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空间老太种田记-第1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为对三番五次的招揽,李延亭这边都视而不见。
  新帝是真的急了,竟然要用李延治来威胁李延亭。
  两人是兄弟的事情,哪还能瞒得住,竟欲以李延治的安危,来胁迫李延亭归附,并且使力共同抵御外族,因为他要守住京城。
  帝王不想失去他的京城。恼羞成怒,这个局面真的极不好。
  然而他是没料到,李延治更狠啊。
  他开始摆脱困境,尽力讒言于新帝说是郡马几番威胁李延亭,李延亭才迟迟不肯归附。
  也不知是怎么操作的,新帝爆怒之下,竟然将郡马几族,全部除族!
  这个后果是十分可怕的,这个时候杀人失心,起到的并不如新帝以为的震慑效果,反而是人心离形,溃势郁险。
  众人见新帝如此所为,有些人竟也不管了,唇亡齿寒的,竟然放弃了抵抗,有直接降的,也有直接跑回原封地的,不跟着新帝折腾了。
  新帝孤立无援,只好败走京城!
  李延治却又干了件特别大的事,他带着人直接去降了外族,并且出卖了新帝所逃的方位,带着外族人开始穷追猛打,外族几乎是长驱直入,血流成河……
  李延亭这时,才真正的正式起兵,举旗高呼护住边关,驱逐外族,正式的加入了战争。
  秋末了,风冷的像寒刃一样的冷。又冻的慌。
  经过激烈的交战,终于控制住了局势,双方僵持在了边关。
  两人都不肯罢兵,一时束手无策。
  感觉到了李延亭是个狠角色,外族王要李延治来劝降。
  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林觅是沉默的。
  赵佶道:“老三是狠人,”
  “谁挡了他的路,他就要除谁,郡马一系,根深蒂固,竟然也被他给灭了,新帝咋想的,这是动摇根基啊……”林觅道。
  “当时是惊了怕了吧。那个时候,人是极易动摇的。老三应是极易蛊惑之语,说动人的痛处!”赵佶道。
  “他一开始就是这么计划的,”林觅道:“这世间有什么是他舍不下的啊?!我竟不知了……”
  “应该是早就与外族有勾结,备下另外的路了……”赵佶道。不然不会突然就去投敌。
  “不错。”林觅苦笑道:“而延亭又是他另外的路。”
  “他还有两手打算?!”赵佶道:“他想干什么?!”
  林觅苦笑了一声,道:“只怕他不会有好下场。”
  有些事情,几乎都是可以预见的,也更因此,才会更清醒,更痛苦。
  赵佶沉默了一下,他是体会过外族的不讲理与凶残的,完全与中原人是两种路子。李延治那一套,在那边未必能吃得开。
  所以,他应该会回李延亭身边吧。
  然而,说不好啊。因为外族若是知道他有异心要回去,也许,会直接杀人也未必……
  然而事情确实是出乎了二人的意料。
  对于李延治的事情,他们从来都没有猜对过。
  两兵僵持,越来越多的豪杰志士加入了抵御外敌的战争之中去,也都归附了李延亭。
  这一僵持也确实是僵持到了过年。
  今年的年,李家人就显得冷清了不少,因为李延亭在边关,李暇和翠儿在边关,连王屠夫和高秀才都随军去了。所以就显得十分冷清,好在大后方十分太平,有兵驻守,并无错失。
  然后李延治人并没有亲身去与李延亭谈判,估计是外族怕他逃回来,因此,只来了信,说是李延亭不降,李延治必死无疑。
  李延亭没理,原以为会接到李延治被杀的消息。
  结果,得到的消息是李延治与外族公主结亲了。成为了外族的附马爷!
  别说李延亭特别无语,消息给林觅的时候,林觅也是特别的无奈。
  上了线,与雍正道:“这个老三,我能说什么啊?!”
  雍正道:“也是个路子。他是知道的,他回不来的,李延亭庇护不住他。投敌卖朝廷的罪名,他回来,多少人恨之入骨,必不容他。他根本就是放弃了这条路……搭上异族公主,也是一条生路啊。”
  “……”始皇听了,实在匪夷所思。特别的无语。
  倒想起一个人来,道:“刘邦也娶了匈奴公主为妻。”
  这个事,始皇没说过,因为始皇不是会说八卦的人,这么大半年了,竟然都不知道。
  林觅和雍正都吃了一惊。
  “你放心?!”雍正道。
  林觅则关注着吕雉,道:“他又另娶,那吕雉……”
  总之就是都是妻呗,乱的很。一边一个的意思。
  林觅也是醉了,闻言坐在椅子上,道:“乱,太乱了,我头晕。”
  赵佶也失笑。
  雍正哭笑不得的道:“我也头晕!”
  始皇道:“有什么不放心的?!他还能翻出花来,用他不过是一时之计。真要动兵的时候,匈奴第一个杀的就是他,他能不跑回来?!容不下就是容不下,哪怕现在千般恩爱。”
  雍正一想也是,笑道:“所以才说老三是个人才啊,这种天杀地杀的局面,他竟然还能扭转。”
  “不过是复制了一回在梁王府的事罢了。”始皇可不乐观,道:“外族成了还好,若是成不了,他依旧活不成。两边都容不下。”
  雍正叹了一声,老人家这一生,也许都不可能再有机会见到李延治了。
  他这种情况,真与死了也差不多。
  只是常听到消息,烧心啊。
  当年大清入关,是很多的天时地利人和才致。可是老人家那不一样。异族不是万全准备来的,而是临时起意来的,这先天上就不足。
  而中原虽乱,但根气未尽,再加上中原一向排外,现在李延亭一起事,必有多方豪杰依附,全力抵抗异族。
  的确有些消极的人,不抵御的人,但只要出现了一个领袖级的人物,人们就会跟着他,情势立即就组织起来了。
  终究是难成事。
  所以李延治的下场,谁能知道?!
  这个人,也算是离奇的人物了。
  真不是一般人。
  雍正道:“上半年我还以为,会三雄并立几年呢,没料到那梁王这么狠,把皇帝给杀了,自立为新帝,还搞的这么狼狈……”
  说罢又问道:“对了,新帝呢?!”
  “被打跑了,跑到南边去了,过了江,现在算是有了半壁江山,怎么说呢,比只有梁地时,算是扩大了势力。但是南边也不好清理,他怕是没空来打延亭的后方了,他现在想保存实力。”林觅无语道:“我原本以为,他必要偷袭延亭的大后方呢。”
  “这个人,做事有点过犹不及啊,”雍正道:“要么就不顾后果,太偏激,不该占京城的时候,不顾战争的地利,现在呢,本来也可以重整旗鼓的时候,却又想着自保,保存现有实力了?”
  “是,主要是他动了根基了,”林觅道:“杀了梁地不少人,基本以前的根基都叛了他,他现在……也有点众叛亲离吧,再加上当了皇帝,估计现在这帝王的威仪放不下来。”
  始皇和雍正能说什么啊。就这水平,太菜了,光讨论都令人无言以对。
  二人都下意识的瞥了一眼赵佶。
  赵佶现在可不会只顾伤心,闷不吭声了,他只道:“当年逃向南边的是赵构,可不是我……”
  呵,雍正都不想拆穿他,他还不是照样把儿子给坑了?!那种情况下,不是传了位给他儿子了吗,就是钦宗。就是自己不想当亡国之君,所以让儿子来当。
  与逃跑的王八蛋有区别?!
  不过现在也是有情面,有些话不好讲,便不刺他了。毕竟也算有点交情了,是不是?!
  不过在二人心里觉着,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啊,这新帝啊,死掉的皇帝啊,虽然可能比赵佶好一点吧,但本质上都差不多,而且是灾难性的错估了自己的计谋,实力,以及谋略……
  本来皇帝是好好的只想削个藩的。哪知道梁王早有准备,多少年前就在备着战事了。
  而且虽苍国只建国三十年,然而,短短三十年,货币膨胀中,也该察觉得到一点不对劲。就是梁王一直在铸币往中原倾倒呢。
  这物价啊,膨胀,不就是现成的吗?!
  这种现状下,现在事后诸葛亮的想一想,也的确是有很多的端倪。
  “翠儿怎么样?!”雍正道:“她上战场可适应?!”
  “翠儿很好,现在跟在暇儿身边当军师,很少出战,兄妹二人十分有默契,每战必胜。”林觅道:“老四啊,始皇啊,多谢你们,把她教导的很好,这孩子心性坚忍不拔,是个好孩子!”
  雍正很高兴,始皇也笑道:“我与蒙毅要了些他写的经验和心得,老人家叫人送给翠儿。”
  “好,好。”林觅忙笑着谢了接过来。十分珍惜。
  经验可是书上完全没有的东西啊。
  “还有两年征匈奴,你忍的也是苦,”雍正笑道:“可想过要用谁?!都忘了问你项羽现在怎么样了?!”
  “此人力大无穷,在边关的确是个不错的人,不用可惜。”始皇道:“就是这个性格与人相处不好。而且说话也十分会得罪人,现在在边关,就已经有点嚣张了。”幸亏他不是多么在意小节的人,若不然项羽不会活到现在。
  “这个人可比刘邦可靠,当大领导,他当不了,优点也变成了缺点,得有人压着他,他会是一把无往不利的快刀。”雍正道:“你有蒙家,有他,匈奴打下来不难,难的是筹备战事的钱粮,还有国力。这么大的战事,若是没有准备,会把国家拖垮。”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漫漫 66瓶;晨、清羽 10瓶;呼啦啦 6瓶;提米、随变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38章 航线
  “还有两年呢,足够准备了; ”始皇道:“大秦现在越趋于稳定; 两年后,就差不多了。”
  五年的稳定,农业蓄牧业的发展; 国库的节俭; 粮仓的丰癝; 足以征匈奴了。而始皇也迫不及待的想了结这一桩巨大的心事!
  两年的时间过的很快; 两年的时间里,李暇和翠儿战功赫赫,威名遍布中原大地,是响当当的大将军与头号女军师; 女将军。
  两年里,也足以把外族拒之关外。然后沿着边关就给僵持了。然后也偶有来侵边,然而,多数时候,都是进不了关的了。
  而李延亭看着满目疮痍的中原,百姓无依; 并没有趁势南下过江打那个什么新帝。
  新帝依旧算是名正言顺的苍国的皇帝; 然而; 李延亭已是无冕之王; 虽无王冠,却是实权的政权,人心归之; 又怀仁德,因此一直在走上坡路,再加上施恩惠于小民,养民与田蓄水利,也更因此得人心,而李家人都是不骄不躁的做着自己的事,李延亭甚至都不急着称帝,连称王都没有。
  谋臣是上言过几回,李延亭都未采纳。
  天下人便明白了,怕是不得到整座江山,他是不会称帝的。
  而李延亭也只是不想非得到这一步,他只是,想对百姓好一点罢了。没有别的。其它的顺势而为,也不是非做不可。
  而新帝这边是什么情势呢?!
  在走下坡路,哪怕天天想着北上要夺回中原,然而,他的政权,人心离散,各种腐坏,再加上各郡县一直不服,叛者多,反者也多,他光弄这个就焦头烂额,根本没有办法再大规模的带兵北上,以至越来越崩……
  李延亭沉得住气啊,别人叫他现在称帝,他不称,叫他称王,他不急,现在还只是一个大都督的名号呢。
  叫他过江南下呢,他也不下。他不急。
  这就要托雍正与始皇的福了,雍正说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当年曹操统一两国,也是等吴蜀自败以后,差不多了,才到了时候,一举得到的,在那之前,打过多少次,一次没成。所以火候不对,就成不了。现在你这中原实力不够,你呢,要民心,就一定要善待百姓,这才是根基。因为李延亭没有大背景,真的依靠那些人,得了吧。所以这是你的路。所以呢,哪怕有人骂你是怯了,怕连半璧江山也输了,只别理,一定要沉得住气等啊。十年八年,三十年的,也等得起,暇儿还小呢,是不是?!
  始皇呢,告诉他强兵之道。
  这一文一武的头头是道的经验,李延亭便是呆子,也学得会了,不光这些策略啊,国策啊学到了,连城府也学到了,那叫一个一声不吭。
  所有人都没见他发过脾气,以及露出过不一样的脸色来,怒也看不出,喜也看不出。那可真是……
  但是中原的实力是整个的上来了。
  但是隔着江的南边的新帝却是在苦苦支撑。
  李延亭以为,只怕用不了十年,这新帝也必败。他真的不是那块料。说的残酷点,他的格局不够大,小了些。要不然,当初那么好的局面,他不至于打烂成这样。
  当初那样都没成,现在也只是苟延残喘罢了,所以,李延亭就只暗搓搓的搞发展,重振农业。不就渐渐的富强起来了吗?!
  李延亭回家,对林觅道:“暇儿和翠儿来的消息,说是外族公主刚生了个儿子。”
  “老三的?!”林觅怔了一下道。
  李延亭点了点头,道:“娘,还想要老三回来吗?!”
  “他回得来吗?!”林觅一脸苦笑,道:“他还想回来吗?!他又怎么回来?!叛族之罪,回来了,谁能容得下他?!你若是包庇他,谁又能服你?!”
  李延亭道:“若是娘要他回来,总有办法的?!”
  “这两年你递的消息也不少,他一个也没回。”林觅道:“他的路,到底是咱们猜不透的了。”
  “这样也好。”李延亭道:“他不回来,总归是活着。”哪怕他这么狠。这么毒辣。可是真回来了,他对李延治未必有策略,不杀不足以平民愤,若是杀了,又怎么下得了手?!
  可是他的罪,却是天怒人怨。没人可以谅解。
  呆在外族就挺好的。哪怕此生再无相见之日。
  “高氏的事情,定了吗?!”林觅道:“我问过极儿和咎儿了吗?!”
  “问过了,两个孩子都挺平静的,挺能接受高氏的喜事,只是,听了老三生了儿子的消息,沉默了好一会。”李延亭道。
  谁能听到这个不心死啊。如果之前是恨的话,现在就是真的心死了。当他们的爹死了也罢了。
  这情况还不如死了呢。
  “这两个孩子长大了,懂事了,却也心里伤了。”林觅道,“书读的也好。别叫高氏的事还叫他们担心。要妥当人。”
  “是妥当人,陈勇战功赫赫,不光是个有本事的战将,更胜在性格极好。性格粗些,像老二的性子,然而也不是不知礼和不懂文化,他兵书四书都读过,与妹妹定能谈得来,相貌也过得去,人到中年了,长辈们也都去世了,家里人口也简单。所以愿意入赘。”李延亭道:“说起来他也是命苦。原来家里也是乡绅人家,只是幼时亲妹子被人骗走了,一家子人舍命去寻,结果被人骗着卖了富贵人家为奴,从良民到了奴才,到最后,妹子寻到的时候,也早死了,家破人亡,这些年,他一直受不了打击,未娶。世道一乱,爹娘一病死,他就孤身一人的参军来了,早年的朋友亲戚,都失散了。他曾说他是个天煞孤星的命,怕是只有我能克,所以进了咱家,也好。他原本不是个肯当上门女婿的性格,只是实在与我意味相投,愿意了。在一个屋檐下,虽有磕磕碰碰的,但是在眼皮子底下,也能照顾高氏,家里也不至生疏,再加上,咎儿和极儿,一开始肯定有点尴尬,但家人不就是相处着就熟了吗?所以,娘要不见见,也参考参考……”
  赵佶是听的津津有味,八卦的很。
  “你看中的人,必是妥当的。”林觅道:“只是还是要叫见见才好。”
  “行,我晚上带他来吃饭。也叫妹妹看看,咎儿和极儿看看,若是看不中,便罢了。”李延亭道。
  林觅点头,李延亭这才匆匆去了。
  “这个陈勇,将来必是高位,现在都是得力战将,又是延亭的心腹,封个侯啊,国公的,不难。”赵佶道。
  “延亭未必能当什么皇帝,别瞎说。”林觅笑道。
  “是明摆着的事了,便不是延亭,也是暇儿。”赵佶笑道:“这个局势还不分明?!”
  林觅道:“这两年唯一欣慰的是,暇儿果真不一样了。到底是没枉费了心思。”
  “是啊。”赵佶笑了一下,道:“暇儿和翠儿的实力太叫人吃惊了。别说我吃惊,连雍正和始皇都没想到,就这两个小家伙,愣是在这两年内把边关给平定了。”
  林觅寻了高氏来,因为之前半年就一直在寻,两个早沟通过,因此高氏也没反对,只道:“只要人合适,咎儿和极儿喜欢,都行!”
  这孩子!都行。还委屈自己啊。哎。
  陈勇虽勇,但也不至于用姻亲捆绑的地步。不过是想要她有个心疼的人罢了。
  林觅也不多说,日子嘛,过的合适才行,其它的,说多了无益。
  像李延治那样无情的人,想来也没几个。
  高氏还能这么背,又遇上一个?!
  因此晚上陈勇便来了,真的是个憨厚的性格,见人便有三分笑,真有点李延寿的意思在。但是谈吐,风度之类的,都是有点文化底子的。
  高氏见了,便点了头。
  咎儿和极儿也同意,倒谈不上喜不喜欢,主要是不想让高氏再这样过日子了。为他们那个无情的爹,耽误一生,太不值。
  点了头,陈勇就高兴极了,不等李家知会高秀才看人,便主动去找高秀才了,本来就认识,因此这不就熟了吗?!
  一熟了,就天天来李延亭家了,什么得了好的,全往这搬。
  虽是当上门女婿,却是半点不失仪,什么好的娶嫁之物,全都有,并没有想亏待高氏的意思。
  这个态度就不错。
  因是战时儿女,也未大办。只是将士们开个酒宴,成了婚,也就定下来了。
  高氏一开始是想着维护这段婚姻,为家里保住这个人的,只是渐渐的日子过下来,这陈勇的确与李延治是两种人。李延治是捂不热的冰。可是这陈勇却是火,暖暖的,不光暖了自己,也暖了她。
  高氏婚后才真正的开始用心了,到底是有了夫妻之情。
  咎儿与极儿,一开始是真不习惯,后来发现他这人吧,与二伯似的。得,当亲人一样,似乎也不难。
  二伯这类人,有多难相处啊?!顶多是不晓事,但是顶顶性格好的人,好说话,也好哄。
  对人好的时候,那个劲头,都叫人拒绝不了。
  什么好的书,笔墨啊,只要见着了,就寻回来给他们。
  就这热石头,谁的心也不是铁打的。
  这母子仨与他也就渐渐的真的亲密无间了。
  林觅见了是真的放了心,算是了了一桩心事。
  不然高氏,守了这么多年,叫什么事?!媳不媳的,儿不儿的,原本也没事。关键所有人都知道李延治没死了。
  她这个样子守着,又算什么事?!别人难免说她是被延治抛弃,延治还停妻别娶了。
  她都抬不起头来。
  现在一成婚就不一样了,各有各的婚姻,两不相干,也就渐渐的没人将高氏再与李延治联系在一起了。
  都有了新人了,谁还会提旧人,这要是一直单着,才会被人说闲话啊。便真不是等李延治,人家偏还以为她还苦等着丈夫回来呢。
  得,也不是望夫石,没男人死不了。
  高秀才是拉着林觅的手,第一次哭的如此失态,“亲家呐,你是大恩人,是她的大恩人,我女儿有你这样的亲人,才是她这一辈子最大的造化。叫她像娘一样孝顺你。啊?!有了陈勇,亲家也多了个儿子照顾你,呜呜呜……我这哪天要是闭了眼,也有脸见老伴了,不然闭不了眼睛呐……”
  他能这么说,就真的是个好父亲。
  因为哪怕高氏再嫁,就算只是上门女婿,高秀才也添了妆,是又添了妆,这几年他跟着延亭做事,又攒了些家底儿,说是高氏可怜,终于有日子过了,给了一大半给了高氏。这不是爱是什么,这不是疼又是什么。
  他是个好父亲。
  所以林觅道:“放心吧,以后她有人疼呢。”
  高秀才呜呜的哭的像个孩子似的。
  高秀才回家去了。李延亭回来,心情复杂的道:“延治的儿子,跟着外族姓。这个孩子,就不算是中原人。”
  姓不姓李的不算什么。关键是这个国藉的事,跟姓氏有关。
  也就是说,李延治父子永不可能再会是中原人了。
  林觅默然良久。
  “陈勇今天说,若是他与妹妹有孩子,跟咱们家姓李。”李延亭道:“虽是上门女婿,当初也只是说以后住在家里,不分开住,也不跟他回陈家去。结果他今天给我这个话。说是若是不跟咎儿和极儿一个姓,将来,怕是生疏,当了亲兄弟姐妹,不好。”
  “这陈勇是粗中有细啊。面粗心细的人。”林觅道:“他有诚意,咱们也不是那种人呐。告诉他,只要父母立身正,孩子哪怕是十个姓,八个姓,也不叫事,重要的是父母的态度要端正,才能真正的叫孩子心服。不管姓李,姓陈,都是咱们李家人。叫他放心。就姓陈挺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