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全世界都是NPC-第1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叶文英看看父亲,心说:原以为父亲是个正人君子,原来也是个心里黑的。
叶武英忙表现道:“对,不管御林军知不知情,这都是个好机会。燕王自动送上刀来,我们不能不用。”
叶权英沉稳的说:“三日后,我们与燕王约定,次日晚间,以火光为号,我军先偷袭御林军,燕王看见战起,必信以为真,率军出城来战。两军合围,可灭御林军。若御林军知晓先机,先退了。我们也当追杀一阵,让燕王放心,才好入济州城。”
叶老侯爷抚须,微笑点头。
叶文英摸摸脑袋问:“那明天我们还打不打济州城?”
“照打不误!”叶家其他男人异口同声的说。
说完,其他四人相视大笑。不打怎么行?不但要打,还要狠狠的打。不这样打,御林军会起疑心,不这样打,燕王怎么会着急?
叶文英郁闷了,他们这么同心,显得自己好蠢。哎,家里全是阴谋家,他这么单纯善良,这日子不好过啊!
当晚,果然有人偷偷到御林军大帐报信,说叶家与燕王暗中秘密往来。
御林军统帅崔岭不太相信,因为叶家表现得一直很听话,皇帝说打宋王就打宋王,说打鲁王就打鲁王,让去跟晋国百万大军死磕,他们就真拼命去打了。现在又听令来打燕王和赵王。
一个小将官突然来说叶家跟燕王私通,崔岭自然不肯相信,或者说是不愿相信。
现在只要平定济州,天下就太平了,剩下一个辽王在北方,完全成不了气候啊!要是叶家站在燕王一边,那仗又有得打了。夏皇的皇位都坐不稳了。崔岭当然是很不想听到这种消息的。
但是叶家呈兵三十万,兵力超过御林军和燕赵联军的总和。叶家一旦背叛,后果极其严重。崔岭吩咐下面人,小心戒备,准备明天看看叶家有没有异状。
明天,御林军和叶家约好,联合攻城的日子。
次日,御林军十万大军攻北城,崔岭命人时刻观察叶家的攻势。结果探子报告,西城和南城,叶家都在拼命攻打,打得比御林军凶猛多了。
崔岭大笑,立时就放心了。只当是有人对武安侯立下大功心存嫉妒前来诽谤。
后面连着两天,探子都说叶家仍在猛攻,几次差点攻占城墙。每天叶家都伤亡数千人,打得燕赵联军死伤惨重。照叶家这样拼命法,不用半个月,济州就要守不住了。
崔岭就更放心了,将对叶家的戒备也放下了。
第三天晚上,定国公秋山蒙着头,亲自来叶家大帐。
定国公秋山与叶老侯爷素来狼狈为奸,曾是多年盟友。秋山曾在朝中多次为武安侯说好话,消解朝廷对武安侯的戒心。为武安侯在洛州的事行种种方便。
武安侯也曾奉上大笔赂银,帮定国公干过不少他不方便出面的坏事。还曾派雪英为定国公杀了两湖总督,让秋山的儿子得到这个重要职位。
两人相见,格外的亲热。两人叙了会当年的交情,表达了再次合作的决心。
定国公与叶老侯爷立下血誓,共同辅佐燕王登基。事成之后,雪英为皇后,侯爷封世袭安西王。以洛州、凉州和雍州为安西王世袭封地。
定国公也是逼急了,他一个人顶不住,只能让出大半利益给武安侯。
次日晚上十点,叶老侯爷率领全军偷偷移师到御林军后方,突然发起攻击。御林军措手不及,被杀入营中。
叶家军一进营,就四处放火。御林军人人惊慌,一时组织不起象样的抵抗。
济州城上,燕王、赵王和定国公看了大喜,立即率领大部人马出城,夹击御林军。
当晚城外杀声震天,崔岭看着两面攻来的敌军,后悔不已。眼看无路可逃,崔岭拔出宝剑拼命,他想要冲出重围,哪里冲得出去。最后,崔岭力竭战死。御林军全军覆没。
叶家与燕王会师,燕赵联军正欢呼胜利。
武安侯一声令下,叶家军合围过来,对友军举起了屠刀。
第179章 燕王逃亡
赵王和定国公正准备找到叶家人好好喝几杯庆祝胜利呢,见到这种情景齐都大惊失色。
他们完全没弄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手下也都惊惶失措。
有人还在大喊:“我们是燕王的人,你们杀错人了。”
“我们是友军,不要打!”
然而,叶家军坚定的杀了过来。
燕赵联军主力在数倍敌军围攻之下,崩溃了。一半被杀,一半投降了。
赵王惶急之下,落下马来,被踩踏而死。
定国公被俘了,见到叶老侯爷,他愤怒的问:“武安侯,你这是什么意思?”
他还不明白武安侯为什么要打他们呢。
叶老侯爷看着这位老友,心情很是微妙。
“嘿嘿,你知道先皇究竟怎么死的吗?”叶老侯爷伏在他耳边轻声道。
“怎么死的?不是齐王杀的吗?”定国公惊疑的问。
“呵呵,先皇是我派人杀的。”叶老侯爷得意的说。
定国公听了,顿时大惊失色,喊道:“你要。。。。。。”
他想喊你要谋反?你才是真正的反贼!
叶老侯爷轻轻一指,封住了定国公的穴道。
“来人,扶定国公上马,我们进城!”
有士兵将定国公扶上马,将他的身体固定在马鞍上。
叶老侯爷骑马与定国公并骑而行,率领大军向济州城而去。
定国公这时还有什么不明白?武安侯这老贼是要造反了,他想把先皇的子孙都杀了,自己当皇帝。可惜他醒悟得太晚了。
醒悟了,定国公就怕了。他害怕极了,现在济州城只有几千士兵,就算武安侯强行攻城,也是一鼓而下。到时,城里的燕王死不死不知道。定国公一家全在城中,他家就要灭门了。
到了城门口,叶老侯爷喝令城上守军:“开门!我军大胜回来了!”
城门的守兵见了,要打开城门。城楼上定国公的大儿子还在那守着呢,止住士兵,喊道:“我父亲定国公呢?”
“你上前答话,让你儿子开城门。看在多年好友的份上,到时我饶你父子不死!”叶老侯爷低声道。说着解开了定国公的穴道。
定国公长叹一声,驱马上前,喊道:“是我,开门吧!”
城门打开了,叶家军长驱直入。
武安侯带人直扑燕王府。
燕王正在等消息,还没睡。
李公公突然闯进来,说:“王爷,叶家军进城了。”
“哦?我们赢了?”燕王高兴的问。
“王爷,叶家军来势凶恶,形势不对!我没看到赵王和定国公。”李公公仓惶的说。
燕王听了大惊,一时不知所措。
这时就听到王府门口传来喊杀声:“冲进去,抓住燕王!”
李公公急了,说:“王爷,情况不对,我们快逃!”
燕王心胆俱寒,转身想逃,又冲入书房。
李公公带着几个太监紧跟了上去。
燕王扳动书房的机关,露出一个逃生秘道。他正要进去,抬头看见雪英的自画像,他急取了,又匆匆取了些金银珠宝。李公公在边上看得急死了。
燕王这才带人进了秘道,然后又在里面扳动机关将秘道合上。众人慌忙在地道中奔跑,真是急急如漏网之鱼一般。
燕王妃在宫中,得知消息时,已来不及逃了。
她抓了一把银票和一些珠宝首饰,让贴身的丫环侍书抱着两岁大的女儿琼娘赶快逃命。侍书抱着小公主混到下人逃难的人群中,逃出了王宫。
送走女儿,燕王妃惨然一笑,举火点着寝宫。
自从被围后,她就等着这一天了。她知道祖父与叶侯爷立誓的时候,就本能的不相信叶家会相助。只是她是个后宅妇人,没人听她的。
如今兵败了,燕王一个人逃了。她一个妇人能逃到哪去?如果被抓住了,免不了要受辱。她宁愿一把火,了结自己可悲的人生,让这宫殿和自己的一切都化为灰烬。
望着熊熊烈火,她觉得自己的一生真是个悲剧,丈夫不爱她,父兄也只把她当筹码。她只能祈祷,祈祷女儿能逃出去,从此平安一生。
燕王父女自此后不知所踪,消失在茫茫人海中了。
叶老侯爷以为燕王和王妃一起死在了大火中了。
稍事整顿济州后,四月二十五日,叶老侯爷挥军大举北上,以燕王收集到的证据为凭,发布讨逆檄文。他在檄文说自己误听人言轻信了奸王,现在从燕王这得到了明确的证据,是齐王杀害了先皇。说他要为先皇复仇,打进京城,处死现任的夏皇,称现在的夏皇为奸王。
夏皇听了惊惧异常,朝廷中群臣恐惧。
南下的御林军全军覆灭了,京城只有一万驻军。而叶家现在就有三十多万人马,这支人马一路杀来,所向无敌。
京城中没有人相信夏皇挡得住叶家的大军。
许多明眼人此时也都明白了,叶家这是要改天换日,夏朝要覆灭了。因为,檄文中,武安侯只说了为先皇复仇,却没说复仇之后如何。夏皇被处死了,那谁来当这个皇帝?是辽王,还是京城中其他未成年的王子?或是叶家自己?
这三种可能中,大多数人都不相信叶家会选辽王。都觉得叶家要么自己当皇帝,要么扶持一个年幼的王子上台,然后自己掌控朝政,等过几年,再谋朝篡位。
绝大多数人都认定了叶家要夺取皇权了。
许多大臣和勋贵都怀起了异心,纷纷偷偷跟叶家联络。对他们来说,谁当皇帝不要紧,最要紧的是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和荣华富贵。
北地的边军和辽王也停止了战斗。面对这份檄文,他们也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北地边军刘敏中提督召集众将商议。
刘提督摊开武安侯的檄文,说:“我相信你们都看到这份檄文了,告诉我,你们是怎么想的?”
李直夫李都司官职仅次于提督,他率先道:“我们已支持夏皇,为夏皇打了这么久了。没道理中途放弃,我们应尽快抽身南下,赶回京城。以我军的实力,加上京城的粮食储备,对上叶家三十万大军守上一两年也没问题。到时自有勤王大军来解围。”
姚孟姚都指挥使讥笑道:“我军正与辽王纠缠在一起,如何脱身?等我军脱身南下,京城早姓叶了。”
第180章 北方叛乱
李直夫张了张口,想反驳却一时找不到好的理由。因为姚指挥使说的是事实。最快五日才能脱出战场,再用一个月赶回京城。日夜兼程,不带多余粮草,或许能在二十天内赶到京城。然而,叶家会给二十天时间吗?当他们收到这檄文时,已过去三天,济州离京城不过二十天路程。
这还要排除掉一个情况,叶家不会派骑兵先攻京城。骑兵赶到京城只要十天。如果叶家在发出檄文的当天就派出了骑兵,那他们怎么也赶不回。
“或许,我们可以先派骑兵回去?”李直夫犹豫了会说。
“我们只剩下几千骑兵了,他们赶到京城又顶什么用?”姚都指挥使冷笑道。
李直夫恼道:“那你说怎么办?”
“就算我们现在在京城了,能顶住多久?现在哪还有勤王之师?”姚都指挥使反问道。
刘提督点头说:“我们顶得住一年,顶不住两年。不可能孤军一直顶得住叶家集中整个天下力量的攻击。”
“京城中那些人会一条心帮我们顶吗?只怕未必,说不定,不等我们赶回去,京城就被人献给叶家了。”姚都指挥使说。
李直夫吸了口凉气说:“不会吧?”
“怎么不会?现在大势明了,叶家已势不可挡,谁不想站在胜利者一边?”戴指挥使突然说。
“此事不可不防。”刘提督沉思道。
王指挥使说:“如果我们和辽王讲和,与他合兵一处南下呢?”
姚都指挥使象看傻子一样看着王指挥使说:“你傻了?我们谁手上没有辽王手下的血?我们挡了辽王南下进京这么久,积怨已深。现在我们过去,辽王第一件事就是摆个鸿门宴,把我们全杀了再说。要么你把兵权全交给辽王,不然他们不可能相信我们。你要命还是要兵权?放掉了兵权,我们算个屁啊!”
王指挥使叹了口气,点了点头。他是不想夏朝灭亡,抱着一线希望说出了这个最有可能挽救夏朝的方略。如果夏皇退位,辽王带着所有北地边军回京,夏朝还有一线希望延续下去。只是这只是一种构想,现实中几乎不可能实现。
刘提督摆了摆手说:“与辽王合作的事就不要提了。辽王信不过我们,我们也信不过他。”
“那我们怎么办?”李都司为难的说。
姚都指挥使冷冷的问:“你们谁能保证先皇不是夏皇杀的?我看了檄文后面列出的事实,夏皇杀害先皇的可能性很大。如果事实真如檄文所说,我们即使为夏皇战死,千古之后,别人也会说我们傻,而不会赞我们一句忠臣。”
众将面面相觑,谁敢担保这个?一些原本想当忠臣的人,听了这话都退缩了。拼上全家人性命死战到底,还要落个骂名,谁肯干?
纪指挥使说:“若为了自己前程着想,现在立即投靠叶家,响应檄文是最上策。只是我们蒙先皇所托驻守北疆,又受夏皇信任,攻打辽王。如今弃了夏皇,未免为后人指责。”
姚都指挥使眼睛一亮说:“夏皇杀害先皇,我们不过是受蒙敝罢了。叶家还不是如此?”
朱指挥使点头说:“我们一靠过去,天下就定了,如果为天下苍生着想,我觉得未尝不可。”
纪指挥使心里卧了个大糟,他觉得自己说得够委婉了,没想到这姓朱的居然能把投降说得这样大义凛然。他一看到檄文,就想投降叶家了。在他看来,只有投降叶家,才能保住自己的前程和官位。而且此事宜早不宜迟。迟了就什么都没有了,最多能保留现职,很大可能会降职调往别处。
而现在就投降过去,可以帮着叶家打辽王。反正他们打辽王打顺手了。等叶家解决了京城的夏皇,派人来北地,两家合力,自可轻松解决辽王。到时,他们就是新朝的有功之臣,不但可确保现有的官职,还可能升官。这是自保最佳的方案。
刘提督心动了,他缺的是众将的支持和合适的借口。现在看众将听了朱指挥使的话大多意动,他心里就有底了。
“嗯!老朱说得对,那这事就这样。老朱,你来写檄文,就说我们响应武安侯的号召,决定反正,即日起兵相助武安侯讨伐奸王。另外,你再写封信,询问武安侯如何处理辽王的事。”
朱指挥使满面春风的说:“是!提督!”
姚都指挥使摸了摸胡子,笑了起来。
纪指挥使笑道:“老朱有一支好笔,这事交给他准没错。”
其他几个指挥使纷纷笑着点头。
王指挥使暗自叹了口气,同僚居然都赞成了投靠叶家,这真是大势所趋了。此时对他来说,情势就险恶了。他再不表态,就要防着被下毒手了。他笑道:“老朱不如现在就写吧,我们也一起欣赏一下老朱的文采。”
本来对王指挥使已面现恶意的人,立时收了恶意,笑道:“不错,老朱动作快点。”
李直夫大失所望,说:“疾风知劲草,板荡见忠臣。没想到,你们一个个都如此只顾自己,我自带本部人马去京城。”
说着,他转身向外走去。
刘提督呵呵呵一笑,猛喝道:“杀了李都司这逆贼!”
纪都指挥使和姚指挥使拔出刀,双双砍向了李直夫。李直夫背后中了两刀,大叫着转过头来,却见一众同僚都漠然的看着自己。
又有几个指挥使拔剑围了过来。
李直夫急拔出剑来抵挡,却被众将围杀而死。
王指挥使不敢露出一丝伤感,反大笑道:“逆贼死了!老朱,你不要再拖了。你是不是写不出来啊?”
众将哈哈大笑,收刀来调侃朱指挥使。
老朱微笑,取来纸笔,开始写檄文和武安侯的信。
王指挥使瞄了眼李直夫的尸体,暗道:幸亏老子改口的快,不然我也要躺地上了。
王指挥使看完檄文后,又大赞一通。
刘提督一面派人公布檄文,一面派人快马给武安侯送信。
与此同时,辽王也拿不定主意,他不敢相信叶家是忠臣,会扶他上位。他也觉得叶家宁可随便选个小王子,也不会选他。
第181章 武朝新立
因为他成年了,无法控制。这样的话,等打完京城,叶家必然北上来打他。他打北地边军都打不过,再加上叶家,必败无疑。
辽王不想象其他兄弟一样惨死。算一算,他都死了四个兄弟了,他以为燕王也烧死了。眼看夏皇也要死了。当年六兄弟夺嫡,现在只剩下两个了,不久就只剩下他一个了。他想活下去。
要活下去,要么向叶家投降,看叶家是否会饶他一命,这种事,辽王一点把握都没有。换位思考一下,他都不会放过自己啊。
要么丢下军队,隐姓埋名,混在百姓中苟活下去,他又受不了。
或许还有一条出路,逃往海外。带着财宝出去,他起码可以做一个富家翁。如果带着军队,搞不好能海外称王。
辽王急取来地图查看,他发现自己出国的话,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海路,奔瀛洲,他相信有自己这七万多百战之师,足可横扫明国。只是打下后,还要看叶家以后会不会随后打过来。如果叶家造船打过来,只怕明国也坚持不了多久。
而且打明国还有一个大问题,运输七万多人马和粮草,他至少需要二百艘大海船。他没有足够的船只运输他的大军。
一条路是山路,进北边的群山,打下山中拓鲜国。如果打下来,那比明国还保险。拓鲜国尽是崇山峻岭,一年有半年大雪封山,山路崎岖,大军难行,叶家不一定愿耗巨大力量来打他。夏朝就从来没想过要打上拓鲜国。
打拓鲜国更能保长久,现在只要能保住王位,他不嫌拓鲜国小民穷。问题是,他能不能打下来。夏朝一百多年没灭了拓鲜国,他这次就打得下来吗?
辽王急招来亲信商量对策,他怕再晚点,万一北地边军投靠了叶家,他想走都走不了。
众将对去明国还是拓鲜国一直争执不下。
次日,辽王接到了刘提督响应武安侯的檄文,他心中大惊。忙命一部断后,他自己带上主力和家眷,强行向拓鲜国进发。
刘提督得知消息,命大军追赶辽王。辽王断后的一万人,战死两千后,就全体哗变,杀了将领,投降了刘提督。
刘提督追得太急。辽王被迫又分兵断后,又被刘提督吃掉了几千人。
刘提督判断出辽王的方向后,不紧不慢衔尾追杀。迫使辽王不断分兵断后。
最终,辽王遁入拓鲜国群山,部下只剩下四万人。
刘提督望着辽王的背影大笑,命人守在山下,一面将战功向武安侯汇报。
在刘提督看来,辽王此举无疑是自寻死路。
事实上,一个月后,辽王战死。
武安侯接到刘提督的战报大喜,他没想到如此轻易就解决了辽王。当即他给刘提督回信,允诺将封其为北地总督,其手下各官升一级,令其暂驻北地。
刘提督将信出示众将,北地众将人人欢喜,安心在北地驻防起来。
此时,叶将军正率大队骑兵赶到了京城城下。
京城城上,夏皇看着城外的大军,面如土色。朝廷众臣的脸色也都不好看。叶家来得太快了。
不过也无所谓了,京城已没有援兵了。辽王远走他国,生死未卜。北地刘提督已投靠武安侯,公开发布檄文了。
叶将军率领骑兵在京城前耀武扬威了一番,又命人不停在城下发动宣传,向城中射入传单,号召群臣反正。
当晚,京城发生军变,以刚勇侯为首的勋贵打入皇宫,捉住了夏皇,然后打开了城门。
叶将军大军进城,接管了京城防务。
不久,京城传出消息。夏皇在天牢中自缢了。夏皇的四岁儿子失踪。夏皇的两个年幼的弟弟,十岁的七皇子很快病死。五岁的八皇子府宅意外失火而死。
明眼人都看得出,夏皇的子孙死得太巧了。
其实都是叶将军安排的,由文英和武英两兄弟动手的。武英在天牢里亲自动手,吊死了夏皇。因为夏皇活着太麻烦了,难免有人会打着他的名义作乱。叶家公开审判处死他也很麻烦,会让人说叶家弑君。最方便的就是让夏皇自缢了。夏皇的儿子说是失踪了,其实也是让武英派人干掉了。
文英则是去处理了七皇子和八皇子。
一个月里,京城有数十名官员被以依附奸王,谋害先皇的罪名处以满门抄斩。午门外天天人头滚滚。叶将军杀得京城人人胆寒。剩下的文官武将纷纷投降。
一个月后,武安侯率大军进京,为此很是感慨,为早已死去的先皇举行了隆重的祭礼。
祭礼过后,群臣联名上书。言:夏朝已无皇族,国祚当终,群臣拥戴武安侯登基即位,以安天下。
武安侯推让三回,慨然依从群臣。选黄道吉日登基,国号为武。
期间自然有几个不怕死的文臣在朝中痛骂,有的撞柱而死,有的被武士打死。
然并卵,武安侯仍然当了皇帝,他很是表扬了一番那几个臣子的忠烈,厚葬了他们。
六月八号,武安侯正式登基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