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之小富即安-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为王夫人死而复生的事太过于离奇,传的整个成都人尽皆知,大伙都说王夫人是有福报的。连逃难而来的灾民们都知晓了有这么回事,又听说王夫人在家中力排众议,在粮食飞涨之际关了粮铺,直接把店中的米粮运到粥车施粥。连知州大人得知此事后,在口头上狠狠的表扬了一番。

    是以,灾民们都对这位王夫人十分感激,王家的粥车前总是排起了长龙,都想沾沾王夫人的福气,祈祷自家能平平安安的渡过灾年。

    王家的粥车受欢迎,但奈何僧多粥少,动作慢些的其他灾民,便只好去其他施粥处排队了。

    冉樱舀起一勺勺能照得清人影的稀粥,一勺粥里的米粒却少的可怜。唉,想想自己一辈子就从没吃过这么稀的粥,即便是冉家遭遇飞来横祸的那段日子。看着灾民们领到粥后的喜悦,捧起碗来喝得津津有味,饿的发青的脸上全是满足,冉家众人不由得唏嘘不已。

    幸亏第二批买的粮食没有拿去倒卖,就算价格翻倍又如何,不过多赚六七十两银子罢了。冉家并不缺四五十两银子,而这些粮食对于灾民而言,却是生命的延续。

    冉樱此刻一点都不后悔施粥的决定,对王夫人的举动更是钦佩。

    不到两刻钟,冉家带来的两大桶粥便散完了,正准备收拾回家时,冉樱却冷不丁被两个衣衫褴褛的小女孩抓住了衣角。

    冉樱吓了一跳,低头一看,原来是两个消瘦的小女孩,正可怜巴巴的望着她,年纪约在九岁左右。

    “两位妹妹是不是还没吃饱,可姐姐带来的粥已经散完了。”

    两个女孩拼命摇头:“不是不是,姐姐,你能不能收留我们?”

    作者有话要说:写这章不由得想到了1942,把我看得直哭。有妹子担心会太苦,不忍直视,我不会写这么惨的啦

 第五十四章



    冉樱看着两个身形消瘦,脸色发青的小女孩;正用祈求的目光看着自己;拒绝的话到了嘴边,却堵在喉咙处说不出口。

    那两个女孩见冉樱态度犹豫;立马跪下来;向着冉家众人磕头哀求道;“我们姐妹很能干的;做饭洗衣打水烧火样样能做,只求能有口饭吃,有件衣裳穿就行;姐姐就行行好;收留了我们吧。”

    此次施粥,冉家全家出动。冉敬到了粥厂后;发现有好些因长途跋涉、长期挨饿导致生病的灾民。看到有这么多试验对象,立马抛下众人回家取来药箱,一头扎进灾民堆里治病去了。

    按理来说,两个女孩来求人,也应该求家中的长辈,比如冉夫人和冉妈妈两人,她们才是家庭中拥有决定权的人。但当家人有个坏处,便是遇事冷静理智。在如今灾情不明,自家都在屯粮的情况下,遇到这种事,自然会毫不犹豫的拒绝。

    两个女孩也是前几次求了好几户前来施粥的人家,处处都碰壁,才总结出了这个经验。

    既然如此,那么这次她们便把目标锁定在了同是女孩,又比她们大了几岁的冉樱身上。想着像冉樱这种十四五岁的小姐,没当过家没吃过苦,自然不知柴米贵,说不定看到她们可怜,一时心软就求着长辈收留了。

    但事实却是恰好相反,冉樱却在犹豫,这旱情还不知道要持续到什么时候,这种情况下家中突然多了两张嘴巴,收留两人一点都不明智。

    “姐姐,姐姐,你就收留了咱们吧,不然爹娘会把我们卖给人贩子,送到外省去,一辈子都回不了故乡,见不了爹娘了呀。”那两个女孩说完后便互相抱在一起痛哭起来。

    而站在旁边的冉夫人,看到这一幕,回想起当年被爹娘卖给人贩子,赎身后连爹娘和姐姐都失散的悲惨情景,一时间眼眶都红了。

    冉樱无可奈何的摇摇头,想想杨林小时候亦是被卖过,不过是运气好遇到了冉敬,才没沦落到为奴为朴的地步。看看立在一边的男人,见他亦是点了点头。

    罢了,收留这两个女孩,权当是感谢上天当年对娘和堂哥不薄。

    蹲下来拍了拍两个女孩的肩小声说道:“别哭了,姐姐答应你们就是。快回去给家人道个别吧,不过动静别闹得太大了。”

    若是闹得人尽皆知,求冉家收留的就不止两个小女孩了。这种善事只能偶尔做一次,要是遇上一次就做一次,冉家那点不多的家产,迟早会被败光。

    两个女孩欢天喜地的去了,约莫一盏茶的功夫后,便和冉家人一起出了粥厂。

    回到家后,冉妈妈便去烧了桶热水,让两个女孩好好梳洗了一番,又找出冉樱的旧衣服给她们穿。虽有些大,但总比继续穿着原来那身又破又脏的衣服强。

    一番折腾下来,原本蓬头垢面的小丫头,变成了五官清秀小姑娘。就是头发有些枯黄,面色有些发青,小身板干干瘦瘦的,一点也没有小姑娘的那股子水灵劲。不过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养段时间就有肉有精神了。

    两个女孩都有些怯怯的,低着头站在那,十分拘束。冉夫人不由想到了当年她被人贩子带到家中调养时,自己也是这般。当下拉着两人的手,安慰了一番,又问了两人的名字。

    花芬和花芳是堂姐妹,今年都是十岁,花芬比花芳就大了两个月,两姐妹一起长大,感情十分要好。这次随家人逃难到成都,家中本打算把两姐妹卖掉。被卖掉的女孩的命运,好些的便是卖到大户人家或是绣庄纺织行,差点的便是卖到窑子青楼。

    成都城内人心惶惶,大户人家这会是不会买丫头的,被卖后只能往外省送。两姐妹不想去外省,更不想流落到窑子青楼那种场所,想来想去只有求前来施粥的人家收留。一连试了好几家,均不被拒绝,直到遇上了冉家。

    冉夫人安慰了一阵,两姐妹才不畏手畏脚,跪着给冉家众人磕头,又是谢了一番。

    两姐妹本以为来粥厂施粥的都是大户人家,多养两张嘴还是没什么问题的。可到了冉家一看,发现冉家不过是城里寻常的小户人家,多添两张嘴便没那么轻松了。顿时十分愧疚,每顿吃饭只吃一小碗,家中有家务也和冉妈妈抢着做。

    看得冉樱十分奇怪,才挣扎上了温饱线的,应该饭量不小才对。细问之下,才得知是两人怕拖累冉家,故意每天少吃多干活。

    冉家众人得知后,有些哭笑不得,指着家中买的第二批粮食,劝了好一会,两姐妹才明白自己还没那个实力,多吃几口饭就把冉家吃穷。

    冉樱还想把两人养好些,日后能安排进店中,长得瘦瘦弱弱的,怎么能胜任。

    随着时间的时间的推移,粥厂内聚集的难民越来越多,灾民接近两千多人,每日消耗的粮食也在增加。光靠官府和城中大户人家施粥,有些供不上。每次都有些灾民没领到粥,聚起来闹事的。直把知州大人搞得焦头烂额,再这么持续下去,城中能用来施粥的粮食越来越少,灾民们没吃的,聚起来在粥厂闹事是小,冲进城中抢粮是大。

    朝廷的拨款拨粮均在路上,估计半途中还会被灾民给劫去一部分。本来就没多少的,到了城中就更少了,自然不能指望。知州大人想来想去,一咬牙,只能从城中几大粮商处下手。

    能在城中做粮食买卖,且生意做得还不小,那就说明背后一定是有后台的。前段时间因着忙于报备安顿灾民之事,知州大人倒没时间管各个粮商抬高粮食价格这事。各个粮商见知州不管,才这么肆无忌惮,疯狂涨价。

    这会眼见着官仓内粮食一天天少下去,各家大户施粥的热情也明显下降。管它什么后台不后台,还是保住脑袋上这顶官帽要紧。再说,他下一任就要调走,也不怕得罪。

    知州大人雷厉风行,说干就干,当天就封了城中最大几家粮食铺子,把各家老板以倒买倒卖粮食罪关进大牢,没收铺子中所有的粮食。

    这事一出,全城哗然,谁不知道那几家粮食铺子后面的势力。几位粮食铺子的老板一进监狱,立马就有人找上门,半是利诱半是威胁。

    可城外灾民的情况已经到了火烧眉毛的地步,若是闯入城中,造成的后果简直不堪设想,自己这官职也别想要了,搞不好还会被判罪。试问此时有什么比自己的政治前途更要紧的。不管几家铺子背后势力如何威胁利诱,知州大人的立场岿然不动。

    如此一来,各股背后势力又不敢真和知州大人来真的,见他态度如此坚决,也只得作罢。

    搞定了几家大的,剩下的小鱼小虾米就更不在话下了,只得乖乖的交出了粮食。

    等知州大人调查完所有的粮食铺子,城中唯一一家没有遭罪的便是一开始就闭门施粥的王家。这时,众人才如梦初醒,纷纷赞扬起王夫人心地善良有远见。

    冉樱扶着心口,十分庆幸,当初没有贪图那点银子参与倒买倒卖活动。不然家中的粮食这会一定会一粒不剩,自个怕是也进了大牢。

    靠着在各个粮铺搜到的粮食,加上官仓现有数量,撑个二十天应当是没问题了。知州大人松了口气,只求老天快些下雨,不然再多的粮食都会有吃完的一天。

    半个月后,老天终于开了眼,一连下了几场瓢泼大雨。

    众人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了。

 第五十五章



    随着数场雨而来的,还有朝廷拨下来的第二批粮食。

    雨是下了几场;看着天色;雨水天气会持续十多日,旱灾算是彻底过去了。可这遣返灾民回原籍的事;怕是很棘手。

    灾民逃难而来;家中和村子附近一切可吃的早就被吃了个精光。地里的庄稼都旱死了;回家老老实实种地;也要等来年秋收才有粮食吃,这一年多没粮食的日子可怎么过。

    所以就算旱灾已经过去,大部分灾民依然呆在粥厂不肯离去;至少留在这里每天还能有粥填肚子。

    知州大人原本放下的心又提到了嗓子眼上;之前施粥活动已经把官仓里的粮食施得没剩多少了,城中粮食铺子的粮食也收缴了;各个大户也没多余的粮食继续捐出来。若把自己手中的粮食分给灾民,打发他们回乡,数量又显然不够。

    难不成要用强硬手段赶回去?

    旱灾时对灾民绝对不能来硬的,一来是会引起灾民的反弹,二来上头一定会怪罪,这两条路哪条都没好果子吃。可现在就不一样了,旱灾已解除,上头除了拨过一次款粮和来年的种子和减免来年的赋税外,并无其他举动。这气候也好了,总不能任由灾民继续呆着。

    正当知州大人焦头烂额之际,朝廷第二批粮草安全的抵达了成都。且数量不小,加上州府里原有的粮食,正好够分量分给灾民们做口粮。知州大人看着那一车车粮食心花怒放,当即便运到粥厂去,按人头平均分了,才把盘亘了月余的灾民打发回了原籍。

    这下,灾民问题彻底得到了解决,不光是做官们的松了口气,城中所有的百姓亦是放心了。大家都怕灾民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闹起来吃亏的还是小老百姓。

    至于朝廷为何第一次拨粮量少,第二次量大,且第二次拨粮来得无声无息,知州大人事先都不知情。小宁和大牛二人的私塾先生是这么解释的:能做到知州这个官职的,都是官场上的老油条了。若此次旱灾一开始,朝廷便立马拨了粮食款项,知州大人定然不会像如本次这般,努力组织城中各方力量自救,反而会把一切希望寄托于朝廷上。

    而且,若本地的官员贪污风气蔚然成风,恐怕会拨多少吞多少,又转头向朝廷哭穷。最后救灾倒没救成,全部落入了贪官的腰包。

    第一次拨粮数目少,便是表明朝廷的了态度,知州大人定会竭尽全力自救。一来可以检验出成都府的知州水平如何,二来也能减轻朝廷的压力。至于第二次拨款嘛,却是朝廷对于知州大人的嘉奖了。

    冉樱听后恍然大悟,如此看来,现任的知州还算不错的。其实成都平原的村子虽遭了灾,但每家每户还有存粮,算不上是真正的灾民。只有周边无甚水利建设,且又贫穷得无存粮的村子才是真正遭了灾。如果知州一开始就采取强硬态度赶回去,或者置之不理,饿的奄奄一息的灾民能闯进城的几率实在很低。就算捅出事来,朝中有大树罩着瞒着,把责任全都推到灾民们的头上,实在没必要劳心劳力的管灾民们的死活。

    这任知州虽说不是两袖清风,但做派却很端正,遇事也能顾及灾民们的死活和城内百姓的安全,确实能称得上是个好官了。

    好在平原上的村子基本上没受什么影响,所以成都周边的农业经济也没受到重创。半个月后,灾民们陆陆续续回乡。城内百姓的生活回归了正常轨道,成都与各个城市间的贸易亦是恢复了,整个城市又恢复了以往的活力。

    冉樱关了一个多月的铺子也终于可以开门迎客,第一天两家店的生意火爆,坐无虚席。这情景直把冉樱瞧得笑得合不拢嘴。

    城中的老百姓们刚挨过旱灾,想起那段日子,众人都不由得直摇头。当初不知这旱情会持续多久,便拼命存粮。又生怕旱情要持续个几年,存好后每顿又不敢多吃,连菜肉都舍不得买,天天喝着稀粥嚼着咸菜度日。连着吃了一个多月,是个正常人都受不了。

    知州大人端了倒买倒卖粮食的铺子后,又没收了粮商们非法获利的银子。对着账册挨家挨户的送回因价格虚高多花的银子。原本众人疯抢粮食花了不少积蓄,这会全都返还,自然不会再节约度日。都相约着找个食铺猛吃一顿,把前一个月没吃的荤腥全都补回来。

    于是乎,这几天城中有些名声在外的食铺生意都不错。

    火锅店和面庄的伙计们忙得团团转,连喝口水的空当都没有。遇到高峰期,还会出现人手不够的情况。花芬花芳两姐妹见次情况,主动请缨去店中帮忙,才让伙计们松了口气。

    遣返灾民时,冉樱本打算让两姐妹跟着家人回家的。当初收留不过是怕两人被卖给人贩子,现在灾情已经过去,当时冉家没付银子给花家,也没签卖身契,实在没有再留着两人的道理。

    哪只两姐妹死活不同意,对她们来说,冉家当时善意的收留相当于救命之恩了。两人虽然没念过书,但却懂得知恩必报的道理。呆在城中,日后有的是机会见家人。而且留在城里学个一技之长,总比在家中只会干农活,日后混混僵僵的嫁人强。

    两人打定主意不愿意回去,冉樱也无法,带着姐妹俩去送花家人回家,又顺带带了些干粮给他们路上吃。

    花家人抱头哭了一番,花大娘和花二娘又叮嘱两姐妹懂事听话,伶俐勤快些。末了却掏出两张单子地给冉樱。

    冉樱接过来一看,却是花家姐妹的卖身契,连忙示意不可。她本质上可是个现代人,有些接受不了古代卖身契这个概念。

    花大娘却坚持要给冉樱:“那天家中本是打算要卖掉两个姐的,都去找人写好卖身契了,幸亏姑娘心善收留,就别推迟了。这卖身契上花家已经摁了手印,只差卖身年数、价格和买方的手印。年数姑娘看着写吧,看两个姐这些日子白了也胖了,便知冉家是真心对这两个丫头好,总比跟着花家回去挨饿受苦强些。”

    花家人倒真希望两个女孩留在城中,若是日后日子过得好了,说了门好亲事,还可以帮衬家里。

    无功不受禄,冉樱见人家都把卖身契送上了,她可不好意思白拿,作势就要掏银子。

    这时,立在一边一直沉默的花大叔开口了:“姑娘,这些日子来谢谢姑娘对两个姐的照顾,银子就不必给了。”

    “对对,花家起了卖女儿的念头一次,断然不能起第二次。”花大娘和花二娘忙帮腔。

    磨了一阵,终结没把银子送出去。冉樱拉着两个妹妹的手,站在城门口望着花家人归乡的背影。突然叹了口气,花家人对两个女孩算得上是不错了。这年头,女子的命贱如草,家中缺钱花把女儿卖了是常有的事。当年冉夫人家中就是缺钱,才会被家人卖给人贩子。既可以得到笔钱花,又能集中家里不多的资源养儿子,真是一举两得。

    像花家这般,等到旱灾,全家人都快活不下去了,才想到卖女儿。而且当初冉家收留两个女孩时,可是一文钱都没给过。花家人也同意了,无非是不忍心卖到外省去给人作践罢了。

    冉樱拍了拍两个女孩的头,由于长期营养不良,两姐妹长得不高,不过才到冉樱的腋下。

    “咱们回去吧,你们要是想爹娘了就时常回家看看。”

    两姐妹哭的眼圈红红的,闻言后点了点头。

    白收了两姐妹的卖身契,冉樱是不会要的,回家后便把卖身契坏给了原主。其实这些天,两人在冉家吃的用的,加起来连半两银子都不到,不过是举手之劳罢了,实在担不起花家人如此感激。两姐妹说什么也不收,冉樱无法,只得收到房中的抽屉中去了。

    过了几日后,店中的生意终于回归正常,也不需要两姐妹帮忙了,冉樱趁此机会较花氏姐妹识字学算盘。

    灾民回原籍后,日子又恢复了以往的恬静。

    一天午后,冉樱正在店中手把手教两姐妹如何看账本,却见杨林急匆匆的踏进店中,眉目间有些凝重:“夔州来的一只商队被劫了。”

 第五十六章



    一天午后,冉樱正在店中手把手教两姐妹如何看账本;却见杨林急匆匆的踏进店中;眉目间微皱,“夔州来的一只商队在被劫了。”

    此时店中除了冉樱三人;伙计们也在店中趴着昏昏欲睡。一听得此话;立马就精神了。纷纷转过头来;很是惊讶;“怎么可能,”

    在古代,占山为王;落草为寇的山贼倒很常见。可那也是建立在很多地方吃不饱穿不暖的情况下;才会有人去做这个勾当。

    清安山距成都大约有八十里左右,位于成都平原东部;是东部唯一一处山地。虽然海拔不高,但胜在地形崎岖,植被茂密。由于此地乃是泸州到成都的必经之处,每天都有两三个商队路过此地。在前朝时,便是山贼土匪的老窝。

    匪患一直遗留到了本朝,直到文宗皇帝继位,大余朝经过立国以来三十多年的休养生息,农业和商业渐渐兴旺,百姓的生活亦是安乐。官府又组织了几次围剿,才彻底把土匪山贼灭干净了。

    冉樱起身给杨林倒了一杯茶递给他:“到底是怎么回事,山贼是什么来路。”

    这些疑问也正是店中其他人好奇的,见杨林坐下后,其余人都不约而同的围了过来。

    “现在官府那边也没弄清楚,但我估摸着应该是灾民所为。”其中的细节杨林也不清楚,这些都是刚刚去武馆时,四师兄带来的消息。

    此次旱灾,虽说知州大人处理得很好,朝廷也拨了不少粮食下来。但那么多灾民,肯定会有漏掉或是没落实到的地方。家园遭受重创,又没分到粮食,乖乖回家即便不饿死,那也是只能吃野菜啃树皮,日子将会十分难熬。若此时再有别有用心者煽风点火,撺掇着上山落草为寇,多半会有人附和。

    杨林思来想去,也只有这种情况最有可能。

    此事带来的震撼度丝毫不亚于半个多月前的旱灾,成都平原周边太平久矣,已经六七十年都没出过山贼了。以至于官府派出官兵奔赴清安山剿匪时,百姓们夹道欢送。全城人都巴不得官兵们旗开得胜,把山贼们捆回来,看看是不是像小时候老人们所讲的故事里那般胡子能飘到肚脐,头发拖到地上,浑身都是黑毛。

    这倒不能怪城里的百姓童趣心太重,实在是他们小时候就是听着大人说山贼的故事长大的。每当小孩子不听话,大人们便会说出山贼的故事吓唬,久而久之,大伙对传说中的山贼都十分好奇。

    可是让大家失望的,三天后,原本雄赳赳气昂昂奔赴剿匪前线的官兵,却灰头土脸的回来了。别说剿灭山贼了,连山贼都没杀几个,倒死了二十多个官兵。

    这下,全城百姓纷纷对官兵们戳之以鼻,知州大人脸色十分不好。

    不过,官兵们也并非一无是处,此次还是有收获的。如杨林所料,这些山贼确实是灾民,人数在一百到一百三十人左右。

    冉樱倒对官兵失败一事并不惊奇。大余朝太平得太久了,连个小规模的农民起义和叛变都没有,疏于训练是肯定的。更何况州府所拥有的官兵,并不像军队那般战斗力强。不过,军中武官和稍微有品级的士兵,都是世家权贵子弟捞着官职混日子,恐怕比官兵还不如。

    清安山本就易守难攻,官兵们听说这伙山贼是前段时间饿的奄奄一息的灾民,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怎么会把山贼放在眼里。可第一次交锋却吃了败仗,第二次态度是端正了,奈何指挥的只有半壶水,其余官兵亦是只有半壶水,怎么能拼过借着地势优势,拼命一搏的山贼。

    知州大人清闲的日子还没过几天,就又遇上这么档子事,每日烦恼不堪。这几十年都没出现的山贼,居然在自己的任上出现了,要是解决不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