸡蛋,边上摆着四个空篮子。梁泽这才知晓,杨家今天的生意估计是不错。
  
  梁泽正犹豫着要不要进去呢,就听边上响起了敲锣声。陆老头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猴戏。或许是路人今个都看腻了,这会儿倒是没几个人围过来。梁泽和梁松倒是站在边上看得起劲。忽然地,铺子里传出些凄凄凉凉地笛声。梁泽不由地抽了下嘴角,心想这么个大好的日子杨家这是怎么了。他起了好奇心,施施然地进了铺子。
  
  杨二柱一见他,心里不由咯噔了下,不过还是硬着头皮去打了招呼行了礼。“杨掌柜您自去忙,我家公子不过随便看看”。梁松十分有眼色,替梁泽把话说了。
  
  梁泽顺着笛声来到了楼上,却见杨大毛靠坐在椅子上,脚翘在前面的矮几上,闭着眼睛吹得投入,连脚步声都没听见。
  
  梁松刚想叫人,梁泽就举起扇子示意他禁声。他自个儿倒是斜靠在栏杆上认真听起来。
  
  等大毛一曲吹完,睁开眼睛就吓了一大跳,连忙站起来,走道边上行礼。“梁大人好,不知大人大驾光临,民女有失远迎”,她顺嘴就来了这么一句。
  
  梁泽走过去,坐在了大毛刚才的那把椅子上,学着她的样子把腿翘在了小几上。他往后靠了靠,这姿势果然十分舒服。“姑娘这大喜的日子,为何吹这么一首凄凄惨惨的曲子”。
  
  “大人,这曲子也不算凄惨只是寡淡了些。我已经吹了一上午喜庆的曲子了,这会儿实在是吹不动了。您不知道那些个喜庆的曲子吹起来多累人,不能坐只能站着不说,为了能吹出情绪来,我得跟着它的节奏变化表情,常常要眉飞色舞,十分累人。您刚刚听的曲子吹起来就十分简单,调子平缓也无需多大的气,我闭着眼睛都能吹出来”。大毛刚刚吹的正是小时候送给成才的那首凄曲子。
  
  梁泽倒是很想叫她吹一首喜庆的曲子来看,可听她嗓音已有些沙哑,只好作罢。他见小几上铺了几张红纸,朝梁松看了眼,梁松就递到了他手上。
  
  梁泽拿着大毛做的购物笺,仔细看了看。“杨大毛,你这章盖着没什么用,若是有人想仿,简单的很”。梁泽说完把那几张笺撂倒了桌上。
  
  提起这个大毛很是得意,她又拿了张递到梁泽跟前,“大人,您闻闻,闻到什么味没?”。
  
  “一股酸臭味”,梁泽皱了皱鼻子。
  
  大毛深吸口气,不去反驳。“大人我在这后面可是做了防伪的,您身上有没有火折子,我来变给您看看”。
  
  梁松听了,递了个火折子给大毛。大毛吹了几下把它点着,拿了张一文的笺,背面对着火烤。
  
  梁泽开始有些纳闷,不知这杨姑娘想干什么。可是慢慢地,那张空空的纸上渐渐显出些字来,且越来越清楚。梁泽坐不住了,立即站了起来围到边上。
  
  大毛越烤越得意,“大人,民女变个魔术给您看看!”。
  
  等字完全显出来的时候,大毛道了声“好了”。她把纸吹了吹,平展在小几上。“大人您看”。
  
  梁泽凑过去,越看越皱眉。自己又随手拿了张笺背对着火烤了起来。同刚才一样,空纸上变出字来。和刚刚那张的字似乎是一样。
  
  梁泽对着梁松挥了下手,梁松就行礼退到了楼下。
  
  “姑娘是如何做到的?”。
  
  大毛还没见过梁泽如此严肃的样子,心中有些忐忑。”梁大人,我用毛笔的另一头,蘸了白醋在背面写上字。干了字就没了,可火一烤就又出来了“。
  
  “竟这么简单?知道这个法子的还有哪些人?”。
  
  “就就我一人,怎么了大人?”。大毛有些害怕。
  
  “这个法子姑娘莫再用了,这些什么笺我先带走。还有那些送出去的一旦收回,你也要立即销毁”。梁泽把桌上红纸都拢在一块,拿在手里。“姑娘告辞,本官有些要事”。
  
  刚刚还闲闲散散地,这会就有了要事。大毛十分心慌,连忙抓住梁泽衣袖,“大大人是不是有什么密探、间谍的用了这个法子?我我这纯粹是瞎猫碰到死耗子,自己瞎琢磨出来的,这还是我第一次用”。大毛这法子,是以前从谍战片子上学的。她这会儿想来十分害怕,这可别牵扯进什么官司里才好。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不知不觉竟然这么多



第111章 出去看看

  梁泽低头看了看自己被抓着的袖子; 刚想开口请杨姑娘自重; 大毛自己就十分识趣地松开了手。
  
  “你这法子还无先例,我准备呈上去,或许有用”。梁泽想的是,有了这个法子以后军信往来不就加了层保障。不过这杨姑娘担心的也不无道理,以后要是出了什么纰漏,或是被些奸吝所用; 她怕是也不好脱清干系。
  
  大毛听了略有些放心。“大人; 这法子我以后绝不再用。您若是呈上去,还请勿要带上我的名字”。大毛是最怕和这些缥缈的朝堂之事有什么牵扯。
  
  “为何不带?上头一高兴; 或许会有赏赐下来”。
  
  “这法子就当我送给大人的谢礼,谢谢您把这铺子租给了我”。
  
  “杨姑娘这是得了便宜又卖乖。既移嫁了风险,又还了本官人情”。梁泽哼笑了声。
  
  大毛也不去辩驳。“大人; 我这法子不能再用,您有没有什么别的好主意; 能让我这笺别人仿不了呢”。
  
  “本官回头让梁松给你带些海棠纸; 那纸上的海棠香味不浓不淡; 别人是仿不了的”。
  
  “外头买不到吗?”。
  
  “买不到,乃我自家所制,我们梁家家信往来用的就是这纸”。
  
  “这听着有些贵重,谢过大人好意; 我还是想想其他法子吧”。
  
  “不过是纸罢了,能有多贵重。不过你得等上一段时日,我让家里做一批红色的硬纸出来”。梁家平常用的都是白纸。
  
  还要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