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姨娘是个小画手-第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瑶光倒没觉得他话有什么不妥,笑着拱了拱手“不敢不敢。”
  她不由多打量了定寻几眼真的还挺惊讶的虽说那时候在藏书阁就觉得长这么一双眼睛和这么个鼻子的人怎么着年轻的时候也得是个帅哥但没想到人家本来就是个年轻帅哥,最多也就三十出头,帅得以她严苛的艺术家审美都挑不出来任何毛病。就是肤色有些苍白看来定寻是个古代宅男啊,要么天天宅在屋子里,要么就是皮肤被胡子常年盖着,物理防晒了。
  原来想要看天圆地方炉的就是他。
  瑶光向定寻身边一看,见陪着他的还是那两位黑铁塔,倒不见那肥白的老伯,微笑做个手势,“请吧。”
  她将他们引至院子中间,信口胡诌,“前些时候秋雨连绵,整理曾祖旧物时发现了些残书旧稿,其中有一页画的就是这么个炉子的建造之法。”
  也对。除了一直在追寻没有骨架的半球穹顶是如何建造的定寻,谁的关注点会在这个炉子上呢?
  定寻顾不得炉灰,趴在炉台上弯腰探头向半球形的灶顶里看了看,见灶顶果然和太清宫藏书楼一般无二,心中暗暗思索。
  上一次在太清宫藏书楼时瑶光还怕有心人会无事生非,说她失忆是装的,现在已经和端王交了底,还顾虑什么。
  她当即取出随身携带的速写本和碳条笔,画了几个图,辅以文字,将建造之法写了交给定寻。人家救了她一次,总得有点报答。
  定寻珍而重之收好,“多谢。我正用得着呢。我想仿照藏书楼的样制建一个小些的殿堂,却苦于不解其中奥妙,这下总算知道屋顶是如何建的了。”
  瑶光又亲自领他们去二楼看壁画。
  这时天色已深,孟婆子带着侍女们掌灯,银灯之下,仙女精灵们看起来更为魅惑,两位黑铁塔看得老脸一红,其中一位还羞得几乎想要以手遮脸,看得一个掌灯的小丫头咬唇憋笑。
  定寻看了会儿壁画,再回首瞧瞧韩瑶光,讶然道:“魏公村土地庙壁画也是你画的?”
  瑶光微笑,“对啊。谭道友也见过魏公村壁画?还是看过画册?”
  定寻摇摇头,“我只是听人说魏公村壁画活灵活现,人物呼之欲出,灵动异常,画法与众不同,且色泽浓艳非常。我虽然没见过,但你这壁画风格独树一帜,和传言中魏公村壁画如出一辙,所以我才这么猜测。”
  瑶光挺意外的,没想到定寻道友不仅对建筑很感兴趣,对艺术也挺在行啊。也对。建筑与艺术不分家。米开朗琪罗大爷和达芬奇大爷都还建过新式样的楼梯呢。
  定寻从一位黑铁塔手中取了一盏灯,自己拿灯仔细去看壁画细节,时不时微微颔首,显然十分赞叹,但当他将手中的灯举高,去看天花板时,轻轻“唔”了一声,有些遗憾,“可惜,这里完工太仓促。”他竖起右手食指,指指天花板,“似乎……是旁人先涂了一层颜料作罢,事后又加盖了云朵?唉,可惜。可惜之至。”
  瑶光笑了,“道友目光如炬。我画完四壁之后恰好大病一场,等我病愈,已等不及了,只好仓促了事。我也想过再一点点添补上些细节,只是……”很多时候,创作不能被打断,打断了,就像裁坏的一匹布,再怎么修补,始终少了点灵气。
  定寻举着灯,仔细看天花板,左手背在背后慢慢踱着步子,他来回走了两圈,对瑶光笑道:“韩道长若不介意,我有些拙见,或能补足一二。”
  “请讲。”
  “这里,和这里,”他指着东南两屋角,“或许可以加几片花瓣,你这不是画了花吗?”
  瑶光听了先是一怔,然后哈哈大笑,“对啊,那几个点代表的是花瓣。”东南角有一精灵迎着劲风起飞,藏于身后的蝉翼似的透明翅膀扇动,把身后花丛中的花吹散了。她当时画草稿时在本子上加了些小点点代表被风吹起的花瓣草叶,这些小细节在她狂热作画时不用特意去记,可是突然中断后再也想不起来了。
  瑶光拿了一盏灯走到墙边,用碳条笔在墙上画了几个记号,喃喃自语,“我还说呢,草稿里那几个点是什么……唉,耽搁了十几天,好多细节怎么也想不起来了。”
  为什么像拉斐尔那样的大师会因为过度劳累猝死?为什么?因为狂热作画的时候不能停下来啊!也停不下来。
  孟婆子是见过瑶光疯狂画画的时候的,一看这势头不对,赶紧拦住她,“娘子,天黑了,又冷,明日一早再来吧!”她不由对这个多嘴的定寻好生着恼,悄悄瞥了他一眼。
  定寻恰好看到孟婆子不满的一瞥,轻咳一声道,“韩道友,天色已晚,告辞了。”
  瑶光这时脑子里闪动的全是失而复得的灵感,还想着现在要怎么修补壁画,都得用到什么颜料,近来天亮的时候大约是几点……听到定寻要走,也不多客套,点点头道,“多谢你提醒。待我画好了,你再来评品吧。”
  定寻微微一笑,拱拱手,“若是我建楼时遇到难题,怕还要叨扰韩道友。”
  “不客气。”
  孟婆子趁机催促瑶光,“娘子,我们下山吧,你还没用晚膳呢。”
  瑶光又看看壁画,惋惜道,“可惜,就算把能放十八根蜡烛的灯台点亮了,还是不行。没法在夜间作画。”
  定寻等人先一步下了楼,出了院子。
  瑶光瞧见定寻停在门口,转头回望,似乎是要和她再说句什么,便走上前问,“谭道友,还有事?”
  定寻略微踌躇,问她,“你既然有如此画技,又是为安慈太后祈福而出家,为何不画一幅安慈太后圣像供奉?”
  瑶光笑道:“多谢你提醒。敢问你可曾见过碧水元君娘娘?或是观音娘娘?”
  定寻立即明白她在说什么,轻笑一声摇摇头,“是我想的不周全。”
  瑶光摆摆手,忽然一怔,继而叹了口气。
  定寻看她皱着眉心,叹息中颇有忧虑之意,问道:“韩道友,你怎么了?”
  瑶光看看他,苦笑,“无事。”然后拱了拱手,“告辞了。”
  瑶光和孟婆子、两名丫鬟上了骡车,将要行至翠谷谷口时,突然一阵马蹄疾响,有人策马追来高声道:“韩道长,留步。”
  瑶光掀起车帘,一看追来的人是黑铁塔之一,有些讶异,忙叫赶车婆子停下,将头探出车外问,“何事?”
  黑铁塔道:“我家主人随后就到,敢请道长稍候,他有几句话要对您说。”
  不一时,定寻坐着马车来了,他掀开车帘,问瑶光,“你是担心有人因此攻讦你?”
  是啊!瑶光在心里猛点头。既然端王和定寻都建议她给安慈太后画像,必然也有人会觉着,哦,你会画像,还画得不错,却偏偏不给安慈太后画圣像?呵呵呵,你这是什么态度?可如果她画了,即便天下所有人都拍手说“画得好”也没屁用,真正的评委只有一个,就是安慈太后亲儿子,当今皇帝。皇帝不喜欢,出力不落好。可是,皇帝自己都未必还记得安慈太后模样了,旁人如何揣测他的喜好?
  可她不能明说,和定寻对视了一刻,对他笑笑,“多谢你了。”定寻同学人还真不错。看出来她在担心什么,还专门追过来宽慰她。
  两人的对话在旁人听来没头没脑。
  定寻见自己说中了她的心事,又说:“你不必担心。我……认为,圣上一定不会误信小人言语。”
  瑶光低头撇了下嘴,“是么?”呵呵呵,定寻道友你是不知道啊……狗皇帝,干的事可真不少呢。
  定寻一愣,皱眉道:“你——你不信?”
  瑶光听出他疑问中有怒意,顿时警觉起来,忙正色肃容道:“哪有!圣上自然是极圣明极睿智的!不然,如何能在短短十三天便平息渤海叛乱?”
  她一看,定寻还皱着眉,一幅不大满意的样子——我去,原来定寻道友竟然还是狗皇帝的铁粉!
  行吧,彩虹屁吹起,她吹了几句“英明神武”“深谋远虑”,实在是平素缺乏练习,很快没词了,磕磕绊绊说,“圣上……圣上他……他宵衣旰食,整日为国事操劳,听说年纪轻轻胡子都白了……”
  守在马车两侧的两位黑铁塔和定寻的车夫一起剧烈咳嗽起来,打断了瑶光的彩虹屁。
  瑶光自己也觉得这彩虹屁没发挥好,干巴巴补救道,“你看,圣上辛不辛苦?殚精竭虑啊!我们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都得感谢圣上。”
  定寻脸色古怪,似乎是有些失望,失望中又有点不悦,不悦中还隐藏着些不易察觉的震惊,但他尽量掩饰着自己种种情绪,还想努力做出“没错没错你说得很对”的样子。
  瑶光尴尬极了。
  沉默片刻,他说,“总之,你不用怕。”
  瑶光勉强笑了笑,“总之,多谢你了。”她说完,放下车帘,敲敲车壁,骡车继续向着谷口走去。
  回到别院,瑶光有点惆怅。在这个时代,许多普通老百姓真的会把皇帝当做神一样的存在,甚至更神。神仙你见过么?皇帝可是真正存在的。
  她这次怕是得罪定寻道友了。
  唉……好不容易遇到一个有艺术共鸣的人。而且,人家追上来本是好意。
  她闷闷吃了晚饭,织了会儿毛衣就睡了。
  京郊行宫中,皇帝坐在镜台前用梳子扒拉头发,问李德胜,“我白头发多么?你平素给我梳头,是不是见到白发就偷偷薅掉了藏袖子里了?”
  李德胜:……


第107章 雪
  转眼到了十一月中旬往年这时候京城早已下了几场雪了。今年却不知怎么回事连京郊四县都一片雪花没落。
  京城附近不下雪陇西却落雪成灾。
  瑶光去王府探望太妃时,正赶上陇西雪灾的消息传回京师。
  淑太妃抚摸着瑶光送的羊毛袜子、围巾,再捏捏鸭绒被子,叹息道“你这些好东西要是早个半年做出来多好。羊毛也能纺线,织成衣物就连鸭绒鹅绒也能防寒取暖。我昨个儿听说陇西光是绥州府城就冻死了近百人,大雪压塌房子无数。”
  李嬷嬷道:“娘娘,您是替圣上着急了。说句私底下的话,哪一年冬天不下雪呢?既然良娣想出了这个法子总有派上用场的时候。再说了,咱们谁也没去过陇西,谁知道那地方能不能养羊养鸭子呢?便是能养要推广起来,怕也不是说话的事。”
  太妃叹口气拍拍瑶光的手,“好孩子我可不是怪你。我是愁啊。这一二年朝廷连着打了几次仗,都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仗打的实是钱粮是银子,若不是吏部户部那几个能臣,再加上先帝早有绸缪,国库早空了,这会儿上哪儿去弄钱赈灾?可就算有,也不多。我瞧着皇上急啊。”
  瑶光暗道自己今天来的不是时候,但仍微笑说,“您别着急。我虽不懂赈灾的事儿,但这阵子纺羊毛倒是有些心得,我回去写个章程送过来,若是能帮上忙岂不好?哪怕今年不成,总有用得着这法子的地方,总能叫人得益,解穷苦百姓寒苦。”
  她陪着太妃又说了会儿话,丫鬟来报,说是太后派了人来,想请太妃进宫商议后宫筹款赈灾的事。
  瑶光趁机告辞。
  太妃叫她在王府吃了饭再回去,吩咐紫翎道:“跟我小厨房说,今儿中午做个羊肉锅子给她。”紫翎笑道:“娘娘昨日就吩咐下去了。”
  太妃按按太阳穴,“唉,我昨儿听了陇西的消息,一夜没睡好,精神不济。”
  瑶光忙为她按摩头颈,劝慰道,“娘娘得保重身体。这个节骨眼上,您平平安安的,就是给陛下帮忙出力了,再说了,陛下那么多大臣呢。”
  太妃笑道,“行了,我也就是见他愁的什么似的,跟着白操心罢了。唉,这养个孩子,甭管他长到多大,母亲总是一世为他操心。”又说起六郎,“也该回来了,好像说是前天已到了崇州府。”
  太妃换上一身石青色团花秋板貂鼠毛镶边的袄子,又叫瑶光为她选首饰,“你去山上后,我见天打扮的时候都少了劲头,她们谁也没你搭配得好。唉,入冬之后山上这么冷,人又少了许多,我打听宋李两家的孩子进了腊月就回家过年了,心想,念经在哪儿不能念啊?非得在山上呀?偏你师父——我倒是写了两次信探她口风,想叫你也放放假,回来京城住一阵子,她倒好,就装着不明白我什么意思!”
  瑶光这才知道原来太妃还想叫她回王府过年呢——这可算什么事啊!可不行!
  她忙感谢太妃关爱,又笑道:“越是两个师侄家去了,我越是得留在山上呢。师父年老怕寂寞,张师姐见天修书,为人也十分严肃,我嘛,陪着师父说些个故事,她倒喜欢。”
  瑶光将太妃送到二门凤舆前,太妃又照常嘱咐她一堆话,“天冷路滑,说不定明天就下雪了,你这阵子就别来了。你这份孝心我都知道,很不用你冒着风雪跑来给我请安。你等立春后再来。”
  瑶光知道进入腊月后太妃会有频繁的祭祀活动,点了点头,把她做的鸭绒手笼给太妃戴上,扶她进了轿子,站在二门外,直到大门外响鞭声渐渐远了才回去。
  这时偌大王府没有一个主子,按理,她身为客人,是不便留下的。可是显然春晖园里众人并不拿她当客人。瑶光觉着不自在,匆匆吃过午饭便告辞了。
  回到梨溪山上,已是下午三四点钟。这一路上天空一直阴沉沉的,到了这时终于落起小雪珠子。
  今年冬季,京城的第一场雪来了。
  这场雪下得并不大,到了掌灯时便停了。只是,不管是翠溪镇还是山上的道观都因为这场雪寂静了许多。很多家在京城附近的女冠都下山回家了。她们要与家人团聚过年,等到正月初三前后才回来。这期间,有意还俗还没定下亲事的女冠还要进行几场相亲,像宋李两人这等已经定下亲事的,当然还要趁机和未婚夫见见面,说几句亲热话,互相赠送些什么小礼物表达情意。
  宋静守和李静微这些天都在忙着织围巾,想要趁着新年时给未婚夫一件稀罕又暖心的礼物。
  瑶光回到灵慧祠,去见老郡主时,这俩小姑娘一人坐在老郡主一边,三个人全是一样造型:脚踩白铜熏炉手里握着竹针,膝上放着一段围巾。
  大家说了会儿话,老郡主问候了太妃,听说陇西雪灾的事后砸吧砸吧嘴儿,“这怕什么?等六郎回来,将抄没崔家的那些钱拿出来买了棉衣粮食送去陇西,就完事了。然后啊,京城王公贵族大户人家再募捐些钱,够使了。皇帝忧虑的,怕是来年开春有瘟疫吧……”
  “瘟疫?”瑶光和两个小姑娘都不解,“雪灾过后怎么会有瘟疫?”
  老郡主嗤笑一声,长叹道:“你们年纪小,没经过什么事。先帝还是皇子的时候,有一年,陕南也有过雪灾。地方一级一级报上来,只怕会逐层减了受灾的房屋、人口、牲畜数目,有些小村子,一夜之间竟然几乎整村子的人畜都冻死在睡梦中了,到了天亮雪停时,屋顶被厚厚的雪压塌,将人埋在屋子里,请问,如何能挖出来?到了春暖花开,冰消雪融时,保存了一冬天的尸体才开始腐坏,或是有野兽闯进破屋子叼出来吃的,唉……腐肉烂骨再和着雪化的水流到溪流里,这就成了瘟疫了。”
  瑶光听得心惊,“师父,这就没办法了么?”
  “有什么办法?只得等到天气暖和点,雪化了,路好走些了,逐乡逐村去查看,赶快将尸体掩埋了。可是就算这样,刚开春时野兽冬眠了那么久,饿啊,也会把尸体刨出来呢!”老郡主苦笑,“你们想想,要是冻死的人少还罢了,要是人多,哪里能准备那么多棺木?最多也就卷个被卷扔到乱葬坑里,再撒上些石灰。”
  这番话说得屋子里静了好一阵子。
  晚间瑶光和薛娘子说起时都觉得怪怕的。她便没回翠谷别院,和薛娘子抵足而眠,又把小竹也挪到暖阁里的短榻上,三个人一个屋子睡了一宿。
  翌日清晨,院子里的雪映在窗子上,亮堂堂的,小竹和竹叶哈哈哈在院子里笑,不知道是在打雪仗还是在堆雪人。从昨天开始,太清宫的学堂也放假了,小竹不用上学,老郡主喜欢她年幼活泼,不叫薛娘子和张师姐拘着她。
  众人到了老郡主院子吃了早饭,张师姐还要到太清宫修书,接下来连太清宫的学者们都要放假了,她得把一些琐碎的整理工作收尾。
  张师姐走后,瑶光还好,薛娘子俨然就是另一个张师姐,有她在,连宋李两人话都少了,小竹更像戴了枷锁的猴子。
  老郡主嫌她们无趣,于是撺掇瑶光和薛娘子,“后山有几株老梅树,就在那道小瀑布边的,这时候应该开花了,你们俩去给我折一支红梅来插瓶!不是说备好了去赏雪的什么新鲜衣服么?穿上去吧。”
  瑶光早前跟薛娘子商量着要去太清宫山上看冰挂的,昨晚听说了陇西雪灾,还有老郡主说的当年陕南雪灾的事,哪还有兴致。不过,师尊有命安敢不从,两人只得穿上瑶光用西式剪裁法搞出来的鸭绒衣,缠上羊毛围巾,像两只胖乎乎的俄罗斯套娃一样出动了。
  下了雪,上山一路上都有冰霜,骑不得骡马,只能步行。
  好在老郡主说的那个小瀑布并不算太远,两人走了半个多小时也就到了。
  所以说,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得多运动啊,运动会让你分泌脑内啡。这种人体自身产生的激素能让人感受到兴奋和欣快感。
  两人走到小瀑布前,只见那道瀑布早不知何时凝成冰柱,化作几道倒悬银练,覆盖了一层白雪后迎着阳光,晶莹耀目,山石上青松依旧,翠竹轩昂,不远处林中红梅映雪,真是美得不真实。
  瑶光不由想起《红楼梦》里有一章众姐妹在芦雪庵赏雪写诗,回目名字好像就叫“琉璃世界白雪红梅”。她看《红楼梦》时最喜欢看这种热闹人多的章节,可惜,这书原本就注定要群芳散尽,白茫茫一片真干净的。
  瑶光从双肩背包里取出两副薄桦木板,和薛娘子捆在脚上,走向那几棵梅树。这木板是她做的,两头微翘,比脚宽大一圈,捆上之后在雪地里走路宛如借了一双熊掌,轻松舒适。薛娘子起名叫“踏雪板”。
  林子中静悄悄的,只听得到这两人的“熊掌”把积雪踩得吱吱轻响。
  到了梅树下,瑶光和薛娘子抬头看了看,都发愁该怎么折花。这几棵老梅非常高大,距离地面最低的枝条也有一人多高。
  瑶光叹息:“早知道应该带上竹竿钩子什么的。”
  薛娘子摇头,“师尊难道不能打发几个婆子来折梅么?为什么偏叫你来?不就因为美人折了梅,捧着就如一幅画么?你可好,还要竹竿钩子,啧啧,焚琴煮鹤,大煞风景。”
  瑶光想主意,“这样,姐姐,把抱着你腿,把你举起来,你来折!然后我扛回去。”
  薛娘子急忙摇头,“不行!我怕高。”
  瑶光再次叹气,这算什么高啊。我还蹦过极呢。那才叫高。还有过山车,海盗船,哪个不比这梅树高。
  算了,算了,时代局限性。建个二层小楼都觉得手可摘星辰,恐惊天上人了。
  瑶光把脚上两片木板摘下来捆在一起,拎起一边的绳子流星锤似的这么一甩,想要把一块木板甩在梅树枝丫上,凭她熊的力量拉动绳子,卡在枝丫间的木板就能把树枝压得靠近地面一些,再让薛娘子折梅就行了。
  不过,设想是好的,实践得不怎么样。
  她抡流星锤的时候用力过猛,手上又戴着毛线手套,绳子一下脱手了,两块踏雪板飞出去挂在很高的树枝上。她跳跃几次,都够不到垂下的绳子。
  瑶光讪讪笑了几声,“姐姐,你把你的踏雪板解下来,我甩出去,一敲,把我的雪板震下来,咱们再试一次。”
  薛娘子只好从命,叮嘱瑶光,“这次小心点。”
  瑶光把手套摘了,流星锤走起——
  一阵碎雪合着红梅簌簌落下,两人抱头缩脖子后退,等雪落停了,只见树杈上一前一后挂着两串踏雪板。哪一串都是她俩构不着的。
  瑶光在心里竖着中指,脏话弹幕炸屏——这不是她想像中的样子!
  薛娘子也懵了。然后,她解下她的双肩包,从里面拿出保温壶,“咱们先喝点水吧。待会儿找找有没有什么枯枝。”
  才下过雪,雪还不小,至少有三四寸厚,去哪儿找树枝。
  瑶光喝了点热水后,想出一个绝妙的主意——她把自己的羊毛围巾当绳子甩到梅枝上,让它挂在树枝上,再抓住两端往下拉,嘿嘿,那不就能把踏雪板拽下来了么?怎么没早点想到这个绝妙主意呢?
  薛娘子总觉得哪里有些不妥,等韩瑶光成功把围巾搭在梅枝上了,才想到,这特么怎么有点像要用围巾投缳啊!太不吉利了!
  瑶光抓住围巾两端,晃晃悠悠正要使劲,也觉出不对了,她这围巾是毛线织的,织的上下针,还挺有弹性的,她跳起来抓住围巾时是想把树枝往下拉的,可是围巾又弹性,树枝还挺粗,她没能如想像中那样落在地上,这会儿两脚悬空了!她像在打秋千一样晃来晃去的,又晃下来好多雪和花瓣。
  瑶光被落在头脸脖子上的碎雪冰得“啊啊”惊叫,薛娘子也捂着头叫,“瑶妹,你快下来!”
  瑶光踢腾两脚,用力晃动,想要把踏雪板怎么也给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