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快穿之做好事不留名-第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嘛,这下子贺兰敏之,也就是文哥儿势必要守孝的,自然不能去国子监读书了。
所以说世事无常,贺兰安石此人,武颜见过的次数并不多,大致知道是一个风流倜傥的俊俏男子,和大姐武顺也算是情投意合。可是说走就走了。
因为武颜此时是太子妃,相对于武顺的身份来说是“君”,依照着君臣之礼,是万万没有让太子妃去给姐夫上香道恼的。
于是武颜让人带了话去,又让青桐去武家和杨氏知会了一声(此事暂时不宜声张),等到文哥出孝之后,会让太子殿下给文哥添一些照顾,把那原本要降一等而没有了的开国男爵位延恩一辈,照旧传给文哥儿。
这也算是她这个做姨母的一点心意了。
☆、第五十七章
生死轮回,命运碰触。
贞观十七年是很多人领盒饭的一年,贺兰安石死了。
不过他在长安城里并不算是什么人物,因此他的离世对于长安城里大部分人都没有什么的影响。
也就是剩下诚郡公府里的杨氏哭天抢地觉得自己大女儿命苦。以及武顺因为一时之间接受不了自己成为寡妇的麻木心情。
武颖倒是没有武颜那样的讲究了,去过了贺兰家。回来之后对着她的夫君郭诚说:“大姐姐消瘦得厉害,月儿一直在旁边哭,她都不怎么管。可见确实是伤心得紧了……”
郭诚从小就是嘴笨的,现在还是不怎么会安慰人,他只能轻拍着武颖的背脊,给她一些温暖。
毕竟这才九月里,贺兰家为了保持贺兰安石尸身的容貌,在灵堂里放置了大量的冰块。武颖就算是回来了,也觉得身子还是在打颤。
郭诚拍着妻子的背脊,一直不肯停手。
后来,武颖笑笑说:“夫君,我没事了。本来也就是因为想起父亲去世时候的情形,才一时之间有些回不过神。现在想想,那时候多亏了二姐姐,不然我和娘的日子必定是不好过了。”
因为知道自己妻子是最钦佩和敬爱太子妃的,郭诚闻言也是憨厚地点头:“出去一天你也累了吧?今日有新鲜的鲤鱼,厨房做了鱼生。是你最爱吃的。”
而上菜之后,武颖闻到鱼腥味就开始干呕,吐得天昏地暗。倒是让郭家老祖母一阵心喜欢:诚儿媳妇这指定是有了!嗨!
老祖母是穷苦人家出身,就算儿子有出息,做上了官儿,整个郭家也是保持着比较朴素的作风的,丫鬟下人用得就不多,自然老祖母也没有什么多余的想法说要给孙子塞妾。
当孙媳妇儿的姐姐变成了太子妃之后,更是生不出一点这样的念头。可是说武颖在郭家过得十分遂顺。
姜是老的辣,郭老太太预料得没错,武颖就是怀上了。
老太太眯着眼睛,满脸褶子,笑得仿佛是一朵盛开的菊花:“诚儿,你去送送大夫。元芳啊,今儿你去你大姐家里肯定是累到了,这有了身子的人可不能去灵堂那样阴气重的地方了,你差人去和你大姐家说一声,他们指定是不会怪你的。哦,日后元芳你要是有什么想吃的,直接就让厨娘给你做。那个,灶头的火,十二个时辰都不熄,知道了不?”最后这一句,是对着武颖身边的丫鬟吩咐的。
甜杏、红枣纷纷点头应下。
自然,两个大丫鬟也是被武颜早前就摸透性子的,这才能够忠心服侍武颖而不生出什么二心。好在郭家不只有一个通情达理的老祖母,还有武颖自己带来的奶娘。奶娘邱氏对着武颖更是尽心——她自己的一家子都捏在杨氏手里(说是杨氏,其实聪明人都知道是在太子妃手里),邱氏年纪也大了,更没有什么野心,只想一心一意跟着三小姐,在郭家养老。
……
武颜听闻小白兔妹妹就要当娘了,忽然有些反应不过来:对了,元芳都已经虚岁十八了,可不就是到了做娘的年纪。
作为东宫的太子妃,权势、钱财,都是不缺的。太子殿下最是放心太子妃,东宫一应事物都是太子妃打理的。武颜从库房里挑了一些细软的布料,又有一些燕窝和补品,让阿保去替自己跑一趟(宫女不能随意出宫)。
阿保得了太子妃的嘱咐,到了郭家是一点架子都没有,把太子妃给让人带来的物件都摆在郭家大厅里,又对着郭诚说:“太子妃吩咐了,虽有补药一并送过来,但是毕竟是药三分毒,怎么用,还是得听大夫的。不过太子妃向来是觉得药补不如食补,说郭夫人是怀孕,最是要注意饮食荤素搭配,倒是很不必用太多的补药。”
郭诚又不是大夫,只能木讷地点头。倒是坐在最上首的郭老太太搭话:“老婆子也觉得太子妃说的正是理,吃啥人参燕窝也不如五谷杂粮来得补。”
阿保点头:“老夫人是有大智慧的。”
把郭老祖母乐得喜滋滋:太子妃身边的太监都夸我有大智慧!
等到阿保走后,郭老祖母笑开了花儿:“元芳和太子妃的感情真好。”
……
“元华和元芳的感情自来是极好的,我这个做大姐的,又怎么被堂堂太子妃看在眼里。”武顺听闻郭家人来说自己小妹妹有了身孕,怕是不方便再来往于贺兰家了。
转眼就听闻太子妃命人送去衣料和药材。此时如同马蜂一般的武顺真是看什么都不顺眼,对着谁都想刺一刺。
杨氏安慰苦命的大女儿:“元芳和你这里的事情不同,那是有了身子的喜事,太子妃的赏赐重一点也是理所应当。再说了,太子妃不是告诉你了么,等到文哥出了孝期,就让他承了爵位……”
“爵位!不过是区区开国男罢了。元华如今是太子妃,却一点也不抬举自己的娘家人。难道非要等到东宫进了身份高的妾室,才能想起来娘家的好处?”武顺说不清楚自己心中的苦闷是什么,也许是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起,二妹妹变得越来越有主见,不肯听从自己这个大姐的吩咐;也许是因为二妹妹深厚的福泽和越来越高的身份让自己觉得有些嫉妒;也许是二妹妹能够真心实意地对三妹妹好,事事都给三妹妹做脸,而对着自己总是诸多敷衍……总之,现如今没有了夫君的武顺知道,自己今后的指望就只能是未满七岁的儿子了。
杨氏讷讷无言。她知道元英说的话其实是站不住脚的,三个女儿都嫁出去了,哪里有相互干涉别人家事情的?就算是要帮衬,也是量力而行——再说了元华也不是不肯帮衬元英,只是说等到文哥儿出孝之后。
可是理智归理智,从情感上来说,在父母眼里,有出息的那个孩子拔拉一下过得不如意的,本就是正常的事。而元华如今是太子妃,能够拔拉元英的地方真的就太多了。
究其根本,这是一种同情弱者、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心态。杨氏想让三个女儿的日子都好过。
那么为什么杨氏心心念念的都是老大武顺,而没有想到嫁入郭家的老三过的也并不是什么逍遥得意的日子呢?
那就是另外一句俗语了:“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武顺每回对着杨氏诸多诉苦,而武颖却每每都说自己过得很不错。久而久之,杨氏就觉得大女儿的日子真的是不好过了。
……
其次一个领盒饭的人就出乎大家的意料了——是长乐公主李丽质。
李丽质是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嫡长女,也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长大的,嫁入长孙家之后过得也很幸福美满,谁人都料想不到她年纪轻轻就忽然这么去了。
要说贺兰安石的去世在长安城里激不起什么水花,那么长乐公主的去世就可以算的上是“号外”了。
虽然之前高阳觉得长乐带着萧家的小娘子,是给元华没脸,但是说白了,那不是也没有算计成功么。如今长乐去了,高阳的心里还是很不好受的。
更别提向来心软重感情的晋阳公主和新城公主了。
高阳约了武颜去弘福寺求签散心,武颜把晋阳和新城都带上了。
其实说实话,高阳并不相信什么神神叨叨的前世、今生,只不过心里有些憋闷,而适合女子散心的地方实在是太少了。
武颜一行人在弘福寺前头听了大师讲经——确实有几分禅意。木鱼声声、青烟袅袅,让人的心都沉静下来了。
听完讲经之后,又去后山小作歇息。
这里,武颜凭借2。0的眼神,以及敏锐的感知力,觉得有人在暗处打量自己,眼神中不乏恶意。因为手上的手串发出灼热的触感,这么强烈的恶意,是武颜从未接触到的。
那种令人起鸡皮疙瘩的眼神令武颜觉得很不舒服。不过如今光天化日之下,倒是不担心对方出什么幺蛾子。
只是这样黏腻阴沉的眼神,终究是要弄清楚躲在暗处的是什么人——可惜了自从成为太子妃之后身边跟着的人只多不少,况且今日还跟着三位公主,武颜没有办法去亲自打探。
……
同一时间,弘福寺后山的小院子里,一个长相俊美、眼角上挑的青年对着一位气质出尘的素衣女子说:“你说那武元华不是简单的人物?”平心而论,该青年相貌不俗,不过阴郁的眼神让人觉得其气质有些不磊落。
素衣女子点头:“如今整个东宫滴水不漏,殿下的人都不能接触到内里的境况,足以证明武元华治家的手段。而宜秋宫里的妾室们皆是不得太子宠爱,也能看出武元华的固宠本事不一般。殿下——”
☆、第五十八章
“殿下,我那表妹如今似乎已经死了心,不想再进东宫。可是王家人却指望她能够成为太子良娣,缓和东宫和王家的关系。”素衣女子纤纤玉手,不疾不徐地沏好茶水,并把杯子推向青年男子。
青年男子举杯轻轻啜一口,眉头微皱,神色不解。
“陵容何为想要促成王家姑娘成为东宫妾室一事?王家,可是不小的助力……”
“欲先取之,必先予之。正是因为东宫如今没有太多的助力,才能够得到陛下的喜爱和怜惜,若是东宫羽翼渐丰,陛下恐怕不会再对东宫圣宠依旧了。”素衣女子崔陵容依旧是温婉轻柔地说。
青年男子点头:“是了,从前李承乾就是太心急了,本王也是太心急了。居然让李治捡了漏。”
“殿下有名望、有各方助力,如今只需忍一时,徐徐图之,很快就可以得偿所愿的。”崔陵容巧笑倩兮,款款举杯,“届时殿下不要忘记陵容这无根的浮萍才是……”最后一句,尽是说不尽的哀怨缠绵。
青年笑了,意气奋发,仿佛看见了自己将李治取而代之的场景,伸手握住崔陵容白皙细腻的柔夷:“届时,本王自然不会忘记你这朵才貌双全的解语花。”
……
因为长乐公主在年前病逝,整个儿的贞观十七年腊月,太极宫里都是有些欢乐不起来。
要说李二陛下对长孙皇后生的孩子真是好的没话说。
因为长乐病逝,特许在各自封地的皇子来长安悼念嫡姐——实则含义就是:你丫敢不来悼念,毫无手足之情!
所以贞观十七年的腊月,李世民的儿子到得非常齐全,除了被流放的李承乾,别的只要是活着的,都赶回来了。
这一次的儿子大聚会颇有一些不同寻常的事情,夺人眼球。
那边是李泰。
李泰自从被降为郡王之后,他居然瘦了!
要知道,在长安城所有人的眼里,魏王李泰虽然才华横溢、文采不俗,但是的的确确就是一个胖子。
小时候是小胖子,长大了是中胖子。
结果这一回看见一个丰神俊朗,相貌不输给太子殿下和吴王李恪的男子。
那真的是从前的中胖子魏王殿下?
天要下红雨了吧?
当然,李泰的官方说法是因为常年在外,挂念远在长安的父皇以及别的兄弟姐妹。所以日渐削瘦、衣带渐宽。
……
“所以说,在弘福寺后山,阿颜遇到了对你抱有很大恶意的人?”李治皱着眉头问。
武颜点头:“是的,因为那时候高阳等人在我身边,我也不方便过去仔细看看是什么情况。”
李治说到:“虽然阿颜你的身手很不错,可是须知人外有人,万一对方也是高手,那岂不是太危险了?”
武颜扁扁嘴: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李治居然变得霸气起来了,现在都开始明目张胆地说我哪里有做得不对了。
没等武颜开口,李治又说:“那一日去了弘福寺的人家倒是不难调查,我会吩咐下去。等到收到名单再给你看。”
“还有,今年宋大人说粮种的稳定性基本可以保持了。你看,什么时机把优质的粮种推广开?”武颜其实心中也有盘算,但是毕竟她长期在后宅,不可能时时刻刻跟在李治身边。因此还是想要听一听李治的意见,看看少年成长得如何。
“粮种的稳定性没有问题了,那么再种一年,确保产量。等收获更多的优质粮种之后再向朝廷申请推广——相当于明年再争取了一年的时间,更具体细致地观察这一批粮种。”李治并不因为听说出了成果就心急,而是决定再捂一年,“宋大人的儿子沉稳有余,灵活不足,我看他很适合日后接宋大人的班。此事暂且不急,林晖那边如何?”
“尚不能很精准地控制浸出时候的油温。”武颜看着并州过来的信函说到。
最近这段时间,李治像是飞速成长了一般,很少再像从前那样露出一些迷茫纠结的神色。
武颜看到这样的情况,按理说是该开心的,搭档越是强大,自己在这个世界就越是轻松。可是看到对方开始一本正经地、淡定自若地处理各项事宜,忽然又觉得有些失落。
难道女人就是这么纠结这么“作”?一定要追寻存在感吗?
武颜花了一些时间,命典膳厨按照自己的吩咐做了几次铁板鲈鱼,吃得满嘴流油,终于让心情变得舒畅了一些。
次日,李治在东宫的心腹来把最近出入弘福寺的人家都报了过来。
喂,李治这么有人格魅力的人,自然是很容易收集心腹的,此前咱们只是没做赘述罢了,千万不要觉得吃惊。
李治轻轻弹了弹薄薄的纸张,让送来消息的人先退下,又带着阿保去了太子妃的光天殿。
“同安大长公主不日前预约下了弘福寺后山的院子……”武颜看着纸张沉吟。
“阿颜是觉得。王家?”李治微微歪着头,样子还有些呆萌。
“不,这样的消息太浅层了。虽然王家人确实有动机,但是不至于这么沉不住气。再说了,兕子及笄那天我就注意到了王素琴的神色,不像是恨我入骨的样子。”王素琴只是骄纵一些的贵女罢了,那样怨恨的眼神不是她所拥有的。这一点武颜有七八分的肯定。“对了,你不是能够回溯吗?也许能看到些什么……”
李治倒是没想起来这个,听到武颜的提议,才忽而发现自己居然一时之间没有想到依靠法术的能力,于是有些腼腆地笑笑:“是我心急了,思虑不周。不过,回溯只能找寻在同一地点发生的事情。咱们,还要再去一次弘福寺。”
这便是有些麻烦的地方了,太子妃和公主偶尔去寺庙祈福,没什么关系。身为储君的太子若是无故出入佛门之地,难免有些不合适。
好在这对于李治和武颜来说,不是什么难事。
因为已经是腊月里,大朝会也都停下了,等闲不会有什么事情。于是李治对外是说去了钦天监找袁台正喝茶;太子妃在东宫处理庶务。
实则两人略微使了易容之术,穿上便服,出宫去了。
这也算是两个心理年龄都非常大的人偶尔为之的淘气举动。
多少年了,没有丫鬟、侍卫跟着,行走在长安城的大街上。
因为是腊月,长安城里一片热闹,好多都人家都在买过年需要的食物、衣料子等等,饶是武颜是宅女中的战斗机,也看得兴致勃勃、眼花缭乱。
这样充满凡尘烟火气息的生活,距离她,已经很远很远了,武颜忽而就有些怀念作为焦淑清的那些日子——因为那是本质上和现代的自己最接近的生活,柴米油盐围绕着粗葛布衣;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权力越大,却越有责任感。
当然,并不是说现在这样子不好。武颜觉得能够做一些什么改变当下的事情,也是十分美妙的。
虽然心思千般变化,其实武颜还是保持着微笑的表情而已。
李治看武颜眼神有些恍惚,便牵起她的手,向一旁走去。
方被一只温暖而干燥的手握住,武颜楞了一下。然后就看到少年拉着自己去买了一串糖葫芦。
直到捏着糖葫芦,武颜都还有些回不过神:自己什么时候表现出吃货的本质了?怎么明明是说出来查一查潜在危机的,就变成手拉手在长安城街上吃糖葫芦了?
李治微微挑眉:“阿颜不喜欢吗?”
武颜还没有回答,那个卖糖葫芦的老伯就笑嘻嘻地说:“我老刘头卖了三十年的糖葫芦,永宁坊这一片,谁不知道小老儿的糖葫芦最正宗?山楂果子是我亲自挑的,糖浆是我家那口子熬的,哦,山楂果子的核都去掉了,夫人吃着肯定喜欢。”
这样的桥段好熟悉,多少偶像剧里,这个时候,女主应该欲盖弥彰地来一句:“我不是他夫人。”
可是,武颜只是微微笑笑,显示出羞涩的意思——天了噜,就算大唐民风开放,可是一个女子和一个男子手牵手走在街上,如果不是夫妻,还是一件挺有伤风化的事情!
所以此时默认是最好的选择。再说了,反正法律意义上,李治确实是她的夫君。
武颜咬开糖葫芦的糖衣,薄薄的、脆脆的口感——这可是蔗糖,莫怪乎刘老头的糖葫芦特别贵,除了蔗糖,还有蜜糖参杂其中。
山楂中间微酸,就像是——暗恋的滋味。
李治一直没有放开牵着武颜的那只手。长安城里人来人往,有人看见也是善意一笑。
而这时候,相貌堂堂的李治便会回以一笑。
武颜想要开口催促少年快一些往弘福寺去,可是不知怎么的,就是开不了口了。
☆、第五十九章
两人在长安城的街上慢慢走着,早晨的阳光暖融融的洒在他们身上,带来温暖的气息。整幅画面都是暖色调的。
就在武颜有些手足无措的时候,李治带着她走到事先约定好的地点。那里已经停了一辆不太起眼的马车。
上车之后,马车往弘福寺方向驶去。
武颜的手里还捏着那一串糖葫芦,莫名的有几分喜感。
李治看到阿颜难得露出这么迷茫的神色,忽而就觉得心里甜滋滋的:早先自己总是被阿颜老成的样子所迷惑,觉得她就是心智比自己成熟不少的女子。可是没想到放松下来的时候,阿颜稚嫩的面庞还是这么可爱。
↑↑↑以上这一种痴汉的既视感是怎么回事?还我萌萌哒清纯小和尚一枚!
到了弘福寺,即便不是初一十五,香客也不少。看来日子好过了,大家都要追求一些信仰,以寄托精神信念。
因为易容化名出来,李治二人自然是不够格被弘福寺的住持接待的,不过好在负责接待的大和尚也是和气人,听闻这一对夫妇想要去后山走走,便唤了小沙弥带路过去。
一路行走,到了那一日被窥探的地点附近,武颜轻轻咳嗽一声示意。
李治随口打发了小沙弥,武颜大略指了一个方向:“那一日的目光应该是由这边看过来的。”
那里是一个回廊,后头是满月拱门,确实是藏身的好地点。
李治走了过去,闭目感受,发现当日站在这里的人是一个年轻貌美的素衣女子——不认识。
李治自然是不认识的,那素衣女子就是同卢家合离回来的崔家崔陵容,也是从前差一点点就成为李承乾太子妃的人选。
“找到那个人了吗?”武颜看到李治神色有些不解,开口问道。
“已经知道那日窥视你的人了,不过,我不认得她。”
“那么就像上一回你展示给我看的一样,让我看看那是谁吧?”武颜心想,毕竟李治都在前头走动,女眷并没有见过多少,有不认识的也是正常。
李治点点头,先在拱门附近设下阵法,让路过的人都忽略此地,这才在虚空画了一个圈。
这一下子,就连武颜也看清楚了双目美妙而怨毒的女子:好眼熟!
确实是因为时隔已久,武颜也没能一下子想起来此人是谁。
不过随着女子转身离开,往另一个院子走去。李治和武颜也跟了过去,再看见的,就是老熟人了:那个俊美青年就是瘦身成功的李泰。
再顺着场景看下去,武颜终于回想起来这个眼熟的女子是何人。可是自己和崔陵容有什么过节,让她看到自己能有那么怨毒的眼神?
为了多了解一些对方的情况,武颜想要继续看下去。
李治也认为回溯确实是很好的方法,能够很迅速地了解了前几日发生的情况。
却没想到,接下来发生的一幕,让这一对名义上的合法夫妻瞋目结舌:
谈完正事的李泰摸着崔陵容的手,继而开始一路向女子的胳膊摸上去。
崔陵容含羞带怯地垂眼笑着,饶是武颜是女子也觉得看得心痒。
再接下来,就是李泰虽然瘦身了,可是力气还是不小,很轻松地打横抱起了崔陵容,一边往屋子里走去,一边开始念诗——自然是歪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