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将女难为(西瓜)-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鸽子不动。
  “醒醒,我不吃你了。”
  鸽子还是不动。
  “小姐……”曹铁成支吾着说道:“它脖子都被你打折了,醒不了了……”
  苏澄无语,愣了半晌终是素手一挥:“死都死了,炖汤吧!”
  于是,这只训练多年的信鸽就这么被拿去炖了一锅汤,汤汁鲜美无比,苏澄连喝了好几碗,顺便让人把那张她顺手看了一眼且让她震惊无比的书信直接给任一送了过去。
  数日后,宫中的任一再次收到急报,正是苏澄派人送来的两纸信笺。
  其中一张是那信筒里的小小书信,上面内容简单却又十分震撼:狄胡和亲之时,举国生事之机。
  另一张则是她自己写的,内容更加简单:鸽子汤,好喝!
  任一趴在桌上笑的眼泪都出来了,吓得一旁的程平不知如何是好,差点儿要去请太医来给他看看他是不是为旱情急出了失心疯。
  笑过之后的任一将那小纸条烧了,却把她写的那封书信妥善收起,之后每每想起时还是忍不住的笑意,弄的程平接连几天都忐忑不安,时刻准备呼唤太医……
 。。。 

  ☆、第073章 民谣之乱

  盛德七十九年就这样过去了,但年后的昭国大片国土却依然没有迎来降雨,土地干涸龟裂,百姓愁眉不展,若不是有天下粮仓的粮食供应的话只怕早已发生民乱了。
  百姓们都在等着河道大坝修好后赶快投入使用,任一也在加紧督促水利工程的兴修,但就在此时,远疆蛮族狄胡却再度挑起战事,边境再次陷入战乱之中。
  狄胡为了昭国边境的和风城等地已经和他们争斗了百余年,近数十年中总是被曾经的唐大将军打的落花流水,数年前更是一着不慎不仅没能夺得和风城还被他声东击西一举拿下了原本属于他们狄胡的十余个城镇,连带着还消灭了他们十万大军。
  狄胡地广人稀物资匮乏,百姓虽然骁勇善战但奈何因为人数太少所以要组成一支十万人的军队并不容易。
  狄皇得知此事后恼怒异常,派出一支精干小队潜入昭国境内残忍的杀害了唐大将军满门。
  唐大将军的兄弟子嗣早已在之前大大小小的战役中全部为国捐躯,大将军本人当时并不在府中,却为了救自己仅剩的一个女儿唐扉而飞奔回去,最终不幸身亡。
  那些狄胡人马虽然最终全部伏法,但大将军也就此归天,昭国上下一片哀戚之色。
  狄皇得知后仰天长笑,道昭国再无人可挡他狄胡铁蹄,当即挥兵相向,试图夺回自己国土的同时一并拿下和风城,之后再一举攻入昭国境内。
  却不想愤怒的昭国将士一心想要为已故的唐大将军报仇,他狄胡大军刚刚走到半路便遇到了昭**队的伏击,又损失数城不说还险些再被他们灭了十万军队,惊慌之余只能屁滚尿流的逃了回去,之后再也没敢靠近昭国边境一步。
  可就是这样的一个国家,一个屡战屡败几乎随时都可能被昭国吞并的国家,此刻却不知是吃了什么雄心豹子胆,几年刚过便又开始向他昭国滋事,似乎不记得数年前的兵败之耻了似的。
  任一早在数月前就已传去密信到边关,让他们严防狄胡蛮子生事,早有准备的边关将士自然没让狄胡讨得半分便宜。
  原来的唐氏旧部之一,也就是现在的高大将军高振虎在边境率兵御敌,和狄胡蛮子发生数次冲突均凯旋而归,军心大振斗志昂扬。
  一众武将更是佩服皇上的未卜先知,竟早早就预见狄胡将会生事,让他们提高警惕。
  而他们并不知道,其实这一切都源于一锅鸽子汤,一锅味道鲜美十分好喝的鸽子汤。
  狄胡胡乱打了几次之后就摆出投降的姿态提出和亲,说愿意将本国七公主拓跋岚烟送往昭国和亲,以求两国亲好再无战事。
  此时的昭国其实完全不必理会他们,因为他们完全是势弱的一方。
  但昭国的普通百姓肯定不会这么认为,在他们心中肯定是觉得能不战则不战,既然对方已经放低姿态请求和亲,自然还是答应了的好。
  且不说战争本就劳民伤财,他昭国现在更处于大旱之中,就更不适合开战,当然更应该答应他们的请求才是。
  与此同时朝堂上也是一片应喝之声,都认为任一应该纳拓跋岚烟为妃,以求用和平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给昭国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任一坐在龙椅上淡淡一笑,最终一锤定音:狄胡之人奸诈狡猾阴险歹毒,数年前就有暗杀唐氏一门之事,此等国家派来的女子实在不宜为妃。但为稳定民心,就封那拓跋岚烟为安然长公主,以皇妹的身份居于皇宫之中,既全了狄胡的颜面也算解决了此次之事,一举两得相安无事。
  众臣附议,唯有新晋的安亲王任德意见甚大,觉得此举不妥,还是应该封那拓跋岚烟为妃才是。
  任一笑道:“皇兄既然如此喜欢,不如朕就将那拓跋岚烟许给你如何?看皇兄是否愿意将一个随时可能对你兵刃相向的女子放在自己枕侧?”
  任德赶忙摇头,还想再说什么却又实在想不到一定要让他立她为妃的理由,最终只得作罢。
  于是,狄胡七公主拓跋岚烟的车队就这样浩浩荡荡的驶入了昭国边境,向着昭国皇城京兆前去。
  马车刚刚驶入昭国边境的第二天,忽遇一队“劫匪”来袭。
  这队劫匪各个人高马大,骑着大马挥着大刀就向车队袭去。
  护卫车队的狄胡兵马“应对不及”,眼看就要让劫匪靠近马车,此时却又忽然冒出百余名装备精良的昭国将士,箭雨齐发不过片刻就解决了那些劫匪,还“不慎”射杀了十余名狄胡护卫,可他们也是为了“保护”公主而来,这些狄胡人便只能作罢,生生将这口恶气咽了回去。
  之后数日,车队总会碰上各式各样问题,却又总能化险为夷,越来越多的昭国兵马聚集到了车队周围,将狄胡公主的马车围的密不透风。
  暗处那些想下手之人只能望而却步,还始终不明白这昭国皇上怎么会对这狄胡公主如此上心,派出这么多人马保护。
  秦轩听后暗暗皱眉,狄胡现在的实力远不如昭国,即便他们的公主在他境内出了什么事狄胡也不能把他们怎么样,按理说任一不该对这公主如此在意才是,可这次他怎会如此警觉?
  罢了,自己本也不把希望全部放在他们身上。
  狄胡公主拓跋岚烟一身盛装坐在马车上,不满的看着身旁两个紧紧盯着她的人。
  这两人自那日车队首次遇袭之后就守到了她身边,不仅将她盯得牢牢的,而且就连她的一应物件饮食都要先行过目试毒之后才拿给她。
  她心生不满,埋怨责怪:“本公主还没进皇宫就屡次遇袭,你们昭国就乱成这样吗?”
  那两个女子的其中之一不懈的瞥了她一眼:“是啊,我们昭国就是这样乱,公主觉得不满的话大可回去啊,又不是我们皇上求着你来的。”
  “你……”
  拓跋岚烟气得半死,直恨不能掐死那人,却又碍于自己现在的身份只能忍气吞声。
  另一名女子有些无奈的看了她一眼:“公主殿下,你且好生呆着吧,等到了皇宫一切就都好了。”
  六月初八,车队就这样有惊无险的进入了昭国皇城,来到了皇宫之中。
  拓跋岚烟换上昭国的服饰受了封,在宫中岚华殿住了下来,整日闷闷不乐的被看管着,连殿门都出不去,成了个有名无实备受冷落的长公主。
  秦轩眼看借机生事无望,却并未就此停止自己的计划,而是直接开始实施了第二套方案。
  半月后,昭国各地开始传出一首民谣:
  昭国半,五年旱,大坝截流土地干。
  皇城美,睡梦酣,百姓饥饱无人管。
  这首民谣脍炙人口路人皆知,也正是民谣中这简单的几句话使得昭国陷入了一阵空前的危机,民心动摇,百姓对朝廷的信任大打折扣,几度险些产生暴动。
  民谣中说这次的干旱将持续五年,而正在兴修的河道大坝并不是为百姓谋福利的好事,而是为了拦截河流保证皇城周边地域水源充足才兴建的。
  正为旱情苦恼的百姓听闻此事情绪异常激动,有几处的百姓甚至围堵了当地府衙要求官员给出一个交代。
  更多的百姓则是陷入了“无粮”的恐慌,因为若是干旱真的持续五年的话,天下粮仓即便有再多的储粮也不够供应到那时的。
  于是,各地纷纷再度出现抢购粮食的情况。有些无良商贩见有利可图,便开始从远处没有旱情的地方拉回粮食来高价出售。
  由于天下粮仓的米粮只能限购,大家便从这些商贩手中买米买粮。
  而这些商贩获了利后更加得寸进尺,竟从已经被天下粮仓预定的田地中高价收购粮食,以图再次拉去售卖。
  苏澄听闻后大怒,大骂这些商贩利欲熏心,竟然发这种国难财。
  于是一纸书信寄往粮仓,让粮仓对外声明,田间的百姓可以按照契约返还双倍定金后将自己地里的粮食高价卖给其他商贩,但是待大旱一过,天下粮仓将绝不会再从这块土地上购进任何一粒粮食,此约在粮仓没有因经营不善而关门歇业期间永久有效。
  众多原本已经打算将自己的粮食卖给他人的农民听得此言哪里还敢将自家粮食卖出去,这天下粮仓是他们最稳定的收粮商,分店又遍布全国各地,若是为了一时的利益而惹恼了他们,那就是绝了自己今后数十年的财路,这笔账实在划不来。
  此事刚刚摆平,另一波针对粮仓的谣言却再度四起。
  不知是从谁口中传出,说天下粮仓大量屯粮也是为了在之后的五年大旱中能够保证皇城及周边城镇的粮食供应,根本就不是为了老百姓。
  到时候旱情依旧,皇宫大院酒池肉林,平民百姓却食不果腹,他天下粮仓有了皇室的照应自然岿然不动,老百姓却再难从他们那里买到粮食,因为他们的粮食都供应给皇室了。
  传言传的有声有色,摇摆不定的民心更加慌乱,此时又有人带头闹事,竟领人砸店抢粮。
  其余百姓见有粮可抢纷纷一拥而上,顿时将店中粮食一抢而空,使得店中一片狼藉,小厮伙计头疼不已。
  消息再度穿回苏澄耳中,苏澄一掌拍在桌案上:“他大爷的!老娘不把他们摆平了就不姓苏!”
  曹铁成弱弱的说了一句:“小姐,你本来就不姓苏……”
  苏澄一怔:“……那我就姓唐!”
  “小姐……你本来就姓唐……”
  此时的她也顾不上是姓苏姓唐了,坐在桌案前奋笔疾书,首次以苏公子的名义写了一封“告百姓书”,以此压下了可能愈演愈烈的抢粮事件。
  而就是这封书信,造就了昭国乃至其它诸国都从未出现过的盛世美景,在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日中,使得全国诸多商户和百姓众志成城齐心协力,空前团结的度过了大旱的难关……
 。。。 

  ☆、第074章 告百姓书

  七月中旬,天下粮仓神秘的大掌柜苏公子以一纸“告百姓书”再度震惊天下!
  此书中言明,从即日起至大旱结束或朝廷所修水渠正式通水之前,天下粮仓将免费向旱区普通百姓供粮。
  为避免有人冒领,粮仓小厮伙计将上门发粮,每半月发粮一次,所发粮食会按人数确保足够每家百姓半月所需。
  谎报人数者,一经发现将再不发粮。
  前去他人家中重复充数者,一经发现再不发粮。
  聚众闹事抢砸粮店者,一经发现再不发粮。
  文中还说,为帮助百姓顺利度过此次难关,天下粮仓已正式发函至食来运转平安饭庄等店铺。
  食来运转陈掌柜和平安饭庄赵掌柜等人已响应粮店号召,即日起将关闭全国所有店铺,大旱结束前不再消耗昭国一粒粮食,且愿将店中所有小厮伙计全部派往旱情之地,帮助粮店一同进行发粮事宜。
  文章最后大力谴责了之前的砸店抢粮事件,并希望各地百姓能够仔细想一想,朝廷若真是不管百姓饥饱的话又何须兴修水利,即便没有水库大坝,皇城周围也未处于旱情之中,拦水截流岂不是多此一举。
  而大家如果执意相信谣言砸店抢粮,又能否确保自己一定能抢到足够的粮食让自己及家人度过旱情?
  如若天下粮仓的储粮被一抢而空,届时抢到的粮食消耗殆尽,大家又要去何处买粮?难道还能指望那些多抢了粮食的人分与自己吗?
  这份“告百姓书”陈词慷慨激昂而又恳切真挚,后面还附上了食来运转和平安饭庄当家掌柜的印鉴。
  就在这份告百姓书公布的当日,全国各地食来运转及平安饭庄当真陆续关闭,小厮伙计并未被遣退,而是照样领着高额的月银,只不过工作变成了前往各个旱区协助当地天下粮仓进行发粮事宜。期间食宿全部由天下粮仓负责,他们自己不用掏一文钱。
  此举一出,举国震惊。
  众所周知,食来运转及平安饭庄利润相当可观,这一停业不知要损失多少银两,而两大掌柜不仅不顾这些,还照例发着高额的月银给自己的小厮伙计,让他们前去帮助天下粮仓。
  此次旱情不知何时才会结束,若是真像传言中所说要持续旱五年的话,这两大餐饮业的龙头岂不亏的血本无归。
  那苏公子到底是何本事,一纸令下竟能使两大店铺心甘情愿关了自己所有铺子?
  而一切还远没有结束,在此之后,全国各地诸多店铺纷纷响应号召。
  醉仙居开始限量售酒,为国家节省酿酒的粮食。
  一些客栈开始实行按人头售餐制,一人最多只可点两个菜,一桌四人的话最多只能点八个菜,多了的概不与售。
  有些无良商贩想借机发财,趁这些店铺关闭或是限售之机刻意提价,以为没有了他们的竞争自己就可以招揽大批客源。
  结果此举不仅没有揽到生意,还使得许多人对他们大加鄙夷,连一些之前还时常去光顾他们的老顾客都不愿去了。
  这天下间势必会有这样一些贪图利益之人,但此刻的昭国商界更多的则是出了另一种人,他们看过告百姓书后心有犹豫,但看食来运转和平安饭庄当真关闭后便下定了决心,几家同样叫得上名号的大饭庄纷纷关门停业,即便不关门的也开始学起了那些客栈的按量售卖制度,严格节约粮食控制每一粒粮的进出。
  几乎就在苏澄的这封“告百姓书”贴出的同时,宫中也传出了一道圣旨。
  当朝皇上任一宣布,从即日起宫中开始实行食不过三原则。
  身为皇上的他率先降低了自己的饮食标准,规定一顿饭只上三道菜。
  而这一餐只有三道菜的话除了开胃小菜之外就只剩一菜一汤了,这可以说甚至比不上普通人家的一顿伙食。
  且不说他一顿饭是否真的只按圣旨所说吃这么几道菜,但各地王侯将相高门大户在听闻这道旨意之后却是再不敢大鱼大肉开怀畅饮了,这若是不小心传了出去,那岂不是会被说成吃的比皇上还好,任谁可都不敢担上这样的“罪名”。
  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节约粮食几乎成了全昭国所有百姓的共识,天下粮仓此次的义举使得他们更是名声大噪,而背后那位神秘的苏公子更是名震大江南北。
  这天下从来没有一个人可以有这样的影响力,他的一纸文书可以说仅次于圣旨,只是比圣旨少了强制力,却多了更多号召力。
  苏澄事先其实也没有想到这一纸告天下书会起到这样的效果,在听到外面传来的那些消息后也是有些吃惊,但却并没有因此而放松下去,接连几封书信在告天下书之后送往了昭国各地。
  除了天下粮仓和食来运转以及平安饭庄的小厮伙计之外,她还将全国各地客栈中的人也撤出了一半参与到了分粮的事宜中,并以各自掌柜的身份下了各项规定。
  所有人员要对发放粮食的数量进行详细登记,并且不定期轮换发粮区域。
  小厮伙计以及掌柜等人全部可以互相监督,凡有收受贿赂随意分粮者,扣除当月月银的同时终身不再录用。
  扣除的月银作为奖励发放给发现问题之人,并额外再给发现者多给予五吊钱的奖赏。
  此番奖惩并行之下各地发粮事宜妥善进行,且不说为了那奖励,就是为了不丢掉这份高新的工作也没有人敢生出什么异念,毕竟之前对粮仓出手的那几人的下场还历历在目,大家都知道,一旦被苏公子列入了黑名单,终此一生都不会有好下场。
  至此之后昭国紊乱的民心再度稳定下来,且各地百姓都变得空前团结。
  之前发生抢粮事件的店铺竟有人主动将抢去的粮食还了回来,各地百姓们还自发的保护起了粮店。
  就连粮食从田地间运往干旱之地的途中,都有许多当地百姓自发的形保护队伍守护这些粮食,以确保粮食能够顺利送达旱情之地。
  宫中的任一看着各地传回的书信和奏折,这些时日来紧皱的眉头终于渐渐疏解,向跪在地上的刘铮说道:“之前安排的人撤回来吧,还有,秦太子可能不日便要亲自前来了,安排下去,不要又像上次一样等人到了皇城才知道。”
  “是。”
  刘铮应了一声退了下去。
  任一看着那些各地民心渐稳的信报,渐渐露出一抹笑意。
  这丫头,真是他的福星。
  数日后,一些看似完全不起眼的人从安亲王任德以及其他一些官员的府邸周围悄然撤离,就似从未出现过一般。
  黎国皇宫,秦轩将刚刚收到的信报狠狠捏成一团,向来温柔的脸上神情狰狞:“我一定要杀了这个姓苏的!!!”
 。。。 

  ☆、第075章 无奈回宫

  靖安郡古铜镇的宅邸中,苏澄看着近来的账册有点儿头疼。
  醉仙居茗品楼轻胭阁以及各地客栈等其它店铺的收入加在一起也不过将将抵了天下粮仓的亏空而已,她现在完全是作白工,分文不赚。
  按照不捡钱就算丢的说法,她每天都在丢钱!
  “不行,这些钱回头得管任一要回来。”她边看边念叨着。
  楚珍失笑:“他不管你要就不错了,你还想从他那儿拿回来?”
  “……反正这都得算他欠我的!对了,醉仙居给他拿去的酒,从今儿起停了!不给他喝!还有茗品楼的茶,绣满楼的缎子,一样都不给他!他想要也行,让他花钱买!翻十倍的价钱卖给他!”
  楚珍笑的更厉害了:“你倒不怕皇上记你的仇。”
  “记我的仇?他凭什么记我的仇,我……”
  她说着说着忽然停了下来,神色一黯,莫名的又想起了平安的事。
  的确,任一完全可以记她的仇,他当初放心的将平安交给了她,她却没能保护好他,他自然该记她的仇……
  “哎呀,你看看你,我这随口一说你又瞎想了。”楚珍有些着急。她这几年一直都是这样,平日里看着好好的,但只要一想起平安和蓉儿的事就会自责,任他们怎么劝她就是不听。
  “没事,珍姨,”她赶忙笑笑,不想让她为自己担心:“我就是有点儿想平安了。”
  “……你养育了他这么些年,怎么能不想……不过不是我说啊小姐,你今年可已经二十岁了,这年纪早该嫁人了。皇上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啊?白让你帮他做这许多事情却也不说给你找个好人家,难不成还真让你挂着这弃妃的名号过一辈子啊?”
  她越说越来气,言语间颇有些对任一的指责之意。
  苏澄一笑:“不急,我等二十五岁的时候再嫁。”
  “二十五?”
  楚珍一听更急了:“那不还有五年?不行!回头我得好好跟皇上说说,他怎么能这么……”
  她在一旁不停的数落着任一,苏澄默默地听着,心思却飘到了远处。
  二十五岁,还有五年,她跟任奕说好的,到时候他们就成亲,再也不分开。
  等以后他们有了自己的孩子,她还要给孩子取名叫平安,到时候一家人有说有笑开开心心的过日子,那该多好。
  “小姐,小姐。”
  楚珍叫了她半天也不见她应,直到轻轻推了她一把她才回过神来。
  “啊?”
  她有些茫然的回过头。
  “齐飞来了。”她无奈的看了她一眼。
  她这才看到齐飞不知何时已经来到了房中,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尴尬的挠了挠头:“齐叔叔。”
  齐飞露在铁面外的半张脸神色不大好,伸手递给了她一封信笺:“小姐,你看看这个。”
  苏澄有些莫名的接过来看了看,这一看脸色却顿时阴沉下去:“什么时候的事?”
  “就是这两日,而且事态扩大的非常迅速,我和曹大哥都觉得有些蹊跷,便来告诉你一声,看看要不要早做防备,避免以后应对不及。”
  她拿着信纸的手渐渐握紧,沉默了许久,终是无奈的作出决定:“齐叔叔,写信给程鹏,让他到京兆碧水湾跟咱们会和。”
  楚珍和齐飞均是一惊:“小姐的意思是……”
  “回宫。”
  当天,一纸书信便送往了南阳,程鹏收到信后微微吃惊,但还是按信中所说打点行装前往了京兆。
  曹铁成等人迅速的收拾好行李随苏澄一起上了路,沿途时不时就会碰上一些人兴致高昂的谈论着时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