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王夫人的重生时代-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惩罚。我们如今分了宗,不过各扫门前雪罢了。”
  这番话说的虽无情了些,却也有理,贾母想想两个儿子,大儿子没本事,若再没了家业,以后更不知道怎么过活,二儿子在工部熬了大半辈子,熬油一样,才坐到了侍郎的位置。三个孙子,寒窗苦读这么些年,好容易有了个功名,重孙子更是仕途是蒸蒸日上的时候,几个孙女儿虽嫁了人,却都各有各的苦,元春更是已被东府连累过一回了。她就是为了这些儿孙们,也不能再管这事儿了。
  “罢了,你说的有理,”老人家疲倦的叹了口气,“忙你们的去罢,再打发人去问问,石家那边一切可都顺利。”
  几人见贾母面色不好,也都不敢打搅,纷纷退了出来。
  几人一面走,一面说话,问道:“听说昨儿那边送了东西过来,太太没叫收?”
  “可不是,谁知道是什么赃物呢,我如何能收。”王子萱道。
  凤姐点了点头,深以为然,邢夫人皱眉道:“只怕到时候有人说我们家太无情了。”
  凤姐冷冷道:“从前又不是没人说,我们倒也不怕了。”
  王子萱道:“话虽这么说,只这几日咱们也别太张扬了,还是小心些是好。”
  凤姐应了,拉上黛玉往议事厅去。
  王子萱则让来喜家的去打听,“昨儿跟珍大爷一块赌钱的还有谁?”没有上面的意思,官府如何敢拿人,只看看这次都有哪些人,就知道皇上想动谁家了。
  来喜家的去了半日,至中午才回来,“不问不知道,这一问,可不得了,连南安王家的大哥儿都抓到牢里了,这会儿南安太妃正往宫中见老贵人去呢。”
  王子萱不禁纳罕,这南安王的大哥儿一向老实,什么时候和贾珍鬼混到一起的,不过因了探春的事儿,他们家与南安王府关系越发冷淡了,这一回,她倒有几分幸灾乐祸。又问:“还有谁?”
  来喜家的又说了几人,皆是与贾珍素来要好的世家子弟,其家族也都是干了不少龌龊事儿的。幸亏这几年荣府因出了几个进士举人,素日来往者也多是科举出身之人,除了几家联络有亲的勋贵,他们是很少和别的世家来往的。他们遭殃,倒与荣府关系不大。
  来喜家的又道:“还有封家一个旁支的少爷,与薛大爷和珍大爷向来关系甚好。”
  王子萱闻言不禁凝眉沉思,看在大皇子的面上,皇上一向对封家都很留情面,蕙妃这一支也一向很规矩,如今突然变了脸,拿个旁支子弟下手,不知为何。
  她怕薛蟠乱了阵脚,又多管闲事,忙让人去给薛姨妈传话,“只说这事儿非同小可,千万不要轻举妄动。”
  薛蟠虽义气,却也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况且封家人还没动作呢,他一个外人,操得哪门子闲心,遂并不将此事放在心上。
  贾兰回来,贾母就叫他进来,问道:“可听到什么消息了?”
  贾兰道:“只知道顺天府正在审,我也不好多打听。”
  贾母点点头,“也是这个理儿,你还是什么都别问的好。”
  贾兰应了,正吃晚饭,贾琏回来了,贾母又问那边如何,贾琏道:“一切都顺,石家老爷太太也都是明理之人。”
  贾母叹道:“那就好,以后的路就要看四丫头自己怎么走了,我们也管不了那么多了。”又问:“你看宝玉那边如何?可还缺什么不缺?”贾琏昨晚就住在宝玉的宅子里。
  “老祖宗放心罢,什么都不缺。”贾琏回道。
  贾母这才放心,又让贾琏回屋去歇着,“你们小两口都辛苦了,回去罢。”
  凤姐道:“多谢老祖宗体贴了,只我是个没福气的,今儿怕是还要忙一阵子呢。让二爷自个儿先回去罢。”
  众人都问:“这么晚了,还忙什么?”
  “听说那边这几日人心惶惶的,我怕有那不知轻重的暗通消息,将些赃物带进来,就算没有,传出些风言风语的也不好。我少不得亲自带了人各处查一遍,给他们提提醒儿。”凤姐道。
  贾母、王子萱都赞许地点点头,贾母道:“你想的周到,正该如此,如今我年纪大了,想不了那么多了,你两个太太也都人多事杂,幸亏有你。”
  贾琏还没走,听贾母如此夸凤姐,就笑道:“老祖宗再别夸她了,夸得她眼睛都长到脑袋顶上去了。”
  贾母笑道:“得了,怕是你们不服罢,若你跟你媳妇一样本事,我也这样夸你。”
  贾琏苦着脸道:“我笨嘴拙舌,办事又没她精明,这辈子恐怕是累死也比不得她了。”一面说,一面唉声叹气。
  逗得众人都大笑起来,贾母指着贾琏夫妇笑道:“真是一对猴儿。”
  王子萱笑道:“老祖宗也着实偏心,琏哥儿办事也一样周到呢,这不刚把四丫头的亲事办妥当了,要没了琏哥儿,珠儿又不在,兰儿辈分又小,这些外面的事儿可就没人了。”
  贾母大笑道:“瞧瞧,连你二婶子都替你抱不平来了。是我偏心,是我偏心,”想了想,又道:“跟我说说,想要什么赏?”
  凤姐道:“老祖宗快别这样,倒把他捧到天上去了。办这些事儿还不是应该的。”
  贾母笑睨凤姐一眼,“怎么?只准我赏你,不准我赏他?反正都是给你们夫妻俩的,赏他不就等于是给你了吗?”
  凤姐闻言一笑,对贾琏道:“老祖宗都这么说了,爷也就别客气了。”又指着贾母屋里的多宝阁,“老祖宗的好东西躲着呢,你尽管捡着好的说。”
  贾琏却收了玩笑神色,迟疑了半晌,众人凑趣着又催了几次,贾琏才支支吾吾,红了脸道:“老祖宗的好东西,我是不敢想的了,我只想跟老祖宗求一个人。”
  此话一出,凤姐就先忍不住变了脸色,贾兰、贾环都知凤姐脾性,忙给贾琏使眼色,贾琏却仿若未觉,道:“老祖宗身边的晴雯姑娘,今年年纪也不小了,孙儿想……”他见贾母脸色倏地一沉,不由止住了话头,不敢说了。
  屋里一下子安静下来,有看贾母的,有看凤姐的,也有看晴雯的,晴雯此时正站在贾母身后,闻言不由脸涨得通红,瞪了一眼贾琏,往里屋去了。她本生得风流,这一瞪,在她自己是怒,在别人眼中却成了带了几分埋怨的娇嗔。
  王子萱眉头一皱,这个晴雯,前世勾引宝玉,这回又勾引贾琏,着实是个妖精。
  作者有话要说:天气好热,码个字大汗淋漓的。
  今儿本想补上的,早上家里又来人,于是今天只有一更了。
  另外,这文儿大概还有三四万字完结,也就是十来章了。


☆、75第七十五章 诸事

  凤姐养好身子后;就把秋桐打发出去了,平儿又不敢与贾琏常在一处。下人们又怕凤姐威势,个顶个的老实,贾琏偷吃不得,越发难耐;平时不过拿清俊小厮泻火;
  因这一年内家中事多,他常往贾母屋中来;便对娇俏风流的晴雯动了心思。可晴雯偏偏是个眼高于顶的,根本不把他看在眼里。
  贾琏正苦于如何得手;机会就来了。若真能趁机求得贾母恩典,到时候凤姐看在贾母的面上,也不敢拿晴雯如何。
  可他却没想到;贾母本刚对他这个大孙子多生了几分好感,因为他这一请求,却是烟消云散了。老人家心里不免暗暗叹息,大孙儿行事虽伶俐,却着实太花心了些,终究不能成大器。但当着这么多人,她也不好说什么重话,免得邢夫人又要说她偏心,只忍着气道:“晴雯那丫头的确是个好的,只可惜,她已说了人家,我可不能因为你反悔。”
  “说了人家?”贾琏不禁诧异,他前几天才跟晴雯的哥哥打听了,并未听他说晴雯订亲之事。
  “可不是,赖嬷嬷已说了赖尚荣的小厮牛二,年底便要接她过去呢。”贾母道。
  贾琏闻言也只跌足叹息,反是里屋的晴雯闻言双腿一软,瘫坐在了地上,几个小丫头忙上前扶她。她当即就要出去求情,却被琥珀拉住,“你这时候就别跟着添乱了,难道你真想跟着二爷?”
  晴雯哭着摇头,琥珀拉她坐到椅子上,“你先别吵,老祖宗这是骗二爷呢。”
  因有了这一段小插曲,贾母也没心情说笑了,打发各人回去,叫来晴雯,道:“你是个伶俐孩子,想必你也是不愿跟了琏儿的。”
  晴雯不语,只低头默默落泪。
  贾母叹了口气,“你本是赖嬷嬷送我的,我如今便把你送回去罢。”
  晴雯哭道:“老太太千万别,奴婢宁愿一头撞死,也不回去。”
  贾母慈爱笑道:“我知道你担心什么,你放心,我跟赖嬷嬷好好讲,不叫她为难你就是了。”
  晴雯还想再说什么,却见贾母疲惫地摆手,“去铺床罢,今儿我也乏了,想早些睡。”
  晴雯只得伺候贾母睡下。
  之后几天,常有官兵出入宁府,搞得荣府这边也人心惶惶,流言满天飞,凤姐回去跟贾琏大闹了一场,正心情不爽,抓了几个悄悄出去打听消息的处置了,下人们这才安生下来。
  至第四日上,便传来消息,圣上念及宁公之功,从轻发落,削了宁府爵位,抄了部分家产。
  贾母闻讯,先头只唏嘘几句便罢。
  这日正好赖嬷嬷来,贾母与她商议晴雯之事,“这孩子这些年服侍我也算尽心了,针线又做的好,长得又讨喜,我倒是想一直留在身边的,只是她年纪大了,不好耽误了她,我留心看了看府里这些奴才们,也没个配得上她的,倒不如你带回去,替她找个人配了罢。”
  赖嬷嬷也没多想,便答应下来,“我先回去留意着,有好的就来告诉您,您看行了,再接她回去罢。”
  贾母点点头,主仆俩正说闲话,却见小丫头进来道:“东府珍大奶奶来了,要见老祖宗。”
  贾母微微蹙眉,“叫她进来。”
  不到半个月时间,尤氏却仿佛已老了十几岁,两鬓竟已见了几根银丝,她只穿了件秋香色绸布衣裙,乍一看,比荣府奴才还要简朴。
  贾母见她如此情形,不由心生怜悯,又听尤氏道:“打搅老太太了,不知老太太这儿可有人参没有?借一只给我,以后若能还,我们必定还。”
  宁府从前虽不如荣府,却也是百万富贵的家业,别说一只人参了,就是十只百只也拿得出来,贾母叹了口气,便吩咐琥珀,“去拿两只上好的参来。”
  琥珀领命而去,贾母又问尤氏,“是谁要用人参?”
  尤氏滴泪道:“大爷从牢里回来就病倒了,吃了几服药竟不见效,大夫说要用人参,家里如今除了那么个空房子,什么都没了,哪买得起人参,实在无法,便来求老太太了。”
  贾母闻言不语,也红了眼圈,琥珀已拿了个匣子出来,贾母道:“快回去罢,若还缺什么,尽管来要。”
  尤氏谢过,接了人参去了。
  这一来,贾母不禁又添了心事,跟赖嬷嬷感叹一回,晚饭时,又吩咐凤姐,“给他们送些好药材过去,只别让外人知道了。”
  凤姐虽不爱多管东府诸事,却也只得应了。
  正好贾代儒重病,贾兰看望归来,对贾母道:“今儿太爷跟我说了两件事,一是要咱们另选先生,二是分族学。”当时宁荣二府分宗,只分了族谱和宗祠,却因事儿匆忙,未来得及分家学。
  贾母道:“他们家如今还有谁在学里?”
  贾兰想了想,答道:“只有东府大哥儿一个人。”
  贾母沉默半晌,叹道:“那孩子怪可怜见儿的,若分了族学,他更没处去了,不如就先别分了罢。”
  贾珍、贾蓉有罪,大哥儿却是无辜,很该给他个念书的机会,贾兰遂应下了。
  贾母又问他,“你太爷身子如何?”
  贾兰叹了口气,道:“大夫说不过熬日子罢了,孙儿做主给了先给了十两银子。”
  贾母赞许的点点头,又不禁叹息,“我们这些老人,一个个的都没了,就剩下我一个孤鬼儿。”
  众人见贾母近日常发悲音,不免又劝了一回。
  从贾母屋中出来,贾兰便到前院与贾政商量,“家学的课已耽误了小半个月了,老太爷嘱咐,叫老爷另请先生呢。”
  贾政点头道:“请先生且需一段时日,这段日子学里可怎么办?”
  贾兰想了想,“正好三叔在家无事,朝廷里一时半会也没合适他的缺,倒不如让三叔先管着罢。”
  贾环的学问比宝玉还胜一筹呢,教族里子弟自是够了,“学问倒是过得去,只是他年纪太轻了些,怕那些人不服他管。”
  贾兰不以为然,“不过代管一段时间罢了,等请到了合适的先生,便不叫他管了。”
  贾政便答应了,将贾环叫来嘱咐一番,“这些年族学越发不成个样子,你正好去好好整顿整顿。”
  贾环应了,果真使出各种手段,将族学里的子弟们制得服服帖帖。
  又过几日,贾代儒终是撒手去了,荣府官中出了四十两银子,贾母又给二十两,贾赦、贾政各给了十两,代儒的学生们也都出了银子,总共加起来得有一百来两,丧事倒也办得十分风光。
  贾母因东府之事心里不受用,至生日时,王子萱、凤姐便叫请了一班小戏,叫回宝玉,下帖子请了众亲戚,好好热闹热闹。
  到了这日,却只来了王子腾夫人和宝钗夫妇,薛姨妈因身体不好故不能来,封氏要伺候婆婆,又加蕙妃自尽,封家倒台,故也不愿露面,元春则是临近产期,不得出门,蒋太太担心媳妇儿,也没来。牛夫人也说有事不能来。
  贾母看了两出戏,和王子腾夫人说了几句话,便觉得没意思,回屋躺着去了,众人见老寿星走了,也不敢自己看戏,略坐了坐,王子腾夫人和宝钗夫妇便告辞了。
  众人来至贾母房中看望贾母,见老人家躺在床上,面色也不似从前好了,又加吃了些油腻东西,越发觉得难受。
  王子萱又忙叫请张太医来,张太医摸了脉,只道:“老人家毕竟年纪大了,再如何调理,也恢复不到从前了。老夫只能开几剂药,不叫老人家太难受罢了。”
  众人会意,都不免伤感,回屋时,王子萱便与贾政商量,“宝玉的婚事怕是不能再脱了,明日跟宝玉商量商量,就定在今年腊月罢。”
  贾政点了点头:“你多上点心罢,虽说外甥女儿父母都不在,咱们却也不能亏待了她。”
  王子萱道:“我晓得的,这些年我何曾亏待她了?再说就是我想亏待,老祖宗也定是不依的。”
  次日,王子萱叫来宝玉,“你和林丫头的婚事虽早定了,却拖到了现在,昨儿张太医的话你也听到了,你们好歹得趁着老人家还在的时候把事儿办了罢。”
  宝玉闻言不免落下泪来,“自然是该如此,只林妹妹无父无母,林家又没人,这事儿可怎么办,总不能让她抛头露面操持自己的婚事罢。”
  这事儿王子萱早想了,“我想让你舅母认了你林妹妹做干女儿,这样一来,就好办了。”
  宝玉闻言大喜。
  王子萱道:“你先回去罢,过几日事儿定了,就叫人去收拾房子。”
  宝玉应了,先回扶风去了。
  王子萱又跟贾母、黛玉商量了,两人都只有同意的,那边王子腾夫人也是和黛玉相熟的,素日本就爱她为人,听说要认她做干女儿,便欣然答应,还又准备了好些头面首饰给黛玉添妆。
  两家又形式化的走了一遍纳采,问名,纳吉,纳征,最后将亲事定在了腊月初三。
  作者有话要说:本章杂事一堆,越到快结局越难写,千头万绪的。
  而且电脑还各种抽,昨天码好的文,今天一早全乱码了,气死我了。
  大家将就着看吧,争取明天写好点。
  继续修我的文档去。


☆、第七十六章 终章

  这一年的冬天;荣府上下都格外的忙碌;一是准备宝黛的婚事,二是给贾母请医问药;三是元春、迎春都得了儿子;洗三、满月;府中都要派人去;四是朝中动荡;封家倒台,大皇子由皇后抚养;几个跟封家要好的世家皆抄了家,京城上下人人自危;荣府自然也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至腊月初二,宝玉快马回京,一切家里都准备停当,就等他第二日一早去王家接黛玉了。
  黛玉在王家已住了两日,王子腾夫人晚上来看她,见她正在灯下默默流泪,边问紫鹃:“姑娘这是怎么了?”
  紫鹃道:“这不想起姑老爷和姑太太来了,写了几句诗,就落下泪来。”
  王子腾夫人叹了口气,“你们太太就担心她这样,特地派人来嘱咐我,叫我来劝劝,别明儿哭肿了眼睛不好看。”
  黛玉在里间听到了,起身迎出来,“干妈怎么来了?”又嗔紫鹃,“干妈来了,还不请进来坐,站在门口冻着了怎么好。”
  王子腾夫人笑道:“我也刚来,她正好出来,就说了几句话。”又问:“东西都准备妥当了?”
  “都准备妥当了,”黛玉一面引王子腾夫人进屋,一面道。
  王子腾夫人点点头,道:“你婆婆惦记你呢,怕你哭,叫我来瞧瞧。”
  黛玉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低头不语。
  王子腾夫人柔声道:“好孩子,不是我替你婆婆说好话,她这些年对你,算是真心实意的了,你小时候身子弱,她常担心,几次问我寻名医呢。”
  黛玉微微点头,“舅母对我的好,我自是记在心上的。”自打她进荣府,二舅母就从未刻意为难过她,这次让她认王子腾夫人做干妈,虽有私心,对她却也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
  王子腾夫人接过紫鹃递过来的热茶,又道:“宝玉这孩子呢,不用我说,你也知道他天生一股子痴性子,你们明儿拜过堂,后日给你公公婆婆敬过茶,就要往扶风去了,到时候一切可都得靠自己,”
  黛玉默默听着,眼前却浮现出母亲慈爱的面容,若是她在,自己如今又是怎样的情形呢?
  王子腾夫人又嘱咐几句,便回去了,黛玉这一晚终究是没睡好,一时想起父母,一时想起宝玉,一时又担心日后的生活。
  一夜辗转反侧,第二日起来,脸色便不是很好,紫鹃只得用厚厚的铅粉替她掩盖眼睛下面的青黑,正化妆时,宝钗、惜春、岫烟联袂而至。
  黛玉就对她们笑道:“这妆也太浓了,我自己都认不出来了。”
  宝钗笑道:“你认不认得不要紧,宝兄弟认得就行了。”
  黛玉嗔道:“宝姐姐何时也学得这样会取笑人。”
  宝钗嘻嘻一笑,“今儿不取笑你取笑谁去?”又凑近了看黛玉的耳坠子,“这珍珠坠子可真精巧。”
  紫鹃道:“这坠子是当年姑太太留下的,因和今儿的簪子配,便拿出来带了。”
  惜春道:“到了那边,姐姐可要把好东西收拾好了,别叫人家惦记了。”她的嫁妆在京城也就能算个中上,到了扶风县,却也惹得县里众人眼红,还不知明日黛玉的嫁妆要如何轰动呢。
  黛玉道:“我都省的,明儿过去只带了几件家常衣服,反正过年还是要回来的呢。”
  正说话间,听得外面吹吹打打的,宝钗道:“迎亲的来了,快点快点。”
  喜娘便给黛玉盖上了盖头,扶出了屋子。
  因王子腾夫妇到底不是黛玉亲爹妈,倒都没什么舍不得的,黛玉也未曾流泪,由王仁将她背上了花轿。
  一路上围观者甚多,轿子走得很慢,大半个时辰才到了荣府。拜过堂,众人簇拥着新人入了洞房,宝玉接了盖头,只见黛玉仿佛画中走下来的仙子一般,秀美绝伦。从前相处的一幕幕从脑海中掠过,宝玉不禁呆了。
  凤姐笑道:“好像没见过一样,呆了这半天。”
  众人都哄笑起来,黛玉羞红了脸,低头不语。还是元春笑着提醒道:“愣着做什么,快坐下喝交杯酒了。”
  宝玉这才回过神来,坐在黛玉身边,也不好意思的红了脸。
  凤姐啧啧赞道:“真是一对金童玉女,”又对惜春道:“四妹妹该把这情形画下来才是,给老祖宗挂在屋里。”
  惜春素喜黛玉人品,见他们能忠诚眷侣也十分开心,“好呀,我明儿回去就画。”
  众人又拿一对新人取笑片刻,喜娘便笑吟吟说起了吉祥词儿,喝了交杯酒,宝玉就往外面去了。
  里面的热闹喜庆王子萱是看不到了,她此时正周旋于几家诰命之间,几家不熟的,自是满口关心今天的喜事,像蒋太太这样相熟的,则更关心贾母的身体,“老人家看着瘦了好些,大夫怎么说?”
  王子萱摇摇头,低声道:“不中用,今儿是老人家高兴,硬撑着出来的,前几日连床都不能下了。”贾母的病,全家上下心中都有数,该预备的,暗中都已经预备着了。
  蒋太太微微叹了口气,“那边府上的事儿,老祖宗可知道了”
  “如何能瞒得住,昨儿那边做法事,老祖宗听到动静,小丫头们瞒不住,便说了。”
  蒋太太道:“这也真是不巧,那边丧事,这边喜事,虽是已分了宗的,人家少不得说闲话。”
  王子萱道:“可不是么,我们家冷漠无情的名声算是坐实了。”
  又说了几句话,这边开了席,大家热闹一回。
  宝玉在外面,被蒋正谦、张宗明等人拉着灌酒,贾兰、贾环帮着挡酒,到最后,反是贾兰和贾环醉了,宝玉只是微醺。打发了众人,回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