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之小富即安-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倒了,众人还赞冉敬收留侄孙女的举动乃是不计前嫌,以德报怨云云。宋老板听说后,自然不想塔上冉何氏那么个亲戚了。
想想唾手可得的锦衣玉食的生活,桂花犹豫了一会立马就答应了。
冉何氏得知自己女儿居然钓了个如此有钱的老板,自然高兴得合不拢嘴,打宋家的秋风油水可比冉家强多了。不过得知日后不能和女儿有来往后,当场就想撒泼,却被宋老板抛出来的三十两银票堵住了嘴。加上桂花再三向她保证,日后生了儿子,腰杆直了,想要给娘家补贴那还不是小事。想到外孙子以后是唯一能继承家财的人选,冉何氏很高兴的应了。
因着宋家要子嗣要得迫切,纳妾也十分迅速。这事敲定后,宋家选了个最近的黄道吉日,摆了几桌子酒菜庆祝,把桂花抬进门后便了事。自然没有娶妻那般敲锣打鼓绕上几条街的,拜天地也无。
杨林作为媒人,去喝了几盅酒后,拿着两张银票回家交给冉樱。
拿着一瞧,一张三十两,一张二十两。
杨林见堂妹面露疑惑,指着两张银票解释道:“三十两那张,是宋老板给的媒人谢礼;二十两那张嘛,是宋夫人给的。”
冉樱恍然大悟道:“原来如此,只怕她们母女二人还心存侥幸,想着日后寻着机会打宋家的秋风呢。桂花堂姐更是幻想着生了儿子,自个的地位会水涨船高。”
“那桂花怕是要吃苦头了。”杨林淡然道。
当家主母膝下无子,妾室生下儿子,自然会抱到自己身边养着。若冉桂花生了儿子后安分守己,宋家自然不会亏待她;若是心存妄想,怕是日子不好过。
冉桂花来冉家时,杨林就打听到宋家想寻一名有宜男相良籍女子为妾,而且最好娘家不在城里,无甚背景。这个条件实在是有些苛刻,消息放出去了半个月都没找到合适的。桂花来后,杨林便顺水推舟。宋老板本就是面庄的常客,见了桂花后就相中了,回去和夫人商量一番,便拍板了此事。
幸亏桂花堂姐是见钱眼开型的,自己带她见识了一番有钱人家锦衣玉食的生活后,就见异思迁了。要是坚贞不渝型的,不论怎么诱惑,都对杨林死心塌地,这招就不管用了。
想到送走了两个瘟神,冉樱长舒了口气。既然桂花攀了高枝,宋家比冉家有钱太多,以后冉何氏的目光只会放到宋家那边,自家便可以躲一边清静了。
作者有话要说:哎,男主居然做起了来人贩子生意
第三十八章
自从桂花堂姐进了宋家当小妾后,冉何氏倒是来过城里几次;不过每次都是直奔宋家。有了宋家这块肥肉;自然是瞧不上冉家了。
不过,冉何氏每次都没能见着女儿。宋家对这块老想着打秋风的牛皮糖自然没什么好脸色;当初双方说定;桂花进门后不能来往。这才进门一个月;那边就急吼吼的反悔了。宋夫人釜底抽薪;冉何氏来一次,便克扣桂花的吃穿用度。几次下来,桂花的宋家的生活快回归乡下的生活水平了。心中暗恨;只得出面劝冉何氏不要再来了;日后等生下了儿子,地位高了有的是机会补偿娘家云云。
自此后;冉何氏便再没有进过城。
冉樱坐在柜台上数着铜板,感叹道:没有极品亲戚骚扰的日子就是好日子。
自从开了面庄后,冉敬的生意比以前好了一倍左右。没开面庄以前,冉敬没钱开医馆,邻居们有需要瞧病的,直接到家中去找人。可要他一天到晚都呆在家中吧,又闲不住。所以便时时出现冉敬外出遛弯,病人家属吃闭门羹的情况。治病不等人,又不知道他何时回家,只好另请高明了。
现在倒好,冉敬天天呆在面庄和客人们胡天侃地,也不觉寂寞。需要请人去瞧病的,直接来面庄找人即可。加上客人们时常顺带让他号个脉,开些补药方子,又是一笔收入。
不仅如此,面庄的生意也不错。开张几个月后,冉记面庄的名声越来越大,每月的净收入差不多有十五两左右。冉樱打算再过半年,手头的银子充裕后,再去正街盘个铺面。
一转眼便到了中秋节,城里大多数店铺都休店一天,冉樱也决定随大流。虽说过节期间往往是生意火爆的时候,但以冉家目前的收入水平来说,少挣一天钱又不会影响一家人的生计。
恰巧,淑桃姑姑带着改邪归正的赌鬼丈夫和两个儿子,又拎了两只鸡来城里看望冉敬,杨林亦不用去武馆。
冉敬见淑桃已经不像上次那般面带愁苦,嘴紧反而隐隐有丝笑意,便知侄女现在的生活过得舒心。又威胁了陈双福一通不许再去赌,不准再打妻子云云,陈双福自然点头称是。
冉敬还是第一次如此热闹的过中秋节,又见冉陈两家都是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自然很高兴。便叫杨林把堂屋的大圆桌搬到院中来,又去醉仙楼买了两坛子米酒,三道招牌菜,考虑到两个侄外孙在乡下荤腥见得少,三道菜俱是大鱼大肉。加上冉樱和冉妈妈整治的板栗烧鸡、清蒸桂鱼、红烧肉、东坡肘子和数道时蔬,满满的摆了一大桌子。
晚上望着一轮圆月,边吃边喝倒别有情趣。
陈家两个孩子的年纪和大牛小宁差不多大,不一会便混熟了,四个弟弟正埋头比猛吃比食量。余下人等一边吃菜喝酒,一边闲话家常。
米酒的度数不高,多喝几杯倒也不碍事。待到众人酒酣耳热之际,淑桃姑姑突然放下酒杯,有些幸灾乐祸的爆了关于冉何氏的个猛料。
自打桂花进了宋家做小,冉何氏得了三十两银子回阳岭村后,全村人眼红不已。三十两银子,那可是村里中等之家五六年的积蓄。村中也有过人家把女儿送到镇上富户做小的,不过才给了十两银子。一时间,全村人都想着把女儿送到城中富户做妾,好得上一大笔银子。
只有娇杏在打别的主意。
娇杏年方二十,人如其名,长得娇小美艳。去年新守了寡,便跑回了娘家住。听说了冉家得了一大笔钱的消息,便动了歪心思。
她趁着冉何氏三番五次进城的机会,让兄长帮忙请冉奎来家中喝酒。自个又好好的打扮了一番,常常贴着冉奎献殷勤抛媚眼。一来二去的,冉奎哪有不动心的,第三次幽会时便干柴烈火般的滚到了炕上。这一滚,便滚出身孕来了。
娇杏她哥便拉着妹子去冉家讨说法,冉何氏便撒泼死活不同意,说是娇杏肚里根本不是冉奎的种。可耐不住周围邻居都看到冉奎进来常往娇杏家跑,冉奎自己也承认了,执意要纳妾。
“娇杏都怀上了,她的父兄又不是吃素的,这妾是纳定了,我那嫂子怕是有的忙了。”淑桃语调轻快,心请颇好,又补充了句,“这叫恶人有恶报,当年她是怎么对待叔的。我出嫁后,家中有困难需要点银子周转,嫂子捏的死死的,竟不肯借一文。上次双福的腿都断了,家中都快揭不开锅,都到了这个田地,我那好嫂子看都没来看一眼。听闻我去城里一趟,倒立马跑来了打听,第二天竟直接跑到城里来向叔闹分遗产的事。亲戚有难倒没这么上心,一听有好处,飞得比苍蝇都快。”
其实淑桃本是想抱怨冉何氏当年为了贪图陈家的聘礼,硬是毁了爹娘在世时给她定了亲事。才导致自己过了这么多年苦日子,不过看看改邪归正的丈夫和两个孩子,想到现在的生活也有了起色,便不提陈年旧事。
冉敬听后嗤笑一声,仰头喝了杯酒道:“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冉家其余人等听后,心中更加放心。以后冉何氏在乡下忙着斗年轻美艳的小妾,来城里只会打宋家的主意,至于冉家嘛,已经彻底不在冉何氏的视线内了。
一顿饭吃下来,淑桃因着心情好,便多喝了许多杯。陈双福见妻子高兴,也不拦着,淑桃便喝醉了。冉夫人和冉妈妈便把她扶到床上去歇息。冉敬怕四个小的吃得太多积食,便和陈双福一道,带着孩子们出门看花灯。
冉樱贪嘴多喝了几杯,酒意上涌,歪在床上。冉夫人拎了块冷布巾给她罩面,冰了好一会才完全清醒过来。
倚在床上看了会冉夫人和冉妈妈做针线活,终归有些无聊。冉樱跳下床去,对二人招呼了一声,便去找杨林。
杨林正坐在石桌前等她,见冉樱走过来,拉了张椅子到跟前:“别坐石凳子,夜里太凉了。”
冉樱甜甜一笑,依言坐下了,生活中的杨林是个十分细心的人。
待她坐下后,杨林从怀里摸了个布包出来,婆娑了半晌,突然没了勇气开口。
冉樱见他取出来后便一直拿在手中,神情又是一副呆呆的模样。装作好奇的模样,一把从杨林手中拿走布包,问道:“咦,这是什么。”
温软的指肚划过粗糙的掌心,二人心中倶是一颤,冉樱原本消下去的酒意又上来了,烧的她的脸颊又红又烫,双瞳剪水,比满地的月光还要吸引人。
杨林望着冉樱娇媚的模样,不知哪里生出一股勇气,打开她手中的布包,取出一个赤金镯子,握住冉樱白嫩的手腕,顺手套了上去。
少女的皓腕滑嫩棉柔,杨林心中不觉起了一阵绮念,他低下头,看着双眼愈发迷离的冉樱,哑着声音问道:“喜欢吗?”
冉樱的手腕被捏着,整颗心小鹿乱撞,她还没来得及看镯子的样式,只得微微点头。
作者有话要说:女主和男主说话能面不改色心不跳,那是因为现代女性和男生说个话是常事。不过到动手动脚环节就不行啦,哈哈哈。
哎呀呀,最后一点写得我想入非非,捂脸遁走
第三十九章
自从冉何氏多了个姐妹后,便再也没往城里跑过。家宅不宁;后院起火;纵使冉何氏有三头六臂也无暇它顾。这半年来,只有淑桃姑姑时不时上门来;带些乡下的土特产来看望冉敬;再讲些冉奎家妻妾相争的趣事。
没有了极品亲戚的骚扰;冉家的生活可谓蒸蒸日上。
早在年前;冉樱就托上次那位人牙子留意着正街有无店铺意欲出租的。经过接近两个月的比对,冉樱最终选了一家位于锦春正街中段位置的店铺。
那铺子铺面不小,约有四十平米左右;铺子后边连搭了四间房屋和茅厕;一间厨房一间杂物间,两件卧房。和铺子一道围成了小院子;院中还有口水井。这家店原本是店铺老板自己在开店做生意的,哪知他没那个商业头脑,连连亏损,还欠了钱庄一大笔钱,情急之下只得压低些价格赶快出手。要是按着市价来,十两银子一月还真拿不下这种自带水井小院的店铺。
所以,冉樱这一百二十两租金付得很是爽快。
这家店原本是做绸缎生意的,众多的柜台对于做吃食生意来说也没用处。租下店铺后,冉樱便让店铺老板统统搬走,只留一个便行了。那老板也十分乐意,不用正好拿出去卖几个钱。
十六张定制木桌一溜烟摆好,五张大的十一张小的,不论大小桌子,桌面上都有一个圆圆的洞。又把去铁匠处打制的十六口大铜盆子放到木桌上的洞中。再把买来的十六个煤炉子放在桌子下方,调整了下炉口和盆底的衔接紧密度。最后把炉子的烟筒安装好,火锅店的雏形便成了。
十六个煤炉子的排烟管直冲天花板,然后再拐道通向窗外,密密麻麻的烟管看起来蔚为壮观。
冉樱看着一簇崭新的设备,心头微微滴血,这些桌子炉子铜盆可花了三十多两银子啊。为了早日扭亏为盈,还是早点开张吧。
大余朝已经有了火锅,不过这时候火锅的汤料都是各种高汤,加入枸杞红枣党参等各种补药,吃的就是鸡汤骨头汤鱼汤的鲜味。这种清汤火锅美则美矣,就是味道过于寡淡了些。喜欢吃辣的,便要个辣椒碟子,涮好肉菜,沾点辣椒酱吃,不吃辣的只能沾着咸味酱就着吃。
想起现代火锅店动辄十多二十种调料,而且还可以自由搭配调出花样来,古代的火锅酱料实在是少得可怜。
所以,要和竞争对手们拉开距离,首先便是要丰富调料的种类。
海鲜酱因为发酵天数长,是早已经做好了的。海鲜酱并不是用昂贵的海鲜做的,而是用城中常见的虾皮发酵而成。先把买来的虾皮清洗干净,放入坛中,按十斤虾皮三斤盐的比例倒入适量的盐,用木槌轻轻捣鼓数十下,让盐分布均匀,再封口。日后再每日搅一下,约摸十五天后,虾皮便能发酵成海鲜酱了。
虾皮制成的海鲜酱物美价廉,十分美味。不仅可以用作火锅调料,也可以用作日常烹调时当调味料使用。不过嘛,冉樱倒有些担心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那股海腥味,所以便在海鲜酱中加入了些辣椒酱掩盖腥味,同时又能留住鲜味。
又买了数十斤白芝麻,放入铁锅中炒。等炒的干干的,能用手捏碎的程度,便可以起锅了。再把又干又香的芝麻粒放入石磨中磨成粉,这道工序至少要重复三次,才能保证把每粒芝麻磨碎,整体的芝麻粉也会更均匀。再把磨好的芝麻粉放入炒熟的菜籽油中,充分搅拌均匀,便成了。
至于辣椒酱嘛,冉樱打算做油制辣椒酱,味道香且以保存,又称叫辣椒油,在此就不多做累述。
再加上香菜末、葱花末、姜绒、蒜绒、芝麻粒、榨菜末、碎芽菜等辅料,这调料阵容虽不能和现代比,但也比同时期其他火锅店强很多了。
要是现在的家季节有番茄,还能做八宝番茄酱,是冉樱众多调料中最喜欢的。光是白米饭拌着八宝番茄酱,她都能吃两大碗饭。奈何古代没有高温大棚,自然没有反季节蔬菜,还是等夏天再说吧。
由于客人们平时吃的都是清汤火锅,冉樱虽有心引入红汤,但也得照顾着大家的饮食习惯。索性初期先弄成鸳鸯锅,搭着清汤推销,下一步便是要熬制红汤底料了。
好在大余朝已有商人繁育出肉牛,所以并不像以往的朝代那般禁吃牛肉,只要不是耕牛即可。市场上有卖牛肉的,自然也有卖牛油的。若是缺了牛油这种材料,熬出的底料就没那个香味了。
熬好底料后,又招了两个伙计两个墩子。
一切准备停当,冉记火锅店便开张了。
开张当日和当初面庄一般情景,第一批都是附近听到鞭炮声,带着红包上门贺喜的店主们。第二批才开始正式迎客。
冉樱站在店门前送走了吃的打着饱嗝,摸着肚皮众位店主,又摆出笑脸迎接了特地从面庄来捧场的老食客。
众食客在店中坐定,就有伙计端出一盆盆一红一白的铜盆放在桌中。众人只见过白汤的汤底,一时间对红汤有些好奇,便拉住伙计们询问。
伙计指着红汤那边解释道:“这边红的部分,是用辣椒花椒,加上数十种香料熬制而成,味道又香又辣,吃的时候要配着油碟一起吃才香,喜欢吃辣的客官们不妨试试。至于这白汤嘛,就不用小的多废话了,配上芝麻酱海鲜酱,那便是美味。”
伙计又给客人们讲解了关于自助火锅的概念以及调料的搭配方法。客人们第一次接触这种给定额的钱管饱,倒觉得十分新鲜,便有按捺不住想要立马去拿菜的急性子客人问道:“小二,那你们这啥自助,要多少钱一人?”
那伙计笑眯眯的伸出四根指头道:“不贵,大人四十文一位,小孩二十文。”
“四十文还不贵,我在周记涮锅吃一顿也才三十文左右,你这价格贵了贵了。”那客人听得四十文钱,顿时嚷起来。其余客人听后,亦是议论纷纷。
“嘿嘿,这位客官。在冉记,你可以想吃啥就拿啥,您看我们这鸡鸭鱼肉,猪牛羊俱全。您要是觉得不划算,那就挑着贵的吃就成了嘛。不过酒水费用,是需要各位自掏腰包的。”伙计依旧笑眯眯的耐心回答。
众客人一想,确实是这个理,便不再多疑,想喝酒好酒,想吃肉的赶忙起身去长案出端肉,一时间你来我往好不热闹。
自助餐就是给人一种可以吃回本的错觉,实际上就算客人们敞开肚皮吃,能吃下价值二十文的食材者寥寥无几。但客人们有这种捡了便宜的错觉后,日后还回光临,谁能摆着便宜不捡。
本次火锅店开张,冉樱如法炮制上次面庄的做法,封了两百个红包,每个红包内十文钱,让其中一个伙计去街上宣传。接待过老食客们后,路人们受到红包的诱惑,不一会店中就坐了四十多位客人。
冉樱趁着客人们都还处于猛吃的空当,去面庄瞧了瞧。如今柜台上坐的是冉夫人,冉妈妈随自己到火锅店帮忙去了。当年冉夫人管家可是一把好手,当个小店的掌柜自然不在话下。
母女二人稍稍说了几句,冉樱便回火锅店了。恰巧碰到杨林带着武馆中的师兄弟子们捧场,赶忙上前招待,这些都是宣传店面的好资源啊,当然得好好利用。
新店开张,冉家人个个都是兴高采烈,不过眼下还有另一件喜事。
作者有话要说:清汤配芝麻酱,想起来就流口水,大半夜的自虐啊
第四十章
由于火锅店所聘请的伙计和墩子都是本地人,不需要为他们提供住宿。店铺后院的两件卧房空着又可惜了;冉樱为着看店方便;便和冉夫人住到了店中。
这么一来,杨林和冉樱二人相处的时间倒没有往日住在一起多了;这倒是让他既失落又开心。失落没有多少时间说贴心话;高兴二人一旦不住在一起;就意味着可以上门提亲;走正式的婚嫁流程了。
虽然双方家长口头上早已达成协议;但口头的哪有按三书六礼流程走一遍的保险。自从去年夏天横空冒出个冉桂花后,二人都有些后怕,生怕再冒出些不确定因素来。
冉夫人和冉敬也是这个意思,如今冉樱已满十四岁;二人又分开住;定亲后一年再成婚,时间刚好。
于是,杨林便请了官媒带了些薄礼,那官媒便晃晃悠悠的去冉记火锅店提亲了。
双方早就通了气,为了一天之内把六礼中的五礼走完,杨林特意请了一天假,冉樱也闭店休息一天。
古代的婚俗大多遵从周制,极为繁琐。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五个步骤走下来,官媒已经在火锅店和冉家之间跑了二十多趟。好在冉家有专门雇了辆马车供官媒使用,不然就算距离不远,媒人的腿也得跑断。
寻常人家说亲,这五个步骤至少得历时两三个月,但冉家不想耽搁时间。一来冉樱开着店,总不能让官媒在生意兴隆时上门提亲议请,既没时间招待媒人又怕店里面的大老爷们起哄。二来走这些过程时,又时不时需要杨林在场。二人都不耐烦如此的琐碎,干脆各自挤出一天时间来,除迎亲外,全部把流程走完算了。
官媒也从未见过议亲这般急迫的两家人,不过她也乐意一股脑解决全部事项。要是知道官媒的收益,除了官府开出的固定薪资外,每牵线搭桥成功一对,皆可从官府与男女双方处领取额外奖励。额外奖励通常是请期完毕后发放,也就是说男女双方互相商议好迎娶婚期。
想到在别家两三个月才能搞定的,这单生意一天就能成,哪有不欢喜的,只求天天都遇上这般好事。
到最后冉敬和冉夫人坐在店中商议婚期时,已经快夕阳西下了。二人很快达成协议,婚期就定在明年四月份。
官媒见“请期”这部份流程已经走完,欢欢喜喜的接过两家给的喜钱,又拉着双方家长再核对一遍聘书和礼书,无误后,便说了些许吉祥的话。如此,她本次的牵线搭桥工作顺利完成。
冉樱倒是头一次见识古代婚嫁制度,一时间倒很好奇,拿着大红烫金的聘书和礼书翻看。这聘书嘛,就相当于订婚证明,双方各持一份,以免将来其中一方反悔赖账;女方的礼书就是男方下聘礼的单子了,男方那边的自然是女方的陪嫁单子。
关于二人的聘礼和陪嫁,冉家人早就商量好了,家中银子对半分,反正就是走个流程,最后还不是要归到一起的。
不过杨林却不知从哪弄来了一支白玉如意,一对赤金累丝镶珍珠凤钗,加起来起码值五十两银子。冉樱暗自纳罕,杨林不是把所有存货都交给她保管了么。又看看聘礼单上银子分豪未少,难道这家伙还有私房钱?
冉樱摸着冰凉的玉如意,盯着金光闪闪的珠钗,心中有些忐忑,到底该高兴还是不高兴。
火锅店关门歇业一日,那边的面庄却照常营业,不过柜台上坐的换了冉妈妈而已。冉夫人倒不知道杨林之前把自己的银票全数上交的事,见着准女婿拿出体己钱置办玉如意和金钗,自然很高兴。看到女儿对着如意和金钗发呆,只以为女儿是在畅想未来,倒没怎么在意。见着杨林来了,有心让二人单独说话,便出门去了面庄处。
按照严格的礼法规定来说,议定好亲事的未婚男女是不能见面的。不过这一规矩只被小康之家和高门大户严格执行,普通的小户人家是不太在意的,只要相见不过于频繁,做出些伤风败俗的事即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