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不良帝后-第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昭左眼微微一缩,但是很快神色就归于平静,把她压在心底很久的想法提到嗓子眼,然后佯装无意的道:“我的照哥哥当然是明君,就是明的不太明显,万岁爷,想不想英名垂青史?”
谁不想。
杨厚照不解的看着李昭,少女水盈盈的眼睛完成一个月牙的形状,嘴角上扬,每一处都笑的恰到好处的好看。
如一团柔软可人的棉花糖,想让人把她占为己有。
但是深深了解她的人就知道,这个笑绝对是不怀好意的笑。
用最甜美表露最危险的心理,是为了让别人卸下防备。
杨厚照眼睛灿亮道:“你想到了什么?”
李昭道:“万岁爷您没发现吗?秦皇汉武的丰功伟绩,都是因为文治武功。
而不是因为人好。
人最好的是宋仁宗,可是没人觉得他在帝王中可以成为佼佼者,所以想成为名垂青史,靠的不光是武功,还要文治。
您听过一句话吗?叫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杨厚照张嘴,李昭理解道:“肯定没听过。”
杨厚照:“……”
李昭道:“简单来说,就是跟钱有关,秦皇统一货币,汉武,唐宗,宋祖,这些人,在筑钱上都非常有良心,所以货币稳定,朝廷就稳定。
咱们现在就整改银钱怕步子迈的太大,臣妾有个建议,可以更改举人的纳税制度。”
见杨厚照听的很认真,李昭把最关键的问题放慢了语速,道:“现在只要家中中举的,土地和商铺都免税,万岁爷可能不知道,如果只是他们一家人,举全国之力,还能养得起这些读书人。
可是他们的亲戚朋友,邻里邻居,会把土地挂在他们名下,假如这个村出了一个举人,原本他家中五亩地,是五亩地免租的,现在全村都成了他的佃户,给他比朝廷税收少一半的租金,他就会越来越富,而那些本来要交给朝廷的税收,现在成了私人财产了。
最后变成全国一半人不交税,就养不起了。
这起其一。
像江南等地,特别富裕,土地产量高,但是难免有人家有天灾人祸,这时候他们没有钱,就会向当地的乡绅借,而当地的乡绅不是这些读书人就是他们的后代,他们有钱放债,借给遇到难处的穷人,利息很高,也就是高利贷的由来,等穷人还不起了,土地来抵押,就彻底成为了他们的私产。
如果只是这样的圈地,失去土地的穷人有其他产业也行。
可是士农工商,朝廷又抑制工商和其他下九流人员等地位,这样他们很难成为创业者,只能成为佃户包身工,甚至终身为奴,再有的就没有后人了。
如果只是一两个,好想也没用多少影响,可是架不住时间长,万岁爷可能不知道,如今江南的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等一半的人口失去土地,别说朝廷收税,您觉得咱们坐的这个皇城,还能安稳吗?”
☆、第四百零三章 税改之争
少女从开始的循序渐进,都最后的侃侃而谈,说的有条有理,声音虽然是女子的轻柔,可真的令人信服。
杨厚照愣愣的看着李昭。
李昭喝口水道:“您先说。”
就是还有,妻子还有别的意见。
可是眼前这些,就已经是任何一个师父都没有给他讲过的。
原来是这样。
原来如此。
杨厚照感觉心中一扇漆黑的大门被人打开,里面包罗万象光芒万丈,都是他从未见过的东西。
但是他有感觉。
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攥住李昭的手道:“阿昭,朕虽然没有听说过也没有调查过,但是朕对你的话深信不疑。”
因为国库空虚,税收一天比一天少,也一天比一天难收,但是朝廷的某些势力,好想越来越厉害的。
所以肯定是真的。
他仰头用敬仰的语气问道:“你说,阿昭你继续说,朕应该怎么做,怎么做来改变这个现状?
朕不要做昏君,朕更不要做亡国之君,朕要做国富民强的帝王。
你说,咱们应该怎么做。”
就知道他是有抱负的。
只要他听得进去就行。
李昭难得碰到知己,十七年更是没办法将所学应用上,别说应用,听都没人听,她内心也十分激动。
她道:“既然是制度使然,咱们就更改制度。”
杨厚照一点就通,李昭还没说全,他看着前方一脸畅快:“今后凡是中举的,土地依然要纳税,这个福利取消。”
李昭笑的莞尔,孺子可教。
她道:“不过不行,万岁爷这个想法不行。”
杨厚照不解的看着她:“那怎么不行?你不是出在制度上,那就改变制度。”
李昭慢慢站直了身子,神色肃然道:“万岁爷你一定要记住这句话,中国人信奉的中庸之道是有原因的。
改革,最忌讳一刀切。
你想满朝文官都是进士出身,最次的也是举人,咱们现在研究的事什么事?相当于断他们的财路。”
断人财路相当于挖人祖坟,谁能同意?
杨厚照道:“这样朕才解气啊。”
他跟文官很对立。
李昭道:“但是凡事都过犹不及,如果他们都不同意,整天上书就不说了,制度谁来执行?
派个收税的小官吏,明知道朝廷制度,但是他敢去三品大员家收税吗?
所以我们要一点一点的让他们接受。”
杨厚照整个人的神经都紧绷起来,他问道:“阿昭,你到底有什么主意。”
李昭在他耳边把自己的计划从头到尾说一遍,杨厚照不断的点头,后李昭直起腰道:“一会我落实到书面上给万岁爷看,然后万岁爷拿去跟内阁和司礼监商讨,暂时先不要让更多的人知道,您说完,自然有人会放风。”
各种各样的策略和想法听的杨厚照眼花缭乱的同时不免对妻子又心悦诚服,他将李昭抱起,在地中间转了三圈:“阿昭,你就是朕的贤内助,朕以后不胡闹玩了,咱们把国家好好治理好。”
因为有些事,比玩起来更有征服欲和快感,比如跟一方势力对着干,也就是改革。
****
“胡闹,简直胡闹。”回到内阁二楼,杨宁忿然然拉开椅子,红着脸坐下的。
其他四人依次跟着他坐下去。
大家都齐了,杨宁道:“皇上就是胡闹,他说的提议,咱们坚决不能同意。”
不喜欢上朝的小皇帝突然召见内阁和司礼监的太监开会,说的内容竟然是想剥夺读书人的好处。
如果是这样,谁还读书干什么?
李阳东想了想,道:“我倒是认为皇上的提议很值得商议啊。”
杨宁手掌重重的敲在桌子上:“商议什么?李大人,你们家地少吗?”
平时的亲切称呼西月,说变就变成了李大人,其实这是有原因的。
皇上让司礼监的人写的“举人以上读书人田地税务改革方案”。
第一条就是将有举人资历人员,原有多少土地都不管,每人名下,只有五亩地不交税。
进士是十亩,状元十一亩,这等于没有高人一等,至于榜眼和探花就没这个待遇了,还是十亩。
第二条往后再中举人者,只三亩地不纳税,进士五亩,看这样子,再过几年可能这个福利都要取消。
因为第三条是试实行十年。
十年之后不管是举人还是进士,这些福利都没有了。
李阳东家里不是地少,而是皇上这个提议,是自古帝王全都没有过的提议。
他感觉到了皇上要干一件大事情。
他可是科举取士的官员,就来自于老百姓。
人人都夸赞他是神童,那么他这辈子就跟前人一样,就做个玩权谋的辅臣就完了吗?
人不留名不知张三李四,燕不留鸣不知春夏秋冬。
人总会有一死的,谁不像名垂青史。
可是他如何能名垂青史?
他想做于谦,但是总不能把小皇帝送去打仗然后全军覆没再来个京城保卫战吧?
武功方面最好是没有,说明天下太平,那么就要文治了。
本来他正在想,如何能为百姓做件大事情,没想到皇上小小年纪竟比他还有见识。
这次改革如果能成功,绝对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他回道:“杨大人,起码我们还有十年可以不交税,你我名下还都有十亩地,那你知道哪些辛辛苦苦默默无闻的百姓,他们有的纳税已经纳了上百年,他们可没有一个人说不可以。”
杨宁一阵冷笑,后胡子竖起道:“他们凭什么说不可以,我们寒窗十载,博取功名,那靠的都是聪明才智和刻苦钻研,他们有什么?
谁不让他们科举了吗?有本事也考啊,考上了自然就没的话说了,考不上怪谁,没付出那份辛苦,凭什么说不可以。
你现在是在替那些笨蛋说话?”
李阳东脸色一沉,提醒道:“杨大人,你别忘了你的俸禄,都是那些笨蛋交税给你,请你说话之前三思。”
杨宁眼睛一翻,不屑一顾:“谁在乎那点俸禄。”
这倒是不假,王朝俸禄历史最低。
而杨宁之所以这么激动,是因为他老家有上百亩田地。
如果真的同意,那等于家里的根基被人拔,他是死也不会同意的。
☆、第四百零四章 韩澈也会生气
李阳东道:“大人之所以看不上那点俸禄是大人家里田地的税务比大人的俸禄多得多得多吧?
所以那些笨蛋们如果也不交,不见得比大人家里钱少。
大人真的以为大人能考中进士是因为聪明才智?
你我都不是,你我家中三岁可以给孩子启蒙,穷人家的孩子三岁的孩子要带不会走动的幼弟,六岁就要下田干活,纸张都买不起,你让他们读书?
你说他们是笨蛋,真的从小就放在一起读书,谁是笨蛋还未必,所以大人先不要瞧不起人。
再者,一人读书好,就能荫封家族上百年?这个规则,听起来总是那么不公平。”
读书本来就是为了封妻荫子,不然读书干什么?
杨宁本来就因为杨厚照要刨他祖坟而火大,李阳东又处处唱反调,他站起来吼道:“你就是一定要跟本官做对。”
李阳东不亢不卑道:“卑职觉得此事可以商议。”
“我是绝对不会同意的,旁人也不会同意。”
杨宁大手一挥,看向其他人。
于是内阁人员五个人就分成了两派,显然李阳东那边形单影只,最后双发展开了激烈的争吵,事情根本就定不下来。
不过因为吵嚷的太厉害,消息很快传遍了内阁,内阁传到通政司,通政司知道了,就等于整个朝廷都知道了。
而整个朝廷制度,那些官员的家属,家属的下人……亲戚朋友,京郊百姓。
过了半个月,举人也要纳税的传闻就差不多传遍整个京城,然后再向外。
韩太太是在交往的夫人家的宴会上听到消息的,饭都没吃好就回来了。
回来的时候是傍晚,书房的灯亮了,她走进去,果真儿子坐在书桌后翻东西呢。
韩太太声带焦急道:“澈儿,你听说朝廷要把咱们家的田地收了的事吗?”
韩澈听见声音抬起头,笑道:“娘,您说什么呢?怎么到您这里成了收地了,是皇上和内阁商议,要改革一下,不是收田,只是十亩地之外的,要正常交租。”
“那就是真有其事了?”韩太太急的在屋里来回走动,后道:“澈儿,这么大的事皇上也得问你们意见吧?你给皇上说,凭什么要交税啊,不能交,皇上这不是抢钱?”
韩澈放下书,神色变得严肃起来,道:“娘,咱们老家一共也没有几亩地,交税也收不到咱们头上,再者,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如果读书人都不交税,那国政开支要用钱,就得分派到其他老百姓头上,这不公平,而且交税的人越来越少,最后朝廷就没钱可用,边防赈灾修路铺起桥都得花钱,钱哪里来?”
韩太太一挥胳膊道:“你不要跟我说这些,我不懂什么国家大事,我只知道咱们村的田地都挂在你名下了,你爹去年还回去收了租子,你知道有多少钱?咱们家一辈子也没赚过那么多钱,现在只能挂十亩,咱们自己就七亩,那只能收三亩租子,损失多少钱?”
韩澈更为严肃道:“所以我很支持皇上的决定,娘你收的那些租子,本来应该是国库的收入,应该是边防将士的军饷,现在都落到咱们家口袋里了,而咱们家只是十万分之一甚至百万分之一的租子,想想国家一年被掏空了多少钱?
难怪天天说入不敷出,所以我很支持皇上的决定。”
儿子从未有过的凝重神色,比当年让他退亲时的反对还要斩钉截铁。
韩太太惊的捂住胸口,道:“完了,这孩子一定是读书读傻了,钱都不要,钱要给人家,明明能说上话,国家有钱没钱关咱们小老百姓屁事。”
韩澈蹙眉道:“娘,读书是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要有所作为的,什么钱不钱的,要为百姓找想,不然怎么是圣贤书。”
“呀,真是傻了,傻了吧?齐家治国平天下,你家都要被抄了,还什么治国平天下。”
看着母亲愤怒的样子,韩澈一阵阵挫败感。
后苦笑道:“好了娘,这是国家大事,儿子心理有数,您就别掺合了。”
“怎么能不掺合,意见涉及到你娘了。”
“喂,喂,你这臭小子,还推娘。”
韩澈正要把韩太太请出去的时候,到了书房门口,前面倏然一暗,二人同时抬起头,见一少妇,穿着绯红的华美衣裙,正用嫉恨的目光看着他们。
自己家里,谁敢这么盯着家里的主人,自然是杨婉莹。
看到杨婉莹,韩澈放开母亲,仰头看着上方的虚空,神色及其不自然。
韩太太撇嘴道:“你吓唬谁呢?也不出个声,还大家闺秀,一点规矩都不懂。”
婆媳几乎见面就打。
杨婉莹露出她招牌的冷笑,细长的眼睛凌厉至极,看向韩澈道:“太太,我没规矩吗?那你问问你儿子,你儿子这么懂规矩的人为什么要忤逆你呢?
他不知道家里有钱好?
告诉你吧,因为改革的事是皇后提议的。
皇后是谁你知道吧?你儿子心理更清楚,所以什么事不附和?还齐家治国平天下呢,哈哈,明明就是忘不了旧情人。”
韩太太看下韩澈:“真的是因为李昭?”
他一个翰林,这种事他也只能是附和一声,皇上都不见得听见,他算个什么官啊?
要是真的能帮到阿昭还好了呢。
可是家里这两个女人的嘴脸。
韩澈不能责怪自己的母亲,看下杨婉莹道:“你最好对皇后尊敬一些。
是不是以为皇后也不能把你怎么样?
被申饬脸上很光彩吗?
现在有贵女夫人叫你玩吗?
作为女人你最起码的交际还有吗?当然,我并不需要你帮我谋划什么,不需要你为了我交际,我已经看透你了。
但是还是给你个忠告,希望你能过的好一点。
有时候,别总抓到没影子的事情不放,不然这次你侮辱我和皇后娘娘我可以不计较,下次皇上听见,可能就不会像我这么好说话。”
韩澈是个内向的人。
别说是和杨婉莹,就是和同僚大臣,可能也说不上这么多话。
可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的,说了这么话。
他又是个谦和温润的人,也是第一次把话语说的那么难听。
一连串的话,确实是他那温柔含蓄的嗓音发出来的。
☆、第四百零五章 欲速则不达
半昏半暗的屋子里,儿子站的笔挺,他俊美的脸上有着一种凌厉多攻势。
这也是韩太太所不认识的韩澈。
他现在就像是一把呆在宝匣中未出鞘的剑,可从外面就能见到刃光锋寒,出鞘的时候不知道会是多么寒光照人,所以这个真的是自己那个谦谦君子的儿子?
韩太太捂住了嘴。
杨婉莹也被骂的面红耳赤,道:“韩澈,你真的要这样对我吗?”
韩澈道:“我觉得我对你已经很好了,你如果再敢污蔑我和皇后娘娘,我可能就不会对你这么好了。”
说完推着韩太太的肩膀:“娘,出去吧,我还要看公文。”
韩太太有些不适应这样的儿子,不满道:“我是你娘,你对别人那样可以,不许对我无礼。”
韩澈把韩太太送出门口,望着天空,倏然苦笑,后看着韩太太道:“娘,你不觉得我就是被你这句话坑了一辈子吗?”
*****
韩澈的话说的韩太太很气愤。
但是更扎心的人是杨婉莹。
为什么会因为孝敬母亲坑了自己一辈子,因为退亲,因为娶了不愿意想娶的女人。
书房的门利落的关上,韩太太还在跳脚拍门,杨婉莹看着这些画面,下意思的双目微敛,同时攥紧了拳头,喃喃道:“一个男人,他说他被毁了一辈子,那我的一辈子谁来负责?“
问完这句话,她转身回到了正屋,叫着婢女道:“给我备车。”
如燕看小姐脸色不好,劝道:“这么晚了,小姐咱们去哪?”
“当然是回家,找爹去。”
肯定姑爷不会跟着回去的,而出嫁女子,不和丈夫同行,也没有娘家帖子来接人,就这么回去……
如燕提醒道:“小姐,上次咱们回去夫人就骂了,这么晚……”
婢女的话还没说完,杨婉莹大吼一声:“是不是有个人就能对我说教啊?
我回我的娘家用你来警告我?
夫人夫人,家里还有男主人呢,我去见爹,不是见你的夫人,不去就给我滚。”
满腔的怒火伤了忠实的仆人,接下来还谁敢劝她?
而杨婉莹这次回去真的有事。
是找父亲对付李昭的。
****
大红的地毯上铺了血红的双人锦被,杨厚照抱着李昭滚了三个滚,终于把他的小种子撒出去了。
他趴在李昭身上问道:“阿昭,你有没有觉得朕越来越厉害了?”
因为他现在天天和人商量改革的事,一腔热血,满身心都是征服的欲望,可征服大臣总是时间太慢,征服他的女人上,可以每日实践。
李昭把他推下身去,然后闭上眼睛,用她疲惫的状态回答他的问题。
爱人满头是汗,湿漉漉的身体是对他最大的鼓励。
杨厚照撑着胳膊看了一会,又看了一会,最后脸上笑容变成小愤怒:“喂喂喂,阿昭,别睡啊,朕还没跟你说话呢?”
真是够了。
陪吃陪喝陪睡不够,困成狗也得陪聊。
李昭不理他,翻个身贴在他的胸口,手习惯性的攥住小豹子,这就是身体暗号,该睡觉了。
杨厚照摸着她的背道:“朕现在一闲下来,就想着怎么让那些文官同意朕的提议,阿昭,为什么不可以强制下旨呢?给他们这么多时间。
朕看他们研究来研究去还是不想同意,干脆别管他们得了。”
说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李昭一下子就精神了,倏然睁开眼道:“当然不能强制,也不能马上宣布执行,咱们要造势。”
“造势?”
李昭点头:“万岁爷不知道讯息的力量啊。”
王朝灭亡有很多原因,很多表面现象都在指向一个问题,就是党争。
有人说是阉党灭国,更多的人说是东林党人。
东林党人原本不是什么党派,他们是王阳明的一些拥趸,就是学心学的。
但是正统官员都怕心学,因为这个学说跟朝廷的管理理念相违背。
还有他太蛊惑人心。
以魏忠贤为首的当时的王朝管理者,非常讨厌心学拥趸的各种学说。
恰巧,魏忠贤管理时期,跟他作对的就有几个心学学者。
他把这些人罢官流放,有几个东林之地的人没什么事做,就成立了东林学院,起初只是学习讨论,纯粹的学者,就像当年王安石驱除理学那些人一样。
但是因为科技的发展,造纸业的发达,人们识字成本变低了。
东林学院的学术和思想很快得到传播。
还有各种民间和画本子的隐喻讽刺,百姓对王朝满意度越来越低。
而人这种群体是经不住煽动的,所以当天灾来临之际,朝廷拿不出钱赈灾,各地就纷纷起义谋反。
军队离心相悖,也不能打胜仗,所以王朝就被农民起义给灭亡了。
所以,信息的传播是非常可怕的,它可以起到鼓动人心的作用。
历史中朝廷中人不会运用这个手段,或者说东林党更会运用这个手段,长时间宣传朝廷不好,然后他们文化人又多。
这次李昭决定她要借鉴,这些好用的统治手段她来用。
她继续道:“朝廷官员越反对的事,说明对他们越不利,而官员这个阶级的对立面,就是被统治者,也就是普通的老百姓。
官员不高兴,老百姓就高兴了,朝廷的舆论越长,老百姓知道多久越多,皇上在为他们争取利益呢。
而舆论多了,如果最后不实行,老百姓就会失望,最后会有反抗情绪,这些情绪会成为压力转移给内阁,内阁压力大了,万岁爷您这边的担子就小了。”
然后他就能逼着内阁同意他的提议。
理想的实现是十分振奋人心的,而最能刺激神经的时候不是实现之后,是要实现之前。
杨厚照听的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