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古代山林-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自己不知道会不会太奇怪,话到嘴边出口的却是:“我叫吴佩瑶,13岁。”
  “那是姐姐没错,我今年过年就12岁了。”佳佳道:“姐姐你娘不给你做衣服被子么?一般人家这些针线活都是自己做的呀。”
  佩瑶有些脸红:“我娘不在了,我也不会做。”
  “哦,没事,你去我家做,我让我娘给你算便宜点,以后你要想学做衣服就来我家,我让我娘教你。”佳佳热心道。
  “真的啊?那有有时间可以来找你玩么?”佩瑶一个人久了,还真有点想念前世的闺蜜。闺蜜是平常可以不联系,但是你有事一定会帮忙的人。
  小姑娘点头:“嗯嗯!可以,一般赶集的时候我都在集上卖东西,就是你知道的那个位置不变,不是集的时候我几乎都在家了。”
  两人边聊天边脚步不停,走了不到20分钟,离村口还有些距离的地方,小姑娘往右边转进一条小岔路,路很窄,两边都是一些菜地,种什么的都有。
  下了路口走过一片小树林,出现了几户人家。
  佩瑶看了一圈几户人家都是泥土房,和刚刚看到旁边的那个几乎都是石瓦房的村子比,这里真真是贫民区的感觉。
  佳佳走到最里面的那家门口才停了下来。
  两扇用婴儿手腕粗的木棒,扎成的一人高的栅栏门挡在眼前,两边院墙一米多点高,用石块和粘土堆积成的矮墙,佩瑶都能轻松的翻过去。
  不过就栅栏门用力都能推倒,也不用翻墙了,这院墙就能拦拦鸡鸭别跑出去。
  佳佳打开院门,招呼她进来。只见院子虽小却干干净净,一边一个木棍支的晾衣架上还晒着几件衣服。
  一间茅草顶的泥坯房立在院子中间,中间房门是主屋,旁边还有个偏厦是厨房。
  佳佳一边喊娘,一边招呼佩瑶进来。走进院中,看到开着的房门内走出一个妇人,妇人皮肤微黑,面容有些憔悴,梳着盘发一丝不苟。
  穿着一身有着布丁,洗的发白青儒裙,倒是干净,一看就是利索的农妇!
  佳佳口中称娘,介绍佩瑶给她:“娘,她叫吴佩瑶,是上次在集上买鞋的那个姐姐,她来我们家是要再定做鞋和衣服的。”
  听她说姐姐,佳佳娘没有意外的神色,可能上次赶集陈佳佳就把自己说给她知道了。
  佳佳又对她道:“姐姐这是我娘何陈氏…”
  还没等她说完,佳佳娘打断道:“你叫我陈婶子吧,来进屋说。”
  把佩瑶让进屋子,在外面光亮刺眼,猛一进屋,眼前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
  闭眼缓了一下才能慢慢看清,屋子里本身是有些昏暗。
  窗上的窗户纸有些旧,从下面用木棍支起一条缝透风,窗下有张破旧桌子和两把椅子。
  屋子里侧靠墙边有一张双人木床,床头被卷凹陷,看起来像是刚刚有人倚过。床头是一个高脚木柜,柜子上面还有一个针线筐。
  站在矮矮的泥草房里,微微环视一圈,一共就看到这些东西,真真是简陋!佩瑶看家里干净就挺满意了,把背上的背包摘下来放到窗下桌子上,说:“陈婶子,我要做的东西佳佳知道,你们商量一下多少手工费,等做好了我来取时给钱。”
  陈婶子说:“行,等做好一起算,小吴姑娘别担心就对给你尽快好好做,不会收你贵的。”说完给她量了身体尺寸。
  这娘俩给她第一印象就不错,人穷志不穷,干净肯干当然放心。“婶子叫我佩瑶就好,我平常可以过来找佳佳玩么?”
  “行啊!欢迎呢,你多过来找她玩,省得她个小女孩天天闷在家里陪我,一点都不活泼了。”陈婶子高兴道。
  这同大人过了明路,以后可以正大光明来串门了!
  看天色不早了,佩瑶与陈婶子告辞归家。

  ☆、第二四章 人家

  佩瑶回到集上已经是上午巳时要散集的时间了,也就是大概10点左右。
  路过集上看见一个老婆婆在集市外围卖鸡仔,哎!好巧,刚好想买几只鸡仔鹅仔就遇到了!
  在这古代养鸡都是农户自己随便养几只,主要靠不能出力的老者和孩童打草捉虫喂养,或者大人从田里归来顺便割把草来喂,不舍得喂粮食,鸡鸭鹅都是偏瘦小下蛋少。
  如果量大的话,圈养费粮费事,散养怕丢,还怕吃别人家菜地里的菜。毕竟一般农家周围都是菜园,哪个农户不是靠地吃饭,鸡要是散放它就会到处跑,要是扒拉到谁家菜地,一会就是一片辛苦种下的菜或菜苗都报废了。
  最主要影响农户养鸡的积极性的是,鸡瘟!那可是一死一片,整或一个村都会波及,有可能祸及更远,血本无归!农户不知道卫生的重要性,也不知道什么防治措施,所以少养几最安全,改善下生活,还不要什么本钱。下点鸡蛋都是用来送礼的多,或者出大力的男主人吃点补补,或者孩子生病嘴馋才能尝一个!
  所以想要鸡仔,要么特意带种蛋去找有鸡抱窝(不是所有母鸡都能孵蛋,要它自己主动趴在窝里不出来,并且体温升高的才行)的人家,请人家帮忙孵蛋;要么就是像这样,碰运气遇到卖的。
  当然也有特意孵鸡仔卖的。
  佩瑶走到卖鸡仔的婆婆面前,问到:“阿婆,这小鸡仔是多大的?”
  阿婆有些啰嗦:“刚孵出来七天,养的硬实了才拿出来的喔,这些是母鸡躲起来偷着下蛋抱窝孵的,要不然后生你可买不到鸡仔呦!”
  看她小,阿婆欺负她不懂行,其实冬天很少有养鸡仔的,一冬天都没东西喂怎么养。就连有的人家母鸡都卖了,因为冬天不下蛋光吃粮。
  佩瑶也没同老人家计较,问道:“阿婆你这多少钱一只?”
  老婆婆一听问价钱,就是有意思要买,笑的没牙的嘴都看见牙床了:“5文一只,一共七只35文!”
  是挺贵的,一只鸡正常抱窝能一下孵18—20只蛋,就是有个别没出来的算上,就这价位就90多文了,成本是10文的蛋钱和一只母鸡20多天没下蛋罢了,一般3。4文一只还差不多。
  不过佩瑶前世就有一个毛病,就是看到老病弱残就会不由自主的同情。
  也不说自己比人家多有钱,只是觉得差不多就行,不用那么计较,就是计较下来那一点对自己也不算什么,反而觉的良心不安,省了钱还不开心,让这种人挣点,自己还更高兴。
  也不是说她傻,要往外白送钱,而是只要她觉得不是过分,或者物有所值才会这样。
  她也被姥姥说过大手大脚,可是她改不了!反正没多少能帮就帮吧!
  佩瑶帮老婆婆把鸡仔装进自己的篮子,付了35文,看到老婆婆笑的像菊花一样的脸,自己也替她开心!日行一善!
  准备回去了,佩瑶快步到正收摊的肉摊上,给多多买了两根猪大骨棒磨牙。
  陈佳佳家里
  佳佳娘俩正在抓紧一切时间帮佩瑶做做冬装,就突然听到房门口一声比较尖利的女声响起:“呦!这是找到女婿还是找到汉子啦!咋聘礼都送啦!”边说还边朝床边扑来,伸手就要去拽那块放在床头柜子上,最贵的外衫布料!
  陈佳佳一个箭步挡在前面,激动的叫道:“二婶你干什么!这是别人的你别动!”嗓子都有些破音了,实在是紧张的心都扑通扑通跳的快了!小小的苹果脸争得通红!不是她没礼貌,是她二婶前科太多了!
  只见她二婶一脸刻薄像,一撇嘴伸手就要薅佳佳肩膀的衣服要把她拔拉开,嘴里还不干不净:“怎么了!怎么了!我听说你家今天来了野男人,我看看都送了什么,替你们把把关!”
  看她越来越过分,佳佳娘何陈氏的脸也气红了,本来坐在床边,噌就站起来:“老二家的你嘴干净些!当着小辈面你都胡说些什么!你听谁说的是野男人,咱们当面对峙来!那是集上小姑娘看中咱手艺,要定衣服!她不过是扮男装方便罢了!”
  听到何陈氏站起身的声音,佳佳二婶吓了一跳!有些心虚回身道:“村里都这么说,你去找吧,你有野男人送来东西,可得孝敬家呈奶奶!你得替你家死鬼男人尽孝!”她其实就是听村里纳凉的花眼婆子说看见有两人往这边来,其中一个像佳佳。
  听到她嘴里脏话不停,佳佳受不了“哇!”的一声大哭出来!“你出去!我不许你骂我娘,我娘还在生病,连吃药钱都没有!这些东西都是别人定做放这的,少了要陪的!每次有点东西你就收刮走了,还让不让我们活了!呜呜…”佳佳哭的直打嗝,语无伦次。
  二婶不依不饶:“干什么说的好像我拿了你家多少东西似的,你不得孝敬你奶奶啊,你个小丫头片子怎么那么抠!”
  孩子哭的伤心,她二婶还在骂,看看自己家家徒四壁,何陈氏也急了,抄起手边的剪刀,用力握在手上怒瞪她二婶:“你逼死我们对你有什么好处,房子也给你们住了,地也给你们种了,家呈是大房独子也被你们逼去当兵打仗了,就剩我们娘俩靠点手工吃饭你也想搅黄了是不是!”
  “你是要我们娘俩都死你家门口么!”何陈氏学不来泼妇骂街,这是她说过最重的话了!
  她二婶看到何陈氏脸色煞白,晃晃悠悠要站不住,手上青筋暴凸握紧剪刀的样子,有些害怕。
  也不去抢布料了,挪到门口:“看你说的叫什么话,我就是替她奶过来看看罢了!什么死不死的!”说完不甘心的看了一眼佳佳挡住的柜子,嘟嘟囔囔的出门去了,看来还不能罢休,八成是回去散谣言或者想招去了!
  看她出门,何陈氏精神一松,摇晃了一下,佳佳急忙扶住她并接下剪刀,哭道:“娘,我们怎么办?”

  ☆、第二五章 鸡圏

  下午,佩瑶坐在一个藤编小凳上在竹棚子下纳凉,吹着竹林刮过来清风,惬意得很!
  她手里也没闲着,在一个用竹子做的框架上用藤条编绑成鸡笼子。现在两种小鸡仔还在山洞中,分开养在草篮里,一窝小小的灰灰的,一窝嫩黄嫩黄的,一个个小毛球叽叽喳喳的都可爱的不行。
  野鸡仔太小了还不能下地,没有母鸡带领着凉了就不好养活了
  她准备野鸡仔大点,约一个星期吧,就把它们都放到外面笼子里养,早晚用草帘子把笼子盖上挡风,白天透点光给它们适应,半个月就可以下地了。
  先围块小地方让鸡仔散步练习吃草籽虫子什么的,等养习惯傍晚会自动回窝的时候,它们也大点了,不会被林里其他动物欺负的时候,就可以扩大范围,散养到竹林里,当然还是要用篱笆围起来的。
  其实这么麻烦也是因为没有母鸡的关系,如果有母鸡妈妈带领,一切问题都不存在了,鸡仔被孵出来几天就可以跟着鸡妈妈的屁股后面到处溜达。
  冷了有鸡妈妈的翅膀呢,鸡妈妈会把它们照顾的很好,还会教会它们本领和养成跟母鸡一样的习惯,比如如何快多准的找到虫子和傍晚自动回窝睡觉。
  噢,佩瑶代替了鸡妈妈的位置,痛并快乐着。
  手中动作不停,上上下下藤条翻飞,横竖交替。
  三条并一排,形成网格状,中间交叉位置留了麻将大小的空洞,使笼子里透光通气还结实,还不容易钻进老鼠之类。
  而笼子底是用竹竿做主杆,粗竹坯子条光滑面朝上做的网状笼底,这样可以把鸡粪透过空洞漏到笼子外面,方便清理。
  不但如此,她还巧妙的做了机关,笼子是二米多长,宽高都有半米,下边有六根30厘米柱子腿支起。
  在笼子的侧面留的一个中间位置做入口,用一块同样大小的藤门在下边沿绑成活动机关。这样藤门向上关起用插销就能挡住,打开的时候藤门斜垂落地,可做为鸡仔的梯子,当然,鸡仔长大就用不到了,一下就能跳进笼子,哪怕跳到笼子上边蹲着都很容易。
  一下午时间,鸡笼子做好了,放在竹棚下阴干。
  等过几天小鸡能下地了,在笼子里一角铺上甘干就行。
  晚上天快要黑透了,多多趴在洞里离火堆稍远的地方,啃着它的大骨头。
  骨头本来就没什么肉,又熬了汤,还被佩瑶用菜刀背斩断吸了骨水。
  可以说多多对着一个光溜溜的骨头是没什么办法吃的,最多舔舔闻闻味,可它乐此不疲,吃不完还会藏起来如同宝贝一样。
  佩瑶也闲来无事给小鸡仔换了草叶垫,加了食水,就着火堆的光亮,拿柴刀劈了些竹坯子和编了一条三四十厘米宽的长条草帘子。等有空可以寻个地方把竹坯子插进地面,并把这条草帘固定围在竹坯子上,这样能挡住小鸡跑不出去。
  要上床睡觉了,突然拍了一下脑门!光顾着想着小鸡仔了,自己上午去集上最重要的事没办,她嫌晚上有些凉,准备弄个凉被还没影呢。
  幸好今天又比昨天暖了点,感觉温度还算正好。
  盖着厚被单躺在床上,双手枕在头下,眼皮下的眼珠骨碌碌的转着。
  佩瑶一时间睡不着,在床上翻来伏去的烙饼子。思维天马行空,一会想卖药草银子好挣一些,明天上山除了收集能储存的食物,还要多多的割些药草,尤其决明草,不知道去县城会不会价钱还高,县城里是什么样?
  又翻了个身,想起了卖药草就想起了赶集和新认识的小妹妹,她家那么穷困看起来过的还不如自己,周围也都不是富裕人家,要是自己穿来的是这种人家怎么过呢。。。。呼。。。。…
  天亮了,吸着新鲜的山林空气,听着悦耳的鸟鸣,佩瑶站在院子里抻懒腰转胳膊的活动身体。
  稍后把自己,多多和十一只鸡仔,一共十三个肚子喂饱。
  小野鸡仔出壳了两天,长得很快,明显毛毛都蓬松浓密的多了,吃的食量也见长。
  她有试过把两种鸡仔放一起玩耍,可是没想到完全分了两拨,互不靠近,和她之前想象的一群家鸡带着野鸡不会丢的景象完全不同,看来要像姥姥说的,等野鸡长大了剪掉翅膀上的羽毛或者用绳子绑上腿让其跑不起来,要不然野鸡会飞走的。这么大的山,野鸡飞出去可就找不回来了。
  (未完待续)

  ☆、第二六章 妈妈

  入秋的这段时间跑了山上不少地方,近处好采集的食物都收回家了,山洞里的架子也都摆的快满了。
  佩瑶看存货不少,自己感觉差不多能吃到开春了,再在每个集市都背些米回来,再上山砍点柴备上,过冬妥妥的。
  现在就是丰富品种就可以了。
  深秋的天气有些风大,中午太阳也有些垂暮的感觉,没有前一段时间那么热辣了,整体就是又要下雨节奏。
  看天气逐渐凉爽,佩瑶也把惦记了挺久的活计提上了日程:腌酸笋!
  刚来竹林的时候很少挖竹笋是因为,新鲜的竹笋没有好的配料,做出来的菜也没什么味道,虽然佩瑶能把竹笋的苦涩都去掉,可是没有配料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后来有钱买材料也能买更多吃的,也就没心思做笋吃了。
  她会腌酸笋是跟一个善良的阿姨学的,那个阿姨对她的性格影响也很深。
  那是刚出来干活,在工艺品厂当学徒的时候。
  厂里不包吃不包住,一个月才几百块学徒工资。
  佩瑶年纪小又是刚出家门,颇有点倔不愣的,宁肯在这里吃苦也想学点手艺,而不是像其他同村小姐妹那样,当个服务员洗头妹啥的有小费拿。头一年过年回家时,还被穿得时髦的小姐妹笑话她傻。
  那时候挣的钱少,还要留给经常生病的姥姥大半,剩下那点钱吃住都很紧张。每天买点馒头包子什么的对付,偶尔喝个豆浆豆腐花什么都算改善生活。
  就连晚上都是睡在厂里,领班休息室的长条椅上,代价是打扫工作区的卫生。
  在最苦的那段时间是教她手艺的师傅陈阿姨,伸出了手帮她一把。
  师傅把她带回租赁的小出租屋说,你就和我一起住吧,吃饭自己做就行,你在厂里太招罪了,实在让人看不下去了。
  陈阿姨虽然是师傅,挣的也多,可是她有一个有心脏病的女儿。老公在检查出女儿有病不久就不告而别了,全靠陈阿姨一人又当爹又当妈养女儿。
  好不容易养到14岁也没钱做手术,全靠住在医院做保守治疗。
  陈阿姨也是天天加班到深夜,有时间就去看女儿,辛苦无比。
  也就是陈阿姨善良才会收下自己这个徒弟,那时候人人敝帚自珍,挣钱还来不及没人愿意耽误时间教个小丫头片子。
  是以佩瑶深深的感谢善良的陈阿姨。
  虽然陈阿姨说不管她饭,但是隔三差五就会自己少吃,省下点饭菜给她,说做多了让她帮忙吃掉,对她实在是颇多照顾。
  有的时候阿姨也实在是手头紧,就会吃一段时间酸笋下饭,因为笋是当地特产,便宜极了,论堆连卖带送。
  那个时候佩瑶几乎都把善良的陈阿姨想象成妈妈的角色,依赖万分。
  可是阿姨在她手艺学的差不多的时候,就因为女儿病重离不开人,就辞职不在厂里做了。
  她也在阿姨那学会了酸笋的做法,就连后来学厨的时候学会了更多腌笋做法,她还是最爱那口简单易做的酸笋。
  用文艺点的话来表达,有妈妈的味道!
  带着多多去了竹林挖了一大篓竹笋,就坐在山洞口阴凉处剥笋皮,一个个胖乎乎的竹笋,一层层皮被剥掉,最后就剩大概三分之一大嫩黄嫩黄的。
  剥了一些就把笋尖横着切一刀,笋根竖着十字切两刀,这样就会大小差不多还容易入味,切好的就放进装了泉水的坛子里,直到全部切完。
  一大坛切好的笋用泉水泡多几个小时,再拿一个干净坛子,摆在洞门口角落,把泡好的笋捞到进去,再放大两勺子盐,最后顺坛沿慢慢把洗黎米时留下的洗米水注满到坛口。
  佩瑶突然想起来加上辣椒一起腌更好吃,酸酸辣辣,想想都流口水。
  从洞外的地头揪了一大把红辣椒,洗净塞紧进坛里,水都溢出来不少。
  最后盖上盖子,又在上边压了一块石头,酸笋就算做好了,看这天气温度等十天半月的就可以吃了!
  心里想象着酸笋酸酸辣辣的味道,边流口水边觉的肚子饿了。
  佩瑶拿出面板,用小麦面掺了点黑面和了一块面团,稍微让面醒了会儿,就用擀面杖擀成薄面饼,撒了些干面粉免得粘连,往返折叠成扇子型再切成一指宽,把切好的面条抓起抖开,就是俗称的手擀面。
  烧了一锅开水下进面条,搅拌三四分钟就捞到碗里用泉水过凉,再把一根黄瓜切成丝码在面条上,拌上小葱酱!一碗美味的炸酱面就出现了!特爽口开胃,一大碗面条佩瑶两分钟就吃完了,可见受其欢迎程度!
  微熏的午后,一个秀丽的少女,倚坐在竹棚的柱子下,揉着微凸的肚子,望着摇摆的青翠竹林纳凉发呆…
  ——————————————
  感谢197067书友的推荐票,新书的动力源泉!

  ☆、第二七章 降温

  半夜果然下起雨来,佩瑶睡着都被冻醒了,裹着被单瑟瑟发抖。她起身把一个晒干菜的薄草帘子盖到被单上面也能没管多少事,上次下雨还有些暑热未散,没感觉怎么样,最多过后的早晚会凉点,这次就下雨的时候就更冷了。
  实在是受不了了,看时间感觉离天亮还早着,没办法,下地去把火堆升了起来。点着柴火,在火堆上边架了一个砂锅,装进之前存在大坛子里的水烧水。没过一会,砂锅里的水就开始从中间像外翻起了水花,佩瑶用水勺舀了开水装到竹筒杯子里慢慢喝着。
  她坐在火堆旁边双手握着热热的竹筒,身体慢慢的缓和过来,暖暖的有了从心里开始热乎的感觉。火堆是在山洞中间位置的,她把藤凳子向后挪了挪,身子向后倚在干菜的架子的角头上,姿势舒服了,本来有些精神的头脑又开始有些昏沉,看着前边火堆的光亮照映着滚滚的烟柱向上升腾。
  她的目光有些发散,心里确是还在考虑,这洞里通风不错才能这么点火堆,等到冬天,山洞口那里一定是要用草帘什么的挡好档严,那这些柴烟怎么散出去?就靠洞中的那几点通风孔洞也是肯定不行的。
  再个是自己考虑不周了,这才秋天就冷的不行,那到冬天就是有棉衣棉被,在睡着的时候体温也会下降,洞里也没有热源,哪怕是山洞的特性是冬暖夏凉,也会把被子冻透把自己冻僵吧?
  怎么办呢?被子也不能太加厚了,七斤的被子压在身上就已经够重了,前世自己和姥姥就是盖的这种大棉被,沉沉的压的人喘不过来气。头露到被子外面冻的冰凉,呵气都是白雾,破旧的房子不知道哪里通风,就连一晚上点着炕下的小煤炉,也就能让身下热乎点。多少次早上的时候她都是在褥子下醒来的,身上是重重的褥子和被子,肚子贴着炕席上的热源,不爱起身穿衣…
  热源!火炕!佩瑶有些昏沉的脑袋突然有亮光照进,在山洞里盘个火炕怎么样?自己虽然没盘过炕,却在家里炕洞堵了时候,姥姥请邻居来扒炕通灰,再次铺好的时候,她是在旁边全程打下手,还好奇的又看又问。邻居大叔也没不耐烦,当逗她小姑娘玩,有问就答。
  虽然自己没经验,可有理论和助手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