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清穿之宫里宫外-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等适应了电灯的光芒之后,他们都纷纷惊叹这是神迹,赞美之情溢于言表,引的雍正帝龙心大悦,重重奖赏了顾聆以及研究员,这一举动奠定了顾聆在研究院的地位,朝中也再无人敢小看顾聆。
顾聆也借此机会,写了折子让刘叙递上去,提议让朝廷开始研究火器大炮,可是这一次却被雍正帝驳回了这个提议,并且禁止再提此事。
雍正帝站在乾清宫的台阶上,看着皇陵的方向,火器大炮的威力实在太大,自先帝那时起,就很忌惮火器,反清复明的反贼们一直想推翻大清,若是火器发展太快,不利于皇室的安危,至于善才夫人所提的洋人以后对大清的威胁,嗤,不过是些蛮夷之族,绝对敌不过我大清铁骑!
顾聆见雍正帝心意已决,知道此事再无更改的可能,便书密函一封,催促岛上的张小山加快研究进度,为以后做好准备。
————————————————
时光荏苒,岁月蹉跎,岁月会卷走青春,也会带来新生,历史的洪流不会为了谁而停下,一只小小的蝴蝶却有可能改变一些历史。
雍正帝到底改变了历史上只在位十三年的命运,到了雍正二十年,他的身体才每况愈下,在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时候,他并没有遗憾,这个国家在他的治理下,国泰民安,百姓们安居乐业,国库充盈,被世人称为盛世明君。
二十年的光阴,足以让清朝百姓们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经过研究院的努力,家境富裕的百姓家都能用的起电,大大方便了百姓们的日常生活,在雍正十九年的时候,顾聆带领团队研发优化出了比以前更好的谷种,收成比以前高出了两倍。
从此顾聆的名声被传遍了天下,百姓们从来不在乎谁当皇帝,谁能让他们填饱肚子,他们就感激谁,因为顾聆他们不用在挨饿,还为她在寺院请了长生牌,为她祈求福寿。
雍正帝也下旨封顾聆为一品善才夫人,还有人将她的故事写成诗编成戏折子,从此善才夫人的故事流传天下,堪称一代奇女子。
*
雍正二十年,雍正帝崩,新帝上位忌惮善才夫人为天下人尊崇,开始渐渐将顾聆在研究院边缘化,顾聆这时候就明白了这位新帝的意思,本着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的想法,她主动请辞。
已经贵为一品太傅的博赫也主动向新帝请辞,老两口一起出去游山玩水,还带上了孙子在身边亲自教导,新帝看博赫两夫妻这么识相,满意之余,便提了明德和明恒的官职。
顾聆夫妻二人在游山玩水的时候也没有清闲下来,而是一边游玩一边编纂一些教材,用于学校教学,这么多年下来,顾聆开办的学校也已经遍布全国,可以说是桃李满天下。
表面上好像顾聆只是在游山玩水,但是暗地里却是在各地收集不同的矿材,一但遇见合适的材料,就会被秘密运往岛上。
博赫的身体到底因为年轻的时候受过重伤,年纪大了以后旧伤复发,两夫妻在外游历了近十年,直到博赫的身体再也支撑不了东奔西走,夫妻二人才回到京城,为博赫调养身体。
在最后的那段时光里,老两口经常做的事情就是坐在院子里,一块懒洋洋的晒着太阳,回忆着孩子们小时候的趣事,旁边围满了孙子孙女听着他们说过去的故事。
顾聆看着躺在摇椅上,已经头发花白,满脸皱纹的老头子,慈爱的环着最小的孙子,说着他阿玛小时候的糗事,把小孙子逗得乐不可支。
博赫像是感觉到了顾聆在看他,已经浑浊的眼睛转过头来看着顾聆,将孙子孙女遣走后,博赫向顾聆伸出了手,顾聆默契的牵住他的手,老两口相视而笑。
岁月静好,现世安稳莫不如此。
正文完!
作者有话要说: 呐呐,正文已经写完了,现在我的心情很复杂,有不舍也有感激,很感谢一路陪伴我走过来的小天使们,谢谢你们的支持和鼓励,如果没有你们的支持,我一定很难走到今天~其实还真的蛮舍不得的,可是天下无不散之宴席嘛,下一本新书呢,很快就会和大家见面的,那,有缘的话,咱们下一本见吧!
最后,撒花~~~鞠躬~~~~真的非常感谢大家,爱你们哟~~~
第73章
道光十三年,清朝贵族兴起一股抽大烟的风潮,此时的贵族们并没有发现抽大烟的危害,等发现大烟的危害后,已经为时晚矣。
西林觉罗现任的家主,西林觉罗·阿穆巴在朝会上主张严查海关,禁止大烟进入大清,西林觉罗·阿穆巴是善才夫人的后代,他这个提议一出,复议者占朝中一半,而在其中获取利益,反对阿穆巴提议的大臣也占一半。
道光帝在禁烟这件事情上,在严禁与驰禁犹豫摇摆不定,犹豫不决,而西林觉罗·阿穆巴多次提议禁烟已经严重影响了许多贪官的利益,这些贪官污吏便联合起来,一起陷害西林觉罗·阿穆巴叛国通敌。
道光帝早已忌惮西林觉罗家的声誉超过皇室,陷害西林觉罗家叛国通敌的证据已经被阿穆巴推翻,没有构成灭九族的大罪,但是道光帝也借此将西林觉罗一族降职发落到了云府。
阿穆巴早已看清了朝廷日渐腐败,带着善才夫人弥留之际留下的密函,举家退居到云府蛰伏,等待机会。
*
道光十八年,道光帝看着日渐衰败的八旗子弟,终于下定了决心禁烟,派林则徐赴广东查禁鸦片,林则徐在海口严行查缴鸦片2万余箱,并于虎门海口悉数销毁,打击了英吉利走私贩的嚣张气焰。
英吉利早已觊觎这片资源丰厚的土地多时,以此次硝烟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
道光二十年六月,英吉利派英军舰船47艘、陆军4000人,抵达广东珠江口外,封锁海口,战争开始。
清廷的海军与武器都不能与英吉利军队相抗衡,这么多年过来,八旗子弟要就被养的只会吃喝玩乐,招猫逗狗,朝廷也不看重火器大炮的研发,清廷拿什么去与英吉利抗衡?
朝中大臣分为两派,一派主战,一派主和,战争持续了两年,道光帝还是犹豫不决是主战还是主和,两年来,清军一败再败,眼看英吉利就要打入广东省内,无力抗衡的清政府就要派人前去议和。
在英吉利军队觉得胜利在望之时,军舰后方却迎来了一记炮击,一艘军舰应声沉没,引起英军一阵骚乱,英军指挥官立刻派三分之一的海军调头,全面攻击后方的偷袭者,剩下三分之一的军舰则继续攻打关口清军,以防被偷袭。
然而在英军指挥官看见后方偷袭者的真面目后,心都凉了一半,只见后方来了近二十艘比英军更宏伟巨大的军舰,阿穆巴在主舰上一声令下:“开炮!”
二十艘军舰同时开炮,海面上被炸起无数水花,英军军舰也被炸毁了一半,轰炸声、惨叫身不绝于耳,原本湛蓝的海面也被染成了血红色。
英军指挥官见后面来的这支军队,枪。械大炮都比他们先进,实力如此强大,当机立断的下令撤退,阿穆巴乘胜追击,最后英军只逃出十艘军舰,指挥官已经没办法去考虑回去以后,将会受到什么惩罚,此刻他只能选择撤退!
*
朝廷在收到胜利的消息之后,又惊又喜,喜的是战争胜利,他们不用割地赔款,惊的是西林觉罗家不知何时蓄养了军队,私造了火器大炮,他们西林觉罗家是真的想造反不成?
道光帝越想越不安,觉得西林觉罗家非要除掉不可,于是明面上嘉奖西林觉罗一族护国有功,还设了庆功宴邀请西林觉罗家的男丁赴宴,暗地里却准备将西林觉罗家蓄养的军队除掉,而缴获的枪。械和大炮,将会让他们大清国力无比强盛,再也不惧任何人!
道光帝想的很美好,但是西林觉罗一族在出动海军对战英军的时候,就已经想到了后果,怎么会毫无防备。
庆功宴当晚,西林觉罗家主在宫中遇刺,幸而无事,同一时间,琳琅书坊便大批量印刷出清朝皇室鸟尽弓藏,欲置护国功臣善才夫人的后人西林觉罗一族与死地的报刊,在全国发放。
琳琅书坊经过这么多年的经营,举国百姓都不质疑这份报刊的真实性,这份报刊引起了举国民众的愤怒,在阿穆巴有心的引导之下,那些热血学子们开始喊起了抗议的口号,清廷开始大肆抓捕那些当街抗议的学子,一些激进的官僚还开始当街杀人。
清廷的这一举动,彻底激怒了民众,西林觉罗一族看准时机,揭竿而起推翻清廷,全国各地也开始有各种暴动,一切都是为了推翻清朝。
清朝分崩瓦解的很快,清朝的统治早就开始从根子里腐烂,许多城镇府城,义军才兵临城下,地方官员就吓得大开城门,举械投降。
在推翻清朝之后,西林觉罗一族应善才夫人留下的密函,废除了封建制度,开始往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华夏人民共和国宣布正式建国!
而战败的英吉利听说了清朝被推翻后,又想趁着华国此时正乱,鼓动了东洋与美利坚一同攻打华国,瓜分这片土地的利益。
东洋与美利坚也早已觊觎华国多时,能够趁着他们内乱咬下一口肉来,为什么不去做?三方人马不谋而合,开始出动军队向华国发动攻击,而其他的国家则冷眼旁观,就等着华国战败之后,也能来索要好处。
阿穆巴早就知道这些国家的狼子野心,在建国后就开始发动整个国家的力量,大批量生产枪。械大炮和火。药,所幸善才夫人开办的学校,这么多年军训都没断,说是全民皆兵也不为过。
这场战役持续了五年,华夏儿女坚韧的性格从不言败,凭着华国远胜这几个国家的武器,胜多败少,最后还是英吉利、东洋和美利坚这三个国家觉得和华国耗不起了,才派使臣前来议和,华国要求他们割地赔款,分别签订了《托尔条约》、《德亚条约》和《山口条约》,一举奠定了世界强国之一的地位!
这场战役过后,世界各国的战争都要绕过华国,不敢来犯,因为他们都听说过华国的一句话: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全文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