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之大考古家-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吴公子退亲,半点转圜不留,如今大家都说这梅花烙多半说的是真的,吴公子的未婚妻之所以要退婚便是怕嫁过去被吴公子宠妻灭妾,暗中磋磨,情愿背上退婚的名头也不肯嫁过去。”
  说到这里,石叶枫故意压低了声音凑到刘清源身边低声道:“我私底下听说这位吴大人也开始怀疑吴公子是不是他的种,说是正想暗地里滴血认亲,却没想到被吴公子给发现了,两父子大吵一架,吴公子离家出走,跟他养的那个小妾住在了一起,而吴大人却没有派人去请吴公子回来,反而将自己的庶子带在身边,像是培养的意思,而那位吴夫人却闭门拜佛,像是被禁足了,你说有意思不?”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也是他们自己身上有疑点,方才叫人怀疑。”
  “他们自然是死有余辜,但你就不觉得贾蔷这手段有些吓人吗,这才多久呀,不过释放出些许流言,这两家都已经叫他闹的名声扫地,家宅不宁。而且那位两位大人夫人名声扫地,孩子的前途肯定也受影响,尤其是那位吴大人之子,更是身上蒙上了这样的阴影,只怕这辈子再也走不得官场,两家后辈子弟可就这样毁了啊!”
  刘清源却是冷笑一声,对这两家根本不同情:“你觉得贾蔷心狠手辣,可我却觉得这两家确实经由贾蔷之手逃过一劫,你也不想想,这两家可是明确的站在太上皇那边,原先看着他们老实,陛下只怕还会放他们一马,可如今出了他们弹劾贾蔷之事,他们可没什么好结果。只怕等到有机会比一下,便要秋后算账,等到陛下出手,你觉得他们的结果会有现在好吗?还是说,你觉得陛下胜不了太上皇?”
  石叶枫细细一想,便也觉得刘清源说的不是没道理:“虽说老爷子他们天天说太上皇他老人家手段高超,不过我是没经历过,自然不知道有多厉害,只是太上皇的手段再厉害,终归是年纪大了,只怕撑不了多久,更何况陛下这皇位也坐了少说快十年了,太上皇要是在陛下刚刚登基之时动手只怕还有机会,可现在陛下位置已经做稳,即便陛下一时被压制,可我觉得太上皇还是没什么机会。”
  “的确是这个理,”刘清源赞同的点头:“所以不论是你家还是我家,这回必定是站在陛下这边的,太上皇终归是老了,该服老了,退位让贤才是正道。”
  “好了好了,不说这个了,”石叶枫本就不耐烦这种事情,这时赶忙摇摇手,生怕刘清源再继续这个话题:“你到底是怎么想的,你就不怕这贾蔷的手段?”
  “你可别忘了,咱们这次去的目的,是要跟他做朋友的。他这手段,如果是敌人,自然是要心惊胆战,可若是做朋友,我反倒要高兴才是。”
  “你这么一说倒也是啊。”石叶枫拍拍脑袋也回过神来,再顺着刘清源的话往下想,若能跟贾蔷成为好友,以后有什么事便叫贾蔷出主意,他只管跟在后头出力,岂不是美滋滋,这样一想石叶枫立刻高兴起来,立刻就要拉着刘清源去贾家拜访,刘清源耐不住他的磨缠,只好同意了,当即带着人上门了。
作者有话要说:  以前看小说,碰到极品爹妈,我总不太相信,毕竟这世上哪有这么狠心的父母呢,没想到现实真碰到了。今天听师兄说后头内科有个病号,在外头打工,出了事故受了伤,老板赔了钱,还有保险赔的钱,有好几十万,正好他伤养的挺不错,家里就让他回来住院养伤,因为报的多一点,而且老家费用便宜一点,来了几天,一直是他母亲在照顾他,没想到今天听说他爸带着钱跟一个女的跑了,听说已经报警,也不知道能不能追回来,真的觉得他爹够渣的,儿子还在病床上,就这么带着儿子差点赔上命换的钱跑了,也不想想儿子以后怎么办?这世上怎么会有这样的人?!!

  ☆、降爵

  贾蔷的书房中现在挂着一幅地图; 是大齐地图; 但这个地图上却用不同颜色的笔涂成了不同的区域; 京城以及京城附近的整个京津地区的地图的颜色是白色的; 京城附近的地区颜色也多为浅淡色系,不过有些地方却在后来被涂抹成了白色; 至于西南、西北、东北这些地方,颜色稍深; 却不刺眼; 而在这些地区有人用笔画了一条路线,也不知是用来做什么的。
  整张地图上,唯独南方区域却是刺眼的黑色,但是这片黑色却慢慢的被白色渗透,而其中蔓延的路线图却是密密麻麻; ; 甚至于寥寥无几。
  这其实是他们散播消息流传的范围; 南方是太上皇那一出衔玉而生的戏曲流传最广的地方,而京津地区最近却已经被他们掌控; 现在他们已经设定了传播路线; 就等着派人将这些话本跟戏曲传到南方,
  也因此; 贾蔷书房的这些人最近都面带笑脸,因为他们很清楚,他们离成功越来越近,而论功行赏的时候也越来越近。
  而刘清元跟石叶枫的上门却并未给贾蔷带来太大惊喜; 因为他们并非是第一个,京城聪明人太多,比他们更聪明的有的是,而比他们反应更快、更有决断的也是有的。
  不过既然肯上门,也是一份助力,贾蔷自然亲热的招待了他们,不过前来给他们上茶的丫鬟却不经意间透露了他们之前有好几拨人前来的消息,这让刘青源有些懊恼,原本以为自己是第一个,却没想到还是慢了些,让人捷足先登,好在现在也不算太迟。
  对于他们二人的情绪贾蔷却没有任何闲暇去关注,他现在全部身心都放在了忠义亲王身上。
  之前贾蔷编排这些戏曲的时候,新月郡主这部戏选择了忠义亲王之女新安郡主,而梅花烙这部戏则选择了原先一位弹劾他的大臣。
  这其中固然有替皇帝清除异己兼为自己报复的原因,但是最后选择了他们也是因为这些人身上的确有着无法洗去的污点。
  比如说这位新安郡主,她乃是忠义亲王的侧妃所生,深受忠义亲王的喜爱,甚至压过了王妃所生的嫡女,原本她是庶女,即便年长,可按嫡庶之别,接受封号时该在她的嫡妹之后,却不想两位郡主虽有嫡庶之分,但是受到王爷的宠爱不同,庶女却压过了嫡女,反倒先接受了皇帝的封赐,这样忠义亲王的王妃跟她所生的荣安郡主成了笑话。
  但即便如此,在这位新安郡主眼中,荣安郡主仍然是眼中钉,更不许旁人在她面前提起她这位姐姐。
  原先有一位官家小姐,之前父亲一直在外做官,她并不了解京中之事,后随父母进京之时去参加一场宴会,无意间在这位新安郡主面前提到了她姐姐,说起原先王妃在闺中时颇有才名,想来荣安郡主也不差。
  就因为这一句话,便得罪了新安郡主,不但当场给这位官家小姐没脸,叫这位官家小姐丢了大脸面,而且在回去之后新安郡主仍不罢休,略施手段算计了这位小姐,以至于这位小姐被毁了清誉,无奈之下不得不投缳自尽,随后被家人草草安葬,入不得家族墓地,也无法接受他人供奉,更是叫她死了也好名声也没有,她的手段实在恶毒。
  而这不过是新安郡主整治的一个人罢了,其余被她整治的数不胜数,而死在她手中的丫鬟更是有数十个。
  俗话说得好,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即便新安郡主遮掩的再好,在外头难免漏了风声,更何况新安郡主仗着忠义亲王的宠爱,根本不加掩饰,所以她在外界的名声并不好,稍有见识的人家并不愿意娶她,而那些愿意无视她名声娶她的人这位新安郡主有心高气傲,压根看不上。
  而到了后来,庆安帝登基之后,坐稳了皇位,忠义亲王的境地越发不妙,更加没有人愿意娶这个会给家族带来危险的女人了。
  因此她今年已经二十岁了,却还待字闺中,不过这位新安郡主并不着急,还时常安慰忠义亲王,以至于忠义亲王在外头经常夸赞他女儿乖巧懂事。
  但是忠义亲王却不知道新安郡主之所以不着急不过是因为她已经有了情郎,而她的情郎正是是王府中的一位侍卫。
  可偏偏她这位情郎却已经有了家室,而且还有一子,不过据说这侍卫的妻子跟孩子都体弱多病,快要一命呜呼了,据庆安帝派来的暗卫调查出来的结果,这正是新安郡主在背后动的手脚。
  至于弹劾贾蔷的那位大臣,他家中的故事也颇具传奇性。
  他的夫人有一个双胞胎的哥哥,他们二人乃是龙凤胎,这位夫人小时候家中专门找了一对双胞胎来伺候他们兄妹二人,因为她家中将这双胞胎带过来不过是为了讨喜气,所以他们要做的便是陪伴在小姐公子身边,并不是去做那些粗苯的下人活计,而待小姐公子到学堂念书时,他们也跟着念书,因此两人倒像是家里的副小姐副公子似的,比起普通有钱人家的公子小姐还要强许多。
  谁料想,他们四人自幼一处长大,相处时间甚久,互生了情意,但是以他们的身份根本没办法在一起。
  毕竟那个丫鬟乃是自家妹妹的丫鬟,若当真成了哥哥的侍妾,传到外头去,人家不会说二人情意如何,反倒会觉得这个做哥哥的色心病狂,连自己妹妹的丫鬟也不放过。
  想也知道,这位夫人的娘家对她的哥哥是抱有厚望的,自然不会允许一个小丫鬟来破坏家族继承人的名声,因此,他们的关系一旦曝光,这个小丫鬟必然再无立足之地,甚至那家人再狠心一点,她连命也保不住。
  这两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小姐跟书童呢,这二人的关系更是大逆不道,若是丫鬟跟公子的关系尚还有转圜之地,小姐跟书童却根本没有任何希望可言。
  四人互相合计一番,却不料真让他们想了一个匪夷所思的方法,这丫鬟跟书童本就是双胞胎,他们二人跟公子和小姐还不一样,他们长的是一模一样的,按照现代科学来讲他们乃是同卵双胞胎。
  因此二人便互换了身份,一个是女扮男装,从丫鬟变成了书童,一个男扮女装,成了小姐的贴身丫鬟,而后更是跟着小姐一块嫁入了夫家。
  若只是如此,贾蔷也只会感叹一句,就当故事听了,却不会去插手他们之间的事情。
  可偏偏这位夫人的手腕却不简单,这位夫人嫁过去之后便只生了一个儿子,在古代,讲究一个多子多福,开枝散叶,这位夫人只生了一个儿子,自然不会让她的夫家满意。
  因此纳妾收通房便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而这位夫人却十分贤惠,并不因此而嫉妒,每日只管教自己的孩子,打理家业,对于丈夫后院里的女人从不为难,甚至还主动给自己的丈夫纳妾,以至于自己在外头有了贤名。
  那位大人后院的女人如此多,可偏偏除了他的夫人之外,其余人的肚子都没有动静,请大夫过来看,说一家人身体都很康健,而且大家不是没有怀疑过这位夫人,可偏偏这位夫人手上干净的很,从来没有动过手过。
  大家也只当是命数,因此一家子便把这位夫人生下的儿子当作掌中宝一般,宠得跟什么似的,也就是这位夫人能狠的下心管教,否则这定然又是另外一位贾宝玉了。
  但凡是接触过这位夫人的没有不说她好话的,可是贾蔷却从调查里得知这位夫人生的儿子并非是那位大人的子嗣,而是她跟那个书童的,而那位大人之所以一直没有孩子,却是因为他夫人给他下了药,并不是像大家平常以为的那样下到小妾身上,而是专门下到了那位大人身上。
  也难怪这位夫人并不紧张后面女的女人多了,因为不管有再多的女人都不会有孩子诞生。
  而且这世上没有不漏风的墙,这位夫人跟她家书童即便隐藏的再隐秘,总有人会发现不对,可惜一直没人能够揭穿她,却是因为这位夫人一旦发现不对就立刻下狠手处置了知情人,这些年来,她跟那位书童手中有数十条人命。
  若她仅仅是坑害那位大人,贾蔷绝不会管,反而会暗自高兴,可他却害了人命,贾蔷将人选定在她身上便不会觉得愧疚了。
  写话本、编演戏曲不过是第一步,第二步自然是宣扬他两家的事情。
  这几个故事本就在京城流传甚广,赢得许多百姓的欢心,深受百姓欢迎,而当有人更一步去揭秘其中隐藏的故事,自然就更受大家的喜欢了。
  而这只是第二步,这一步进行的很顺利,而接下来自然是第三步。
  哪怕皇帝再看不上忠义亲王,可也不得不承认这忠义亲王是皇家人,他家的事也代表了皇家的脸面,不用皇帝亲自动手,便有一直看不上他们的宗室老王爷上奏折请求彻查,要还皇家一个清名,绝不能让皇家的清誉被玷污。
  皇帝顺势而为,当即便派出了宗人府的人前去调查,忠义亲王府早就被皇帝的人渗透得跟筛子一样,而且据说那位一直被压制的王妃也是皇帝这边的人,有她作为内应,那位侧妃跟她生的新安郡主所做的种种恶事都无法再隐瞒下去,被宗人府的人挖得一干二净。
  而此事一出,朝堂上下震惊,大家虽听过这位新安郡主的恶名,却再也没法想到一个闺阁中的女子竟能够如此胆大妄为,所做之事竟如此血腥。
  而她们二人身上不干净,忠义亲王也别想清白,所幸皇帝留了一线,并未将他意图造反的事情揭露出来,好歹给他留了一命,只是降爵,一个亲王变成了县公,这爵位掉的跟过山车一样。
  不过皇帝生怕别人说他苛刻,便故意将他谋逆造反的事情偷偷透露了出去,因此朝堂上下不但不觉得皇帝做事苛刻,反而觉得皇帝太过宽宏大量,对于忠义亲王的处置实在太轻了。
  对于皇帝的处置忠义亲王当然不甘心,而他最大的靠山是太上皇,因此圣旨下来的时候他叫着嚷着要去面见太上皇,请他老人家做主。
  可是当宣旨太监将圣旨递到他面前,看到圣旨上鲜红的太上皇的私印,他瘫倒在地,再也没了大声叫嚷的力气。
  太上皇的私印乃是由他亲手掌管,便是戴权这个跟在他身边伺候他多年的亲信也摸不到这个私印的边。
  这个私印太上皇极少动用,但是凡是重要的文书命令都必须要加盖太上皇的这个私印方才算是太上皇的命令,见印如见人。
  这个私印代表了太上皇,这件事情朝廷上的重臣跟太上皇所生的几个皇子都是知道的。
  现在这张贬黜他的圣旨上出现了太上皇的私印,这意味着这张圣旨太上皇是见到过的,而且太上皇还同意了这个处置。
  否则,以皇帝的力量绝对做不到逼迫太上皇同意。
  而且就他所知,太上皇为了防止别人偷偷动用这枚私印,在这枚印章上做了手脚,除非在用章之前悄悄是启用上面的一个机关,否则这枚印就会自动毁坏,绝对不会为他人所偷用。
  最重要的是这件事情,父皇就偷偷的告诉过他,其他的兄弟还有父皇信任的大臣都不知道这件事情,这也是他相信父皇最宠爱他的原因,连这种私密的事情,父皇都愿意透露给他,难道还不足以证明父皇对他的宠爱吗?
  就在昨天,父皇还从宫中传信给他,而且他留在宫中的人手也从未听说过宫中有什么大的变动,可见皇帝并未对父皇做什么动作。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父皇已经放弃他了,明明他才是父皇最宠爱的孩子,而他所犯下的罪行如此微小,不过是父皇开口说一句话的事,父皇就能够救下他,可父皇却连这一句话都不愿意说,便直接放弃了他。
  父皇怎能如此狠心?
  忠义亲王,不,现在该叫忠义县公了,他浑浑噩噩的接下了圣旨,随手将圣旨扔给了王府里的长史,命他将圣旨处理好。
  明明这是一张处置他的圣旨,可他还要好好的供奉这张圣旨,当真可笑。
  忠义县公正要转身回自己的院子,可谁知一回头却见自家王妃站在他身后,似笑非笑,眼含讥讽的看着他。
  “你…你这个贱人,你在看什么!”
  忠义县公大怒,哪怕他爵位被降了,可他终究还是这女人的夫君,难不成他这个做丈夫的还管教不了她一个后宅妇人了?
  “没什么,您看错了。”
  王妃回答的十分敷衍,而后她更是连多看一眼忠义县公都不愿意,转身便要走,忠义县公本就在怒火之上,王妃的这个举动更是火上浇油,以至于忠义县公怒火中烧,根本丢失了理智,完全顾不得什么身份礼数,冲过去就要厮打王妃。
  王府里其他人被吓得根本不敢上手去拦,而且王妃本就是王府里的隐形人,他们一贯轻看这位王妃,因此并不愿意为了王妃去得罪王爷,哪怕现在王爷的爵位被降了,可他终归还是这个府里的主人,决定着他们这些下人的生死。
  不过这些人愿意袖手旁观,可是王妃身边的人却不愿意。
  之前便说过,王妃在这个王府里如同隐形人一般,跟在她身边的仆人要么捧高踩低,见他不受王爷宠爱,心思暗动,再被别人一收买,便另投他主,要么不冷不热,干领着月钱,却在她的院子里混日子。
  不过王妃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人,她才不会任人欺负。
  而王妃之所以不受原先的忠义亲王宠爱是有原因的,她在闺阁中是有名的才女,而且容貌艳丽,是个大美人,为人又聪慧,家世又好,她的父亲乃是帝师,深受太上皇的信任。
  她的三个哥哥,大哥年纪轻轻便已经高中状元,入了翰林院,时常跟随在皇帝身边,深受皇帝器重,未来前途无量。
  二哥醉心于书画当中,虽不愿意走仕途,但是他在书画一途上非常有天分,年纪还很轻的时候就已经非常有名气了,而且因为他的书画,他被宗室里一位很有名望的老王爷看中,将他招作女婿,将他家中唯一的一位郡主嫁给了她二哥。
  至于三哥,虽然天分比不上前两个哥哥,但胜在性子稳妥,不骄不躁,王妃还未出嫁的时候她三哥也已经考中进士,托了他父亲的关系,被分到外地做县令,三年一过,据吏部评估,可评为上等,已经定下了湖州知府的位置,眼看着也是前途稳当,只要这样稳稳当当的走下去,未来也定然是二品大员以上。
  父亲和几位哥哥都十分有出息,而她本人容貌也好,性子也好,便非常受京城的贵妇人们欢迎,有许多达官贵人都愿意与她家中结亲,愿意迎娶她。
  可以说只要她家不去贪慕富贵,以王妃的条件,绝对能找一个舒舒服服的婆家,幸福的过一生的。
  但奈何她的条件太好,又偏偏赶上几位皇子争夺皇位,而皇子们为了增强自身的砝码,除了要拉拢朝廷上的大臣,依靠母族,再多的也是找一个家世好的妻子了。
  如果她的年纪再大一些,太子妃之位绝对是她的,不过王妃家中却十分庆幸自家女儿小了几岁,没赶上太子选妃,否则的话,他们好好的女儿就要去给太子陪葬去了,而他们家也要受到太子的牵连。
  看过了太子的悲剧,况且他们自家子孙出息,根本不需要卖女儿求荣,也不需要去求从龙之功,只需要稳扎稳打,家族兴盛最起码还能够持续百年。
  倒是去贪图滔天富贵的话,说不得某天就会家族倾覆,再无立足之地。
  因此几位皇子暗中提出,想要迎娶王妃的时候,王妃的父母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而因为他家地位稳固,即便是拒绝了几位皇子的请求,那几位皇子虽然暗中生气,却也无法可想,更不敢与他家翻脸。
  唯有忠义亲王,当年的六皇子,仗着太上皇的宠爱,心有不甘,于是暗中算计,使得王妃不得不嫁给他。
  当年太上皇已经将太子废黜,朝中最受宠爱的便是六皇子,但是太上皇当时年纪已经大了,虽然他身体还非常康健,可是他在皇位上已经做得够久了,底下的儿子都快等不及了。
  太上皇当然察觉了他几个儿子的野心,所以他才能够狠心的废黜一贯宠爱的太子,就为了能够维持住自己的地位。
  而对于剩下的几个儿子,太上皇采用了平衡之策,六皇子最受宠爱,可是他的母亲贵妃却出生贫贱,而六皇子也被太上皇借口不舍得他出宫,一直留在宫中,以至于他无法到宫外去发展自己的势力,所以朝堂上最受瞩目、最荣耀的六皇子却不过是个空架子。
  而母族最高贵,出生最好的是五皇子,他的外家乃是当年的开国四王之一的北平王府,他母亲,宫中的德妃是北平王唯一的嫡女,最受宠爱,而五皇子本身的宠爱仅次于六皇子,但是他却只能够掌管礼部,根本没有实权。
  唯有四皇子,他的母亲不过是个小官,虽然他曾经被先皇后养过,按理来说地位仅次于嫡子,比五皇子更加尊崇,奈何先皇后早就逝世多年,先皇后的母家也早就败落,而且他本人并不受皇帝宠爱,因此他在朝堂上根本不受人重视,可偏偏他却执掌户部,掌控着财政大权,管着朝廷的钱袋子,实权最足。
  而底下几位皇子,要么是年纪太小,要么是本人并不出色,并不被大家看好,最让大家重视的自然是上头那三位年长的皇子。
  然而当时太上皇的心意未定,局势太过混乱,很多人都无法下定主意押上赌注,而因为太上皇的平衡之策,三位皇子之间势力均衡,谁也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