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异能小地主-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半天的时间!仅仅半天,红杏作坊整整积攒了一整个月的玩具就销售一空!
来不及高兴,另一个头疼的问题随即又被抛了出来:有些人没买到玩具,在作坊里大吵大闹。还有人一气之下预订了下个月的玩具!但更多的人则是将买到的这些玩具进行二次加价销售,从中攫取利润。
同一时间,周围那些以模仿为生的作坊们都傻了眼了。
红杏的作坊里制作出来的这些玩具无一不是用各种各样颜色的丝线制作而成,外表精美,手感华丽。外人就算是想要模仿,一天两天的时间也是模仿不出来的,更何况就算是照着样子做出来了,识货的人拿在手里却也能一下子分辨出真假来。
假作坊们做出来的玩具没人买,就在家里堆着,没多久自然就不会有人再造假,而是一齐涌向了红杏作坊,他们低价买玩具,然后再高价卖出去,做起了令人深恶痛绝的黄牛党。
红杏作坊的玩具依旧是坚持着低价政策,依旧是十钱一个小玩具,一钱银子一只大玩具。一些热销的玩具也不会提价,只是尽量的多制作而已。
即使是热销,红杏作坊的人数依旧还是那些,只是签在作坊里的所谓“推销员”的人数骤然多了起来。
☆、第六十章 麦收时期,集体放假(上)
推销员的增多,对于产的推广销售也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因为毕竟看过皮影戏的人数还是有限,周围老百姓们今年没有饿肚子,但并不代表他们拥有足够的购买力。
家里有孩子的,一般就会买一个玩具意思意思,大人看着几个孩子就在家里争来夺去,也不管。反正又不能当饭吃,有一个就行了。大人们自然不会再去花钱给孩子们买很多很多的玩具。
没有孩子的,可以借玩具来玩,大人嘛,对玩具的兴趣不会持续太久,很快就没了兴致。
玩具的热销潮很快就过去了,而人们对于玩具的购买狂热也很快地消退了,除了偶尔会谈谈当时皮影戏所带来的轰动以及戏里的内容情节之外,人们的生活似乎又回到了以前的轨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玩具中的黄牛党们都歇菜了,玩具没人买了,他们除了先前赚到的一笔钱之外,剩下的都没有赚到,家里还堆了好几个玩具没卖出去,人家又不给退,于是叶红杏凭白无故的被人从背后咒骂了无数遍啊无数遍。
该!谁叫你们倒卖呢!叶红杏虽然被骂了,心里却一点都没不高兴。
她得意,因为她策划了一次成功的营销,在当地老百姓口中打开了牌和口碑,赢得了信誉,顺便还把一些想要模仿她作坊产的黑作坊给扳倒了。
这次产虽然做工要求精细了一些,产材料的价格也高了一些,但贵在销量大,几名工人都得到了一两银子的工钱,所有人的干劲更足了!
但是,在过了端午节之后,麻烦又来了。
“杏儿,婶找你有事商量。”二妮的娘在叶红杏还吃着午饭的时候就匆匆地赶了过来。
“婶儿你坐这。什么事呀?”
“这不麦子快熟了吗?咱们虽然有作坊,可家里也还种着地,收麦子是大事,你看咱们作坊是不是放几天假?”
叶红杏一想,收麦子是大事,大家伙一年的口粮都指着地里这点麦子呢,这个假得放。“放,十五天够了吗?”
“差不多。”二妮的娘扭着屁股走了,最近她家里收入增多,伙食也上了好几个档次,以前只有过年的时候才敢吃的肉,现在隔三差五的就能吃上,人当然会胖了。
麦收来了,天气已经热得很了。一起风,吹来的都是热腾腾的麦子味儿。桂芬和招娣都被叶根驾了辆驴车接回了家,桂芬早就出了月子,能帮着做饭和干些简单的家务活了,叶根自然就把她接了回去。
对此,姥姥和姥爷的意见分歧很大。姥姥觉得现在自己家里有了钱,桂芬就不应该再去叶根家里受人白眼,吃那份苦。何必呢!
可姥爷却觉得桂芬跟叶根始终是两口子,也始终有感情。即使人家是两口子,叶根要接桂芬走,那就让他们走好了。自己手里是有钱,可有钱也不能拦着人家两口子过日子不是?孩子们有孩子们的选择。
叶红杏也是赞同桂芬带着招娣回家的,那里毕竟是她们的家,那里有丈夫,有父亲,也有家里的种种烦恼事,不像自己,从一出生就被扔了出来,只能跟着姥姥和姥爷,这个世界上也唯有这两位老人才是她最亲的人。
只要一想到自己身世的凄凉,叶红杏就会满心的不高兴,而当她不高兴的时候,她就会跑到附近的小山坡上去独自坐着。
说是小山坡,其实也就是个小土坡,坡上全是稀软的土面儿,旁边还长着些低矮的树,毫不顾忌的将自己虬缠盘结的根须大大咧咧地露在外边。
叶红杏曾跟大强他们来这里挖过土。因为土很软,随便用点破瓷片或是树棍都能在树底下挖个洞出来,所以很受力气不大的孩子们欢迎。
他们在这里挖出了一间小小的房子那么大的空间,“地面”被修的很平整,铺着些柴禾。叶红杏记得几个孩子还曾在这里躺着睡过午觉。
是的,躺在柴禾上,听着山上野鸟们的叽叽喳喳,感受着外边太阳光的温柔抚摸,很有几分“悠然见南山”的山野村味。
叶红杏在这里坐了一会,回忆了一会以前小伙伴们在一起玩乐游戏的情形,心里渐渐好受了些。
她又回到了家里。
姥姥出去串门子去了,姥爷正坐在院子里磨着镰刀,为接下来的麦收做准备。
麦收在古代可是一件大事,直接关系着万千老百姓温饱问题,谁都不敢疏忽。朝廷方面甚至还颁布了一些关于开镰的日子以及收麦子时的注意事项,用以体现朝廷对百姓们的关爱。地主……吴家山村子周围的土地都是吴老财家的,所以吴老财也就理所当然的要在麦收的时候露一下面了。
吴老财宣布了今年麦收之后要缴纳的粮食量,然后又像往常一样,倒背着手,慢悠悠的走到村南小河边看人钓鱼去了。
麦收在即,家家户户虽然激动,却也免不了要叹口气。今年粮食收成应该不错,但吴老财要收的粮食也不是小数目,缴完该供给吴老财家的麦子后剩下的口粮估计也就刚够一家人接下来四五个月糊口用的。
因为麦收,所以找叶红杏看狗驯狗的人都没有了,姥爷也乐得清闲,只是自顾自的磨着镰刀,准备着装麦子用的口袋。
叶红杏的作坊也已经放了假,十五天,半个月的时间足够将地里的麦子收到家里来了。
放了假的婶子们在家里也闲不住,就带着孩子们四处串亲戚,趁着麦收之前这段时间把以前想做而没能做的事情一股脑的做完。
她们炫耀自己赚到的钱,炫耀自己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的好,几乎隔三差五就能吃到蛋,吃到肉。在别人羡慕的眼光和不住的询问中,她们又会唉声叹气的说自己现在有多么多么的累,做玩具是多么多么的耗费心血。
美得冒泡的矛盾啊!
☆、第六十一章 麦收时期,集体放假(下)
终于,在吴老财的一声令下,吴家山的麦收第一镰挥了下去,割起了第一把麦子。
然后,各家各户都开始了小麦的抢收。
麦子最好是在这晴朗的几天里全部收割完毕,因为按照每年的老黄历来看,在麦收之后的几天里必定会下一场雨,若是耽搁了麦收而又被雨淋了的话,你就只好等着来年饿死好了。
每家每户都忙得团团转,姥爷和姥姥却似乎一点都不着急的样子。
姥爷也是有几个兄弟的,往常年在麦收的时候都会联合到一起,用碌碡在某一家的地里先碾出一大片空地来。这片空地要做得极为平整,要干燥。为了做到这些,大人们首先会把这一片的麦子全部割掉,麦根也都挖出来烧掉,再用犁和耒耜之类的东西把翻出来的泥土夯平夯实,最后才用碌碡碾来碾去的,要是地面太干的话还要洒上些水。
总而言之,当地面变的又光滑又平整,就跟现在家里的地板砖差不多的时候,姥爷的大家族里的年轻力壮的小青年大青年们开始了繁忙的麦收工作。
叶红杏从来都不知道原来自己有那么多的舅舅舅妈,男人们都挥舞着镰刀,将小麦成片成片地割下来,堆成堆。女人们就用小麦的秸秆将这些割下来的麦子们捆成捆。再由专人牵着驴车马车将这些成捆的小麦装上,运到之前打好的麦场里来。
姥爷和姥姥因为年纪大了,所以就负责呆在家里做饭……这也是姥爷家族商量的结果,因为最近一段时间姥爷着实赚了不少银子。
对此,姥爷极为无奈,经常会黑着脸跳脚骂:“娘的,赚多银子都有错?有我们杏儿的本事你们也赚这么多银子去!”虽然骂,可姥爷还是让姥姥做出了许许多多好吃的来供族人享用。毕竟人家出的是力气活,吃好点也是应该的。
收麦子是绝对的力气活,未成年的豆芽仔是绝对没有力气扛起一大捆捆好的麦子的。俗话说:男的怕过麦,女的怕生孩。说的就是收麦子的累人。
老人和孩子是不必参与收麦子这种重体力劳动的,但他们却还有别的活要干,那就是拾麦穗。
镰刀虽然锋利,但总也有漏网之鱼。这个时候老人和孩子这些力气不大的人群就派上了用场。前面,是身强力壮的男人和女人们在抢割小麦,身后,是花甲甚至是古稀老人以及垂髫幼童在弯腰拾穗,配以青黛色远山和白烟袅袅的农舍……好一幅麦收美图!
白天姥姥姥爷就领着叶红杏拾麦穗,拾了一会,姥姥就赶紧回家准备饭菜,而姥爷有时候会带着叶红杏再拾一会或者是一同回家做饭。
小麦成捆成捆地被送到了打麦场里。这堆是谁家的,这堆又是谁谁家的,一堆一垛的码的整整齐齐的,却又不致太高而倒塌下来,偏还有种特别的美感,农家人似乎天生就有这种艺术感觉。
一天,两天,到第三天头上,姥爷家族里的麦子就都割完并全部运送到了麦场里。
这个时候,叶红杏又结识了许多的表姐表哥表弟表妹。虽说这些亲戚当中并没有在智商上面让叶红杏有所忌惮和佩服的,但她同样跟他们玩的很嗨。
有人说孩子的世界是最纯洁的,这句话真是一点都没错。叶红杏在作坊放假的时候原本还有些自己的考虑。毕竟工人们一旦放假,她也就暂时失去了一项收入来源,不过现在,有了这群又崇拜又礼让着她的表哥表姐在,叶红杏心中那点烦恼也很快就烟消云散了。
她跟他们一起洗菜,择菜,一起帮着姥姥下厨打下手,帮着姥爷到河里捉鱼摸虾逮泥鳅,帮姥爷杀鸡宰鱼……
日子快得好像一眨眼就过去了。
终于,当麦子都被堆到了麦场里的时候,老天变了脸。
稀稀拉拉的雨水无声地洒向升腾着若有若无白雾的大地,将整个世界洗出了清凉和宁静。
地里一直在忙碌的农夫全都躲进了家里,磨镰刀,补口袋。做他们该做的一切活,同时等待着晴天的到来。
也许是太多人盼着天晴了,更也许是因为这个季节本就不是爱下雨的季节,老天很快就放了个大晴,炽烈的阳光很快又把麦场里烘出了一片干爽。
人们聚到了麦场里,麦子被成捆地散开,碌碡派上了用场,欢快地被拉来拉去。
先前积攒了太多精力和不甘力气的大孩子此时也全都跃跃欲试着上场了。他们把并不算太重的碌碡拉的吱呀呀地响,伴着大人们的吆喝打趣声,大孩子们一个个的或羞涩或腼腆或脸红,手底下的碌碡却滚的更欢了。
孩子累了就有大人接替,而当大人孩子都歇下来的时候,更小的孩子便欢叫着跑了上去,两三个一起,奋力地将碌碡拉动,却又很快被身后的麦秸给绊倒,徒惹大人的取笑。
叶红杏却没有学这些孩子那样去玩,她是女娃,要有女孩子的矜持。事实上各家各户的女孩子在麦收时节一般是不干活的,除了家里做做饭,给大人们端些烧好的开水之外,未婚的女孩子们一般都不会去掺和麦收。
她也没有像一般的女孩子那样或跟着男孩疯玩,或规规矩矩的跟着大人干活,而是联合了二妮三宝大冲大强大忠他们,几个孩子找来各种粮食,一股脑的扔进锅里,再放上水和糖,熬啊熬,熬出了甜甜的腊八粥。
几个孩子就端着锅和碗,一个麦场挨一个麦场的兜售这种又解渴又解饿还解馋的腊八粥。
还别说,销量还不错!
因为只卖两钱一碗,几个孩子半天熬出来的一大锅粥很快就卖出了六十多!相比起那点可怜的成本来说,孩子们简直赚翻了!
有了钱也就有了动力,接下来孩子们研究出了好多种不同花样的粥,然后继续去兜售,赚取更多更大的利润。
整整六七天,几个孩子就凭着自己熬出来的粥卖出了好几钱银子!不得不说,在叶红杏的带领下,几个孩子赚钱的本领和眼光也越来越厉害了。
☆、第六十二章 麦收守场,掌夜谈星
到了晚上,麦场里其实是要留人看场的。
古时候不比现代,现代小麦直接就拿机器收走了,古代粮食可是极为金贵的,君不见古代经常会爆发饥荒,饿死人更是如吃饭般寻常。
所以麦场到了晚上是一定要留人的,而这种活一般大人又都不会去,因为白天累了一天,没有谁还肯去野外受那风餐露宿的苦。
可是孩子们不同,早就厌烦了一成不变睡觉模式的孩子们一听可以去守场,无一不是乐意之至的抱着自己的**单小跑着跑到麦场里,各选满意的位置铺**铺去了。
叶红杏也是这样,不过她是和二妮约好了一起去的,并且看的场也是二妮家的。
三宝自然也在,而且还早早地选好了一个背风的地方。那是四大垛麦垛之间的位置,避风,却又能充分的透气,晚上还能看天上的星星。
“杏儿,吃了饭我来找你,咱们一起去场里给三宝送饭。”二妮和叶红杏手拉手回家吃饭的时候说。
饭后,王二妮抱着要带给三宝的包子,叫上了叶红杏,一起朝打麦场有说有笑地走去。
夜晚,满天繁星。耳中能听见的只有低低的虫鸣和一旁小伙伴稚嫩又好听的童音。
三宝总喜欢拉着二妮要她讲故事,二妮就讲些鬼啊狐啊仙啊之类的故事吓他。三宝明明被吓的面如土色,把被单蒙在头上裹的紧紧的,可偏还爱听更多的类似的故事。
人呐,真是个奇怪又矛盾的生物。
叶红杏听着二妮吓唬三宝,心绪却飘啊飘,飘到了不知道哪年哪月。
大概是自己还小的时候,妈妈也总喜欢拿一些挺恐怖挺吓人的故事来吓唬自己,为的就是让自己害怕夜晚,从而不敢大晚上的到外面去玩。
现在想想,叶红杏其实感觉还挺有趣的,而更重要的是……她想妈妈了。
妈妈现在不知道过的好不好,失去了自己之后她一定很伤心。可是……该死的出墙系统,什么时候才能攒够坑娘的一亿点经验值?
叶红杏闭上眼睛,系统显示她的经验值到了九百一十二,马上就要到一千了。看来这段时间银子赚了不少,对家里做的贡献也挺多的。
只是,不知道下一次的升级奖励将会是什么。
叶红杏抱着双腿,将背靠在麦垛上,感受着麦秸的尖锐,听着二妮和三宝在悄悄咬耳朵的朦胧不清的声音……她忽然感觉到了一丝异样。
这种感觉很难用语言来形容,就好像有另外一种生物在努力地申请跟她交流似的。
叶红杏努力放松心神,同时用心去感受对方的意思,很快地,叶红杏的眼睛瞪的越来越大。
她感受到了,就在她的背后,那是……麦秸!
它们在表达着专属于它们的愤怒,抑或是临死前最后的意愿?
叶红杏搞不太清楚它们要表达的是什么,她只知道自己大概了解了对方的意愿和情绪,并且仅仅是了解而已,只是一种朦胧的感觉。
二妮还在和三宝窃窃私语,在讲完了一个故事的时候,猛然间一回头,看见叶红杏一个人背靠着麦秸,似乎有什么心事的样子。
“小杏儿,你在想什么?三宝啊,咱们不如让杏儿给咱们讲个故事好不好?你看杏儿她那么会做生意,讲出来的故事也一定很好听。”二妮已经被三宝缠的有些心烦了,正好看见叶红杏有些寂寞的样子,便撺掇她给三宝讲故事。
“讲故事?好啊。”叶红杏抬头看看天上的星星,思索着是不是要讲那个经典的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不许讲牛郎和织女,我娘经常给我们讲的。”三宝首先提起了要求。
“那许仙和白蛇的故事你们听过吗?”叶红杏笑着摇了摇头,同时猜测三宝是不是和自己心有灵犀。
“白蛇?”三宝年纪果然还是太小,瞪大了眼睛不明所以。
“好,杏儿你就讲许仙和白蛇的故事。”二妮也像是发现了什么新大陆似的随声附和。白蛇?一听就很稀罕的样子,故事应该会很精彩?二妮想。
叶红杏开始讲了,而故事也一如二妮想像的精彩,不,或许更精彩也说不定。
叶红杏讲雨伞赠红媒,讲断桥,讲雄黄酒,讲阴曹地府,讲灵芝仙草……一直讲到口干舌燥起来,故事却只讲了一小半的样子。
“我困了。”叶红杏宣布。
“还要听!还要听!”三宝不依。
“那就再讲一小会儿?”叶红杏商量。
“多讲一会嘛!”
星夜璀璨,带着微微凉风,吹的人心情舒畅。几个小伙伴就在这蛐蛐儿的叫声中慢慢睡着了,连清晨的露水沾湿了被单都没有察觉到。
白天的麦场又是一派繁忙的景象。许多捆麦子被摊开,碌碡骨碌碌地来回跑,麦穗里的麦子全部被碾出来之后剩下的柴禾就被叶红杏的四姥爷牵着的驴车给拉走,倒进村西一个极深的壕坑里。
这个壕坑很深,距离村子也有些远。以前叶红杏一直不知道它的真正用途是什么。冬天的时候村子里的人会挖了里面的胶泥混合了煤来烧炉子,夏天雨季里面积了许多水的时候又会成为青蛙的天堂,秋天春天里面会长满各种各样的花花草草供孩子们采摘。
而现在,麦秸成车地被拉了过来并倒进壕坑。姥爷说里面的柴禾会有人抱回家,然后剩下的那些就会一把火烧掉。
“烧了?”叶红杏表示惊讶。
“烧了,过几天你就明白了。”姥爷卖了个关子。
然后,在麦场里的麦子都被人们用口袋装回家之后的这天夜里,西边天空突然升腾起了冲天的火焰!
姥姥拉着小杏儿去看热闹,叶红杏赶到的时候附近的小孩几乎都赶到了,大人们就在旁边守着,绝对不许小孩太过靠近壕坑里的火焰。
那火实在是太高了,离得近一些就能感觉到连呼吸都困难起来,周围空气热得让人难受,可衣服上传来的暖意还是让人感觉到了舒服。
叶红杏看着那个大概几百平米的大壕坑里的麦秸全部被付诸一炬,心里忽然没来由的想到了人类的力量。
人类是渺小的,但在有的时候人的力量却又大得令人类自己都感到害怕。
大火直烧了两三个钟头才渐渐地小了,火小了,人们的兴致也小了,再加上黑夜里没有光亮也就没了趣味,人们很快就散了开来,各自说笑打闹着回了家。
坑里的火一直烧了三天三夜才算是没有冒烟了,而这个时候叶红杏的作坊里的工人已经开始上班了。
今天小麦收成不错,每家除了上缴给吴老财的,都留下了足够的口粮,所以上班之后人们讨论的第一件事就是今年的收成。
☆、第六十三章 进山开荒,壮哉红薯(上)
作为红杏作坊的大股东,叶红杏自然要在开工之后到作坊里转上一圈,视察一下,顺便鼓励一下人们工作的积极性了。
因为小麦的收成不错,大婶们边做活边说笑,气氛倒是很不错,看见叶红杏过来,都笑呵呵的问她家打了多少袋粮食。
在她们看来,叶红杏既然身为“老板”,那么在话语方面自然已经可以跟她们同一等级,可以当作一个“大人”看待了。
可惜叶红杏毕竟还是个小孩子,脸皮比较嫩,况且被问的又确实是她不知晓的,三五句就满脸通红的退了出来。
听着身后大人们的哄笑声,叶红杏苦笑着摇了摇头,眼角一晃却瞥见王二妮带着三宝正蹲在院子一角不知道在做什么,叶红杏好奇地跑过来看,却见两人正蹲在蚂蚁窝前灌水,二妮手里还端着舀水的瓢。
瓢,是河北(古称直隶)这一带常用的舀水工具,具有耐摔耐用等特点。其实就是一种长的很像南瓜的植物果实,摘下后掏空了籽后晾干制成的,因为密度的原因,扔在水里也只会载沉载浮,极易捞取。
叶红杏朝墙角那边张了一眼,见蚂蚁们也不知从哪拖回个死青虫,正卖力地往窝里拉,这个时候地里没了麦子,青虫们自然会到处乱跑,这条倒霉的虫子估计就是撞到蚂蚁大军了。
王二妮见蚂蚁们都聚的差不多了,于是一瓢水就倒了一半下来,顿时将蚂蚁们淹的东倒西歪,青虫借机翻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