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古代山林-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歪在硌屁股的石头上,有些神思飘渺的佩瑶想:自己还缺个藤躺椅。

  ☆、第四十章 雏形

  等着炕墙黄泥干的这段时间,佩瑶就稍微休息了一下,就去挑选当初清理洞口的那些石板。
  石板有薄有厚有大有小不一而足,她只能先挑大的厚放在进烟的这边,俗称炕头。
  不单因为炕头经常坐人所以要厚要结实,还因为这边靠近火源,烧炕时第一个位置就是这里热,要是不厚点,到时候炕头热的起火,炕稍却还凉着。
  因为石板不都是方形的,不规则形状的更多,佩瑶用锤子敲掉多出点尖的,还有厚度上多了一块包的,经过整理,这些石板还整齐些。
  当然,比不了专业的石器加工的,只能看得过去就是了。
  处理了大部分的石板,看看也差不多够铺炕了,毕竟炕才没有四个平方大。
  佩瑶又去背黄泥了,这个黄泥是要铺到炕底下地面上的烟道中,要从炕头位置薄到炕稍逐渐加厚踩实,是让烟顺着斜上方顺利通过烟道,因为减少了烟道面积,也会增加火炕升温速度,不会浪费柴火。
  做好了后续工作需要物品的准备,佩瑶进洞看了一下火堆都灭了,炕墙也凝固了不少,就先搞定了炕下地面的黄泥层,用铁锨把没有掺水的黄泥大概撒匀拍平,剩下就靠脚踩实,毕竟地方太小,回身都要小心,有工具也用不上。
  搞定地面,她从洞口外搬抬一块整理好的大石板进洞,用石板平整的那边对准炕墙放下。
  不错!能周圈都搭上边,佩瑶满意,又用手压了压,有一个角有些悬空不平,就去门口石堆那里找了一篮石片回来,挑选了一块垫进去,这下平稳了。
  有了成功的案例,剩下的就好弄多了。
  一块一块石板尽量拼的接缝对齐,跟七巧板差不多,佩瑶玩的不亦乐乎,就是有点重。
  最后一块石板铺上,这个炕的雏形就出来了,看着各种石板拼的炕面,和满洞顶的烟熏火撩,佩瑶表示还得等,暂时不能再烧柴火烘干黄泥了,这洞里一直没停火,火堆点的也多,从外面看洞口咕嘟咕嘟冒烟,就像里面着火了,现在还没散开,要是再烧,洞里就会成‘仙境’了,烟雾缭绕啊。
  等炕墙干了她才敢爬到刚放好石板上,做最后的收尾工作抹黄泥炕面。
  现在还只是半干,她可害怕爬上石板压坏一片。
  其实炕墙没有她想象的那么脆弱,虽然她的水平是菜了点,不过等干透才爬上去站人是正确的,要不然哪怕没压塌,压歪了也不行不是?
  佩瑶看了看自己平常用的铁锅,炖一锅兔肉都半锅了(一只杀好四斤的兔子),在乡村人家用的大锅都有这个铁锅三四个大,做菜做饼一锅就出来了,就连佳佳家的锅也比自己的锅大,虽然自己人口少。
  算了,还是就砌个小锅灶把,以后要是换大锅,再改就是了。
  很快佩瑶在火炕挡墙这边的进烟口前,一个没按锅的锅灶,就砌好了,锅灶中间是一个圆圆的大洞,是照着铁锅放进去比较着做好的。
  可以了现在,等这两天没事烘烘就干了,等干了就可以收尾工作做好就成了。
  现在有空,佩瑶带着多多上缓坡山割药草去,她准备在后天小集的时候,去集上搭个牛车去县城卖药草,顺便逛逛这个时代的县城,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特别的东西别人没发现好处,自己却懂的东西,俗称捡漏。
  不得不说,佩瑶在靠河镇晃的比较熟了,对这个世界也是越来越放心了,没有当初的谨慎了,没想到放宽了心,却让她吃了一次大亏,却也祸福相依收获了亲情。
  带着多多背着藤篓,来到缓坡山的那片药草多的地方,收割起了决明药草。她得正是应季的时候尽量多收割一点,这种药草秋季结种,还没成熟的时间收获最好。
  冬天干枯或者春天发芽时都不行,而夏天季节这药草的效果差些,价位也会下降的,反而不如等秋季收割,又压称,又价位高。
  佩瑶也注意了有些年头太短的小苗没有收割,留着长长才好,杀鸡取卵的活不能干。
  收割了一捆药草就夕阳西下了,背着药草下山,把药草扔到竹棚下等明天再晒,又给鸡仔切了一把萝卜缨子拌碎米。
  和多多分了昨天烧的竹叶鸡,佩瑶考虑了一下以后,决明药草不多了,不知道多少年生成的现在这个规模,被自己都收割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就不割,留种吧,明年开春收拾一下那片坡地,年年都全种药草,用不几年就可以见回头钱了。
  那现在除了手头这些药草大概也就值10几两银子,县城回收贵点也有限,那之后自己靠什么挣钱呢?
  藤编手艺?小吃?点心?
  算了,现在自己也好歹有了容身之处,虽是辛苦些,可是自己喜欢这种生活并甘之如饴。
  等过不下去再考虑抛头露面吧。

  ☆、第四一章 进县

  等待的时间过的飞快,一天时间,上山砍柴,晒药草,烘炕,还顺便捡了一篓蘑菇和其他杂七杂八的。
  到了次日小集,佩瑶把背着的藤篓塞满了药草,给多多和鸡仔多留了食物,检查了山洞里的水火安全,就出山去了靠河集。
  到了集市口的大路旁边,看见只有两辆牛车在等着拉人,完全没有大集时候的车多,不过也可以理解毕竟集小人少,背着东西她也没心情去集上转转,这准备要去县城了,心里激动着呢!
  牛车上的两个车把式看到她站在路口观望他们,那个年老的还没等动作,那个年轻的大概不到30岁的车把式,本来躺在车架上翘着二郎腿,嘴里叼了个草根的嚼着,看到她,一个鲤鱼打挺,噌的跳下牛车,吐掉嘴里的草,走了过来问道:“去哪啊,咱牛青壮有力气,跑多远都成!”
  佩瑶看了一眼他后面牛,牛是不老可是伺候的不精心,有些精神萎靡,眼角都是眼屎。
  而另一辆车上的牛虽老些,但是够稳够干净,车把式站在牛旁边,拉着牛笼头望着她,没有走过来。
  佩瑶对这年轻的车把式第一印象不好,因为有了比较,她决定选择那个年长的牛车坐,遂道:“抱歉,我爹叫我找那位大伯的车,我爹坐惯了的,比较熟。”
  年轻车把式一听,朝旁边呸的一声道:“这有什么你做我的车习惯了一样!我这车够劲!”
  那个老车把式听到佩瑶说和他熟,他也看出她这是托辞,就直接拉着牛车上前到:“来上车吧,你爹今天怎么没出来?”
  眼睁睁看到佩瑶上了老车把式的牛车,那个年轻的嘴一撇骂道:“老东西!”
  可惜两人都走出一些距离了,没听到。
  老车把式驾着牛车前行,佩瑶指了县城方向,就转弯上了官路,牛车虽慢却稳的奔东面县城驶去。
  佩瑶观察着这个老车把式,脸上皮肤黝黑多皱纹,精神不错,年纪大概不到50岁,在这古代不老也不年轻的岁数,不过这年纪的孙女一般都比自己大了。
  浑身上下的衣服裤子,像袖口前襟膝盖等处布丁虽多,却针脚齐整,全身整洁干净,有些银丝的头发梳的一丝不苟,用一条旧发带包在头顶,看起来整个人就利索。
  车把式回头道:“后生,你爹不是常来做我牛车的是吧?”
  “嗯,刚刚我不想做那个人的车,还谢谢老伯你解围。”佩瑶道。
  老伯笑道:“这有什么,你叫我吴伯吧,我家就在桥西的吴家村,过桥小半时辰就到。”
  “吴伯。”佩瑶从善如流道:“等到了县城,我想到处逛逛,吴伯你同我一起,还是约在中午城门处见。”
  吴伯当然不会同她一起去逛,除非她是要去采买,东西必须要用车装着,否则他们这种受雇的车把式都是在城门口等着。
  “我中午在城门口等你。”
  听了一路吴伯对县城里概况介绍。
  一路晃到县城城门口,佩瑶下了牛车,站在城门外看见古香古色的城墙门楼上,写着两个字「黎县」还行认识一个字儿。黎字和简体字一样,县字是猜的…
  佩瑶背着背篓走进城门,睁大眼睛到处看什么都好奇的,就连城门洞里的墙壁也好奇是用石头还是用砖砌的…这来古代看看的机会不是谁都有哇!得好好看。
  路过城门把守的两个手持长枪的士兵,也好奇的围观,这衣服就是古代士兵的制服,也没多什么啊,就是脖子上多了个红领巾样式的布巾,再看看士兵手里的枪,唔,挺旧的。
  她瞪大眼睛观察别人,别人也不瞎,本来也没和她一般见识,乡下来的这样的见多了,可她围着上下左右的看,终究是给门口的壮实士兵看毛了,就见他眼珠一瞪,道:“你是进城不进城!”
  佩瑶一缩脖,人家好奇么!辣么凶!
  进了城门里,就见中间是能容两辆马车通行的石板路面,两边各式商铺餐馆,家家店铺门前都是一个写了字号的店旗,随风飘动。
  已经是上午过去一半时分了,街道上满是逛街的人群,男女老幼,除了路过形色匆匆的人,逛店铺的都是些穿着还不错的人,看来这片店铺也是走高端路线的。
  佩瑶背着藤篓走进街道,在路中间走着两边摇头,挨个看店铺都是什么样的,看到了银楼眼珠都要掉进去了,这古代金银饰品大部分都是钗啊步摇耳钉什么的,很区别于现代,好奇!
  还看到一个大肚子的华服大叔领着小妾进银楼。你问怎么知道的?
  那小妾说:爷,您给红儿买个玉钗么,人家很久没有换过了,那如姐姐和巧妹妹都有新的啦!
  那声音甜的,让佩瑶浑身起了鸡皮疙瘩!
  ————————————
  ps:〔197067〕大大几乎天天来捧场,多谢!么么!

  ☆、第四二章 县医

  终于卖够了呆,她背着藤篓走进,转过一条街的医馆[回春堂],店门口有学徒在招呼客人,态度和素质都不是镇里的药铺学徒能比的,真不愧为县城最大口碑最好的医馆。
  医馆学徒看自己神情轻松,不像是来看病的样子,还背了一篓露出枝叶东西,可能也是来卖什么宝贝的,医馆里也经常接待这种来卖药的,遂开口道:“小哥,可是有什么事情?”
  佩瑶佩服他的眼光毒辣,说道:“小大夫,我是来卖药草的,不知道贵馆可收?”
  医馆学徒用手一引,指向后堂道:“收,我带你去后院有专门收药草的师傅。”
  转过前堂路过后堂,几间隔断房间用门帘隔住视线,听声音里面有不止一个大夫在说话,应该是每个隔间都有大夫坐镇。
  看来一个县都有这么多大夫,那说明这个县还不小。穿过小房间的走廊,尽头是一扇屏风,绕过屏风后面的一个门口就到后院了,院子很大,几个小学徒在忙着伺弄药草,井然有序忙而不乱。
  引路的小学徒把佩瑶引荐给了一位有些年纪的老药师,就转身回前堂了。
  那老药师头发胡子都有些白了,但是看起来精气十足,果然,一出声就听出来了:“小后生采了什么药草,给我看看。”老药师中气十足。
  佩瑶摘下背篓放到老药师眼前,老药师弯腰拿起一根,眼睛一咪道:“决明草!”没等佩瑶说什么,旁边一个打下手的小学徒就十分有眼色的拿起篓子,倒在旁边铺了块布的大木桌上。
  老药师翻了翻药草说道:“这药草整理的不错,看起来也有四五年年头才能长得这么粗壮,效果正是最好时候。”
  说着画风一转道:“后生你这药草年头不短,应该不止这么多吧?”
  佩瑶也没傻到把她去别的药铺卖药草的事说出来,道:“还有差不多这么多就没有了,还有些年头短的要明年才能割。”
  老药师点头赞赏:“对,知道不能糟蹋东西,这些我都收了,一斤给你1两3钱银子,过后你把你剩下的给我送来。”
  佩瑶高兴了,这是超过预期了,以为给涨到1两1或者1两2就顶天了,这老药师真不错:“谢谢大夫!”
  老药师摆手,旁边自有小学徒前来称称,共七斤二两计9两3钱银子还余600个铜板。
  小学徒带佩瑶去前堂结银子,佩瑶跟老药师道别,背上空篓子跟着小学徒走了。
  佩瑶边走边想,这么多人手的大药铺,这得多有钱,得多少人看病才能撑的起来,啧啧!
  在医馆前堂结了银子,问抓药大夫:“有没有八角茴香。”
  还奇怪她单独要这种药,回答说:“有。”
  小说里也不都是错的,佩瑶道:“那海菜呢?就是海里那种黑色的带子样的菜”
  “昆布?”大夫疑惑道。
  “没错,就这个,八角给我来一小包,昆布怎么卖的?”佩瑶怕是天价,要了多少斤付不起钱就丢人了,还是先问清楚先。
  “昆布一斤一钱银子,可是有人肿脖子病?”大夫也觉得这药对一般人家来说都不便宜才有此一问。
  佩瑶想虽然海带这东西可以晒干好运输,但是古代的船只可能也不发达,全是人工去深海里捞也弄不多少,贵点是应该的,并且一斤已经可以泡出来不少海带了。
  “那昆布就给我称10斤,加上一小包八角,大夫你给算算。”佩瑶道。
  “昆布十斤1两银子,加上八角50文,计1两零50文。”大夫道。
  佩瑶付了银子,接过一大捆干海带,和一纸包八角放到背篓里走出医馆,想到冬天又多了一种菜吃,不错!
  走出医馆佩瑶看到这条街就稍微冷清了些,都是什么杂货或者工具类的种子粮店什么的正常家用物品,来往的也都是管家流和衣着简朴的人。
  佩瑶就在这条街上溜达起来,她现在还没到买奢侈品的阶段,家用的物品还没弄齐呢,先去种子店看看,看能不能发现稀有品种。
  走进离医馆第四家的种子铺,一进门,铺里就一个掌柜的,因为是淡季,掌柜也没以为她是来买种子的,淡淡道:“随便看,品种齐全。”
  他这种态度还真方便了佩瑶,她就是想来随便看看的。
  每个开着口的种子布袋,她都伸头去看一下,大部分都认识,她道:“掌柜,给我来三两油菜种。”
  她准备明年在缓坡山上有一片杂草地给开出来种点油菜,吃不完的就结籽榨油,话说还真没见到古代有菜籽油。
  花生,瓜子,黄豆她都买了一些,只要能种出来,她就能想法给它吃喽!
  品种真不少,竟然还在角落发现了玉米种,这种子很小颗是紫色的,是小时候姥姥种的那种土话叫鬼头玉米的品种,产量很底,但是嫩的时候掰下来煮吃又香又甜,不知道什么时候这种玉米就没人种了,绝迹了。
  没想到在古代又发现了,掌柜的看到她喜欢这皮多又拉嗓子的苞谷很不以为然,但是也没拆自己的台,低价给她称了一包。
  ————————————
  多谢[霍乱亲亲老公]大大的大把推荐票!么么哒!
  真别说,对于咱这种新手作家,有评论有推荐就是动力,就是坐在那里冥思苦想写了一天的文,看到有鼓励支持的,心里都是温暖又激动的。多谢各位大大!

  ☆、第四三章 救命

  佩瑶把一大包菜种放进背篓里走出了种子铺,她还想买几个盆和水缸水桶什么的,就是不太好往回搬运。
  自己那个秘密基地,不是亲近的人她一点都不想让别人进去,如果被发现了,什么都不是她的了。
  对了,自己中意那片山林,如果想占为己有是不是要到衙门登记交税呢,这些也不知道应该问谁,等回去找陈婶子问问看,毕竟认识的长辈就只有陈婶子了,自己真是太宅了。
  佩瑶边走边想,路过买点心的铺子还进去买了几包点心,自己也想尝尝古代的点心啥味,有没有书里写的入口即化的感觉。
  买了一块烤红薯,用叶子包着边走边吃。扫荡的开心的她,完全没发现自己被人盯上了。
  她还在考虑要不要去集上买点红薯留着冬天烤着吃,自己在缓坡山发现的那点红薯留种,都不知够不够。嗯,真甜。
  眼角瞄到一个白点,转眼看去,是巷子里有个荷包。
  看看周围,快中午了,已经差不多该吃饭的都回家吃饭了,乡下来的也都走的差不多,这周围没人,那巷子里又有一个荷包,不捡是傻子啊。
  她把手里剩下的那点红薯一口吃完,转身走进那个巷子里,她还怕突然有人跳出来说,你别动,那个荷包是我的,想想都尴尬。
  当她做贼似的捡起那个荷包,真的有人跳出来了,她刚听到身后的风声,还没反应过来就脖子一痛就啥都不知道了。
  如果她还有意识,保证第一句话就是贪小便宜吃大亏,这下死定了!
  而镇口的吴伯,等到中午还没有等到佩瑶,他就有些着急,他还没吃饭呢,佩瑶连一趟的车钱还没给呢,老伴在家也好着急了。
  他这边着急张望着镇里出来的人,突然发现一个马车疾驰而来,吴伯快速让道,可是眼角一扫,竟然发现佩瑶的背篓在车夫坐着的另一边绑着的,而车夫神情慌张,车帘飘了起来好像里面还不少人,有坐有躺。
  善良的吴伯脑袋一慒,糟了!那后生被绑架了!
  吴伯赶紧回身,托一个熟识的车把式让他去找衙役报案,说这边有绑架一个后生,大概三四个绑匪,嘱托过后,吴伯驾着牛车追了上去。
  牛车的速度肯定不如马车快,但是那个马车可能是车夫不太会赶,有些驾驭不好,跑路都不是直线,并且车上连后生一起好几个人,那马匹也是有点跑不动的。
  此长彼消,吴伯竟然跟住了马车没丢,可是走上官道没小半时辰,前边马车竟然转弯跑进旁边树林。
  而马车跑平路比速度厉害,可是跑山林都是杂草和石头,路面不平,马车就没有天生力气大的牛车给力了,三下五除二,吴伯驾着牛车竟然把那辆马车给追上了。
  可能是那辆马车本来就发现他了,特意拐进山林里的,看吴伯紧追不放,又是一个人,这帮凶徒不想着放人逃跑,反而停下马车。
  陆续从车上跳下来三个满脸凶相的汉子,两个壮实一个瘦小些,彼此间都有些相像,看来是兄弟。
  吴伯想拖拖时间,劝说他们放了后生,没想到三个汉子上来就把他推倒,一阵拳打脚踢。
  吴伯蜷在地上抱着头,也没办法反抗,突然那个最壮实的汉子抬脚踹向吴伯的小腿,只听咔嚓一声,吴伯一声惨叫,抱着腿在地上痛的打滚。
  三人互相望了一眼,俱都是一脸凶相,最壮实的那个凶徒问最痩的凶徒:“大哥?”并用手横着比划了一下脖子。
  三人中的老大犹豫了一下,正要点头,突然听到了一片马蹄声,一惊抬头,看到六个带刀衙役骑马飞奔而来。
  老大带头三人转头撒腿就向林中跑,马车也顾不上了,可能也是觉得这时候马车就是累赘了,可他们腿再快能快过马腿?
  被骑着马的衙役从身边奔驰而过,并一脚踹在凶徒背后,一脚一个全部踹翻,这时六个衙役一拥而上,用绳子挨个捆牢搜身,只在三人的老大身上搜到了二两银子和一把匕首,剩下两人什么也没有。
  制服凶徒,两个衙役抬着吴伯走向马车,看到马车里佩瑶还昏迷着,一个衙役掐人中拍脸,并道:“喂醒醒,喂!”
  佩瑶迷蒙转醒,看到带着刀的衙役还吓了一跳,不是吧,捡个荷包也犯法?
  看她醒了,衙役也没说什么,让她让让,把吴伯抬上马车放在她身边,佩瑶一看衣服上的补丁,这是?这是!吴伯!发生什么了,他的一只脚明显方向不对,这是断了!他的脸鼻青眼肿,一只眼睛都肿的睁不开了。
  那个叫醒她的衙役驾着马车往回县城走,其他衙役驾着牛车牵着马的各事其职,那三个凶徒绑在牛车上准备拖回衙门。
  佩瑶懵圈中……

  ☆、第四四章 恩情

  那个驾车的衙役在路上告诉她一切:这三个凶徒真的是三兄弟,从小就混不吝,气死爹累死老娘,没人管他们饭了,就出来靠抢劫过活,手段凶残,作案十多起了。
  这次他们衙役这么快出动也是因为收到临县通知,三凶徒抢劫了一架去庙里上香的马车。
  车里只有一个小姐和一个丫鬟还有一个车夫,结果把两女先女干后杀连车夫无一活口,而马车也被抢走。
  大概的是往这个方向来了,才会让衙役加强戒备。
  而三凶徒本来有了马车就更方便作案了,可是因为这个老伯,一直给他们衙役留线索。
  先是托人去找他们,也正好他们在巡逻,才更迅速的追了上来;还因为三凶徒驾车从官道拐进山林的时候,吴伯追在后面把车上的坐垫,隔不远就扔一个在转弯处,才指明了他们的追逐方向;最重要的是,他最后拖住了凶徒没让他们跑进深山躲起来,如果被他们躲起来,衙役也不能漫山找人了,只能放弃。
  而这些凶徒就是靠着到处躲避才很难抓住的,并且不留活口,就连张画像都没传出来。
  就连这个衙役队长也是因为,这三个凶徒是他老家那边的,混账程度比较出名,再凭借各方面的细微信息猜测出来的。
  可想而知,要是佩瑶被抓走,她就会悄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