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扛着鸡崽穿越了-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们把这些东西陪葬也不合适,被朝廷发现是要处重刑的。所以这些年我就一直保管着这些东西。”
      文琪没想到文家还有遗产,她不是那个死在山上的文琪,根本没有理由接手这些东西的。可若是她不接,岂不是要让人怀疑她的身份?
      文中平看了郑宇一眼,对这个小子还有点印象。知道郑宇不是什么多嘴的人,文中平也就没有让他回避,直接抬出来一台大箱子。
      “那些布匹什么的,我们都烧给你爹娘了。剩下这些是银两、你娘的一些饰品,还有书画什么的,我们当初有清点过,现在还有记录,你可以对照记录确认一下。我们家虽然拿不出这么多好东西,但也不缺东西,不会贪图别人家的东西的。”
      文琪拒绝了清点物品。她光是接受这箱子就有很大心里负担了。
      “对不住了,这边真正的文琪,还有你的爹娘。我也是迫于无奈,只能顶替你的身份。我不会滥用你家东西的,要是碰到灾年什么的,我会用这些家产布施,给你们一家人积福。”
      文中平又单独拿出一把钥匙,仔细确认后才给了文琪,“我娘帮你家买了一栋房子,只是你家人还没来得及入住,就……唉,这些年我光留着这把钥匙,也没去帮忙打扫过,你要是想住里面的话,估计还有的忙活。我喊我媳妇和闺女去给你帮忙吧。”
      郑宇想了想,突然问:“她这个是原来文强宇家的房子吗?”
      文中平点了点头。村子里的人通过嫁娶,总是有进有出的,那个文强宇取了县老爷的女儿,自己又有能耐,早就不在村里住了。他这个房子做的也结实,在文家三口来了之后,文老太做主,用两百两的银子把房子加地皮全买下来了,里面的家具一应俱全,全都算是附赠的。
      出了文中平家门之后,跟文琪同行的人就多了起来。
      文中平大女儿已经出嫁,跟着她娘出来的是小女儿,正是十一二岁的年纪,最是活泼。她见文琪带着两只狗,都是一声不吭的,就有点好奇。
      “文琪姐姐,你的狗怎么是灰色的,他们怎么不叫啊?”
      文琪不知道怎么解释,这个可不是狗啊。
      郑宇从大灰后面轻轻提了它屁股一脚,惹得大灰对他龇牙咧嘴的。郑宇一挑眉,身上略微露了点杀气,大灰瞬间怂了。
      “这个是狼。”郑宇帮着解释了,“不过你们也不用怕,这个是被文琪从小养大的,身上没什么野性,拿来吓人还行,打猎都不一定有猎狗好用。”
      “嗷呜!”似乎知道郑宇说的不是什么好话,大灰小灰都冲着他嗷了两声。
      文琪无奈地蹲下来,揉了揉两个小家伙的头颈。大小灰很快被安抚好了,只是它们都离郑宇远远的,明显不喜欢他。
      “到了,就是这家。”
      听文中平媳妇说到了,文琪一抬眼,就见到一户不算小的独户带院子的房子。只是透过矮墙,都能看见里面的杂草已有一米多高了。

      ☆、第6章

      什么都不舍得
      用钥匙打开挂在门外的锁之后,文琪轻轻一推,门发出刺耳的“吱呀”声,紧接着就掉下来一堆灰,惹得众人纷纷打了喷嚏。
      郑宇用力晃了晃大门,然后对文琪说:“我回头上山给你弄颗好树下来,你找人做个新门。”文琪也觉得这门不靠谱,就点头说了声谢谢。
      文中平媳妇翻了个白眼,忍不住打了个岔。“你们做个门,还要自己去山上先砍树,回来劈成木板,再找木匠做?得了吧,都像你们这样,谁也甭过日子了。回头我让中平去找下谢老四,他给做好新门,还帮忙安装。小琪你直接给他二十个铜板就成了。”
      文琪不好意思地摸摸头,她这才反应过来,要真是自己去找木头,那门不知道啥时候才能换好呢。
      院子里大概有五六十平的地皮,因为都长了杂草,所以没办法看出原主人在上面种过什么。文琪在心里把地规划了一下,打算种点辣椒、葱蒜什么的。
      过了院子,直接就进了正屋。
      堂室里面摆了一张红木桌子,墙面上本来挂着什么东西,但是估计都被原主人取走了,现在只剩下一些木钉。木钉时间久了就得换,文琪把这事记在心里,打算等上山拿下来自己的东西之后,再好好规划怎么放。
      从堂屋往左走,是一条过道,左边有两间屋子,走到最里面往右走,也就是堂屋后面的位置,那是一间厨房。厕所要从厨房的后门出去才能见到。因为这房子是靠着挖开的山体做的,从厨房后门出去之后,还有一个有前院一半大的院子,靠右边建了一个厕所,左边是生了杂草的平地,靠近里边的地方搭了一个棚子,用于堆放木柴。只是过了这么久,木柴大多也受潮了。
      堂屋右边是一间大屋子,这房子是坐北朝南的,所以右边的屋子对着东方,采光十分不错。文琪往里面看了一眼,虽然灰尘积了几指厚,这屋子却一点都没有受潮。她决定要住这间屋子。
      这家没有建阁楼,房子里面比较显高,人住着也舒坦。
      一群人把屋子转了一圈,互相之间也都熟了。文中平媳妇让文琪直接喊她文婶子,还对她说了些村里的重要人物,比如说村长啊、木匠啊、瓦匠啊,都是些很有可能会去求助的人。
      这屋子虽然不小,但里面房屋分的不多,所以打扫起来稍微方便了一点。文琪把带来的兔肉分别给了文婶子、郑宇,她现在没时间处理肉。文婶子晚上就把兔肉做了,留文琪两个人在她家吃晚饭,然后又过去打扫。直到天色完全变暗,这屋子才打扫的差不多了。
      “今儿就这样吧,至于前后院的杂草,等你自己有空闲了,再慢慢打理。”文婶子擦了擦汗,就要带着小女儿回去。
      文琪赶紧出去送她,“谢谢您了,我回头上山,再弄两只鸡给你家。”
      “哎呦这就算了吧,乡里乡亲的,我也就搭把手而已。你今天上午不是给了我家一只嘛,而且又拿了兔肉,就别再弄了。你一个姑娘家要过日子也不容易,省着点。要是有什么不明白的,就来我家找我。”
      这个村子比文琪想象的更好。她觉得自己可能是上辈子拯救了银河系吧,不然怎么会一直遇到好人呢。
      郑宇见文婶子走了,他也没多留,赶紧跟文琪说了一声,就回了自己家。
      古代毕竟还是有男女授受不亲的规矩在的,文琪没有留郑宇。她想着下次上山的时候,问问郑宇可缺什么东西,她要是能弄到的话,就送他点。
      文婶子之前从自家抱了一床被子过来,算是借文琪先用着的。青阳村是比较富裕的村子,家家户户都有多余的被褥,倒是不介意借出来给人应应急。
      “我之前用的是郑宇的东西,等我赚了钱,还得想办法还给他。新房子得买新的床上用品,这个记下。我在山上做的竹锄头一点都不好用,得买铁的,顺便买把菜刀、剁骨刀……”时隔多年又躺在了木质床上,文琪惬意地念叨着要备置什么东西,然后很快就睡着了。
      第二天文琪在村里转了一圈,又认识了一户人家,他家儿子是在镇上打铁的,文琪就预定了一把锄头、一把镰刀、一把砍刀、一把菜刀、一把剁骨刀。另外她还请瓦匠给她在院子里搭了个大鸡圈。
      她顺便了解了一下这里的物价,觉得自己短期内是赚不到钱的,就从文家那些遗物里取了一些银两出来,拜托文婶子帮忙买些东西。
      她记下自己用了多少钱,承诺自己一定会还回来的。
      除了房产,文家也买了几块地,其中有两亩上好的水田,一亩中等水田,这些基本都是用来种稻子的。文琪穿越时带了小麦种子,但是这里气候估计跟华国中部偏南一点的地域类似,雨水比较充足,根本不适合种小麦。文琪每年也就种一小片地算个意思,反正她没办法把小麦磨成粉,种出来也不好吃。
      另外文家还买了四亩旱地,这个用来种菜、种药草、种果树都随意。村长每年都会核对地里种了什么东西,水稻田每亩地要交五十个铜板的年税,旱地看种的什么,药草这一类只收五个铜板,菜地收七个铜板,果树收十个铜板。
      总体来说,这平王朝的赋税都是极低的,怪不得青阳村过的这么好。
      到第三日上午,文琪又去找了郑宇。她还有那么多东西在山上,总得慢慢搬下来啊。郑宇全靠打猎过日子,也不管自家那些田地,文琪过来找了他,他二话不说就应下了。
      “我先把你送到山洞里去,然后我再去打猎。你收拾东西得快点,尽量不要再在山上过夜了。”
      文琪知道为什么郑宇要强调这一点,因为他们都是未婚年轻人,要是孤男寡女地在山上过了夜,指不定会被传出什么坏话来。
      一天跑个来回,那时间确实是很紧迫了。山洞里的东西太多,文琪没法子一次带下来,她上去之后,先给鸡圈打扫了一下,然后把喂食系统关了,手动给它们喂了食,打算要下山时再打开。
      她要到山下住,养这么多鸡其实都没必要了。为了防止鸡瘟,文琪每年只孵十几二十只小鸡,把这些鸡跟打了疫苗的老鸡分开养。老鸡用来生蛋,后养的鸡用来吃肉。只是五年下来,老母鸡寿命也差不多到了极限。
      “我回去问问文婶子,看哪家要老母鸡熬汤补身子,我就把老鸡送给人家吧。”这些鸡从鸡崽开始就被养着,文琪一时还有些舍不得。
      这批新孵的鸡有十五只,两公十三母,文琪打算只留着这些继续养。老公鸡老母鸡都处理掉,总比等它们老死要好。
      新砌的鸡圈还没干,文琪这次只带三只老母鸡下去吃。她来之前,从文婶子家借了两个大麻袋,准备先装点干玉米粒、干鱼、干黄豆、老姜,然后扯几把葱蒜下去种着。
      两个麻袋叠套在一起,文琪把内袋装的鼓鼓囊囊的。
      等郑宇提着几只兔子、几只山鸡过来时,就看到了文琪蹲在洞门口等着,在她身边是一个超大的麻袋,还有挂着三只母鸡、装满了木炭的竹筐。
      “你这能搬下去吗……”郑宇手上要是没提着猎物,倒是能帮忙背着那个麻袋。
      文琪把竹筐背起来,然后扛起那个大麻袋,在郑宇被惊得发直的目光中,轻松地朝着他走去。
      “走吧,一次能带的东西不多,我估计得跑好多趟了。”
      郑宇扯着嘴角笑了笑,这还叫不多……他以为文琪也就上来拿些必需品,带一点口粮罢了,谁知道她是有直接搬家的念头啊。
      可惜村里没人愿意往山腰以上跑,不然可以喊几个小伙子,跑一两趟就能把东西搬完了。
      洞里那些陶罐太重了。文琪可惜地看了它们一眼,最终放弃了提下去的念头。她听郑宇说,这个山洞是他打猎要在山上过夜才住的,她想着在山上没什么吃的,就把自己种的那些地指给郑宇看,然后还留了几罐子的干粮。
      文琪过来搬最后一趟时,郑宇指着洞里面还有干玉米、干黄豆、绿豆、红豆、红薯片的罐子,问她怎么不带这些了。
      “郑大哥不是还要在山上住吗,我想着你总不能光吃烤肉水煮肉吧,就留了一些给你当配菜吃。反正我存了很多,放坏了都吃不完。”
      郑宇还真巴不得光吃肉,不过他做的烤肉煮肉味道不太好,能煮点干粮换下胃口也不错。这些不是什么贵重东西,郑宇也就收了。
      文琪把用过的被子洗洗晒晒,还是留在山洞里,这个她问过郑宇了,郑宇觉得重新带被子上来麻烦,所以直接还是用旧的。至于那些兽皮,除了一张大的被文琪当盖被还是完整的之外,其他的都被文琪做成了衣服,不能继续用了。
      “你要不算算自己损失了多少,我赔给你吧。”文琪不太想欠别人什么。
      作者有话要说:文琪:郑大哥,你现在缺什么吗?我尽量弄给你。
      郑宇看了看文琪,一脸深沉地说:我还缺个媳妇。

      ☆、第7章

      要在村里生活啦
      郑宇怎么可能要文琪给他赔偿。这话传出去,他那些弟兄们都要嘲笑他。
      “那好吧,以后你有什么事,我能帮上忙的,你也尽管找我。”文琪不知道她用了的皮子值多少钱,但是看郑宇一脸不在乎的样子,她也没有坚持要弥补他。
      他们两个第一次从山上搬东西下去之后,郑宇还被文婶子找去谈了话,说他怎么能让姑娘家自己拿那么重的东西。郑宇并不是不会帮人,只是文琪她自己拿着也不费力,他才没帮忙的。
      郑宇这次被说之后,文琪再要扛什么,都被他抢了过去。但文琪觉得这样挺浪费自己体力的,所以又去扛了一袋出来。让郑宇欲言又止,满是纠结。
      好在经过了一个多月的搬迁,文琪才终于把所有要的东西都给弄到新屋里了。只是文琪把那些作物也挖下来了大半,重新移栽到自己的土地上,让郑宇看的很无语。
      文琪到四月底才把家里弄成自己需要的样子,这之前一直在买这买那、搬东西、移栽东西,自然错过了早稻的种植。
      她名下还有着三亩水田,不种稻子的话,放着也是浪费,但是她要自己培育稻苗已经来不及了,只好去求助文婶子。
      青阳村的气候不错,家里劳力多、地又肥的,一年会种两季水稻。现在正是晚稻要移栽的时候,每家培育稻苗时,都会多出一些。文婶子听文琪要种稻子,就说等自家水稻扦插完了,多出来的匀给她。
      文婶子家多出来的也就那些。村里其他很多人家都蛮喜欢文琪,有些还低价买过她的老母鸡,听说她要稻苗之后,都纷纷匀出来一些给她,让她把地给种上了。
      本来村长还想做个主,找人帮文琪种地,结果文琪自己比一般汉子还能干,花了五六天,愣是自己一个人把稻苗扦插完了。
      村长看看一边捶着腰,一边给院子外边那片荒地施肥,又看看刚从山上打猎回来的郑宇,心里顿时生出一股无力来。他倒是想这两人成一对啊,可郑宇那小子没一点眼力见,他总不能手把手地教他怎么追媳妇吧。
      都快二十岁了,还不着急找媳妇,这郑宇也是心大。老村长摇着头,慢悠悠地晃回了自己家。
      “郑宇,你怎么又去打猎啊,现在动物们怀崽子的多吧?”这会还没到夏天,过多打猎的话,是会影响山上动物的数量的。
      郑宇也不是不知道这一点,但是他饭量摆在那,一餐没肉饿得慌,总不能放任自己饿死吧。山上五年多没人打猎了,他现在打掉一点,也不会产生多大影响。
      文琪一个人在山洞里住了那么久,居然没碰到过一只猛兽,这也是她运气好到极致了。
      “嗷呜~”大灰小灰躲在文琪身后,还锲而不舍低冲着郑宇吼叫,它们可记仇了。但它们知道自己不是郑宇的对手,所以每次也只是吼几声泄泄愤。
      文琪看了一眼郑宇提着的猎物,想了想到屋里拿出来一个新的小背篓。
      “这个背篓给你吧,我看你每次都直接提着这些东西。小动物可以放在背篓里背着,你单单拿大点的猎物,这样省点力气。”文琪总觉得自己欠郑宇的,觉得他缺什么,就尽力给他补上,“对了,我今儿把我家三亩地种上了水稻,你隔天就往山上跑,谁给你种的地啊?”
      郑宇稍微想了一下,发现自己名下确实有几亩地来着。只是从他爹开始,他家每年都是把地租给别人家,自家从来不种稻子这类麻烦的作物,顶多种些蔬菜。他退伍回来之后,还没来得及想起自家的地呢,自然不会问谁家要租。
      几亩地的税也就几百个铜板,郑宇得了不少补偿金,不在乎这点小钱。“我那几亩地今年忘记租出去了,就放那闲置一年吧。”
      之前郑家那些人自作主张种过几年,村长除了代郑宇硬从郑家收了租费,也没有其他法子。农家人觉得有人种地,总比闲置着好。
      “你有几亩稻田啊?”要是旱地,现在种点小菜还是可以的,但是水稻的最佳扦插期快过了,村里也没有那么多秧苗,郑宇的地还真没法给补种上。
      郑宇想了想,不太确定地说:“大概是五亩?就在村口那边,都连着呢,要是看到没种稻子的,那估计就都是我的了。”
      “好好的水田放着多浪费……”这里的稻田出产率比不上现代,只有多种点,才能多出点粮。
      郑宇从文琪在山上开的那些地,就能感觉到她对种地的迷之热爱。可他不想种啊,为了伺候那些地,他还得每餐多吃点肉,最后出来就那么点米,一点都不划算。还不如去镇上做点生意呢。
      想到做生意,郑宇觉得自己也该找点营生了,他总不能一辈子靠补偿金活着,过的没一点志气。
      文琪没注意到郑宇在想什么,她光顾着想错过了种植季的水田可以种什么了。一般荸荠这类东西,种植时间跟水稻也差不多,现在育苗同样来不及了。
      “你把稻田再挖深一点,在里面养鱼怎么样?”因为现代有稻田养鱼的法子,文琪就想着闲置的水田干脆挖深点养鱼算了,“没有稻子遮阴,这里夏天也有三十多度、将近四十度,挖稻田养鱼不科学。唉,只能看着它闲在那了。等冬天种点油菜,算是没让它闲一整年。”
      把稻田的水放掉,加点土,倒是也能种别的,只是这样难免会影响到田的质量。像玉米、红薯这些东西,愣是能把大好的良田弄成低等田。古代还没有化肥,文琪可不敢用良田种这些东西。
      郑宇听不太懂文琪说的什么,只注意到她最后说地只能闲着了,他莫名松了口气。至于冬天种东西?那等冬天来了再说吧。
      “郑宇,你知不知道哪里能买鱼苗啊?”刚刚想到了稻田养鱼,文琪就想在自己的田里试试。如果可以买到鱼苗的话,她现在就要开始挖鱼沟、鱼坑,还要加固田垄了。
      郑宇哪里知道这些,一般人家想吃鱼,都是直接去河里、湖里打捞,没见到村里有自己养鱼的。不过也有可能是他见识浅薄了,这样一想,郑宇就说:“我明儿去镇里买东西,到时候我去问问那里的熟人,回来我再告诉你。”
      “那我能一起去吗?”文琪总觉得自己不想闲着,但插完了稻苗,她好像也没多少事情可以做了。
      镇上离青阳村不远,就算不坐马车、牛车,跑个来回也就一个半小时。郑宇想着文琪力气大,就算她也要买很多东西,两个人都拿得动,就应下了。
      文琪之前没有被褥和正常的衣服,文婶子帮着买过了,所以她也不需要再买。这次去镇上,她就当是普通的逛街来玩。
      想是这么想的,等文琪到了镇上,手里的钱就收不住了。
      郑宇这次是来买大米、盐还有成衣的,他自己就要背两大袋东西,对文琪是一点忙都帮不上了。文琪看到郑宇买米,这才反应过来自己一直还在吃玉米,也跟着买了一袋米、几袋盐、三斤五花肉,还买了一大块猪油。
      于是镇上的大街就出现了一个奇景:一男一女各自扛着两大袋东西,连脸都看不清了,还在慢慢悠悠地闲逛着。
      “我有几个同镇的兄弟,他们退伍比我早,回来就买了铺子出租或做生意,在镇上过的还不错。我带你去找下赵牧,他本就是镇上人,知道的事情应该最多。”
      军营里最容易培养感情了,难得碰到同乡,郑宇跟同样出自武泰镇的老兵新兵们基本都认识,回村之前他还在这里留了两天,跟兄弟们好好聚了聚。
      郑宇想知道点什么东西,自然是过来找镇上的老兄弟最快。
      赵牧有二十七八岁了,他是个爽快人,一见到郑宇过来,上去就帮忙把东西卸了下来,还开玩笑说:“你这还带上大米过来拜访哥哥我了,我认识你以来,就没见你多礼过。”
      “多什么礼,这是我自己吃的。我这次来问你点事情,这个文琪她要买鱼苗,你知道哪里有卖的吗?”
      看到郑宇指了指身后,赵牧才知道文琪跟他是一起的。等文琪把两袋东西放到地方,赵牧惊得嘴巴都合不上了。他把郑宇拉到一边,低声问:“这是你媳妇?她这力气也忒大了一点吧,你是不是打不过她,才这么快被拿下的啊?”
      “什么媳妇,这就是我一个村的。”郑宇也是低声反驳了一句,见文琪好奇地往他们这边看,突地脸红了红。
      郑宇不自在地揉了揉耳朵,接着催赵牧,“问你正事呢,镇上有卖鱼苗的没?”有人买鱼吃,当然就有人养。镇上还真有户人家是提供鱼苗的。
      赵牧带着郑宇、文琪去见了那个老板。这家只卖草鱼、鲫鱼苗,文琪对第一次稻田养鱼的信心不是很足,就只预定了一千五百尾,其中五百是草鱼,一千是鲫鱼。这样的生意很小,老板口头上跟文琪谈好价格就可以了。
      作者有话要说:郑宇刚退伍回来,对这种“平淡”的生活,他还需要点时间来调整适应ps:感谢免费帮忙制作封面的涂画乐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