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之大考古家-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竟然是九鼎之中的兖州鼎,当年大禹令九州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象征九州,将全国九州的名山大川、奇异之物镌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并将九鼎集中于夏王朝都城,这九州分别是:徐州、冀州、兖州、青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而据说秦始皇丢的那座鼎便是兖州鼎,当时经过在场的专家研究后提出了兖州鼎的猜测后所有人都兴奋不已。
发现这样一件国之重宝对于每一个考古人来说都是极为振奋人心的消息,更何况,这也能给他们带来极大的名利。
虽然在场的专家只说是猜测,但是大家心里都明白可能性很大,只不过还需要更多的专家前来论证,方才能够确定。
不过其他人员都完全忽略了这一点,他们在心中笃定,这便是兖州鼎了。
当天晚上,考古队的队员们在营地当中庆祝,当大家正高兴的时候谁也没想到意外突然发生了。
不知是考古队中的哪一个成员竟然将消息透露给了盗墓贼,而那些盗墓贼被重利引诱,竟然不管不顾,前来截掠考古队。
猝不及防之下,即便考古队大的有保安队,但是面对有备而来,甚至携带着枪支弹药的盗墓贼,考古队也束手无策。
最后在教授们的带领下,考古队队员一点一点的被逼退到古墓当中。
而他们也只能够寄希望于外界的人能够听到枪声之后前来搭救他们。
当时场面非常混乱,贾蔷一直跟在老师身后,他们一点点的退到了兖州鼎旁,贾蔷那时候也是被吓到了,他知道有些地方的盗墓贼非常猖狂,但是从来没有想到会猖狂到这种地步。
他一面护住老师,一面又小心翼翼的免得伤到文物,这时也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他记忆中只是一片混乱,有人在后面推倒了他,而他撞到了兖州鼎上,随即他便陷入了黑暗当中。
再次醒来的时候,他便已经穿越了一个世界,变成了红楼梦中的贾蔷。
穿越之初,他一心想外出游历为的便是寻找机会回去。
要说用科学道理解释穿越,贾蔷是不知道的,不过他很快便找到了自己穿越的理由。
整座古墓当中,能够引起如此异变的只有那座兖州鼎了。
毕竟是神话当中传说的宝物,也许有什么特异功能也未可知,贾蔷笃定他的穿越是由这兖州鼎造成的。
所以他渴望重新回到那座古墓,研究研究兖州鼎,想要借着鼎的力量重新回去。
不过叫他失望的是古墓还在,兖州鼎也还在,但是能够让他穿越时空的力量似乎消失了。
不管他使用什么方法都无法触发穿越机制,而在这之后,贾蔷将希望寄托于那些神仙身上。
红楼梦中神仙并非虚妄,贾宝玉和林黛玉这两个来历非凡的不必再提,那警幻仙子、癞头和尚跛足道人也各有各的神奇之处,或许他们知道自己为何穿越而来,而他们或许也知道自己如何回去。
所以他遍访名山大川,一方面是寻访这些隐士高人的足迹,另一方面也是探寻那些古墓幽境,看一看里面是否有什么宝物能够跨越时空。
不过显然,他失望而归。
这一回,他之所以把兖州鼎献出,一方面自然是为了挽救贾家,而另一方面其实也是想要借助兖州鼎的名声吸引高人,利用朝廷的力量来探寻这座鼎中蕴含的秘密。
“你说的可是真的?”
庆安帝问道,这不仅仅是庆安帝心中的问题,也是其他人的问题。
“陛下若是不相信,只管派人前去查看就是,罪臣若是有半句虚言,陛下只管问罪就是。”
贾蔷说得很笃定,一来,能够带人穿越时空,这绝对不是一般的宝物,只有传说中的九鼎拥有这样的力量了。
而且这座鼎的外形与史书上关于九鼎的记载非常相像,国家曾经组织人力进行了九鼎的复原工作,当时全国各地的文物工作者聚集在一起,翻阅了大量资料,最终集一国之力重铸九鼎。
这样的盛事自然不是贾蔷一个小年轻能够参加的,不过他的老师却在这队伍当中。
而他也被老师分派了任务,他替老师收集九鼎的资料,所以他对九鼎可谓是熟悉之极。
而在九鼎重铸之后对外展览,普通的民众只能够远远的参观,不能够近距离接触,不过贾蔷跟着他老师有幸近距离的接触了九鼎,自然对九鼎的外形有印象。
这也是当初在场的几位专家为何断定那鼎便是兖州鼎的原因。
“好好好,你即有此言,那朕便不客气了,此事关重大,朕虽笃信你,却也不得不谨慎行事,秦良,你去派人送信,请周老先生跟郭老先生来京,若是能得他们二老的肯定,那事情便确信无疑了。”
秦良忙应下,贾蔷便又道:“臣发现的乃是当年始皇帝丢失的那座兖州鼎,不过这鼎却是在一座古墓当中发现的,若想将鼎取出来,只怕还需费些人手。”
一听说只是其中的一座鼎,庆安帝不免有些失望,但他随即又有些哑然失笑,有一座便已经是天幸了,他何必贪求?
但又听贾蔷说但是二字,他的心不免又提了起来,生怕有什么波折。
好在不算什么大事,不过在古墓当中,只是怕说出来有些不好听。
且不说盗墓之事原就触犯国法,哪怕是为了九鼎,他这个皇帝也不好明目张胆的担下盗墓的名声。
更何况九鼎不凡,他的出场自然也不能平庸,否则怎么显出国之重宝的气势,也难取信于人,看来他需要和两位老先生商量商量这座兖州鼎的出场了。
☆、出宫
不提庆安帝心中已经在构思如何让这九鼎之一的兖州鼎出场得更为震撼,但很快,他便又想到去的这三个人中,贾蔷年纪太轻,况且这世上只有他一人知道这兖州鼎的下落,假如他出了闪失,这世上便再无人知道这九鼎迷踪了。
若是他不曾知道九鼎消息倒还罢了,可偏偏九鼎之一的兖州鼎已经离他近在咫尺,若是擦肩而过,岂不叫人遗憾?
所以这贾蔷的安危至关重要。
而另外两个老人家同样不容忽视,先不说以他们的才学乃是这世上少有的能够确认连州鼎是真是假的人,更何况只有他们两人认可了兖州鼎的身份,其他人才不会提出质疑。
他们两位老人家同样重要。
这件事情如此重要,必须要找一个值得信任的人去保护他们三人。
这样一想,人选似乎就只剩下了一个。
不等庆安帝将目光落在冯周彦身上,冯周彦便已经以敏锐的意识想到了关窍所在,能够叫庆安帝放心派出去的大概也只有他了。
而他本人也有此意愿,这是留名千古的好机会,他虽是武将,亦有求名之心。
更何况如果能够护送兖州鼎有功,这功劳便会成为他的护身符,轻易不会有人敢动他。
这样一想,冯周彦便不等庆安帝开口主动站了出来道:“此行干系重大,臣不才,甘当护卫,愿意护送两位老大人和贾将军前往泗水。”
冯周彦愿意,庆安帝自然是欢喜的,不过冯周彦身居高位,又是皇帝的心腹,他的一举一动都受人注意,他突然离开京城,难免惹人怀疑。
这便与他们准备隐匿身形,秘密探访的意愿有了冲突。
“爱卿有心,朕自然是愿意将此任托付于你的,只是你要出京,却难免太过惹人注意了。”
冯中言想了想,便道:“臣父重病,还请陛下许臣三个月假,回家伺候老父亲。”
皇帝想了想,也觉得这是个好借口,毕竟孝道为先,虽然大臣们都知道冯周彦跟冯老将军的关系其实并不算得好,然而到底父子天性,更何况冯老将军重病,哪怕是为了做个样子,冯周彦也该请假回家,侍奉父亲的。
想来这个借口是没有人怀疑的。
因此他便点头应下了,至于其他人手,自然要由冯周彦去准备,不必庆安帝多担心,他倒是想多多嘱咐几句,然而想到自己的身份,也只好强压住担忧,面上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倒好似全不担心一般。
这叫底下的臣子们不免暗觉陛下到底是陛下,哪怕听到如此震撼的消息也不曾失态。
都说宝物有灵,而九鼎这样的宝物又是集气运而生,非人主不可得,说不得十鼎便是感应到陛下乃是英才之主,方才出世也未可知呢。
这样一想,几人便都对庆安帝生出一股子别样的敬畏来,以往他们再怎么敬畏皇帝其实还是觉得皇帝是人,不过是出身高贵,其余倒也跟他们没什么两样。
现在他们却突然有种感觉,他们跟皇帝之间的区并非简单的出身,他们不过是普通人,而陛下却是老天爷都青睐的天子,或许某天天子能脱离人的范畴,化而为仙呢!
与这几个深受古代封建思想荼毒的臣子们不同,贾蔷对皇帝更多的是好奇,他因为皇帝手中的权势而对他低头,或许某天也会因为皇帝的人格魅力而真正承认他的领导地位,但是要说将他当做神一样那却是想都不要想了,不过贾蔷却觉得庆安帝不愧是能做皇帝的人,能这么短时间内平复自己的情绪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以前他读史书,皇帝不过一个符号,他们或是英明,或是昏庸,但于他而言不过是一个故事,一段研究材料,而现在他却能近距离接触皇帝,这世上哪一个考古者能有这样的机会呢,这般看来穿越倒也不是一无是处了。
贾蔷此次进宫已经算是完美达到了他的目的,皇帝虽然并未全然信任他,不过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他在皇帝面前全无信用可言,九鼎之事事关重大,便是由皇帝的心腹口中说出也需要几番验证,绝非一句两句便可取信于人,若是被发现弄错了,皇帝必然会成为天下的笑柄,这还是轻的,在迷信的古代,这种事情出错了,说不得还会动摇国家统治,造成叛乱,便是皇帝肯信他,不需验证,贾蔷自己却是不敢担这个责任的。
说到底他与皇帝初次见面,皇帝不觉得他的话是胡言乱语,还肯派人验证,甚至没得到确定消息之前便已经给了他爵位,这已经是超出他的想象了。
这回出宫却是戴权送他出去,虽然皇帝与戴权之间的对话不多,不过戴权仍然很高兴,他是再没想到贾蔷所说的宝物竟然如此惊人,哪怕没读过书,不识字,但是他却知道九鼎是何物。
那可是当年太上皇对祥瑞之说念念不忘,甚至举一国之力想要寻找真正的祥瑞时都不敢想过的宝物啊!
大约…大约陛下真是的得天之幸吧!
那…这是不是意味着他的背叛是值得的?
值不值得的戴权现在不敢说,但他却是知道贾蔷不一样了,一番话便将宁国府从落败的边缘拉了回来,而且若是他这回献宝成功,那么他的功绩或许此他的爷爷、太爷爷还要厉害。
那时候就不是贾家要与他拉关系了,而是他忙着和贾家套近乎了。
想到这里,戴权脸上的笑容更甚,他趁着路上的功夫便已经将要与贾蔷同去泗水的三人介绍了一番,贾蔷这才知道原来方才在场的那名武将名唤冯周彦,正是禁卫军首领,庆安帝的心腹,同时也是原著中被称作红楼四侠之一的冯紫英的哥哥。
不过两人关系却算不得好,因为他们并非一母同胞,不过其实也算不得坏。
这其中又是一段狗血的家庭伦理剧了,不过戴权却没细说,贾蔷也不好多问,不过他却打定主意回去细细问一问,就他所知他们家跟冯紫英这边的关系还不错,尤其是贾宝玉,他这个宅男为数不多的好友里头就有冯紫英一个。
至于那两位老先生同样来历不凡,一位是世代掌管钦天监的周家家主周浦,精通术数,他从年轻时接过长辈交过来的担子,推历法,定四时,卜天象,算命数,竟是从未出过过错,以至于在上层和民间都有老神仙的称号。
关于他的传奇故事在民间流传的到处都是,奇异非常,便是官员和贵族里也有人相信这些传说的,在某些偏远地区,百姓们或许不知道皇帝是谁,却知道周老神仙是谁。
他在某些神奇之事上有着无可比拟的权威性,若是他开口说兖州鼎是真的,那民间百姓必然相信。
至于郭老先生同样来历不同寻常,早先太上皇未曾退位时,临老动了长生不老的心思,底下便很有些人故意讨好皇帝,编造些祥瑞和神仙故事,想要哄骗太上皇。
不过他们全都没有成功,而原因就在郭老先生身上。
郭庄,原是江南有名的书香门第郭家的嫡系子孙,自幼聪慧,年轻时拜得名师,年过二十便考中探花,名噪一时。
待入了翰林院他更是手不释卷,投身书海,没过几年便被当时的翰林院掌院大人选入了修篆前朝史书的队伍当中。
史书修了四十多年,郭庄从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变成了六十多岁的老头子,而他也接过前辈的嘱托,将史书修了出来。
因为这个,他是朝堂和民间公推的大儒,至于他与那些祥瑞的关系却又是一段笑谈。
太上皇当年也是昏了头,底下人送上来的故事漏洞百出,他竟然也信了,全然没了年轻时候的英明模样,不过皇帝糊涂,大臣们可不糊涂。
大臣们自然不愿意皇帝变得昏庸,因此纷纷谏言,不过没什么效果,反倒适得其反,眼看着一群招摇撞骗的道人和尚竟然明目张胆的出现在朝堂之上,可谓是滑天下之大稽,恰在这时,郭老先生出手了。
他翻阅了翰林院并宫中的藏书,接着史料将那些骗子编造的故事一一驳斥,有理有据,便是太上皇心生妄想,也不得不承认他被骗了。
这也是太上皇退位的原因,毕竟皇帝做出了如此昏庸的事情,几乎成了天下人的笑柄,太上皇也是要脸面的,自然选择了退位让贤。
不过那时候陛下性子沉闷,在一众皇子中并不显眼,太上皇选择陛下继承皇位的原因显而易见,只是谁也没想到皇帝竟能步步为营,从太上皇手里夺权。
要知道哪怕最后干了些荒唐事,可是太上皇年轻时可不简单。
不过好汉不提当年勇,太上皇终究是老了,在与儿子的斗争中败了,自然只能龟缩在万寿宫中不出来了。
郭庄作为导致太上皇退位的□□,在皇帝还未曾掌权时受了几年冷遇,皇帝大权在握之后便很优待他,君臣二人关系相当不错,选择他自然是无可厚非。
况且郭庄博览群书,当年对抗那群神棍的战斗力有目共睹,若是他们二人都肯承认鼎是真的,这天下绝不会有人再怀疑了。
便没有什么
作者有话要说: 简直要疯,这两天跟打仗一样,我们县里面的医疗系统在升级,从元旦开始,先是说八号完成,结果八号推到十五号,病人不能办出院手续,不能报销,从昨天开始,攒了半个月的病号全来办手续,报销费用,又加上入院的病号,一整天就没闲过!今天上午又停电,病人等着开药,等着住院,有的昨天通知他可以办出院了,今天坐了老远的车过来一看又不能办,把我们给训一顿,我们也很委屈啊,又不是医生的锅,委屈死了!
☆、贾家
两人一路悄悄的来到了贾家,而贾蔷刚进门,只来得及去正房拜见贾母同几位长辈,还未说什么话,便听得圣旨入门。
咋听说有人传旨,已经被这几天的事情折腾得有点心惊胆战的贾家众人都一下子慌乱起来,贾蔷连忙安慰,只说是有好事,他们这才放心下来。
很快便有下人备好了香案,贾家众人以贾母为首来到了正房接旨。
圣旨不长,跟贾蔷在宫中听到的旨意有些不同,不过却并非坏事。
除了单单把刚刚在大殿里答应的二品的奉国将军的爵位给了他之外,庆安帝同时又下旨,说荣国府中人首罪在贾赦,他既已受惩罚,其他人便可免受牵连。
至于贾琏,他多半是受父命而行,本人尚且有劝过父亲却因此被责打之事,还可算的是良知未泯,其余之事多半是年轻不懂事,被下人怂恿而成,便将他原本该袭的爵位再降一等,同贾蔷一样,也是个二等的奉国将军。
这却让贾琏喜之不尽了,他再没想到丢了的爵位还能传到他手中,要知道以前家中最受宠爱的是贾宝玉,别看他是贾府中的嫡长孙,未来的爵位继承人,可在别人眼中,多半都以为这家产是传给贾宝玉的。
他甘愿去做一个外管家,为的便是想夺家权,免得自己的东西成了别人的。
可没想到一朝天翻地覆,贾家倒了,爵位也没了,他挣的东西也没有任何意义了。
本来他都已经放弃了,谁知峰回路转,贾蔷这小子一回来,说是有主意,然后便进了宫一趟,不但把宁国府的爵位给拿过来了,就连他们家的爵位也拿了回来。
虽说又降了一等,然而对于贾琏来说他根本不关心这一点,若是没降等,说不得还传不到他手中呢?
哪怕降了等,可只要爵位在他手里,便已经足够了。
贾家其他人可没想那么多,他们皆是欢欣鼓舞,而贾家的下人们也聚在一起相互庆贺,贾家是颗大树,这些人皆依附这颗大树而活,要是树倒了,主子们遭罪,他们也难独善其身,更何况他们可不懂一等将军、二等将军之别,在他们眼中,反正都是将军,而且又都是二品以上的大员,大约也是跟以前一样吧。
原本以为贾家就要树倒猕猴散了,却不曾想贾蔷大爷一回来,家里立刻就好了,连爵位也回来了。
这可真是天大的喜事。
一时间,贾家众人纷纷喜气盈腮,比起以前听说贾元春当了贵妃时的高兴劲儿也不差。
虽说贾家大部分人都是高兴的昏了头,但总有人清醒,比如说贾琏夫妇二人,便已经开始张罗起取了喜钱打赏前来传旨的太监,王熙凤原是病着挣扎过来的,不想听到喜讯,更顾不得病体了,忙私底下回禀了贾母,同她老人家借了私房钱,给下人们打赏,又命下人将房舍收拾干净,一扫原先的颓势。
而今日原本是贾赦和贾政该远赴边疆的日子,只是两人挂记着贾蔷,一直在找借口推辞,想等着贾蔷回来才走,前来带他们往边疆去的衙差们虽被好酒好菜的招待着,可是见时辰已经过了正午,人还没开始走,不免有些焦急起来,便是连平常吃不到的好酒好菜也安抚不了他们了。
因为他们连声催促,贾家人也不好做得太过,正想着就要走,恰好贾蔷回来,而圣旨又到了。
这下子那些衙差们也不催了,反到抢上来道喜,好话说了一大箩筐,挣了好些红包,随即便笑嘻嘻的去了,全然忘了贾赦跟贾珍二人正是犯人,需要他们押赴边疆的事情。
不多时,又有亲戚朋友听说了消息,连忙派人过来送礼道贺,虽然因为之前的事情他们并没有帮忙,然而贾家也不好记仇,仍是笑脸相迎,收下了礼物。
往日有来往的人家中也有来的,也有不来的,不过多半都派了人过来,过了晌午,户部那边负责抄家登记财产的官员也过来,将财产原样奉还,虽然因为当时抄家的时候丢失了一部分,不过大半还在,因此贾家这回遭劫,虽颇受了一份惊吓,但到底人还在,财还在,爵位也在,众人不免都欢喜起来。
到了晚间,贾家人才将事情一一分派得定,一家人便又聚在贾母房中。
因为贾珍和贾赦到底还是犯人,不好露面,贾政又怎么管庶务,因此在外迎来送往的担子就交给了贾琏跟贾蔷。
好在他们二人现在是袭爵之人,哪怕辈分有些小,却也不会堕了贾家的门面。
至于女眷这边,当然是王熙凤打头,尤氏在旁辅助。
尤氏现在虽然已经没了诰命,丈夫又被发配边疆,爵位也给了旁枝侄子,然而贾蔷自幼跟他们一起过活,两家关系一直都很好,况且贾蔷这边只有他一人,既没有长辈,又没有妻子,由尤氏出面也算得当。
他们四个来得最迟,虽然长辈们体谅,不过这四个晚辈仍然是先告过罪方才落座。
四人忙了一下午,连水都没忙得上喝一口,饭也来不及用,贾母知道他们辛苦,便也不多说话,忙叫人送了饭来。
四人还忙辞不肯,几位长辈死命相让,他们方才肯坐了下来吃起饭菜来。
不多时,几人填了个半饱,这才慢慢的停下筷子,贾母便站了起来道:“这几日大家都受累了,我这个做长辈的却要在这里谢过你们这些晚辈的为家里奔波了。”
贾母说完,也不等其他人推辞,仰头便干下了一杯酒,晚辈们见她如此,不由得心生酸涩,也是他们这些晚辈不肖,叫老祖宗这把年纪了还要为他们担忧,只是后悔的话也不知说了多少,如今再说出来也没什么用了,因此几人也不多说废话,跟着贾母干了一杯酒,算是表了自己的决心。
贾母放下酒杯,见孩子们如此,心里也是一酸,几乎要落下眼泪来,但到底还是顾及着今天是府里近来难得的好日子,不肯扫兴,强忍了下去,复又想到这也算是苦尽甘来了,况且叫他们经一经事也是好的,省得如同以前那般无法无天,要不然也不知道会惹出什么滔天大祸来。
喝完酒,众人皆感到身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