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快穿之做好事不留名-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点也不必担心以后的相处问题。
真是的!吴思思,你忘记了你比焦淑清大?淑清就算真的和你弟弟成亲了,那时候,你早就出门子了。
建安十一年的新年来的格外的晚。
因为建安十年是闰九月。(1)
焦家自从买进下人之后,洗衣做饭都有婆子做。
年夜饭是焦母抱着虎子,指挥着刘兰芝和淑清做的,婆子和丫鬟打下手。
小何氏的肚子已经显怀了,焦母让她回屋子休息着。
刘兰芝在切鱼生的时候忽然捂嘴跑开。
焦母一愣,便是喜笑颜开。
淑清自然也是能猜到,二嫂干呕的原因——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白瞎看了十几二十年的电视剧。
唯有刘兰芝略懵懂:这、该不会是?再一推算小日子,果然是一个月没有来了。
因为是除夕,也没法子确诊,厨房里的女眷们揣着明白装糊涂,都先不提这件事儿。
焦母让淑清去代替刘氏切了鱼生,又指派了择菜这个清闲的活儿给刘氏。
当晚焦仲卿原打算与娘子“欢度除夕夜”,却被刘兰芝推开。
焦仲卿不明所以。
刘兰芝含含糊糊。
焦仲卿急了:“娘子这是为何?夫妻人伦大事,本就是应当,值此佳节,怎地赶开为夫?”
作者有话要说:1:瞎掰。今年闰九月倒是真哒。
周末开心不开心?今早上刚上班就被客户骂的狗血淋头,因为货物包装破损——那是物流的错,真的不是我哒错啊!泪奔~~o(>_<)o ~~
为了庆祝我又变成了优雅的存稿党,我决定今晚八点后不码字,去看少林宝强!!!萌萌哒
☆、第十五章 倒v
刘兰芝吞吞吐吐地说了自己的猜测;焦仲卿什么花花念头都暂消了,骨碌一下跳起来:“真的?”
刘兰芝含羞带怯地点了点头。
焦二哥兴奋地搓了搓手,想要摸一摸妻子的肚子。
刘兰芝看焦仲卿这么开心,反倒有些不安:“只是、瞧着像是;还没准信儿呢。”
焦仲卿却一直傻笑:“指定是真的,就是真的。”
…………………………
建安十一年,上元节灯会。
早先都是刘兰芝带着焦淑清一块儿出门的。
今年淑清的两个嫂子都有了身子;倒是没办法出门去凑热闹。幸好有陈大妞和吴思思来寻淑清。
三人出了门。
陈大妞摇头晃脑:“原先吧;就是思娘带着丫鬟。现在淑娘出门也带着丫鬟。你们俩都可是一副大家小姐的派头了。”
淑清倒是有些担心这个发小心里会不舒服;毕竟陈大妞再怎么粗神经,也是个姑娘,难免会有攀比之心:“大妞这话说的;我哪里有小姐的派头的?山鸡插了彩羽;也变不成凤凰啊。不过是我娘觉得小甜年纪小,让她一起出来松散罢了。”丫鬟唤作小甜。
陈大妞哈哈大笑:“淑娘你最爱充大。这里就你年纪最小;还能说你家丫鬟年岁小。”
吴思思很不耐烦:“扯这些有的没的干啥;走;去猜灯谜去。”
“行。这是淑娘的强项。我看中那盏老虎灯(1)了,淑娘,帮帮我吧。”陈大妞谄媚地笑。
老虎灯是黄蒙皮纸做的,确实是个稀罕物件。
谜面是个字谜,倒是不难猜,所以最后官家的人出来决断,说是要加比一轮。
陈大妞素来知道淑娘不爱出风头,便说:“算啦。走罢,我们再去别处看看。”
淑清知道这是大妞为自己着想,知道自己不爱去台子上面“丢人现眼”,觉得对方真是个可爱的小伙伴儿。
吴思思却说:“等等,我瞧见我弟弟了,让他去帮大妞夺灯笼。”
陈大妞一见老虎灯有望,笑嘻嘻地客气道:“这多不好意思啊。”
“行啦,咱们不说虚的,我弟弟就是你弟弟。”吴思思刚刚很霸气地说完这句话,转眼就装起了矜持。
因为迎面和自家弟弟一起走来的人,赫然是自己未来的夫婿——县令的三公子,江玉衡。
陈大妞和焦淑清这是第一次见到了传说中的人物,但是因为迎面而来,也不好意思多加打量。
两方人汇合之后,吴思贤给江三郎做了介绍,年轻男女相互打了招呼。
寒暄完毕,吴思思就对自己弟弟说,陈大妞看中了那个老虎灯,淑娘不愿意上台去,想让小弟帮忙去争夺。
吴思贤应允。
果然是英雄出少年!江山代有才人出!
额,好像有什么奇怪的东西混进来了?不就是抢夺了一个花灯而已,这描述得有些夸张了。
总之,十二岁的吴思贤在台上力压群雄,夺得了花灯。
吴家弟弟把花灯交给了自己姐姐。吴思思又把老虎花灯递给陈大妞。
却见那吴家小弟弟踟蹰着开口问吴思思:“阿姐可有想要的花灯?”
“唔,我想要那盏荷花灯。”吴思思说到。
那江三郎极有眼色:“方才是吴家弟弟出马,这回就让江某来。”
吴思思顿时笑成了一朵花儿。
目送着江家三公子去争夺荷花灯,吴思思问到焦淑清:“淑娘有看中哪一个?让思贤去。”
这是焦淑清第一次知道吴家小弟的全名。
眼见着顺着吴思思的话,吴家小弟一脸腼腆地望向自己,淑清以为是那青少年的表现欲,便随口说了:“那盏仙桃灯倒是很别致。”
吴思思噗嗤一下笑开:“哪里是别致,淑娘是觉得可口吧?”
街上人来人往的,淑清假装害羞,低了低头。
抬头就见吴家小弟已经走向桃子灯了。
不多时,江三郎就提着荷花灯走来,款款风姿惹得路边的大姑娘、小媳妇拿眼角一个劲儿的偷瞄他。
吴思思挺了挺胸脯,虚荣心大涨。
接过江三郎递过来的荷花灯,吴思思引来一众艳羡的目光。
随后走来的吴思贤,慢慢走到淑清面前,把桃子灯的柄递了过来。
淑清接过来,道了谢。抬头看吴家小弟整个脸不知是灯火映的、还是怎地,居然泛红。
淑清告诉自己:自作多情不好!你才十一岁、对方才十二岁,绝对不是你想的那样。
…………………………
事实却是,出了正月没多久,里正家里就托了媒人上门说亲事。
正是为他家儿子求娶焦淑清!
要说里正的儿子吴思贤,也算是远近闻名的小神童了,用现代的话说,就是软件硬件都是平均线以上水平。
焦家被提亲,倒是有些开心。
一家有女百家求。淑娘年纪还小,就有人求娶,正是说明了焦家的姑娘出色。
在综合考量了各方面的因素之后,焦母便初步与吴家有了共识——这事儿有门。
刘兰芝倒是有些别的话语,悄悄对焦仲卿说:“咱们家淑娘各方面都是出挑的,娘怎么不多看看?”
刘兰芝自从确诊有孕之后,就没再去县城住着了。
焦仲卿挠挠腮:“许是想着淑娘若是嫁的近,还是有个照料吧?”
不得不说,焦二哥难得是机灵了一回。
焦母的思量就是:虽然女儿很出类拔萃,莫说是里正的儿子,就算是县令、太守的儿子也是配得。可是高门嫁女哪里是这么容易的,淑娘自小性子就正,主意也大,若是嫁入高门,不知道会不会过得快活。里正家就不同了。乡里乡亲,知根知底;那吴思娘又是淑娘的闺中密友;再有焦仲卿的主簿身份对着县令、太守许是不够看,可是对着里正却是足够了,万一淑娘以后受了气,家里人也能为她讨脸面。
焦淑清不知道,焦母为了自己的婚事是费尽思量。
就好像“丈夫出轨,妻子总是最后一个知道的”——淑清是焦家最后一个知道自己正在议亲的人。
乍闻这个讯息,淑清倒是愣了神——至于吗,自己才十一岁。
“很是该议起来了,你以为每家姑娘都像你二嫂一样,十六七岁才发嫁?”焦母点了点淑清的额头。
“可是,我才十一岁啊,阿娘。”
“只是议亲,又没让你立时嫁过去。至少得等你及笄。”
淑清算了算,还有三年多,足够自己完成任务了,便没把这事儿放在心上。
两家的默契之下,这一双小儿女的婚事基本上是定下了。
焦母顿觉宽慰:老大家里已经有了儿子、老二家的也怀上了、淑娘的婚事有着落……现在焦家有青砖大瓦房、有良田百十亩,自己这半辈子操劳也值了,到底下见了老头子,也算是有交代了。
…………………………
焦家一片何乐。
吴家却正一片闹哄哄。
原先,吴母就想要亲上加亲,把妹子的女儿与自家儿子凑对。
没想到自家男人怎么也不答应,现在更是绕过自己,找人去焦家提亲。
不是说焦家姑娘不好,外面确实一直流传,道是焦家姑娘心灵手巧、招财纳福。
可是吴母本就是没主见的性子,小时候一切听爹娘的,出嫁了也没能改了这个习惯。每年回娘家,爹娘就说要拔拉一下小妹家里,又说小妹的小女儿与自己儿子可以做门亲事。而自家小妹在耳边拍马、哭穷。
吴母的心里就涌上说不出的滋味:未出嫁前,小妹就是一直比自己讨巧,更得长辈喜欢。结果议亲的时候,吴家人看中了自己,自此之后,自己在娘家的地位就猛然提升了。现在爹娘和小妹都这么央求着自己,自己就想,摆摆架子答应了罢,谁曾想……
其实,吴母的这种心态也无可厚非。
吴母从小不受重视,骤然因为嫁得好了,而得到这么多的瞩目和关注,难免飘飘然。
可是吴里正虽然平时小事都随着她去,贴补娘家也当做没看见。现在事关自己儿子婚姻大事,却不能让这妇人做了亲戚人情去!
“我看那焦家的小娘子就是个好的。这事儿就这么定了。”里正拍板。
吴母张张嘴还想说什么。
吴家老夫人咳嗽一声:“我儿挑选的,自然是好的。”
平心而论,吴家老夫人也是个和善的,并不怎么磋磨自己的儿媳妇儿,用她的话说:“谁都是做人儿媳妇儿过来的,自己当了婆母,就别再去作幺蛾子,折腾别人家的姑娘了。”
是以,吴母刚入门的时候,很是被厚待。
直到后来吴母总是补贴娘家,才被老夫人敲打,自此之后,吴母就很怵自己的婆母。
现在婆母发话,吴母不应,也得应下了。
作者有话要说: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上元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上元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1:如果叫大虫灯是不是很搞笑?
为啥又是里正的儿子?哈哈哈,红鸾也是嫁给里正的儿子呀!看来里正才是我的【真爱】
最后,今天又去捣鼓了文案,有木有变好看?感谢基友福尔摩匪,(づ ̄3 ̄)づ
☆、第十六章 倒v
焦家与吴家的亲事倒是让乡里的好多有适龄儿女的人家一阵叹息。
多么好的儿郎/女娘;就被别人家捷足先登了。
由此可见,下手要趁早。
村里掀起一股定亲热潮,大家都生怕早先替孩子中意的人家被人抢先。
陈大妞在这阵热潮里也定下了人家,是邻村的一户小地主家的小儿子。
据媒人说是;那家儿子样样都好,就是性子有些软和。他家人想给他找个顶得住事儿的娘子。凑巧陈大妞是家里的老大,管教弟弟妹妹很有一套;被那家的地主的婆娘;即未来婆母给看中了;觉得陈家大妞是再适合自己小儿子不过的人选了。
自此,三个好朋友都找好了“下家。”
与吴思思的羞涩、焦淑清的淡然不同,陈大妞是居然紧张了。
因为三人中;她的年龄最大;明年末便要成亲。
陈大妞紧张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增加了去寻找焦淑清的次数。
“淑娘,我不如你聪明;不如思娘漂亮。你说人家看上我啥?该不会我嫁了过去;才被嫌弃吧?”
“不会哒;你爹娘不是都说了,人家就是看中了你风风火火的性子。”
“淑娘,我还是觉得我啥都不会。要不你教我书法吧?大字我认识几个,就是写出来丑的很,大福总是取笑我。”
“好啊,那你三五日便来一回我家,我教你。”
“淑娘,你说我需要学箜篌吗?要不你也教我吧?”
“行,不过管教不管会哦。”
淑清觉得陈大妞性子急,估计会搞不定箜篌。
事实果然如此。
“淑娘,我没见过他到底长啥样,要不我去偷偷看一眼?”在陈大妞提出这个不靠谱意见之后。
焦淑清终于是失笑摇头:“大妞,你要是真好奇,就让你弟弟先去看一看,再怎么说,你贸然去他们村,第二日,就绝对要被你爹娘揍了——别以为你定亲了他们就不会揍你。”
…………………………
吴思贤得知自己和焦淑清的婚事定下之后,说不出心里是什么样的滋味,酸酸的、甜甜的,好像吃了熟透了的莺桃果。
又想到自己上元节那日,自己壮着胆子把仙桃灯递给焦家淑娘,将将碰到了她的小手——软乎乎、暖乎乎的。
靠近她的时候,好似问道了甜甜的蜜糖味——少年,那是淑清在手头宽裕之后,用蜂蜜做了润唇膏,没错,你闻到的的确就是蜜糖的气味。
总而言之,吴思贤最近是,常常在习字、看书时就会不自觉地带上笑,幻想着以后二人一同吟诗作画习字,该多好!
少年,你十二岁就在考虑婚后生活真的合适吗?
…………………………
自从和吴思贤有了婚约,焦淑清就不适合再总往吴家跑,所以三个小姑娘的聚会往往都是在焦家。
因为淑娘屋里有大软床——吴思思语。
因为淑娘家里有好吃的——陈大妞道。
“淑娘,就是听人说你善乐器,咱们这么好的朋友,我都没有听你弹过箜篌呐。”吴思思随性地坐在床上。
陈大妞在吃淑清端上来待客的小点心:“思娘你可别说这个了,大福早先告诉我,你弹得你家母鸡都不下蛋了。”
吴思思想想,就该是自己弟弟和陈大妞弟弟抱怨,她才能知道这事儿:“吴思贤这小子,什么都抖落出去!”
越想越来气,便转口卖了自己弟弟:“我家那个傻弟弟,三不五时拿着巴掌大一张红笺傻笑。习字必写三个字‘桃花酿’,也不知能不能练出一朵花儿来。”
淑清和大妞转念一想便想明白了。
淑清倒是略有虚荣感:自己的字真的是不错吧,能被别人当做字帖。至于儿女情长之类的,咳咳,实在是对方太*,难以下口。
…………………………
建安十一年,焦家喜事连连。
小何氏早在三月就产下第二子。
八月初。
刘兰芝经过一天一夜阵痛之后,生下一男一女。
不论哪个年代,龙凤胎都是有着吉祥的预兆,焦母看着两个小人儿,笑得合不拢嘴,至于早先想让儿子的纳人、休妻的念头?早就不知道被抛到哪个角落去了。
焦淑清知道自己的任务快完成了。
果然没过多久,*大神出现。
“本次任务完成,可获取奖励吉星高照、财源滚滚。”
“这就完成了?二嫂,不,刘兰芝不会被休弃?不会自挂东南枝?”陈静姝向*大神确认到。
“对。原本焦母和刘兰芝最大的不可调节矛盾就是刘氏无子。既然现在一胎生出龙凤胎,焦母也就满意了。再就是,刘兰芝被你调教三年,已经能很好的处理婆媳关系,就算焦仲卿那个猪队友拖后腿,也不会坏了大事。”*大神难得耐心解释。
“那么,我能多留一会儿吗?再怎么样,我也想准备好送给焦家人的礼物;还有大妞和思娘的出嫁,我是赶不上了,我想留个念想。”陈静姝与大神讨价还价。
大神铁面无私:“你该知道,规则就是规则,没有置喙的余地。”
“可是……”陈静姝有些不舍,来到这世界的三年多,是最轻快的,前两世的苍凉心态也被很好的调整了。
*大神挑眉一笑:“你真的还想逗留一阵子?”
“是。”静姝心里吐槽,*大神是想走邪魅狷狂的路线吗?不适合啊。
“任何不遵守规则的事,都是有代价的。”
陈静姝被代价两字吓了一跳:“大神,你能先把代价说给我听一听吗?”
*大神心不在焉地说:“唔,无非就是加大任务难度之类的。”
陈静姝再三考虑,最终决定:“再给我一个月的时间吧。”
*大神答应了。
静姝的意识散去之后。*大神自言自语:“小妞,每一世都在加深羁绊呐……”
…………………………
淑清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又准备了好些的酒水方子、食谱方子,交给了焦母。
焦母取笑女儿:“这是担心你小侄子以后不够钱娶媳妇儿?”
淑清附和笑道:“是啊,现在咱们家就有了四个小萝卜头啊。”
焦母感慨:“转眼,你就从从豁牙的小丫头变成了大姑娘了。”
淑清咬咬嘴唇:“变得多大都是娘的女儿。娘,以后啊,你就在家里逗逗儿孙,享享福。可别和大嫂、二嫂置气啊。”
焦母失笑:“你真以为你阿娘是恶婆母?从前不过是看着刘氏没有眼色、又无所出,才对她不满意的。现在她也算是我们焦家的功臣了,阿娘也就忍忍她。”
淑清抿嘴笑了。
中秋节,也是大节日。
焦家搬了桌子,在院子里赏月。
因为刘兰芝还未出月子,不能吹风。便缺了她与龙凤胎。
淑清提议:“我学了这么久的箜篌,还没给家里人弹过一曲呢,值此佳节,我要献丑一回。”
两个哥哥起哄叫好。
小虎子也学着欢叫、闹腾。
淑清取来卧箜篌,坐好、闭目、起手。
奏的是新奇的曲调(1),焦家人都没听过,便以为是淑清所作。
一开始的拨弄便是轻快的,像是轻风过耳;继而转为微微缠绵,好似满腹的话语不知从何说起、恰似乌云蔽月;再接着由轻拢慢捻转为有力的抹、挑,颇有拨云见月之感;最后尾音颤颤,似为诉说完的满腹喜悦与欢欣。
整首曲子虽然不长,却是别具风格,虽然焦家人不懂风月,也能“听”出一幅花好月圆夜的美妙景色景色。
曲毕,连小虎子都不记得闹腾了。
小何氏逗弄儿子:“姑姑奏得好听不好听?”
“好听。”
“还想不想听?”
“想。”小虎子奶声奶气。
淑清又给焦家人奏了广为人知的《长安歌》、《佳人曲》。
声声空灵。
焦家人真正见识到了排行第三的焦淑清有着怎样的高超技艺,并深以为傲。
中秋节后,淑清让小甜去吴家给思娘送了件小礼物,是一个镂空银制的香薰球,小巧可爱。
又寻着机会去陈家,教了陈大妞几道小点心的做法——都是大妞爱吃的。
不几日,吴思思送来了回礼,是一支楠木的簪子,雕刻了栩栩如生的桃花。
淑清谢过思娘,思娘却抿嘴笑道:“这声谢啊,你且是留着给别人吧。”
聪明如淑清,猜想到簪子该是吴思贤准备的。
可是自己就要离去了,不必多生事端再去寻他。
一个月到了。
当晚淑清把楠木簪子放在枕边,默默在心里对本尊说道:“我也不知道你能不能听到,占用你身体几年,现在该还给你了,我用了你的时间,也不是为了做坏事,等你回来,这便还是你的家人,好好生活吧。吴家小郎君是个好的,淑娘你能和他有个幸福美满的未来。”
建安十二年,刘氏生下次子。
建安十三年,小何氏再生一女。陈大妞出嫁。
建安十四年,刘氏又添一子。吴思出嫁。
建安十五年,焦仲卿被提升为功曹。陈大妞诞下一子。同年,焦淑清出嫁。
建安十八年,焦淑清产下吴家长孙。
作者有话要说:1:花好月圆夜——糯米认为现代很多歌的曲调还是不错的,古人也会欣赏,就是歌词不适合,太白话了,显得很没水平。喵,女主只弹不唱,不算雷吧?
2:小正太拜拜,各位轻拍。
3:推荐边听花好月圆夜的无歌词版,看本章哦哦哦,更有感觉
☆、第十七章 倒v
陈大妞——番外
陈大妞从来都不会那些文绉绉的。
却也不得不赞同一句话“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这是从前淑娘随口念叨的。大妞觉得自己和淑娘就该是知己关系。
从前陈大妞也不觉得焦家淑娘有哪里出众的;那时候,乡里的小女娘们最羡慕的就是里正的女儿,思娘。
思娘总是有新衣裙穿、有丫鬟服侍、有吃不完的零嘴。
思娘说一句什么话、做一个什么动作,往往都会被小女娘们模仿。看得出来;思娘很享受被注视的感觉。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淑娘变得夺人眼球起来?
陈大妞记不清了,隐约是自己换牙的时候罢。
说来淑娘比自己小;却比自己聪明多了。也从不和别的小女娘那样;小鼻子小眼睛地爱争吵。
最令陈大妞佩服的是;同样出现什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