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快穿之做好事不留名-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是原先安安静静坐在一旁微笑的武家二娘武元华起身颔首,应下了崔安儿的“邀请”。
    不知道为什么,妙言看武颜这个样子,就想到那一日元华蒙眼投壶震惊全场的样子,期待元华再给自己带来惊喜——至于生日宴,多点这样的事才是热闹,不是吗?
    高妙言年岁不大,却是个唯恐天下不乱的性子,最爱凑热闹:“元华,你要用什么?琴吗,还是筝?或者是……”
    武颜既然要出战,便是不会选择才学习了一个月的筝的——她完全不觉得挑选箜篌对崔安儿有什么不公平的。
    “妙言,劳烦替我准备箜篌,卧箜篌。”
    如今的箜篌可以算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乐器了,与低调奢华有内涵的古琴不同,箜篌的共鸣箱大,音色清澈空灵,类似古筝,但却比古筝多了一丝飘飘欲仙的感觉。
    其实最不该的就是崔安儿选择了古琴,琴确实高雅没错,可是琴的音域小,适合自娱自乐,陶醉了弹奏之人,却显得张力不足,颇有曲高和寡的意味。
    而武颜首先在乐器的选择上,就比崔安儿多了几分让人惊讶、艳羡的说头了。
    众人只见武元华起手试了试弦,逐一试过音色之后,在崔安儿一副看好戏的神色中带着怡然自得的微笑,开始演奏。
    崔安儿不相信微末出身的应国公府二小姐会奏箜篌,神色不觉带上了骄矜得意的味道。
    在她身旁的崔陵容却觉得,只看那武元华起手的架势,今日小堂妹也许要自讨苦吃了——总归是一笔写不出两个崔字,若是有什么不好,到时候说不得,还得自己出面来挽回一二。
    武颜还不知道“小怪”安儿身后的“小boss”崔陵容蠢蠢欲动。
    她在试了音准之后,选择的曲子比崔安儿的喜庆得多,乃是《锦上花》。
    在座除了高夫人柳氏,都是十余岁的小姑娘,明显是更喜欢欢快活泼的曲子。

  ☆、第九章

十岁的小娘子,还是带着孩子的稚气;却在演奏卧箜篌的时候隐约透出婉约端庄的样子。素手纤纤一词实在是与她的小手不搭边;可是看着十指翻飞,就有了那几分玲珑写意的韵味。
    《锦上花》基调明快,可是更震撼她们的,是武元华拨弄琴弦的那一手好技艺——今日之后;谁还敢说应国公府的武二娘是只有蛮力、只会投壶的小丫头片子?
    崔安儿冷汗涔涔;仿佛听到周围人低声议论自己出丑;又想到日后自己出门去,这件事就会一直被人提起,就连家里宠爱自己的爹娘都很有可能责骂自己——崔安儿怎么都想不明白区区国公女儿,居然会弹得一手好箜篌!
    一曲终了,大家都还没回神:并不是没有听过更美妙的曲子;可是那都是大家所奏的,眼前这个小娘子却仅仅只有十岁而已。
    唐朝风气开放;并不以姑娘家露脸为耻。
    武颜垂首笑得温婉;心里却在得意:虽然很没出息,可是分分钟打人脸的感觉实在是太酸爽了。看看那崔安儿整个人都不好了的样子——真是有种“欺负了熊孩子我真吊炸天”的得意之情!
    在众人失神之际;崔家的崔陵容起身;先是夸赞了一番武元华的技艺,又半开玩笑地对着安儿说:“往日里你总是不相信人外有人,这一回见到了元华,该信了吧?”
    崔安儿得到堂姐的眼色,不甘愿地附和,说武元华比自己更胜一筹。
    武颜心想,这个崔沅崔陵容脑子转得还挺快的,不过自己怎能让崔家得了便宜又卖乖,便是笑着说:“陵容姐姐说笑了,我与安儿妹妹都是为了替妙言贺生辰才奏曲子的,既不是较量又何来高低之说?”
    高夫人出言缓和道:“是极、是极,我儿妙言今日能得二位助兴,实在是荣幸。只可惜那皮猴子不爱这些风雅之事,就爱舞刀弄棒!”
    东阳公主哪里不能听出高夫人满满溺爱的口吻,便顺着话头夸了夸高妙言。
    公主开了口,刚才一点点的不快气氛都烟消云散了。
    武颜回到座位上,迎接她的照旧是三妹妹武颖闪亮得发光的眼神。
    大姐武顺有些不自在地挪了挪身子:按理说吧,二妹妹这回又给自家争气了,很是该高兴才对,可是自己怎么会有一些些的嫉妒二妹妹呢?从前乐师倒是教过箜篌——基本上长安上流的小娘子们都会学一学,可是那时候也没发现二妹妹的技艺特别高超啊?
    武顺想不明白为啥武颜能弹奏一手的好箜篌,不过因为从前她就与两个妹妹年岁差距有些大,不爱与她们玩耍,所以不太了解她们的学习进度。
    而知道武颜学习进度的武颖已经早早被武颜洗脑,成了武颜的脑残粉,坚定地认为“二姐说的都是对的、二姐做的都是对的、二姐无所不能,二姐不会的事情这个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
    坐在上首的晋阳公主听着姐姐与高夫人的寒暄,觉得好没意思的,眼珠子咕噜噜地转转,就转到了刚才大出风头的武氏三姐妹那边:武家?没听父皇和母后说起过呀,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家,才能养出这么有趣的小娘子呢?
    晋阳公主李明达早慧,常被抱在李二陛下怀里玩,天长日久对着朝堂上的好多官员名字都有一二分的印象了。却是不知道武家的来历,打定主意回宫问问父皇去。
    园子里的这一番较真如同清风拂过湖面,没有什么波澜。
    园子外面的高履行却看着听箜篌声入神的晋王殿下发愁:自己妹妹三四年前也是殿下这么大小,是很容易打发的啊,怎么殿下对着小玩意儿完全不感兴趣呢?
    咱们从高履行引着李治离开园子说起。
    ——高履行是公认的好脾气,随着年岁增加,也慢慢变成了长安城里炙手可热的小郎君。因为他温文尔雅,性子又好,家里的亲弟妹、堂弟妹、表弟妹全部都很喜欢跟着他。
    本以为晋王殿下是个小孩子嘛,带着去玩一玩竹蜻蜓、编一编草蚂蚱,很快就能把时间打发过去。
    高履行想得确实没有错,如果李治是个长在深宫的六岁小皇子,还真的会对这一些小玩意痴迷。毕竟那是从前都没怎么接触过的。
    可是李治他不是啊,他也是披着正太皮的大叔,虽然这位大叔的情商不是太高,可是智商绝对没问题。平日里在皇宫就要注意着别流露出太过成熟的一面引得皇帝陛下和皇后怀疑,现在出了皇宫还要被哄孩子似的对待,李治觉得不痛快。
    咿?难道身体变小了心智也会变得不成熟吗?李治发现自己最近总是生出许多小孩子的想法!太可怕了!
    高履行见从前哄弟妹的那几招都没有用,实在是没辙了,带着商量的口吻问:“殿下可有什么想要玩耍的?”
    李治刚要开口,却又抬手摸了摸自己的小肚腩。可不是么,往日里这都是他习字的中场休息时间了,可不得是肚子饿了。
    阿保今日也跟着李治出来了,贴身太监自然是要贴身伺候的。他一见到晋王殿下的小胖爪子摸摸肚子,再抬头看看天时,就知道怎么回事了:“殿下可是饿了?”
    李治虎着脸点点头,为自己开始这么重口腹之欲而生闷气。
    高履行完全不知道这个小祖宗是哪里不满意了,但是立即吩咐身边的小厮去端来点心。
    阿保跟着李治这么久,倒是知道殿下虎着脸也不是生别人的气,只要吃到了东西,立即就会变正常的。
    李治吃了三块糕点,又喝了一小盏微热的羊乳,点头示意自己吃饱了。
    既专业又贴心的阿保立即服侍他洗了脸和手。
    李治这才慢吞吞地说:“无甚好玩的,就在这里溜达消食吧。”
    高履行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哦,晋王殿下这是回答我刚才的话呢。不过,在园子外面溜达,殿下真的不会觉得无趣吗?
    当然不会!
    溜达了没一会儿就听到园子里传来了管弦丝竹之声——恰恰是武颜的《锦上花》。
    为何只听到了《锦上花》?
    因为琴音比起筝、箜篌等等,却是微弱多了,莫怪于古人说,知音难寻,难道是因为琴声只有弹奏者自己才听得见?
    李治听到音乐声,不知为何,就很确定这是武颜演奏的。虽觉得武颜的性子是不会去主动出风头的,可是隔着园子的李治用顺风耳一听就探知了事情的始末。
    晋王殿下听着听着还走了神。
    见到小小只的六岁男童在雕花垂拱门边侧耳倾听,高履行也耐着性子站在一旁候着。
    听着听着高履行就听出了门道,心下暗道:这位演奏的小娘子技艺娴熟、情感丰沛,数数今日妹妹的座上宾,许只有崔家的大娘子有这份能耐了。真不愧是清和崔氏的女儿啊!
    一曲终了,却见到小包子李治皱了皱眉头:“阿保,来搀我一把。”因为听得入神,他竟没发现自己的腿都麻了。看来只有法术是不行的,李治暗暗下定决定要学学武艺、强身健体。
    那样才不至于会因为久久站立就气血不畅酸麻了腿脚。
    …………………………
    高妙言的生辰宴会结束了。
    东阳公主很满意,因为她不仅与高夫人柳氏相谈甚欢,还看到了高履行的外貌,不止如此,雉奴更是与高履行相处小半日——可以去打听他的品性。
    晋阳公主很满意,她跟着东阳姐姐出宫,又见识到了崔家小娘子吃瘪——谁让他们世家总是背地里嘲笑皇族李氏“村”的!还看到一个有意思的武家小娘子。
    高妙言很满意,好伙伴武元华果然是才女啊才女!免费看了好戏一场。
    武颖很满意:我二姐果然是最厉害的,我要多多向二姐学习。和二姐相处的时间长了,觉得自己都变得厉害了呢!
    ……
    众多人的满意中,崔安儿的不开心是那么的明显。
    不过武颜才不在乎。
    当晚武颖难得活泼地把今日二姐大显神威的举动讲述给杨氏听,武颖能如此大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今日应国公武士彟不在。
    杨氏听了心生另一番计较:二女儿要是有个好名声,再加上她艳丽的外貌,不愁找不到好人家!说不得比元英还要嫁得好——武元英定的贺兰安石是袭山县开国男。
    都说低头娶妻、抬头嫁女。杨氏的想法是地道的封建家长考虑,并不是卖女求荣。
    而另一边的李二陛下一家子,也难得聚在一起用膳。
    有李世民、长孙皇后、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晋王李治、东阳公主、晋阳公主,值得一提的是,长孙皇后的肚子里还怀着一个,所以一共是八口人。
    晋阳公主小兕子眉飞色舞地讲述今天在高府的所见所闻,说到武元华啪啪啪打脸崔安儿那一段,更是绘声绘色。
    末了小兕子眨巴着大眼睛问李世民:“父皇,那武元华是哪家的女儿啊,怪有意思的。”
    手下官员那么多,姓武的也有好几个,李二陛下怎么知道区区十岁的小丫头武元华是哪家的?
    便是上回目睹了元华投壶的李承乾和李泰都不清楚——他们事后也没有去特意打听那小娘子的家世,骤然听到兕子说起来,还是想到了武元华的投壶手艺才知道兕子说的人是谁。
    李二陛下虽然不知道,但是他身边总会有下人去替他打听的,小兕子圆溜溜的大眼睛写满了好奇,李二陛下心一软,就要招手让人去查一查。
    一直默默吃饭的李治却在嚼碎、吞咽了嘴里的食物之后,慢吞吞地开口:“那是应国公府的二小姐。”
    “雉奴哥哥你怎么知道?”兕子问出的是在场所有人的心声。
    李治还是不紧不慢地回答:“上回去乐游原贺兰家包下的园子里,我与她在一凉亭偶遇了。”
    顿了一顿的李治又添了一句:“她还请我吃蜜桔。”
    若是太子李承乾说出与哪位小娘子偶遇,李二陛下和长孙皇后说不得还得去查一查这小娘子以及其背后家族的居心。而区区六岁的雉奴么——有哪个家族准备放长线钓大鱼把主意打到了垂髫之年的晋王身上?用的“鱼饵”还是比晋王大四岁的小娘子?
    反正这事儿是怎么看,怎么都不可能被提前安排好的。
    皇帝觉得这就是巧合。也就没有放在心上。
    倒是长孙皇后毕竟是女人,心思细腻一些,闻言好好思量了一二,暂且不提。
    李二陛下也不管是不是在吃饭,一把抱起了晋阳公主:“兕子觉得那小娘子有趣?召进宫里来陪你就是了。”
    兕子捻了捻李世民的衣带子:“真的?可是父皇,这样子武家的二娘离开她的爹娘,会不会不开心啊?”
    “能够进宫陪伴我们的兕子,她怎么会不开心?”李二陛下见到长孙皇后想要出言阻止自己,转头对妻子说到:“观音婢的身子越发的沉了,兕子一直乖巧懂事都不闹你,现在不过是想要个玩伴儿,他武士彟的女儿能进宫陪伴公主,是他们武家的荣宠!”
    长孙皇后想到自己怀胎之后的精力确实是一日比一日差了,兕子很是寂寞,便没有开口阻拦。
    这事儿就这么定下了。
    总是会把父皇的话放到心里思量三两遍的李承乾回去东宫就与心腹密谈此事。太子心腹分析了半天,得出结论:“应国公在长安城里并不是顶级的人家,暂时不必要花大风险去拉拢。”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魏王李泰的寝宫,武德殿——值得一提的是武德殿与东宫相邻,从前是李元吉的住所。李元吉与李建成的关系密切,可是李泰与李承乾的关系就不怎么美妙了。
    “殿下此时需谨小慎微,武士彟家世单薄,不值得殿下为了拉拢他而在陛下面前露出野望。”
    呜呼,堂堂从一品的国公爷不被太子和魏王看上,可见武家在朝堂上确实没有什么影响力。
    这件事情,武颜在当晚与李治“电话”的时候就知道了。
    “晋阳公主的伴读?是我?”
    另一头的小包子李治默默点头应是。
    她没想到自己居然被蝴蝶得提早了四年进宫。不过话说回来,成为公主伴读之后,除非李二陛下脑抽抽了,不然该不会再召自己进宫做才人了吧???毕竟自己名义上可是她女儿的玩伴——话虽如此武颜也不敢掉以轻心,基本上唐朝的皇帝三观都挺歪,不说李治和武则天的那档子事儿,还有更惊悚的李隆基和杨玉环的jq。
    武颜觉得虽然又要去做伴读很不嗨森,但是貌似距离入李二陛下的后宫远了一步,也算是良好的开端了。
    不几日,武家就接到了圣人口谕:武颜品性端方,召为晋阳公主伴读(1)。
    当然,未免因为兕子被特殊对待而被言官们参了,剩下没出嫁的公主们,都得到了一个伴读。东阳公主的伴读赫然就是高妙言!

  ☆、第十章

武家接到圣人口谕之后,很是忙乱了一阵子。
    武父本来是不太清楚怎么回事的;杨氏把前几日在高家发生的事大略给武父说了一说。又说了当时有东阳公主、晋阳公主并晋王殿下在场。
    武士彟一听;也生出几分自得的意思出来。
    要知道,这还是一个世家备受推崇的年代,几大世家人才辈出,不说权倾朝野,也是地位超然。幸而陛下近年来一直致力于缩减世家的影响力,连皇太子妃的人选都没有从崔郑王卢等一等世家里挑选。
    如今,就在前几日;自己平时虽然活泼、却没有显示出特别有才气的二女儿居然能让崔家二房的嫡女甘拜下风!
    若是元华年岁较大;别人也许会说胜之不武。可是元华与那崔家二房的小娘子年岁相当。
    这说明什么?
    说明武家教女有方!
    说明武家家风甚好!
    武士彟倒是没有盲目自大到认为女儿赢了这一次;武家的家风家教就能和清河崔氏相媲美了。不过日后元华说亲,总归也是一个说头。别看元华今年才十岁,三两年后就是可以说亲的年纪了。
    因为陛下的这一口谕;武士彟专门找了武颜去嘱咐了一通,大概意思就是“这晋阳公主是皇后嫡出,尊贵无比,你去陪她玩的时候一定要记得上下尊卑;只要公主开心了;你就算是镀过了金,以后有你的好日子。”又说“你进了宫要万事谨慎小心,当心祸从口出,见到皇子避着点。”
    武颜闻言倒是觉得这武父虽然没有雄才伟略,可是脑子也是清醒的,没有被馅饼砸晕过去,贸贸然做起和李世民做亲家的美梦——这样很好,她真怕自己爹娘是个搞不灵清的,觉得女儿有机会入宫陪伴公主,就打起皇子的主意。
    甚好、甚好!
    以上确实是武颜想得太多了,武父和杨氏这点自知之明还是有的:深知李二陛下留着魏王妃、晋王妃的位子,那皇子妃人选的出身,不说是权贵、世家、也要是清贵。
    应国公府既不是权贵也不是清贵,和世家就更沾不上边。
    除了武父对着二女儿吩咐了三五回;杨氏也挑拣着要给元华带进宫的日常用具,把下人们差遣得走路生风——衣裳是要自备的、丫鬟们又不许进宫去,一应日常的穿着打扮配饰都要准备好,另有打赏宫人的赏钱也要备起来。
    杨氏越是打点着,就越觉得心疼,再怎么说,元华都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长这么大都是过着被人伺候的日子,现在进了宫虽然名义上是伴读,不是下人,可是必定没有在家里这么松散的。
    武家大姐这下子对元华既羡慕又同情。她也不是白长了十四岁的,羡慕的是元华这么进宫一次,身份立即上去了,日后说亲可以说一个相当的人家——本来按理说,应国公府的嫡长女是她武元英,武元华日后的人家必然是比不上贺兰家的,可是如今这么一来,若是元华得到宫里贵人的青眼,日后的造化就说不准了。同情的是,二妹妹作为公主伴读,年仅十岁就要孤身一人去全然陌生的皇宫,哪里会是什么容易的事。
    武颖没有大姐那么复杂的心思,她就是舍不得她二姐:二姐是多好的人啊,什么都会,也愿意带着自己玩。和二姐一起完成夫子布置的作业,武颖觉得自己平日里学得很慢的文化课都不可怕了。可是为何这么好的二姐要进宫去了!十日一回来!呜呜呜,二姐,元芳舍不得你啊!
    没错,武元华作为公主伴读,跟着百官的休沐走,是十天休息一天。这就是后世说的旬休,每一旬的最后一天休息。比起汉代五日一休,可见大唐如今确实是朝政事务多得很啊,连法定假日都缩水了。
    四月二十一,武颜包袱款款进了太极宫。
    别的伴读都好说,一股脑儿塞进了公主们居住的百福殿。
    晋阳公主李明达与别的庶出公主不同,她一直住在长孙皇后的立政殿中,因此,武颜并不适合住在那里。长孙皇后思量之下,自然还是把她安排在了百福殿。
    武颜见到给自己领路的小太监,二话不说,颇为隐秘地塞了杨氏给准备的金豆子。
    小太监笑得更真诚了,一路还给武颜细细讲解了这附近的布局:先头的朱明门就是太极殿的南门,与两仪殿的两仪门两两相对,就是朝、寝之分。进了两仪门,便是寝宫。两仪殿正北是甘露门,门内是寝殿甘露殿。甘露殿左右有神龙殿和安仁殿,再向两侧还有大吉殿、百福殿、承庆殿,诸殿各有院落。
    其实这么一长溜说下来,武颜基本上是没记住,就记得了百福殿在甘露殿的西边,而李治所住的承庆殿在甘露殿的东边。
    小太监看到武颜一脸纠结,又笑笑说:“小娘子大可不必费心去记下,但凡在宫里走动久了,自然就知道方位了。”
    然后他又开始给武颜说百福殿里面的安排:“皇后娘娘安排下了六个院子,小娘子们两两而居。”
    武颜由衷的感谢小太监的一番介绍。
    由着小太监领路,进了百福殿,分到一名为“咏梅居”的小院子,武颜发现自己屋子的隔壁是高妙言。这真是太好了。
    归置好了早就被检查过一遍的包袱——也许是好几遍,便有百福殿的女官带着一溜十二个小娘子去拜见皇后娘娘。
    一串的小娘子皆是差不多大。武二娘定睛看了看,没看到那崔安儿。想想也是,清和崔家都不稀罕做太子妃了,李二陛下也不好随意下诏要他们送女儿进来做伴读。
    武二娘心里松口气:还好没有狗血到家。不然伴读生涯有那么一个看自己不顺眼的人在,估计真的要热闹了。
    小娘子们该是都得到过家里人的吩咐,乖巧得紧。
    也就是高妙言仗着来过几次皇宫、又自觉与武元华的关系非比一般人,才兴奋地紧跟着武元华。时不时忍不住说几句悄悄话。
    领头的女官也不是没听见,但是这一批的小娘子既不是宫女、也不是选来服侍皇上的,要怎么对待还真的不太好拿捏。所幸越是临近皇后娘娘的立政殿,高妙言也闭嘴做出了恭敬状,不用女官来训斥了。
    长孙皇后是个看着就温柔可亲的少妇,腹部微微隆起,端坐在胡椅上,也许是因为有身孕所以不便盘膝而坐吧。
    武颜悄悄看了一眼千古贤后,就与别的小娘子一样低头装鹌鹑。
    见礼之后,皇后喊起,声音也是温婉和煦,只是听着这嗓音就忍不住让人心生好感。
    长孙皇后宽慰了几句首次离家进宫的小娘子们,摆足了和善的样子。又特意与高家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