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随身淘宝:农女喜种田-第1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马车在古家的稻田旁停了下来,当古秀云下马车的时候,便看到稻田边缘,已经站了不少的官员和兵士在那里翘首以盼,其中就有丰神俊朗的安明朗安大人。
一生一世一双人 第469章 高量亩产
不远处,更是有不少前来看热闹的村名远远驻足观看。
众人下了马车,那些个官员忙过来给世子爷见礼,靖王世子皱了皱眉道,“都起来吧,这是在外面,这些个虚礼就免了吧。”
众人这才起身,很是自然的站在了靖王世子的身后。
“世子,这边种的,是我家的玉米。”
莫成给古秀云使了个眼色,古秀云走上前,先是给靖王世子行了一礼,这才指着其中一片玉米地开口说道,“这玉米香甜,可以果腹,亩产量在亩产七百斤左右,这里是地瓜,亩产比玉米还要高一些,具体多少,还未可知,不过,却是很好的果腹食品,很顶饿,那边,就是我家的稻谷了,世子爷请!”
古秀云说着,便往前带路,一边让青一找了长工管事吴大壮过来,让他带着长工开始下地收割水稻,另安排几个人挖地瓜,收玉米,忙的不亦乐乎。
安明朗见此,便也安排了士兵上前帮忙。
一会儿的功夫,玉米地那边,就收了五个大箩筐的玉米,而地瓜那边,也收了三个箩筐,却也都只收了大概四分之一不到。
立马就有士兵过去抬框子,然后当着世子和莫成等人的面开始过称,一旁还有两个长相儒雅,拿着算珠的人在一旁一边记录,一边波动算珠,一笔一笔的计算着。
随着一筐筐的玉米和地瓜抬出来,众人的脸上越来越震惊,就连不远处看热闹的村名,也都开始议论起来。
“这两块地有几分?”
安明朗看着眼前被刨开的地,开口问道。
古秀云沉吟了一下,回到,“大概有两三分地吧。”
眼前这一一块地,地瓜地一共是一亩二分,玉米地是两亩,按照这个比例来算的话,大约也就这个数。
安明朗点了点头,随即对身边的侍从道,“带人去丈量一下。”
那人点了点头,转身便从一旁的另一个侍从手里接过了尺杆,带着人进了地里,开始丈量起来。
这个时候,并没有足够长度的卷尺之类的东西,像这样的地,都是用先前量好的尺杆来量长度的,这杆子有的是树干,有的是竹竿,虽然有些麻烦,但也还算有效。
很快,玉米便过好了称,一共是三百六十一斤四两。
众人听到这个数字,也是倒吸了一口气,这么点儿地,就有三百多斤的产量,那要是多种一些。。。。
众人正想着,那边地瓜也称了出来,二百七十八斤三两,众人又是一惊,面上都有些兴奋。
而这时,几个测量的侍从便将地给量好了,回报道,“回禀大人,这整块地瓜地一共是一亩二分,挖出来的这些,是三分一厘挂零的地,玉米地则是共两亩,收下来的这一片,一共是四分五厘往上的地。”
侍从的话,让原本就惊诧的众人心中更为震惊了,不管是玉米还是地瓜,只三到四分地,就能收获三四百斤的产量,那一亩地下来,岂不是有八九百甚至上千斤?
亩产千斤,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在清宁府,就算是最有经验的庄稼把式,一年辛勤劳作,一亩地能收上四百斤的粮食就是大丰收了,一亩地近千斤,还是好几样农作物,岂能不让人激动?
“将这两片地都给收了。”
靖王世子的脸上虽没有什么表情,可说出来的话,却是在场所有人都想要说的。
长工和士兵们闻言,手中的动作越发的快了,小半个时辰的功夫,这两块地,就被收割完了,这边也带着人将收回来的东西一一称重,为避免算错,另又找了两名侍从一起验算。
最后的出来的结果,着实令在场众人兴奋,其中地瓜的亩产达到了一千二百七十三斤还多,而玉米的亩产,则是八百一十斤左右。
“诸位大人,这地瓜人能吃,地瓜秧子能喂猪,地瓜上面的嫩叶还可以用来做菜,而地瓜的生长期在四个月左右,收了这一茬的地瓜,这地翻了之后,还能再种上一茬大豆,或者是其他的应季菜蔬。”
古秀云见众人情绪颇高,又特意解释了一番。
“以前,老夫在云州那边也见过这地瓜,却也没听说这地瓜叶还能吃的,更何况,那边的亩产也不过四百来斤,你这又是如何种出来的?”
以为年纪略长的大人,看着眼前不过十几岁的小姑娘,有些不解的问道。
他心里确实是有些纳闷,地瓜这东西,他早在两年前在一次外出办差的时候,就从一农户家中见过,若是早知道能有这样的高产,他早就上报朝廷了,又岂会等到现在?
“这有可能跟各个地方的土质,或者是种植的方式有关系吧。”
古秀云闻言愣了一下,随即摇了摇头说道,“具体的,我已经让人写到这一本册子上了,包括玉米和稻谷的种植方法,都已记录在册,请大人过目。”
古秀云说着,朝自己身后的张平安使了个眼色,张平安忙将早就准备好的册子双手奉上,古秀云她说这话,也只是猜测,毕竟,当初她从莫成那里得来这些种子的时候,能吃的都已经吃掉了,她让人种下的,都是从淘宝上买来的品种,至于这中间到底有什么变故,她就不得而知了。
“好,很好。”
那位大人接过了册子,却并未直接打开,赞赏了古秀云两句,便双手将册子递给了世子爷,世子爷接过,随手翻看了两页,开口问道,“这札记是谁写的?”
“回世子爷,这是我义弟张平安所书。”
古秀云说着,将有些羞涩的张平安给推到了前面。
世子见眼前只是一个还不到十岁的小家伙,不由得一愣,随即点头赞道,“小小年纪,就能写得这一手好字,着实不错。”
“世子爷谬赞了。”
张平安没想到古秀云会将自己推出来,虽然有些害怕,却也知道这是云姐姐想要给自己一次表现的机会,还是状着胆子说道。
世子爷又一次看了张平安一眼,眼中满是赞赏之色,却也没有再说什么,转而开口问道,“咱们再去看看前面的稻谷吧。”
一生一世一双人 第470章 新打谷机
于是一行人便再次往金黄的稻田走去。
原本,对于莫玉成让自己来清扬镇看什么稻种,他还有些不以为意,没想到对方却再度送了自己几个大惊喜,虽然他还未看到稻谷的产量如何,可是就单是眼前的这两样,就足够引起朝廷的重视,可以说,这是一份白送给他的功劳。
稻田里,古家的长工们早就割下了一大片成熟的稻谷,古秀云随手从地上堆积的稻谷中拿了一小把稻穗出来,给包括世子爷在内的就近几个官员一人递了一根。
看着何穗上面饱满的谷子,众人又是忍不住一阵惊叹,怎么什么东西到了古家的地里头,长得就比旁人家的好呢?
“诸位大人,这稻谷的收割,比玉米和地瓜要稍微麻烦一些,诸位请随我来。”
古秀云见长工们虽然都在挥汗如雨的忙碌着,可是要收完一亩地的稻谷,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便领着众人往田边上摆放的打谷机旁走去。
世子爷看了莫玉成一眼,见他冲自己点头,便也好奇的走了过去。
打谷机是古秀云按照前世脚踩打谷机的模样画的图纸,让二舅舅做的,至于上面打的齿牙与齿轮,则是让铁匠师傅打的,虽不如前世的那般精致,但在这样的条件下,也还算不错了。
此时的打谷机,正静静的趴在田埂上,就如同一个大木箱子,只是一边高一边低,高的那边,中间空了一块,后面又加了一节板子。
古秀云让吴大壮带着两个长工将整个机子翻了过来,呈现在众人眼前的,便是一个如小房子一样的东西,里面有一个滚轮,轮子上面钉满了齿子,看着有些恐怖,而小房子的后面,还拖着一个木桶,造型有些奇怪。
“这个是?”
问话的,仍旧是刚才的那位老者,刚才莫成悄声跟古秀云说过,这是工部王大人。
古秀云便将打谷机的用法以及原理,简单的给大家介绍了一番,又让吴大壮将机子抬到早就留出来的一片空地上放好,当着众人的面,拿了稻杆开始操作起来。
做出这打谷机的时候,古秀云便已经叫了吴大壮过去做过试验了,他自然知道如何操作。
众人眼见着他抱着满满一手的稻杆,没一会儿的功夫,就在手脚并用的合作下给打了个干净,众人不由啧啧称奇。
在这个时代,稻谷虽已经遍及全国各地,然而稻谷的脱粒与出米,都是一大难题,再加上稻谷的产量较低,以至于大米饭成为了富家大族才能每日吃得上的东西,这些个庄户人家,就算是家里种了稻谷,也是舍不得吃的,多半是拿去卖了,拿了钱换一些更便宜的糙米回来果腹。
这样一年忙到头,虽也存不下几个银钱,但好歹只要能勤俭持家,倒也不至于饿肚子,然现在,不仅有了提高产量的稻种,还有这样便捷的脱粒机,对于整个赤羽来说,那可都是一件造福万民的好事儿啊。
“我也来试试!”
眼看着吴大壮和几个长工配合默契的用脱粒机脱粒,一个身材粗壮的,看起来像是武将的大人看得有趣,也忍不住了,撸起袖子,便接了长工手中的稻杆,站在吴大壮身边,有样学样的忙活了起来。
“哈哈哈哈,这个好,脱粒方便,就是需要留点神,否则一不留意,还有可能被这滚轮给卷进去,好在这力道并不是太大,小心一些,便无大碍。”
那大人连续打了几大把之后,这才从打谷机上下来,一脸赞赏的说道。
这位大人的评价,倒是很中肯。
没一会儿的功夫,打谷机后舱内便有了小半仓的稻谷,一个长工拿了大箩筐和簸箕过来,一面慢慢的将舱内的谷子往簸箕里装,顺便还将一些被滚轮带下来的稻杆稻叶给捞了出来,上面的谷子基本上都脱干净了,若还有漏网之鱼,那长工也会用手再搓一搓,将上面残留的稻谷脱干净,这才装进箩筐里面。
安明朗走过去,伸手从箩筐里抓了一把谷子,金灿灿的稻谷,颗粒饱满,抓在手心里都沉甸甸的,看着就让人喜欢。
很快,一大箩筐的稻谷就已经装满了,当即便有人迫不及待的让人抬出去称重,因为才打出来的稻谷,还有些湿,所以,这一筐子的稻谷,竟然有近六十斤。
众人看得新奇,竟也不觉得这天气热,各个脸上都是欢喜,这次的事情,本是莫家牵头的,上面有世子爷在,也轮不到他们去居功,更没有人敢抢功,不过,今日,他们都是这件事的见证者,这也足够他们跟着沾光了。
当下,就有人提议,此事要速速上报朝廷,这可是造福万民的大好事儿啊,自然是宜早不宜迟。
古秀云对此并不关心,她相信,莫成那边应该早有打算,古秀云扭头去看莫成,却见他正盯着自己,一脸宠溺的笑,不由面色一红,忙收回了视线。
靖王世子亲自带了许多朝中大臣来到清河村的事情,就像是长了翅膀一样,飞遍了清扬镇的每一个角落,得了消息的百姓们,谁又不想一睹世子爷的真容,而那些心思活络的,更是想要以此跟这些个大官们搭上关系,纷纷赶了来,只是,被外围的士兵给拦下了。
古秀云见这一亩地的稻谷要想全部打出来,还需要一段时间,便与莫成商议,先请众人去清河村的宅子里歇息,喝杯凉茶,大家自然也没什么意见。
古秀云早在两日之前,便听莫成说过会请人过来,让她好好准备,这里离清河村较近,所以,古秀云便将招待的地方放在了那里,虽然那宅子暂时没人住,却一直安排了有丫鬟小厮收拾着,再加上有这两日的准备,倒也不怕招待不周。
领着众人去了自家院子,将人安排在了前厅,有莫成和张平安帮着招待,古秀云便径直去了厨房,此时的厨房里古莫两家的厨子都在忙活着。
一生一世一双人 第471章 循序渐进
古秀云看他们准备的都差不多了,也就没有过问,只是让人去取了一篮子地瓜,再摘一篮子的地瓜嫩叶回来,又亲自去挑选了几十个嫩玉米,让厨房煮了,一并送去前厅给诸位大人们食用。
香甜玉米自然而然的得到了一众好评,古秀云当即又道,“因为今年玉米种的晚,所以这时候才能有这样的嫩玉米可以吃,不过,这时候的玉米吃了还是有些可惜的,嫩玉米颗粒没有老玉米饱满,还有许多的玉米粒没有长好,但是用来当甜点解馋却是不错的。”
至少古秀云自己,是非常喜欢吃嫩玉米的,所以,家里除了那几亩地的玉米之外,另外还分批种了一些,专门用来吃的玉米。
众人闻言都了然的点头,他们都不是瞎的,自然能看得出玉米末梢有一部分才只有米粒大的颗粒,而且那一部分的味道,也没有饱满的那部分香甜。
然后,古秀云又让人送来了地瓜,烤的,煮的都有,吃饭的时候,还有一份拔丝地瓜,炸地瓜丸子,炒地瓜叶子,小炒地瓜藤等等,只要有条件的,古秀云恨不得全搬上桌,尽管如此,这也算得上是一份十足的地瓜宴了。
这些吃法新奇,饭还没上来,众人就吃的差不多了。
不过,等到古家自家种的稻谷打出来的米饭上桌的时候,大家还是吃了不少,都说古家的米饭比自己府上吃的香糯,饱满,在知道这些米饭都是去年古家自己种出来的之后,更是大赞,就连靖王世子,也暗自点头。
这边众人才放下碗筷,那边就有人来报,说是已经将两亩地的稻谷,悉数收回。
于是,世子便再次带了众人前去验收,虽然稻谷虽不如前两样高产,可是每亩的产量也有六百多斤,这对于原本只有三百斤每亩的稻谷来说,能提高这么多,那也是相当震撼的了。
世子一行人走的时候,让人将今天收获的三种作物,每个都装了两箩筐上车,顺便还带走了古秀云画的打谷机的图纸,走之前还让人赏了一盘子的银子给古家。
等人走了之后,古秀云当即眉开眼笑,看来她家的粮食没白送,倒不是古秀云见钱眼开,实在是她现在缺钱啊。
古秀云自从知道对方就是莫成暗自扶持的靖王世子之后,便对他多了几分好奇,不过,也只是好奇而已。
送走了世子等人,古秀云原本觉得没有什么事情了,谁想屁股还没坐热,就有小厮来报,说是有客求见,古秀云问是谁,结果来的人不止一家,是很多家,知道古家男丁太小,不便招待,所以,这次来的都是家中的夫人小姐。
这次靖王世子的动静不可谓不大,这些人也都打听到了世子的来意,原本就听说古家的稻种,产量惊人,没想到除了稻谷之外,竟还有其他产量更高的作物。
之前就听说古家分给了清河村的村名一百亩地的稻种,都说近水楼台先得月,他们再怎么说,也是一个镇上的,算得上是邻居吧,如今,有这样的好东西,他们哪里能不上心,所以,世子爷一走,他们就赶紧着过来了,想着看能不能从古家买到粮种。
“诸位夫人,小姐,我们本就是乡里乡亲的,若是我家真有粮种卖,自然是要先紧着你们的。”
古秀云笑看着眼前诸位夫人和小姐,将之前便想好的说辞给说了。
“只是眼下,家中的粮食都还未收割,这粮种能不能卖,怎么卖,我家还得从长计议,不过你们放心,再过些时候,我家粮铺一开业,我便给大家发请帖,到时候,还望诸位多多捧场啊!”
诸位夫人一听这话,不禁有些失望,不过,她们这次都是带了任务来的,自然不会就此放弃,有心思活络的,便想着先将银子留下来,当做是定金,她们也知道,古家虽然种了几百亩地的粮食,可也不可能全部留做粮种,用来做粮种的,只能是其中一部分,正可谓僧多粥少,若是到时候去的晚了,就卖完了,找谁说理去?
不过,古秀云又哪里会收她们的定金,这次要留多少的粮种,她还要找莫成商议一下,更何况,这粮种别说是在清宁府了,就算是在整个赤羽国,那也是独一份的。
哪怕是单在清宁府推广,她也没那个自信,就算将一大半的粮食留作粮种,那也是不可能的。
古秀云很清楚,若是不动用随身淘宝的力量,想要供应整个清宁府,甚至提供赤羽国多数地方的粮种,那也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只能选择循序渐进。
至于地瓜和玉米,既然有别的地方有种,也就可以从别处调运,她倒是不担心。
送走了这一批客人,古秀云便吩咐了管家,以后还有谁来问粮种的事情,便照自己刚才的话说,也算是为自家的粮铺造势了。
回了后院,古秀云跟家里人坐在一起,先是看了眼盘子里的银子,约莫有二百两,若是在三年前,这可就是一笔巨款了,可是对于现在的古家来说,还真算不上什么。
母亲何氏对于这次世子爷的到来,有些措手不及,直到现在还有些不可置信,隐隐又有些担心,古秀云安慰道,“娘,你就放心吧,没事儿的,咱们将新品粮种推广出去,这是造福万民的好事儿,爹爹在天之灵若是知晓,也一定会保佑咱们的。”
何氏听女儿提起亡夫,先是一愣,随即便点了点头,“娘知道你是个有主意的,粮种的事情,就交给你和成儿去打点吧。”
何氏很清楚,这件事情,三女儿准备了足足一年,如今好不容易等到机会,又如何肯错过,更何况,对于家中粮食能够丰收,她心里也是挺高兴的。
而古秀玲就更好说了,她从来都不搀和家中生意上的事情,一心只想着跟药老将医术学好,而航儿和雯儿又都只是孩子,哪里会懂这些,所以说,自从大姐出嫁之后,整个古家的生意,都有古秀云一手操持。
一生一世一双人 第472章 扬谷风车
古秀云也没有勉强她们,转而问青零,“莫公子还未回来?”
莫成去送世子他们了,按理说这会儿也该回来了。
“莫公子已经回来了,他让人带了消息给小姐,说是粮种的事情,二小姐看着处理就好了,他现在还有些要事儿要处理,得晚些时候才能过来。”
青零见小姐问起,便说道。
古秀云点了点头,左右家里的粮食还没有收回来,后面还要经过一系列的晾晒,处理,到时候看看有多少粮食入仓,才能决定具体如何处理。
航儿和雯儿今日一天都没有看到二姐姐,这会儿见了,围在她身边,嚷嚷着让她将故事听,说什么也不撒手。
古秀云无法,答应带他们玩会儿。
傍晚的时候,莫成就过来了,古秀云便说起众人来家里预订粮种的事情来,莫成笑道,“你不是已经处理好了么?你这么做挺好的,到时候咱们的粮铺开业,就不愁没生意了。”
古秀云闻言也跟着笑了起来,经过今日之事儿,粮铺生意想不好都不行。
“我想将这批的粮食分成三部分,一部分留做家用,一部分放粮铺去卖,再留一小部分,给村里的人种,你看这样处理如何?”
古秀云想到家里种的这批粮食毕竟有限,想要满足所有的人那是不可能的,但若是被人垄断了,那更不是她希望看到的,所以,她准备到时候限量发售。
每一户人家里只提供相应的粮种,省的到时候粮种都被有心人给买走了,那些真正需要粮种的人却买不到,于是,古秀云便将自己的想法一一的说了。
“还是你想的周到,就按你说的做吧。”
莫成听了不由暗暗点头,无商不奸这四个字,莫成深有体会,像古秀云这样,真心为身边的人着想的,还是很少见的,他知道,古秀云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清河村的村名在古家最困难的时候,出手帮了她,她也愿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回报他们这一份恩情。
既然有了决定,古秀云也就不再纠结,开始操心起这次留粮种的事情来,粮种自然要挑选最好的粮食,古秀云对于自己留粮种已经有了一些经验,倒也不是很急。
莫成去安排商铺的事情了,家里没有能顶事儿的男丁,所有的事情,都得古秀云自己操心,好在家里丫鬟小厮足够,再加上那些有经验的长工,她倒也不用什么事情都亲力亲为,只要安排下去,就能处理好。
古秀云家的粮仓,建在长工院子旁边的那块空地上,又让人特意圈了一大块地,铺上地砖,专门用来晾晒粮食。
粮仓建得很大,一个粮仓足够装下上千担的稻谷,再加上古秀云本就打算开粮铺,便足足盖了五个粮仓。
粮食一点点的收了回来,而古秀云让二舅舅帮忙做的两台谷风机也被送了来,在古秀云的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